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瓦尔登湖哪个译本好的小木屋的留言板上写什么

梁蓉在瓦尔登湖
我在瓦尔登湖
照片摄于美国东部时间日美国马萨诸塞州康科德城瓦尔登湖州保护区
所有风景照作者为本人梁蓉,人物照作者为我先生。
我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康科德城瓦尔登湖州保护区
这座小木屋并非梭罗修建的于1845年3月底至日在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两个月两天的那座小木屋,
这是马萨诸塞州政府按照梭罗的《瓦尔登湖》书中描述的木屋的样子和尺寸复建的。
这里也并不是梭罗的小木屋的原址,原址在这座小木屋对面的瓦尔登湖畔。
现在这一片土地以及瓦尔登湖已经是州政府建立的自然环境保护区。
我有幸拜谒瓦尔登湖是因为跟随我先生出差去波士顿。
我先生是个及体贴、细致的人,但凡两天及两天以上的出差他定要带上我,
他说我在美国初来乍到,如果长时间只有我一个人在家没有他的照顾他不能放心。
瓦尔登湖就在距波士顿个把小时车程的地方。
他知道我崇拜梭罗也喜欢《瓦尔登湖》,也知道瓦尔登湖和梭罗的小木屋是我做梦都想去亲眼看看的地方,
当他有机会去波士顿出差的时候便带我去了瓦尔登湖。
梭罗的长篇散文《瓦尔登湖》于1854年出版后至今仍被读者称为最能够洗涤灵魂、令人心静的一部书。
&我不想把《瓦尔登湖》这本书称为散文集,因为这本书不同于一般的散文集,
散文集是将不同内容的散文集中出版的集子,
而《瓦尔登湖》的主要内容是瓦尔登湖及梭罗在瓦尔登湖获得的人生体验,
所以我宁愿把这本书叫做长篇散文。
复建的小木屋内所有的物品也皆非梭罗当年用过的物品。
关于屋内的物品我向工作人员咨询过,所有物品确非真品。
我在小木屋内的签名簿上签名。
我签了名。
梭罗当年是坐在屋内的这个位置写作的吧?
虽然这不是梭罗亲手修建的木屋,但有幸能够在这座复建的小木屋坐一会仍让我感到非常荣幸。
我1米6左右。
&我站在门口,你可以估算出小木屋的高度。
小木屋后面的那个是柴房。
想在这儿多呆一会儿。
我站在梭罗雕像旁留影。
我猜想作家们和读者们都想亲眼看看梭罗的小木屋和瓦尔登湖吧?
我是何等幸运!
难道冥冥之中我真的与梭罗有个约会?
梭罗在瓦尔登湖体验了2年2个月2天自给自足的隐居生活。
从各个角度多拍摄几张照片留念。
复建的小木屋对面大致百米远就是瓦尔登湖。
以下照片就是瓦尔登湖的照片了。
这些风景照全是我拍摄的。
我看见瓦尔登湖了!!!
瓦尔登湖的湖边确实如梭罗所描述的那样是沙子而非泥土,
我们环湖走了一圈,我看到湖边全是沙滩。
我至今不明白为什么我之前在中国看到的湖泊的湖边都是泥土不是沙滩,
为什么瓦尔登湖和我们家门前的这个湖泊的湖边不是泥土而是像海滩那样的沙滩呢?
为什么啊???
我走向瓦尔登湖的湖水,我要摸摸湖水。
我摸到瓦尔登湖的湖水了!!!
4月末的瓦尔登湖湖水仍然沁凉。
我们是午后2点钟左右到达瓦尔登湖的。
我漫步在湖边,回忆着《瓦尔登湖》中描述的瓦尔登湖的景象和梭罗在这里得到的文学灵感和人生感悟。
瓦尔登湖的面积并不很大,环湖漫步一圈如果不停留拍照的话约大半个小时就可以环湖一圈。
我钦佩《瓦尔登湖》的中文版译者,把Walden Pond
译为《瓦尔登湖》而未译为《瓦尔池塘》。
湖泊的面积比起池塘当然要大得多呀,读者在乎的并非这个湖泊的面积,
所以,把Walden Pond
译为《瓦尔登湖》更能够引发读者对瓦尔登湖的遐想。
我们在瓦尔登湖湖边漫步,我频频蹲下来把手伸进湖水去感受这个神奇的、举世闻名的湖泊。
有人在瓦尔登湖里游泳。
我在湖边走来走去,我先生拿着相机拍我,
他不同角度给我拍了很多照片,
我也在瓦尔登湖的不同方位,从湖泊的不同角度拍了很多瓦尔登湖的风景照,
我把这些照片分享到这里供喜爱《瓦尔登湖》的读者朋友们更多地了解瓦尔登湖的情况。
这里是通往梭罗当年修建的小木屋的原址的小路。
通往梭罗小木屋遗址的小路。
照片左边是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里的野鸭。
照片左边是通往梭罗小木屋的方向。
瓦尔登湖保护区地图上把这个湖面较窄的部分叫做Thoreau's Cova
Cova 是海湾、河湾、峡湾的意思,
Thoreau's Cova是梭罗的湖湾的意思,
为什么叫做梭罗的湖湾呢?
