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九月的曲沃今年庙会还开吗有吗

晋州庙会_百度百科
晋州庙会是融民间艺术、宗教信仰、物资交流、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盛会。历史悠久,源于何时,无从考究,农历九月初九始,九月十四日止,与重阳节同时,每年一次。规模宏大。一个是庙会的场面大,过去庙会占了整个县城,过庙当过节。晋县人,一是过年,二是赶庙,这是一年中的两个期盼。寄寓了汉族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和祈盼,期盼国泰民安、生活富裕、人世昌隆、人寿年丰。
晋州庙会,百里闻名,久负盛名,数世不衰,日盛繁荣。究其原因,有三个显著特点。
一、历史悠久。九月九庙,源于何时,无从考究,但肯定与庙或庙事活动有关。古时晋县,城内有一座姑子庙,名曰:林积正宗派鸿门阁华园寺。相传是宰相尹宗隆(晋县西曹人)所建。华园寺是周围几百里唯一的一座由女僧主持的名刹古寺,在这里出家的全是僧门道姑。明清两朝已不设宰相之职,由此推论,宰相尹宗隆是元朝或以前的人,那么华园寺也应建于元代或以前。有庙就有善男信女,有崇拜,有香客。再加之商贾摊贩,逐渐形成赶庙的雏形,庙会便应运而生。
人聪明,为何定于九月九日赶庙?应有三个考虑:一是赶庙上香进贡,许愿或还愿。二是九九重阳,秋高气爽,无风无雨,气候宜人,是出行的大好时光。三是金色九月,收获庄稼,或买或卖,赶庙交流。这样,庙会与集市结合,物资和文化贯通,庙会越来越大,逐年繁荣。如果从有庙算起,晋县的庙会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可谓历史悠久。
二、规模宏大。一个是庙会的场面大,过去庙会占了整个县城,现今城区面积扩展了,庙会占了半个城区。一个是赶庙会的人员多。旧时赶庙会有附近十几个县,也有外省的,主要是本县人,赶庙的有二、三万人。现今,交通便利,视野开阔,除了本市人外,还有近百个县、十几个省的客商,赶庙人数达十万之众。为何晋县的庙会规模宏大,有三个原因。一个是一县一庙。有的地方一村一庙,一片一庙,而晋县是一县一庙,集全县之力举办庙会,定是规模大,影响远。二是有姑子庙。庙宇高大巍峨,壮观秀美。又是僧门道姑,又是女僧主持。人们又是赶庙,又是赏庙,又是许愿还愿,因此,赶庙的人多。三是晋县的风土民情,这是一个主要原因。晋县,一方宝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利充足,气候宜人。土地养人,环境育人,晋县生发人。晋县物产丰盈、民风淳朴、人和景明,吸引了众多的外地客商。庙会,应是盛世民丰、民乐、民俗、民和、民景等综合展示。晋县的优势与外地的特色结合在一起,把庙会烘托得越来越壮观。
三、过庙当过节。晋县人,一是过年,二是赶庙,这是一年中的两个期盼。旧时的农民,一年辛劳,简衣单食,
