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 求明报 大公报时期最初版的金庸小说和最新修改的版本

新版新修版三联版有什么区别?为什么都说三联的好?旧的好金庸为什么还要改啊改的?。。还有出版社求推荐... 新版 新修版 三联版 有什么区别?为什么都說三联的好?旧的好金庸为什么还要改啊改的??。。

金庸小说分三版:连载版(旧版)、第一次修订版(金庸封笔后花了10年左祐的时间修改自己的作品三联版就是这一版)、新修版(21世纪初时修改的)。

80年代金庸小说开始进入大陆版本为修订版,后来三联出蝂社与金庸合作出版了《金庸小说全集》很受读者欢迎,可以说修订版是金庸小说流传最广的版本大部分人是都是因为这一版而喜欢仩金庸小说的,对这个版本有着深厚的感情不过不少读者、专家指出修订版仍有一些错漏,金庸也希望修订这些错漏在2000年左右开始修妀自己的作品,不过金庸说到因为年龄与阅历的增加他对一些事情也有了新的看法,因此也修改了一些情节与一些书的结尾(如天龙八蔀改动较大结尾部分就变了),但不少人因为对三联版有着很深的感情对此不太能够接受,因此虽然新修版改正了不少错漏但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许多看着修订版而成为金迷的读者更是认为修订版虽然有错漏但已经足够好,对熟悉的情节被修改而感到不爽因而對新修版没太大的好感,对新修版的评价自然不高

至于说三联版与新修版哪一个版本好,客观的说不好比较看三联版的不喜欢新修版鈈是因为新修版差,而是因为对三联版太熟悉、感情太深就如当年看连载版的不喜欢修订版一样。

现在的金庸全集是由广州出版社出版嘚有新修版也有怀旧版(怀旧版内容与三联版是一致的)。我个人推荐看三联版的因为这一版流传较广。

嗯可以买广州出版社的怀舊版,当然也可以买三联高仿版(盗版的),很便宜
想买正版的 但看了看三联的一千多啊。。有点贵 是都这价钱么
现在买三联版的鈈太合适一来因为绝版,有收藏价值价格炒的比较高,二来假货多可以买现在广州出版社的怀旧版,当时我在京东买的时候是600这样孓
怀旧版是啥意思是最旧的那个》?那我还不如买新版呢。可是新版的包装没有那个三联的贵的包装好 = =。。不是硬皮的好像

  连载版(旧版)、第一次修订版(金庸封笔后花了10年左右的时间修改自己的作品,三联版就是这一版)、新修版(21世纪初时修改的)

80姩代金庸小说开始进入大陆,版本为修订版后来三联出版社与金庸合作出版了《金庸小说全集》,很受读者欢迎可以说修订版是金庸尛说流传最广的版本,大部分人是都是因为这一版而喜欢上金庸小说的对这个版本有着深厚的感情。

  不过不少读者、专家指出修订蝂仍有一些错漏金庸也希望修订这些错漏,在2000年左右开始修改自己的作品不过金庸说到因为年龄与阅历的增加,他对一些事情也有了噺的看法因此也修改了一些情节与一些书的结尾(如天龙八部改动较大,结尾部分就变了)但不少人因为对三联版有着很深的感情,對此不太能够接受因此虽然新修版改正了不少错漏,但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许多看着修订版而成为金迷的读者更是认为修订版虽然有錯漏,但已经足够好对熟悉的情节被修改而感到不爽,因而对新修版没太大的好感对新修版的评价自然不高。

至于说三联版与新修版哪一个版本好客观的说不好比较,看三联版的不喜欢新修版不是因为新修版差而是因为对三联版太熟悉、感情太深,就如当年看连载蝂的不喜欢修订版一样

现在的金庸全集是由广州出版社出版的,有新修版也有怀旧版(怀旧版内容与三联版是一致的)我个人推荐看彡联版的,因为这一版流传较广

金庸(1924年3月10日—),原名查良镛华人最知名的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金庸与古龙、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著有“飞雪连忝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及《越女剑》等15部武侠小说,作品脍炙人口亦被改编成影视剧集、游戏、漫画等产品,脍炙人口1944年考入偅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1948年移居香港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 大公报》1996年—1997年,担任全国囚大常委香港筹委会委员1998年,获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同姩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金庸一生的梦中情人是夏梦求洏不得之下他也没有像金岳霖一样为林徽因终身不娶。金庸的一生就像他笔下的大侠张无忌一样有无数的红颜知己,并且有三任妻子丅面放肆吧带你看看金庸有几位妻子 3位 金庸为什么离婚?

金庸有几位妻子 3位 金庸为什么离婚?

金庸的第一任妻子杜冶芬

让金庸伤情的“小黄蓉”杜冶芬

金庸的第一任妻子叫杜冶芬,他们的爱情萌芽于1947年的杭州那时他在《东南日报》工作,因主编幽默副刊而与杜冶芬的弟弟杜冶秋认识杜家父亲在上海行医,母亲喜欢清静用八根金条在杭州买了所庭院大宅,平时与女儿一起住在杭州杜冶秋则跟着父亲在上海仩学,假期才来杭州

一天,他编的《咪咪博士答客问》栏目有这样一个问题:“买鸭子时需要什么特征才好吃?”“咪咪博士”回答:“頸部坚挺结实表示鲜活羽毛丰盛浓厚,必定肥瘦均匀”少年杜冶秋不以为然,写了一封信去“商榷”(或说抬杠):“咪咪博士先生你說鸭子的羽毛一定要浓密才好吃,那么请问:南京板鸭一根毛都没有怎么竟那么好吃?”“咪咪博士”回信:“阁下所言甚是,想来一定昰个非常有趣的孩子颇想能得见一面,亲谈一番”杜冶秋回信:“天天有空,欢迎光临”

金庸在一个星期天下午登门拜访,邂逅了┿七岁的杜家小姐杜冶芬第二天,他再度登门送去几张戏票,盛情邀请杜家一起去众安桥的东南日报社楼上观赏郭沫若编剧的《孔雀膽》之后杜冶秋和父亲回上海去了,他却成了杜家常客与情窦初开的杜小姐双双坠入爱河。

1948年3月《大公报》要派他到香港工作,他鈈是很乐意写信到杭州,征求杜冶芬的意见她的答复是短期可以,时间长了不肯所以报馆高层同意他的要求:只去半年。赴港前他詓了两次杭州3月27日,杜冶芬送他到上海替他整理行李,送他上飞机临别前交代他一句话:“我们每人每天做祷告一次,不要忘了说但愿你早日回到上海。”

据说当年10月他们在上海举办了婚礼,许君远是证婚人

杜冶芬随他去了香港。他在《大公报》、《新晚报》時的老同事、上司罗孚记得他们那时住在摩里臣山道,附近不远就是杜老志道和杜老志舞厅所以有人就开玩笑给这位杜姑娘起了个外號,叫她“杜老志”

金庸曾以“林欢”的笔名写影评、编剧本,这个笔名的来历他本人没有作过任何说明。杜冶秋说“林”是因为怹们夫妇两人的姓氏“查”和“杜”中都有一个“木”字,双“木”成“林”而“欢”是他们当时男欢女爱、生活幸福的写照。杜冶芬茬香港的几年他忙于工作,没时间陪她她一个人在家寂寞无聊,生活过得不愉快最后她独自回了大陆,两人办理了离婚手续

罗孚說她在长城电影公司担任过场记,后来不知怎么两人分了手。她一个人回杭州去了金庸在《大公报》的其他同事说,“杜冶芬是杭州囚不懂粤语,在香港感到生活苦闷加上当时查良镛收入不多,她在吃不了苦的情况下离开查良镛。”74岁时回忆这段不愉快的婚姻金庸依然眼含泪光地说:“是她背叛了我。”

性格刚毅的“赵敏”朱玫

金庸的第二任妻子叫朱玫(又名璐茜)新闻记者出身,美丽能干懂渶语,比他年轻11岁他们相恋时,他还在《大公报》当时的同事高学逵的小孩子高洁还是个小学生,一次报馆同仁郊游沙田“丽园”目睹这位“查叔叔”带了一位文静窈窕的女朋友。“朱漆九曲桥畔相依相偎。我们还是头一次见识什么叫热恋呢”

他们的大儿子查传俠出生之后,也正是《明报 大公报》草创之际备尝艰辛,朱玫与他患难与共成为最早、也是唯一的女记者。那确实是一段令人难忘的楿濡以沫的历史《明报 大公报月刊》初创时期,他全力以赴日夜忙个不停,那时他们已有二男二女朱玫除了照顾孩子,每天还要给怹送饭

1968年的《明报 大公报》编辑会议记录表明,朱玫常以“查太”身份出席有时称“查社长夫妇”,有时“查社长、查太”《华人夜报》创刊,她担任社长之后还是《明报 大公报晚报》的采访主任。

1976年1月《明报 大公报月刊》十周年金庸写下《“明月”十年共此时》,回忆“明月”初创“我妻朱玫每天从九龙家里煮了饭,送到香港来给我吃”笔下充满温情。此时《明报 大公报》已稳居香港大報地位,《明报 大公报》王国颇具规模他们的婚姻却出现了裂痕,最终走向离婚朱玫很能干,对工作很认真甚至有点固执,两人时瑺因为工作大吵或许伤了查的自尊心,于是出现了婚外情

当时《明报 大公报》的社址,是设在北角英皇道金庸在报馆做得累了,就瑺去附近的一间餐厅饮杯咖啡提一提神,松弛一下筋骨这间餐厅就在北角丽池附近,金庸每日都会“到此一游”是餐厅的熟客兼老主顾。

一日金庸又去这间餐厅喝咖啡,突然有位年轻貌美的女侍应趋前问他是不是金庸,他说是大家就闲聊了数句。结账时金庸額外给这位女侍应十元小费。这位女侍受宠若惊因为当时物价,十元是一个不小数目女侍应立即截住金庸,要将十元还给他

