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生僻字的唯美古诗词名句句有哪些

女孩起名字,想要诗句里的,比较上口,不要有生僻字_百度知道
女孩起名字,想要诗句里的,比较上口,不要有生僻字
姓陈,1990年8月生的,最好是一句诗里取2个字
提问者采纳
出自诗经里面“静女其姝”
其他类似问题
五月暖阳春意美春催柳绿燕儿归风扶湖面金波皱水润祥云墨色堆小鸟凌空开笔画佳人入景倚门扉人间仙境多如此乐在其中不忍飞《春韵》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生僻字的相关知识
其他10条回答
紫烟,明月,惊鹊,海棠
琪是美玉 珍贵的意思。陈梦瑶
瑶是珍贵美好的意思。
金香 彩虹。
要是遗传基因胖,就叫陈绿肥,反之,叫陈红瘦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第二章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纲直击】;《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命题趋势】;名句名篇的默写是每套试卷必不可少的内容;试题的材料多出自高中语文课本,课外名句的考查有减;考点剖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是对中国古代优秀的;一、镶嵌式默写题;往年的全国及各地试题,大都属于“镶嵌式”完句填空;【例1】(2010全国卷I)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纲直击】《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级。【命题趋势】名句名篇的默写是每套试卷必不可少的内容。为了给考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使更多的考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多数试卷都设置了二选一、四选三或五选四等多种形式的选做题。试题的材料多出自高中语文课本,课外名句的考查有减少的趋势,以减轻考生备考的负担。考查的重点是名篇及名篇中的名句(景中传情的写景名句,富有生活哲理或抒发积极向上情怀的句子)。理解性默写是根据话题或情景,按照要求,用古诗文中的名句填空。它要求考生在记忆的基础上对内容要理解,才能准确选择,比记忆型默写的难度有所增加。 使用《高考大纲》的全国卷及部分省市卷,默写题的分值大多为5分;同时考查文学常识的试卷,默写题为3―6分不等。使用新课程大纲的省市,加大了名句名篇的分值,山东卷.广东卷.宁夏海南卷,默写全是6分,江苏卷默写达到8分。在题型上,无论是大纲卷还是新课程卷,都是统一的填空题。考点剖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是对中国古代优秀的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考查,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能力。考查途径为默写。
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中常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一、镶嵌式默写题往年的全国及各地试题,大都属于“镶嵌式”完句填空。这种 考法斩截,但是单一呆板,所体现的能力等级(识记)较低。这种考 法不太符合能力培养的要求。不过这种题型仍是最常见的一种考 查方式。【例1】(2010全国卷I)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小题计分)(1)路漫漫其修远兮,
。(屈原《离骚》)亲贤臣,远小人,
;亲小人,远贤臣,
。(诸葛亮《出师表》)但见悲鸟号古木,
,愁空山,(李白《蜀道难》)(2)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女也不爽,
。士也罔极,
。(《诗经。氓》)子曰:“温故而知新,
。”(《论语。为政》),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阅序》)【答案】(1)吾将上下而求索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2)渐车帷裳
可以为师矣
落霞与孤鹜齐飞【解析】考查默写名篇名句。注意“倾颓”、“帏裳”、“贰”、“骛”几个字词的写法。所选句子出自初高中课本,体裁有诗、词、散文、骈赋等。【例2】(2010年山东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任选2个小题)(1)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李密《陈情表》)(2)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是 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韩愈《师说》)(3)仰之弥高,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逃之夭夭,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桃夭》)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琵琶行》)【答案】 (1)渚清沙白鸟飞回
茕茕独(孑)立,形影相吊(2)会挽雕弓如满月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钻之弥坚
斜阳草树(4)灼灼其华
相逢何必曾相识【解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注意“渚”、“茕茕”、“灼”几个字的写法。二、情景型默写题这类题常常创设一个情境,要求填写相关的句子。【例3】(江西高考)文学常识与名篇填空。(第1题必做,2-5题任选3题)(1)宋词的主要流派有和豪放派。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作品《变形记》的作者是
。(2)《离骚》中提到屈原名字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李白《将进酒》中写曹植饮酒豪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韩愈《师说》)(5)想当年,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答案】(1)婉约派弗兰茨?卡夫卡(或卡夫卡)。(2)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3)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5)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解析】该题中的(2)(3)两句虽是课内名句,但只提供了语言环境而没有上下句,所以难度较大。【例4】(湖北高考)填空。贾谊《过秦论》“吞二周而亡诸侯,_____________”,极言秦始皇的功业;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壮志未酬的遗憾;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抗击金兵的豪迈气概。【答案】履至尊而制六合
樯橹灰飞烟灭
长使英雄泪满襟
铁马秋风大散关【解析】该题所考句子都是课内名句,而且既提供了上句或下句又给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名师导航一、把握方向。复习备考过程中应紧扣“两纲”,即根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复习和备考,分清主次,把握方向,以免在备考的方向上出现南辕北辙的错误。特别是有些省市在考纲《补充说明》中明确指出了名句名篇的考试范围。复习备考中,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师生特别注意:1.课内为主,课外为辅。2.诗词为主,其他文体为辅。3.名句名篇为主,文学常识为辅。从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的比例来看,应以名句名篇为主,文学常识为辅。“名句名篇”还应突出一个“名”字,凡是设喻取譬、意蕴丰富、饱含哲理、意旨深远、光照后人、绘景融情的句子都是复习的重点内容。4.中国古代为主,中国现当代及外国优秀作品为辅。二、巧读巧记。1.化整为零,日积月累。复习过程中,要将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分文体或朝代(国别)切割成大的条块,每天记住三五条,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同时定期检查,不断强化,从而牢固掌握这部分内容。2.两项内容,对应记忆。对于名句名篇要注意整篇背诵。近两年来,不少高考试题注重了全篇或其中完整段落的默写,因此名句名篇的复习不能投机取巧,只背诵名句,而忽视了整篇内容;同时还要将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对应起来记忆,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3.抓住关键,记准字形。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不添字、不漏字,记清字形,特别是容易混淆的字一定要记牢。4.注重理解,领悟含义。复习过程中,要将识记与理解结合起来,切忌死记硬背或生搬硬套。5.构建文学常识网络。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文学体裁方面,按不同时代、不同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构建文学常识网络,同时兼顾相关的文体常识。三、突破易错1.要突破生僻难写字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以上三句中的“羁”“鹜”“壑”就极易写错,复习中要反复多写几遍,强化记忆。2.要注意同音异义词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在名句名篇中大量存在,这也是命题人设置陷阱的热点。复习中应该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词,做到既知其音,更明其义。例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司马迁《史记》)以上三句话中,“幽”的意思是“隐藏的、隐蔽的”,容易由后面的“愁”想当然地写作“忧”,若联系后面与它对举的“暗恨”,理解了词意,就不会误写了;第二句中“暗”的意思是“绿柳成阴”,易误为“岸”;“销”的意思是“熔化”,易误为“消”。3.要注意同义异形词意思相同而字形迥异的词在名句名篇中也是屡见不鲜的,这类词对学生有更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复习时也应引起高度重视。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七律?到韶山》)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以上三句中,“教”容易误写成与之同义的“叫”,“长”容易误写成“常”,“材”容易误写成“才”。