少有享乐。只有过年和赶庙才可轻闲几天,吃顿香饭,看看热闹。过年,是本村团聚;赶庙,是全县交流,场面宏大,见多识广。农民,终年围着庄稼转,足不出村路不便。辛劳一年无所愿,重阳赶庙是企盼。看人看物看热闹,吃顿肉面算大宴。逢人便说见识广,足足炫耀一年半。过去如此,现今亦然。一九七九年,庙会恢复,盛况空前。庙会前一个月,人们奔走相告,雀跃欢呼,缝制新衣,赶做农活,企盼着久违的庙会。到了九月初九,天刚黎明,街里便人头攒动。八时左右,大街小巷全是人流,拥挤不堪,好像洪水冲进各个角落。人们兴奋,人们涌动,好似压抑了多年的企盼今天终于实现。一张张喜庆的脸庞,一双双好奇的眼睛,就是转,就是看,就是说,就是笑,眼睛不够使,两腿不觉累。老年人重温过去庙会的记忆,青年人不知庙会为何物,只听老人讲的玄乎,也兴致勃勃地看热闹。商品五花八门,千姿百色,食品多种多样,水果形形色色,文艺演出更是丰富多彩,唱戏的、卖艺的、马戏团、演杂技等等,甚至还有老古董拉大洋片的。传统的、现代的,应有尽有,无奇不有,令人大开眼界。尤其是那被禁封了十年的旧戏,独受青睐。保定老调剧团在礼堂演出,被围了个水泄不通,谁要是能买到几张票,那可是天大的本事。戏还是那样的老戏,只是禁封不见了,都当成新闻传播,甚至还有惊讶之感,又兴唱旧戏了?看戏的多是中老年人,也有青年人凑热闹的,你请年轻人白看,他们都不看。
共性特征改革开放,时代巨变。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生活美妙。人们赶庙会的意识淡薄了,兴趣减弱了,行动迟缓了。不过,人们仍然牢记着九月九庙会这个喜庆的日子,心里还是有一种企盼,还是愿意赶庙,看一看新鲜的玩艺,瞅一瞅人们的变化,从中领略时代的变迁,生活的风采。
除了上述三个显著特点之外,还有一些共性特征,如商家众多、演出繁荣、饮食丰盛、传统工艺精美、文化环境优雅等等。
庙会的第一大景观:人多。
市区,大街小巷,装点清新。彩旗飘展,歌声翻飞。摊点排列有序,门店修饰精美。一派喜庆景象,恭候赶庙佳宾。秋高气爽,碧空无云,天公有趣,阳光宜人。四方游客,扶老携幼,满载丰收的喜悦,穿着节日的盛装,乐滋滋,喜洋洋,或乘公交车,或驾自家车,涌向市区。霎时,人山人海,一片沸腾。
庙会的第二大景观:物多。
旧时的庙会,展示的多是自然经济产品。有农产品,棉粮油菜果等;手工制品,农具、家用杂具等;作坊产品,锅碗瓢勺、烟酒糖果等;牲畜市场,牛马骡驴、猪羊鸡鸭、花鸟鱼虫等;还有汉族传统手艺、民间文化等。而今,大不相同,今非昔比,新旧两重天。
庙大,展现的是宽阔、包容和接纳;人多,表现的是热烈、激情和温情;物多,体现的是整齐、秩序和规则。人与物平和,人与人和谐。按庙会工商管理规则,商家排列整齐,棚摊摆放有序,游人中间行走,买卖两相便宜。商物品种齐全,高中低档全有,大到汽车,小到针线,就是没有飞机火车原子弹。
庙会的第三大景观,就是文化娱乐,丰富多彩。一是戏剧,二是杂技,三是歌舞,四是驯兽,五是儿童乐园,六是照像,七是书画,八是杂耍,九是传统小技,十是游戏等等。演出大小团体百余家,涉及河北、天津、四川、内蒙古等十几个省市。最惹人的一家歌舞团,有俄罗斯人,黄发碧眼,阿娜多姿。据说,演技一般,但夺人眼目。主要是少见外国人,想看他们与中国人有什么不同,花上几元,了却心愿。演出区域,高棚林立,声乐震天,先声夺人,光彩夺目。吸引人的脚步,捉拿人的钱包。是青年的世界,是儿童的天堂。使农村人开了眼界,饱了眼福,长了见识,慰了心情。消除奔波的疲劳,挥去繁忙的浮躁,整顿思绪的紊乱,理顺征战的头绪。他们在玩中快乐,看中思索,观中积累,赏中完善。改革的年代,纷繁的世界,无处不风景,抬脚便有路,晋州景色秀,人生最光彩。
