读者"假如生活是一本书"读后感大全 ,,急!!!

你的位置:
&& 详细内容
中国&童话大王&憋足劲儿挑战&哈利·波特&
作者: 佚名
热度12票&&浏览21次
时间:日 06:45
&& 整个“五一”长假,郑渊洁将在四川的各大城市飞来飞去忙签售,日程甚至排到了6月份。他的博客4月份刚由文汇出版社结集成《“勃客”郑渊洁》;年初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推出《皮皮鲁总动员》时,他一再“叫嚣”要挑战《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郑渊洁独立撰稿的《童话大王》创刊21年来总印数逾亿册,皮皮鲁是他1977年开始童话创作以来所有作品中“最酷的男一号”。  和这位51岁的忙里偷闲的男人聊天会发现,他还保持着令人惊奇的稚气,虽然有时不免让人怀疑是否有作秀的成分。“其实我看的书不多,但看过的都挺有用的”,郑渊洁如此总结自己的青少年阅读生活。还是1963年,在北京马甸小学读二年级的郑渊洁就开始看张天翼的童话和竖排的繁体字的《三国演义》、《西游记》,稍后就看《林海雪原》和《红旗谱》等。所以郑渊洁认为“不要低估孩子们的阅读和接受能力,只要书是健康的,只要你能认字能查字典就可以读。除了地摊儿上瞎编乱造的书,都可以看,可以养成一生的阅读习惯”。  小学二年级读过的《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秘密》让郑渊洁当时“如醉如痴”。“在我眼中,张天翼是比安徒生更伟大的童话作家。如果我儿时没看到《大林和小林》,我今天不可能靠写童话谋生”,“张天翼是有想像力的作家,他的想像力具有传染性,我属于被他传染的人。想像力是财富之源。遗憾的是,我们的一些家长和老师不遗余力地给孩子注射‘防治感染想像力的预防针’,让他们的孩子不胡思乱想,精力集中地当一个平庸的人。”  郑渊洁反对过于细分图书门类:“我经常看到小学五年级的孩子看《青年文摘》和《读者》,你说这算什么类别?初中以上程度,什么样有益的书都可以看。”  十八九岁时,在军队服役的郑渊洁看的是当时尚属“禁书”的《红与黑》、《安娜·卡列妮娜》,“越是禁越是想看”。  如今,郑渊洁从学校带回家庭私塾自己教的儿子亚旗已经23岁了,“他看过的书也不比我多吧,我的书他都看了也就够了”,“那个叫村上春树的什么人的书他倒是有”。郑渊洁专门为儿子编写了家庭教材《郑氏教材》,其第10部中的《皮皮鲁与419宗罪》已被21世纪出版社于今年年初隆重推出。《皮皮鲁与419宗罪》是郑渊洁家庭教材的法制篇,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419项罪名编成419个童话故事。  他追问:“很多家长都‘望子成龙’,但又有多少家长仔细研究过‘龙’的特点呢?”郑渊洁认为好的童话就是把作家的想像力通过童话传染给读者,就像童话里对电话原理的解释是“一个‘小人儿’从这头跑到那头”。在郑渊洁看来,爱迪生、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就是终其一生“顽固地认为电话里藏着‘小人儿’的人”,所以青少年必须“要通过玩儿来保留想像力,保留得越久越好。”  “现在是一个自学的时代,能自学的人首先就是喜欢阅读的人”,郑渊洁倡导“第一本书主义”,他认为第一本书的选择对青少年的阅读特别重要,“如果他读过一本有趣的书,哪怕接下来读的书没意思,他也会继续寻找”。当然,郑渊洁对于时下盛行的“读图时代”一说持保留态度,他认为“读图”弱化了青少年的想像力,遇到台湾漫画大师敖幼祥他就唇枪舌剑争辩不休:“还是应该鼓励青少年回归文字阅读,没什么图画,孩子们才容易从文字想像背后的东西。”
来源:《中国青年报》
【已经有8人表态】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北京红缨教育连锁幼儿园自2007年以成功帮助892家幼儿园实现轻松管理。加盟咨询电话:010-辩论赛题目&正确答案不只有一个&
辩论赛题目&正确答案不只有一个&
该题目有哪些论据
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吗
甲方: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1+1=2,难道还有其他答案吗?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难道还会改变吗?一本书的好坏,可以见仁见智,但总有一个客观标准,这有什么疑问吗?