因为梭罗的小木屋正对着这个湖面最狭窄的地方,梭罗当年常常这个湖湾取生活用水。
湖面如镜。
再摸摸湖水,再感受一下瓦尔登湖的清凉。
这是另外一只野鸭。
这里有很多野鸭。
这是另一只野鸭。
从这里上到山上离湖湾大约百米的地方是梭罗的小木屋(hut)遗址所在地。
在湖边小路旁拍到的野花。
仔细看照片,这里是瓦尔登湖的另外一个方位的沙滩。
这张照片非常清楚地显示了梭罗的湖湾的形状。
照片右边湖面最狭窄的方向是梭罗小木屋的遗址的方向。
注意看湖水经年刻出的湖岸线条多么温柔细致呀!
注意看湖水漾出的湖岸的曲线,多么优雅呀!
以下是在梭罗的小木屋遗址处拍摄的照片:
这里才是梭罗的小木屋的原址。
因为年代久远,加上天气等原因梭罗修建的小木屋已不复存在。
州政府在这里安设了石柱和铁索把梭罗的小木屋和柴房的遗址圈起来了,
并在小木屋及柴房内的地上各铺了一块刻有相关信息的石碑。
如果梭罗的小木屋还在的话,那么我站在的位置是小木屋门口。
只有门口没有铁索。
这张照片更清楚地显示小木屋与柴房的位置关系。
我站在小木屋门口的位置。
这是梭罗的小木屋遗址处的石碑。
两根石柱后面那是柴房的遗址。
柴房遗址石碑。
woodshed是柴房的意思。
我背后的位置是柴房的位置。
也就是说,小木屋背后的位置是柴房,就是我手指着的位置。
我问过工作人员:
为什么没有在梭罗的小木屋原址复建梭罗的小木屋呢?
工作人员告诉我:
因为人们不仅想看到小木屋内内外外的样子,也想看到小木屋的现状,
而现状就是原址已经没有什么小木屋了,早已是一片黄土,
我们保留原址的现状并在另外一个地方复建小木屋是为了
既让人们可以了解小木屋的现状——不存在了的现状,
还可以让人们了解小木屋内外的结构这两项信息。
人们在这里堆石块祈福。
我在湖里捡石子。
这是在梭罗的湖湾。
&我手心里的石子可不是一般的石子哦,它是瓦尔登湖里的石子!
我把这颗灰白色的石子带回家放在我的书房里了。
这是另外一只野鸭。
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美。
如同梭罗所描述的,湖水的颜色受时间、天空的颜色、天气的变化等因素影响。
此刻是下午4点多钟,天空的颜色比先前越来越蓝,于是湖水也变得越来越蓝了。
梭罗当年也是在这样的小船里钓鱼的吗?
注意看湖水雕经年漾出的湖岸的曲线,多么优雅呀!
这张照片是我拍的瓦尔登湖湖水的特写。
看,湖水清澈见底!
而且真如梭罗所描述的那样湖水的颜色也受湖的深浅影响——深浅不一,湖水的颜色不一。
瓦尔登湖周遭环绕的树木绝大多数为松树。
青翠的松树把瓦尔登湖镶上了一圈绿色的边。
这又是另外两只野鸭。
看看,其中一只野鸭把头扎进水里吃鱼,它的屁股正朝着我。
在它扎进水里的一刹那我按下了快门。
水上这些被野鸭弄出的圆形的涟漪好不好看呀?
这是另外一个方位的野鸭。
看白色的云朵倒映在瓦尔登湖里。
好了,这里有118张照片供大家全方位地欣赏、了解瓦尔登湖。
下面2张照片是我拍的我们在购瓦尔登湖保护区门票时得到的地图的照片。
门票不以人头收费而是以停车费的形式收取,1辆车只收10美元停车费!!!
也就是说约合人民币60元左右,
我们2个人哦,等于说1个人只需花费约30元人民币便可以尽情欣赏瓦尔登湖、
梭罗的小木屋遗址以及复建的梭罗的小木屋。
加上这2张地图的照片以上共有120张照片。
《瓦尔登湖》的读者朋友们,
读过《瓦尔登湖》之后你是不是很想亲眼看看瓦尔登湖呢?
我是做梦都想看呀!
我的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我把这些照片和文字分享在这里,
你也就间接地看到了瓦尔登湖,也算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吧?
我在他乡(十一)第二十八天&&&&我与梭罗有个约定
已投稿到:再见小木屋
进才中学学生
高二(6)班 陆元康
读《瓦尔登湖》,最让人感叹的是瓦尔登湖旁的小木屋。梭罗的小木屋。
   去年拜访心理医生,说自己极易紧张,焦虑,每当听见整路机的轰鸣声,抑或拿到印有密密麻麻数字的试卷和作业,心中便颤微微的。医生瞅了我一眼,同我寒暄几句,得出结论:自我不良暗示。
   第二次去咨询时,医生主张给我做放松练习。不过就是在黑不溜秋的房间里,躺在床上,听些软语。“...双眼慢慢合上...下颚放松...”“...头顶上有一股暖流...流入心房...”“...想象走进一片森林...走下去,看见一座房子...”“...这是属于你的房子...仔细看清楚...”待结束后,还要画出我所“看到”的房子。我画了,医生说得分析。
   我画的是一座小木屋,紫色的,嵌在雪地里。
   到了第三次咨询时,医生平静地说我有典型的自我不良暗示,还挺严重。说我这病多由于胡思乱想造成的,说我好猜忌,乱伪装,最终变地敏感。“戒躁”成了我的处方。“学学别人怎么静下心来,”医生说,“看些书,多观察。”
   正赶上课堂上欣赏梭罗的《冬日漫步》,便借来他的《瓦尔登湖》。
   总觉得静静的。
   《瓦尔登湖》成了我在接受治疗时的精神食粮,每晚睡前必读几段。
   12月15日 星期五 阴
   霍乐威尔田园中,梭罗的新房子。“...没有灰泥墁,没有烟囱,墙壁用的是饱经风雨的粗木板,缝隙很大...”“...笔直的,砍伐得来的,白色的间柱,新近才刨得很平的门户和窗橱...”
