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蒙受不白之冤的意思努力抗争的例子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期末复习试题答案2015.8
您的位置: →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期末复习试题答案2015.8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一、 填空题1、蒋防的《霍小玉传》是中唐传奇的压卷之作,名人胡应麟说:“此篇尤为唐人最精彩之传,故传诵弗衰”。2、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以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后世统称为“话本”。3、《水浒传》最早的名字叫《忠义水浒传》。4、关于《金瓶梅》的作者现在还是一个谜,《金瓶梅词话》卷首欣欣子所作的序称此书为兰陵笑笑生所作。5、《儒林外史》一书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最杰出的代表。6、纪昀批评《聊斋志异》“一书而兼二本”并作《阅微草堂笔记》以与之抗衡7、清中叶的小说中李汝珍《镜花缘》的成就最高。8、在小说界革命浪潮中最具影响的小说被鲁迅称为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 。9、小说起源:1)神话传说2)寓言故事3)史传 。10、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成熟阶段。11、魏晋南北朝小说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志怪小说的代表是干宝的《搜神记》》;志人小说的代表是刘义庆《世说新语》。12、唐传奇发展经历三个时期:1)初盛唐时代为发轫时期代表王度,《古镜记》2)中唐时代是兴盛时期代表白行简《李娃传》3)传奇在中唐的繁荣陈玄v《离魂记》是传奇步入兴盛期标志作品。13、三位传奇大家的作品:白行简《李娃传》元稹《莺莺传》蒋防《霍小玉传》14、宋代说话分四家;小说、说经、讲史、合生。15、明代三大传奇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王世贞的《鸣凤记》。16、《金瓶梅》是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二,单选题1,&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是谁的论述( B )A,班固 B,桓谭 C,刘歆 D,庄子2,&小说者,能讲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捏合&.这里的&小说&是指什么( A ) A,说话的一家 B,话本的一种 C,短篇小说 D,笔记3,下面属于上古创世神话的是( B )A,女娲补天 B,盘古开天地 C,大禹治水 D,精卫填海4,下面不是后人著录的两汉小说的是:( A )A,《说苑》 B,《燕丹子》 C,《飞燕外传》 D,《东方朔别传》5,下面是六朝志怪小说的是( A )A,《搜神记》 B,《西京杂记》 C,《笑林》 D,《世说新语》6,下面是六朝志人小说的是( D )A,《搜神记》 B,《列异传》 C,《幽明录》 D,《世说新语》7,唐传奇文《长恨歌传》的作者是( B )A,元稹 B,陈鸿 C,白行简 D,李公佐8,用&谴责小说&一词概括清末批判时政的小说的学者是( C )A,王国维 B,梁启超 C,鲁迅 D,郭沫若9,现今能考知魏晋时期第一部志怪小说是( B )A,干宝《搜神记》 B,曹丕《列异记》 C,吴均《续齐谐记》 D,陶潜《搜神后记》 10,&七分史实,三分虚构&是指下列哪部长篇章回小说( A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荡寇志》11,被金圣叹称为&第五才子书&的长篇章回小说是( B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荡寇志》12,中国第一部长篇世情小说是(