庙会的第四大景观,就是特色小吃。晋州小吃,风味独特,传统七种,华北有名。三糕:爬糕、肉糕、油炸糕;三饼:馅饼、煎饼、油酥烧饼;一饸饹 。传说三糕与汉光帝刘秀有关,三饼与明成祖朱棣有关,可谓历史久远。晋州,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富庶之地,来往人多,吃之难忘,故传播远方,尤在华北负有盛名。只是晋州人实,不善张扬;晋州地富,不走他乡。瑞金庙会_百度百科
庙会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 瑞金县城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庙多。一个县城寺庙多达30余处。城内有城徨庙、文庙、武庙、候王庙、江东庙和七仙庙。大部分寺庙分布在城外和近郊。庙多带来的是庙会多。虽然不是所有的寺庙都有庙会,但形形色色的庙会确有不少。客家人五彩缤纷的庙会文化是很美的。流光溢彩,繁花似锦,规模和盛况,使人兴奋,令人神往。
(一)真君庙规模状况
真君庙,又名真君阁、,坐落在城南河背街西段。因庙宇巍峨,规模宏伟而远近闻名,河背街又因名
为真君阁街。此庙建于明成化中(公元),由邑人刘芳孝捐地,县民集资所建。雍正三年(公元1725)重修楼阁。乾隆四年(公元1738)前建亭,左建翼屋。五年(公元1739)阁后建僧房。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被火焚坏,1811年重修。由于历代屡建屡修,庙宇轩昂,雄伟壮观。
据传说,真君姓许,名逊,字敬之,生于三国时魏景初三年(公元239),原籍河南,幼时随父亲来江西。晋初任过县令(在四川省),政声卓著。后弃官从吴猛学道,也从医。住在西山期间,对治理赣江和鄱阳湖作过很大贡献,深受群众爱戴,日后被人们神化为真君。
(二)庙会规模、路线和盛况
七月三十日晚至八月一日为行会期。将由此逐渐进入高潮。七月三十下午,庙会当届总理带领一班执事人员进驻庙会。到了晚上按择定的吉期,执事人员点上香烛,燃放鞭炮,吹奏鼓乐,沐浴以后的当届总理为真君菩萨洗脸抹身,除去灰尘和污垢,然后换上新的袍挂为红色丝绸织物,绣有花卉,金丝。最后给真君菩萨戴一个重约0.5公斤的银项圈和一顶重约1公斤的银盔。一切就绪以后,神案上摆上十种全部用植物油制成的糕点,燃起一支特制的重约15公斤有汤碗般粗的,这支香从当晚点燃,一直要燃到八月十五日庙会结束。当届总理带领全体执事人员顶礼朝拜。当晚全体人员坐在庙内守夜,主要是照顾灯火和保护现场物件。以后的值班保卫工作,由执事人员轮流担任。
八月初一上午大约九、十点,庙会正式行会。先举行祭拜仪式。此时庙内三进大厅上跪满了前来参加祭拜仪式的。殿上烛火通明,鞭炮和鼓乐齐鸣。祭拜仪式结束以后,真君出巡。大殿上真君菩萨不动,另有一座平时轮流供奉在沐恩家里的小型的真君菩萨抬着出巡。前面有仪仗队开道。仪仗队由两面金锣,两面回避牌,两面肃静牌,两对,两对(代表日月),一对,一对戟和铁矛木棍、十几面彩旗组成。第二梯队是鼓乐手。第三梯队是“故事会”。一般是有四台童男童女扮演成戏剧人物的故事台组成。“故事台”各长宽约1.2米,高1米,木质结构,上立2-3名十一、二岁的男女儿童装扮成历史上某一故事场面。经常出现的有《桃园三结义》,由三个男童分别扮演刘备、关羽和张飞。《白蛇传》由一名男童扮演许仙,两名女童分别扮演白娘子和小青。《霸王别姬》,由一名男童扮演项羽,一名女童扮演虞姬。《吕布与貂蝉》,由一名男童扮演吕布,一名女童扮演貂蝉。本台上每个儿童的站立位置,均有铁圈固定,以保证绝对安全。他们的服饰鞋帽,全部按照戏装缩小比例精密加工制作而成,特别美观大方。每台“故事台”由四个青壮年抬着,浩浩荡荡,精采纷呈。出巡队伍最后是真君菩萨乘坐的大轿。大轿四周用雕花板格成,内嵌玻璃,红漆,也是由四人抬着。出巡的路线是,出真群阁街,越,进通荡街,转西外大街过下街,到廖屋坪,再经烟叶街最后到云龙桥北端结束。