   一座木屋。
   12月16日 星期六 阴
   昨晚做了个怪梦,梦见自己正在一片森林中,锯着不知被谁砍下的,倒在草地上的园木材。“我研究了泥水工的手艺,我的砖头都是旧货。”
   12月18日 星期一 阴
   昨晚做了个怪梦。朋友们善意地想给我的小木屋砌上水泥。我却揍了他们,一脚踢翻了水泥罐,还冲他们咆哮。
   12月20日 星期三 阴
   老爸结识了一个法国佬,叫多米尼克。“我爸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我对他说。于是,他兴趣盎然地把他的相册从风衣内侧袋中抠出来,得意地翻开页,指着第二页给我看。我一怔。
   一座小木屋,黑色的,周围铺满了雪。
   这是法国佬和他儿子再法国乡下自己造的房子,花了六年。后面的照片上全是屋内的景致,我却无心翻看。静静地,我又想起了我的小木屋。
   2月7日 星期三 晴
   昨晚做了个怪梦,眼前倏地有一条向下流淌的小溪,逆流而上,竟走入了一片森林,大树黑压压的,直入云霄,但溪流尚在。再往上赶,便发觉小溪水是一块雪地边缘融化后顺着高势形成的。踏过一小块雪地,大风骤起,雪花纷飞,隐约便觉一座屋子在模糊的视野中形。顶着风雪,走近,竟是一间小屋。正待叩们,梦醒。只觉一股幽淡的遗憾。
   2月8日 星期四 晴
   昨晚做了个怪梦。我告别了我的小木屋,转过身,沿着一条细窄的,却又散发着光芒的小路愈走愈远,直到我走至森林口,蓦然回首,已全然不见了小木屋。
   3月12日 星期一 晴
   昨晚做了个怪梦。我跑出了家门,往西边飞奔,奔啊奔,进了一片泛黄的田地。有半身高的稻草随和风微微摇曳。夕阳的光晕染红了天际。忽然,从田地里升起一袅烟,幽幽地盖住了日晖。循此走去,我居然看见了我的小木屋。
   睡在屋子里生火?小木屋在等待谁?
我的浮躁导致了在那时侯的慌乱,小木屋简直就是温暖我,指引我回到平静的启明星。有太多的感受在此时一并迸发出来,教人思绪万千。像一匹脱缰的野马,狂躁地飞驰在广袤的草原上,但突然又被一只无形的手凭空扼住,感觉到一种浮动着的惯性。这便是浮躁者的大致感受了。对我而言,每当小木屋出现时,我便能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我急噪时的样子了。
而我却是不可能完全脱离现实社会的,同时生活中充斥着各种需求,所以呀,小木屋的现实价值就在于此,它能让我在追求我的目标时,或者是在当我在选择目标时,小木屋是我的慰藉。我需要小木屋的重要原因就是,焦躁会吞噬掉任何一个人的潜能。就像我,乐观自信决不可能与焦虑长时间并存。
   “...终于,太阳的光线与地面形成了直角,温暖的风吹散了雾和雨,更溶化了湖岸上的积雪,雾散后的太阳,向着一个褐色和白色相间隔的格子形的风景微笑,而且熏香似的微雾还在缭绕...”
这是我挑中的,我认为最能描写风雨之后见彩虹的段子。它给人的是一幅画,乌云被一只隐形的手拨开,金光四溢,所照之处,便有了生机。没错,当你在想象这幅图时,你会情不自禁地微笑。好的,这样你也就体会到了我开始找回自信时的充满希望的感觉。
   已经是第七次去心理医生那儿了。她很惊讶我这四个月来的变化。微笑,轻松写在我的脸上。倘若她没说错,我至少重获自信了。
   简单和谐简直有无穷尽的威力。
为什么说小木屋是简单而又和谐的呢?因为的的确确是能给我带来平静的东西。它已经不在单单是一座木屋了,它可以是简单生活,简单思考的象征。真要这么说的话,人人心中都有一座小木屋。
   尽管新的一天又是待在水泥森林中,但透过玻璃结构的房子和眼前的黑板,我能感受到,小木屋浮现着,在我的前方。
   又见小木屋。
共0条,当前第0/0页,每页10条
被赞最多的作品
进才中学学生(259)
进才中学学生(95)
进才中学学生(93)
进才中学学生(1)
进才中学学生(0)
进才中学学生(0)
进才中学学生(0)
评论最多的作品
进才中学学生(0)
进才中学学生(0)
进才中学学生(0)
进才中学学生(0)
进才中学学生(0)
进才中学学生(0)
进才中学学生(0)美丽的湖畔,心灵的家园&&&&&&——读梭罗的《瓦尔登湖
阅读梭罗的《瓦尔登湖》,深深地体会到:好的书籍可以让不同世纪的人越过时空的阻隔倾心畅谈。
这是一本寂寞、恬静充满智慧的书。
乍读此书,你也许不觉得它的妙处,但渐渐地,你就会被它深深的吸引。正如译者徐迟先生所说:“在繁忙的白昼有时会觉得它并没有什么好处,直到黄昏,心情渐渐寂寞和恬静下来,才觉得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肺腑,动我衷肠……”如果是深夜静读,那你便能体会到书我两相宜的意境了。
要理解《瓦尔登湖》这本书,首先应该了解梭罗的生平。1817年7月梭罗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城,20岁哈佛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执教。与大作家爱默生交往密切,深受爱默生的影响。爱默生在瓦尔登湖畔拥有一块地,1845年春,梭罗在征得爱默生的同意后,自己亲手在湖边森林里盖了一间木屋,他在这木屋里生活写作了2年多。随后,他重新回到康城,直到1862年5月,时年44岁的梭罗去世。
