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自己与做最美的自己 于丹护士叶欣的差距

广东中医院护士长叶欣:悲壮倒在抗病一线(图)
广东中医院护士长叶欣:悲壮倒在抗病一线(图)
.cn 日17:31 金羊网-羊城晚报
叶欣生前工作照
  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场上,广大医务工作者高扬白求恩精神的旗帜,无私无畏,冲锋在前,用生命谱写了救死扶伤的壮丽篇章。
  在玉兰花开的时节,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永远离开了人世,她牺牲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场上。生前,她留下了一句令人刻骨铭心的话:这里危险,让我来。
  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病人,这是无数医务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境界。正是有了一大批白衣战士的顽强奋战,非典型肺炎蔓延的势头才得以遏制。人民群众才得以安享宁静的生活。
  ―――《人民日报》4月18日述评:《人民健康重于泰山》
  “凡大医治病,必当无欲无求,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
  唐代名医孙思邈将这篇《大医精诚》冠于中医巨著《备急千金要方》之首,提倡为医者必须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精”于专业、“诚”于品德,这样才是德才兼备的“大医”。
  这篇《大医精诚》,正是广东省中医院二沙急诊科护士长叶欣在1974年,考上该院的“卫训队”正式从医所上的第一课。
  在广东省中医院当了23年的急诊科护士长,无论是现场急救跳楼的垂危民工,还是带头护理艾滋病吸毒者,还是冒死抢救非典型肺炎病人,叶欣从来没有“瞻前顾后,自虑吉凶”。她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中国大医之“精诚”。日凌晨,因抢救非典型肺炎病人而不幸染病的叶欣光荣殉职,终年46岁。
  连日来,记者探访了叶欣的家人、朋友、同事、病友以及主诊医生(负责她临终前的抢救工作),追寻这位白衣天使不灭的精神。
  每天给大家派药送汤
  一定要亲自监督大家用开水服下预防药物,连清洁工也不例外
  2月份起,省中医院二沙分院陆续接诊非典型肺炎病例。由于此前在大德路总院已经有一线医护人员被传染病倒,叶欣护长尤其小心。
  每天早上,她提前半小时回科室,给大家准备预防药物,派发到每位医生、护士、护工手里,连清洁工也不例外。有些预防药物有较强的副作用,叶欣一定要亲自监督大家用开水服下。
  进病房前,叶欣反复强调各项预防措施:换工作服、鞋子、袜子;戴好口罩、帽子、眼罩;进隔离病房前要更换隔离衣;出隔离病房要洗手、漱口。
  在迎战非典型肺炎的日子里,她每天睡觉的时间只有几个小时,但仍不忘记临睡前煲一锅老火靓汤,有时是花旗参,有时是冬虫草,她要在第二天带回医院给同事们喝,提高抵抗力。
  总是把危险留给自己
  面对危重传染病人,她身先士卒,有时甚至关起门来抢救,不让太多人介入
  没有人能确定,叶护长是在哪一天、哪一次感染到非典型肺炎的。每次有疑似或者确诊病人送到科里,她和急诊科主任就身先士卒,承担起繁重的医护工作,有时甚至关起门来抢救,不让太多同事介入。
  “我已经给这个病人探过体温、听过肺、吸了痰,你们就别进去了,尽量减少感染机会。”在迎战“非典”的日子里,这番话令很多年轻护士落泪。
  “叶护长可能是2月24日那天被感染的。”护士小容回忆起那晚,一位40岁的急腹症肠梗阻患者,在外科紧急手术后,发现还合并高烧、肺部阴影等非典型肺炎症状,于是送急诊留院观察,很快就出现呼吸衰竭。叶护长冲在第一线,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上呼吸机。当时患者的分泌物很多,可能在抢救时喷在护长身上了……