八月初二至十五为朝拜期。县城和附近农村的善男信女(多数是中老年妇女)领着自己的小孩,穿着干净的衣服,手提着装有朝拜物品的小竹兰,竹兰里一般装有数对规格不一的蜡烛,一扎,一挂鞭炮,一对长(上书沐恩信士XXX敬叩)和若干或水果。这个时期真君阁真可谓人山人海。从四面八方涌入的朝圣者,一般是每天数百,多的时候上千。大殿内被蜡烛、线香和鞭炮搞得烟雾迷漫。大殿前面一,天井内有一生铁制的香炉,平时是用来点线香腊烛的。这段时期内最高潮竟有时会被蜡烛、线香或纸钱烧得通红,庙外大坪上则戏台锣鼓铿锵,从初一到十五,庙会延请的戏班——祈剧()紧锣密鼓地进行。经常被延请的戏班子有“贵娥班子”和“赖婆班子”。或者请其中之一,或者通请。每天下午和晚上各演一场。朝圣者以及县城居民,附近农民在这里免费看戏。大庙和大坪四周还有许多做生意的、卖小吃的,甚至玩赌博的也不放过这一机会。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直到八月十五日最后一场戏散场,庙会才算落下了帷幕。
(一)冯候庙的由来及其规模状况
乾符至广明年间(公元878-880),象湖镇冯屋岗人冯祥兴、冯社祯、冯祥兆兄弟三人,勤王有功,死得壮烈。宋代绍兴年间,宋高宗褒奖其“皆英勇尚节义”,封冯祥兴为明应候,仲弟冯祥祯为顺应候,季弟冯祥兆为嘉应候,并赐建庙立祠纪念。最早建立的冯候庙在冯祥兴牺牲地城南罗溪村,到元代正年间才迁入城内。此后县民又陆续建了三座冯候庙,一处在北门街,一处在城外小舟坊,一处在城东三十里的上,可见居民对冯候崇敬之盛。本节叙述的冯候庙,坐落在北门街与竹头下巷的结合部,坐东朝西,于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为邑人刘芳孝等倡众所建(据清道光《瑞金县志、祠庙志》)。“庙为正殿五楹,后为,前为参亭,栋宇雄伟,规模宏敞”。大殿正中为冯祥兴坐像,左为冯祥祯坐像,右为冯祥兆坐像。三尊塑像均为木质,高约1.4米,神采奕奕,气宇轩昂。两侧廊柱上有一副楹联写道:  冯候英勇护国人人敬仰,
福主灵威佑民户户同钦。
大门外还有一副楹联,
罗溪桥上英灵显,
冯屋岗前浩气存。
点明冯候三兄弟为冯屋岗人,他们牺牲的地点在城南罗溪桥一带。解放后此庙被废。一度有关部门曾在此办过福利工厂,近年被拆毁。
冯候庙会的行会日期是每年农历九月十二日。大致分为二个阶段进行。行会前几天为筹备阶段,九月十二日只行会一天。在筹备阶段,也是由三姓中各推选出来的执事人员,在会首领导下,前往清扫庙宇和作好行会的各种准备工作。
九月十一日晚,当届会首以及执事人员要在庙里举行冯候下座。按照择定的吉期,点燃香烛,燃放鞭炮,吹奏鼓乐,执事人员当场献牲,宰三只大雄鸡,将鸡血洒在事先铺垫在神像前的草纸(称)上。在每座神像前陈设猪肉一份,鸡一只,鱼一条(称三牲),茶一杯,酒一杯,糕点三份,水果三份。陈设齐备以后,当届会首以及全体执事人员向神像行大礼。礼毕,每尊由四人抬起,离座,抬到大厅内特制的披有虎皮的三张大木椅上。这时三个执事人员各端一个铜制脸盆,先给菩萨洗脸、抹身,然后脱去平时穿着的红布衣袍,换上红底、金丝的新袍挂,燃放鞭炮,吹奏鼓乐,“冯候下座”仪式到此结束。 九月十二日为冯候庙会的行会期。这一天由执事人员把三尊菩萨抬到城北,离庙约1公里的冯候家乡——冯屋岗,接受当地居民杀鸡杀鸭“血祭”。大约在午饭前抬回大庙,准备午后游行。冯候庙会游行的方式十分奇特,其热烈隆重的场面不亚于真君庙会。