)A,《金瓶梅》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13,清代纪昀评价( B )的结构&一书而兼二体&.A,《儒林外史》 B,《聊斋志异》 C,《西游记》 D,《红楼梦》14,中国古代讽刺小说中成就最高的是( A )A,《儒林外史》 B,《聊斋志异》 C,《西游记》 D,《红楼梦》15,不属于《红楼梦》一书别名的是( D )A.《情僧录》 B.《石头记》 C.《风月宝鉴》 D.《红楼外史》16,《儒林外史》中,有较多作者本人影子的人物形象是( C ).A. 匡超人 B.杜慎卿 C.杜少卿 D.牛布衣17,不属于南宋&说话四家&的是( D )A,小说 B,说经 C,讲史 D,唱赚18,与《西游记》成书无关的一部书是( A )A,《西游证道书》 B,《大唐西域记》C,《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D,《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19,&宋定伯捉鬼&的故事出于( A )A,《搜神记》 B,《拾遗记》 C,《博物志》 D,《搜神后记》20,未对120回本《红楼梦》成书作出贡献的人是( D )A,脂砚斋 B,程伟元 C,高鹗 D,金圣叹三、论述题一、任选《聊斋志异》中一篇,写出小说名,故事梗概,并简单进行评析 参考答案:《聊斋志异》之《小翠》 (1)故事梗概:越人王太常幼年曾庇一狐躲过雷霆劫,长大后官运亨通,仕途坦荡。后育一子,却是个痴儿,至十六岁仍不辨牝牡。王甚忧之。忽一日,有妇人挈一绝色少女登门,自请为妇。王大喜,遂纳之为媳。女过门后,常与痴儿嬉闹,公婆难免对其出格行为表示了不满。后,王太常结怨于同僚,险遭馋劾。幸小翠急中生智,令其化险为夷。某日,小翠将痴夫置于热汤中闷之,竟令其病K。后小翠不慎将公公的一件名贵瓷器打破,遂遭垢骂。翠大怒,念己屡屡有恩于公家,殊料公家待己如此苛刻。于是盛气夺门而出。公子日思成疾,骨瘦如柴。偶以故自他里归,竟意外邂逅小翠。两情由是相悦。期间,女每劝公子别婚,然公子不从。后年余,女容颜日异。自称无法生育,央公子他娶。公子无奈,然之,娶锺太史之女为妻。后女遗玉匿去,竟不回。(2)主题:狐女小翠为报王太常救母之恩,委身其痴子为妇,数年如一日,含垢忍辱。其有情有义者,正如异史氏所言:一狐也,以无心之德,而犹思所报;而身受再造之福者,顾失声于破甑,何其鄙哉!作者借狐之重情重义,来反衬人之薄情寡义。的确振聋发聩。(3)艺术特色:本文再次塑造了一位个性鲜明的狐女形象。其真其纯,皆可与婴宁和狐谐女相媲美。只是,小翠身上多了些克忍。由于她是为报救母之恩来到王家,所以对王家人的苛刻,更多时候是以含忍之心面对的。这期间的小翠,尽管时有天性流露,但多少带着些压抑,没能全然放得开。直到五年报恩期满,她因不慎将一名瓷失手堕地,招来夫家人大骂时,方将本性展露了出来:“女奋而出,谓公子曰:‘我在汝家,所保全者不止一瓶,何遂不少存面目?实与君言:我非人也。以母遭雷霆之劫,深受而翁庇翼;又以我两人有五年夙分,故以我来报曩恩、了夙愿耳。身受唾骂、擢发不足以数,所以不即行者,五年之爱未盈。今何可以暂止乎!’盛气而出,追之已杳。”真乃一刚烈不阿的好女子也!阅至此处,小翠之真性情方才呼之欲出,令人大快朵颐。可见,小翠同狐谐女一样,身上是有反抗精神的,其重情重义实在叫人肃然起敬!二、《李娃传》的思想艺术特点。参考答案:齐裕j主编《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第一章第三节,第36―40页。三、分析《水浒传?李逵负荆》中的李逵形象。参考答案:齐裕j主编《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第四章第二节,第178页。四、请你谈谈对《水浒传》主题思想的认识。《水浒传》的主题思想有三种说法:一是农民起义说,二是市民说,三是忠奸斗争说。这三个观点都从某个侧面反映了《水浒传》的思想内容。在封建社会里,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是主要矛盾。《水浒传》是反映农民起义的,它所刻画的宋江起义有历史事实为依据,作者把这一历史上并不出色的农民起义写得波澜壮阔,高潮迭起,使它成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家喻户晓的农民起义。《水浒传》塑造了一些农民革命英雄的光辉形象,最后梁山英雄受招安,被利用去征方腊,遭到残酷镇压的命运,反映了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和失败的悲剧。《水浒传》的确是一曲农民革命的颂歌。水浒故事长期在城市流传,市民群众和艺人是水浒故事的主要创作者,他们并不熟悉农村生活,也并不真正了解农民,他们是用市井细民的眼光来观察农民起义的。因此,在他们的渲染与修饰下,梁山义军虽然还保留着某些农民起义的特点,但它实际上是被市民观点改造过的一次农民起义,小说中更多的是对市民生活的描写,也多少反映了市民的心声。