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乘舟将欲行全诗的白什么意思

离别诗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离别诗
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风&&&&格伤感型、豪迈型主要题材代表作品、、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是给离别最好的诠释。古代交通通讯条件不便,诗人们却为了自己的事业理想离开故土辞别亲友,一旦分离就不知何日再相逢。难怪在《无题》中说:“。”淡淡的诗句中包含着无比丰富的人生感受。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或摆酒饯行,或写诗,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的《雨霖铃》、的《别薛华》、的《送别杜审言》、的《重别梦得》等。
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如的《》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的《》丝毫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气逼人,气壮山河。此外还有《别董大》,表现了对朋友美好的祝愿;的《送李副使碛西官军》,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
鉴赏送别诗风格时,做到知人论世,体察诗情。如生活在盛唐,他具有乐观进取的精神,心胸开阔、性格豪爽、甚至狂放不羁。因此他的送别诗景象宏阔、别情深挚豁达开朗,没有伤感情调,如《送友人》,这是送别诗的特色。
送别诗主要抒写离别之情。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接抒情的,如唐诗人意境高远的七绝《》:
千里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前路无知己,
诗的前两句以粗犷笔调和白描手法,绘出一幅北国寒冬图:日暮黄昏,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惟见遥空断雁,寒云出没。这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于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联系上下文,可知诗人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以喻显情的,如景象宏阔、别情深挚的七绝《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的后两句看起来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又包含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远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直到帆影消失在的尽头,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的向往,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像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
借酒抒情的,如构思精巧、语言新鲜的七绝《》:
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在交待了送别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后,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切话别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宴会即将结束时对主人的劝酒辞。主客之间惜别之情在这一刻都到了顶点,主人这一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体现。这种安排,很好地写出了送别的深情。
接着,作者以豪迈的气势,开朗的胸襟,叙写离情,激励友人,创造了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风格,以它的真诚情谊和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和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间接抒情的,又有多种形式。的,如唐诗人虚处藏神、用笔神妙的五绝《送灵澈上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但这幅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凭的诗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的诗人形象。也就是说,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托、表露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因而构成了一种闲淡的意境。此诗如画,景色的优美正由于抒情的精湛。[1]第一,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如的《送子由使契丹》、的《别程女》、的《别老母》等等,抒写的是亲人离别之情;而的《赠汪伦》、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送友人出塞》等等则是对友情的咏唱。
第二,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这类诗往往是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的,往往有不少见情见性的佳作,如,“天生贤才”终未被“君王”所用,虽命运多舛,坎坷,屡遭贬谪,但他胸怀大志,仍想建功立业:“身在上,云连京国深。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骎骎。”(《别刘谞》)
第三,重在劝勉、鼓励、安慰的。如的《送梓州李使君》、的《东城送运判马察院》等,劝勉之中带有明显的“君子赠之以言”的倾向。高适《别董大》中“前路无知己,”两句为“胸臆语,兼有气骨”(《河岳英灵集》),因为是知音,说话才质朴而豪爽,又因别离,才以希望为慰藉,于慰藉之中倾注信心和力量。
第四,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这类送别诗内涵丰富,表意的侧重点也不明显。如谢眺的《》把离别之情、劝慰之情和内心的希冀巧妙地融为一体:“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听力籍,茂陵将见求。心事俱已矣,江上徒离忧。”
这些诗从情感上看,或“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有着浓重的伤感情绪,意极为凄悲,催下泪下;或一洗悲酸之态,吹响豪迈的号角,激情荡漾,,如
“勿使燕然上,唯留汉将功”(《》);或运用优美的文字,勾画绮丽的意境,创设轻松的氛围,使人心旷神怡,如“故人西辞,烟花三月下扬州。,唯见长江天际流”(《送之广陵》);或慨叹尘世之喧嚣,追慕山林之空灵寂静,赞叹僧人之清静脱俗,富有禅意之情等等,不一而足。送别诗运用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常见方法和技巧。
融情于景:诗人触而伤怀、借以言情的客观物象,不外、流水通波、江风引雨、平沙卷蓬、云横、路绕蜀山之属,这些物象一经带着作者的离情别绪入诗,成为“人化的自然”,便构成一种荒寒而悲凉、空廓而沉深的美感景象。如的《赋得暮雨送李曹》着力描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浦树,交织在一起,形成离别时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抒写惜别哀伤之情。
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心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言下有“,人何以堪”的意思。这样写更能深化主题而富于魅力。如的《移家别湖上亭》通过写柳条藤蔓、的伤离别表现人的情思心绪。的《赠别二首》(其二)“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那彻夜流溢的烛泪,都在为男女主人公离别而伤心,从侧面表现了诗人不忍分离的笃挚感情。
以乐景衬哀情 :送别环境千差万别,有中的送别,也有中的离别。写固然可以烘托别离之苦,写又何尝不能反衬离人的懊恼。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和离别的难堪,美好景色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如《谢亭送别》“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的《玉楼春》“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
