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中数学最优化的思考历史大神,详解采纳。思考的问题,

高中历史选修三(一战 二战 局部战争)时间年表总结 大神帮个忙吧(就是某一年,然后发生的所有事,重大事件得写明意义)
高中历史选修三(一战 二战 局部战争)时间年表总结 大神帮个忙吧(就是某一年,然后发生的所有事,重大事件得写明意义)
补充:& 不写意义也行.....&&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这个好像是没有意义的啊
怎么会没有意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三)  :  20世纪以来,时代的变化使得战争与和平出现了新的特点:  1、 出现了两次世界大战。  为什么人类社会在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  2、 一战后,出现了短暂的和平。二战后,出现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  3、 核武器既是毁灭地球的武器,也是制约战争的因素。  4、 20世纪下半期,局部战争和地区性冲突不断  5、 人类渴望和平。和平思想、和平运动,成为制约战争的重要因素。  6、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但是由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  霸权主义,是指强国、大国不尊重弱小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蛮横地对别国进行干涉、控制和统治,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谋求一个地区或世界霸主地位的行径。“强权就是真理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  第1课
战云密布的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  一、 列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  本目的讲授思路是:问题导学,让学生理解一战的根本原因是: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新老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而引起的。  阅读教材第一目,回答以下问题:  1、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殖民地?  资本主义自诞生起,就伴随着对市场的争夺,占领殖民地时期中的主要形式之一。  资本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也就是说,对于市场的需要、对于市场的争夺,是资本主义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为了满足资本主义经济对市场的需要,资本主义国家就在世界范围内占领殖民地,把殖民地变为他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殖民扩张和掠夺式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2、依据教材第2、3段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有哪些?  (1)科学成为技术进步最重要的推动力,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1)19世纪下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在科学技术的推动和企业组织化程度提高等背景下,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经济飞速发展。  (2)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生产过剩  (3)资本主义列强纷纷加紧寻求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掀起掠夺、瓜分殖民地的新浪潮。  (4)到19世纪末,整个世界基本上被西方列强瓜分完毕,同时世界连成一个整体。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以及武力威逼等方式建立起来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读教材表格,从中发现什么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由此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是什么?  现象:列强的经济实力和它占有的殖民地的多少是不相符的。  反映的实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这种现象产生了怎样的局面?后期的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德国,同老牌殖民帝国英法战展开了争夺殖民地、重新分割世界和争夺霸权的斗争。随着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的加剧,最终导致一战爆发。  二、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本目的讲授思路:以教师的精讲为主,使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轮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是如何形成的。最好结合图示。  (一)、三国同盟  1、形成的原因  (1) 在历史上,法德多次发生战争。两国是宿敌。  (2) 普法战争削弱了法国,法国时刻准备复仇  (3) 德国外交的首要目的是防范法国,为了防范法国、夺取欧洲及世界霸权,德国力图构筑以自己为核心的同盟体系。  2、成员国家: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3、形成经过:  (1)1879年,德国利用奥匈帝国同俄国的矛盾,和奥匈帝国签订同盟条约,这是德国构筑同盟体系的第一步  (2)1882年,德国又利用意大利同法国争夺北非殖民地突尼斯的矛盾,拉拢意大利,德、意、奥缔结了针对法俄的《三国同盟条约》  4、影响:形成了以德国为首的第一个欧洲大陆军事同盟集团  (二)三国协约:  1、 三国协约形成的原因  三国同盟引起了法国和俄国的不安,共同的战略利益和经济联系使两国接近。  2、 成员国家:英国、法国、俄国  3、 形成过程:  (1)1892年,法、俄签订了《法俄军事协定草案》,这标志着欧洲大陆的另一个军事同盟集团的初步形成。  (2)1904年,英法签订了《英法协约》,调整了双方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共同对抗德国  (3)1907,《英俄协约》签订,调整了双方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共同对抗德国  英俄协约的签订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军事同盟的最终成立。  4、 影响:欧洲形成了势均力敌的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对峙,使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  思考问题:  5、一战爆发前,欧洲列强矛盾尖锐复杂,有哪三对矛盾?最突出的矛盾是哪一对?各因何问题产生的矛盾?  6、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为什么会形成两大军事集团?  三、 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1、科技成果运用于军事领域的原因  两大军事集团力图在军事上压倒对方,扩军备战,于是,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2、表现  (1) 科技进步首先提高了传统武器的性能、增强了武器的杀伤力  (2) 新式武器相继问世,如、潜艇、飞机、坦克等,战争扩展到了海地和空中  (3) 新的交通手段的出现,提高了军队的战略机动能力,使得战争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  (4) 电报、电话和无线电等新的通讯工具的出现,实现了远距离的信息传输,促进了军队通讯技术的现代化,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四、 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1、德国的军国主义浪潮  出现的原因:德国自身的军国主义传统;在进入20世纪后的激烈竞争中,西方列强相信战争最后解决问题的办法;德国的军国主义尤为严重,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对殖民地分配现状最为不满。  2、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德国、俄国、及英国、法国等  极端民族主义其中的重要内容是“民族优越论”鼓吹本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宣称对外扩张是民族利益所在。  极端民族主义的实质:本民族利益至上,宣扬对外侵略扩张。  思考: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第2课