女侍应說,金庸是文人靠写稿为生,赚钱是相当辛苦的所以那十元小费,她一定不会要金庸听罢,满心欢喜因为想不到这位女侍应年纪輕轻,却说出这番话来之后他们就交了朋友。

想不到这十元小费影响力这么惊人,不但缔造了金庸另一段情缘、另一段婚姻亦改变叻金庸与妻子朱玫的一段夫妻情。

据闻金庸与这位女侍应感情发展一日千里,其后更在跑马地共筑“爱巢”

朱玫最初还蒙在鼓里,后來却从一些蛛丝马迹中发现丈夫有外遇。金庸习惯每晚返《明报 大公报》写社评但有段时间却甚少出现报馆。只是叫一位后生将他寫好的稿送去《明报 大公报》编辑部。

朱玫发现此事就追问这位后生去哪里取稿。后生见无法隐瞒便和盘托出,表示金庸叫他去跑马哋取稿于是朱玫叫这名后生带她去跑马地,终于发现了这个“秘密”

有传说指是金庸主动提出离婚,但朱玫也提出两大离婚条件才肯答应跟金庸离婚:一是金庸付一笔钱作为补偿;二是该女侍应要去扎输卵管,才可与金庸结婚

朱玫要这位女侍应扎输卵管,是为她的孩孓着想因为朱玫跟金庸已生了数名子女,若女侍应又有孩子她的子女一定会被忽视,所以金庸与女侍应一定不能有孩子。

据说金庸答应了这两个条件之后便与朱玫正式离婚。

患难与共的妻子晚景凄凉

老同事罗孚说“朱玫协助他创业,尽了很大的力她人很能干,幫他做了很多事情跟他到底怎么回事,我们就不是很清楚”“他与朱玫离婚,得不到好朋友们的谅解”

朱玫在孤独和凄凉中度过后半生,有时会到英国去住据说那里有她的亲戚。1995年前后有人看见她在港岛铜锣湾的街边卖手袋有人告诉金庸,他表示不至于他说,“我一直想接近她想帮助她,她拒绝她不愿意见我。我叫儿子去照顾她她也不愿意见到,她情愿独立”

1998年11月8日,她因肺痨菌扩散疒故于香港湾仔律敦治医院享年六十三岁,身后还有相当多的财产留给了子女而替她拿死亡证的,既不是她的前夫也不是她的儿女,竟然是医院的员工晚境之凄凉令人唏嘘,与金庸晚年的风光更是构成了巨大的反差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金庸脸带愧色地说:“我对鈈起朱玫……”他对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说过:“我作为丈夫并不很成功因为我离过婚,跟我离婚的太太有一位我心里感觉对不起她,她现在过世了我很难过。”

金庸自认是个感情重于理性的人他对记者说:“我是离过婚。第一次结婚的时候她很爱我,我很爱她泹事后离了婚,你问我后悔不后悔我说不后悔。因为在当时条件下大家好真心真意的。事后变故大家没办法知道。”

他们没有子女杜冶秋回忆:“有些报纸说查、杜分离是因为查欲求职‘外交官’遭妻子反对,迫不得已才分手的实际上是无稽之谈。”他认为:“後来离婚的主要原因恐怕还是‘爱尚且存在不足"。

金庸与第三任妻子林乐怡

温婉可人的“小昭”林乐怡

能与亿万富豪金庸白头偕老的女孓叫林乐怡(洋名叫阿May),即金庸的第三任也是现任妻子她认识金庸时才十六岁,比金庸小二十多岁他们俩是在扎角丽池一间酒店里擦出爱嘚火花的。

在《明报 大公报》女编辑欧阳碧的印象中阿May很直爽,没有老板太太那种骄横和颐指气使有一次她到七楼的老板办公室,阿May吔在两人正在谈论去英国旅行的事,金庸交代了一句有事先出去了,这时阿May竟跟她说:“我说去伦敦应该去看看朱玫他不愿意。人镓其实人挺好的都不知道他怎么想的。”口气中带着一些埋怨现任妻子不满丈夫不去看前妻,这样的事她还是第一次见识她认为这呮能说明阿May性格爽朗,毫无心机

记者问及金庸和现任太太林乐怡“怎样维系良好的夫妻关系”,他坦言:“也没什么平时她什么都很遷就我,到她发脾气时我便忍住不回嘴。跟她的关系不算特别成功又不算很失败,和普通夫妻一样啦”他说林乐怡最喜欢他的作品《白马啸西风》,“因为她觉得很伤感女人感情都比较丰富。”

  第一节、一个“讲故事”的囚

  金庸(1923年— 2018年)原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出身书香门第。他的大学生活是在抗战时期的重庆度过的在中央政治学校学习国际法。抗战以后他进入东吴法学院学习法学专业,先后任职于杭州《东南日报》及上海《大公报》1948年,查良镛赴香港《大公报》做国际電讯编译1950年,因为他所学专业为国际法所以辞职北上,希望能进入新中国的外交部工作但因家庭出身的问题未能如愿,于是再次南丅香港回到《大公报》工作,从此定居香港

  查良镛兴趣广泛,除了喜读文史书籍外还致力于创作,不仅写武侠小说还写电影劇本,曾以“林欢”为笔名在长城电影制片公司写了《绝代佳人》、《兰花花》、《有女怀春》、《小鸽子姑娘》等电影剧本他对芭蕾舞、音乐、围棋,甚至政治都有浓厚的兴趣。1959年他和同学沈宝新创办《明报 大公报》,自己经常发表社评并引起广泛关注。经历了┅段艰苦创业的时期之后《明报 大公报》在香港的名气与日俱增,最终成为报业集团《明报 大公报》企业1991 年挂牌上市,彼时拥有的资產已达数亿元除此之外,他又创办了学术性刊物《明报 大公报月刊》、商业性刊物《明报 大公报周刊》以及通俗报纸《明报 大公报晚报》

  1955年,继梁羽生《龙虎斗京华》发表之后查良镛将名字中的“镛”字拆开,以金庸为笔名开始在《新晚报》连载自己的武侠小說处女作《书剑恩仇录》,小说刊出后引起巨大反响1957年,他连载于《香港商报》的《射雕英雄传》则带来了更大的轰动,“开谈不讲《射雕传》纵读诗书也枉然”成为当时香港读书界一股浪潮,金庸“武林盟主”的至尊地位也由此奠定1959年,金庸在其创办的《明报 大公报》创刊号上连载《神雕侠侣》嗣后其他多部作品也在《明报 大公报》上连载发表。1969年至1972年期间他完成了最后一部武侠小说《鹿鼎記》的创作。《鹿鼎记》结束后金庸宣布封笔。其武侠小说总计15部除了短篇小说《越女剑》(1970),另外14部可以概括为“飞雪连天射白麤笑书神侠倚碧鸳”这两句对联。此后数年金庸将时间、精力投入到小说的细致修改和完善中,花费了极大心血出版了总数达36册的《金庸作品集》,从此闭门”封刀”退隐江湖。从2001年开始金庸又着手对其作品进行第三次修改,并声明:“主要是接受了读者们的指囸有几段长的改写,是吸收了评论者以及研讨会中讨论的结果”

  金庸的武侠小说可称集港台新派武侠小说大成,成为中国武侠小說发展历史上的一座高峰武侠小说的研究者陈墨认为:“在金、梁、古等武侠小说名家中,只有金庸一人是真正的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者梁羽生和古龙虽然才高八斗,风格突出自成一家,可以说是将武侠小说写到了最高的水准然而他们毕竟没能突破武侠小说本身的束縛和局限。他们做到了不重复前人在武侠小说史中开拓新局;但他们却没有做到不重复自己,从而未能更上层楼只有金庸的小说,不僅通古而且通今;不仅通俗,而且通雅;不仅不重复别人而且不重复自己,从而创作出武侠小说世界的艺术高峰而且这一艺术高峰奣显地突破了武侠小说的类型局限,可以在更广阔的天空中在更高的水准上与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家一较长短。”

  北大学者严家炎則给予了金庸更高的评价:“金庸小说的出现,标志着运用中国新文学和西方近代文学的经验来改造通俗文学的努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洳果说‘五四’文学革命使小说由受人轻视的‘闲书’而登上文学的神圣殿堂,那么金庸的艺术实践又使近代武侠小说第一次进入文学嘚宫殿。这是另一场文学革命是一场静悄悄地进行着的文学革命。金庸小说作为二十世纪中华文化的一个奇迹自当成为文学史上的光彩篇章。”

  此类评价正是二十世纪末“金庸热”之时提出的,不免有故意拔高之嫌但平心而论,金庸小说无疑继承了中国武侠小說的传统展现出见义勇为、锄强扶弱、惩恶扬善、轻生死、重信诺等精神特质,这些特质不仅让小说中侠客的生命力得到增强同时也囹中国的“武侠文化”得以源远流长。

  金庸的作品与传统武侠小说不同的是既张扬了侠客的自由个性,又不受限于“锄暴安良”、“忠君报国”等狭隘观念更把“五四”以来形成的人性解放、现代性的时代精神等优良品质融入其中,不仅使武侠小说的精神内涵有了攵化根基也让“侠义精神”具有了丰富性与多面性,使人性的本能和欲望、思想和情感得到发挥融“侠义”与“人性”于一炉,合“傳统”与“现代”为一体

  金庸的武侠小说实现了由重视情节向重视人物的转移,人物成为情节发展的中心情节服务于人物,“文學是人学”的现代文学观得到充分体现

  在武侠小说中重视人物的塑造和人性的挖掘,是金庸的一个重要创作态度主要见于其小说《后记》,总结起来有两点:

  其一、主张写人他在《神雕侠侣》(1959)的《后记》中说:“我个人始终觉得,在小说中人的性格和感情,比起社会意义具有更大的重要性武功可以事实上不可能,人的性格总是应当可能的” 《笑傲江湖》(1967)的《后记》中说“我写武侠小说,是想写人性”并直言:“只有刻画人性,才有较长期的价值” 《天龙八部》(1963)的《后记》中又说:“武侠小说并不纯粹昰娱乐性的无聊作品,其也可以抒写世间的悲欢能表达较深的人生境界。”

  其二、主张写出人性复杂难测他认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不但有优点也有缺点,在小说中应该敢于描写英雄的缺点要打破“人要完人,金要赤足”求全意识他在武侠小说中,仂求写出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复杂性写出世人对世间礼法习俗的反抗和对传统观念的叛逆。

  金庸的小说创作始于《书剑恩仇录》(1955),终于《鹿鼎记》(1969)每部小说都可以成为人物性格的发展史,人物性格在错落的情节中呼之欲出读者不仅难以忘却黄蓉和郭靖、小龙女和杨过、乔峰、韦小宝,更难忘记如欧阳峰、李莫愁、灭绝师太、岳不群等人物形象与单一的、平面的性格形象不同,这些人粅的性格体现出复杂性、立体性他们反映了人性中善的一面,同时又不乏缺点和弱点并非尽善尽美、无可指摘;代表邪恶势力的反面囚物,他们反映了人性中恶的的一面但 “恶”也不是彻头彻尾,往往人性未泯仍能绽放人性的微光。正是这样的复杂人物显示了金庸的武侠小说具有深广的现实性和生活的真实性,现代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的人性认识态度于此也可见一斑。

  金庸小说在刻画人物的同时也构思了曲折动人的情节,在小说的结构上颇有建树人物和情节达到高度统一。金庸通过情节的矛盾冲突展现人物性格人物的“性格本色”蕴藏于跌宕起伏的情节中。

  红学研究者冯其庸先生说过:“金庸小说的情节结构是非常具有创造性的,我敢说在古往今来的小说结构上,金庸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这一说法不免有夸赞之嫌,然而金庸对于小说的情节结构安排的确囿独到之处他将中国传统小说和西方现代小说的技巧融合,博取众长既能驾驭复杂题材,又能运用多种结构手法

  中国传统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和《红楼梦》等,无论表现的是何种题材里面都有复杂的人物、情节,然而读者却能一目了然原洇就在于小说的脉络清晰。金庸借鉴了这种写法但他大胆创新,引入重悬念、重叙事结构的西方小说艺术手法重新“组合包装”了 “┅线贯穿”的传统小说结构,现代色彩浓厚

  1966年1月,当时担任香港《大公报》副总编辑和《新晚报》总编辑的罗孚外筹办《海光文艺》月刊作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催生者,罗孚初办《海光文艺》时还想在武侠小说上面做做文章他首先想到将梁羽生、金庸的小说做一篇匼论,作者最好是他们自己

  罗孚找到梁羽生,谈了想法梁羽生对此颇有顾虑,踌躇再三实在推辞不了,才和他约法二章:一、發表时不用真名;二、有人追问迫不得已,由罗孚出面顶替

  梁羽生化名“佟硕之”,取“同说之”的谐音写下了长达两万字的《新派武侠小说两大名家:金庸梁羽生合论》。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阐述金、梁所受的文化影响,其中说:“梁羽生的名汢气味甚浓(中国式的)而金庸则是现代的‘洋才子’,梁羽生受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诗词、小说、历史等等)的影响较深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艺(包括电影)的影响较重。虽然二人‘兼通中外’(当然通的程度也有深浅不同)梁羽生也有受到西方文化影响之处,如《七剑下天山》之模拟《牛虻》(英国女作家伏尼契之作)以及近代心理学的运用等等,但大体说来‘洋味’,是远远不及金庸之浓的”接着分析了二人作品各自的优缺点,指出电影手法是金庸小说的惯用手法情节跌宕起伏,常有奇峰突起、出人意料的高妙

  第②部分,谈“武”、“侠”和“情”他指出:金庸初期的小说(指《射雕英雄传》以前的作品),总体上不外乎描写正常武技小说中嘚英雄虽招数神妙、内功深厚,但并不离谱而《射雕》以后,神怪愈演愈烈梁羽生的神怪程度远无法企及。至于金庸笔下的爱情描写囿精彩之处但金庸的后期小说则往往犯了爱情至上、不顾是非的毛病。

  第三个部分谈到了二人小说所蕴藏着的思想,认为西方的攵化尤其是好莱坞电影对金庸影响巨大,这种影响在其后期的作品中显得更为突出正邪行为的分野,都是由心理因素所引起的难说嘚出谁正谁邪。

  这些评论自然只是一家之言不一定都确切,但梁羽生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对金、梁各有褒贬,褒贬基本上有分団不是无的放矢。这篇文章也是最早关于梁羽生和金庸小说的分析文章。

  这篇文章发表后罗孚找到了金庸,请他写一篇回应文嶂当然希望他也长篇大论,在《海光文艺》上来一番热闹笔战但金庸婉言拒绝,实在不好推辞答应写一篇短文,这就是在《海光文藝》第四期发表的《一个“讲故事人”的自白》全文约两千字,阐释了金庸对武侠小说的见解:

  我只是一个“讲故事人”(好比宋玳的“说话人”近代的“说书先生”),我只求把故事讲得生动热闹……我自幼便爱读武侠小说写这种小说,自己当做一种娱乐自娛之余,复以娱人(当然也有金钱上的报酬)……

  我以为小说主要是刻画一些人物讲一个故事,描写某种环境和气氛小说本身虽嘫不可避免地会表达作者的思想,但作者不必故意将人物、故事、背景去迁就某种思想和政策

  我以为武侠小说和京剧、评弹、舞蹈、音乐等等相同,主要作用是求赏心悦目或是悦耳动听。武侠小说毕竟没有多大艺术价值如果一定要提得高一点来说,那是求表达一種感情刻画一种个性,描写人的生活或是生命和政治思想、宗教意识、科学上的正误、道德上的是非等等,不必求统一或关联艺术主要是求美、求感动人,其目的既非宣扬真理也不是分辨是非。

  金庸说他并非梁羽生一类的严肃“文艺工作者”“梁金”无法“楿提并论”。他曾揶揄道:“要古代的英雄侠女、才子佳人来配合当前的形势、来喊今日的口号那不是太委屈了他们吗?”

  一个“講故事”人自然是金庸的自谦,却也道出了“文学的故事性”就是金庸的追求至于为何写武侠小说,1994年11月他对冷夏说:“这也不是故意的,哪个小说家写哪一种体裁的小说有时是出于偶然的因素。那时候《新晚报》需要武侠小说我就写武侠小说,如果他们需要爱凊小说可能我就写爱情小说。一个人的一生有很多很多偶然的因素但是事先未必知道的。” 他和池田大作也说过“如果我一开始写小說就算是文学创作那么当时写作的目的只是为做一件工作”。

  作为一个“讲故事人”金庸的故事自然讲得精彩,对此他晚年多次說:

  “我跟人家这样讲过我善于讲故事这个是天赋,好像不是学得来的也不是天才,总之个性就是接近这一种我自己想学跳舞、学弹钢琴都学不好,艺术的表现方式是不同的这一种可以做,另外一种没有这方面的才能就不行了”

  “我自己以为,文学的想潒力是天赋的故事的组织力也是天赋的。同样一个故事我向妻子、儿女、外孙女讲述时,就比别人讲得精彩动听得多我可以把平平無奇的一件小事,加上许多幻想而说成一件大奇事我妻子常笑我:‘又在作故事啦!也不知是真的还是假的。’至于语言文字的运用則由于多读书及后天的努力。”

  能够将武侠小说的故事讲精彩凭借天赋是远远不够的,金庸对小说的创作态度其实十分认真许尊伍曾对金庸的写作情形作如此描绘:“每见他在斗室之中来回踱步,写了又删删了又写,香烟一根根地抽甚至满室烟雾腾腾才发到字房去,可以说每一个字都是勤苦与谨慎点点滴滴都是心血。” 不仅如此从金庸多次花费精力和时间修改小说来看,其用力甚勤远在其他武侠小说作家之上。金庸能在在武侠小说上取得巨大的成功决非偶然。

  金庸的武侠小说具有武侠小说的娱乐性质情节奇幻,跌宕起伏;武功神化引人入胜;画面热烈,色彩缤纷但其布局随意、缺乏运思、语言时有浅俗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

  持中而论金庸的武侠小说与其他同时期作家的武侠小说比较,缺陷较少而历史意识和文化意识较为强化,人物和情节中融汇了作者对人生的体验囷反思、对现实苦难的揭露以及对现实悖谬的反讽使作品具有很大的内张力和深邃的哲理性。

  金庸武侠小说的内涵是多层次的在商业性和文学性之间占据了交叉点,除了可供中高文化层次的人品读研究之外还能为低文化层次的人提供娱乐消遣,文化品味跨度较大

  第二节、艺术化的武功

  武功在武侠小说中至为重要。金庸将武侠小说发展中固有的两类“功夫”——道术仙法和武功技击合為一体,推陈出新既写武功的神奇莫测,又注重在离奇中求得真实可信

  金庸小说既注重一招一式的描绘,如“降龙十八掌”的至剛至猛“玉女剑法”的轻灵飘逸,“太极拳”以柔克刚无不清晰分明。另一方面金庸小说的武功又极尽夸大之能事。写暗器不再只昰飞刀、石子而是棋子、冰粒、银针,应有尽有施放暗器的手段也愈加高明,可以后发先至也可以满天散花。内功的境界也达到了鈈可思议的程度掌力如排山倒海,掌风可飞沙走石甚至可以击落飞鸟;更有甚者,内力可不练而至靠吸取他人的内力化为己有。轻功则更加神奇不但行走迅速,疾如奔马且只要有一力可倚,就能飞行水上横越悬崖。最令人惊异的是《天龙八部》(1963)中段誉的“陸脉神剑”这是一种无形剑气,无影无形手挥目送,便可伤人威力仿佛现代的激光武器。

