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下联怎么分:我会回来的。那么下联是什么?

我记得极品家丁里有一对对联.千古绝对来的..谁能告诉我一下??_百度知道
我记得极品家丁里有一对对联.千古绝对来的..谁能告诉我一下??
补充一下:主角的才女老婆也对过的。。
提问者采纳
两年前看的小说,记得的内容不多。上联为:长涨长涨长长涨;下联为:涨长涨长涨涨长。横解为:涨长长涨 上联是: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潮落。下联对: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 四大绝对: ○烟锁池塘柳 -- 炮镇海城楼 茶烹銎壁泉 烽销漠塞榆 灯深村寺钟 ○烟沿艳檐烟燕眼 -- 雾捂乌屋雾物无 雾舞骛坞雾吾屋 ○上八桥,中八桥,下八桥,三八二十四桥 - 金四两 银四两 铜四两 四三一十二两 魏九卿 蜀九卿 吴九卿 三九二十七卿。 ○白塔街,黄铁匠,生红炉,烧黑炭,冒青烟,闪蓝光,淬紫铁,从北朝南打东西 金山寺,木鱼声,送火神,念水经,劳土地,整日忙,借月朗,祈天求地圆阴阳 一座庙,二僧人,出三界,遁五行,衣百衲,行万里,游八方,历秋过冬度春夏 另外,可以去着看看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四大绝对: ○烟锁池塘柳 -- 炮镇海城楼 茶烹銎壁泉 烽销漠塞榆 灯深村寺钟
○烟沿艳檐烟燕眼 -- 雾捂乌屋雾物无 雾舞骛坞雾吾屋
○上八桥,中八桥,下八桥,三八二十四桥 -
金四两 银四两 铜四两 四三一十二两
魏九卿 蜀九卿 吴九卿 三九二十七卿。
○白塔街,黄铁匠,生红炉,烧黑炭,冒青烟,闪蓝光,淬紫铁,从北朝南打东西
极品家丁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示例:(1)我灾邻助,收获人间真情(2)凌云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不设统一答案)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语文
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对联题。(任选一题&3分)&(1)上联:攻书不畏难,难终成易;下联:&&&&&&&&&&&&&&&&&&&&(2)小明上小学时,老师领孩子们背二十四节气歌,并给他们介绍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比如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九月初九是什么节日等等。小明上了初三,有一天的语文课上,老师让大家对对联,出的上联是:天临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这个上联包含了“大寒”“霜降”和“小雪”三个节气,小明当时没有对出来,一天正午,小明看到当空的太阳倒映在清澈的池塘中,水中也出现了一个太阳,再联想到自己所了解的节日、节气,小明马上对出了下联:&&&&&&&&&&&&&&&&&&&&&&&&&
科目:初中语文
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对联(任选一题)(3分)【小题1】下面是一副赞美老师的对联。上联是“三尺讲台迎冬夏”,横批为“润物无声”,请拟出下联:&&&&&&&&&&&&&&&&&&&&&&&&&&&&&&&&&&&【小题2】请以“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为上联,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一个下联:&&&&&&&&&&&&&&&&&&&&&&&&&&&&&&&&&&&
科目:初中语文
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对联题。(任选一题& 3分)(1)上联:攻书不畏难,难终成易;下联:&&&&&&&&&&&&&&&&&&&(2)小明上小学时,老师领孩子们背二十四节气歌,并给他们介绍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比如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九月初九是什么节日等等。小明上了初三,有一天的语文课上,老师让大家对对联,出的上联是:天临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这个上联包含了“大寒”“霜降”和“小雪”三个节气,小明当时没有对出来,一天正午,小明看到当空的太阳倒映在清澈的池塘中,水中也出现了一个太阳,再联想到自己所了解的节日、节气,小明马上对出了下联:&&&&&&&&&&&&&&&&&&&&&&&&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年内蒙古乌海二中初三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题型:语言表达
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对联(任选一题)(3分)【小题1】下面是一副赞美老师的对联。上联是“三尺讲台迎冬夏”,横批为“润物无声”,请拟出下联:&&&&&&&&&&&&&&&&&&&&&&&&&&&&&&&&&&&【小题2】请以“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为上联,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一个下联:&&&&&&&&&&&&&&&&&&&&&&&&&&&&&&&&&&&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内蒙古包头卷)语文
题型:其他题
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对联题。(任选一题&
3分)
&(1)上联:攻书不畏难,难终成易;
下联:&&&&&&&&&&&&&&&&&&&