惨烈的四年战事(战争经过)  复习提问:  1、 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图示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过程。为什么会出现两大军事集团?集中体现了哪些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和矛盾的实质。  3、 科技进步成果运用于军事领域的表现有哪些?  4、 极端民族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5、 为什么人类历史到了20世纪会发生世界大战?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战云密布的欧洲,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战争究竟是如何爆发的?及如何进行的?  讲授新课:  一、 一战的直接原因(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讲课思路:先让学生简述什么是萨拉热窝事件,然后再来分析该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并结合地图。形成时空观。  1、萨拉热窝事件出现的原因  20世纪初,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出现了众多的民族独立国家。  欧洲列强利用这一复杂局势,纷纷插手巴尔干,扩张势力。俄国和奥匈帝国的争夺尤为激烈。  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是欧洲随时可以爆炸的火药桶,矛盾冲突非常尖锐  奥匈帝国把塞尔维亚视为向巴尔干扩展的障碍,与塞尔维亚矛盾尖锐。(直接原因)  2、什么是萨拉热窝事件?其影响是什么?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到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爱国者刺杀,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  影响: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  二、 惨烈的四年战事(战争经过):  (一)、一战的爆发  1、爆发:1914年7,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俄、法、德、英很快参战,大战全面爆发  2、交战双方:  德、奥匈、奥斯曼、保  英、法、俄、塞、比、意、日等  想一想: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战争的进程  1、战争的三条战线:  2、欧洲战场三个阶段战局的演变  阶段 战役或重大事件 影响  第一阶段(1914)  马恩河战役  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第二阶段()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  俄军夏季攻势、日德兰海战  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第三阶段()  美国参加对德作战  俄国退出大战  中国等参加协约国作战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协约国力量增强,一战以同盟国失败告终  回答问题:  3、在大战的第一、二阶段,战争的中心是如何变化的?  西------东---------东  4、一战爆发后,美国采取了什么政策?有何目的?1917年,美国参战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中立政策”目的:远离战火,避免战争;利用中立国的地位与交战国扩展贸易,发战争财  1917年,美国参战的原因:  美国与英法有密切的历史文化联系,如果协约国战败,美国的利益将受损  俄国爆发革命,形势有利于同盟国,美国不能坐视不管  德国采取的“无限制潜艇战”损害了美国的利益。  目的:为了战后分赃和争夺世界霸权。  (三)大战结束  1、 大战结束的时间和标志:1918年11月  德国政府代表在福煦车厢签署了《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德国宣布投降.  2、 促使大战结束的原因有哪些?(分析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总体上,协约国的力量大于同盟国的力量。  n美国的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中国等国家的参战也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  n德奥集团挑起的一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灾难。非正义的战争是必然失败的。  n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并退出了战争。各国的反战运动和革命浪潮,如德国的十一月革命,成为结束战争的主要推动力。  n德、奥两线作战,同盟国经济崩溃,也是战败的因素。  三、 大战的结果和大战性质:  1、结果:?结果:同盟国失败,协约国胜利  3、 性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尽管塞尔维亚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但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第3课
大战的后果  复习提问:  1、 萨拉热窝事件是怎么回事?有何影响?  2、 一战爆发的时间和标志?  3、 一战在欧洲战场的三个阶段、各有何战事?  4、 一战结束的时间、标志?  5、 你认为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讲授新课:  1、巨大的灾难:  2、西欧的相对衰落  3、美国和日本崛起  4、革命与独立浪潮高涨  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哪些重大影响?  第4课
综合探究:极端民族主义与战争  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  1、 民族主义是在什么时期兴起的?一般认为,其兴起的标志是什么?  2、 举例说明,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曾经起过或者进步、或者反动的作用?  3、 阅读教材材料,回答18页知识窗的问题  4、 如何来认识极端民族主义的“爱国主义”面貌?  课后记:  阶段 战役或重大事件 影响  第一阶段(1914)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短暂和平  。  第5课
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2课时)  一、 巴黎和会:  1、巴黎和会召开的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人们热切希望和平;  帝国主义列强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关系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列强间的争霸斗争从战场上转移到谈判桌前  2、什么是巴黎和会?  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了处置战败国和巩固战胜国成果的和平会议,史称巴黎和会。  3、与会代表:  战胜国的代表,但没有苏维埃俄国,中国政府的代表是陆征祥等  4、和会召开的目的:实现在霸权基础上的和平,根据自己的利益重建战后秩序,削弱德国,巩固战争成果(以解决分赃、反苏和建立战后帝国主义国际秩序这三大问题)  5、战胜国的主要意图  同学阅读教材分析并结合新课堂22页材料题  法国:最大限度削弱德国,提出严厉的赔款计划,掌握欧洲大陆的霸权  英国:继续“欧洲均势“的传统政策,维护殖民帝国和海上霸主地位,消灭德国的海军,不希望过分削弱德国而使法国成为欧洲霸主  美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更关心建立国际联盟,使美国能够更大程度干预  和控制国际事务。  二、《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和凡尔赛体系建立  (一)《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  1、 签订时间:1919年6月  2、 条约内容:  教给学生掌握的方法;从领土、殖民地、军备、赔款等方面  方面 内容  领土 德国放弃一切殖民地,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交由法国开采15年,萨尔区由国际联盟代管。