想象(虚拟):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像分别后朋友行旅中的孤寂和在这种孤寂环境中的愁苦心情。更主要的则展示了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如的《》“忆君遥在,清猿梦里长。”想象分别后友人月下船泊潇湘,“清猿”,甚至在梦里也因旅夜孤独而不得安寝的幻想,借以加倍地表现离别的惆怅和对友人深切的关怀。此外还有的《送韦评事》“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今宵谁肯远相随,唯有寂寥孤馆月。”都运用这种手法。
比喻:用比喻的手法来抒写心情,是送别诗常见的艺术手段之一,如的《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寒鸦飞尽水悠悠。”用“水悠悠”比喻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的《柳梢青·送卢梅坡》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还有《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的《》“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也运用了比喻。
我们在鉴赏送别诗时,除了掌握以上的知识和方法外,还应了解作者、作品风格及创作背景等。做到知人论世,体察诗情。[2]
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醉别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杨柳渡头行客稀,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
愿得无树木,免教人作泪悬悬。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千里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公元702年-公元765年),唐代诗人。字,一字仲武。蓨(tiáo)(今)人。曾做过。有《高常侍集》。性格落拓,不拘小节。他半生漂泊,熟悉边疆生活,边塞诗写得慷慨苍凉,真实而有气魄。
为唐代著名的,与并称“”。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在此前后,曾在居住,与、杜甫结交。
(约695-765):盛唐开元、时期的著名琴师,人。董庭兰早年曾从凤州(今境内)参军陈怀古学得当时流行的“沈家声、祝家声”,并把其擅长的《胡笳》整理为琴谱,董庭兰后来的声望已超过了沈祝两家,百年后,在诗中仍赞道:“哀笳慢指董家本,”今存的《大胡笳》《小胡笳》两曲,相传就是他的作品,另有《神奇秘谱中》收有他作的《颐真》一曲,据说此曲是他隐居山林,过着“寡欲养心,静息养真”的道家生活的反映。董庭兰在唐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如的《别董大》就写道:“莫愁前路无知已,。”当时众多的诗人都与他有交往,并在诗中描写了他的琴艺,最为著名的就是的《听董大弹胡笳声》,诗中对他的出色琴技进行的详尽生动的描述。董庭兰编写的谱集,当时的善赞大夫为之作序。董庭兰一生清贫,曾在诗中说他:“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也说:“庭兰不事王侯,散发林壑者六十载”在他六十岁以前,几乎都是在其家乡陇西山村中渡过的。天宝末年,应宰相房琯之请,在其门下当过清客,为此曾遭到世人的诽议。董庭兰的学生中,郑宥听觉敏锐,调弦“至切”,尤善、。另一弟子杜山人也被戎昱称为“沈家祝家皆绝倒。”天宝八载(749),经睢阳太守推荐,应举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次年入陇右、幕,为掌书记。后,曾任节度使、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旧唐书·传》说:“有唐已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长亭外,古道边,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杯浊酒尽,
今宵别梦寒。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头杨柳春,杨花愁杀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项羽在后,曾将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作者小传】:(649-676)字子字,龙门(今山西)人.与,卢照邻,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
:在今陕西省西北,即秦代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阳关:在今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历代广为流传.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所建,故址在今镇江市.清代,在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作者小传】:
(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送我情.
故人西辞,[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注释】:之:去,往. :扬州. 意思是:在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西辞:辞,辞别.西辞,由西向东行.
意思:作者在和老朋友辞别了.
[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 直下到扬州去.
[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晴朗的天空.
尽:没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4]唯:只. 天际:天边.
意思: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
【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
北风卷地白草折,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
【作者小传】:(715-770),南阳(今属)人.天宝进士,曾随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1]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
都门帐饮无绪,[3]留恋处,[4]兰舟催发.[5]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6]
念去去千里烟波,[7]暮霭沉沉楚天阔.[8]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9]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0]
【注释】:[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便采作此曲,后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八句,仄韵.
[2]骤雨:阵雨.
[3]都门帐饮:在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4]留恋处:一作&方留恋处&.
[5]兰舟:据《述异记》载,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6]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一作&凝咽&.
[7]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8]暮霭:傍晚的云气.沉沉: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故称.
[9]经年:一年又一年.
[10]风情:男女恋情.
【简析】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
在词史的地位:柳词在题材方面不局限于士人的情感,时见市井气息,在词的描写内容方面有所拓宽;柳永在词调使用方面多有尝试(宋词调 880,柳用百余),尤致力于慢词,善在文字转折处用强有力的仄声字,用来承上启下,成为语气转换的枢纽,让人有&潜气内转&,&摇曳生姿&之感,整部作品浑然一体,丰富了词的形式体制;柳词长于铺叙,白描,语言清新自然,在写作技巧方面都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传情自然真挚.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侯馆,能远望之楼.熏,香气.平芜,平坦草地.