乙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的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而实际上,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对一部作品,不同的读者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俗话说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就是这个意思。
如何“格物”,才能“致知”
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吗?作家罗伽·费·因格曾阐述过这个问题。他说:“在数学题中,正确答案也许只有一个,但在生活中并非如此。”
有些人几乎天天见到猫晒太阳,为什么只有斐塞司一人发现日光浴疗法?为什么每天都有许多人天天看地图,而只有魏格纳得出大陆漂移说?原因在于如何“格物”。他们并不一定是比别人付出足够多的努力,而是比别人多想了那么一步,于是,他们就摘取了成功的桂冠。
我们每个人都认为“1+1=2”是天经地义的事,而哥德巴赫却从中提出了自己的猜想。我们每个人都认为物质的存在便是世界的尽头了,但有的科学家却提出了反物质的概念,并且在对其研究与探索中获得了许多新的发现。世界是没有边界的,科学是没有止境的,我们在认识和研究事物的过程中,常常要注意如何“格物”的问题,简单地说,也就是要又想那么一小步。
如果没有毛泽东的把中国革命的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则不会有新中国的诞生。如果没有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力排众议,致力于改革开放,则不会有今天的繁荣。
在这个世界上,有三种人,这三种人的存在,构成了社会的丰富多彩。第一种人是人云亦云的人,他们对于这个世界除了接受,便没有了别的办法,这种人是庸才。第二种人是落后于世界的发展的人,他们总是认为今不如昔,言必称古人,一切都是过去的好,这种人是蠢才。第三种人是那种引领时候和潮流突进的人,他们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凡事都喜欢用自己的眼光去思考,他们往往别别人想得更多,走得更远,这种人是英才。任何一个求知者都希望做这样的英才,所以我们提倡学会学习,学会做事。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阿基米德的数学与物理的研究;达·芬奇的艺术创作与科学创造,都闪耀不断思考,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之光。
多想一步则海阔天空;多想一步异彩纷呈。让我们都勤于思考,不断探索,学会如何“格物”,才能“致知”无限!
回答者:太阳神25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5-23 18:18
正确答案不只是一个,比如1+1,有人说=2当然是对的,但有人说=1也是对的(一滴水+一滴水=1滴水),有人说=3也是对的(1个母亲+1个父亲=3个人,因为还有孩子),所以角度不同,正群答案也就不同;
1群羊+1群羊,还是等于1群羊,而不是两群羊.所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一定是只有一个!也正是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答复,我们不能对一件事包着不变的心态!
“一”其实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这样也不能说宇宙只有一个!其实生活中包括学生的考试中有许多问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是一个不好的固定的思维模式!如果任何事的答案只有一个,那么,科学家,物理学家,各种各样的学科的专家,为什么还要去研究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食物?如果答案只有一个,世界还会发展吗?!比如读文学作品,每一个读者对书中的人物多有不同的看法。难道书中人物的形象就只有一个吗?还有我们在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在考试中的读多题,都是如此!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形式。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组合就是印刷机和排版术。
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参考资料:引自“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当前分类官方群专业解答学科习题,随时随地的答疑辅导相关热词搜索: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
编辑中心:010- 广告中心:010- 传真:010-
京ICP证080232号 京ICP备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公司地址:北京市宣武区牛街5号清真超市5层 邮编:100053
Coppyright2009@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清真网版权所有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腹有诗书气自华&:大家都应当读点诗词