&(2)小明上小学时,老师领孩子们背二十四节气歌,并给他们介绍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比如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九月初九是什么节日等等。小明上了初三,有一天的语文课上,老师让大家对对联,出的上联是:
天临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 这个上联包含了“大寒”“霜降”和“小雪”三个节气,小明当时没有对出来,一天正午,小明看到当空的太阳倒映在清澈的池塘中,水中也出现了一个太阳,再联想到自己所了解的节日、节气,小明马上对出了下联:
&&&&&&&&&&&&&&&&&&&&&&&&请网友补充一句对联,上联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那么下联是什么呢?并且把整句对联的意思解释下来。
请网友补充一句对联,上联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那么下联是什么呢?并且把整句对联的意思解释下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清朝初年著名儒者顾炎武的社会主张,意思是说,民族的存亡,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关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汉语大词典》说:“谓国家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的人都有责任。语本清顾炎武《日知录...因此,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二句意谓对于国家民族的兴旺,每个普通人都有责任 成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多年来流行一种说法,认为是顾炎武说的。但出自顾炎武的哪一本书。却从未有人点明。
其他回答 (3)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抱歉,我只能帮你到这了.
这个是上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中国文学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1.B 2.C 3.D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青海省青海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相应问题
草堂·诗魂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朝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夔州-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不超过3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
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
阅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
答: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文章通过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鲜明地揭示了杜甫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不顾个人生活的苦寒,关注国事,心忧苍生的伟大胸怀。
作者借用顾复初的对联,抒发了参观杜甫草堂的感慨,又择取杜甫著名诗句阐述诗人的理想与情怀,引用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围绕“文章憎命达”这一中心,文章深入探讨了伟大诗人杜甫《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作的历史意义。
文章以写景和交代游踪开始,接着点明主旨,然后分别从草堂引发的观感、杜甫人生艺术道路两个方面展开叙述,最后以写景和交代游踪作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文章用“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形容杜甫诗歌波澜壮阔、想像奇特的浪漫色彩,用“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形容杜甫诗歌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 民国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饱经沧桑沉浮,却一生淡泊,荣辱自安。常有友人问及他高寿的养生之道,他总是指指客厅墙上高悬的那幅字画,笑而不言。
&&& 那是一幅写意的莲花图,旁边是一副对联:不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如意。
&&&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倘若心为物役,患得患失,就只会被悲观、绝望窒息心智,人生的路途注定是如负重登山、举步维艰了。常想一二,就是用心感恩,庆幸、珍惜人生中那如意的十之一二,最终以那份豁达与坚韧去化解并超越苦难。
&&& 我不由得想起了霍金,眼前浮现出这位科学大师那永远深邃的目光和宁静的笑容。世人推崇霍金,不仅仅因为他是智慧的英雄,更因为他还是一位人生的斗士。
&&& 有一次,在学术报告结束之际,一位年轻的女记者捷足跃上讲坛,面对这位已在轮椅上生活了三十多年的科学巨匠,深深景仰之余,又不无悲悯地问:“霍金先生,卢枷雷病已将你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的太多了吗?”