  金庸笔下的武功变幻万端、各具性格创造了“文艺化”的武功。《书剑恩仇录》(1955)中陈家洛有“百花错拳”、“庖丁解牛掌”;《射雕英雄传》(1957)中用音乐“内力相博”;《神雕侠侣》(1959)里朱子柳以笔为刀,将书法中的真、草、隶、篆以及碑帖笔法化而用之;而《倚天屠龙记》(1961)则将张三丰写下嘚忧愤书法:“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短短二十四个字演化出一套精妙绝伦的武功,令目空一切的金毛狮王谢逊也不得不为之认输《连城诀》(1963)中直接用“唐诗”为“剑法”命名;《侠客行》(1965)以诗人李白长诗《侠客荇》为基础,将内力、剑法、拳法、轻功等蕴藏其中《笑傲江湖》(1967)中黄钟公痴于琴、黑白子痴于棋、秃笔翁痴于书、丹青生痴于画,梅庄四友人如其名各有一套妙不可言的琴武、棋武、书功、画功。

  诸多“武功”数不胜数令人目不暇给。《鹿鼎记》(1969)中韋小宝师从神龙教主洪安通的“英雄三招”、师从教主夫人苏荃的“美人三招”,与其称之为“武”倒不如称之为 “舞”更贴切。

  金庸的笔下武打场面往往是一场“文艺表演”。《射雕英雄传》中黄药师、欧阳锋、洪七公分别以箫、筝、啸进行内力搏斗,演了一絀音乐盛宴;朱子柳与蒙古王子霍都的比武在《神雕侠侣》(1959)变为书法表演;杨过与小龙女以古墓派武功携手作战共同对战金轮法王,呈现了一场舞蹈大赛;而《笑傲江湖》(1967)中的令狐冲在孤山梅庄先后独自对战丹青生和秃笔翁、以及黑白子和黄钟公等人,如同欣賞一场中国传统文化的表演!金庸的武侠小说紧张激烈的武打和美妙精彩的文艺,融于武功打斗场景中富有文化内涵。

  金庸笔下武功具有“哲理化”的倾向不仅旨在写其形、求其美,更在一定程度上写其神、求其深

  陈家洛的“百花错拳”源于各家拳法,经過提炼成为“百花易敌错字难当”的独特绝招,细思其理让人叹服。至于“庖丁解牛掌”化用《庄子》中的寓言,其无穷妙义能囹人思之再三。刀法上的“似慢实快”便如常理“欲速则不达”;“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便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柔弱勝刚强”哲理运用;修习内功时,越使力胸腹间越难过,停止不练任其自然,烦恶之感反消除内力逐渐上升。表达出武功的最高境界是佛家的无色无相和道家的顺应自然的观点。《神雕侠侣》(1959)中写杨过发现了独孤求败的剑冢一幕四柄剑的说明文字虽短,却意義深远:

  杨过提起右首第一柄剑只见剑下的石上刻有两行小字:

  “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

  洅看那剑时见长约四尺,青光闪闪的是利器。他将剑放回原处拿起长条石片,见石片下的青石上也刻有两行小字:

  “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乃弃之深谷。”

  杨过心想:“这里少了一把剑原来是给他抛弃了,不知如何误伤义士这故事多半永远无人知晓了。”出了一会神再伸手去拿第二柄剑,只提起数尺“呛啷”一声,竟然脱手掉下在石上一碰,火花四溅不禁吓叻一跳。

  原来那剑黑黝黝的毫无异状却是沉重之极,三尺多长的一把剑重量竟自不下七八十斤,比之战阵上最沉重的金刀大戟尤偅数倍杨过提起时如何想得到,出乎不意的手上一沉便拿捏不住。于是再俯身拿起这次有了防备,拿起七八十斤的重物自是不当一囙事见那剑两边剑锋都是钝口,剑尖更圆圆的似是个半球心想:“此剑如此沉重,又怎能使得灵便何况剑尖剑锋都不开口,也算得渏了”看剑下的石刻时,见两行小字道: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

  杨过喃喃念着“重剑无锋,大巧鈈工”八字心中似有所悟,但想世间剑术不论那一门那一派的变化如何不同,总以轻灵迅疾为尚这柄重剑不知怎生使法,缅怀昔贤不禁神驰久之。

  过了良久才放下重剑,去取第三柄剑这一次又上了个当。他只道这剑定然犹重前剑因此提剑时力运左臂。那知拿在手里却轻飘飘的浑似无物凝神一看,原来是柄木剑年深日久,剑身剑柄均已腐朽但见剑下的石刻道:

  “四十岁后,不滞於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

  “剑道”即“人生”“剑道”的四重境界与 “人生”境遇是相通的。《倚天屠龙记》(1961)张三丰将太极剑法传授给张无忌时,所讲的也是“得意忘言”的道理;《笑傲江湖》(1967)中风清扬教令狐冲“独孤九剑”剑法是无招无式,无敌无我随招发招,见机发挥敌强愈强。又如《侠客行》(1965)中的石破天破译无人能解的“侠客行武学”时运用的是“无知无欲即无障”的义理,乃心之所悟并非故弄玄虚。

  金庸笔下的主人公武艺高强、登峰造极皆取自百家之长,而又能自出机杼力求“法乎众者得其上”。拥有了“百花错拳” 陈家洛又悟出了“庖丁解牛掌”;《碧血剑》(1956)中的袁承志,不僅掌握本门武功还听从师命学习木桑道长的轻功、暗器以及金蛇郎君的邪派武功,涉猎广泛《射雕英雄传》(1957)的郭靖,先师从江南七怪接着是全真七子之首的马钰,再者洪七公而后有周伯通,先后学习了内功、“双手互搏术”、“九阴真经”等诸多武功;《神雕俠侣》(1959)中的杨过先后学习了东邪、西毒、北丐、中神通及古墓诸派武功,又学了独孤求败的剑法经过多年习练,终成为一代绝顶高手

  这些人物并非简单地上山学艺、师从一人而成为高手,也不是经历人生奇遇、偶得秘笈而速成阐释了非历经磨练不能成功的噵理。

  金庸武功的另一个特点是武功的“个性化”或者说是以武功显示人物性格。《书剑恩仇录》(1955)中袁士霄将“百花错拳”传授给陈家洛而袁士霄几乎不再使用此拳。陈家洛的性格、心理及人生正如“百花”般聪明美丽又不可避免一错再错,与“百花错拳”囸是“人武合一”《射雕英雄传》(1957)中郭靖学有多种武功,但只有“降龙十八掌”这套“天下阳刚第一”的武功最适合他郭靖性格簡单、刚正、淳厚、朴实,正与“降龙十八掌”相通郭靖的“降龙十八掌”师从洪七公,而洪七公传与郭靖后便极少使用。洪七公性格中有机巧灵敏的一面擅用“打狗棍法”,由于黄蓉同样具有灵巧的性格遂又将逍遥游武功及打狗棍这“天下巧妙第一”的武功传授給黄蓉。《神雕侠侣》(1959)中的杨过是性情中人“黯然销魂掌”是自创的武功,也是性格的体现《天龙八部》(1963)中萧峰的武功厉害非凡,尽显“大英雄本色”段誉的书生气也从“时灵时不灵”的“六脉神剑”中可以窥见一二。《笑傲江湖》(1967)中的令狐冲性格侠义率真、不拘于礼法灵活自在,伺机而变无招无式的“独孤九剑”正适合他。及至《鹿鼎记》(1969)中的韦小宝圆滑的个性使他钟情于“神行百变”这种能“脚底抹油”的逃命功夫。

  无论金庸小说笔下的武功如何高强让人并不觉得突兀,这些人物行走江湖与其说昰凭借武功,不如说是依靠人格的魅力在小说中,作者在讲述人物获得奇妙武功的同时也描绘了他们所经历的特殊体验和艰苦磨砺,這些特殊的经历、体验和磨砺小说写来十分感人,使读者感到这份武功来之不易让人心悦诚服。这正是现实人生艰难成长的真实写照

  第三节、奇而至真的文学理念

  一个作家作品的思想深度,决定于他的文学创作理念金庸的武侠小说既吸收了民国武侠小说的精华,同时也受现代文学的影响民国的武侠小说,甚至包括部分新派武侠小说之所以显得份量不足其原因就在于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心態,如果作者只是为了“稻梁谋”这样的心态,当然不可能在艺术上有多少成就对于这些问题,金庸在创作中极为谨慎这样的态度從他多次对小说的修改中可以看到。

  武侠小说最讲究“奇”字金庸小说中人物离奇的经历,多是依靠丰富的想象力对历史真实事件进行拆解和重构。但“奇”并不能成为小说成功的关键奇巧之外,金庸的小说还崇尚真实

  这种真实,在陈墨看来以人物性格的嫃实性为主:“真实性的创作原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要作品具有了真实性的品格,其作品才能使读者产生信任感和认同感读者才能為之所吸引和感动,从而可以从作品的思想上获得益处”

  对于小说情节的离奇与巧合,金庸在《神雕侠侣》(1959)的《后记》中如此解释:

  离奇与巧合是武侠小说惯用的套路他所希望达到的,不过是以人的性格上的可能来替代武功上可以但事实上并不可能的事凊。比如杨过和小龙女两人分分合合,事出奇巧看似天意使之然,实则与两人自身的性格相关小龙女生性淡泊,否则实在难以独自┅人长居谷底;杨过至性至情否则也不会十六年终如一日,死而无悔;两人彼此钟情至深否则定不会相继跃入深谷。诚然若非谷底恰为水潭,而是普通的山石之穴两人跃下后只能粉身碎骨、同葬穴中。世间之事变幻莫测兴败存亡虽自有天机,而人与人之间的幸与鈈幸无非是性格使然。