《水浒传》描写的不是广大农村而是市井社会,不见田野庄稼,不见农业耕作,而只有酒楼妓院,瓦舍勾栏;不见地主恶霸的地租剥削和高利盘剥,而是衙吏猖獗,地痞流氓横行。《水浒传》里的官逼民反,官是封建官僚,民是市井细民。另外,书中宣扬的是以侠义为核心的市民道德观。表现为见义勇为、扶困济危、刚强义烈、恩怨分明、受恩必报的道德原则。所以《水浒传》是为市井细民写心的英雄颂歌。水浒故事既有农民革命思想的闪光,又有市民阶层感情的渗透,最后加工者把它们联缀成长篇巨制时,又用忠奸斗争的思想对它进行了加工改造。因而《水浒传》的主题思想呈现了多元融合的趋势。五、《水浒传》是如何塑造传奇式的英雄的?《水浒传》是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作品,它成功地塑造了神态各异、光彩夺目的英雄群像。《水浒传》以 “众虎同心归水泊” 为轴线,描写英雄人物经历了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百川入海,汇集到梁山泊。他们上梁山的道路,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奔上梁山、逼上梁山和拖上梁山。第一类是性格豪爽的草莽英雄。他们大多出身在社会底层,对黑暗社会早已满腔怒火,一触即发,只要遇到适当的机会,以一些突发事件为导火线,点燃他们心中的怒火,便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奔上梁山,表现了极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李逵、鲁智深、阮氏三雄等。
第二类是如宋江、林冲、杨志、武松、柴进等人,他们虽然对统治阶级有不满,同情被压迫人民,但或因出身高贵,顾念“清白”身世,不肯落草;或有较、好的地位,留恋小康生活,不愿铤而走险。或因“忠孝”思想束缚,不肯“犯上作乱”,因此一定要被统治阶级逼得走投无路,而且还要经过一番严重的思想斗争,才被动地被逼上梁山。第三类人物,或是出身大地主、大富豪之家,或是身居要职,是统治阶级中的重要人物,他们以消灭农民义军为己任,但是在与农民起义军的搏斗中被打败、被俘虏,被客观形势逼得无路可走,又为宋江等人的“义气”感动,只好“暂居水泊,等待招安”。他们是被拖上梁山的。他们加入义军,一方面壮大了义军声势,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消极因素,加速了这个英雄群体的解体。如卢俊义、秦明、关胜、呼延灼等。《水浒传》继承宋元话本的优良传统,以平民百姓为作品的主人公,小说虽然仍是歌颂英雄,叙写重大的政治军事斗争,但与《三国演义》相比,却有很大的不同。它把出身农民、渔民、城市平民的下层人物作为英雄来歌颂,把他们放在主人公的位置,即使出身高贵的柴进、花荣等人,也把他们平民化了。《水浒传》包罗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渔民屠夫、和尚道士、小贩小偷、市井无赖、妓女虔婆等,人物角色比《三国演义》要丰富得多。《水浒传》里的英雄人物是古代英雄人物与农民、市民阶层理想人物相结合的产物。《水浒传》所描写的草莽英雄,一方面继承了古代英雄勇和力的象征,不过他们征服的对象不是自然界,而是人类社会的奸贼。他们具有蔑视统治阶级权威,蔑视敌人的武力,具有战胜敌人的豪迈气概。另一方面,他们体现了下层劳动人民的道德理想。他们性格直率、真诚,总是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自己的个性赤裸裸地和盘托出,不受敌人的威胁利诱,不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对统治阶级无所畏惧,甚至对皇帝也说些大不敬的话,对自己的领袖也不曲意逢迎而敢于直率批评,性格豪爽,不为礼节所拘。他们“任天而行,率性而动”,体现了与封建理学相对立的“童心”。《水浒传》中性格最复杂的人物要算宋江,在他的身上存在着两极的对立,即义士与忠臣的对立。从中反映出了正统文化儒家忠孝思想与市民文化侠义思想的对立,也揭示了宋江性格结构中深层次的矛盾与冲突。宋江一出场,作者就介绍他是“孝义黑三郎”,“为人仗义疏财”,特别强调他喜好结交江湖好汉,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同时他一出场也就受到严峻的考验。宋江私放晁盖,说明他把“义”当作最高原则,当他“担着血海似的干系”放走了犯有“弥天大罪”的晁盖之时,他实际上也犯了背叛朝廷的“弥天大罪”。