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公里以内划为非武装区  军备 和约规定,德国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只保留10万陆军和少量船舰,不得拥有空军、坦克、潜艇等  赔款 该规定了德国在一定时间内应支付的赔款总额  殖民地 德国原来占据的殖民地被英、法等战胜国瓜分  其它 在威尔逊地坚持下,写入了国际联盟盟约  规定把德国攫取的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引导学生分析:巴黎和会的实质是什么?  (二)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1、 概念:什么是凡尔赛体系?对德和约签定后,协约国集团又陆续与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土耳其等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条约和《凡尔赛和约》、国际联盟盟约结为一体,构成了协约国列强建立一战后以欧洲为主的国际关系新秩序的基本框架。  2、 对凡尔赛体系的认识  (1)凡尔赛体系的作用:  在凡尔赛体系下,在一战后和20世纪20年代,欧洲基本维持了一个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  调整了欧洲各国间的关系,建立了帝国主义列强以欧洲为主的国际关系新格局  根据民族自决原则,确认了波兰、捷克等一些民族国家的独立  (2)凡尔赛体系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凡尔赛体系下的矛盾)  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对德国的压制激起了德国的复仇情绪  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协约国和苏维埃俄国的武装干涉与对立  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围绕着殖民地、欧洲霸权和世界霸权等问题矛盾重重,如何处理德国赔款问题成为战胜过矛盾的焦点之一。  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国家之间的矛盾。表现为20年代2、3十年代民族独立运动在亚非拉地区此起彼伏。  (3)凡尔赛体系的实质?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护欧洲和平的新秩序。  教学思路:  同学阅读教材,在教师的引领下分析理解教材。  小结:凡尔赛体系是如何建立的?它的实质是什么?如何来理解它的不稳定性?  第6课
国际联盟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万国邮政联盟;巴黎和会上的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国际联盟的成立、国联的组织机构、国联的宗旨、委任统治制度、国联的活动  通过分析国联成立的背景培养学生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归纳国联的活动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通过国联的活动,认识国联是被英、法等大国操纵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问题学案式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国联的活动,认识国联是被英、法等大国操纵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一、 世界上第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一)国际联盟成立的背景  1、国际联盟成立的条件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行业性的国际组织建立起来  一战激起了反战和平思潮,一些有识之士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政治性的国际组织,防止大战发生,维护世界和平  大战期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主张  在巴黎和会上,国际联盟盟约被通过  2、国际联盟建立的目的:  防止新的大战发生,维护世界和平  (二)国际联盟盟约的基本内容  1、 宗旨  增进国际间合作,保持和平与安全,避免战争  2、 国联的组织机构  大会、行政院及秘书处  3、 其它规定:  裁减军备、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等规定及委统治制度  分析:委任统治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委任统治制度的使用范围主要是德国原先的殖民地和奥斯曼帝国近东的部分领土。实际上大国瓜分殖民地的虚假外衣  (三)国际联盟的成立及成员国  1、 成立:  1920年1月,国际联盟在日内瓦正式成立,简称国联  2、 成员国;开始44,后发展到63个。苏俄和美国没有参加。  二、国际联盟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一) 国联的两大任务  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处理世界范围的卫生、经济、社会等问题。  (二) 国联的主要活动  1925  1931  1935  1937、  1938  1939、  (三) 国联的历史地位  1、性质:世界上第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英法控制下的维系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2、历史作用: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国联初期,发挥了维护和平和制止战争等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为二战后联合国的建立提供了借鉴。  3、局限:  国联同时也是被英法等少数大国操纵,成为它们维持维持霸权的工具;国联自身也有很多缺陷;国联的威信不足;面对30年代的战争危机和侵略战争,国联毫无作为,放任二战爆发,国联名存实亡,  三、国联的解散:1946年
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当前分类官方群专业解答学科习题,随时随地的答疑辅导高中历史测试,求大神帮助!!!急!_百度知道
按默认排序
表现: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为全球化累积资本,拥有先进的政治制度还有的看不清了……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求大神普及历史_百度知道
提问者采纳
在美国人看来,人种是一个确定的社会范畴,通常是指拥有某种特定的生理、文化等特征的群体。种族是一个新的、不确定的社会范畴,可以用来描绘某一个种族文化的内容,包括语言、宗教、社会礼仪和其他行为方式。人种主要是指人的生理差别;而种族主要是指文化差别。全球化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移民的增加,从而造成了不同人种和种族间的杂居和交往不断上升,其重要后果之一就是人种和种族间的矛盾与冲突不断出现。人种和种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大社会问题。美国哲学家哈里斯M卡伦认为,美国独立时期所要解决的是“上等人”的问题,而独立后的美国所要解决的是“下等人”的问题;美国独立前所要解决的是“自由与平等”的问题,而独立后所要解决的是“志同道合与自觉意识”的问题。卡伦所讨论的是社会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同时也是美国社会所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人种与种族问题。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多人种,多种族社会,但长期以来,我国学界在这两个概念上并没有深入研究,更没有清楚地加以区别。因此,对美国人的人种和种族概念与观念进行介绍、甄别、分析和认识,不但对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文化学、民族学、哲学等学科具有学术研究价值,也对中国人了解和理解美国和美国社会具有现实意义。求采纳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没给材料么?
第一道题可以从人物传记那本选修课本华盛顿那课找到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历史解析卷·2015届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2014.09)word版
文字介绍,需要完整内容请下载!
