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什么称李贺为中唐苦吟诗派人用简短的语句说说

为什么唐代诗人李贺被人称为“鬼才”?
为什么唐代诗人李贺被人称为“鬼才”?
李贺,字长吉,公元790年出生在福昌(今河南宜阳)一户贵族家庭。从小聪明好学,7岁就会写诗。 

  李贺20岁那年,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因他父亲名为晋肃,与进士同音,就以冒犯父名取消他的考试资格。后由于他的文学名气很高,担任了一名奉礼郎的卑微小官,留在京城。在这段时间内,他的诗歌才华受到广泛的称誉,王孙公子们争相邀请他参加宴会,作诗助兴,但没有帮助他在仕途上升迁。李贺本来胸怀大志,性情傲岸,如今作了这样一个形同仆役的小官,感到十分屈辱,就称病辞去官职,回福昌老家过上隐居的生活。 

  回到故乡以后,李贺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诗歌创作上。他经常骑着一头跛脚的驴子,背着一个破旧的锦襄,出外寻找灵感。他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贫寒家境的困扰,使得这颗唐代诗坛上闪着奇光异彩的新星,于公元816年过早地殒落了,年仅27岁。他的诗被后世广为流传,“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至今传诵不已,成为唐代诗苑中的一株奇葩。
唐代诗人李贺历来被人称为“鬼才”。这不仅仅是指他的诗喜爱写神鬼幻境,如《秋来》、《苏小小墓》、《贝宫夫人》、《兰香神女庙》等,而且也指他的诗常有奇异的构思与想象,恢奇怪谲,神驰物外,意成而似鬼斧神工。《梦天》正是他描写梦境或许也纯是艺术幻想的一首名诗。

此诗看似写诗人梦里漫游天空所见的景色,但实则寄寓着诗人强烈的个人伤感以及对世道人事的深沉感慨。这从他对天上仙境的描写以及他的天宇观的表白中可以看出来。

诗人梦中的月宫楼阁半开,月色惨淡,颜色灰暗凄白,连住在月中的兔与蟾蜍似乎也在为如此天色在哭泣,而且这兔也老了,蟾也呈冷意了。这种种描写都透露出诗人的幽怨情调,言下之意是这天上仙境虽然幽静,但高处不胜寒,此地的兔与蟾也会“泣”的。诗人梦入月宫自然会碰上仙女们,瞧,她们披着被露水濡湿了的月光出来了,玉佩的叮当声响在桂花飘香的月宫小路上。此处的“湿团光”呼应了前两句描写的天色,同时也渲染了一种沉重感:月光被打湿自然会显得暗淡凄清,恐怕仙女们出来衣裙也会显得沉重,脚步也会迟缓。本来月宫为神仙之地是令人快乐的所在,但由于诗人的心境常陷入苦闷之中,故投射于月宫也是一种郁郁寡欢的情调。

诗人又写到他在天上俯视人间的感受,其间透露出他的天宇观与时空观。自天上观之,海上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时为黄尘,时为清水,千年之间如走马般变换;而中国大地上的九洲不过像九点烟尘,大海只不过是倒泻在杯中的水而已。诗人认为人事沧桑,变幻莫测,世间的一切都是变数而不是常数,在神仙看来千年之变不过一瞬;九洲虽大,沧海虽阔,但大小也只是相对的。诗人虽然写的是他到天上以后时空观的改变,但实际上是写他自身企图冲破世间的种种束缚,跳出恼人的牢笼桎梏,而去获得心灵上的自由。而时空的变形处理恰好表达了他从物理空间到心理空间的突破与追求,也表达了他对世俗局限的超越。诗人的言外之意是,从大处而观之,人又何必为暂时的受限而苦恼,为眼前的蝇头小利去钻营哩。

联想到李贺的身世际遇,的确感到此诗是有所感而发的。李贺是一名从小就聪慧过人的诗人,15岁即有诗名,18岁得到大诗人韩愈的夸奖。他本欲参加进士考试,却因为他父亲的名字为晋肃,“晋”与“进士”的“进”同音,按当时的要求要避父讳而被阻塞在应试队伍之外。他只在京城做了三年奉礼郎的小官,就郁郁不得志而返回故乡,在贫病交加中去世,年仅27岁。故李贺的《梦天》诗是在借天界的想象而排遣他的苦闷,寄寓他的伤感与哀痛,是在探究时空的转换中表达他要突破生存空间的强烈欲望。这是他一首在生命无奈之中的命运悲歌。《梦天》如屈原的《天问》一样,成为“天梦”,是意欲超越而又难以超越的生命追寻。
其他回答 (39)
因为他张的像鬼
在当时他的作品与风格与众不同
因为那一些都是他死了做的
好啊好啊``
因为他现在是个鬼~~~所以叫鬼才(早死了嘛)
因为李贺很有才。加之英年早逝
他的诗都是以鬼来写的所以被称为“鬼才”
真是4大才子之1啊!