4.要留意具体环境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例如: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瓮》)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第一句如果不联系“卖炭的老人虽然衣衫单薄,却愿意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的具体语境,就可能想当然地把“愿”写成“怨”;第二句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就会把“始”写成“使”;第三句如果不联系“晴空”“排云”这两个语境,就会把“霄”错写成“宵”。5.要留心语句顺序有不少名句的语句顺序即使颠倒,意思也不会发生改变,一部分学生不知就里,往往观其大略、不求甚解,导致把语句顺序颠倒,白白丢了分。例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以上这四句,稍不注意,就很可能写错顺序:“春色满园”写成“满园春色”,“淡妆浓抹”写成“浓妆淡抹”,“歌诗”写成“诗歌”,“孤帆一片”写成“一片孤帆”。6.要注意语句出处很多名句经过长期流传,已经成为耳熟能详的“大众名言”。但是,在演变流传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名句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了新的说法。这样答题时,就一定要看清句子后面的出处。例如: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赠萧r》)像上面的句子,已经标明了出处,就不能把“路曼曼”写成“路漫漫”了,虽然平时写的是“路漫漫”;也不能把“蝉噪林逾静”写成“蝉噪林愈静”,虽然意思并没有改变;更不能在“疾风知劲草”后接“烈火识真金”,虽然这种说法已成俗语。诚然,名句名篇主要靠点滴积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但高三复习的有限时间里,多些方法,多些技巧,多些归纳,多些总结,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意想不到的效果。四、科学应试。1.熟悉评分标准,按照规定答题。复习过程中,尤其是后期适应性训练阶段,要认真研究高考样题和评分标准,按规定答题。高考试卷中一般都是在多个小题中选做,有的省市按答题正确数给分,考生可以将所有的题目都做完;有的省市则只要求做规定的题量,因此就不能多做。2.书写规范,做到“三清”。一定要规范书写,将答案书写在规定的区域,并做到不写繁体字,不写不规范的简化字,笔画清晰、字迹清楚、卷面清洁。 模拟演练1.(2010年北京卷)在横线处写出诗文的原句(限选做其中4道题)。① 户庭无尘染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___________ ,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③ 云霄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④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⑤ 雕栏玉砌应犹在,___________。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⑥ 山映斜阳天接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苏幕遮》)【答案】①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② 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③ 落霞与孤鹭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④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⑤ 只是朱颜改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⑥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2.(2010年天津卷)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限选5句)(1)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述而》)(2)_______________,长路漫浩浩。(《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4)群山万壑赴荆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咏怀古迹》)(5)________________,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6)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答案】(1)小人长戚戚(2)还顾望旧乡(3)齐彭殇为妄作(4)生长明妃尚有村(5)叶上初阳干宿雨(6)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3.(2010年陕西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 (《荀子?劝学》)(2)千里马常有,__________。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 ,不以千里称也。 (韩愈《杂说(四)》)(3)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__。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答案】(1)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而伯乐不常有
骈死于槽枥之间(3)丰年留客足鸡豚
柳暗花明又一村4.古诗文默写。(1)涉江采芙蓉,__________。采之欲遗谁? __________。(《涉江采芙蓉》)(2)不违农时,__________;__________,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寡人之于国也》)(3)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__________ ,__________?(《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答案】 (1)兰泽多芳草。所思在远道。(《涉江采芙蓉》)(2)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闯兀 (《寡人之于国也》)(3)不有佳咏, 何伯雅怀?(《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5.(2010年福建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1)既见复关______________。(《诗经?氓》)(2)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3)伏清白以死直兮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中学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专业论文、应用写作文书、31第二章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等内容。 
 2-2第二章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课后作业_高三语文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高三复习第2篇 第2章 1.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1)___,车错毂兮短兵接。(屈...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 广东 2011 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第二章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三《默写常见的名句...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 广东 2011 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 第二章 三《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 广东 2011 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第二章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三《默写常见的名句名...  广东201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第二章 第07节《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广东201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第二章 第07节《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广东2011年...  3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 3 题)? ( 2 )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___ , ___,威震四海。 (贾谊《过秦论》 )? (3)于是...  专题二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题――舌尖上的唐风宋韵,笔底下的诗魂文魄构建起解题的知识背景 一、高中部分重点篇目名句默写 对于高中部分重点篇目,不提倡只背名句,要...  第二部分 专题十五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专题十五 默写...(《老子》五十八章) 解析: 本题考查较难记忆的或有易混字和难写字的课外名句...  第20讲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 17页 免费 专题一 默写常见的名句... 6页 2...(李商隐《无题》) 11.(2012? 四川南充二诊,13,5 分)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篇...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古诗词赏析学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课件 名篇名句古诗文阅读