  “可能是小陈病倒以后,叶护长大搞清洁时感染的。”护士小余清楚地记得,2月底科里发生第一例护士感染后,叶护长一直冥思苦想,不知道到底哪个环节做得不够,才给病毒有机可乘。她亲自给每台电话消毒、每个门把手清洁,连工作服放在哪里、在哪里换工作鞋、鞋垫的位置,都一一巡视并消毒。小余认为,叶护长在消毒时接触过这么多可疑的带毒物,没准就是那时给感染的。
  “可能是3月1日早上,我们有四个医护人员都在抢救那位病人后病倒的。”同样病倒的急诊科主任张忠德对那次抢救的情形很难忘怀:三天后的3月4日中午12时、下午6时、晚上10时,急诊科叶护长、张主任和江医生分别发烧接受隔离,同一天麻醉师也发病了。
  3月1日早上8时10分,急诊科正在交班。一位87岁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人的家属冲进医生办公室:病人不行了!叶护长等火速奔到病人床前:只见病人面唇发紫、呼吸微弱,规律的心电图形变成了紊乱的波浪……大家当即把病房里其他三位病人和家属全部疏散出去,然后紧急进行胸外按摩、人工呼吸、心脏电击、建立静脉通道,反复推注急救、强心药物,插管上呼吸机……
  早上9时15分,病人抢救无效死亡。这是一例高度危险的病人,谁都知道应当换上隔离衣再抢救,但是在一个多小时的抢救中,谁都不肯离开病人哪怕是几分钟去做好自我保护。
  躺在病床还惦念工作
  医生护士靠近她时,她艰难地在纸上写“不要靠近我,会传染”
  隔离治疗早期,叶欣还能打电话。她每天打电话回科里,叫大家记得吃预防药,叫和她接触过的同事注意体检,叫护士给7床的病人记录尿量、给9床的病人翻身、拍背……
  发病第四天,她出现了呼吸困难,和急诊科主任一起送进了重症监护室ICU。大家都戴上了氧气罩,只能靠发短信息和写纸条互相勉励,大家戏称急诊科的护长和主任在ICU还“鸿雁传情”呢……
  为了减少同事接触她被传染的机会,她给自己接补液。医生、护士靠近她听肺、吸痰时,她艰难地在纸上写:“不要靠近我,会传染。”院长和其他同事来探望时,她写着:“我很辛苦,但我顶得住。谢谢关心,但以后不要来看我,我不想传染给大家。” 
  3月11日,急诊科张主任收到叶护长写的最后一张字条:“我实在顶不住,要上呼吸机了。”同样呼吸困难的张主任颤抖着写字回复她:“护长,你一定要坚持住!全院的医生护士都在支持我们!”
  张主任再也没有等到叶护长的回信。她在插管上呼吸机后,就被注射了镇静药物进入“冬眠”状态,避免因为躁动使呼吸机脱落。3月24日凌晨辞世时,叶欣很平静。
  同一天,ICU有一位病人康复出院。他就是2月24日晚叶欣冒死抢救的那例肠梗阻合并非典型肺炎的病人。为了不给他将来的生活留下阴影,出院时谁都没有告诉他:抢救他的护长,现在已经长眠在她奉献了半生的医院里。
  集中专家尽全力抢救
  一位70多岁的老名医二话不说,第二天就从天津飞到广州
  叶欣染病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委托省委秘书长蔡东士慰问她和家属,了解病情;雷于蓝副省长在省政府副秘书长黄业斌、省卫生厅厅长黄庆道的陪同下,到医院过问治疗情况。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广州中医药大学为抢救她提供技术、物质、器械的支持。
  医院成立了治疗小组,邀请国内最好的专家参与会诊和急救。治疗小组组长是叶欣的前任急诊科主任刘旭生,他为了及时抢救,索性搬到医院住。他拿着叶欣的病例和资料,亲自登门到中山一院、中山二院、中山三院、省人民医院、南方医院,向传染科、血液科、肾科等专家请教。广州市呼研所副所长多次到病房会诊。患病后期,叶欣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全身出血和心、肝、肾多器官功能衰竭,医院邀请天津中西医结合医院专事研究多脏器衰竭的专家,这位70多岁的老名医二话不说,第二天就飞到广州,走进叶欣的病房……
  工作23年有“三突出”
  她爱岗敬业,多年来腰椎突出、颈椎突出、成绩突出
  1976年参加工作后,由于业务拔尖、品行端正,叶欣在1980年出任全院最年轻的护士长。在每一分钟都与死神赛跑的急诊科,一干就是23年。23年来,她有“三突出”:腰椎突出、颈椎突出、成绩突出。