我们那时学的时候说他被称为“诗鬼”啊!
太有才能了 可以与鬼相比
他死的太早了,如果不死,其对于诗的造诣应该在李白之上.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中国文学领域专家唐代诗人李贺诗集
唐代诗人李贺(790~816)&
李贺诗词集锦
李贺&【句】&情知一丘趣,不谢千里印。&
李贺&【相和歌辞·塘上行】&
藕花凉露湿,花缺藕根涩。飞下雌鸳鸯,塘水声溢溢。&
李贺&【贵公子夜阑曲】&
袅袅沉水烟,乌啼夜阑景。曲沼芙蓉波,腰围白玉冷。&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大漠山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鬣焦朱色落,发断锯长麻。&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君王若燕去,谁为拽车辕。&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骐驎。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香襆赭罗新,盘龙蹙镫鳞。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莫嫌金甲重,且去捉旋风。&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汗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李贺&【昌谷读书示巴童】&
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君怜垂翅客,辛苦尚相从。&
李贺&【巴童答】&
巨鼻宜山褐,庞眉入苦吟。非君唱乐府,谁识怨秋深。&
李贺&【代崔家送客】&
行尽柳烟下,马蹄白翩翩。恐随行处尽,何忍重扬鞭。&
李贺&【莫种树】&
园中莫种树,种树四时愁。独睡南床月,今秋似去秋。&
李贺&【将发】&
东床卷席罢,濩落将行去。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
李贺&【塘上行】&
藕花凉露湿,花缺藕根涩。飞下雌鸳鸯,塘水声溘溘。&
李贺&【京城】&
驱马出门意,牢落长安心。两事谁向道,自作秋风吟。&
李贺&【句】&
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以上并见《海录碎事》。)&
李贺&【杂曲歌辞·十二月乐辞·十二月】&
日脚淡光红洒洒,薄霜不销桂枝下。依稀和气解冬严,已就长日辞长夜。&
李贺&【出城寄权璩、杨敬之】&
草暖云昏万里春,宫花拂面送行人。自言汉剑当飞去,何事还车载病身。&
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十二月】&
日脚淡光红洒洒,薄霜不销桂枝下。依稀和气排冬严,已就长日辞长夜。&
李贺&【南园十三首】&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李贺&【南园十三首】&
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
李贺&【南园十三首】&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
李贺&【南园十三首】&
三十未有二十馀,白日长饥小甲蔬。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
李贺&【南园十三首】&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南园十三首】&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李贺&【南园十三首】&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
李贺&【南园十三首】&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
李贺&【南园十三首】&
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泻酒木栏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
李贺&【南园十三首】&
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李贺&【南园十三首】&
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
李贺&【南园十三首】&
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