1854年,他发表了《瓦尔登湖》,在书中,他详细记载了自己在瓦尔登湖畔的生活。对于自己亲手建造的小木屋,梭罗是这样描绘的:“小屋处在一个小山的山腰,恰恰在一个较大的森林的边缘,在一个苍松和山核桃的小林子的中央,离开湖边六杆之远,有一条狭窄的小路从山腰通到湖边去。”小屋的窗前生长着小树,青青的藤蔓爬上小屋的窗楣;在小屋的院子里,生长着草莓、黑莓,还有各种野花和灌木;平时有许许多多知名不知名的鸟儿,还有各类可爱的小动物光顾小屋……
作者还不吝笔墨大段大段地向我们描述着瓦尔登湖畔的美景。四季里变幻多姿的湖水的色彩;翁郁的森林,漫坡的野果;小路两侧装点着奇丽的花丛,秋天里挂起的大大的漂亮的野樱桃,一球球地垂下;连小小的松针也会在温柔的雨丝下胀满爱心。这的确是一处人人向往的人间仙境,一个能让人产生真知灼见的居所。
对于他的隐居生活,他是这样描述的:“我是在独自地生活着……距离任何邻居一英里,只靠着我双手劳动,养活我自己。”梭罗主张去除奢华,过一种返朴归真的生活,这种思想贯穿于他的一生,即使是在他结束了瓦尔登湖的隐居生活回到康城以后,他也始终没有改变。在瓦尔登湖畔生活的日子里,梭罗过着近乎原始的生活,穿的是农人编织的衣裤,自己种粮打渔,生活的必需降至最低,然而,精神的收获却是丰厚而精彩的,在这里,他每天比太阳还早起,这常令他“早晨醒来时内心有黎明的感觉”;在这里,耳畔没有烦人的尘嚣的恬躁,所能听到的到处都是大自然美妙的声音;在这里他守护过许多可爱的动物,浇灌着城镇里难以见到的奇花异草;在这里,他能够有充裕的时间阅读思索。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梭罗在瓦尔登湖的生活归于遁世,他只是需要暂时地离开一会儿,然后静静地审视一下自己的人生,因为那个虚伪、充满了繁文缛节的社会令他“寂寞得像沙漠上的一个托钵僧”,他说:“我还是回到那无边无际,亦无岛屿的汪洋大海上去,一刻不停地探测着,寻找着可下锚,可以紧紧地抓住不放的一处底层的好”。而那能让他下锚的地方就是瓦尔登湖畔的生活,在这里他绝少孤独,他的心灵感到前所未有的自由、恬淡和闲适,大自然不仅成为他生活的守护神,也成了他心灵的守护神,所以他说:“自从小木屋完全建好的那个春日,我的生活更靠近了宇宙中的这些部分,更挨紧了历史中最吸引我的那些时代”。这使得他能“远远地看自己犹如看别人一样”,深刻地思考一些以往无暇思考的问题。
梭罗说他很像希腊哲人芝诺,芝诺原是一商人,一个世俗而精明的商人。一次生意失利后,在他人生的低谷时,芝诺读了另一位希腊作家的作品后,如提湖灌顶般彻悟了,于是“一个新我的日子在他面前升了起来……尽管芝诺的血肉之躯还是要去航海呵,去翻船呵,去受风吹浪打的苦呵,然而,芝诺这个真正的人,却从此以后,永远航行在一个安安静静的海洋上”。在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后,梭罗觉得他“蛰伏的生命开始舒伸了”。他选择了重新回到康城,而此时的他已不再是先前那个焦躁愤俗的青年,面对世事,他开始变得积极而从容,成了一名有责任感的社会批评家活动家,在他去世的前三年,他积极支持反对蓄奴的运动,当这个运动的领导人约翰·布朗被捕且被判绞刑后,他发表了为布朗辩护的演讲,并为其举行了悼念活动。
《瓦尔登湖》这本书出版后,起初,人们对这本书的反响并不大,甚至倍受冷遇,然而,随时间的推移,它在西方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美国文学中一本独特的,卓越的名著。究其原因,我想可以用英国著名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的评语来说明,她说:“《瓦尔登湖》是一本超凡入圣的好书,严重的污染使人们丧失了田园的宁静,所以梭罗的著作便被整个世界阅读和怀念了。”是啊,人类曾是自然之子,然而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欲望的日益膨胀,人类开始渐渐地失去了自然,也因此渐渐地失去了心灵的自由和宁静,而梭罗的《瓦尔登湖》,能够引领读者来到瓦尔登湖畔,与作者一起开荒种地,写作看书,停泊自己飘浮不安的心灵,这就是本书愈来愈多地被人们所喜爱的原因。
梭罗的《瓦尔登湖》以及他所传达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也深深地影响了我。他说自己“可以是急流中一片浮木,也可以是从空中望着尘寰的因陀罗”。这让我看到了这样一个充满智慧的人,他不只是一个闲听花落笑看云舒的世外隐者,而是一个能在入世和出世间自如转换的哲人,他让我知道了一个人面对理想与事业可以是积极进取,而面对功名利禄则可以淡泊超然,一个人如果能在激情与淡定之间学会自如的转换,那他的一生定会是快乐而圆满的。