2015届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
【试卷综析】本份历史试题注重考查历史的主干知识。试题涉及中历史教书中
必修1(政治)、必修2(经济)、必修3(文化思想史)的内容,覆盖面广,涉及的改革、新民
主主义革命、制度创新、文明融合等问题都是平常教的热点和重点。在命题方式上更
多地体现了开放性的特点,注重考查考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既体现了对主干知识
的考查,又注重能力立意,这样的试题难易适中,能关照到全体生,不同层次的生
都可以作答,但对生的素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选取材
料注重从新史观的角度去考查问题,体现文明史观和社会史观,既体现了高考对历史教
的引领作用,让老师要注意将新史观渗透到中历史教实际中去;又将生的书本
世界与生活世界有机的联系起来,体现了新课改理念。
一、选择题
【题文】1.“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曾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并订立盟约指出:“诛不孝
,无易树子(即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无以妾为妻。”这说明会盟者
A.积极传承孔子“动之以礼”的思想
B.反对嫡长子继承制
C.企图以诸侯霸主之位取代周天子
D.欲维护宗法制传统
【知识点】 A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早期政治制度·宗
【答案解析】D解析:材料中盟约的含义是“责罚不孝的人,不得搜自改立太子,不得把妾
立为正妻”,因此,齐桓公等强调维护宗法制传统,而孔子的“动之以礼”是要求以“礼”的
规范办事,故A. D两项比较,D项更符合题意,B. C两项不符合材料意思,故排除.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生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解题关键在于AC的取舍问题,“诛不孝
,无易树子(即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信息中更符合宗法制的规范。
【题文】2.“西域一体化”让西安、咸阳这两座直线仅为25公里的千年古都都走上了统一
规划、协调发展之路。其实,自古以来这两座古城就相依相存、相互促进。下列出土文
物与西安、咸阳这两座千年古都有关的是
【知识点】H1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商业、手工业
【答案解析】C
解析:秦定都咸阳,秦半两钱与咸阳有关,法门寺位于陕西西安,该寺出土的秘色瓷与西
安有关;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哥窑瓷器主要产于浙江龙泉,故符合题意的是①③.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生图片有效信息的获取和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依据所排除
与图片信息西安、咸阳无关的②④。
【题文】3.下表内容是中国古代一些行政机构、重要官职的设置及其评价,其中符合史
|行政机构或官职
|西汉初期的郡国并行制
|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
|唐代设藩镇与节度使
|“守内虚外”防止了地方割据
|宋代设参知政事和枢密使
|分割相权,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明代设内阁首辅大臣
|实际上取代了以前丞相的职能
【知识点】A2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与强化
【答案解析】C
解析:汉初郡国并行制中的“封国制”导致地方势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A项错;唐代设藩
镇是“守外虑内”的表现,结果导致了地方割据,B项错:明代内阁首辅大臣权力大小取诀
于皇帝的信任与否,不能制约皇权,内阁也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故不能说取代了垂相
职能,D项错.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生分析理解能力,运用所知识分析表格选项中评价错误的选
【题文】4.我国传统中医一直强调整体性和统一性的原则。下列古代中医文献中,较早
采用“阴阳五行说”解释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以及用“天人相应”观念说明人体
内外环境统一性的是
【知识点】Q1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辉煌灿烂的文 ·古代医
【答案解析】B
解析:根据材料中“较早”、“人体生理、病理……”等信息判断,答案应是B项;《神农本草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著作;《伤寒杂病论》是奠定中医临床基础的理论著作;《本草
纲目》是一部总结性药物巨著.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生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能力,解题时抓住题干关键信息“较早”
、“人体生理、病理……”。
【题文】5.“经营的业务是代客商保管金银财物,收取一定的租金。商人需用时,凭帖(
相当于支票)或信物提取……他们勾结富家子弟,从事赌博、盗窃等活动,在宋代屡有严
禁。《武林旧事·游手》就把□□放在赌局、诈骗、盗窃等‘游手奸黠’一类中,官府常加取缔
。”引文中“口口”应填写的是
【知识点】H2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古代商业
【答案解析】D
解析:票号是古代以经营汇兑业务为主的信用机构,其出现不早于明朝,排除C项。根据
材料“保管金银财物,收取一定的租金”信息,可知经营此类业务的是专营钱币存放与借
贷的机构,称为拒坊,据教材知识,A、B两项与材料不符,故选D项。
【思路点拨】材料关键信息“保管金银财物,收取一定的租金”表明经营此类业务的是专
营钱币存放与借贷的机构。
【题文】6.汉字的发展演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图四种字体中,在唐代步入盛世的是
【知识点】Q1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辉煌灿烂的文·古代汉字的演变
【答案解析】B
解析:根据所知识可知,A项为甲骨文,B项为楷书,C项是篆书,D项是行书。唐代楷书
盛行,并步入盛世,故选B项。
【思路点拨】本题题眼要求为唐朝,依据所排除商朝的甲骨文、魏晋时篆书、行书。
【题文】7.徽研究专家王廷元教授指出,由于商业经营是以信誉为基础的人与人之间
的交换关系,所以徽商的义利观为他们在竞争中赢得市场提供了保证。“它对于封建性的
徽州商帮的发展,确曾起到明显的积极作用;然而对于徽州商人向近代商人演变,则起
到了极大的阻碍作用。”他评论的是徽商
A.成为封建伦理教化的推护者
B.“贾名儒行”、“官商互济”经营理念的后果
C.未将商业资本转为产业资本
D.“重义轻利”等经营理念模式对自身发展的影响
【知识点】H2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古代商帮
【答案解析】D
解析:材料主要说明徽商“重义轻利”、诚信经营对徽商在不同阶段发展的影响。结合“以
信誉为基础”、“人与人之间”、“在竞争中赢得市场”等关键信息,选D项,A、B、C三项均
与材料意思不符。
【思路点拨】“然而对于徽州商人向近代商人演变,则起到了极大的阻碍作用”表明“重义
轻利”等经营理念模式向近代化演变的过程中的消极影响。
【题文】8.下表内容选自近代中国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的三组条款,从中可判断其共同
|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 |
|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将粤东九龙司地 |
|方一区,交与大英驻扎粤省暂充英法总局正使功赐三等宝星巴 |
|夏礼代国立批永租在案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 |
|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A.中国的领土主权日益遭到破坏
B.中国社会日益半殖民地化
C.严重阻碍了中过民族工业发展
D.清政府沦为列强侵华工具
【知识点】C1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不平等条约
【答案解析】B
解析:第一组是《南京条约》的内容;第二组是《北京条约》的内容;第三组是《马关条约》的
内容。第一、二组能够反映A项;第三组能够反映C项;材料不能体现D项。这些不平等条
款的共同危害体现为B项,应理解“半殖民地化”的内涵。
【思路点拨】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