李贺&【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李贺&【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李贺&【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脉生。今年水曲春沙上,笛管新篁拔玉青。&
李贺&【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
李贺&【三月过行宫】&
渠水红繁拥御墙,风娇小叶学娥妆。垂帘几度青春老,堪锁千年白日长。&
李贺&【酬答二首】&
金鱼公子夹衫长,密装腰鞓割玉方。行处春风随马尾,柳花偏打内家香。&
李贺&【酬答二首】&
雍州二月梅池春,御水&&&
暖白苹。试问酒旗歌板地,今朝谁是拗花人。&
李贺&【胡蝶飞】&
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东家胡蝶西家飞,白骑少年今日归。&
李贺&【休洗红】&
休洗红,洗多红色浅。卿卿骋少年,昨日殷桥见。封侯早归来,莫作弦上箭。&
李贺&【杂曲歌辞·十二月乐辞·六月】&
裁生罗,伐湘竹,帔拂疏霜簟秋玉。炎炎红镜东方开,晕如车轮上徘徊,啾啾赤帝骑龙来。&
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六月】&
裁生罗,伐湘竹,帔拂疏霜簟秋玉。炎炎红镜东方开,晕如车轮上裴回,啾啾赤帝骑龙来。&
李贺&【官不来,题皇甫湜先辈厅】&
官不来,官庭秋,老桐错干青龙愁。书司曹佐走如牛,叠声问佐官来不。官不来,门幽幽。&
李贺&【后园凿井歌】&
井上辘轳床上转。水声繁,弦声浅。情若何,荀奉倩。城头日,长向城头住。一日作千年,不须流下去。&
李贺&【句】&
不见山巅树,摧杌下为薪。日睹井中泥,上出作埃尘。(《箜篌谣》。一作岂甘井中泥,时至出作尘。)&
李贺&【乐府杂曲·鼓吹曲辞·上之回】&
上之回,大旗喜。悬虹彗,挞凤尾。剑匣破,舞蛟龙。蚩尤死,鼓逢逢。天高庆雷齐坠地,地无惊烟海千里。&
李贺&【相和歌辞·江南曲】&
汀洲白苹草,柳恽乘马归。江头楂树香,岸上蝴蝶飞。酒杯若叶露,玉轸蜀桐虚。朱楼通水陌,沙暖一双鱼。&
李贺&【相和歌辞·蜀国弦】&
枫香晚华静,锦水南山影。惊石坠猿哀,竹云愁半岭。凉月生秋浦,玉沙鳞鳞光。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塘。&
李贺&【相和歌辞·铜雀妓】&
佳人一壶酒,秋容满千里。石马卧新烟,忧来何所似。歌声且潜弄,陵树风自起。长裾压高台,泪眼看花机。&
李贺&【相和歌辞·难忘曲】&
夹道开洞门,弱杨低画戟。帘影竹叶起,箫声吹日色。蜂语绕妆镜,拂蛾学春碧。乱系丁香梢,满阑花向夕。&
李贺&【琴曲歌辞·走马引】&
我有辞乡剑,玉锋堪截云。襄阳走马客,意气自生春。朝嫌剑光静,暮嫌剑花冷。能持剑向人,不解持照身。&
李贺&【琴曲歌辞·蔡氏五弄·渌水辞】&
今宵好风月,阿侯在何处。为有倾城色,翻成足愁苦。东湖采莲叶,南湖拔蒲根。未持寄小姑,且持感愁魂。&
李贺&【杂曲歌辞·十二月乐辞·五月】&
雕玉押帘上,轻縠笼虚门。井汲铅华水,扇织鸳鸯文。回雪舞凉殿,甘露洗空绿。罗袖从徊翔,香汗沾宝粟。&
李贺&【杂曲歌辞·十二月乐辞·八月】&
孀妾怨长夜,独客梦归家。傍檐虫缉丝,向壁灯垂花。檐外月光吐,帘中树影斜。悠悠飞露姿,点缀池中荷。&
李贺&【杂曲歌辞·十二月乐辞·十一月】&
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挝钟高饮千日酒,却天凝寒作君寿。御沟泉合如环素,火井温水在何处。&
李贺&【杂曲歌辞·十二月乐辞·闰月】&
帝重光,年重时,七十二候回环推。天官玉琯灰剩飞,今岁何长来岁迟。王母移桃献天子,羲氏和氏迂龙辔。&
李贺&【还自会稽歌】&
野粉椒壁黄,湿萤满梁殿。台城应教人,秋衾梦铜辇。吴霜点归鬓,身与塘蒲晚。脉脉辞金鱼,羁臣守迍贱。&
李贺&【示弟】&
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馀。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
李贺&【竹】&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李贺&【同沈驸马赋得御沟水】&
入苑白泱泱,宫人正靥黄。绕堤龙骨冷,拂岸鸭头香。别馆惊残梦,停杯泛小觞。幸因流浪处,暂得见何郎。
李贺&【七夕】&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李贺&【过华清宫】&
春月夜啼鸦,宫帘隔御花。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蜀王无近信,泉上有芹芽。&
李贺&【咏怀二首】&
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
李贺&【咏怀二首】&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头上无幅巾,苦檗已染衣。不见清溪鱼,饮水得自宜。&