不过此时的宋江放走晁盖主要是出于挽救心腹朋友的江湖义气,主观上并没与反叛朝廷、聚众造反的意思。而杀惜之后,他经过一番周折奔上梁山,又因为守孝 “奔丧” 回家被捕刺配江州。在江州浔阳楼上,宋江题下“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反诗。忠孝观念在宋江的头脑中根深蒂固,而不甘屈辱、要施展抱负的豪侠思想同时也在他心中激荡,这正是宋江的双重人格。宋江私放晁盖是他人生中一大转折,而江州题反诗是他人生中的又一转折。之后,他被黄文炳告发,被判死刑,梁山好汉劫法场把他救出,宋江已经无路可走而奔梁山。宋江虽然上了梁山,带领千军万马与封建王朝进行对抗,但他并没有摆脱忠孝伦理思想的束缚,他把忠与义统一起来,用“义”团结众人,而为的是实现忠心报国的目标。他在上山之前,曾对武松说:“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留一个好名,也不枉为人一世。”上山后,他不断向义军灌输忠义思想,在晁盖死后,他改“聚义厅”为“忠义堂”,对于归顺梁山的朝廷将官,他一再表示自己上梁山是为了“权时避难”,日后“专等朝廷招安”。他没有在身陷绝境时向朝廷投降,而是在义军节节胜利的时候,带领梁山泊义军去接受招安,他认为这样做是为了报效朝廷,是“顺天”“护国”,是忠义两全,结果带给义军的是毁灭的悲剧。宋江既是忠臣孝子,又是侠义之士;既是梁山泊的领袖,梁山事业发展的功臣,又是葬送梁山事业的罪人。在《水浒传》以前小说中还不曾成功塑造出象宋江这样具有复杂性格的典型人物,当然小说夸张了宋江的谦虚,逢人就让位,给人虚伪的感觉,是其败笔。小说评论家金圣叹对于 《水浒传》 的人物个性化非常赞赏,他说:“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水浒传》人物的个性化体现在传奇性与现实性、凡人与超人的结合,惊奇与逼真的结合,粗线条勾勒与工笔细描的结合。六、请谈谈《三国演义》古代小说中的地位与影响。《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他在思想艺术上都取得巨大成就,成为我国历史小说创作的楷模,在文艺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三国演义》为历史演义小说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它的影响下,先后出现了四五十部历史演义小说。他的章回体体制、创作思想、人物形象、艺术风格、艺术手法都对后代各种题材小说的创作产生重大影响。《三国演义》对戏曲和说唱文学也产生重大影响。仅京剧一个剧种,流传至今的三国戏就有一百五十多出,几乎所有的地方戏都有三国戏。直接或间接取材于《三国演义》 的说唱文学作品遍布全国各地。《三国演义》的续书,有万历年间酉阳野史编写的《续编三国志后传》,十卷一百三十九回,另有《后三国石珠演义》,三十回,亦名《后三国传》,清梅溪遇安氏著。《三国演义》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是首屈一指的,《三国演义》的成功,使三国历史得到普及,它的故事脍炙人口,它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三国演义》也为世界人民所热爱,俄 、日 、朝、美、法等国都有全译本。七、为什么说《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典范?(1)、军事文学的开山之作出色的战争描写是《三国演义》具有永久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三国演义》写了大小40多场战争,其中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重大战役,又有街亭之战等激烈的中小战役。还有许褚裸衣战马超这样的搏斗场面,可以说《三国演义》是一部三国时期的战争史,堪称我国军事文学的开山祖与典范之作。 (2)、宏伟的艺术结构《三国演义》叙述百年的历史,出场人物多至数千人,历史事件头绪纷繁,所以安排全书的结构是一件难事。但作者以其杰出的艺术才能,描写东汉末年的历史,将各个统治集团之间及其内部的斗争安排得有条不紊,规模宏大而不散乱,结构严谨而不呆板,形成了一个艺术整体。