20:18:43&&&来源:&&& 点击: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总督学 柳斌近日,湖北省武汉市纪委书记车延高的《向往温暖》获第5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一场官员与诗歌的争论应声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总督学 柳斌近日,湖北省武汉市纪委书记车延高的《向往温暖》获第5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一场官员与诗歌的争论应声而起。官员能否写得好诗?诗人能否做得好官?现代人这样追问。其实,在中国古代,这些都是伪问题,读诗、写诗,是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面对这一文化传统的缺失,现代人该反思些什么呢?本版集纳相关文章,愿对读者有所启发。——编者有道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点历史、读点诗词,使自己变得更有知识一点,更智慧一点,认识更全面一点,修养更多一点,品格更高一点,精神世界更丰富一点,能做一个素质比较高、文明程度比较高的中国公民,又何乐而不为呢!我认为中小学生应当读点诗词,大学生应当读点诗词,青年人、老年人、我们大家都应当读点诗词。道理孔老夫子早就讲过了,“不学礼,无以立”,“不学诗,无以言”。无以言,就是指不会讲话,或者话讲得没有文采,甚至于是指不能获得话语权。要知道,讲话没有文采,那后果是很严重的啊!孔夫子说,“言之不文,行而不远”,这就已经涉及思想和文化传播的大问题,涉及话语权问题,是《传播学》研究的范围了。毛主席也把“语言无味,像个瘪三”列为党八股的八大罪状之一加以声讨。其实,读点诗词不仅是语言问题。中华诗词,语言优美,词汇丰富,表现力强,音韵和谐,富于音乐美,是一座高雅艺术的宝库自不必说了。其蕴藏于语言之中的情感之真切,思想之丰富,意境之深邃,操守之坚贞,品格之高雅,更是一座十分难得的精神宝库。针对提倡学点历史,有人理直气壮地质问:不知道秦始皇、唐太宗又怎样?不知道阿房宫赋又怎样?不知道唐诗宋词又怎样?当然,我们确实不能把这样的人怎么样!总不能让他们不吃饭吧?但人和人之间是有种种区别的:脾气有好坏之分,度量有大小之分,素质有高低之分,趣味有雅俗之分,品格有优劣之分,精神世界有丰富与贫乏之分,等等。有道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点历史、读点诗词,使自己变得更有知识一点,更智慧一点,认识更全面一点,修养更多一点,品格更高一点,精神世界更丰富一点,能做一个素质比较高、文明程度比较高的中国公民,又何乐而不为呢!唐宋诗词是中华文化中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峰,也是世界文化中一个难以超越的高峰。其内容之博大精深,风格之多种多样,形式之齐整有致,韵律之和谐优美,世无伦比。朗读时抑扬顿挫,吟诵时荡气回肠;写景使人流连忘返,状物叫人拍案惊奇;动情处催人涕泪俱下,激奋时令人拔剑而起;穷哲理宏微,横连中外,述人情世态,纵贯古今。真可谓国之瑰宝,世之奇葩者也。品读它,吟诵它,欣赏它,玩味它,陶醉于其中,那是一种多么好、多么难得的审美满足,又是一种多么珍贵的情感的、哲理的、人生的极致享受啊!其实,学好语文并不是一个小问题,学好母语对于每个国民来说都是第一要务。我们不是常常讲爱国吗,讲爱国首要的、最根本的是热爱并且保护好我们的语言文字。道理十分简单,我们既生活在物质世界里,同时也生活在语言文字世界里。我们民族的语言文字,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赖以发展、赖以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不二根基。我十分赞成“语文学习应自诗歌始”的见解。如果要说语文学习有“捷径”的话,这就是捷径,要说有“妙诀”的话,这就是妙诀。现在有人主张国学从文字启蒙阶段就开始学,即从小学阶段就开始读经,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左传》、《国语》等,这其实是不妥当的,失之于要求太高,操之过急,是不符合儿童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而诗词中却有大量适合儿童少年阅读、吟诵、欣赏,并对他们的精神与心灵有启蒙作用的好作品。有的可以上学即读,如结合认识十个基本数字,就可以读类似儿歌的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又如:“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到水面都不见。”稍长即可读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的《花影》:“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叫明月送将来。”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还有杜甫的绝句《漫兴》、白居易的《桂华曲》、贺知章的《柳枝》,等等。唐宋词中也有许多适合儿童少年诵读的佳作,如辛弃疾的《清平乐》:“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蛮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是多么自然、清新、恬静的一幅村居画卷啊!在这个阶段不但要多读,而且要多背诵。想要“腹有诗书”,就要趁年纪轻记忆力强的时候在“背功”上下点功夫。背些诗词的特殊功效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一生。主张年幼时背些诗词的,不仅是许多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也有许多自然科学的专家学者。