因冯候当过将军,因此游行中有三次抓旗的猛烈的冲刺活动,表示“斩关夺将”,俗称“发轿”。冯候坐在特制的大木椅上,由八个人抬,六个人扶,椅背上还要站一个人抱定菩萨,免得在“发轿”时倒下。大轿椅前面还有两人一手托着轿扛,空出一手准备抓前面擎旗狂跑人的旗尾。三面大旗的颜色为红、黄、黑,旗高约3米,长约5米,周边镶有不同颜色的牙边,均为绸布质布料制成。擎旗人多数是自报,也有众人推选的身强力壮的中年男子。“发轿”的时候,擎旗人要在约定的时间、地段先向冯候左、右、左连招三下旗尾,然后举起旗子在前面猛跑,后面抬菩萨的十几个人待擎旗人最后一招旗,发一声大喊“嗨!”抬着菩萨猛烈追赶。如果在约定的地段内,被菩萨前面两个专习抓旗的任何一人抓住了旗尾,擎旗人在游行后要买三挂鞭炮和香烛到大庙跪在菩萨面前“谢罪”。如果连续三次均未被抓到,则被视为擎旗英雄,记录在卷,光前裕后。
游行出发时间为午时三刻。游行队伍前面是12名手持鸡毛帚的执事。因游行有三次“发轿”抓旗,这些手持鸡毛帚的执事负责维持秩序。接着擎旗大汉和三冯候三乘大轿椅。最后才是鼓乐手和其它执事人员。游行路线是出庙往南经龙颈街转鹤子树下到县署所在地,然后经西门口,转西外大街,进大圹面到上阳大屋家,最后经官圳口到竹头下巷前结束。
三次“发轿”抓旗活动,第一次安排在县署门前大街上,第二次安排在上阳村大屋家大坪上,第三次安排在游行将要结束的竹头上巷口大街。这样安排,一是这三处地点比较开阔,便于展开活动,二是距离比较合适,相隔均为五百米左右。最后安排在竹头下巷口大街是结束游行前的总检阅,是庙会的高潮。历史上举行过多次冯候庙会“发轿”抓旗活动,据说旗尾被抓的只有两人次,其它均为擎旗英雄。 游行队伍到竹头下巷口不是庙会结束,而是尾声。竹头下巷口距冯候庙约100米,但因巷口狭小,进出不便。因此游行队伍在竹头下巷口大街举行最后一次“发轿”抓旗活动以后,即以后队为前队,沿着竹头下巷,倒着退入大庙,第三尊和第二尊菩萨先退回大庙门前,抬轿椅的人要抬着菩萨上下恍动,表示游行的喜悦。待
第一尊菩萨到了,也上下恍动一会以后,一起卸下轿椅上木杠,将菩将抬入大厅。稍事以后,到当天晚上举行菩萨复位仪式。由昨晚抬下菩萨的四个人,将菩萨抬回座复位。当届会首以及执事人员行三跪九叩大礼,鞭炮和鼓乐齐鸣。会首宣布冯候庙会结束。负责财务方面的执事还要进行一、二天财务清算,然后张榜公布。
冯候庙会因形式和内容特殊,极受市民关注。九月十二日这一天,不仅万人空巷,沿途人山人海,就连郊区农村以及靠近瑞金周边县的群众也成群结队前来参观和赶庙会。
莲池会,又称。每年农历七月初九至十五举行,意在超度亡灵。地点在西外大街尽头的圣恩寺(现瑞金市建筑公司附近,现已不存。)这是一个极具中原风俗的庙会。《辞源》是这样解释的:“,北宋祭祀主物,东京(开封)风俗。每年,具素食祭祖先,编竹为盆,中置纸线,下以一竹竿支撑,用火烧,视盆之倒向,而占冬之寒温。或以竹竿破为三脚、上织竹盆,称为盂兰盆,挂搭衣服,冥线于上烧之,贡素食,?米饭,祭祖先以告秋成。”瑞金的莲池会(盂兰会)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有客家浓郁的传统色彩,又有乏鲜明的变异。