是瓦尔登湖成就了梭罗,同时梭罗又赋予了瓦尔登湖更高更美的蕴涵。瓦尔登湖同时也是梭罗内心的象征,清澈而不失丰富的内含,宁静却不乏引人入胜的景致。有了瓦尔登湖,梭罗便可以从容地安安静静地航行在更理性更崇高的精神海洋上。
我愿世上的每一个人的心底都有一片自己的“瓦尔登湖”。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一个房间的小木屋---深圳特区报
第C04版:人文天地/首发
标 题 导 航
第A01 : 要闻
第A02 : 导读·评论
第A03 : 广告
第A04 : 要闻
第A05 : 要闻
第A06 : 要闻
第A07 : 要闻
第A08 : 要闻
第A09 : 中国新闻
第A10 : 中国新闻
第A11 : 中国新闻
第A12 : 国际新闻
第A13 : 国际新闻
第A14 : 国际新闻
第A15 : 体育新闻
第A16 : 体育新闻
第A17 : 大都会新闻/ 综合
第A18 : 专题
第A19 : 大都会新闻/深圳·文教
第A20 : 专题
第A21 : 专题
第A22 : 专题
第A23 : 大都会新闻/港澳·莞惠
第A24 : 大都会新闻/深圳·法治/社会
第B01 : 今日财经/视点
第B02 : 今日财经/观察
第B03 : 今日财经/产经
第B04 : 今日财经/股市
第B05 : 金融生活
第B06 : 留学移民
第B07 : 网事报道
第B08 : 天天健康
第C01 : 人文天地
第C02 : 人文天地/窗外风
第C03 : 人文天地/前海
第C04 : 人文天地/首发
第C05 : 人文天地/人物馆
第C06 : 人文天地/光影志
第C07 : 人文天地/娱人谷
第C08 : 人文天地/综艺场
一个房间的小木屋
插画:田威
◎ 方方 有 一段时间徐迟住院,医院正好在我工作的电视台附近,于是我有时便去看看他,并陪他在旁边的中山公园散散步。徐迟在散步中同我讨论思想的激情这一话题时,讲到了梭罗,并由此讲到了他翻译的《瓦尔登湖》这本书。徐迟反反复复地说“这本书非常好,你一定会喜欢。” 但 小屋的确真的只是一间好小的屋子,完全按梭罗当时的房子仿造。它看上去只有十个平米左右。一个房间。进门右边有一张小床,小床的对面有一窗,窗下摆着张极小的桌子,桌子上有几本梭罗的书以及笔墨之类。大门正对着的是一张椅子和一个砖砌的火炉——正像梭罗书中描述的那样。 住 在这样的屋子里,生活可以说是简单到了不能再简单的地步,几乎就是原始状态。而梭罗便是在这样的一间屋子里静静地思考。仿佛是扒下了生活所有的负重,轻装上阵,沿着思想的道路,走入深径。深到了常人难以涉猎的地步,深到了梭罗成为一个孤独的梭罗。 梭 罗日正式住进瓦尔登湖畔他亲手建造的小屋,日离开。仅只两年的时间,为我们留下了《瓦尔登湖》这样充满灵性和智慧的书,令无数的我们在读罢书后,会想到:原来人还可以有这样的活法。 1 当我向大使馆文化处负责安排我美国之行的贺侠先生提出我想去瓦尔登湖时,他脸上露出惊异的神情。因为翻译上的误差,美国人对瓦尔登湖总要迟几拍才会弄明白它是什么。在交谈之中,贺侠先生突然就明白我的“瓦尔登湖”的意思,竟激动起来,连连说梭罗也是我最喜欢的作家,我非常高兴,非常高兴。然后起身去书架取下一本梭罗的书送给我。贺侠先生说,从来没有人提出过这个要求,你是第一个。我们将尽量满足你。 怀着几分兴奋也怀着几分期待,日行了几千里,换乘了三架飞机后,我终于看到了华盛顿。这是1997年的秋天。在这座美丽的城市,一个名为“子午线国际访问者中心”的官员为我安排好了整个访美行程。但是瓦尔登湖却没有出现在我的行程之中,这使我颇感失望。 在美国人征求我对访问行程意见时,我提出我非常想去瓦尔登湖。我向他们讲了我对《瓦尔登湖》这本书的喜爱,也讲了梭罗对中国作家的影响,甚至讲到了译者徐迟以及他的死……美国人显然通情达理,对我的心情表示可以理解。他们商量了一下,决定满足我的愿望,于是在我的行程中,加上了波士顿一站——因为瓦尔登湖在波士顿的附近。 我虽然正经地上过大学,可应该说我还是很孤陋寡闻的。因为直到1984年,我才知道《瓦尔登湖》这本书。那是书的译者徐迟先生跟我说的。有一段时间徐迟住院,医院正好在我工作的电视台附近,于是我有时便去看看他,并陪他在旁边的中山公园散散步。徐迟在散步中同我讨论思想的激情这一话题时,讲到了梭罗,并由此讲到了他翻译的《瓦尔登湖》这本书。徐迟反反复复地说“这本书非常好,你一定会喜欢。”其实当时我并没有在意,因为作者和书名对我来说都太陌生。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隔了不久,徐迟便送给我一本《瓦尔登湖》。我立即就读了。记得那时我住在集体宿舍里,白天同室女孩子都上班去了,宿舍里极其安静,静得有些寂寞,于是便从这本书里读出无数的感动。正像徐迟后记中所说:“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肺腑,动我衷肠。”