第三章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课件 名篇名句古诗文阅读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1.40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用户:*密码:*
当前位置: >
陈祖美研究员新著《唐宋诗词名家精品类编?唐代合集》出版焦云霞
我所古代室研究员,著名词学家陈祖美新著《万里归心对月明》(《唐宋诗词名家精品类编?唐代合集》),2005年2月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陈祖美 女,1938年生,山东青岛人。中共党员。196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研究生班。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及国务院文化组文学组、文化组创作办公室、文化部录音录像组、艺术局剧目工作组干部,《文学评论》杂志副编审,文学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主要编著有:《两宋名家词选注丛书•淮海词》、《古典诗词名篇心解》、《李清照作品赏析集》、《李清照评传》,论文《洛神赋主旨寻绎》、《建安诗风的衍变》、《白居易诗的得失及风格的变化》、《“以意逆志”论苏轼》,多人合集论著《陆游论集》、《李清照研究论文集》、《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续编》、《唐诗大辞典》、《中国文学名篇鉴赏辞典》等。
该书包括“念天地之悠悠”――人生感慨”、“天若有情天亦老――王朝兴废”、“伤心不独为悲秋――悼人伤事 ”、“一片冰心在玉壶――友谊天长”、“ 等闲平地起波澜――人心难测”、“ 曾经沧海难为水?伉丽情深”、“ 何处相思明月楼――怨女痴想”等几个部分。并附有《唐代精彩诗词名句选录》、《唐代主要诗人词家简介》等。兹将该书《总序》、《前言》及目录转载于此,以飨读者。
“一树春风千万枝”是白居易描绘春日柳条迎风摇曳之态的名句,无形中似乎也道出了唐宋诗词千姿百态的风姿。从公元第一个千年的中后期,到第二个千年的末期,在这一千三四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唐宋诗词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乳汁,她哺育和熏陶过多少人,她的魅力又使多少人为之倾倒,恐怕谁也无法数计。
然而,有一个事实却为人熟知:这就是在唐宋诗词作家中,特别是其中的名家如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温庭筠、李煜、柳永、苏轼、周邦彦、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等等,且不说在他们生前身后所担荷的痛苦或所受到的物议和攻讦罄竹难书,更令人难以思议的是,在2l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际,竟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这得追溯到1998年的国庆佳节前夕,那是一个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的金秋时节。约四五十位专家学者从四面八方来到河南李商隐的家乡,出席李商隐学术研究会第四届年会。由于东道主把此事作为一种文化建设对待,更由于成果斐然的诸位李商隐研究专家的莅临,此次年会的成功和人们的热诚是不言而喻的。但作为本套丛书最初的编撰契机,却是出人意料的:由于对李商隐的全盘否定和极力攻伐所引发的一种枨触――那仿佛是一位挺面善的老人,他历数李商隐种种“罪愆”的具体词句一时想不起了,大意则说李商隐是“教唆犯”。他不但自己坚决不读李商隐,也严令其子女远离这个“教唆犯”,因此他的孩子都很有出息。听了这番话,有位大学女教师娓娓道出了她心目中的李商隐,而她的话代表了在座多数人的心声。不必再对那位老人反唇相讥,听了这位女教师的一席话,是非曲直更加泾渭分明。尽管这样,上述那种调头离奇的话,还是值得深长思之和认真对待的。
刚迈出这个会场的门槛,河南文艺出版社的编辑王国钦同志叫住了我,并以商量的口气询问,能否尽快搞一本深入浅出而又雅俗共赏的李商隐诗歌类编,以清除由于其作品内容幽深和文字障碍等所造成的对其不应有的误解,甚至曲解……联想到上述那位老人莫名其妙的激愤情绪,王国钦同志的这一动议,显然是既出自编辑出版人员的职业敏感,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社会责任感。人非木石,对这种公义之举岂有无动于衷之理!后来听说,王国钦同志还想约请那位堪称李商隐知音的女教师撰写一本《走近李商隐》。这更说明作为编辑出版者的良苦用心,并进而激发了笔者的积极性和应有的责任感。当我回京后复函明确告知愿意参与此事时,随之得到了大致这样的回音:
一两本书难成气候,出版社领导采纳王国钦以及发行科同志的倡议,计划力争搞成一套丛书,并将命名为“唐宋诗词名家精品类编丛书”。而且,还随信寄来了较为详细的丛书策划方案。方案显示:丛书除包括唐代的大李杜、小李杜和宋代的柳、苏、李、辛八家以外,唐、宋各选一本其他著名诗家词人的精品合集。整套丛书一共十本,每本约二十五万字。我当即表示很赞赏这一策划,除建议将李(清照)换成陆(游)外,无其他异议。而换掉李清照,并不是因为她的作品达不到精品的档次,相反她的各类作品中精品比例比谁都大。只是因为她在中、晚年遭逢乱世,流寓中大部分著作佚失得无影无踪。后人陆续辑得的十多首诗和比较可靠的总共约五十首词,即使都算做精品,也很难编撰成一本约二十五万字的书稿。当然,要是将评析部分写成两三千言的长文,字数达标是不成问题的。但是这样做,一则太长的文字不尽符合丛书“点评”的体例,二则主要是担心不合乎当今和未来读者的口味与需求。而号称“六十年间万首诗”的陆游,人呼为小太白,其作品总和万数有余,古今无双,选择的余地非常大,容易保质保量。
双方很快达成了共识。在这里,我愿意负责地告慰读者:“唐宋诗词名家精品类编丛书”,悉以创意新颖、方便读者为宗旨。所谓创意新颖,是指本丛书既不排除“别裁”式的分类方法,更知难而进地在全面吃透作品内容的基础上,从“题材”方面分门别类。类似的分类,以往只在有关唐人绝句等方面的多人选集中见到过,像这样既兼顾体裁、又着眼于题材的分类,尚属前所未有。本丛书还在每类相同题材的若干作品中,均以画龙点晴的诗句作为小标题,每本书则以该作家作品中的最为警策之句加以命名,于是就有了《黄河之水天上来》、《每依北斗望京华》等等一连串或气势不凡、或动人情愫的书名。从本卷作者作品中选取一句最恰如其分的诗句,以用作本卷的书名――这一创意本身,无形中体现了出版社对“唐宋诗词名家精品类编丛书”的一种极为独到而又相当可取的策划思路。对整套丛书来说,则力求做到“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也就是说,同类精品都有哪些可以一目了然。由此所派生的本丛书其他方面的特点和适用之处,则在每一本书中都不难发现。把辛苦留给自己,把方便提供给读者――这既是本丛书的编撰初衷,也是本文开头所说的在某种枨触之下,编撰者愿意对读者作出的一点芹献。
原先没有意识到的是,出版社嘱我担任整套丛书的主编并撰写总序。对此,我曾经再三谢辞。直到最后同意忝于此事,其间经历了一个不算短的过程,延缓了编撰时间,使出版社在策划之际尚得风气之先的这套丛书,耽搁了一段时间优势。为了顾及一定的时间效益,我于酷暑炎夏中攻苦食淡,最终亦可谓尽力而为了!
最重要的是选择和约请每一卷的撰稿人。丛书的第一本是大李(白),其编撰者林东海同志,早在七八十年代之交,就有机会沿着李白的足迹进行考察。这对深入研究李白、了解其诗歌的写作背景及题旨等,洵为得天独厚之优势。实际上,连同约在80年代问世的《诗人李白》(日文版)及近期关于李白的新著,无不体现出林东海同志对这位“谪仙人”研究的深湛造诣。因而编撰这本《李白诗歌精品类编》,对林东海同志来说是轻车熟路、手到擒来之事;而对读者来说,则将有幸读到一本质量上乘的好书!
至于小李(商隐)诗歌编撰者黄世中同志,我在90年代初于天涯海角与其谋面之前,已有多年的文笔之交,而且主要是谈及李商隐。仅我拜读过的黄世中同志有关玉溪生的论著已臻两位数。他对人们所感兴趣的李商隐无题诗尤其研究有素,对李商隐著作的每种版本乃至每一首诗几乎无不耳熟能详,其家传和经眼的有关李义山的典籍,几乎难有与之相埒者。因此由黄世中同志承担“小李”诗歌精品类编,可谓厚积薄发,定能如大家所预期的那样,以深入浅出之作,引导人们沿着正确的途径走近李商隐,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两方面,说明其独特的价值之所在,从而向广大的读者奉献一餐富含营养的精神食粮。
人们所称小李杜中的小杜,指的是&樊川文集)的作者杜牧。关于杜牧诗歌的精品类编,之所以约请胡可先同志编撰,是因为早在他到南京师范大学做博士后之前的1993年,就已有专著《杜牧研究丛稿》出版,可谓对杜牧研究有素。同时,笔者自然也联想到曾经拜读过的胡可先同志的一系列功力颇深的论文。如他提供给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九届年会的关于“甘露之变”与晚唐文学的论文,其中既有惊心动魄之笔,亦有细致入微之文。特别是其中把“甘露之变”对文人心态的影响,以及晚唐诗歌之被称为“衰世之音”的原因所在,剖析得很有说服力。“甘露之变”时,杜牧刚过而立之年不久。稔悉这一政治和文学背景的胡可先同志,对杜牧诗歌进行注释和评点自然易近腠理,能于深邃之中探得其诗歌之内涵,弘扬其精华,同时也就消除了人们对杜牧的某种片面理解。
丛书的宋代名家中,柳永的年辈最高。但对其生平事迹和作品系年,后人都曾有重大误解。而浙江大学文学院的吴熊和同志,对此曾作过令人深信不疑的考证和厘订。柳永一卷的编撰者陶然同志,自然会承祧其业师的这些重大的学术成果,贯穿于自己的编著之中,从而撰成一本甄误出新之作。再者,陶然同志虽说是这套丛书的十位编著者中最年轻的一位,但他有着相当机智精练的语言功底。无论其何种著作,行文中总是既以流丽多姿的现代语汇为主,又不时可见精粹的文言成分,其用语既富表现力,又令人颇感雅洁可读。同时,他作为年轻的文学博士,在其撰著中很善于运用新颖的科学论析方法,兼具宏观把握和微观剖析两方面的优长。表现在此著中,既有对词学源流的总体把握,又能对柳永诗词作出中肯可信的注释和评析。
苏轼是古往今来文学家中最具魅力的人物。而选评关于苏轼诗词精品的陶文鹏同志,不仅是名声在外的多才多艺之辈,在他相继撰写、出版的多种论著中,有不少是关于苏轼诗词方面的,堪称是东坡难得的知音之一。以其不久前结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山水诗史}一书为例,关于苏轼的章节就写得特别全面深透。其中不仅有定性分析,还有相当精确的定量分析。在其他各种论著中,陶文鹏同志不仅对二千六百余首苏轼诗中的精品有所论列,对三百余首东坡词的代表作亦时有画龙点晴之评。在这样的基础上所撰成的此一东坡精品类编,更不时可见出新之笔。比如,书中引述“苏轼诗词创作同步说”,以及对《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故国神游”等句的新解,都体现了苏轼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
从选评者的组成来看,这套丛书最突出的特点是较多女性作者的参与。人数虽然只有宋红、高利华、邓红梅二陈祖美四位,男女作者的比例只是三比二,与“半边天”的比例还有些距离。但是请试想:迄今为止,在有关古典文学作品的类似规模的丛书中,有哪一套中的女作者能占到这样大的比重?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编撰本丛书的初衷和着眼点,绝不是单纯地追求女作者的人头优势,主要还是在不抱任何性别偏见的前提下,使每位撰著者的才华和实力得以平等展现!