(3)、典型人物的塑造《三国演义》把塑造历史人物形象放在重要地位,在故事情节的演进中塑造人物形象,小说用浓墨重彩、夸张和渲染的手法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4)、虚实结合的辩证艺术《三国演义》作为历史演义小说,其主要情节符合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人物性格基本符合历史人物的面貌, 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结局大体符合史实。小说中虚构的情节,作者采用了张冠李戴、移花接木,铺叙穿插、本末倒置等办法在艺术上进行加工,采用了大量民间传说,如“桃园三结义”、“关张古城会”、“蒋干中计”、“七星坛祭风”、“华容道放曹”等都没有历史依据,都是从民间故事中来。这些虚构部分基本符合历史,使人不易觉察出是虚构的,完全达到了乱真的地步。八、为什么说《西游记》描绘了奇诡变幻的神话世界?第一、这个神话世界向人们展现的是广阔的描写空间、奇丽的幻想环境,有对自然环境的美化,主要是对仙地佛境的描写。 一翻开《西游记》,读者就进入了一个奇丽的境界:先是充满诗情画意的花果山,接着又是“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的水帘洞,其中描写众猴如何好奇,石猴如何探奇,叭灰黄琶赖摹短一ㄔ醇恰贰O质凳澜缫残碛姓饷匆桓鏊倍矗谧髡叩谋氏拢饪槿思涞木煌寥词且桓隼硐氲纳缁幔浼渌溆腥思渲袒穑次蕹臼乐兹拧H嗣强梢栽诖税簿永忠担 “霜雪全无惧,雷声永不闻” ;可以“称王称圣任纵横”,自由自在, 无拘无束。 这种美化自然环境的描写,在《西游记》中随处可见,特别是与僧道有关的诸境的描绘,更是令人神往。第二、的浪漫主义小说, 从来不是孤立地描绘什么幻想世界、未来世界,而是让环境描写服从于形象的塑造,努力使环境和人物达到和谐的统一。《西游记》的环境描写之所以能够清楚地留在读者的记忆中,除了其独特的美感效果之外,更主要的是因为有一大群神魔形象在这广阔的天地、奇幻的世界中活动着。于是,奇幻的环境孕育出奇幻的人物,奇幻的人物反过来又改造奇幻的环境,从而在奇幻的环境中演出奇幻的故事,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和谐的艺术整体。第三、浪漫型的神魔小说不同于现实主义小说,不是让人物服从于环境,人物性格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是在性格特征基本定型之后,通过虚构的种种环境和事件,反复渲染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简言之,不是环境改造人,而是人改造环境。因此,《西游记》取经途中幻设的种种险境和奇事,正是为了通过对取经人物改造环境、征服一切的反复描写,达到渲染性格的目的。 像三调芭蕉扇就比较集中、生动地表现了这种奇幻人物征服奇幻环境的斗争。九、《镜花缘》的讽喻艺术分析。1、承用旧名,杜撰新事2、抓住一端,生发开去。3、漫画解释,类型勾勒举例分析十、《西游记》与《封神演义》中的哪吒形象及其原型。“那吒”最早出现于汉译密宗系统的佛教经典中,据说他是毗沙门天王五太子之一,乃守护佛教之善神,有五头六腕。他曾析骨还父,析肉还母,现出无物无我状态之本来身,并以大神力为父母说法。到了明《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所载,名字已由“那吒”变成“哪吒”,故事也长多了,丰富多了。和《西游记》第八十三回对哪吒出身的简述差不多,《封神演义》第十二回到第十四回所述也大致如此。不过细节更加丰富生动。这三者渊源所自的故事究竟本源何在,如非一源,则所遵者谁先谁后?谁影向谁?恐怕很难稽考了。哪吒化洋归土,变佛为仙神。其中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处,少说也有两处。一个是“莲花化身”,应该说明,中国秦汉时原来没有对莲花的特殊热爱,更没有赋予它丰富的比喻义。中国人重视莲花,并以伏地莲花比附南亚次大陆包括睡莲在内的多种莲花,那是佛教输入之后的事了。连理学家创作的名篇《爱莲说》,本根均在佛门。可是中国小说家把“莲花化身”,搞得非常具体而灵活得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已颇见端倪,《封神演义》较之具体生动多了。(参考《封神演义》第十四回)奇更奇在这莲花化身灵活得用。你看他竟无三魂七魄,可又是个活生生的人,因此,在战场上大占便宜。凡是用勾魂术的,如“呼名落马”的张桂芳,鼻哼白光的郑伦,头顶现红珠的丘引,手持招魂幡的法戒,祭起“四肢酥”的龙安吉,哪吒是天生的不惧。余化的化血刀,见血封喉,哪吒受刀伤后,也能延宕时辰。如此塑造人物,既在常人意想之外,又在神魔小说容许的情理之中。使人叹为观止。另一点铁成金处是哪吒脚踏的风火二轮,也够神的。