【简析】:欧阳修的意义:一代儒宗(诗文言志)而致力于娱宾遣兴的小词(词以抒情),有开创风气之功;欧词成花间词之余风,于词艺提高有贡献.
送章大卿使虏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
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
且复穹庐拜,会向篙街行.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
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
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注释】:谩,无理,轻视.北群空,谓没有良马,借喻没有良才.当场只手,犹言独当一面.篙(gao稿)街,汉时长安城内少数民族及外国使者居住之所.&尧之都&三句谓中原地区是尧舜禹传下来的神圣疆土.壤,土地.封,疆域.磅礴,指浩大的正气.赫,火赤貌.
【评析】:此词为送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送章德茂使金作.这是一首通篇都洋溢着强烈民族自豪感和抱有必胜信心的诗词.不见南师久两句-长久不见南宋北伐,不要以为宋朝就没人(才)了.当场只手两句-称赞章德茂能独当一面,是个杰出的使节.自笑三句-以之水不变东流方向来勉励章德茂为国争光.且复穹庐拜两句,姑且向金主低头,他们早晚会被宋朝消灭.藁街-长安城内,外国使者居住地.陈汤斩,奏请:&悬头藁街蛮夷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于中两句-其中一定会有以向异族称臣为羞耻的志士.万里一句-感叹金人占领地域的广阔.千古英灵-泛指古代缔造祖国,保卫祖国的英雄人物.
【作者小传】:陈亮(),字同甫.他具有积极的处世精神,一生没做过官.他对写作的意见是:大凡论不必作好言语,意与理胜,则文字自然超众.故大手之文,不为诡异之体,而自然宏富;不为险怪之磁,而自然典丽.奇,寓于纯粹之中,巧,藏于和易之内,不善学文者,不求高于理与意.
送胡邦衡待制赴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易老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知何处,回首。雁不到,书成谁与。[3]
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听金缕。
【注释】:待制,皇帝的侍从官.新州,治所在新兴县.神州,古称中国为&赤县神州&,此指中原地区.画角,号角上涂了彩色,故称画角.底事三句谓:为何会天崩地塌,洪水泛滥,万落千村,狐兔成群呢九地,之地,意谓遍地.狐兔,此以喻敌人.天意句: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诗:&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难诉,一作&如诉&. 耿斜河,明朗的天河.斜河,一称斜汉,即天河.万里江山,受贬的远方.回首,不堪回想.白居易《招张司业诗》:&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此指与胡聚会的往事.雁不到,谓书信难通.相传北雁南飞,止于衡阳.怀今古,怀古伤今.金缕,【贺新郎】词调的异名.
【简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词曲类》赞曰:&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
【作者小传】:张元干(1091-约1170),也作张元干,福州人.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词风豪放,为辛派泀人之先驱.著有《芦川词》,《芦川归来集》.
席上呈固帅兴元
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
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位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注释】:剑指三秦:指占领三秦事.追亡事,指萧何追韩信事.一编书是帝王师:《史留侯列传》载在下邳圯(移)上老父出一遍书《太公兵法》示张良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小试去征西谓,张仲固西行元帅只是小试其技.车轮四角,《古意》:&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指盼望车子把行人留下的意思.带减腰围,《古诗》:&思君令人老,衣带日已缓.&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释】:郁郁:草木茂盛貌.离离,下垂貌.世胄(皱):高门贵族的子弟.金张:匈奴人(低),均为刘彻贵臣,其后代数世为官.珥,这里作插解.貂,冠上作装饰用的貂尾.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注释】:二年(697),武后派建安郡王武攸宜北征契丹,随军参谋.武攸宜出身亲贵,全然不晓军事.陈子昂屡献奇计,不被理睬,剀切陈词,反遭贬斥,徒署军曹.作者有感于燕昭王招贤振兴的故事,写下了这首诗歌.燕昭王,是战国时并国的君主.公元前三一二年执政后,广招贤士,使原来国势衰败的并国逐渐强大起来,并且打败的当进的强国-齐国.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碣石馆,即碣石宫.燕昭王时,梁人入燕,昭王筑碣石亲师事之.&黄金台&也是燕昭王所筑.昭王置金于台上,在此延请天下奇士.未几,召来了等贤豪之士,昭王亲为推毂,国势骤盛.以后,乐毅麾军伐齐,连克齐城七十余座,使齐几乎灭亡.
诗人写两处古迹,集中地表现了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主风度.从&登&和&望&两个动作中,可知诗人对古人何等向往!当然,这里并不是单纯地发思古之幽情,诗人如此强烈地推崇古人,是因为深深地感到现今世路的坎坷,其中有着深沉的自我感慨.