  她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优秀护士”、“优秀护长”。她曾获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多次在全国、全省的学术交流大会上宣读论文。
  丈夫和儿子说,她敬业、尽责,面对非典型肺炎时不退缩,和千千万万的医护人员一样,可敬,可爱。
  同事和同行说,她已经不是第一次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健康让给同事。我们心痛、心服。她的精神将鼓舞我们战胜一切病魔。文/本报记者廖怀凌、郑华,通讯员胡延滨,图/本报记者黄伟江
【】【】【
】【】【】
新 闻 查 询
& 新浪精彩短信
&&&手机有礼武汉分类
 相关链接
(/ 18:17)(/ 18:16)(/ 18:05)(/ 17:58)(/ 17:03)(/ 16:50)(/ 16:44)(/ 16:14)(/ 16:13)(/ 16:11)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精彩专题:
 电话:010-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华网--新闻中心--五月鲜花祭天使:在怀念抗非护士叶欣的日子里
五月鲜花祭天使:在怀念抗非护士叶欣的日子里
    新华社记者 陈冀  “这里有危险,让我来!”这是叶欣留给人间最后的也是最动人的话语。“把生的机会留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的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急诊科护士长、共产党员叶欣为抗击“非典”病魔、抢救病人不幸以身殉职后,人们用各种方式怀念她、学习她。  “轻轻的,您走了,留下的,是沉甸甸的悲痛;慢慢的,您倒下了,树立起来的,是人们对您的敬重。为人、为妻、为母、责任虽重,可白衣战士的职责,却胜过自己的生命。47年,瞬间即逝,叶欣,走好,请一路走好,您将永远活在百姓心中。”一位署名为“思念”的网友这样写道。  连日来,广东各界人民群众奔走传诵着叶欣感人肺腑的故事。“永远的白衣战士——叶欣网上纪念馆”自从4月20日开通以来,打破了时空的界限,10多万各地群众自发汇聚在这里,为英雄点歌、献花、点烛、留言,表达着对英雄的追思。  广东著名漫画家、88岁高龄的廖冰兄深受感动,提议在叶欣殉职的医院竖立叶欣的汉白玉雕像,并率先捐出1万元,拟成立“叶欣护士基金”。著名漫画家唐大禧立即响应,主动提出义务为叶欣塑像。  4月30日晚,仅用了5天时间赶制的《情系天地间——广东人民抗击非典专题晚会》与观众见面。广东话剧团的演员们含泪朗诵根据叶欣原型、通宵达旦创作出来的配乐诗《交出青春最壮美的答卷》,演员们说:“虽然从排练到演出我们只有短短两天的时间,但大家很快便融入了角色,因为叶欣的故事撼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希望我们能用表演、用精神去纪念和支持医护工作者!”  叶欣最后是穿着一身雪白的护士服离开人们的,这是叶欣的丈夫提出的恳切要求。他说,叶欣钟爱医护工作,她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她应该穿着护士服,这样叶欣才能在九泉下微笑!  在“叶欣网上纪念馆”,记者看到一段叶欣家属的留言:“欣:广东团省委送来5000元慰问金。我接受了,随即交给吕玉波院长,委托他用在仍然战斗在第一线而染病的医护人员身上。因为你的风险已结束了,但他们仍面临着许多风险,需要补补身子以提高免疫力。我想,你一定会赞成我这样做的,对吗?”。叶欣的家属几乎将所有获得的捐赠又转捐出来,用于奖励那些做出优异成绩的护理人员。  叶欣唯一的儿子张飙今年22岁,是一位在校大学生。他说:“我失去妈妈后,曾经痛苦、迷茫。现在醒悟过来了,我一定要振作精神,努力学习,走妈妈走过的对社会无私奉献的道路。妈妈为人民利益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我为有这样英雄的妈妈,感到非常自豪。”  广东省中医院的胡延滨动情地说:“叶欣大姐,您去了,还有我们在继承您的遗志,我们一定战斗到底,决不退缩。