把脚一蹬,驾起风火轮。只听风火之声,如飞云掣电。(《封神演义》第十四回)据说“转轮王”能自天感得轮宝,转动轮宝(似为手持转动),降伏四方,是征服世界的大王。又说此王驾轮宝飞行空中,亦称“飞行大帝”。佛教袭用其说,有四大转轮圣王的说法。在《西游记》等书中,李靖当了天兵总司令,哪吒充任前部先锋官。可是战不过孙大圣,远不如《封神演义》中那样神奇。又衍生出一个红孩儿,脚蹬风火轮,手执火尖枪,俨然又一个小哪吒。但因哪吒的形象在《封神演义》中太光辉夺目,以致这位仿制品显得轻飘飘的,哪吒的那些法宝也不好让他继承,只有捶鼻子出三昧真火是一个新招。十一、《红楼梦》的悲剧艺术论析。鲁迅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等等。虽然各自的叙述不尽相同,但都道出了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的基本特征:从幸福到苦难,从追求到幻灭,从有价值到毁灭,既标出了事物的两极,又标出了两极从有到无的变迁、冲突和毁灭过程。王国维之所以称《红楼梦》为“彻头彻尾之悲剧”,正是在这一点上看到了《红楼梦》与传统悲剧不同,与世界著名悲剧相通的艺术形态。根据悲剧的这一基本特征,可以看出《红楼梦》的悲剧具有三重意义。第一,从题材的表层意义看,是通过贾府的兴衰过程及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写时代悲剧;第二,从题材的深层意义看,是通过几个女子的毁灭过程写文化悲剧;第三,从题材的象征意义看,则是通过由好到了、由色到空的变迁过程写人生悲剧。它打破了传统的思想,使作品的内涵更为丰富、更为深刻,更具有典型意义。 1、家庭和社会的时代悲剧在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盛与衰总是同时存在而又彼此包涵的,由衰而盛,盛极衰来,是一种螺旋式的发展。清王朝也是这样,虽然当时出现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但其弊病和危机比起以往任何一个封建王朝来或许更为可怕。一方面,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精神统治,对思想文化采取了历史上少见的箝制与麻醉的政策;另一方面,在统治阶级内部,特别是占有大量庄田和享有种种特权的上层贵族,由于失去了开国之初一定程度的淳朴、节俭的作风,骄奢淫逸的风气日益蔓延,日臻腐败。安富尊荣者多,运筹谋划者少,这是贾府衰败的首要原因。主子们养尊处优,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下人们得过且过,离心离德。奢侈浮华,出多入少,这是贾府败落的原因之一。《红楼梦》中荣宁二府,是开国勋臣之后,但日渐败落,正如第二回冷子兴所说:“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这里作者借冷子兴的口,全面深刻地揭示了这个贵族世家从荒淫奢侈到后继无人,从物质基础到精神世界都日渐衰败的悲剧命运。奢侈浮华,出多入少,这是贾府败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一顿对贾府来说很平常的螃蟹宴便需花费二十多两银子,刘姥姥感叹道:“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为迎接元春省亲,贾府大兴土木,建成了大观园,奢华糜费程度惊人,连过惯皇家生活的元春也不禁摇头叹息。贾府的排场是在入不敷出的境况下勉强支撑起来的,它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收取地租,可是,濒临破产的农村经济,已不可能填满贾府这种无底洞的消费。后继无人,是贾府衰败的第三个原因。荣宁二公在马上打江山,建立起贾府事业,他们的下一代雄风犹存,可以守成,但到了第三代,即“文”字辈,已经退化为昏聩无能之辈,贾敬一心烧丹炼汞,贾赦则贪婪,荒淫,唯独贾政风声清肃,却庸碌古板,不通庶务。至于第四代,即“玉”字辈的贾珍、贾琏、贾环,以及第五代,草字辈的贾蓉等,则堕落为一群聚赌嫖娼,淫纵放荡之徒,荣宁二公的基业终于毁于儿孙之手。《红楼梦》所揭示的贾府末世气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而生于“康乾盛世”的曹雪芹,透过表面的繁荣,却看到了封建末世的不可逆转的衰亡之势。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是全书的主线。