从那之后,这本蓝底上有着黑色河流和树林的《瓦尔登湖》便成为了我最喜欢的书之一。 而瓦尔登湖也就成为了我的一个向往之地。 只是,对于我来说,这个地方实在太遥远,遥远得有几分神秘。瓦尔登湖美丽恬静的景色在我心里已想象过百回。是什么样的自然什么样气韵,能滋生和蕴育出如此不同凡响的一本书呢? 2 我是坐火车从纽约到波士顿去的,安排我行程的美国人说,不能光让你坐飞机,也让你感受一下火车。美国的火车的确宽大而舒适,人很少,软软的座椅,令人有享受感。一旦享受,便昏昏欲睡。不似在国内,车厢里永远挤满着人,焦虑和担忧时时折磨着你,而列车员则总是挂着你欠她一千大洋的面孔。 火车行不多久,便见到大西洋。海水蓝得像是人在远远的地方涂抹的颜料,风景自是极其的美丽。路两边许多的树叶都红了,在明亮的秋阳下显得无比妩媚。行程中,偶可见些港湾,港湾里泊着色彩鲜艳的小船,甚至望得见有人在船上跳上跳下,有一个人很胖。我带着徐迟送给我的那本《瓦尔登湖》,一边看风景,一边看看书。 美丽的风景对于我来说,总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就算在想当然之间,心里也会有一阵说不出的跃动。一个人向往美丽的自然,向往自然散发出来的飘逸和它无际无边的神秘,以及那种无缘无故便可让你内心沉静的气息,真的是需要一种情怀。而在今天这样纸醉金迷浮躁不安的生活中,这样的情怀越来越不被认同。所有对于美好的向往和浪漫,都被人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嘲讽和取笑。这种嘲讽和取笑,比辱骂更能令人容易主动丧失自己的本真。 波士顿下着雨,天气比纽约陡然就冷了许多。因在国内睡懒觉惯了,而且还不坐班,几成习惯,突然间在美国连续奔波,天天早起,体内的懒虫便一起造反,令我头疼剧烈。住进旅馆后,我生怕我自己就此便会倒下。而在这里,访问梭罗协会和参观瓦尔登湖只有一天时间。于是吃药,于是不顾一切地倒头便睡。 次日早晨起来,窗外阳光灿烂,风把绿树吹得呼啦啦响。我的头疼也被去痛片给治服。一切是那么好。一清早,我和翻译仪方便叫上计程车直奔瓦尔登湖。在美国,接待方式比我们要简单实用得多。所有的行程安排,几点钟去哪里如何住宿,都打印成册,你只需要照册行事便可。而抵达旅馆后,服务台便又会交一份当地接待人员安排的时间表,非常精细地写明你将什么时候坐什么车到什么路见什么人等。比方波士顿的这一份,便告诉我们:瓦尔登湖的公园管理处将有一个某某女士接待你们并带你们观光,完后,中午12点,梭罗协会将有人在公园管理处来接你们。你们去那里吃中饭,但你们得自己准备食物云云。所以我和仪方一早便特地买了便当,随身携带。虽然有些不很方便,可心里却莫名地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如此的接待方式,使我想起若在国内,无论如何,都将会有一场兴师动众的酒席。 在计程车上,司机对我们去瓦尔登湖表示出不解,说那只是一个很小的湖,没有什么看头。我说那里是不是很幽静,司机说还算幽静吧,不过就在马路边上。这一说令我吓了一跳。无论如何我脑子里的瓦尔登湖是不应该在马路边上的。 公园管理处的管理员是一位女士,她已经在那里等我们了。一切都早已交待清楚,所以我们也不用说明我们的来意。想必这类接待她已经有过数次。一见面握完手,她便带我们去看梭罗的小屋。 小屋就在公园管理处的旁边,紧靠公路。不几秒便呼地驰过一辆汽车。树林很稀疏,也不高大。阳光也就大片大片地洒得满地。一尊梭罗的塑像便立在这斑驳的阳光之下。我不知道别人持有什么样的看法,至少我觉得这尊塑像不那么对得起梭罗。梭罗的塑像不应该是这样简单粗糙,就像中国县城里的那些雕塑,丝毫不能引起观者内心的感受。对于小屋置于繁忙的马路边,我亦觉惊讶。管理员忙说,小屋原址并不在这里,而在前面的树木中。只是为了方便人们参观(很多美国人都懒得往里面走。),便盖在了这里。梭罗住在瓦尔登湖时,这里并没有公路,公路是后来修的。如此看来,美国人也难以脱俗,为了旅游(旅游是环境保护的天敌),不惜改变原汤原汁,不惜让自然中的梭罗搬到热闹的尘世中来。全世界的文化都在迁就旅游(说到根底上,是迁就金钱。),旅游改变世界,这大概也是新时代的特色了。 但小屋确真的只是一间好小的屋子,完全按梭罗当时的房子仿造。它看上去只有十个平米左右。一个房间。进门右边有一张小床,小床的对面有一窗,窗下摆着张极小的桌子,桌子上有几本梭罗的书以及笔墨之类。大门正对着的是一张椅子和一个砖砌的火炉——正像梭罗书中描述的那样。地窖在房中间,据说梭罗便是将食物储藏在此。所有东西,就是这些。住在这样的屋子里,生活可以说是简单到了不能再简单的地步,几乎就是原始状态。而梭罗便是在这样的一间屋子里静静地思考。仿佛是扒下了生活所有的负重,轻装上阵,沿着思想的道路,走入深径。深到了常人难以涉猎的地步,深到了梭罗成为一个孤独的梭罗。守着一个湖泊和一座森林,历经春夏秋冬,去探索去感悟去追究自然社会人。这确是一种纯粹的思考,纯粹得后辈人在读着这些沾满自然气息的文字时,不能不心怀感动。既为思想和文字,也为行动。