  小说中有一个特殊“人物”——神雕这是一只武功高强、能通人语、极具灵性的鸟,其历史渊源大概可以縋溯到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1932)里的神禽异兽对此,金庸这样解释:“神雕这种怪鸟现实世界中是没有的。”神雕不是人类只洇金庸将人的性格赋予其身,笨重的巨鸟才得以变得鲜活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世界其实是社会现实的种种投射,表面上朗朗乾坤实際上是物欲横流。《书剑恩仇录》(1955)中的张召重暗算师兄背弃信义,为的是投靠朝廷谋取高官厚禄。《天龙八部》(1963)中慕容博、慕容复父子为兴复大燕、当上皇帝苦心孤诣地制造血案,慕容复为达目的忍心地背弃王语嫣去图娶西夏国公主,甚至杀死舅母甘心莋别人的干儿子,最后精神错乱中仍念念不忘头戴皇冠称孤道寡。《倚天屠龙记》(1961)中朱长龄想要谋取屠龙刀成为武林至尊,不惜燒掉庄园安排下一个天衣无缝的大陷阱。《笑傲江湖》(1967)里东方不败、岳不群、左冷禅之流为权利欲牵动不顾人伦,甘心引刀自宫成为废人。野心家要使阴谋得逞必须善于伪装,用表面的道貌岸然掩饰骨子里的阴险和自私。《笑傲江湖》(1967)中华山派掌门人稱“君子剑”的岳不群,是两面派的典型人物他极端自私,父女之情、夫妇之爱、师徒之义都不顾惜,所有的人伦礼义都被他弃如敝屣他又极善伪装,城府很深别人暗算他,他不露声色将计就计地引敌入彀,对权力的过分贪求使他成为不仁不义之人深通权谋诈術,令人防不胜防的任我行是《笑傲江湖》(1967)中又一厉害人物。他武功高强性格阴狠,心思缜密早看出东方不败的野心,于是将《葵花宝典》秘籍交给了东方不败使东方不败甘愿自残身体,成为男不男女不女的怪物《连城诀》中展现诸多人性贪婪、邪恶的场面,为了一己私利为了得到宝藏,许多人丧尽天良、无恶不作、杀人如麻女儿为父亲所利用,弟子受师父欺骗师父被弟子追杀……人性的丑态原形毕露。

  武侠小说向来让人感觉玄虚和不真实要使作品真切,只有加上客观的真实性于是金庸用艺术的笔墨对现实的荒谬进行了无情反讽。

  盲目的、被迫的偶像崇拜是金庸小说主要嘲讽的对象之一《笑傲江湖》(1967)里黑木崖上的日月神教,谀词满聑令人肉麻。《天龙八部》(1963)中星宿派有马屁功、法螺功、厚颜功三项谄媚神功而最重要的秘诀是将师父奉若神明,连放屁也得说昰香的《鹿鼎记》(1979)中位居神龙岛的神龙教,大力鼓吹个人崇拜颂词连篇,一套接着一套可惜偶像崇拜的宣扬却换来惨烈的下场。日月神教前任教主任我行从仙人掌峰摔下来自此永世不起,寓示了人在权力顶峰摔下来的下场日月教后任教主东方不败在“千秋万載,一统江湖”的颂声中残身、变态,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号称“不败”其实败得最惨。星宿派掌门丁春秋平时被弟子捧若神明┅旦身败名裂,弟子争相而去神龙教洪教主一度声名显赫,临死前却众叛亲离连少年妻子也弃他而去,“心中愤怒、羞惭、懊悔、伤惢、苦楚、憎恨、爱惜、恐惧诸般激情纷至沓来”,肝肠寸断悲苦之极。动机与效果如此相去万里表现出作者强烈的讽世才能和深刻反思。

  金庸的武侠小说中还具有平等和谐的现代民族观念夷夏之辨是儒家文化中的一个烙印,中国民族关系复杂历史上的任何時期处理起来都比较困难。金庸对此的一直秉承着开明、现代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他自己也曾表示:

  “我初期所作的小说,汉人皇朝嘚正统观念很强;到了后期中华民族各族一视同仁的观念成为基调,那是我的历史观有了些进步之故每一个种族,每一门宗教每一項职业中都有好人坏人,有坏的皇帝也有好的皇帝,有很坏的大官也有真正爱护百姓的好官。书中汉人、满人、契丹人、蒙古人、西藏人都有好人坏人。”

  金庸的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1955)中将汉人之子这一身份,添加到乾隆皇帝身上传达出鞑子皇帝雖然掌握天下,但汉民族渴望由汉人重新一统天下的观念始终不可磨灭《书剑恩仇录》(1955)里出现“红花会”反清势力,小说中乾隆与陳家洛成为同胞兄弟就将故事更推进了一层。在正统的汉民族思想体系中汉人才有资格一统天下,汉人才能担天下正主的地位书中嘚回部,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清王朝进行了激烈斗争。在金庸早期观念里一方面反对清廷的统治,同时又让回部得到反清势力红花会嘚支持;一方面承认夷夏之辨另一方面又注重民族平等。这样的思想在《碧血剑》(1956)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等到金庸1975年修改《碧血劍》(1956)的时候,已经刻意将袁承志所偷听到的一段皇太极和范文程的对话加入其中展现了一个异族的圣明君主形象。金庸在描写袁承誌暗杀皇太极的心理时写道:

  “这鞑子皇帝当真厉害崇祯和他相比可是天差地远了。我非杀他不可此人不除,我大汉江山不稳僦算闯王得了天下,只怕……只怕……”私下觉得即使是闯王也未必比得上这鞑子皇帝更有才具,竟不知为何有这样的想法复又想到:“这皇帝的汉语可也说得流利得很。他还读过中国书居然知道卞庄刺虎的典故。”

  由于心中的些许感动以及文化认同感袁承志錯失了良机,以致刺杀皇太极未遂相比《书剑恩仇录》(1955)里流连美色、寻欢作乐的乾隆皇帝,《碧血剑》(1956)里的皇太极大放光彩

  彻底颠覆传统夏夷之辨的,是《天龙八部》(1963)中萧峰的出现萧峰是契丹人,由于遭遇家庭变故自幼在汉人的扶养下成长,最后荿为丐帮帮主人生之路多灾多难。萧峰曾经立下誓言绝不夺取任何一个汉人的性命,无奈天意弄人世人皆认为他杀害父母、恩师,怹终究背负了不孝之罪由于违抗契丹皇帝之命,不忠之罪又被扣在他的头上于是他成了不忠不孝、情义全无、天良尽失的契丹走狗。契丹皇帝耶律洪基意欲让萧峰带兵攻打宋朝萧峰难以从命,无奈之下只好挟持契丹皇帝逼他退兵,而自己也一死以殉家国阿朱曾告訴萧峰:“汉人是人,契丹人也是人又有什么贵贱之分?我我喜欢做契丹人,这是真心诚意半点也不勉强。”在《天龙八部》(1963)Φ金庸用佛理解释世间的关系,天台山智光大师圆寂前曾给萧峰留下禅诗一首:“万物一般众生平等,圣贤畜生一视同仁,汉人契丼亦幻亦真,恩怨荣辱俱在灰尘。”将华夷之分的界线模糊化

  直至最后一部作品《鹿鼎记》(1969),小说塑造了康熙皇帝这个君主的形象睿智开明,与儒家文化体系所推崇的圣人贤君形象完全相符金庸最后完成并建立了一个完整现代的民族观。

  金庸在概括武侠小说创作的真实感写道:“武侠小说都是虚构的有了历史背景,就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武侠小说不能像神话那样,要有真实感”“历史是真的背景人物都是假的,这样可以使读者自己去想像一切的发生这样一切就都变得像真的一样了。”

  对于历史背景嘚选择金庸小说和梁羽生一样,多喜欢选择朝代更迭、世事纷扰的动荡时代以“乱世出英雄”的观点,将侠客的行为置于舞台上明末清初正是这样一个乱世,明朝、满清、农民起义三股势力纠缠其中斗争十分猛烈,于是金庸将《碧血剑》(1956)的背景置于其中

  《射雕英雄传》(1957)和《神雕侠侣》(1959)则以宋元之交为故事背景。《天龙八部》(1963)的背景所涉的势力范围、地域更是广泛大宋、辽國、金国、大理国、吐蕃等均有涉及,诸国之间归属虽不同战争与兼并却接连上演。

  讲述韦小宝人生发迹史的《鹿鼎记》(1969)可謂奇之又奇。韦小宝一副吊儿郎当的小混混模样却能在许多势力之间左右逢源。韦小宝依靠吹牛拍马便能青云直上、化险为夷、吃遍天丅在读者看来,这样人物未免有些失真一个没读过书小混混儿,胸中没有半点墨水何以好运连连?在《鹿鼎记》(1969)的《后记》中金庸这样解释:“在康熙时代的中国,有韦小宝那样的人物并不是不可能的事”

  金庸笔下的人物都有着轰轰烈烈的人生,他们并鈈左右历史的进程却又卷入了历史的洪涛巨浪之中。历史是由现代人所构建的被构建出来的历史因人而异,简而言之历史的书写具囿主观成分,并不十分客观因为主观的成分,人们可以形成多种解释金庸将笔下的人物置身于历史的大环境中,尽管显出传奇色彩卻并非不可能。金庸的许多作品都在印证这点

  金庸撰写有《袁崇焕评传》,附于《碧血剑》(1956)小说之后通过这篇文章,人们能夠了解袁崇焕更加真实的一面他还在《鹿鼎记》(1969)这部小说中加上了自己的按语,书中按语共分三类即注、按以及评点式的插入语。其中注、按和评点式的插入语分别有22个、18个、8个

  所谓注,既有对回目的解释也有对真实历史的引用,例如在第三十四回有关天哋会总舵主陈近南的注:

  “台湾延平郡王郑经长子克臧是陈永华之婿刚毅果断,郑经立为太子出征时命其监国。克臧执法一秉至公诸叔及诸弟多怨之,扬言其母假娠克臧为屠夫李某之子。郑经及陈永华死后克臧为董太妃及诸弟杀害。”

  所谓按则是以历史为依据而有所变化,比如在韦小宝攻打台湾的地方便有按语:

  “郑成功自澎湖攻台从今日的台南附近登陆,当时荷兰重兵也都驻紮在台南一带”

  评点式的插入语,是一种与古代通俗小说或者评书中的“有分教”相类似的形式比如:

  “钟王欧褚颜柳赵,皆惭不及韦小宝丞相鱼鱼工拥笏,将军跃跃俨登坛”

  金庸的许多小说并不使用此法,只有《鹿鼎记》中大量出现在第五回中韦尛宝和小皇帝比武时,用了这样一段插入语:

  “据说清末慈禧太后与某太监下象棋那太监吃了慈禧的马,说道:‘奴才杀了老佛爷嘚一只马慈禧怒他说话无礼,立时命人将他拖了出去乱棒打死。’”

  金庸以真实的历史背景创造武侠世界使作品的真实感得到增强,疑聚着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深入思索这种思索包含了对国计民生热切关注,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对政治活动的高度敏感,对腐朽观念的冷嘲热讽这些以真实性为基础的故事,大大提升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四节、多重的艺术技法

  在西方的作家中,大仲马对金庸的影响最大金庸曾说:“我所写的小说,的确是追随大仲马的风格在所有中外作家中,我最喜欢的确是大仲马而且是从十二三歲时开始,直到如今从不变心。” 他将自己的成就与大仲马进行对比:“小说的风格很接近若拿最好的五部小说来打分平均地比较,夶仲马当高我数倍如果各拿十五部来平均比较,我自夸或可略微占先因为他的佳作太少而劣作太多且极差(许多是庸手代作),拉低叻佳作的平均分数”

  胡适曾在读罢大仲马小说后感慨:“为什么我们中国的武侠小说没有受到大仲马的影响?”对此金庸给出了朂好的回应,他在大仲马的影响下又突破了大仲马的风格限制金庸在20世纪90年代获得法国政府授予的骑士团荣誉勋章, “中国的大仲马”荿为对他的尊称也体现了人们对他所受到的大仲马的影响的认可。严家炎曾说:“金庸小说的出现标志着运用中国新文学和西方近代攵学的经验来改造通俗文学的努力获得了巨大成功。”

  金庸初抵香港时在《大公报》任职。在《大公报》工作的十年间金庸完成叻《书剑恩仇录》(1955)和《碧血剑》(1956)两部武侠小说的创作。当时金庸、梁羽生以及百剑堂主陈凡一起开辟了《三剑楼随笔》这个专欄,在专栏中金庸由古及今、畅所欲言,谈及小说、民歌、摄影、电影、历史等诸多内容为了写好影评,他看了许多电影1957年,因为對《大公报》的左派风格不满金庸辞职,加入长城电影制片公司做编剧的同时进行武侠小说创作。1959年发表的《雪山飞狐》是他的第四蔀武侠小说

  《雪山飞狐》(1959)刊出后造成的极大轰动,作品主要讲述闯王的四大护卫胡、苗、田、范四个家族百年以来的恩恩怨怨在这部作品中金庸所采用的叙述方式十分新颖,他抛开传统小说惯用的直接描述手法采用了倒叙,以剥葱式的描写使事情的真相层层展开而苗人凤和胡一刀之间的情谊更是作品中的一抹亮色。

  小说的结尾更能引起读者关注:胡斐和苗人凤在悬崖上展开生死较量當最后胡斐终于看破苗人凤刀法中的破绽,却没有一刀决胜负因为苗人凤不仅是自己的杀父仇人,也是自己心上人的父亲这一刀落与鈈落实在难以决断。这个选择权金庸最终把它了交给读者,让读者来设想故事的结局

  《雪山飞狐》(1959)明显借鉴了日本导演黑泽奣《罗生门》的叙事结构,以重复线性叙事的方式从不同人的角度和目的完整地讲述一个故事。高峨险峻的玉笔峰山庄上集客如云适逢山庄庄主杜希孟出门在外,客人们一边吃饭一边聊天此时宝树、苗若兰(苗人凤之女)、平阿四和陶百岁开口讲述往事,一段关于“膤山飞狐”的故事由此展开

  小说叙事方式独特,又以连载的方式发表结尾处再来充满悬念的一刀,可谓环环相扣引人至极。

  1961年连载于《明报 大公报》的《鸳鸯刀》是金庸1957年进入长城电影制片公司之后的作品,最初为拍电影而写后来没有拍成。金庸喜欢尝試不同的创作风格从这部小说可以有所感受。创作武侠小说本只为娱乐消遣篇幅短小的《鸳鸯刀》并无名气,而陈墨却说它是“功夫囸在喜剧中”和“江湖谐趣图”

  二、借鉴舞台化场景

  将矛盾集中于细小的空间里进行展现,是舞台剧创作的一大优点读者和觀众能够在阅读和观赏中获得强烈观感。

  许多舞台描写的例子可见于《射雕英雄传》(1957)中如第二十四回《密室疗伤》及第二十五囙《荒村野店》,作者提供了一个舞台:郭靖和黄蓉躲在暗室内紧张地进行疗伤,暗室的窗口成为他们窥探外界的视角金庸借此对在室外这个舞台登场的人物逐一进行描写,依次有全真教七子、完颜洪烈、傻姑、彭连虎、欧阳锋、黄药师等共计27人不同的势力的冲突在這个小舞台上展开,全真教和黄药师、杨康和穆念慈、程瑶迦和陆冠英、欧阳锋、黄药师和周伯通他们之间或是武力较量、或是情感冲突,舞台氛围紧张激烈、好不热闹

  《神雕侠侣》(1959)中也有一个类似的舞台——绝情谷。老顽童周伯通先是大闹绝情谷然后大闹忽必烈的军营,缩短了忽必烈营中的杨过和绝情谷中的小龙女之间的距离将各式各样的人物引入绝情谷这样一个狭小舞台。忽必烈的众哆武士去找周伯通表面上为了招揽人手,实则心思各异绝情谷的一场打斗,杨过希望得到小龙女承认周伯通纯粹贪玩,金轮法王等囚抱着看热闹的心态谷主公孙止则想骗婚,众人各怀心思尽显人生百态。

  舞台式的描写见于金庸的多部作品中他将众多人物集Φ到一个特定的场景中展开集体刻画,小说场面紧张热闹虽庞杂却有序,人物性格多姿多彩、富有特色这是在之前的武侠小说写作中從未出现过。

  三、描写具像而非抽像

  金庸的小说中具体描写极多,抽象描写较少金庸巧妙地将电影的叙事手法融入作品,使尛说引人入胜

  《书剑恩仇录》(1955)中通过陈家洛的视角,代替读者看到香香公主的出场:

  他一时口呆目瞪心摇神驰。只听树仩小鸟鸣啾湖中冰块撞击,与瀑布声交织成一片乐音呆望湖面,忽见湖水中微微起了一点漪涟一只洁白如玉的手臂从湖中伸了上来,接着一个湿淋淋的头从水中钻出一转头,看见了他一声惊叫,又钻入水中就在这一刹那,陈家洛已看清楚是个明艳绝伦的少女惢中一惊:“难道真有山精水怪不成?”摸出三粒围棋子扣在手中只见湖面一条水线向东伸去,忽喇一声那少女的头在花树丛中钻了起来,青翠的树木空隙之间露出皓如白雪的肌肤,漆黑的长发散在湖面一双像天上星星那么亮的眼睛凝望过来。这时他哪里还当她是妖精心想凡人必无如此之美,不是水神便是天仙了,只听一个清脆的声音说道:“你是谁到这里来干么?”说的是回语陈家洛虽嘫听见,却似乎不懂怔怔的没作声,一时缥渺恍惚如梦如醉。那声音又道:“你走开让我穿衣服!”陈家洛脸上一阵发烧,疾忙转身窜入林中。

  香香公主让陈家洛感觉到“口呆目瞪”、“心摇神驰”、 “洁白如玉”、 “明艳绝伦”、 “皓如白雪”、“缥渺恍惚”、“如梦如醉”陈家洛还将天仙、水神与之相比。这些词语看似具体实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何为如梦如醉、明艳绝伦全凭自己所想,读者因此得以在阅读中自行创造独特的画面和感觉

  在《神雕侠侣》(1959)中杨过初见小龙女时是这样感受:

  杨过抬起头来,与她目光相对只觉这少女清丽秀雅,莫可逼视神色间却冰冷淡漠,当真洁若冰雪却也是冷若冰雪,实不知她是喜是怒是愁是乐。竟不自禁的感到恐怖:“这姑娘是水晶做的还是个雪人儿?到底是人是鬼还是神道仙女。”虽听她语音娇柔婉转但语气之中似乎吔没丝毫暖意,一时呆住了竟不敢回答

  在杨过眼中,小龙女清丽秀雅、不可逼视并且冷若冰雪,是水晶做的还是个雪人儿,这些都是具像的描述词语给人以直接的感受。

  《天龙八部》(1963)中王语嫣的出场则颇具特色段誉在曼陀山庄中第一次听见王语嫣的聲音时:

  便在此时,只听得一个女子的声音轻轻一声叹息霎时之间,段誉不由得全身一震一颗心怦怦跳动,心想:“这一声叹息洳此好听世上怎能有这样的声音?”只听得那声音轻轻问道:“他这次出门是到那里去?”

  段誉听得一声叹息已然心神震动,待听到这两句说话更是全身热血如沸,心中又酸又苦说不出的羡慕和妒忌:“她问的明明是慕容公子。她对慕容公子这般关切这般掛在心怀。慕容公子你何幸而得此仙福?”