李贺&【追和柳恽】&
汀洲白苹草,柳恽乘马归。江头楂树香,岸上蝴蝶飞。酒杯箬叶露,玉轸蜀桐虚。朱楼通水陌,沙暖一双鱼。&
李贺&【蜀国弦】&
枫香晚花静,锦水南山影。惊石坠猿哀,竹云愁半岭。凉月生秋浦,玉沙粼粼光。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塘。&
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五月】&
雕玉押帘额,轻縠笼虚门。井汲铅华水,扇织鸳鸯纹。回雪舞凉殿,甘露洗空绿。罗袖从徊翔,香汗沾宝粟。&
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八月】&
孀妾怨夜长,独客梦归家。傍檐虫缉丝,向壁灯垂花。帘外月光吐,帘内树影斜。悠悠飞露姿,点缀池中荷。&
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十一月】&
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挝钟高饮千日酒,却天凝寒作君寿。御沟泉合如环素,火井温泉在何处。&
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闰月】&帝重光,年重时,七十二候回环推,天官玉琯灰剩飞。今岁何长来岁迟,王母移桃献天子,羲氏和氏迂龙辔。&
李贺&【走马引】&我有辞乡剑,玉锋堪截云。襄阳走马客,意气自生春。朝嫌剑花净,暮嫌剑光冷。能持剑向人,不解持照身。&
李贺&【南园十三首】&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李贺&【古悠悠行】&白景归西山,碧华上迢迢。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海沙变成石,鱼沫吹秦桥。空光远流浪,铜柱从年消。&
李贺&【伤心行】&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秋姿白发生,木叶啼风雨。灯青兰膏歇,落照飞蛾舞。古壁生凝尘,羁魂梦中语。&
李贺&【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洛郊无俎豆,弊厩惭老马。小雁过炉峰,影落楚水下。长船倚云泊,石镜秋凉夜。岂解有乡情,弄月聊呜哑。&
李贺&【感讽五首】&星尽四方高,万物知天曙。己生须己养,荷担出门去。君平久不反,康伯循国路。晓思何譊譊,闤闠千人语。&
李贺&【追和何、谢铜雀妓】&佳人一壶酒,秋容满千里。石马卧新烟,忧来何所似。歌声且潜弄,陵树风自起。长裾压高台,泪眼看花机。&
李贺&【画角东城】&河转曙萧萧,鸦飞睥睨高。帆长摽越甸,壁冷挂吴刀。淡菜生寒日,鲕鱼潠白涛。水花沾抹额,旗鼓夜迎潮。&
李贺&【出城】&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入乡试万里,无印自堪悲。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
李贺&【追赋画江潭苑四首】&吴苑晓苍苍,宫衣水溅黄。小鬟红粉薄,骑马佩珠长。路指台城迥,罗薰袴褶香。行云沾翠辇,今日似襄王。&
李贺&【追赋画江潭苑四首】&宝袜菊衣单,蕉花密露寒。水光兰泽叶,带重剪刀钱。角暖盘弓易,靴长上马难。泪痕沾寝帐,匀粉照金鞍。&
李贺&【追赋画江潭苑四首】&剪翅小鹰斜,绦根玉镟花。秋垂妆钿粟,箭箙钉文牙。狒狒啼深竹,&老湿沙。宫官烧蜡火,飞烬污铅华。&
李贺&【追赋画江潭苑四首】&十骑簇芙蓉,宫衣小队红。练香熏宋鹊,寻箭踏卢龙。旗湿金铃重,霜干玉镫空。今朝画眉早,不待景阳钟。&
李贺&【难忘曲】&夹道开洞门,弱杨低画戟。帘影竹华起,箫声吹日色。蜂语绕妆镜,拂蛾学春碧。乱系丁香梢,满栏花向夕。&
李贺&【客游】&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
李贺&【冯小怜】&湾头见小怜,请上琵琶弦。破得春风恨,今朝直几钱。裙垂竹叶带,鬓湿杏花烟。玉冷红丝重,齐宫妾驾鞭。&
李贺&【答赠】&本是张公子,曾名萼绿华。沉香熏小像,杨柳伴啼鸦。露重金泥冷,杯阑玉树斜。琴堂沽酒客,新买后园花。&
李贺&【题赵生壁】&大妇然竹根,中妇舂玉屑。冬暖拾松枝,日烟坐蒙灭。木藓青桐老,石井水声发。曝背卧东亭,桃花满肌骨。&
李贺&【感春】&日暖自萧条,花悲北郭骚。榆穿莱子眼,柳断舞儿腰。上幕迎神燕,飞丝送百劳。胡琴今日恨,急语向檀槽。&
李贺&【仙人】&弹琴石壁上,翻翻一仙人。手持白鸾尾,夜扫南山云。鹿饮寒涧下,鱼归清海滨。当时汉武帝,书报桃花春。&
李贺&【花游曲】&春柳南陌态,冷花寒露姿。今朝醉城外,拂镜浓扫眉。烟湿愁车重,红油覆画衣。舞裙香不暖,酒色上来迟。&
李贺&【梁公子】&风彩出萧家,本是菖蒲花。南塘莲子熟,洗马走江沙。御笺银沫冷,长簟凤窠斜。种柳营中暗,题书赐馆娃。&