尽管我们也同样是血肉之躯,我们也同样有亲朋好友和父母兄弟,但只要能让大多数人活得好,我们个人得失算得了什么。”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冯送新号召全校师生:学习叶欣视人民健康为己任,临危不惧,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学习她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让给他人的崇高品格;学习她爱岗敬业,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学习她视病人如亲人,对同事满腔热情的高尚品德;学习她坦然面对疾病,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英雄气概。  华南理工大学四年级学生陈思扬说:“天使是什么模样恐怕没有人能回答上来,但今天我们却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天使,为了从病魔手中拯救人类,她用血肉之躯同恶魔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我虽然没有见过叶欣的面,但我坚信她就是人间的天使。”  在这个阳光灿烂、百花齐放的5月,越来越多的人们将鲜花恭敬地献给了这位白衣天使……      
【】【】【】【】【】
分类信息特别推荐
Untitled Document
Untitled Document叶欣:天生的护士
叶欣:天生的护士
  日22:24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林炜 通讯员 胡延滨转自搜狐  5月9日,广东省中医院举行了一个简单而隆重的仪式,将叶欣的一座玻璃钢塑像安放在她生前工作过的地方――该院二沙岛分院紧靠急诊科的一个小花园里。这座塑像是广州雕塑院的雕塑家唐大禧先生用10天时间创作出来的。唐先生说,这只是初稿,他最终要用汉白玉把叶欣塑造出来,“我要把她用生命诠释出来的天使形象展现给我们的社会,展现给我们的后人”。转自搜狐    说叶欣用自己的一生给“天使”作了最好的诠释,没人会认为有丝毫的不恰当。“按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太难找到合适的词语来评价她了”,二沙岛分院急诊科的副主任医师覃小兰问记者:“你听说过病人看病时选择护士而不是选择医生的吗?叶护士长就是这样一个经常被病人选择的护士。”转自搜狐    5年前,一位长期患有慢性肾病的病人从美国来中医院求医,长期住院。因为入院前在急诊科接受过叶欣的护理,住院后就点名要叶欣为其护理。2000年,二沙岛分院开张后,叶欣主动请缨来这里的急诊科组建护理队伍,这名病人听说后,强烈要求到二沙岛分院住院。转自搜狐    急诊科是一家医院的窗口,是病人最为复杂的一个地方,往往由于没有事先做好防范措施而充满危险。跟了叶欣9年、“而且只愿意跟着叶护士长”的护士陈敏军告诉记者,每每遇到这种危险情况,“叶护士长总是说,‘让我来,你们还小,这病危险’,尽量不让年轻的小护士们沾边”,但她自己对待这类病人却护理得格外耐心、细致,没有一丝的嫌弃,对于家境贫寒的病人,她甚至主动出钱为病人买东西。“她经常对我们说,得了传染病已经够不幸了,但歧视给他们造成的伤害比疾病更严重”。转自搜狐    接任叶欣任二沙岛分院急诊科护士长的容丽瑜哽咽着讲述了一个故事。2001年,一位来自福建山区的重症患者临终前,家人执意要将其送回老家,医院只好决定用救护车全程护送,又是叶欣主动申请随车前往。22小时的颠簸路程,叶欣时刻照看着病人的各种生命指征,途中每遇到医院,就赶紧停下来给氧气瓶加气为病人吸痰。病人安全到家了,可她却累得直不起腰来。为了尽快赶回上班,第二天一上午,叶欣自己出钱乘飞机回到了广州。“她太像我们的母亲”,在旁边听容丽瑜回忆的护士唐东英突然失声。转自搜狐    出现非典以后,叶欣几乎天天加班。“可她从来就不会叫累”,容丽瑜说,“从2月28日开始,从来骑自行车上下班的她,每天下班都打车。我现在才知道,她是没有力气骑自行车了。直到3月4日中午,她破天荒地说自己太累想睡一会儿,没想到她就再也没有站起来了”。