不妨先从宋红同志说起。那还是在她从北大中文系毕业来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室不多久,就主持编辑了一本《&诗经&鉴赏集》。我在撰写其中《&邶风?谷风&绌绎》一文的过程中,宋红同志在关于泾渭孰清孰浊的问题上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后来这篇主标题为《借葑菲之采,诉弃妇之怨》的拙文,竟得到一些读者的由衷鼓励,这与宋红同志的建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她的才能在相当大的学术范围内几乎是有口皆碑的,这自然也与她所处的学术环境有关。以80年代初在读书和出版界出现的“鉴赏热”为例,她所在的古典文学编室及时推出了规模可观、社会效益甚好的《中国古典文学鉴赏丛刊》。特别是较早出版的关于唐宋词、汉魏六朝诗歌和《诗经》等鉴赏集,对这一持续了约二十年之久的“鉴赏热”,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这期间,宋红同志在编、撰结合中得到了很实际的锻炼。所以,此次她在编撰《杜甫诗歌精品类编》这一难度颇大的书稿时,一直是胸有成竹,甚至发现和纠正了研治杜诗的权威仇兆鳌等人的不少疏误,这种学术勇气和责任心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生在绍兴、长在绍兴的高利华同志,她喝的不仅是当年陆游喝过的镜湖水,而且与这位“亘古男儿一放翁”还有一种特殊的缘分――在她从杭大毕业回到绍兴任教不久,即参与筹办纪念陆游诞辰八百六十周年暨具有全国规模的首次陆游讨论会的大型学术活动。这是她逐步走近陆游的一个难得的良好开端。此后每五年举办一次的同类学术活动,自然都少不了她这位陆游研究者的热心参与。直到今天,在担负着绍兴文理学院中文系极为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她的身影还不时出现在陆游的三山故里及其当年时常出入的沈氏名园之中,进行实地考察、拍照,仿佛仍在时时谛听着陆游的创作心声……这一切,对于高利华同志正确地解读陆游均有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她所选评的这卷《陆游诗词精品类编》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灯暗无人说断肠”一类中,她是把《钗头凤》作为陆游与其前妻唐琬彼此唱和的爱情悲剧之章收入的。这一点是有争议的,假如她一味按照自己的观点解读此词,无疑是片面的。好在高利华同志把这首词的有关“本事”及关于女主人翁是唐琬还是蜀妓的历代不同见解,在简短的文字中捋述得清清爽爽,洵可作为有关《钗头凤》词的一篇作品接受史和学术研究史来读。仅就这一点,没有对陆游研究的相应功力和对这位爱国诗人的一颗赤诚之心,是难以做到的。
人们如果很欣赏哪位演员的表演才华,往往夸赞说某某浑身都是戏。我初次与邓红梅同志在一次学术会议上谋面时,就明显地感觉到她浑身都透着活力。等到听了她的发言、看了她关于辛弃疾的文章之后,便感到这种活力远不止表现在触目所见的外形上,更洋溢于其智能、业绩之中。所以在考虑《稼轩诗词精品类编》的编著者时,我便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这位从江南来到辛弃疾故乡的、极富活力的女博士。当笔者与邓红梅同志在电话里初谈此事时,她二话没有,仿佛是不假思索地说:“我将写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辛弃疾!”果然不负所望,她很快将六百余首《稼轩词》按题材分为主战爱国词和政治感慨词等十一类,从而把人称“词中之龙”的辛弃疾,由人及词全面深刻地做了一番透视与解剖。这样,即使原先是《稼轩词》的陌路人,读了邓红梅同志的这一编著,沿着她所开辟的这十多条路径往前走,将肯定会离辛弃疾其人其词越来越近,并从中获得自己所渴望的高品位的精神享受。
上述未经本人审阅的作者“小传”,鉴于笔者了解情况不尽全面,表述又不见得很准确,所以不一定完全得到“传主们”的首肯。但是有一点,即使他们不予认可笔者也要坚持:这就是他们均为治学严谨的饱学或好学之士,对于唐宋诗词的研究尤为擅长。不具备这方面的优势,所撰书稿很容易误人子弟。因为不论是唐诗宋词或唐词宋诗,其老版本都曾存有各种谬误。即使一些很有影响、极受欢迎的选本,当初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也都存在着种种不足之处。没有相应的学识,没有严谨的态度,不加深究。就很难发现问题。很容易以讹传讹。
本丛书的所有编撰者,在这方面都是可以信赖的。而他们的另一共同点是,大都具有容易与古代诗词名家发生共鸣的文学创作才能。仅就笔者经眼之作来说,比如林东海的《登戏马台》诗云:
当年戏马上高台,犹忆乌骓舞步开。
九里狂沙怜赤剑,八千热血恨黄埃。
时来竖子功名立,运去英雄霸业摧。
回首楚宫空胜迹,云龙山外鹤呜哀。
此系诗人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凭吊项羽之作,其用事、用典何等妙合自然,感慨又何等遥深,早被旧体诗词的行家里手赞为“诗风沉郁,颇似杜少陵之抑扬顿挫”。笔者所拜读过的林东海同志的其他诗作还有七绝《过邯郸学步桥》、七律《吊白少傅坟》、《马嵬坡怀古》等等,也都是思覃律精,足见功力之什。
在黄世中同志还只有十五六岁时,他就曾有感于一出南戏对陆游、唐琬爱情悲剧表现之不足,遂写了一个自己心目中的陆唐情深的南音剧本,且作词、谱曲一气呵成,后来又把陆唐之恋编成了电影文学剧本。当他将这一剧本寄到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后,不久就收到该厂回复的长信,希望他对剧本作一些加工修改以期拍摄。同时,黄世中同志还把剧本寄奉郭老(沫若)和朱东润先生求教,并很快收到了郭老和朱先生加以鼓励的亲笔回信。笔者不仅细读过黄世中同志所写的历史小说和颇具规模的散文集等,还亲耳聆听过其具有南昆韵味的自弹、自唱、自度之曲,其文艺才能于此可见一斑。
陶文鹏同志是新诗、旧诗两都爱,而且几乎是张口就来,出口成章。例如他的一首七律《晚云》:
岁月催人近六旬,经霜瘦竹尚精神。
胸中故土青山秀,梦里童年琐事真。
伏枥犹思腾万里,挥毫最喜绘三春。
何须采菊东篱下,乐在凭栏对晚云。
此外,陶文鹏同志还有一副高亢嘹亮的歌喉,每次在学术会议上总是属于最为活跃的一族。多年来,他一肩双挑,编撰兼及,硕果累累。当然,这一次他将再度奉送读者一个惊喜。
宋红同志谙悉音律,对旧体诗词的写作堪称得心应手。其长篇五古《咪咪歌》,把她的宠物猫咪写得活灵活现,想必谁读了都得为之捧腹不迭。此诗被识者誉为:“神机流动,天真自露。猫犹人也,可恼亦复可爱,以其野性存焉。”