李贺&【房中思】&新桂如蛾眉,秋风吹小绿。行轮出门去,玉銮声断续。月轩下风露,晓庭自幽涩。谁能事贞素,卧听莎鸡泣。&
李贺&【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一夕绕山秋,香露溘蒙菉。新桥倚云阪,候虫嘶露朴。洛南今已远,越衾谁为熟。石气何凄凄,老莎如短镞。&
李贺&【绿水词】&今宵好风月,阿侯在何处。为有倾人色,翻成足愁苦。东湖采莲叶,南湖拔蒲根。未持寄小姑,且持感愁魂。&
李贺&【上之回】&上之回,大旗喜。悬红云,挞凤尾。剑匣破,舞蛟龙。蚩尤死,鼓逢逢。天高庆雷齐坠地,地无惊烟海千里。&
李贺&【洛阳城外别皇甫湜】&洛阳吹别风,龙门起断烟。冬树束生涩,晚紫凝华天。单身野霜上,疲马飞蓬间。凭轩一双泪,奉坠绿衣前。&
李贺&【题归梦】&长安风雨夜,书客梦昌谷。怡怡中堂笑,小弟栽涧菉。家门厚重意,望我饱饥腹。劳劳一寸心,灯花照鱼目。&
李贺&【经沙苑】&野水泛长澜,宫牙开小蒨。无人柳自春,草渚鸳鸯暖。晴嘶卧沙马,老去悲啼展。今春还不归,塞嘤折翅雁。&
李贺&【感讽六首】&苦风吹朔寒,沙惊秦木折。舞影逐空天,画鼓馀清节。蜀书秋信断,黑水朝波咽。娇魂从回风,死处悬乡月。&
李贺&【感讽六首】&晓菊泫寒露,似悲团扇风。秋凉经汉殿,班子泣衰红。本无辞辇意,岂见入空宫。腰衱佩珠断,灰蝶生阴松。&
李贺&【嘲雪】&昨日发葱岭,今朝下兰渚。喜从千里来,乱笑含春语。龙沙湿汉旗,凤扇迎秦素。久别辽城鹤,毛衣已应故。
1.杜牧《李贺诗集序》
2.李商隐&《李长吉小传》
3.《新唐书&文艺志》(其中记载李贺诗集有五卷本,较之“小李杜”的记载多出了一卷,为外卷)
4.北宋五卷本《李贺歌诗编》
5.南宋本《李长吉文集》
(主要有鲍钦止本、宣城本、京师本、会稽姚氏本等五种刻本,其中,前三本都是四卷二百一十九首,而后两本除有四卷本的二百一十九首以外,还多出了一个外集,)
6.&南宋&吴正子《李长吉诗笺注》(这是现存的李贺诗歌的最早注释本,其中的内容有题解、校勘、注释、笺疏四个部分,吴氏还详细论证了鲍钦止本、宣城本、京师本、会稽姚氏本等五种刻本的流变与特点)
7.《四库全书》中将刘辰翁评与吴正子评合为一本,题名为《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四库馆臣评此二书为:“正子此注,但略疏典故所出,而不一一穿凿其说,犹胜诸家之淆乱。辰翁论诗以幽隽为宗,逗后来竟陵弊体。所评杜诗,每舍其大而求其细。王士禛顾极称之。好恶之偏,殆不可解。惟评贺诗,其宗派见解,乃颇相近,故所得较多。”
8明代&徐渭&董懋策&评注的《唐李长吉诗集》
9.明代&曾益&注释的《昌谷集》
10.明代&.余光解&《昌谷诗集》
11.明代&黄淳耀&评注的《李长吉集》
12.明清之际&由姚佺笺注,邱象升等六人辨注、孙之蔚等七人评注的《李长吉昌谷集句解定本》
13.清代&姚文燮&注《昌谷集注》
14.清代&刘嗣奇&辑评之《李长吉诗删注》
15.清代&李汝栋&选注《昌谷集注》
16.清代&王琦&笺注之《李长吉诗汇解》(此作为李贺诗歌评点集大成者,分为校注、汇解两大部分,录诗分卷,均依吴正子的注本。明清以来成就最高,流传最广。四卷并外集共收诗二百四十一首,又从郭茂傅&编的《乐府诗集》中收录《静女春曙曲》和《少年乐》,故而凡二百四十三首,为李贺集各种旧注本中存诗最多者)
17.清代&吴汝纶&评注之《李长吉诗评注》
18.清代&方世举&批点之《李长吉诗集批注》(方世举的评点也值得一读,所评点的长吉诗,过寻于姚佺等人笺注《李长吉昌谷集句解定本》,凡评诗一百九十首,有总批数则,批语中特以“以长吉之近律者与律同为标明”)
19.清代&黎简&评点黄淳耀评本之《李长吉集》
20.清代&陈本礼&注《协律钩玄》
21.清代&李裕&辩注《昌谷集辩注》
解放之后的李贺诗集的主要著作&
22.叶葱奇&疏注之《李贺诗集》(此作十分重要,与南宋吴正子的《李长吉诗笺注》,清代王琦的《李长吉诗汇解》为三座里程碑)
23.李衍&笺注之《李贺诗校笺证异》
24.刘斯翰&选注之《李贺诗选》
25.吴企明、尤振中先析之《李贺诗选析》
26.杨抱朴&《诗鬼之诗》
27.傅经顺&主编之《李贺诗歌赏析集》
28.朱自清《李贺年谱》及《补记》
 注音:lǐ&h&&&
中国唐代诗人。字长吉。祖籍陇西,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已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后人称其为诗鬼。&
李贺一生,以诗为业。《高轩过》赞韩愈作赋“笔补造化天无功”,也可以作为他的自我评赞。他的诗,包括四方面内容:&