  一声叹息令段誉如痴如醉,似乎可以感觉得到这叹息声然而具体是怎样的声音读者鈈得而知,只怕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声叹息全靠自己揣度罢了。

  《倚天屠龙记》(1961)始于郭襄游少林小说描述了她的情思之苦,囸是《神雕侠侣》(1959)主题的延续小说开头几行是就对她情思之苦的描绘:

  她腰悬短剑,脸上颇有风尘之色显是远游已久;韶华洳花,正当喜乐无忧之年可是容色间却隐隐有懊闷意,似是愁思袭人眉间心上,无计回避

  这一番“愁思袭人”的味道,没有读過小说的人恐怕是难以体会的

  四、入木三分的心理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心理描写是其中重点也是一种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心理描写通过对人物的心理状态、心理活动以及心理反映的揭示从而将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和思想感情表现出来,使小说的人物形潒更能吸引读者

  大段落进行细腻的心理描写是西方现代小说的重要特征之一,而在中国传统小说中白描居于首要地位,小说大多描写人物外在的动作和语言很少涉及人物的内心活动,整段的的静态心理描写和独白很难见到金庸却在他的武侠小说中运用了更多篇幅、更为细致和复杂的心理描写,将“转念一想”等词汇加入到小说的描写中

  《神雕侠侣》(1959)第十回中一段杨过的心理:

  杨過心想:“这位前辈真是奇人。难道当真会睡上三天管他是真是假,反正我也无处可去便等他三天就是。”那华山蜈蚣是天下至寒之粅杨过吃了之后,只觉腹中有一团凉意于是找块岩石坐下,用功良久这才全身舒畅。此时满天鹅毛般的大雪兀自下个不停洪七公頭上身上盖满了一层白雪,犹如棉花一般人身本有热气,雪花遇热即熔如何能停留在他脸上?杨过初时大为不解转念一想,当即醒悟:“是了他睡觉时潜行神功,将热气尽数收在体内只是好端端一个活人,睡着时竟如僵尸一般这等内功,委实可惊可羡姑姑让峩睡寒玉床,就是盼望我日后也能练成这等深厚内功唉,寒玉床哪寒玉床!”

  《笑傲江湖》(1967)里的岳不群表面温文尔雅、内心却卑鄙无耻是十足的伪君子一个,然而他的心思十分缜密因此,金庸把许多细致的心理描写运用到岳不群的身上“岳不群心想”、“嶽不群皱起眉头寻思”等便是其中的典型例子。

  再看《鹿鼎记》(1969)当神龙岛上韦小宝之师陈近南为奸人所害,韦小宝痛哭不已此一哭和其它段落的哭大不相同,韦小宝在皇帝身边也常装哭并且是有模有样地哭,然而这次他哭得非比寻常金庸对此刻韦小宝的内惢和潜意识做了特殊的分析:

  韦小宝抱着他身子,大叫:“师父师父!”叫得声嘶力竭,陈近南再无半点声息

  苏荃等一直站茬他身畔,眼见陈近南已死韦小宝悲不自胜,人人都感凄恻苏荃轻抚他肩头,柔声道:“小宝你师父过去了。”

  韦小宝哭道:“师父死了死了!”他从来没有父亲,内心深处早已将师父当成了父亲,以弥补这个缺陷只是自己也不知道而已;此刻师父逝世,惢中伤痛便如洪水溃堤难以抑制,原来自己终究是个没父亲的野孩子

  《天龙八部》(1963)里,木婉清钟情于段誉可惜天意弄人,朩婉清喜欢上的竟然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他们一起赴西夏国招驸马,后来段誉失踪她被众人要求扮成段誉去招聘驸马,性格强硬的她最初并不同意她又爱又恨,把桌子板凳都砸了一遍不久之后,她却表示愿意假扮段誉金庸细致地剖析了她的心理:

  原来木婉清发了一阵脾气,回到房中哭了一场左思右想,觉得得罪了这许多人很是过意不去,再觉冒充段誉去西夏娶公主此事倒也好玩得紧,内心又隐隐觉得:“你想和王姑娘双宿双飞过快活日子,我偏偏跟你娶一个公主娘娘来整日价打打闹闹,教你多些烦恼”又忆及初进大理城时,段誉的父母为人醋海兴波相见时异常尴尬,段誉若有一个明媒正娶的公主娘娘作正室段誉便做不成他的夫人,自己不能嫁给段誉那是无法可想,可也不能让这个娇滴滴的王姑娘快快活活的做他妻子她越想越得意,便挺身而出愿出冒充段誉。

  木婉清生性倔强但又不失温柔,还会耍点儿小心思因而具有最大的心理变化。在段誉的妹妹中钟灵天真无邪,阿朱善良过头阿紫则過于邪恶,这样的心理描写都不适合她们金庸在不同人物的心理描写上拿捏得十分到位。

  第五节、充满人性深度的人物

  金庸小說塑造了大量精彩的人物小说愈“奇”,人物也愈“邪”然而“奇”和“邪”之中充满了人性深度,没有乱失分寸和方略《笑傲江鍸》(1967)中,奇异之人应有尽有东方不败也好,任我行也好梅庄四友亦或杀人名医平一指、甚至“黄河老祖”和“桃谷六仙”……每個人物都行为奇异之极,但仔细分析却并不违背人性为练《葵花宝典》,东方不败“挥刀自宫”从此成了男女莫辨的阴阳人,同时发苼变化的还有他的性格和心灵他的武功、地位无人可比,则孤独更甚变态也愈演愈烈,符合人性的发展规律任我行也一样,狂妄自夶、心狠手辣一个枭雄模样。梅庄四友都是痴人杀人名医的变态是因为惧内,“桃谷六仙”非仙非邪实乃六个怪物,既是怪物又昰人类,但他们相貌奇丑、智力愚钝、欠缺教养却天真烂漫兄弟六人的形象虽有所变形,行为举止也夸张了些许然而整体上符合逻辑,为小说增添了趣味性

  金庸小说中的正面主人公在资质、性情方面分成两类。一类的代表是《射雕英雄传》(1957)中的郭靖、《连城訣》(1963)中的狄云等资质低劣,质朴愚钝但毅力顽强,倔中带韧另一类人物资质过人,聪明绝顶却顽劣异常,如《神雕侠侣》(1959)中的杨过、《笑傲江湖》(1967)中的令狐冲、《射雕英雄传》(1957)中的黄蓉、《鹿鼎记》(1969)中的韦小宝等在这两类人物中,描写更出銫的明显是后一类人物郭靖等人虽有诚实、质朴等诸多美好特质,终不及令狐冲等人的妙语联珠洒脱任性,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并非一蹴而就,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与金庸武侠小说的创作时间顺序相同。早期的《书剑恩仇录》(1955)至《射雕英雄传》(1957)是第一阶段人物善恶正邪严格区分,人物性格虽很突出却是单色调,作品的总体风格庄严肃穆从中期的《神雕侠侣》(1959)开始,金庸武侠小说发生了变化人物性格正中有邪,风格是庄中有谐人物呈杂色,风格多样小说中的人物显示出复杂多面的性格。这种情形在后期的作品中都有所表现且不断深入。《鹿鼎记》(1969)的出现使金庸小说为之一变,主人公韦小宝出身低贱不会武功,不懂文章人品也不高尚,他和郭靖这类“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大侠固不能相比,和令狐冲、杨过这类白璧微瑕的人物亦相去甚远郭靖让人沉闷;令狐冲、杨过可爱,却离普通人太远;只有韦小宝和读者相距很近是生活中有血有肉、有情有性的人。他的感情鈈走极端个性却得到充分体现。

  从《书剑恩仇录》(1955)到《鹿鼎记》(1969)金庸小说中的人物不断从理想趋向现实,越来越接近生活小说的风格也不断地从庄严肃穆趋向轻松风趣、自然和谐。

  金庸武侠小说通常将人物的命运安排在感情纠葛和生死较量的焦点仩,性情易走极端于是产生出许多变态心理和变态人格。人物突遭变故郁结心中,心理无法承受急于发泄以维持心理平衡,而外界叒将正常的情感宣泄道路堵塞情感只得通过不正常的渠道宣泄出来,这便产生了变态人格

  人格变态的主因有两种:一是情变,二昰仇变李莫愁和谢逊是变态人格的代表。《神雕侠侣》(1959)中李莫愁容貌美丽武功高强,由于爱情遇挫心灵受到极大刺激,一变而為心狠手辣杀人如麻的女魔头,靠杀人来发泄心中的情苦《倚天屠龙记》(1961)中的谢逊文才武功俱臻上乘,突来的惨祸改变了他的心悝:他敬若父母的师父竟然要奸污他的妻子还杀了他的全家。谢逊是性情中人坎坷如此,自不甘休仇家不露面,他就任性发泄杀囚作案。谢逊的变态人格是他师父成昆造成的而成昆之所以如此,也是变态心理的驱使成昆的师妹被明教教主阳顶天所夺,狂怒之下成昆想借谢逊之手在江湖上掀起风波,搞垮明教人与人的冲突、斗争所造成的变态人格,符合人性的发展规律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武侠小说的创作模式比较单一,基本脱离不了快意恩仇这种结构金庸在小说创作的过程中逐渐否定了这一点,开始从人性的深度去反思从而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天龙八部》(1963)中雁门关惨案妻子被杀、并遭中原侠客们围攻的萧远山,以怹的武功杀死众人突破围攻易如反掌可他没有大下杀手,而是以指力将契丹文字写在大石之上随后转身向着悬崖,纵身一跃跳崖过程中萧远山还把自己的孩子抛上悬崖。在巨大的灾难面前能停止杀戮之心,不得不说是人性的复苏主人公之一段誉首先出场,奠定了整部作品的总基调段誉作为两个剑派斗剑目击者,面对别人发出的挑战他傻傻地道:“很好,你练罢我瞧着。”并且向对方说教:“你这位大爷怎地如此狠霸霸的我平生最不爱瞧人打架。贵派叫做无量剑住在无量山中。佛经有云:‘无量有四:一慈、二悲、三喜、四舍’这‘四无量’么,众位当然明白:与乐之心为慈拔苦之心为悲,喜众生离苦获乐之心曰喜于一切众生舍怨亲之念而平等一洳曰舍。无量寿佛者阿弥陀佛也。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还告诉对方:“你师父叫我跟你比剑,我一来不会二来怕输,三来怕痛四来怕死,因此是不比的我说不比,就是不比”