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和《辛丑条约》签定,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题文】9.“他的宗教热忱与爱国情怀是联系在一起的。(他)的到来给太平天国后期较
为沉闷的政局注人了新的观念和意识……代表了19世纪60年代以前国人在探索近代化道路
方面的最高水准。”这段材料中的“他”应是
【知识点】C2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资政新篇》
【答案解析】C
解析:根据材料中“太平天国后期”、“新的观念和意识”、“探索近代化道路”等信息判断,
符合教材所涉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故选C项。
【思路点拨】《资政新篇》内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习西方资本主义的做法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题文】10.据史载:1873年,列强使节要求参加同治帝亲政典礼,并要求觐见时采川西
礼“折要者三”,廷臣尤为反对。李鸿章熟悉洋务,主张“礼与时交通”,讨论和交涉的结
果是清廷谕令照西礼执行.虽然事出无奈……皇带的威严却因此大打折扣。这主要说明当时
A.东西方风俗仍然存在一定的隔阂
B.西方列张主张与中国平等交往
C.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D.“天朝上国”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知识点】L1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洋务派
【答案解析】D
解析:据材料首先排除B、C两项。题干材料主要反映清朝大部分官员强烈反对列强以西
礼的方式参加典礼,即此时的清政府并未接受西方礼仪,说明“天朝上国”观念在当时仍
根深蒂固,故D项正确。A项不是题干强调的重点。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生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材料表明清政府并未接受西方礼仪,
说明“天朝上国”观念在当时仍根深蒂固。
【题文】11.阅读“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示意图”,结合所知识分析,图中近代中
国民族工业三次发展高蜂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A.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革
B.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侵略
C.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改善
D.官僚资本主义走向衰落
【知识点】J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答案解析】C
解析:依据所知识分析原因,1919年主要是“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以及辛亥
革命的影响;1936年主要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有关;1952年主要是新中国的成立和合理
调整工商业的政策所致,综合比较四个选项,只有C项符合题意。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生图片信息的获取能力及知识的调用能力、分析能力。
【题文】12.毛泽东曾著文指出:“革命当局对农民运动的各种错误处置,必须迅速变更
。这样,才于革命前途有所补益。因为日前农民运动的兴起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很短的
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
官污史、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人坟墓。”该文章发表最早是在
A.五四运动期间
B.国民革命期间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知识点】C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国民大革命
【答案解析】B
解析: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思想的提出最早是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
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党关于农民问题的思想是正确的,故选B项。解题时应重点理解“革
命当局对农民运动的各种错误处置”、“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
们葬入坟墓”等信息。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生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解题时抓住题干关键“农民运动”“帝国
主义、军阀……”,结合所知识可知该文最早出现于国民大革命时期。
【题文】13.右图为20世纪四十年代著名漫画家张仃创作的一幅漫画。图中双眉紧皱、躺
着的是中国儿童;一只从和服中伸出来的手,拿着一只笔插入儿童的脑袋里,笔的旁边
写有“王道乐土”四字。下列对该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中国儿童沦为“东亚病夫”任由西方列强宰割
②“和服”是日本民族服装,此处预指日本侵略者
③“王道乐土”是日本侵略者的民族同化政策
④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实行奴化教育
【知识点】C4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抗日战争
【答案解析】A
解析:结合漫画和材料分析可知,日本侵略者在向中国儿童灌输“王道乐土”等观念,所以
漫画反映的实质问题是日本侵略者为了消磨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意志,实现
其民族同化政策,对中国人民实行奴化教育,故②③④符合题意,而日本不能代表整个西方
列强,故①排除,解题时应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
【思路点拨】本题解题关键信息“20世纪四十年代”“和服”可判断为抗战时期的日本,“王
道乐土”表明对中国人民实行奴化教育等内容。
【题文】14.下图为浙江东阳新闻报道的永乐自然村村民蒋有军收藏的《一辈子第一回
》选举宣传画和广西梧州日报报道某市民收藏的《选民证》。下列对这两幅图片的解读不正
A.《一辈子第一回》宣传了1953年的全国基层普选
B.这张选民证反映了新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进程
C.新中国的基层民主选举得到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
D.图中选民证是依据1954年宪法统一印制发放的
【知识点】E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答案解析】D
解析:图片材料反映了1953年新中国实行第一次全民普选的情况,当时选票印制发放是根
据1953年的《选举法》进行的,不是依据1954年宪法,1954年宪法由一届人大通过,故D项
说法错误。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历史基础知识,选票印制发放是根据1953年的《选举法》进行的,
排除D项即可。
【题文】15.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非期间指出,“毛洋东、周恩来等中国老一辈领导人和非洲
老一代领导人的真情交往了然于胸……对当年非洲兄弟将中国‘抬进’联合国的往事,中国
人民记忆犹新。”历史上,中非长期友好合作产生的影响包括
①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铺平了道路 ②推动新中国正式加入不结盟运动
③有利于维护亚非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 ④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对华封锁包围
【知识点】F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答案解析】D
解析:材料主要强调非洲国家支持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非合作也有利于打
破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孤立政策,中国虽然支持不结盟运动,但没