①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他写这类作品,有一定的现实基础。早年家居昌谷,其地邻近洛阳到长安的大道,征调运输所必经,达官贵人所往来,使他对人民所受重赋剥削,统治阶级所为淫奢恶行,有所见闻了解,给早熟的诗人提供了创作素材。后来旅游南北,出仕王朝,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藩镇割据的祸国殃民,贪官污吏的横行不法,下层人民的受苦受难,进一步激发诗人的愤慨。李贺所写这一类诗篇,有的是直陈时事,有的是借古刺今。其中讽刺唐朝宫廷酣歌宴舞,夜以继日的佚乐生活的,如《秦王饮酒》;隐约反映宫廷事变的,如《汉唐姬饮酒歌》;批判宪宗求仙的,如《仙人》、《昆仑使者》;反对藩镇分裂所造成的灾祸和歌颂削平藩镇叛乱的,如《猛虎行》、《雁门太守行》、《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上之回》;反映权门贵族飞扬跋扈、骄奢淫逸、好景不常的,如《荣华乐》、《秦宫诗》、《牡丹神曲》、《夜饮朝眠曲》、《贵公子夜阑曲》、《嘲少年》、《梁台古意》;讽刺宦官当权、贤才失志的,如《吕将军歌》、《感讽六首》其三、其四、《绿章封事》;反映边塞敌人侵扰、抗敌士兵的艰苦生活的,如《摩多楼子》;揭露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迫害的,如《老夫采玉歌》、《感讽五首》其一;同情宫廷失宠妃嫔的悲苦生活的,如《宫娃歌》、《堂堂》;反映少数民族军事反抗活动的,如《黄家洞》;反映险恶的吃人社会、正直之士遭殃的,如《公无出门》、《艾如张》;抨击科举制度不能选拔真才的,如《送沈亚之歌》、《仁和里杂叙皇甫□》等等。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相当广阔。这些诗篇少数用五、七言古诗,而大量运用乐府形式,或借用旧题,或自创新题,大都凝炼而绚丽。有的含义隐晦,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还自会稽歌》,杜牧以为“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亦殊不能知之”(《李长吉歌诗序》)。在同时代的“元、白”、“张、王”两派乐府外,李贺诗别开境界,独树一帜。王夫之《唐诗评选》说:“长吉于讽刺,直以声情动今古。”毛先舒《诗辨坻》说:“大历以后,解乐府遗法者,惟李贺一人。设色□妙,而词旨多寓篇外。刻于撰语,浑于用意。”这是李贺诗最重要的部分。&&
②个人发愤抒情。李贺有积极用世的政治怀抱,虽然因仕途困厄,疾病缠身,存在“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开愁歌》)的消沉情绪,但如《崇义里滞雨》、《赠陈商》、《浩歌》、《致酒行》、《春归昌谷》、《南园》其五等篇中,反映了在官时的生活感受,对“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的不满,表现了“天荒地老无人识”的不平;但又不甘沉沦,发出“世上英雄本无主”,“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云”的豪言壮语,满怀着“收取关山五十州”的雄心。这又是李贺诗思想感情基本的一面。而在《日出行》、《苦昼短》、《天上谣》、《梦天》、《相劝酒》、《官街鼓》等篇中,则表现了悲慨时光迅速、人生短促的消极一面。&&
③写神仙鬼魅的题材。李贺是一个青年诗人,但在他作品中出现的“死”字却达20多个,“老”字达50多个,反映了他对好景不常、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曲水飘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三月》)、“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将进酒》),表达了他对现实人生无可奈何的心情;“依稀和气排冬严,已就长日辞长夜”(《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十二月》),则透露了他对未来光明的憧憬。他在两者的矛盾中,探索摆脱死亡的途径,于是产生了对神仙境界的奇妙幻想。王母、嫦娥等神话人物,银浦、月宫等天国风光,出现在《天上谣》、《梦天》等名作中,极奇丽谲幻之观。而在《古悠悠行》、《拂舞歌辞》、《官街鼓》、《神□》等作品中,则写到神仙的虚诞和沧桑的变化。既然死亡无法逃避,于是又出现了对另一种鬼魅世界的可怕描述:“鬼灯如漆点松花”(《南山田中行》)、“鬼雨洒空草”(《感讽五首》其三)、“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秋来》)、“百年老□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神□曲》)。幽灵出没,阴森可怖。宋人钱易、宋祁等因此称李贺为鬼才。杜牧说:“梗莽邱陇,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李长吉歌诗序》),是对这类诗篇的总评。&