如此壮举,又有几人能做到呢? 当梭罗在1845年那个初春的日子,拿起斧头到树林里砍下第一根木头盖这幢只有一个房间的小屋时,当他在这年的7月4日——美国的独立日——住进他亲手建造的简单而朴实的家时,就注定了瓦尔登湖将伴随着一本书一种人生一个特立独行的文学家走向整个世界。 瓦尔登湖和小屋之间隔着一条马路。过往的汽车相对于美国其他道路来说,不算太多,但相对于中国的乡间的道路来说,就是很多的了。穿过马路,似只几步路,便看到了我向往已久的、在脑海里已经推想过无数遍的瓦尔登湖。 正值秋天,湖岸的树叶或红或黄,烂漫一遍。倒影落在湖里,湖水也斑斓着。因为有风,也就有一些涟漪,一卷一卷地翻动着,和阳光默契配合,把湖面变得波光粼粼。梭罗说:秋天的瓦尔登湖“是森林的一面十全十美的明镜”。而今天,这面镜子充满动感,仿佛因阳光和风而变得活泼起来。 坦率地说,瓦尔登湖比我脑海中想过一千遍的那个湖要小得多。自然在我的印象中总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常称为大自然。而瓦尔登湖却这么小,小得让我觉得不太容易闻到自然的气息。所幸的湖四周的树林子却是很大,一直延伸到哪里,我也不知道。我没有办法穿越这片树林。因为它的大而无边,四周散发着一股没有人烟的清香,苍茫的气息也时而从树缝里传达到鼻尖前。这时候,你才会觉得梭罗确是在自然之中。 梭罗真正的小屋在距湖边几米的一个小空地上。它的背后便是密密的树林。现在这里没有小屋,只有一块纪念牌和一堆石头。据说其实没有人知道梭罗的小屋究竟在哪里了。这样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因为在空无一人的树林中,毁掉和遗忘一间小得不能再小的房子,是件再容易不过的事。或许一阵大风便能把它吹没,一次风雪便能将它压垮,然后,它便成了猎人的柴火。只是,梭罗在这里沉思默想而写出的作品却是永远也无法让人遗忘的。终于有一个对梭罗极其入迷的人(我忘了他是美国人还是英国人),他花费了许多年的时间和许多的钱,终于找到并确定了梭罗小屋的位置。他之所以能确定,是因为他发现了梭罗当年储存食物的小地窖。而这地窖正是在梭罗的房间里——梭罗的书中提到过。于是这里当然便成为了人们缅怀梭罗的地方。堆在梭罗旧居旁边的石头,据说都是前来看望梭罗旧居的人们带来的,许多的人在石头上写着文字,以此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久之,石头就堆得很多了。我探身细看过,真的很多石头上都写着字,有的是人名,也有些是纪念句子。因是洋文,我都看不懂。但我深为这些字感动。 自然总是原始而粗糙的,没有人赋予它精神,它总也只是茫茫而不为人知的自然,虽然它或许漂亮或许令人流连。而瓦尔登湖因为有了梭罗,便有了与寻常自然风景大不相同的意义,就有了它永恒的风景。所以我要说,瓦尔登湖所有的美丽都来自梭罗。 3 按照联络图提示,中午十二点,我和翻译仪方在公园管理处等候,有一位名为“琼”的教授——仪方为我这样翻译的——来接我们去“梭罗中心”。公园管理处有一个专卖梭罗纪念品的商店,于是在琼教授到来前,我便去那商店里购得一套瓦尔登湖的明信片和一张有着梭罗倚门而立的木刻作品。 正当我们购物时,小店进来两个极其壮硕的美国人,穿着汗衫短裤。我和仪方都没有注意他们,以为这不过是附近的伐木工人而已。没料到当我们买完东西,正欲出门时,他们走到我们跟前,说你们哪个是方方?这时我和仪方才恍然:原来这就是我们的接头人。 一番介绍,我们知道这两个壮硕的美国人,一个便是琼教授,另一个是戴维教授,他是琼的朋友。于是我们乘坐着他们的车,颠颠簸簸地穿过树林。到到一幢镶有咖啡色屋檐和窗框的房屋前。这就是现在的“梭罗中心”。 梭罗中心远离着公路和市区,它让我感觉这里似乎更像是梭罗曾经住过的地方。它的四周散落着树木花草,风从林中穿过,能闻到一种特别的幽静之气。这样的地方,容易令人心情激荡。 琼教授告诉我说,现在的梭罗中心由两个组织组成,一个是瓦尔登森林活动项目,他们负责买地,保存这片地方——主要指梭罗居住和活动过的地方;另一个是成立于1941年的梭罗协会。琼教授本人正是梭罗协会的理事,这样的理事,全美共有十个。在美国,所有专门研究19世纪美国历史、艺术哲学、政治、经济以及一切与美国有关的问题,都对梭罗的生活和思想感兴趣。中心现在有三个人,一个人负责上网,一个人负责文件,一个人负责活动项目。瓦尔登森林组织的人主要负责筹款。大部分的经费都是私人捐赠。政府的国家艺术基金会也给了150万,修建梭罗图书馆。 我去的时候(1997年秋天),梭罗图书馆正在修建之中。刚盖好的一楼,完全用来作图书资料收藏。这里收集梭罗所有的作品和尽可能找到的相关研究资料。有三个学者,业已把自己收藏的有关梭罗的资料都捐赠了出来,其价值约有一百万美元。图书馆在1998年春天完工后,便可开始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热爱梭罗的学者和朋友。因这里是梭罗生活过的地方,也是梭罗资料最为丰富的地方。 