&&& 这个问题显然有些突兀和尖锐,报告厅内顿时鸦雀无声,一片静谧。
&&& 霍金的脸庞却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于是,随着合成器发出的标准伦敦音,宽大的投影屏上缓慢然而醒目地显示出如下一段文字:
&&&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 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 心灵的震颤之后,掌声雷动。人们纷纷涌向台前,簇拥着这位非凡的科学家,向他表示由衷的敬意。
&&& 人们深受感动的,并不是因为他曾经的苦难,而是他直面苦难时的坚守、乐观和勇气。人生如花开花谢,潮起潮落,有得便有失,有苦也有乐。如果谁总自以为失去的太多,总受到这个意念的折磨,谁才是最不幸的人。
&&& 常想一二。因为境由心生——问题本身都不是问题,如何对待它才是最大的问题。
&&& 常想一二。毕竟,决定生命品质、塑造人生境界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
根据文章内容,请你为本文拟定一个标题。&&&&&&& (2分)
具体说说于右任老人把莲花图和对联挂在一起的深意。&&&&&&&&&&&&&&&& (3分)
作为论据的事实,可以是一人一事的具体事例,也可以是多人多事的概括性事例。
(1)请结合霍金事例中让你动情的句子,简答这一具体事例证明论点的作用。&& (3分)
(2)请再补充一个能证明本文论点的概括性的事例。&&&&&&&&&&&&&&&&&&&&&&& (3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相应问题
&&&&&&&&&&&&&&&&&& 草堂·诗魂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朝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夔州—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不超过30个字)
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阅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 文章通过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鲜明地揭示了杜甫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不顾个人生活的苦寒,关注国事,心忧苍生的伟大胸怀。
B. 作者借用顾复初的对联,抒发了参观杜甫草堂的感慨,又择取杜甫著名诗句阐述诗人的理想与情怀,引用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C. 围绕“文章憎命达”这一中心,文章深入探讨了伟大诗人杜甫《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作的历史意义。
D. 文章以写景和交代游踪开始,接着点明主旨,然后分别从草堂引发的观感、杜甫人生艺术道路两个方面展开叙述,最后以写景和交代游踪作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E. 文章用“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形容杜甫诗歌波澜壮阔、想像奇特的浪漫色彩,用“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形容杜甫诗歌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江西省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剃光头发微何满子  ①余生也晚,关于头发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大都来自耳闻。什么清朝初年勒令汉人把发髻剃成辫子,否则“留发不留头”呀,什么清末的留学生在外国剪去了辫子,回国后要装一根假辫子才能平安无事呀,等等,都未尝眼见。所以读到鲁迅的小说《头发的故事》,除了恍若有悟的吃惊以外,实在很难有切肤之痛的感受。并且,知道在旧社会,与头发关系最密切的理发工人,是颇受社会贱视的,连家谱都不许上,也就是开除其宗籍,还很为他们不平。更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年轻时在进步的历史书籍里,读到大平天国起义是如何如何正义,但真正佩服太平天国的英雄,却是看到了一副据说是翼王石达开的对联以后。对联曰: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②联语的对仗既工稳,造意又豪迈,用之于理发师,更是想像诡奇,出于意表,妙不可言。一面惊叹这位太平天国将领的不羁之才,一面也想到这位王爷对理发师的感情,不但没有像旧社会上层人物那样卑视,而且还将自己睥睨人世的豪情寄托在他们的职业风姿上,真是物与民胞,平等亲切极了。  ③不料,3月2日读到《人民日报》一封读者来信,却使我大大不舒服了一阵,那封来信正是关系到理发工人的。说是济南市一家理发店的理发工人,拒绝给一个“乡下佬”剃平头,认为乡下佬只配剃光头。当“乡下佬”碰了壁跑掉以后,一对男女理发师还说:“乡下佬还想理平头,没门!”“也不瞧瞧自己那模样!”……  ④“乡下佬”是不是只配剃光头,以及什么模样的人才配剃平头,这问题是够深奥的,我答不上来。既答不上,也只好避开,置之勿论。我只记得古代有一种刑法,叫“髡”,那办法就是把古圣人所说的“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伤”的诸种东西之一的头发给去掉;而且似乎是和罚做苦役结合起来的,那就是“髡钳为城旦舂”。但那是秦制,沿用了千把年,至少到隋唐以后就废止了。