④咏物等其他题材。其中如《李凭箜篌引》、《申胡子□篥歌》、《听颖师弹琴歌》等,通过“石破天惊”的奇特想象和比喻等手法,描绘音乐家的高超技艺和动人的音乐美,并抒发了作者的怀抱,给人以很深的感受。《杨生青花紫石砚歌》,赞颂了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手工艺。《罗浮山人与葛篇》,描写织布老人织雨剪湘的绝技。还有《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借咏笋以赞美青春的活力;《马诗二十三首》,借咏马以反映现实政治,抒发作者的愤激心情。后两组诗并且运用了李贺不常用的绝句形式。这类诗总的表现了李贺诗题材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而象《美人梳头歌》一类作品,则暴露了作者对贵族妇女生活的欣赏态度。&
李贺诗的艺术特色,是想象力非常丰富奇特,惨淡经营,句锻字炼,色彩瑰丽。如“羲和敲日玻璃声”、“酒酣喝月使倒行”(《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他特别擅长短篇,如《天上谣》、《梦天》、《帝子歌》、《湘妃》等,是后人称为“长吉体”的代表作。他也有少数明白易懂的作品,如《勉爱行》、《感讽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他较多地写古诗与乐府,很少写当时流行的近体诗,七律诗一首也不写,表现了他不满于当时诗风的态度。另一方面他又受齐梁宫体诗的影响,借鉴了它们的词采,也沾染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因为过于注意雕琢,有的作品也有词意晦涩和堆砌词藻的毛病。但从基本成就方面看,则正如他所赞赏韩愈的作品那样,是“二十八宿罗心胸,元精耿耿贯当中”(《高轩过》)的。在唐代,李商隐、温庭筠的古诗,就是走李贺所开辟的道路。宋人刘克庄、谢翱,元人萨都□、杨维桢,清人黎简、姚燮,都受到李贺诗的影响。&
诗论家对李贺诗的评价,有褒有贬。杜牧赞之为“骚之苗裔”(《李长吉歌诗序》),高□称他为“天纵奇才”(《唐诗品汇》),王夫之说他“真与供奉(李白)为敌”(《唐诗评选》),姚文燮以为他“力挽颓风”(《昌谷集注凡例》)。贬李者则说是“牛鬼蛇神太甚”(张表臣《珊瑚钩诗话》),甚至认为是“诗之妖”(潘德舆《养一斋诗话》)。&
李贺诗集,自编为四编本授予沈子明,收诗223首。北宋以来流传的《李贺集》4卷本,都是219首,卷数与自编的相同,而篇数不同,编次也很零乱,并非准确编年。又有5卷本的集子,是4卷外加上《外集》1卷,诗23首,与4卷合计,共242首,篇数也和李贺自编的不同。5卷本今有汲古阁校刻的北宋鲍钦止本、董氏诵芬室及蒋氏密韵楼两家影刻的北宋宣城本流传,集名为《李贺歌诗编》。又有《续古逸丛书》影印的南宋本,集名为《李长吉文集》,无外集。又有铁琴铜剑楼、《四部丛刊》影印的蒙古刊本,集名《李贺歌诗编》。后两种原书今藏北京图书馆。&
注本最早的是南宋吴正子注,有日本印本和通行本流传。后有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选录了吴正子、刘辰翁、徐渭、董懋策、曾益、余光、姚□、姚文燮各家的评或注。还有陈本礼《协律钩玄》、黎简评本和吴汝纶评注本。1977年出版的《李贺诗歌集注》,是将王琦《汇解》、姚文燮注及方世举批注三种评注本汇编、加以校点而成。另外,钱仲联有《读昌谷诗札记》和《李长吉诗永贞诗史发微》,考订诗的本事有新见。1984年出版的钱仲联《李贺年谱会笺》,是兼年谱与诗注性质的新著,解诗与旧注多有不同。&
李贺生平,有李商隐《李贺小传》、新、旧《唐书》本传、《宣室志》、《幽闲鼓吹》、《摭言》,还有朱自清的《李贺年谱》和钱仲联的《李长吉年谱会笺》、《李贺年谱会笺》可资参考。&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
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京兆杜牧给李长吉的诗集作序,描绘李长吉的奇特之处很是详尽,世上流传李贺的这些事迹。李长吉的嫁入王家的姐姐说起长吉的事来尤其完备。李长吉身材纤瘦,双眉几乎相连,手指很长,能苦吟诗,能快速书写。最先他被昌黎人韩愈所了解。与长吉一起交游的人,以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这些人最为密切。
长吉每天早上出去与他们一同出游,从不曾先确立题目然后再写诗,如同他人那样凑合成篇,把符合作诗的规范放在心里。他常常带着一个小书童,骑着弱驴,背着一个又古又破的锦帛制作的袋子,碰到有心得感受的,就写下来投入囊中。等到晚上回来,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诗稿,见所写的稿子很多,就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才罢休啊!”说完就点灯,送上饭给长吉吃。长吉让婢女取出草稿,研好墨,铺好纸,把那些诗稿补成完整的诗,再投入其他袋子,只要不是碰上大醉及吊丧的日子,他全都这样做,过后也不再去看那些作品,王参元、杨敬之等经常过来从囊中取出诗稿抄好带走。长吉常常独自骑驴来往于京城长安和洛阳之间,所到之处有时写了作品,也随意丢弃,所以沈子明家的仅是所保存下来的李贺的诗作只有四卷罢了。