圣恩寺大门外两侧,有一副长联点明这里是僧道合一,经常用来打醮的场所。
上联:竖一指以参禅地敞黄金门开五百尊同日修持悟色色空空咸归
下联:现金身而说法座诵莲花经翻具叶即时唤醒愿生生世世永证
莲池会不游行,而是由会首主持,连续七天七夜地。莲池会有会产,为早年买的房产和田产,每年的房租地租则用来支付圣恩寺等常年灯油和莲池会开支。会首是由佛界或道界有资望的人轮流担任。行会第一天,要砍来一支,称为“幡竹”,代表“盂兰”,插在寺外大坪之中。寺内设一祭台,台上轮流由八个和尚和八个道士坐台。和尚来自县城东郊的东山寺,道士则来自县城各个道观。每日下午和晚上各念经三个小时,叫“做功课”。每做完一课,主持和尚或道士,带着众和尚和道士“走朝”一次,用右手的大拇指弹中指,将“法水”弹向东南西北各方,以示安慰之意。
莲池会的高潮在最后一天即七月十五日晚。打醮到这一天晚上,圣恩寺前的大坪上要摆二十桌素食。每台十碗菜。每碗下面放豆腐渣垫底,上覆以、、、豆腐等物做成象形象征猪肉、鱼、鸡、鸭等物。此外,还有油炸粉干和米桨作成的米果。再就是大米饭和水酒,举行仪式请各姓各路亡灵前来用餐。在大坪的一个角落,还有一个直径约1.41米的竹制簸箕放在地面上,簸箕内也摆与桌上相同的饭菜和米酒,旁边插一枝浓叶树枝。这一席取名“寒林舍”,意在招待不知名的“阴魂野鬼”。 素宴摆齐以后,燃放鞭炮,鼓乐齐鸣,厨师给每个空碗上斟酒,本届会首,也就是主祭人对天地行跪拜礼,然后朗诵一张写在黄纸上的祝辞。祝辞曰:“普天之下,后土之上,无不有人,无不有鬼神。人鬼之道,幽明虽殊,其理则一。故制有治人之法,即制有事神之道。念厥冥冥之中,无祀鬼神,昔为生民,未知何故而殁。其间有遭兵刃而损伤者,有死于水火盗贼者,有被人取财而逼死者,有因墙屋倾颓而死者,有死后无子孙者。此等孤魂,死无所依,最堪怜悯,或依草附木,或作妖为怪,徘徊于星月之下,悲号于风雨之中。今迎尊神以主此祭,谨设坛于城西,兹当届月上中下元佳节,谨备牲醴羹饭,专祭本县阖境无祀鬼神之众,灵其不味,来享此祭。尚飨!”念后当众焚化。
莲池会到此进入尾声。但还有最精彩的一幕是放河灯。河灯用色纸做成荷花状,用油纸做底,中放一支特制的小腊烛。在七月十五日深夜,由会首带领打醮的全体和尚、道士和执事人员,来到距庙会一里左右绵江河河岸。由执事人员点燃小腊烛,轻轻地放入河中,共放七七四十九盏。河灯顺水悠悠飘流和天空中繁星点点相互辉映,十分好看。
在瑞金城南5里处有一名山叫乌仙山。山上有一名庙叫。此庙不知建于何年,它与众不同的地方,不但名称特殊,而且菩萨特殊。上面坐的是约1米高的一男一女两个菩萨,叫花公花母。女菩萨怀里还抱着数个小
孩。庙门两侧有一副对联:
万悦千欢贵寿无极
五福四利喜庆大来
据说这一对菩萨是专管人间生育问题的。因而对久婚不生者,生女不生男者,以及小孩生下来多疾病,多灾难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解放后此庙曾一度被废,近年庙宇重修,菩萨重塑,香火日盛。
花神庙会行会日期是农历每年六月初一至初六日。这几天从县城至乌仙山的路上,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朝圣者中虽不乏夫妻配对的青年男女,但多数是中青年妇女。也偶有老年妇女代替她们的子孙儿媳求神或还愿。朝圣者一般用一竹兰,也有的用布袋。里面装有香烛、炮竹,还有一付长幡,上面写有祈求什么以及沐恩信士XXX。此外还有摆在香案里的糕点和水果等等。如果头年许愿达到了目的,第二年上山还愿的人,就带上他们曾经许愿的物资,如食油,米果,台裙等,兴高采烈地向菩萨表达庆功报喜。