现在许多国家的罪犯也剃光头,但那并非是刑罚,恐怕多半出于习惯,或便于辨识之类;如果容许用胡适博士的考据方法,来一下“大胆假设”,还可能是由于旧社会监狱里卫生条件不好,怕犯人头发里生虱子,所以干脆让他们牛山濯濯也说不定;但要我“小心求证”却求不到。这很抱歉,胡适博士的考据方法只能学到一半。   ⑤时至今日,剃光头既不是在政治上或人格上有什么差池的象征,也肯定不会是因为“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伤”,才舍不得剃光。无非是保护头颅和美观上的讲究,这才有人不愿剃。那封读者来信中的“乡下佬”便正是为了怕剃光头太冷,才要求剃平头的。但从认为“乡下佬剃平头,没门”的理发师看来,似乎是“乡下佬”的“模样”不够格,所以才只配剃光头,倒是从美观这方面着眼的。当然,问题不在于什么标准,也不在于这位城里人的理发师为什么瞧不起“乡下佬”(那里面当然大有文章的),而在于为什么他可以任意决定谁该剃平头,谁只能剃光头,可以这样为所欲为?    ⑥原因简单之至:剃头刀在他手里。    ⑦这就是权。虽然仅仅是一把剃刀,但掌握在手里,就有那么一点剃头权,在这点权限里,谁撞在他手里,就得看他的嘴脸,听他的发落。你要剃平头,没门!权在他手里,“乡下佬”只好悻悻而去,乃至悻悻也不敢悻悻。幸亏他只有这么点儿小权,如果他掌握了用人的权,分配房子的权,乃至更大的权,那就不仅“乡下佬”,更多的人在更多的事上也只好“没门”了。   ⑧希望少有、乃至没有这种有点权就要耍的人。如果有权就想弄权,就想顺着自己的意思胡来,那么,至少要在“读者来信”栏里让他亮亮相,直到像剃光头那样地把他剃下去。这才叫做“试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选自语文读本4) 1.简述“剃光头发微”在课文中的具体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简要概括本文的行文脉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只保留③⑦⑧等自然段,把其他内容全部删去,也能构成一篇文章,但这样对文章的主旨和结构有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这篇杂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从身边小事谈起,从平凡的生活现象落笔,娓娓谈及社会重大问题,体现了杂文立意因小见大,用小事反映大问题的特点。 B.在材料的选择上,作者小中取大,通过联想把它们组织在一起,从而使文章内容丰富、生动、深刻。  C.本文语言似谈天说地,十分自然,但其中讽刺之意却丝毫不减,文章借助这种自然幽默的语言加强了语言的讽刺力度。 D.“原因简单之至,剃头刀在他手里”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的有关“剃头”事论,同时为下文阔开思路做铺垫。 E.“这很抱歉,胡适博士的考据方法只能学到一半”这一句作者用幽默的语气来自嘲没有掌握好考据方法。社会上曾流传一副对联:上联是“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下联是“你发言我发言人人都发言”,横批是“谁来落实”。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10:04:59&)
( 16:25:01)
( 16:16:09)
( 15:58:33)
( 15:53:06)
( 15:40:52)
( 15:31:56)
( 15:23:08)
( 15:17:53)
( 15:05:31)
( 15:00:04)
( 14:47:53)
( 14:29:42)
( 14:20:52)
( 14:12:09)
( 14:03:23)
( 13:54:45)
( 13:49:33)
( 13:36:57)
( 13:31:24)
( 13:19:12)
( 13:10:26)
( 13:05:18)
( 12:53:09)
( 12:44:33)
( 12:35:50)
( 12:30:44)
( 12:18:21)
( 12:13:04)
( 12:00:57)
( 11:51:58)
( 11:43:19)
( 11:37:57)
( 11:17:10)
( 11:08:17)
( 10:59:15)
( 10:53:41)
( 10:44:33)
( 10:32:26)
( 10:27:12)
( 10:15:03)
( 10:06:24)
( 10:01:13)
( 09:52:37)
( 09:40:27)
( 09:31:42)
( 09:26:30)
( 09:14:12)
( 09:08:45)
( 08:56:15)
( 08:47:36)
( 08:39:03)
( 08:30:31)
( 08:21:57)
( 08:08:08)
( 07:59:34)
( 07:50:55)
( 07:42:21)
( 07:30:15)
( 07:21:40)
( 07:13:07)
( 06:59:27)
( 06:50:50)
( 06:38:42)
( 06:30:05)
( 06:21:25)
( 06:07:49)
( 05:55:36)
( 05:46:37)
( 05:29:16)
( 05:15:32)
( 05:03:25)
( 04:49:35)
( 04:37:23)
( 04:32:14)
( 04:20:09)
( 04:11:36)
( 04:03:05)
( 03:54:32)
( 03:45:52)
( 03:40:43)
( 03:28:47)
( 03:20:14)
( 03:11:37)
( 03:03:02)
( 02:45:55)
( 02:37:19)
( 02:32:14)
( 02:20:12)
( 02:11:20)
( 02:03:20)
( 01:54:46)
( 01:46:12)
( 01:33:35)
( 01:28:21)
( 01:19:37)
( 00:58:06)
( 00:49:31)
( 00:44:15)
( 00:32:18)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联下联怎么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