李长吉快要死的时后,忽然在大白天里看见一个穿着红色丝帛衣服的人驾着红色的虬龙,拿着一块木板,上面写着远古的篆体字或石鼓文,说是召唤长吉,长吉全都不认识,忽然下床来磕头说:“我母亲老了,而且生着病,我不愿意去啊。”红衣人笑着说:“天帝刚刚建成一座白玉楼,马上召你去为楼写记。天上的生活还算快乐,并不痛苦啊!”长吉独自哭泣,旁边的人都看见了。一会儿,长吉气绝。他平时所住的房屋的窗予里,有烟气,袅袅向上空升腾,还听到行车的声音和微微的奏乐声。长吉的母亲赶紧制止他人的哭声,等了如同煮熟五斗小米那么长时间,长吉最终死了。嫁入王家的姐姐不是那种编造、虚构故事来描述长吉的人,她所见到的确实像这样。
唉,天空碧蓝而又高远,天上确实有天帝吗?天帝确实有林苑园圃、宫殿房屋、亭观楼阁这些东西吗?如果确实如此,那么上天这么高远,天帝这么尊贵,(天上)也应该有文学才华超过这个世上的人物啊,为什么唯独对长吉眷顾而使他不长寿呢?唉,又难道是世上所说的有才华而且奇异的人,不仅仅地上少,就是天上也不多吗?长吉活了二十七年,职位不过奉礼太常,当时的人也多排挤诽谤他。又难道是有才华而且奇异的人,天帝特别重视他,而世人反倒不重视吗?又难道是人的见识会超过天帝吗?
李贺诗赏析
  ——名家名著赏析丛书&&&
  李贺是唐代的著名诗人,字长吉,又称“李昌谷”。
  李贺为唐宗室之后,自幼家贫,却才华横溢,有“少年心事拿当云”的壮志,他七岁时,就以诗歌之制名动京华。但由于他父亲名“晋肃”,“晋”与“进士”的“进”谐音,因此朝廷不许他参加科举考试,后韩愈上文为他辩解,也未获成功。李贺一生抑郁不得志,只做过一个奉礼郎的小官,终年二十七岁。
  李贺悲愤、苦闷、虚无、幻灭的心境以及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的心态造成了他怨愤激越、瑰丽凄恻、偏重想象的诗风。他的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白等多方面的影响,其想象奇特,色彩浓烈,用语力求峭奇,奇崛冷艳,着力于事物状态和色彩表现,偏重于印象。
  李贺的一部分诗歌的中心内容是怀才不遇的悲愤,带着幽冷、凄婉的色彩,如:
        秋 来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马诗》二十三首也是通过马表现贤才的怀才不遇。
  李贺的第二类诗描写幻想中的神仙世界,如《梦天》写梦游月宫,俯视人间,因不满现实而又无法改变它,终于逃避现实;《天上谣》写神仙之乐:
       天 上 谣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珮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州步拾兰苕春。
  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在这首诗中,天河中飘着闪烁的星星,云彩是天河中的流水,学着发出流水的声音。天上的神仙如人间一般劳动,一样的有音乐。天上的这种美丽的生活是李贺的幻想。
  李贺还有一些诗讽喻、描写人间疾苦,写恋情、闺思、宫怨。他的诗的意象带有很大的虚幻和想象的成分,他的笔下,马骨会发出铜声,太阳会发出玻璃一样的声音:“羲和敲日玻璃声”;鬼魅的世界里,人间的黑夜是冥界的白晓,火炬的颜色是“漆”的颜色(黑色),鬼火是“碧”色。他的意象之间的跳跃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了一个不能平静的灵魂。
  李贺的语言常在色彩和情态上着力, 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他写绿,有“寒绿”、“颓绿”、“丝绿”、“凝绿”、“静绿”;写红,有“笑红”、“冷红”、“愁红”、“老红”;风有“酸风”,雨有“香雨”,龙凤的玉脂会“泣”,而“天若有情天亦老”。
  晚唐李商隐的诗受李贺影响较多,并著有《李长吉小传》;杜牧著有《李长吉歌诗序》。
  李贺的代表作有:《梦天》、《海上谣》、《金铜仙人辞汉歌》、《李凭箜篌引》、《苏小小墓》、《老夫采玉歌》等。
  《李贺诗赏析》遴选了李贺的佳作,加以评点诠释,向读者展现了李贺诗的成就,中唐诗坛上有韩柳、元白这样的大家,而李贺是在与他们完全不同的方向上创造了一个异乎寻常的诗歌世界,独特的想象、奇特的构思、秾丽的语言和奇幻诡异的诗风,使他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世称“长吉体”,要理解李贺的诗歌,必须在不同于世俗的基础上去体会李贺的时代、心态以及诗歌中蕴藏着的辛酸和美丽。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朝诗人李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