坐在梭罗中心的老房子里,我和仪方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便当吃午饭。这是一幢有着三层楼、结构错综复杂的房子。餐厅里光线明亮,透过宽大的玻璃窗,能看到外面大片大片的绿树繁花。厨房里传来几个大学生的说笑,他们似在洗碗或是做清洁。正值中午,他们也刚吃过饭。琼教授给我们端来咖啡和茶,同中国人的习惯不一样,他们觉得你们自己管自己的午餐是一件正常不过的事情,虽然你们是来我这里访问。那一刻,我想,而国内,倘是遇上非常情况,主人无法午餐招待,但也至少会道歉十遍以上。两国人的传统导致两国人的思维方式太不一样。 据琼教授介绍说,中心现在主要做有三个项目:一是演讲,对梭罗研究的作品,进行公布和发表;二是有几个星期,高中老师来了解梭罗的生平及作品情况;三是接待实地研究梭罗生活的学生。现在来的十六个学生是第一批实地研究学生。他们学习和生活都在这幢楼里。他们在这里读梭罗的书,研究他的家庭和为人,讨论东西方哲学的异同(琼教授说梭罗受东方——尤其印度——佛教思想影响。西方人认为人是超自然的,东方人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梭罗把东方人的观念带给了我们)。然后他们去所有梭罗去过的地方,亲自去感受梭罗曾经感受过的一切(虽然很多东西已经感受不到,但走到这里,想到梭罗曾经来过、走过、生活过,心境就会大不一样。)。他们去过瓦尔登湖,也去缅因州,去康科德梭罗蹲过的监狱、去科德角……凡梭罗到过的地方,他们都尽可能地追寻一次。他们在这里用一种体验式的方式认识和理解梭罗。这样的教学在美国也是很少的,带有一种试验的味道。琼教授说,对于一个教授来说,这种教学方式,有一种“美梦成真”的感觉。 现在的美国人喜欢梭罗的很多,尤其一些环保组织,因为他们认为梭罗是最早注意到环境保护的。研究梭罗,一定要谈这方面的问题。琼教授专门同我谈到这一点,他还送给我一幅梭罗与环境保护的招贴画。这张画很是漂亮。 我想,如能在梭罗中心这幢美丽而幽静的房子里细细地品读梭罗的书,然后在阳光晴朗或是阴云密布或是雨雪霏霏的日子里去寻踪梭罗,这该是件多么令人神往的事啊。我可以沿着瓦尔登湖岸漫步,聆听鸟们一声声啼叫,注视湖水的涨涨落落,观察森林的色彩变幻,最后去到那间只有一个房间的小屋里,去静思去怀想。去想想那个叫梭罗的人,曾经独自在此生活过沉思过劳动过兴奋过痛苦过平静过,并将自己的生命经历和情感过程通过文字变成了文学变成思想,自此以后,这片默默的自然便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当它面对世界面对历史的时候,便多出些浪漫多出些深刻,多出些哲学思考多出些艺术气息。这样想过,便有几分激动不安。 如此这般地去读梭罗,既能理性地通过书来读他的思想,又能感性地通过自然来读他的生活,能有多少人享有这样的机会呢?所以我同那帮美国大学生聊天时,我说我真是非常羡慕你们。 4 黄昏的时候,我回到酒店。一路都在思索:梭罗日正式住进瓦尔登湖畔他亲手建造的小屋,日离开。仅只两年的时间,为我们留下了《瓦尔登湖》这样充满灵性和智慧的书,令无数的我们在读罢书后,会想到:原来人还可以有这样的活法。人可以活得这么朴素而简单,也可以活得这样诗意而清醒。 一个人的内心空间有多大,真的是我们常人所无法预料——尽管他可能住在世界上最小最小的一个房间里。 作者简介 方方 本名汪芳。1955年生于南京。祖籍江西。曾在武汉当过四年装卸工。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上大学前写诗,曾获中国《诗刊》新诗一等奖。在校期间始发小说。毕业后分配至湖北电视台当编辑。撰写过电视纪录片脚本和电视剧本。1989年调入湖北作家协会。现为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 其中篇小说《风景》、《琴断口》曾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2012华文学传媒杰出作家奖。其他作品多次获《小说月报》百花奖、中国女性文学奖、中国小说年会排行榜、《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上海政府奖、湖北屈原文学奖等国内重要奖项。已出版小说、散文集70余部。多部小说被译为英、法、日、意、葡、韩、西班牙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乌泥湖年谱》,《水在时间之下》,随笔集《到庐山看老别墅》、《汉口的沧桑往事》,中篇小说《风景》、《祖父在父亲心中》、《桃花灿烂》、《奔跑的火光》、《武昌城》、《万箭穿心》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瓦尔登湖写作背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