次二句:&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抒发了世事沧桑的感喟.诗人遥望黄金台,只见直人太不平的丘陵上长满了乔木,当年置金的台已不见,燕昭王到哪里去了呢这表面上全是实景描写,但却寄托着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为什么乐毅事魏,未见奇功,在燕国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呢道理很简单,是因为燕昭王知人善任.因此,这两句明谓不见&昭王&,实是诗人以乐毅自比而发的这牢骚,也是感慨自己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作品虽为武攸宜&轻无将略&而发,但诗中却将其置于不悄一顾的地位,从而显示了诗人的豪气雄风.作品最后以吊古伤今作结:&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诗人作此诗的前一年,契丹攻陷营州,并威胁檀州诸郡,而朝廷派来征战的将领却昏庸,这怎么不叫人为国运而担忧因而诗人只好感慨&霸图&难再,国事日非了.同时,面对危局,诗人的安邦经世之策又不被纳用,反遭武攸宜的压抑,更使人感到前路茫茫.
&已能&二字,感慨至深.这&驱马复归来&,表面是写览古归营,实际上也暗示了归隐之意.神功元年(697),唐结束了对契丹的战争,此后不久,诗人也就解官归里了.
【简析】:这篇览古之诗,一无藻饰词语,颇富英豪被抑之气,读来令人喟然生慨.杜甫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胡应麟《诗薮》说:&唐初承袭梁隋,独开古雅之源.&陈子昂的这类诗歌,有&独开古雅&之功,有&始高蹈&的特殊地位.
作者:白居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1.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赋得兰泽多芳草》诗是现存较早的&赋得体&诗。而&赋得体&之大兴是在唐代,以后历代沿用。试帖诗比一般的赋得体要。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赠汪伦李 白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
下载积分:9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7:44:40|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赠汪伦李 白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PPT
官方公共微信欢迎来到小故事网!一篇故事,改变一生
您现在的位置: &>>&&>>&李白乘舟将欲行
李白乘舟将欲行
那年访问安徽的一家宣纸厂,车到目的地,很是惊喜:那家宣纸厂所在的泾县,就是李白《赠汪伦》诗里的汪伦的老家。
桃花潭不见潭,见到的竟是河,当地人叫黑水河,是青弋江的支流。在据说是当年李白登船的地方,后人建了一个桃花阁,很粗糙,陈旧而。让人怀恋并且惆怅的终是李白的那首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彼时,汪伦听说李白到了徽州地面,便写信给李白,说他们这儿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好酒的“诗仙”闻言,自然是欣然而往。到了地方,却怎么也见不到“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汪伦这才实话实说:上游十里处,有个渡口叫“桃花渡”,故为“十里桃花”,酒店只一家,店主姓万,故为“万家酒店”。
清代袁枚的《随园诗话补遗》记录了这件事,说:“汪伦乃泾川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
李白听了汪伦解释的反应是放声大笑,在这里呆了好些日子才走,行前写下《赠汪伦》。这首诗显然是即兴脱口吟出,简直是不假。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其潇洒。
中国古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过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李白这首诗偏偏从直呼的姓名开始,又以直呼对方的作结,又偏偏是“语直”、“脉露”,绝少含蓄,结果反而让人感到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真率,亲切而洒脱。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得好:“伦(汪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
此人、此事、此诗,最可贵处就是“情真”,就是由此表现出来的人与人相处的真性情。
在李白与汪伦之间,李白自然是“莫愁前路无,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仰慕者汪伦则是“君有奇才我不贫”(清?郑板桥),二人的相遇相交,全在于相知。李白是个重情重义之人,早就说过“贵相知,何必金与钱”,认同“布衣之交不可忘”(唐?李延寿),不以贫贱富贵作为择友的标准;而汪伦显然也是个明白,懂得“若知四海皆,何处相逢非故人”,“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懂得“以权利合者,尽而交疏”(《史记》),“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渝”(《战国策》),这种交往便是“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宋?欧阳修)的一个例证。其结果便是我们看到的“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琼瑶”(《诗经》)――“村人”汪伦的一封书信,换来了大诗人的一首千古名篇。
“人的离不开,但要获得真正的友谊并不容易”(苏?马卡连柯),我以为下面两位的话应该谨记:
一是达尔文的话:“讲到名望、荣誉、享乐、等,如果拿来和友谊的热情相比,这一切都不过是尘土而已”;一是邹韬奋的话:“我们要能多深挚的友谊,也许还要多多注意自己怎样做人,不辜负好友们的知人之明。”那么,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就一定有可能结交我们自己的“李白”和“汪伦”。
上一篇故事:
下一篇故事:
热门推荐榜单
栏目随机故事
全站随机故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白乘舟将欲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