瑞金市有两座仙太庙。一座在西外大街尽头;另一座在城南高桂街口(又名横街)。两座仙太庙都是祀奉圣母宫里的凌霄、碧宵和琼霄三位仙太。据说她们是痘神,是专管人间痘花的。所以,仙太庙会只有清一色的妇女参加,这也是具有独特内容,独特形式的一种庙会。
仙太庙会的行会日期是农历每年五月二十日。因有两个仙太庙,城内以绵江河为界,河南、河北的妇女分别行会,不在一起参拜。古时候妇女很少有出门的机会,唯参加仙太会不可阻挡,所以特别热闹。参加此会的妇女,一般都心有所愿,即希冀自己的儿孙痘花平安。有不少妇女是在仙太娘娘像前许过愿的。仙太庙会也有是几十、几百人为一个团体行会,而是几个或十几个人,情投意合的结合在一起行会。她们都在参加会之始,就先交一定数量的基金,由会首交由米店或债权部门或存或放,获取的利息,就用来支付行会的香烛以及一年一度的会餐。会首是由参加此会的成员推选的。有的家庭许愿在仙太会唱一本或多本木偶戏的。这个期间,两座仙太庙前都有木偶戏开台。木偶戏团多数来自福建省长汀、上杭和本省南城等县。上演的节目多为如《劈山救母》、《水淹金山寺》等等。西外大街尽头的仙太庙,解放后移作他用,近年被拆毁。高桂街口的仙太庙,1953年焚于火,都已不存。
社稷坛庙会
如果说前述五个庙会都是民办的话,社稷坛庙会是唯一官办的庙会。
据清道光《瑞金县志》记载:“社稷坛,县西半里,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知县刘寅建。隆庆五年(公元1571)知县吕若愚重建。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知县徐友贞;雍正十年(公元1732)知县徐希茂和知县马士奇均曾相继重修。”
社稷坛庙会的行会日期是农历每年“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即“春社”日进行。汉代以前中国农村只有“春社”,汉以后“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瑞金市以前只祭“春社”,不祭“秋社”。 社稷坛庙会庄重而热烈。社稷坛前有一副楹联写道:
作一方保障神恩施大地
侑四序平安厚土载群生
前祭一日,地方官要进行净坛设坛。
祭之日,五鼓,主祭官,陪祭官各朝服,设坛北门外,升次序坐。茶二巡毕,阴阳官报声鼓。鼓初,鼓再
,鼓三,诣?洗所,濯水,进巾,执事者各执其事,主祭官就位,陪祭官就位!?毛血。上香,迎神,跪,三跪九叩首。兴,行初献礼,诣酒尊所,司尊者举?酌酒,执帛者执帛,执爵者捧爵,诣社神神位前,跪,献帛,献爵,叩首。兴。诣稷神神位前,礼如前仪。主祭官诣读祝文位,跪,陪祭官皆跪,读祝文(附祝文于后)叩首,兴,复位。行亚献礼,亚献礼毕,复位。行终献礼,终献礼毕,复位。钦福受胙。,兴,复位。谢胙跪,一跪三叩首,兴,彻馔,送神,跪,三跪九叩首。读祝文者捧祝,献帛者捧帛,诣瘗所望瘗,复位。礼毕。祝文如下:
维年岁次朔,越祭日,瑞金县某官某致祭于县社稷神曰:维神奠安九土,粒食万邦,分五色以表封圻,育三农而蕃稼穑。恭膺守土,肃展明?,兹当仲春,敬修祀事,庶丸丸松柏,巩盘石于无疆;翼之忝苗,佑神仓于不匮,尚飨!