贾宝玉是贾府的继承人,是贾家兴旺的希望所在,他应该走一条科举荣身之路,以光宗耀祖。他也应该找一个“德言工貌”俱全的女孩作妻子,主持家政,继承家业。可是他不愿走仕途经济的人生道路,要做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富贵闲人”,这样,他就违背了封建家庭给他规定的生活道路,成了“不肖子孙”,在婚姻问题上,他既不考虑家庭的利益,以门当户对为标准,也不按照封建道德的要求,去选择封建淑女。他是以志同道合为标准,去追求心灵契合的感情的。面对黛玉、宝钗这样两个才貌不相上下,而思想性格迥异的少女,宝玉的选择就不只是表现了婚姻自由的要求,而且还表现了反对封建束缚和个性自由的要求。
贾宝玉与林黛玉刻骨铭心的爱情,是建立在对封建主义生活道路的叛逆和争取个性自由基础上的。但是,在贾府日益衰败的条件下,贾两家希望宝玉和宝钗结成“金玉良缘”,以贵护富和以富补贵。贾府的家长们也希望以“德貌工言俱全”的宝钗来作宝玉的贤内助,主持家政,继承祖业。在关系着家族兴衰的问题上,封建家长决不会让步,他们不顾宝玉、黛玉的愿望而狠心地扼杀他们的爱情,造成宝黛爱情悲剧。但是贾宝玉顽强地反抗着,被迫与薛宝钗结婚,“到底意难乎”,最终“悬崖撒手”,造成了宝玉与宝钗的婚姻悲剧。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表现了作者要求建立在思想感情一致基础上的爱情与婚姻,是近于现代色彩的爱情婚姻观,使《红楼梦》远远超过了《西厢记》、《牡丹亭》等优秀的文学作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境界。2、以女子命运为代表的文化悲剧。大观园里的悲剧,是爱情、青春和生命之美和这种美被毁灭的悲剧。作者不仅哀悼美被毁灭的悲剧,而且深刻地揭示了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促使人们对封建的社会和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作为中国伦理性的文化特征,是将人推崇到很高的地位,将人与天地等量齐观,然而,中国文化传统中这种“重人”的意识,并非尊重个人价值和个人的自由发展,而是强调个人对宗族和国家的义务。因此这是一种缺乏个性意识的“人学”,它造成了中国历代所传扬的一种善良、忍辱负重的美德。“中国人从来没有争得人的价格”(鲁迅《灯下漫笔》)曹雪芹深刻的揭示了这种文化意识所造成的悲剧,这种悲剧尤为深刻地体现在弱女子的身上。《红楼梦》围绕着“悲金悼玉”的爱情婚姻悲剧,还写出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女儿国的悲剧。贾府“四春”,免不了“原应叹息”的命运。无论是名列正册的史湘云、李纨、妙玉、王熙风,还是大观园里的女奴如晴雯、司棋等等,都逃脱不了悲惨的结局。百花争妍的大观园终于变成了寒风萧瑟、草木凋零的荒园了大观园里少女们的悲剧是封建主义压迫造成的,作品极为深刻之处,在于并没有把这个悲剧完全归于个别恶人的残暴;其中一部分悲剧是封建势力的直接摧残,如鸳鸯、晴雯、司棋这些人物的悲惨下场,但是更多的悲剧是“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是几千年积淀而凝固下来的正统文化的深层结构造成的性格悲剧。薛宝钗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典范人物,同时也是一个失去自我的悲剧人物。在爱情上,她分明对宝玉情有所钟,但她却将这种感情封闭到庄而不露、热而不显的地步;在才学上,她是大观园中唯一可以和林黛玉抗衡的才女,但时时以“女子无才便是德”约束自己、规范别人;在生活上,她也有爱美的天性,和很高的审美能力,可她却常常用封建意识去扼杀或压抑自身的爱好和情趣。宝钗已被封建文化磨去了自己应有的个性锋芒:对所爱的人与物不敢有太强烈的追求,而对不喜之人与事也不敢断然决裂;她的感觉也处于不冷不热的中间地带,生命处在一种不生不死的浑沌状态。这种自我压缩,使她的生命过早地枯萎了。我们从这一形象的毁灭过程,看到封建文化如何地消磨人的个性,蚕食人的灵魂。林黛玉虽然与薛宝钗不同,她有着与封建文化抗争的一面,但又有着封建文化很深的烙印,从而也造成了性格的悲剧。由于传统文化个性意识缺乏,表现在为人的依附性,即一个弱者的主体往往必须依附在家庭、父母或一个强者的身上。林黛玉虽然在意识上要摆脱这种依附,但在灵魂深处,却已被这种依附折腾得精疲力尽。当宝黛爱情发展到成熟的时候,我们看到黛玉并没有因爱情的幸福而振作起来,反而越发憔悴了。她想到的是“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她感到失去依附的痛苦、凄凉甚至绝望。