在60年代出生的那辈人中,旧体诗词的爱好者已不多见,擅长者更是凤毛麟角。而作为“八十年代新一辈”、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的王国钦同志却对此情有独钟。90年代初,他曾写过一首题为《桂林赴上海机上偶得》的七律,诗云:
关山万里路何迢?鹏鸟腾飞上九霄。
云海涛惊心海广,航空技越悟空高。
却思尘世多喧扰,莫道洪荒不寂寥。
笑瞰人间藏碧水,乾坤一点画中瞧。
此诗为老一代著名诗人所看重并为之精心评点:“……首联设问,引出壮志凌云;颔联设比,胸怀何其广大;颈联表现一种复杂的矛盾心理;尾联化大为小,小中见大,实乃作者对人间的无限依恋与热爱。作者融天上人间、喜乐忧烦、神话科技于一诗,别具情趣,也别有一种超乎时空的磅礴之气。”王国钦同志在诗词兼擅的基础上,还历时十年有余摸索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度词,并得到当代诗词界人士的广泛称赏。当今年年初他来京商谈丛书的诸项事宜时,我因为手上稿事过多等缘故,希望与他一同主编丛书。他诚恳地说自己多承担一些具体的编辑工作,主编还是由社外专家担任,而只是承担了(云中谁寄锦书来。宋代诗词精品类编》的任务。之所以再三邀他参与该卷书的编选,也正是由于他对宋词的偏爱和对词体发展的不懈努力。
90年代初,中州古籍出版社曾出版、再版过一本享誉海内外的《当代诗词点评》。在这本多达六百七十多页的选集中,所有作者均按长幼顺序排列,排头是何香凝。而高利华是其中最年轻的女作者,在当时也是旧体诗词界最为年轻的新生代。此书选收了高利华的《浣溪沙?夜出遇雨》、《菩萨蛮?雨过索溪向晚戏水》等篇,行家认为其词善于将“陈句融化,别出新意,既富造诣,又见慧心”。其《八声甘州?八月十八观钱江潮》有句云:“叹放翁、秋风铁马,误几回、报国占鳌头。休瞧我,凭栏杆处,欲看吴钩。”此作更被知音者推为:“上片写景,是何等气势!下片怀古,是何等襟期!山阴多奇女子,信哉!”
笔者之所以对丛书作者们如此着意介绍,既不同于孟子所云“知人论世”,也与胡仔所谓“知人料事”不尽相同。这里似乎略同于学术领域的“资格论证”和文化消费中的“品牌”意识,或者说借重上述诸位的专长和才华,以增加读者对这套丛书的信任感,在假货无孔不入的情势下使精神消费者能够放心。虽说人们对某种“品牌”的喜爱和信任程度,最终要靠“品牌”本身的质量说话;虽然即使声势浩大的“广告”,最终也不见能抵得过下自成蹊的“桃李”的魅力。但是还有一种“话不说不明,木不钻不透”的更为通俗和适用的道理――被埋在地下的夜明珠人们尚且看不到它的光芒,而一个新问世的“品牌”,多少也需要自我“表白”一番的。
一言以蔽之,这套丛书的最大特点和长处是策划独到、思路新颖,它仿佛为每位编选者提供了一双崭新的“鞋子”。穿上这双“新鞋”,是去“走世界”还是到唐宋诗词名人家里“串门子”,抑或是像“脚著谢公屐”似的爬山登高,那就该是因编选者各自不同的“心气”而有所不同的事情了。但我可以夸口的是:他们全都没有“穿新鞋走老路”!
初稿于1999年10月北京
改定于同年12月郑州―北京
初、盛、中、晚四唐,时运国祚不同,诗人们的命途有别,作品的韵味各异。比如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显示出大唐气派;杜甫的“每依北斗望京华”,反映出其对盛唐的一副衷肠;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沙”,以清丽哀伤之景衬托六代兴亡之感,此诗被誉为“绝唱”;李商隐的“昨夜星辰昨夜风”,是通过对昨夜一度春风的抒写,以倾吐对其意中人的怀想。以上述四句诗命名的四本诗集。均有画龙点睛之妙,代表了大、小李杜各自的创作主调。而这本除大、小李杜之外的唐代其他诗词名家的精品类选合集(以下简称《合集》),则应包容四唐的三四千位作者中的佼佼者,五六万首诗词中的代表作,这对《合集》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它的编撰履历,大致走过了以下几条大小不同而又不无崎岖的路径。
将这本《合集》命名为《万里归心对月明》,是不得已而求其次。因为出自卢纶七律《晚次鄂州》的这句诗,虽然写得很好、很出名,再精当不过地表征出超越时空的游子们耿耿可鉴的思乡之心,但对其他更多题材来说,洵为以偏概全。再如,这本《合集》以最大限度也只注释、点评了一百多位作者的二百八九十题、约三百首诗词,仅为《全唐诗》之九牛一毛。与此相关的是,已经出版或可以出版相应规模的单人精品类选的唐代诗词作者,恐怕不下三五十人。由于“丛书”突出了大、小李杜四人,从而使王孟、高岑、韩柳、元白、刘(禹锡)、李(贺)、温韦以及南唐二主等,一同屈居于《合集》之中,岂不令人为之于心难忍!再比如,这本《合集》评注诗词总约三百首,而仅白居易一人作品就几近三千首,其被收入《合集》者,左不过一二十首。这样一来,如何在遗珠过多的情况下,仍能保持每位诗人词家的庐山真面目,也是摆在这本《合集》面前的首要难题。这一问题假如得不到合理解决,势必会出现类似于鲁迅所批评的那样,把集“悠然见南山”和“金刚怒目式”于一身的陶渊明人为割裂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如果解决得适当,或许会收到以少胜多之效。不妨仍以白居易为例――
面对《白香山集》那么多作品,单从入选数量着眼,很难顾及白氏全人,倒不如运用“任凭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方法。这除了在他本人所划分的讽谕、闲适、伤感、杂律等类别的基础上各选取一定的代表作外,更要紧的是,对其珠联璧合的重头篇目,不应畸轻畸重,有所偏爱。这一点,不仅有些类似规模的选本有所不足,就是一些规模相当大的总集,也存在着某种欠缺和遗憾。甚而言之,白居易其人其诗几被“凌迟”。比如,不少人耳熟能详的《唐诗品汇》这一总集,其编选者高,才学过人,号称“闽中十子”之一。但其所收录、补充的总共约六七千首的偌大规模的“品汇”中,白诗不仅只选了三十六首,还只选《琵琶行》而未选《长恨歌》,岂不无异于“肢解”了这位“长恨歌主”。因为对《长恨歌》,白氏不啻将其称为压卷之作,还十分自矜自负地说过:“一篇《长恨》有风情。”它与《琵琶行》同样被后人誉为“古今长歌第一”。所以对这两首长诗,本《合集》不仅悉加收入,而且还慎之又慎,力求注解准确,点评精当,有所出新。
鉴于白居易在唐代诗人中是首屈一指的多产者,为了对其事功业绩加以充分肯定和揄扬,本《合集》还特意在“伤心不独为悲秋”这一部分中,选用了当朝皇帝唐宣宗李忱的一首题作《吊自居易)的七律。诗云:“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皇帝御笔写诗哀悼一位文人,这本身就是一件不平常的事。加之此诗又写得情真意切,对白居易及其作品作了全面而中肯的评价,特别是颈联“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冥冥中的白居易也当为之感激涕零!
由此表明,本书最终对白居易不算菲薄。是否可以说,《合集》所遇到的上述难题,已经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弥补和解决?