有正式加入不结盟运动,现在也只是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家,故排除②,选D项。
【思路点拨】中国虽然支持不结盟运动,但没有正式加入不结盟运动,现在也只是不结
盟运动的观察员国家。
【题文】16.某校开展历史研究性习活动,以下是一位同以“古希腊城邦与中国周王
朝诸侯国比较”这一内容自制的一张习卡片,其中不正确的有
【知识点】A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分封制
【答案解析】B
解析:西周时期,虽以周天子为中心,但在分封制下,诸侯国具有很大独立性,并没有出
现君主独裁专制;中国周王朝诸侯国主要是通过周王分封建立起来的,大的方圆千里,
小的方圆五十里,不都是“小国寡民”,故这两项说法有误,其它三项正确,选B项。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生对早期中国政治制度的理解和雅典民主政治考点,分封制下
,诸侯国具有很大独立性,并没有出现君主独裁专制,诸侯国与雅典城邦不同,并不都
是“小国寡民”特点。
【题文】17.莫格在《他说的仍在实行》一文中指出:“和柏拉图一样,孔子认为‘明君’治国
可以创造一个好的社会。”“他们都是成功的教育家,但在推行自己的政冶理想上,也都
是失败的政治家。”柏拉图和孔子成为“失败的政治家”的报本原因在于二人的思想
A.与当时的现实政治脱节
B.支离破碎,缺乏系统性理论化
C.体现出治国理念的落后
D.在各自的治国实践中遭致失败
【知识点】O1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及早期儒·柏拉图
【答案解析】A
解析:孔子说强调“仁”和“德治”等,但在诸侯称霸的时代不被诸侯国君采纳,说明其脱
离现实,而柏拉图的《理想国》提出的按照智慧、品德来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在奴隶制
时代具有理想主义色彩,因此,二者都是脱离现实,故选A项,其它三项说法均不符合题
【思路点拨】孔子说不符合诸侯称霸的时代背景,柏拉图的《理想国》在奴隶制时代具
有理想主义色彩,二者都脱离现实。
【题文】18.1517年,德国维登堡大神教授马丁·路德把《九十五条论纲》贴在维登堡
大教堂门口,引发了当时一场激烈的思想辩论。这场辩论的主题应是
A.宗教虚伪
B.灵魂自救
C.教会创世
D.生命起源
【知识点】P1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答案解析】B
解析:马丁·路德针对罗马教皇派人兜售赎罪券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提出“信仰耶稣即
可得救”的主张,即因信称义,而罗马教廷坚持因行称义,故辩论主题应是如何拯救灵魂
,是靠外在的各种宗教仪式还是内心的信仰,故选B项。
【思路点拨】马丁·路德针对罗马教皇派人兜售赎罪券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主张因信
称义,而罗马教廷坚持因行称义,故辩论主题应是如何拯救灵魂。
【题文】19.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从欧洲运到英国的货物,必须
由英国船只或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凡从亚洲、非洲、美洲运到英国或爱尔兰以及英
国各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英属殖民地的船只运送。英国作出这些规定是为
A.确保自己的海上霸主地位
B.排挤在国际贸易中的对手荷兰
C.保证本国商品的正常贸易
D.维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知识点】I1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殖民扩张·英荷战争
【答案解析】B
解析:从材料所涉时间“1651年”及内容可以判断这些规定是为了加强英国在国际贸易中的
地位,保护英国对殖民地的贸易,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英国竞争对手荷兰,故B项最符
【思路点拨】17世纪的殖民霸主是荷兰,《航海条例》是为了保护英国对殖民地的贸易,
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英国竞争对手荷兰。
【题文】20.雷·斯潘根贝格和戴安娜·莫泽合著的《的旅程》指出:“一个好的理论总
要提出一些‘语言’,亦即能够被检验其有效性的事件……当新事实或新的的观察结果出现
时它必定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和审视。正是这一不断自我纠错的特性,使它成为人
类理解自然机制最为严禁也最为有效的手段,这类批判性思维正是工件的关键要素
。”下列各项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①伽利略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运动观
②从神创说到进化论
③从牛顿经典力到普朗克量子假说
④从蒸汽机到互联
【知识点】1物理的重大进展及破解生命起源之谜·伽利略·进化论
【答案解析】A
解析:材料强调发展中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突出在进一步检验和审视基础上的自我纠
错。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运动观,提出物体下落时间与质量无关,
故①正确;生物进化论否定了上帝创世说,认为物种是进化而来,故②正确;经典力研
究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量子论研究微观粒子运动,二者研究领域不同,不存在自我纠
错,故③错误;蒸汽机与互联不存在继承发展关系,故④错误。
【思路点拨】解题时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强调发展中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突出在进一
步检验和审视基础上的自我纠错。
【题文】21.解读下表内容,对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的分析说明。正确的是
|英国出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1840年前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英国工业革命|
|《共产党宣言》发表
|巴黎公社革命
A.无产阶级革命走向胜利的历史条件已经成熟
B.径济危机爆发反映出资本主义制度走向衰落
C.这一时期欧洲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文革命
D.工业革命既增加了杜会财富又加剧了社会矛盾
【知识点】D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巴黎公社运动
【答案解析】D
解析:工业革命极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这一时期欧洲历史发展的主题依然是资本
主义的自我完善而非社会主义革命,虽然英国爆发了经济危机,但不能说明资本主义走
向衰落,排除B、C两项;资本主义尚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条件尚未
成熟,A项错误;工业革命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了社会财富,但却加剧了阶级矛盾
,故选D项。
【思路点拨】依据所排除选项中错误项即可。
【题文】22.美国国务院曾在一份《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报告中声称:“美国援助欧
洲的目的不在于营服共产主义的威胁,而在于恢复欧洲社会的生气和健全经济。换句话
说,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
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浑水摸鱼……”由此可知,美国援助西欧
A.缓和了与苏联共产主义的对抗性
B.目的是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和遏制苏联
C.促进了西欧社会经济的全面复苏
D.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
【知识点】1两极世界的形成·马歇尔计划
【答案解析】B
解析:据材料判断,该援助政策指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运用,实际上是以经济手
段来达到控制西欧国家和遏制苏联的目的,故B项正确。作为“冷战”组成的马歇尔计划加
剧了美苏关系的紧张,A项错误;二战后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包括布雷顿森林体
系和关贸总协定,D项错误;C项表述过于绝对化,可排除。
【思路点拨】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运用,是以经济手段来达到控制西欧国家和
遏制苏联的目的。
【题文】23.