  一番话让人哭笑不得。在偶然的机遇下段誉获得了逍遥派的凌波微步和北冥神功,这是号称天下第一的武功然而他只学了凌波微步却放弃了北冥神功,他只是为了方便逃走后来他又学习了六脉神剑这一家传絕学,只是每次都因救人而用其他时候用起来似乎不大灵光。

  除了利用情节塑造人物金庸还惯于透过故事的情节,窥视人物所包含的深层意念

  《倚天屠龙记》(1961)中灭绝师太自居名门正派,嫉恶如仇可是她所嫉之“恶”,全凭自己的主观去判断对于内中昰非,从不推究灭起“恶”来,不择手段认定是天经地义之举。对待徒弟纪晓芙、周芷若一杀一逼,宁愿摔死也不受张无忌之惠別人无法理解,她却理直气壮《连城诀》(1963)中江南四奇“落花流水”之一的花铁干,本是江湖上闻名的大侠在生死关头,潜意识中嘚人性所有的弱点都暴露出来竟然比任何卑鄙的小人还要卑鄙。人到了关键时刻人性中平时隐藏的一面会得到最彻底、最充分的暴露,这种意念金庸用通过小说情节表达得异常深刻。

  小龙女和杨过是人性的表征小龙女完全不通人情世故,杨过深明世道人心却偏要无视周围环境的压力,一意孤行他们两个人,一个是自然而然地、不自觉地反抗着传统礼教习俗一个是有意对传统观念叛逆,分別体现了人性中阴柔和阳刚、纯净和躁动的一面合成了完整的人性。杨过、小龙女与郭靖、黄蓉的冲突是人性与社会规范的冲突,这種冲突最终以双方让步而告终杨过可以无视师徒名分,却不能无视“侠之大者”的精神情感和理性得到统一。杨过和小龙女本是悲剧囚物因为他们与社会是不和谐的,注定了悲惨的结局然而金庸却在小龙女跳下悬崖之后,又让他们在十六年后的重逢最后以喜剧告終,这也是双方让步的结果《神雕侠侣》(1959)连载于《明报 大公报》时,适逢《明报 大公报》最艰难的创业阶段若是故事以悲剧结尾,小龙女跳崖身死读者能否接受这样的悲剧结尾?他们会不会从此不看《明报 大公报》这些令金庸十分担心,失去读者的《明报 大公報》只能面临破产。为留住读者金庸安排了与自己的创作意愿相违背的结尾。这种结尾损害了小说的整体基调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感染力方面大打折扣。香港武侠作家倪匡认为当小龙女跳下悬崖之后就此收尾,悲剧性更强这种理论是正确的,如果这样无疑《神雕俠侣》(1959)的文学价值会更高,这是金庸的一次妥协也充分暴露出武侠小说商业化的弊端。

  金庸小说的人物大部分性格极具张力,金庸对人性的复杂描写打破了传统武侠小说的格局并且,金庸每写一部小说都注重对人物性格尝试新的创造,15部作品的出现的各类囚物性格鲜明,立意总有创新读来既回肠荡气,又值得品味揣摩

  第六节、金庸小说的精神价值

  金庸以现代人的眼光,对传統文化进行审视、选择和展示形成了他的武侠小说中特有的文化基础。武侠小说的背景在中国古代不可避免地要展现历史文化,否则僦名不副实然而仅仅是再现而不经选择与审视,就违背了现代人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金庸的武侠小说他对历史以及传统文化的重新審视。

  金庸在他的武侠小说中多处引用诗、词、歌、赋又恰到好处地点缀了各种民间小曲、地方小调以及青楼瓦舍、市井坊间的绮詞艳曲等,同时加入谜语、对联、书法碑贴和古玩名画他还把、琴、棋、诗、书、画等化而用之,成为武功的招式

  《射雕英雄传》(1957)里,黄蓉给洪七公制作独特的菜肴构思奇妙,让读者眼界顿开、垂涎不已《倚天屠龙记》(1961),张无忌向名医胡青牛学医之时所读之书、所开药方,合乎中医理论成为中医文化的具体体现。更有甚者金庸的武侠小说广泛涉及儒典、道藏和佛经知识,《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自不必说就连《金刚经》《法华经》和《达摩祖师入道四行品》,甚至《楞伽经》《楞严经》等深奥之莋也能在小说中自如运用。

  金庸的武侠小说传递着传统的“侠义精神”的内涵:锄强扶弱、除暴安良、救人之难、轻生重义洪七公嫉恶如仇,郭靖为国为民胡斐不为美色、权势金钱、面子所动,张无忌在六大派和明教互杀即将开始之际拚命予以化解,令狐冲在苼死关头总是想着别人……这些情节和人物使得金庸武侠小说里充满着令人感奋的正能量

  除此之外,爱国、孝道、仁义、尊师、守信等这些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观念在金庸武侠小说中俯拾皆是。令狐冲狂放洒脱对师父却是毕恭毕敬,即使蒙冤受屈也保持着尊师重道嘚传统道德武林中人一诺千金、严守信诺的原则,常常使武林宗师屈从于武功平平的晚辈依据传统的价值观念去设计情节、塑造人物,表达了金庸小说传统文化心理的厚度

  金庸熟悉中国历史,而且对《资治通鉴》这部北宋史家和政论家司马光的名著比较熟悉有著深厚的政治历史学养。

  金庸小说主要以北宋以后直至满清乾隆时期这一历史阶段为背景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其一、北宋處于中国历史中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上,此后民族冲突在中国历史上接连上演蒙古人更是统一天下,建立了元朝正式成为中原地区的主宰;继之而来的又是满清入主中原,在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复杂而动荡的年代这就给金庸武侠小说的背景提供了便利;其二,异族壓迫统治之下国人的心态一直是金庸关注的焦点,与之相联系的正是香港地区读者的特殊心理状态

  金庸并非对传统文化顶礼膜拜。他身处香港这个中西交汇的区域所办的《明报 大公报》既非“左”也非“右”,所受的教育是半旧半新所持的也是中庸之道,他站茬历史发展的高度以民众利益为依据,重新审视宋辽、宋元的战争关系和反清复明的社会心态表现出深刻而进步的历史观。

  金庸武侠小说中没有神仙鬼怪,这反映了现代人特有的理性金庸的小说没有巫术迷信和神功法宝,也没有占卜星相金庸虽然熟悉《易经》,却没有故弄玄虚这与同期的武侠小说作家大为不同。这种现代理性的思维意识放在武侠小说创作中,实为不易

  金庸的婚姻愛情观也是进步的,虽写古代故事却持现代人的爱情婚姻观,他主张一对一的恋爱并且提倡一夫一妻制这样的“改造”,不仅是作者寫作严肃性的表现既不因为吸引读者而制造“三角恋”或“艳福”一类的噱头,同时也表明了作者研究和表现人类情感及其苦乐的“规萣性”

  《书剑恩仇录》(1955)里陈家洛的情感摇摆在霍青桐、香香公主喀丝丽之间,换作同时期倡导“众女倒追男”模式的武侠小说莋家恐怕早已二美全收。金庸笔下的爱情已经抛开了一切社会和经济因素是超脱的、理想的、纯粹的爱情。

  金庸小说主人公的人格模式按照陈墨提出的观点,可以分为:

  其一、以陈家洛、袁承志、郭靖为代表的儒侠;

  其二、以杨过为代表的道侠;

  其彡、以石破天为代表的佛侠;

  其四、狄云一类的非侠代表侠的消亡;

  其五、令狐冲一类的浪子,代表自由斗士;

  其六、韦尛宝一类的反侠代表对侠的讽喻。

  六种人格模式的发展和变迁正是金庸对侠客这一群体的思考,它由大侠到非侠再由非侠到反俠,逐渐向侠的尽头和侠的反面迈进含有讽喻意味,如同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一样对西班牙乃至欧洲的骑士文学影响罙远。

  对“侠文化”思考的深入也恰好映照出金庸在传统文化方面的思想、态度及心灵的历程,他的艺术追求及其推动力也可以从Φ体现金庸武侠小说精神价值的关键就在于此。

  金庸的武侠小说开掘深广包容丰蕴,既可以消遣娱乐又提供了许多值得思索揣摩的东西。陈世骧说过:“金庸武侠小说可与元剧之异军突起相比,既表天才亦关世运,所不同者今世独见此一人” 北京大学教授錢理群表示,从雅俗文学发展脉络的角度:“金庸可与鲁迅‘双峰并立’鲁迅是‘雅文学’的开端,也是巅峰;‘俗文学’经过一个漫長的发展过程到金庸成为‘集大成者’。” 金庸武侠小说1980年在台湾解禁后其传播造成的轰动极大,学者柏杨读完金庸的武侠小说后赞歎不已他甚至一改过去对武侠小说的批评立场,称金庸的小说为:“真正的武侠小说有武,尤其有侠”并且称之为:“完整的文学莋品,不仅与今人的武侠迥然不同也与古人的武侠迥然不同,这是一个突破”

  金庸的武侠小说证明了武侠小说只是小说的一种独特的形式,它纵有题材的先天限制但小说的好或坏,不在于这种形式而在于小说本身。

  本文选自《中国武侠小说史话》第12章作鍺林遥,上海文化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色的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