钱学森先生、苏步青先生这些大家都主张背诵诗词。苏步青是研究微分几何学的大家,但对诗词和文学无比爱恋。他小时候放牛,在牛背上背诵《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年长了,于工作繁忙之际,每晚仍要在睡觉前花二三十分钟念诗词,神情专注,乐在其中。苏步青先生认为,“语文是成材的第一要素”,他在任复旦大学校长的“就职宣言”中说:“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我的意见是,第一堂先考语文,考后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课就不要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他一生中写了近千首旧体诗词。96岁高龄时出版了《苏步青业余诗词钞》,收诗作444首,词60首。1978年11月,他在《解放日报》上发表《夜读聊斋》:“幼爱聊斋听说书,长经世故渐生疏。老来尝尽风霜味,始信人间有鬼狐。”是批判四人帮的。杨叔子先生也是如此。他是中科院院士,在机械工程领域、机械工程与电子技术等新技术结合的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成果。但他在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期间和卸任以后,都花了大量精力去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就是他,要求博士生必须会背《老子》和《论语》前七章,不选不背的,不接受论文答辩。这一举措在全国引起了轰动效应。近些年来,正是杨叔子先生和中华诗词界各位志士仁人一起大力倡导让中华诗词走进大学校园,让诗教走进大学校园的。杨叔子先生热爱中华诗词,自己也写了近千首诗词。他为江苏88岁的颜仁禧先生《诗风吹绿校园春》一书写诗代序,这首诗是:“诗风吹绿校园春,米寿诗翁续力耘。寄愿儿孙诗志在,国魄凝处是诗魂。”这最后一句正是从杨叔子先生的内心深处喊出来的。胡适是大家都熟悉的人物了,但对胡适曾饶有兴趣地亲自编写一本古代诗歌选集的故事,则不一定都知道。l934年4月20日,胡适在这本诗歌选集第一册付印时写的序言是:“从今天起,每天写一首我能背诵的好诗,不论长短,不分时代先后,不问体裁。一年之后,这些诗可以印作一本诗选,叫做《每天一首诗》。”《每天一首诗》是胡适的一个计划,想选成365首。因各种原因,历经5年,只选了100多首,但他很不甘心,希望以后还能继续完成这个选本。党和国家许多领导人是诗词爱好者,不少领导同志本身就是诗人。毛主席是诗词大家自不必说了,朱德、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徐特立、谢觉哉等老同志的诗词都写得很好。江泽民、温家宝在政务活动和社会活动中也都表现了很好的诗词素养。江泽民在视察高校时,还与大学生一起背诵苏试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近两年来,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倾注极大精力在大、中、小学开展了中华诵大型文化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诵读中华经典,弘扬中华文化。让雅言传承文明,让经典浸润人生。亲近经典,承续传统,这不就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之所在吗!杨叔子先生引用美国大诗人罗伯特·佛罗斯特的话“诗者,译之所失也”指出:诗是不可译的,因为每首诗依附的语言本身,有其独特的美感,是不可能由另外一种语言简单传递的。我认为讲得很好,尤其是中华诗词,深具这一特点。就以一首诗谜为例吧:“在娘家青枝绿叶,到婆家骨瘦皮黄;不提起倒也罢了,一提起眼泪汪汪。”谜底是“船篙”,然而谜面描绘的却是一个地道的童养媳形象。整首诗是通过船篙的形象来诉说童养媳的痛苦境遇的。像这首诗这样,仅仅4个句子,28个音节,所含的韵味之幽长,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之深远,哪一种外语能完美地翻译出来呢?字词或可浅译,神韵何以传输啊!中华诗词的优秀与我们的语言文字优秀是分不开的。我们的文字是字根文字,是表意文字,这种特性决定了中华诗词成为文化艺术高峰的内在品质。智慧的文字催生了文字的智慧,艺术的语言创造了语言的艺术。2007年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对我说,某君作一字谜很好,谜面为“刘邦闻之喜,刘备闻之泣。”打一个上下结构的汉字。思之再三,恍然大悟。我深感这个字谜文化底蕴深厚,构思精妙,难度系数也大,就作了一首释谜小品:“一命呜呼羽不飞,刘邦欣喜刘备悲;自是嫩绿颜色好,亦项亦关莫问谁?”后来在一次有十几位大学校长的聚餐会上,谈到中国语言文化的话题时,我给大家打了这个谜语,并附了这首释谜小品,让他们什么时候猜出来了什么时候回信息给我。只有清华大学胡东成副校长在第二天给我发来信息:“哈哈!我猜出来了!”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在座各位是否也想一试呢?还记得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句吗?这是意境多么优美,平仄对仗多么工整的一副对联,又是多么漂亮的一幅风景画啊!可上面那个谜语的谜底就隐藏在其中。我最后要说的就一句话:热爱我们民族的语言,热爱中华诗词吧!让我们大家诗意地栖居在我们的语言家园之中。■柳斌(此文为日在中华诗教会议[武汉]上的讲话)
相关热词搜索:
Powered by PHP168 V6.02 Code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读后感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