右图是出自美国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一书的有关中、苏两国某一历史时期粮食产量
比较图。下列对此图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两国农业呈现待续增长的趋势
B.“左”倾错误层长期严重影响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C.苏联的农业经济改革的成效显著
D.粮食产量变化趋势反映了两国不同的经济改革思想
【知识点】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解析】D
解析:图中数据涉及年间,从图可知这一时期中苏两国粮食产量有升有降,A项
错;据图中数据和所知识可判断C项错误;1960年前后,中国粮食产量有所下降,这
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有关,但B项说法只是反映图表的部分信息,不是最准确的解
读;依图可知1980年前后中苏粮食产量变化趋势相异,这与两国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有
关,故D项最符合题意。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生图片信息的获取能力,依据所排除错误选项。
【题文】24.二战后,欧美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
“新中产阶级”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B.“福利国家”的普遍建立
C. 技进步与第三产业的发展
D.“新经济”在美国的出现
【知识点】M3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答案解析】C
解析:材料反映了二战后欧美阶级结构的变化,这与二战后欧美国家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
的变化直接相关,也与第三次技革命密切相关,应选C项;选项A、B不是造成这一变化
的原因;美国“新经济”的出现是在20世纪90年代,从空间上也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项。
【思路点拨】本题题眼为“原因”,ABD项为表现而非原因,排除即可。
【题文】25.“在欧洲(最早在法国)唯美主义与自然主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艺
术流派。主要表现在绘画上,反法对院派的保守,主张到大自旅中去写生,直接获取
光与色的无穷变化以作艺术表现……也是人类将艺术与技相互融合的一种全新的成果。
”此评沦适用于
A.法兰西多彩的浪漫主义绘画
B.拓展技的“现代主义”艺术
C穿透历史的“印象派”艺术
D.抒写自然风光的现实主义美术
【知识点】3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艺术·印象主义
【答案解析】C
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直接获取光与色的无穷变化”、“将艺术与技相互融合”等
信息进行判断,评论应是针对印象派绘画,故选C项。
【思路点拨】材料信息“直接获取光与色的无穷变化”表明该评论与印象主义绘画有关。
二、材料解析题
【题文】B1 C2 E126.(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宪政自登上人类社会的政治历史舞台以来,便一直承载着自由、平等、人权、法治等美
好的价值诉求与期盼……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
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
—苗连营《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追溯中国宪政史,往往要寻至清末立宪,但宪政思想的启蒙与渗透却比这要早……早期改
良派知识精英认识到了民主政治对国家兴盛的意义,因而开始主张向西方习、实行立
宪,明确提出了宪法问题,形成了一股宪政思潮……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超
越了“器”和“用”层面的局限,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完整的变法维新主张,并极力将其转
化为社会现实,从而开启了宪政运动的实践之门。……1908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并颁
布了《钦定宪法大纲》……1912年3月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昙花一现的《临时约法》与其后接二连三的立宪
丑剧和骗局,使得近代中国宪政的命运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苗连营《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共同纲领》是“全国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是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华人民
共和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的施政准则。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
主义的国家。”……1954年宪法在“序言”部分写到:“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可以说,这一表述是对二者关系、合
理的界定。
根据材料一和所知识,分析近代西方国家“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千差万别
”的原因。(6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知识,论述近代前期中国宪政道路曲折发展的历程。(8
3) 根据材料三和所知识比较《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不同点。(6分)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现代中
国的政治建设
【答案解析】第一问,原因可从各国实施途径、经济发展水平、国情、思想等因素分析
;第二问,近代前期中国宪政道路大体经历了维新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北洋军
阀独裁等过程;第三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
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依据所知识从性质、作用、制定机构等方面进行比较。
(1)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国情与历史传统(或历史条件、社会环境)
不同;各国建立民主宪政的途径不同;各国资产阶级力量强弱不同;各国民主思想启蒙
的程度不一。
(6分,任答3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2)历程:19世纪末,维新派开展戊戌变法,旨在建立君主立宪制,结果失败;20世纪
初,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并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成立“皇族内阁”,被证明是
一场骗局;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北洋军阀统治期
间,资产阶级宪政横遭践踏,成为军阀专制独裁的遮羞布。(任答4点,给8分,其它言
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3)不同点:《共同纲领》体现新民主主义性质,1954年宪法体现社会主义性质;《共同
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共同纲
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1954年宪法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通过的。(任答两点给4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思路点拨】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表明
近代史上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尝试借鉴西方民主政治模式来改造中国社会,挽救中国的
民族危亡,它们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照搬西方民主政治经验是行不通的
。民主政治制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新中国建立后民主政治建设总体向前发展,但
也遭遇挫折。