转自搜狐    即使躺在病床上,叶欣还惦念着工作和同事。隔离治疗早期,叶欣还能打电话。她每天打电话回科里,叫大家记得吃预防药,叫和她接触过的同事注意体检,叫护士给9床的病人翻身、拍背……转自搜狐    出现呼吸困难后,叶欣和急诊科主任一起进了重症监护室ICU。大家都戴上了氧气罩,只能靠发短信息和写纸条互相勉励……转自搜狐    为了减少同事接触她被传染的机会,她给自己接补液。医生、护士靠近她听肺、吸痰时,她艰难地在纸上写:“不要靠近我,会传染。”院长和其他同事来探望时,她写着:“我很辛苦,但我顶得住。谢谢关心,但以后不要来看我,我不想传染给大家。”3月24日凌晨叶欣辞世,她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天使的形象。“对叶欣来说,要换个岗位,不当护士,条件相当充分”。广东省中医院的一位负责人说。他说的“充分条件”包括:转自搜狐    叶欣的家庭比较富裕,丈夫是一家证券公司的总经理,用不着为工资收入来受这份苦;转自搜狐    1983年起,她就是中医院急诊科的护士长,还发表过10多篇论文,是最有资格调整工作岗位的;转自搜狐    多年前就任院长的吕玉波是与叶欣同时进入省中医院卫训队;转自搜狐    ……“她不但从来没有提过调整岗位的事,而且从来就没有过这种想法”,这位负责人说。“我当院长后,她从来也没有找过我,只在电话里跟我谈过两次话,一次是一位刚参加工作的护士为病人服务时引发了病人的不满,叶欣主动到患者家登门道歉,然后打电话给他作自我批评。一次是二沙岛分院刚建立,她主动提出到二沙急诊科担任护士长。”说起叶欣一干就是20多年的事,院长吕玉波不无愧疚。“太难用什么来比喻她了,只能说她是个天使,或者说是世界上最好的天使。”吕玉波说转自搜狐  转自搜狐
■相关连接
(05/12 22:16)(05/12 20:49)(05/12 20:45)(05/12 20:19)(05/12 19:54)(05/12 17:02)(05/12 17:00)(05/12 16:49)(05/12 16:48)
三天内退订不收费!!!
■新闻自写短信
赶快把这条新闻浓缩成一条短信,发给你想发的人吧!
短信内容:叶欣:天生的护士
对方手机: [最多2个] (半角逗号分隔;0.20元/条)
署  名:
手  机: 密  码: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  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  言:
,跟踪萨达姆被捕全程
-- 给编辑写信
- 繁体版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临危不惧的护士长叶欣
&&&&&&&&&&&&&&& 3月29日 星期一 晴
         临危不惧的护士长叶欣
  2003年3月25日,年仅47岁的护士长叶欣,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在这“非典”最猖狂的日子里,她却永远的走了。她是怎样离开我们的呢?
  从2月8日开始,叶欣所在的医院就开始收诊“非典”病人,也就是从这天起,叶欣便投入工作,日日夜夜操劳,经常晚上还要加班,工作忙的时候都不接听家人的电话。她为了不让同事传染,就尽量包揽对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护理工作。最终,在过度劳累的工作中,叶欣终于倒下了。
她对同事的关心,致使她把所有危险的任务都交给了自己,她认为,这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她在“非典”面前临危不惧,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她的同事的安全,她这种舍生忘死、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对不起,该主题不存在或已被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茅山后裔周铁叶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