近二十年以来,是唐代诗词研究的兴盛期,各种论著和选本多不胜数。特别是《唐诗大辞典》和《中国词学大辞典》的相继出版,对唐代诗词的研究和普及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在这一唐代文学研究蒸蒸日上的背景之下,编选一本像《合集》这样带有普及性的选本,假如完全步武前贤或人云亦云,那将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然而,在唐代诗词研究的学术水平已经相当之高的基础上,要想做出自己的贡献,那就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了。对此,不敢自诩为独辟蹊径,也要力求在前人开拓的道路上,留下自己的脚印。
在前人和他人的成果中遨游,凡遇到某种可取之处,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我并不原封不动地写到自己的稿本上,而是像品尝美味佳肴那样慢慢地吃下去,变成自己的学术营养。《合集》中对每一首诗词的注释和点评,都有这样一个吸收、消化和力求出新的过程。于是,这一《合集》就大致具备了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首先,多方寻觅前人和时贤的有关精辟之说,做到从善如流。比如,在撰写名诗《春江花月夜)的点评之前,就不止一次地拜读过闻一多、程千帆两位先生的有关论著。对他们的有关高见,一般采取这样两种办法:通俗易懂的就直接加以征引,既能保持其原汁原味,也可杜绝自己的无根之言;对含有生僻字句或典事的文言,一一疏通后再加适当征用。更多的是在保留不同见解的同时,或申说自己的一家之言,或表示赞同某家之说,在行文中力避平淡无味之语。
其次,为了把书稿写得尽量生动一些,以引发读者的兴趣,便想方设法增加每一则“点评”的故事性。有些诗词的“本事”。大都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再稍加点染便很容易引人入胜。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和柳氏的《答韩栩》等诗词,之所以能够不胫而走,主要是因为分别有一个“人面桃花”和韩柳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再如,在“友谊天长”一类中,所收戎昱《移家别湖上亭》那首小诗,它之所以对后代产生了那么深远的影响,当与其中那个一方面重情爱、另一方面又不夺人之美的曲折“本事”密不可分。虽说不是每一首诗词都有“本事”,但尽量使每一则“点评”都写得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可说是这本《合集》着力追求和较为突出的特点。
第三,在80年代中前期,上海辞书出版社率先推出了一本《唐诗鉴赏辞典》。这部一百八十多万宇的大书,在当时产生了非常强烈的轰动效应。1983年第一次就印刷了四十万册,时隔一年之后的第二次印刷更达到了八十万册。这样大的印数,仍然供不应求。据说,在上海一度要持结婚介绍信才能买到这部书。名不虚传,这的确是一部高水平的唐诗鉴赏集。笔者在当时拜读后就受益匪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此次编撰《合集》时,有几首诗稿则借鉴了这部书的有关段落,并且采用的是原文征引、注明出处的办法。在这里之所以破例地搞这种“拿来主义”,是基于这样的实际情况:一则笔者非常欣赏有关文稿的生花妙语,深感自己一时写不出这样的美文;二则这里所征引的都是类似于范文的少而精之作,这不但免去了《合集》读者的翻检之劳,而且也使上述美文再放光彩。
第四方面要说的,是这一小标题的后半部分“奋袂出新”。诚然,“出新”是笔者着力追求的重要目标,但却未必真的“奋袂”。因为在《合集》编撰正较劲的时候,恰值酷暑,身着无袖短衫尚且挥汗如雨,又如何去甩袖子呢?只不过用以说明刻意出新的劲头罢了。现在看来,这方面的工夫没有白花,在具体篇目中既博采众长,也时有与他人不尽相同的、更为贴近时代的新音符。比如在点评《春江花月夜》时,笔者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此诗虽然有乐府、古风、歌行等称谓,实际上却是一回事。用今天的眼光看,它就是一首熔景物、哲理和爱情于一炉的,内容健康向上、思绪深沉、旋律优美的通俗歌曲。人见人爱的“月亮”,在这首歌词中出现达十四次之多,真堪称“月亮代表我的心”!又比如关于《长恨歌》,在对此诗的研究中,笔者曾引进白居易早期的一段恋情――在他二十多岁时,曾经爱恋过一个名叫湘灵的少女。她很美,又很重感情,白居易称她为“艳质”和“长情人”。她亲手做了一双精致的鞋子,送给白居易作为定情之物。然而,月下老人没有成全他们,白居易为之不胜感伤。直到三十七岁时,才与一个“清白”人家的女儿结成夫妻。正因为作者曾经有过关于爱情的悲剧性体验,他才能在《长恨歌》中,把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写得那么深情动人。可以这样说,在《合集》中对《长恨歌》的点评,是较有深度和颇具新意的。如果不避自夸之嫌的话,那么我还想说,在《合集》中更具新意的是对李煜《相见欢》一词的评点,这也是笔者的悉心研究所得。至于它新在哪里、有何可取之处?读者可以在“曾经沧海难为水”那一类中一目了然,兹不赘述。
帝王、薄命女
好诗照样收
在唐朝皇帝中,能写诗的不乏其人。但其诗被收入这一《合集》中的,只有女皇武则天的一首和宣宗皇帝李忱的一首“半”。
说武则天有创新意识,从其弊端百出的朝政方面看,人们可能不无贬义地说她标新立异;而如果从文学方面看,则又仿佛应该另当别论。且不说她在其他诗作中用词、立意时有自出机杼之处,仅以《合集》所收这首《如意娘》来说,不仅诗题作为乐府名称是她首创的,诗中有的词句也是始见于她的笔下。令人不平的是,她的“初创权”竟被一些很权威的工具书归之于比她晚一个多世纪的“大男子”的名下。不仅如此,她的“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这首绝句,其对离思的描写,岂非独具新意!更为令人不平的是,此诗竟被“大男子”骂作:“老狐媚甚!”这到底是“打是亲骂是爱”呢,还是一种人身攻击?恐怕不大像是前者。《合集》则是基于对“诗”不对人,遂将这位背着“坏女人”名声,集帝、后于一身的武t天的这首诗,归于“睹物思人”一类。
比武则天称帝晚一百六十多年、庙号宣宗的李忱,史称其“备知人间疾苦”,并谓其在位的大中年间颇“有贞观风”。李忱不仅是一位怀纳谏、恭俭勤政、口碑甚好的皇帝,其喜文善诗的秉性,已充分体现于上述那首《吊白居易》的难得的七律之中。在他现存总共不到两位数的诗作中,另外值得一提的“半”首,是指他即位前与一位僧人的《瀑布联句》四句中的后二句:“溪间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关于此联句产生的来龙去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请看本书最后一部分的作品。尚需再加表白的是,这里之所以选取两位帝王的诗,着眼点与《红楼梦》里的那位贾司塾迥然不同:并不是因为她(他)们的身价高,惟一的原因是其诗值得一读。
以“薄命女”称呼唐代女诗人虽然不尽恰当,或许还有以偏概全之嫌,但从本《合集》所涉及的主要女诗人李冶、鱼玄机等因意外灾祸死于非命的结局看,谓其“薄命”又不无因由。以鱼玄机为例,在她还是一个只有十五岁的女童时,就被宫廷侍从李亿纳之为妾,但又不为其妻所容。李亿一方面要纳妾以满足其私欲,一方面又做不了其“正”妻河东狮吼的主,却把少不更事的鱼玄机做了牺牲品。她最终被逐出李家,只得做了女道士。且不说鱼玄机因心理变态、戕杀侍婢被处决而李亿有不可推卸的罪责,即以她用泪水乃至血肉之躯所结撰的那首《赠邻女》而言,竟招来一些或不着边际、或挖苦攻讦之论。其中,黄周星更以颠倒是非为能事:“鱼老师可谓教猱升木、诱人犯法矣!罪过,罪过。”(《唐诗快》)这不仅是对人不对诗,而且真不知道说这种话的人是否扪心自问过?