整个仪式虽简短而刻板,但庄重而热烈。当县官们像演戏一般祭祀社稷之神时,坛前坛后挤满了观看的百姓。待官员们祭祀仪式一结束,百姓们蜂拥而上,点燃燃放,整个社稷坛此时被烟雾笼罩。入晚,木偶戏开场,社稷坛前人们熙熙攘攘,互致道贺。社稷坛庙会浓厚的传统色彩,给虔诚的百姓们留下了庆丰年,保平安的希望。解放后社稷坛旧址上盖了工厂,社稷坛不存亲,还没下载论坛手机客户端?跟上潮流做时尚达人。掌中乐趣无处不在,快点下载吧。
查看: 919|回复: 10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70积分1622精华0帖子
金牌会员, 积分 162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78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本帖最后由 乾元 于
09:45 编辑
18:59 上传
和单车老许去雷甸中初鸣赶庙会
& && && &我们小时候九月初三赶庙会是一个非常隆重的日子, 过去,新年一过都互相叫客人:“清明来,九月初三来!”因此九月初三几乎不亚于过新年。街上热闹非凡,有打拳卖膏药的、有敲着小锣看东洋景西洋景的、有卖各种好吃的。“划桨一掇、坐拢一桌,”形容家家户户都有乡下亲戚来做客,他们带上秋天收获的各种土货到街上走走亲戚看上一场大戏、逛逛街快活一下,顺便也买些日常用品。
现在,有国定节假日带动消费,其实这些传统的节日是古老的促消办法。
& & 今天,我和“单车老许”的家内她们十多位越剧票友去德清雷甸中初鸣大庙做戏,我们也骑单车去赶了次庙会。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70积分1622精华0帖子
金牌会员, 积分 162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78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19:01 上传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雷甸下高桥是全国闻名的地方。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70积分1622精华0帖子
金牌会员, 积分 162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78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19:03 上传
&据资料载:后汉述善侯沈戎葬山下(乾元金鹅山),金鹅飞集,鸣叫三声而去。现在(金鹅山)的东南面还有三个村,名上初鸣、中初鸣、下初鸣,就是根据鹅鸣而来的。&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50积分803精华0帖子
高级会员, 积分 80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7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你好赶热闹啊!
&沈兄:图个开心啊。&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70积分1622精华0帖子
金牌会员, 积分 162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78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19:11 上传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70积分1622精华0帖子
金牌会员, 积分 162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78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19:12 上传
我和单车老许的家内都是越剧票友,她们常组团送戏下乡。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90积分3903精华0帖子
论坛元老, 积分 3903,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6096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今天下午带新人活动,没有参加庙会,遗憾。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30积分224精华0帖子
中级会员, 积分 22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6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码头就是厉害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10积分24精华0帖子
新手上路, 积分 2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我们年轻人又增长知识了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30积分387精华0帖子
中级会员, 积分 38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3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Copyright &
Comsenz Inc. 捷安特杭州车友会
(www.捷安特杭州.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庙会游乐设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