【题文】H2 I1 N1 N2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自唐代中叶以后,海上丝路取代陆上丝路而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唐宋时期,海上
丝路臻于极盛……唐代海上丝路的繁荣与广州的极盛,是与中国安定团结的统一局面的出
现,经济的发展,东西方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的……隋代开辟的沟通南北的的
大运河成为唐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唐代又不断完善驿道设施,广州与长安相距数千里
,快马3日可达,尤其是开元四年凿辟大庚岭道,把控粤赣咽喉的险峻山路,整治成浩浩
落荡的坦途,使运河的南北大通道经赣江、北江而南伸至广州,大大缩短了丝绸之路的
启发港广州与内地联系的路程。
—叶显恩《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
1) 根据材料一和所知识,分析“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臻于极盛”的原因。 (6分)
(2)报据材二和所知识归纳近代以来世界贸易发展的概况,并结合史实评述19世纪后
世界贸易发展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之间的关系。(12分)
【知识点】古代商业的发展·世界市场的拓展·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全
【答案解析】第一问,唐宋时期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可从社会环境、统治政策、经济发
展及材料信息隋朝大运河、唐朝完善驿道系列措施、广州港的势等角度归纳;第二问
,依据所可回答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19世纪后世界贸易发展格局主要由西方发达国
家主导,二战后至今世界经济朝着全球化方向发展。评述部分难度要求较高,回答时需
明确观点,合理引用相关史实进行评论。
(1)唐宋时期,南方相对安定,商品经济发展迅速;统治者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鼓励对
外贸易;大运河的开通和完善的交通系统的建立;经济重心南移及其完成;作为海上丝
路起点之一的广州港在对外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6分,任答三点即可)
(2)概况: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联系加强,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贸易范围进一步扩
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欧美发达
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主宰世界贸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二战后,建立起关贸
总协定和世贸组织等,逐步减少贸易壁垒,推动了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世界贸易额
不断增长。(4分,答出2点即可,其它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评分标准】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评论;③|6~8分
|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部分引用史实,有一 |3~5分
|定的评述;③语句表述较清楚。
|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说服|0~2分
|力,表述不清楚。
示例说明——评述: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着世界贸易的发展。(2分)第一次工业
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和以美国主导的资
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促使全球贸易两极分化,美国占据绝对支配地位;两极格局
结束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迅速发展,使世界贸易发展趋向平稳和多元化
。(6分,结合史实言之成理即可)
【思路点拨】开放则强、封闭挨打。本题考查启示: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演变历程和
经济全球化加快等仍可能是今后命题的重点内容,特别要关注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演变
历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原因、内容、特点及影响等的命题考查。
【题文】O1 O2 R2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孔家店”是一座千年老店,几千年来,各色人等都把他们自己的东西拿到店里来卖……后
来的孔子是被统治者立的一个木偶,是为了用这个木偶“驯化”老百姓,让老百姓附从帝
王统治的,这样的孔子当然越神秘越好。所以,“孔家店”开到汉朝的时候就已经变质了
……南宋时期。一个叫朱熹的人又开了一家分店,把老店的生意都抢了。
—胡文生《向西方习:走进胡适》
新文化运动关系的问题大豆不是国家和民族的问题。他们关心的是人……他们的最终目的
已经不是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那样设定在国家和民族,而是定位于人的解放。他们
不是民族主义者,不是栩庙堂之上的帮忙文人,在人与国家之间,他们更关心的是人的
生存、发展和自由,是个人的自由和权利的保障。
—胡文生《向西方习:走进胡适》
根据材料一和所知识,简要说明“孔家店”在汉朝是如何“变质”的?指出朱熹所开“分店
”的新特征。(6分)
2) 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6分)
【知识点】汉代儒成为正统·程朱理·新文化运动
【答案解析】第一问,围绕汉代董仲舒建立新儒体系的相关史实回答,南宋朱熹“分店
”特征则从理角度回答,突出其“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第二问,围绕材料信息“更
关心的是人的生存、发展和自由,是个人的自由和权利的保障”突出其关注个人的自由和
权利。第二小问回答时注意题干要求是“积极影响”。
(1)变质:汉代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
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以“天人感应”为核心具有神色彩的新儒体系,强调“君权神
授”、“三纲五常”等。(4分)
新特征:吸收了佛、道教义,突出以理为核心,强调“存天理,灭人欲”。(2分)
(2)主要观点:新文化运动侧重于人的解放,关注个人的自由和权利。(2分)
积极影响:猛烈冲击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的传播创造有利条件;也为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4分,其它言之
成理可酌情给分)
【思路点拨】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成为统治者不断强化专制集权
的工具。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到孔家店”口号猛烈冲击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地解放
了人们的思想。对待儒的正确态度应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西周推行过分封制提供充分佐证 ②说明受封贵族须在都城辅助天子
③展现了周代青铜器的工艺A
浙江省湖州中2015届高三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苏东坡说:“三代以上出于,战国至秦出于客,A
浙江省湖州中年高一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A
浙江省湖州中年高二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A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6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云南省腾冲县第六中年高一上期教质量综合检测历史试题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
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年高二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0个小题,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神x7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