比之李冶和鱼玄机,曾被提名为校书郎的薛涛就算很幸运了。本《合集》在“友谊天长”一类所编选的她那首《送友人》,本是一首几乎是上好的七言绝句,有人对它的评语竟是什么“无雌声”、“妓中翘楚也”等。这些话从表面上看,是在揄扬薛涛及其作品,骨子里却是带有某种性别偏见的似是而非之说,不能完全当做好话来听的。
《合集》尽管与男尊女卑的观念格格不入,但也没有走向另一极端。尽管唐代诗坛上的男女作者原本就不成比例,女作者少得可怜,然而对她们的诗作并没有降格以就,所收作品力求与“精品”二字相称。不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既避免遗珠。又宁缺毋滥。
大胆不妄为
驳误及其他
对这一问题,拟先从两方面说:一是如何对待权威、前贤关于习以为常的诗句的取舍和理解;二是对一些带有权威性注释的完善、补充和厘订。
关于第一点,可以以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为例。对此诗,《唐诗三百首》题作《出塞》,并将其置于乐府类。《合集》不从此本,而与其他常见本保持一致,题作《凉州词》编入七言绝句,这是从众的一面。另一面可以说是与众不同,即第四句的首二字,不随大溜作“春风”,而作“春光”。需要向读者略作说明的是,这并非笔者在标新立异,而是有理有据的。所谓“有据”,是指《全唐诗》卷二五三原文如此;所谓“有理”,则正如杨慎所云:
“比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井庵诗话》卷二)窃以为以“春光”喻君恩似胜“春风”一筹。因为自然界的春风是可以度过玉门关的,而温暖的“春光”却在万里之外,不及于边塞,所以《合集》此句径作“春光不度玉门关”。另外还可以以对王维《使至塞上》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理解为例。人们尝征引《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香菱所说“想来烟如何直”云云表示赞同或欣赏。其实,这一对“直烟”的疑想,正说明曹雪芹和他笔下的人物香菱缺乏生活实践。因为这里的“烟”,并非是荣宁二府的袅袅炊烟,而是指烽火,而烽火则是燃烧时其烟直上的狼粪,所以说王维的诗句是“有理”的。在类似的问题上,《合集》时有与大家权威见解不同之处。斗胆提出,以供读者参酌。
第二点,关于注释问题。虽说关于唐代诗词的注本多不胜数,但本《合集》总共约一千多条注释,没有一条是照抄、照搬的。即使对各家完全相同的注释,也都经过自己的一番查证、咀嚼、消化,最后或对以讹传讹之处有所匡正,或归纳成较为简练准确一点的文字。对各家略有不同的注释,笔者则一定查找个水落石出。对那种意欠完备或各执一词的注释,更是本《合集》的用力所在,这可从以下两种类型中得到证实。一类是对于“禾黍”(见“天若有情天亦老”标题下许浑的《金陵怀古》一诗)的注释。这虽然是一种人们非常熟悉的典事,但是将它梳理完备到现在的地步,着实花费了一番工夫。另一类是对“日出江花红胜火”标题下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一词的注释。以往有征引《入蜀记》和征引《野客丛书》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在笔者一时无所适从的情况下,姑且二说俱引,供读者自酌。
关于“大胆不妄为”,笔者最想说的是涉及到大权威段玉裁的两件事:一件是有关许浑《咸阳城东楼》颔联:“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段氏以“阁”与“楼”犯复为由,力主改“阁”为“谷”。殊不知“阁”字是有生活依据的,许浑自注为:“(咸阳城)南近溪,西对慈福寺阁。”这样真实对景的风物,将它改掉,敢问划算吗?
另一件是关于白居易《琵琶引》的“幽咽泉流水下滩”一句的“水下滩”三字。这在前人的一些较有影响的版本里,诸如《唐诗品汇》、《唐诗别裁集》、《全唐诗》、《唐诗三百首》等,均作“水下滩”,但在今人的一些选本里多作“冰下难”。今人的这种取舍,想必是受了段玉裁下述见解的影响:“白乐天‘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泉流水下滩’不成语,且何以与上句属对?昔年曾谓当作‘泉流冰下难’,故下文接以冰泉冷涩。难与滑对,难者,滑之反也。莺语花底,泉流冰下,形容涩滑二境,可谓工绝。”(《经韵楼文集》卷八)段玉裁是大家,其言有九鼎之力,但他毕竟是与白居易的思维方式迥不相埒的、书斋中的文字训诂学家和经学家,况且《琵琶引》是七言古诗,无须像律诗那样严格地去要求它的属对。从生活实际来说,泉水从地下流出,水温在摄氏零度以上。凡有泉水之处,即使在冬季,刚流出地面的泉水,不但不结冰,反而更显得热气腾腾。所以这里不拟以段氏之说来修正白居易的诗句,而仍然根据《白香山集》作“幽咽泉流水下滩”。
很显然,这两件事的症结都出在是重内容、重生活依据,还是一味看重字句格式?这既是涉及到文学创作的原则性问题,也与对作品的阐释原则有关,所以不可不据理以辩。
在这一小标题的“其他”问题中,当务之急是要说明:《合集》的最后一组诗词,均无法完全根据本丛书的体例按题材划分,但这些诗词又几乎都是十分脍炙人口的传统名篇,选本中不可或缺,故作为“编余撷英”收入。
在属于“其他”的问题中,还要加以说明的是,《合集》中有少数作品并非出自传统名家之手。这是否与丛书的“名家精品”体例有所龃龉?这要看怎么理解。如果从实至名归的角度,当你看了马戴的《落日怅望》、崔珏的《哭李商隐二首》(其二)、高蟾的《初落第》等,你也会由衷地称这些作品为“精品”。那么将其作者视为名家,也就顺理成章了。再从另外的视角看,既然有一字之“师”,为什么不可以有一首之“名”?“家”有大小,对小家也应给予一定的名分。这也正是在本“丛书”新颖独到思路下,这一《合集》的特点和长处之所在。
《合集》遇到了和《千家诗》类似的难以两全的编排问题。比如《千家诗》只管诗的体裁,不考虑作家先后,宋人被置于唐人之前,同一朝代的更不管谁早谁晚,同一作者反复出现等。《合集》不仅体裁比《千家诗》的只选绝句和律诗,多出了歌行(包括五言、七言和杂言)与词等形式,它更要着重斟酌题材分类,以及在某一类中最有代表性的篇目等问题。这样一来,只能在首先考虑上述问题的前提下,加以兼顾体裁及其他,至于作者的时代先后,只得借书后的《唐代主要诗人词家简介》加以弥补。由此为读者所带来的翻检之劳,令编者深感不安和歉疚。
不言而喻,《合集》还会有不少短处、不足和不应有的谬误!鉴于目前笔者尚处在当局者迷的状态之下,又限于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还不可能达到完美无瑕的境界。但愿读者朋友援之以手,从而共同走近这一境界。我衷心地期待着对《万里归心对月明》这一拙编的任何批评、建议和修正,尤其是那难以数计的、无时不在思念着家国的莘莘游子!
陈祖美腹稿于1999年9月录于同年10月定稿于同年12月北京
念天地之悠悠――人生感慨
凉州词/王之涣/3
石头城/刘禹锡/5
途经秦始皇墓/许
在狱咏蝉/骆宾王/9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11
滕王阁诗/王
黄鹤楼/崔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20
长安晚秋/赵
经炀帝行宫/刘
苏武庙/温庭筠/26
代悲白头翁/刘希夷/28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30
酬乐天咏老见示/刘禹锡/32
天若有情天亦老――王朝兴废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岑
春行即兴/李
汴河曲/李
乌衣巷/刘禹锡/41
焚书坑/章
述国亡诗/花蕊夫人/46
蜀先主庙/刘禹锡/47
金陵怀古/刘禹锡/49
金陵怀古/许
咸阳城东楼/许
经五丈原/温庭筠/55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杨
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李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李
伤心不独为悲秋――悼人伤事
题长安壁主人/张
上汝州郡楼/李
南园十三首(其六)/李
蔡中郎坟/温庭筠/70
感弄猴人赐朱绂/罗
江陵愁望寄子安/鱼玄机/74
落日怅望/马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77
吊白居易/Z
哭李商隐二首(其二)/崔
途中见杏花/吴
春夕/崔涂/84
人日寄杜二拾遗/商
将进酒/李
哭殷遥/王
一片冰心在玉壶――友谊天长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王昌龄/93
送元二使安西/王
别董大二首(其一)/高
移家别湖上亭/戎
明月夜留别/李
送友人/薛
井栏砂宿遇夜客/牵
杨柳枝/刘禹锡/105
蓝桥驿见元九诗/白居易/106
赠项斯/杨敬之/108
谢亭送别/许
闺意献张水部/朱庆馀/110
赠薛涛/胡
古离别/韦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韦
淮上与友人e/郑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
望月怀远/张九龄/121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123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125
忆江上吴处士/贾
送人东归/温庭筠/129
送魏万之京/李
别严士元/刘长卿/133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有赠/刘禹锡/135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137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
调张籍/韩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牛希济/144
等闲平地起波澜――人心难测
放鱼/李群玉/147
竹枝词九首(其七)/刘禹锡/149
寄诗/崔莺莺/151
宫词/朱庆馀/153
翠碧鸟/韩
孤雁(其二)/崔
酌酒与裴迪/王
放言五首(其三)/白居易/161
百舌吟/刘禹锡/165
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敦煌曲子词/168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李
曾经沧海难为水?伉俪情深
青青水中蒲三首(其二)/韩
离思五首(其四)/元
六年春遣怀八首(其五)/元
燕子楼三首/白居易/179
题都城南庄/崔
遣悲怀三首(其二)/元
杨柳枝/柳
更漏子?玉炉香/温庭筠/189
清平乐?别来春半/李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
长恨歌/白居易/196
何处相思明月梯卜――怨女痴想
班婕妤三首(其二)/王
春怨/金昌绪/206
江南曲/李
行宅/元稹/208
y曲六首(其一、其三、其四)/刘采春/210
宫词二首(其一)/张
闺怨/王昌龄/214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其三)/王昌龄/216
谢赐珍珠/江妃/218
竹枝词九首(其二)/刘禹锡/220
秋夜曲/王
赠内人/张祜/224
长门怨三首(其二)/刘
长门怨/刘
杂诗三首(其三)/沈缙冢228
写真寄外/薛
赠邻女/鱼玄机/232
长相思?汴水流/白居易/236
长命女?春日宴/冯延巳/238
谒金门?风乍起/冯延巳/239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无名氏/241
忆秦娥?箫声咽/无名氏/243
梦江南二首/温庭筠/245
春江花月夜/张若/247
万里归心对月明?游子思乡
寒塘/赵嘏/254
回乡偶书二首/贺知章/255
除夜作/高
逢入京使/岑参/258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262
题金陵渡/张祜/264
旅次朔方/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266
次北固山下/王
商山早行/温庭筠/270
晚次鄂州/卢
兼示符离及下弟妹/白居易/274
每逢佳节倍思亲――睹物思人
如意娘/武则天/28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
玉关寄长安李主簿/岑
十五夜望月/王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柳宗元/289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
江楼感旧/赵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294
过故人庄/孟浩然/295
同王征君湘中有怀/张
云阳馆与韩绅卿宿别/司空曙/299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韦应物/301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
喜见外弟又言别/李
楚江怀古三首(其一)/马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308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罗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312
不教胡马度阴山――边塞之首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二、其三)/卢
哥舒歌/无名氏/317
凉州词二首(其一)/王
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龄/320
从军行七首(其四、其五)/王昌龄/3x
征人怨/柳中庸/324
从军行/陈
塞下曲/李
南园十三首(其五)/李
陇西行四首(其二)/陈
己亥岁二首(其一)/曹
寄夫/陈玉兰/335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卢汝弼/336
从军行/杨
使至塞上/王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刘长卿/343
没蕃故人/张
古从军行/李
燕歌行/高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
雁门太守行/李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花秋月
鸟鸣涧/王
咏柳/贺知章/362
月夜/刘方平/364
采莲曲二首(其二)/王昌龄/366
三日寻李九庄/常
枫桥夜泊/张
兰溪棹歌/戴叔伦/373
滁州西涧/韦应物/374
城东早春/杨巨源/376
晚春/韩愈/378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韩
秋词二首/刘禹锡/380
望洞庭/刘禹锡/382
暮江吟/白居易/384
南园十三首(其一)/李
采莲子二首(其二)/皇甫松/387
书院二小松/李群玉/389
题菊花/S巢/390
菊花/黄巢/391
山居秋暝/王
春山夜月/于良史/396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398
春题湖上/白居易/400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401
忆江南二首/白居易/403
渔翁/柳宗元/405
大珠小珠落玉盘――诗乐谐声
听弹琴/刘长卿/409
听筝/李端/410
听筝/柳中庸/412
听安万善吹####篥歌/李
省试湘灵鼓瑟/钱
从萧叔子听弹琴赋得三峡流泉歌/李
听颖师弹琴/韩
琵琶引/白居易/422
李凭箜篌引/李
为谁辛苦为谁甜――贫者可叹
浪淘沙九首(其六)/刘禹锡/432
再经胡城县/杜荀鹤/434
辛苦吟/于
贫女/秦韬玉/437
山中寡妇/杜荀鹤/439
悯农二首/李
伤田家/聂夷中/443
女耕田行/戴叔伦/445
水夫谣/王建/447
猛虎行/张籍/449
缭绫/白居易/45l
一树春风千万枝――编余撷英
竹里馆/王
蝉/覆世南/459
登鹳鹊楼/王之涣/460
春晓/孟浩然/462
宿建德江/孟浩然/463
终南望余雪/祖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465
新嫁娘词三首(其一)/王
问刘十九/白居易/468
江雪/柳宗元/470
答张生/崔莺莺/471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其四、其五)/李
边词/张敬忠/475
早梅/张谓/476
归雁/钱起/477
登科后/盂郊/479
竹枝词二首(其一)/刘禹锡/481
浪淘沙九首(其八)/刘禹锡/482
戏赠看花诸君子/刘禹锡/483
再游玄都观/刘禹锡/485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487
杨柳枝词/白居易/488
忆扬州/徐凝/490
瀑布联句/香严闲禅师
初落第/高
柳/韩惺/496
新上头/韩
杂诗/无名氏/501
公子行/孟宾于/502
正月十五夜/苏味道/503
汉江临泛/王
终南山/王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
题李凝幽居/贾
渔父?水接衡门十里余/李
游子吟/孟
唐代精彩诗词名句选录/518
唐代主要诗人词家简介/528
阅读数[11682]
如果您已经注册并经审核成为“中国文学网”会员,请
后发表评论; 或者您现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唯美古诗词名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