于是;她的病更加沉重;内心更加痛苦,两者恶性循环以致心力交瘁;在爱情尚未毁灭之前,她的生命却已走到了尽头。3、贾宝玉和人生的悲剧《红楼梦》里还有一个神话世界,即由情而生的太虚幻境。无才补天而又灵性已通的石头,被带到红尘,幻化成贾宝玉。所以宝玉是个半现实半意象的人物贾宝玉的性格特征,就是警幻仙姑所说的:“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所谓的“意淫”,就是“痴情”。这是明清时代进步思想家以“情”反抗“理”的思想的反映;但又比那种“情”有着更深刻的内涵,与自由、平等、博爱虽不相同而相通。宝玉的“痴情”,不仅表现在他对黛玉的钟情,还表现在他对一切女孩子美丽与聪慧的欣赏,对她们纯情的倾慕,对她们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是一种广泛钟情于女子的博爱。宝玉不但对女孩子痴情,而且对出身低微的男子如蒋玉菡、柳湘莲、秦钟等人都很亲密,与焙烟等也没有多少主奴界限。宝玉在现实生活中,以他独特的悟性看到了女子代表着青春和生命的美,是重情、多才、薄命的;而与之相对立的是重礼、无才、卑劣的男性统治者,代表着封建的礼教和秩序,是一切美的事物的摧残者。因此,他不愿与士大夫们交往,把他们视为“国贼禄鬼之流”。贾宝玉的叛逆性格以“似傻如狂”、“行为乖张”的形式表现出来。那些“囫囵不可解”的疯话、呆话,带着点孩子气的可笑的行为,包含着对封建社会视为神圣的“文死谏,武死战”这类封建道德原则的嘲讽和蔑视。对儒家经典和朱子的盲从膜拜,对仕途经济的人生道路。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对人们视为幸福的锦衣玉食的生活,都在他的疯傻的言行中把神圣化为无稻,把幸福化为痛苦。宝玉所珍视的女儿们像花朵一样,无可挽回地枯萎下去,甚至被摧残凋零;而他所厌恶甚至憎恨的封建势力,虽然已经衰弱,但仍疯狂地维持着统治地位。他满怀着希望但找不到出路,因为他所反对的,正是他所依赖的。于是,他感到了人生的痛苦。神话世界里的另一个美丽的故事是绰珠仙草还泪。宝玉和黛玉是有着木石前盟的,是天生的奇缘,但是在现实世界里,木石前盟敌不过金玉良缘,造成了爱情的悲剧。林黛玉这个草木人儿,用诗人特有的敏感,感受爱情的痛苦,从而进一步感悟到人生的痛苦。“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抒发了她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和人世无可奈何的悲哀。黛玉与宝玉一样,悟破人生,当对生命的价值与作品中所写的家庭的衰败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作品就产生了更加动人的艺术魅力。从整部作品看,笼罩着一层由好到了、由色到空的感伤色彩。好了歌及注就是人生悲剧的主题歌。贯串在好了歌中的中心思想是“变”。荣与辱、升与沉、生与死都在急剧的变化中,由于对一切传统的现存的思想信念和社会秩序提出了大胆的怀疑和挑战,同时,又因为新的出路,新的社会理想又那么朦胧,因而感到感伤,并萌发“色空”、梦幻的情绪。“热爱生活又有梦幻之感”。入世与出世,这是曹雪芹在探索人生方面的矛盾。其实,曹雪芹并不是厌世主义者,他并不真正认为人间万事皆空,也并不真正勘破红尘,真要劝人从所谓的尘梦中醒来,否则,他就不会那样痛苦地为尘世之悲洒辛酸之泪,就不会在感情上那样执着于现实的人生。他正是以一种深挚的感情,以自己亲身体验,写出对人世的耽溺和出世的向往,写出了耽溺痛苦的人生真相和希求解脱的共同向往,写出了矛盾的感情世界和真实的人生体验。十二、分析《红楼梦》里王熙凤的形象。作者把王熙凤放在广阔的社会联系中,从各个生活侧面给予反复渲染,随着情节的发展,构成她性格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完整性高度统一的性格整体,达到了典型化的高度。作者写她与贾母、王夫人的关系,主要表现她对贾母她们的逢迎,以取得她们的宠信,巩固自己的地位;既突出了虚伪与做作,又表现了机敏诙谐、泼辣豪爽;写她与荣宁二府的贾氏姊妹、妯娌、侄媳之间的关系,以利害关系为转移的,对她的采取远近亲疏的不同态度,表现她自私和权诈的性格。写她与贾琏的关系,表现夫妻之间貌合神离、同床异梦的双重人格。写她与尤二姐的关系,表现“外作贤良,内藏奸滑”的两面手法。写她与贾府大小管家、奴婢下人的关系,表现她的拢络利用与残酷镇压并用的统治手段。写她与贾府外部的关系,表现她勾通官府、胡作非为的性格。总之,一方面是当权的奶奶,治家的干才,似乎是支撑这个钟鼎之家的顶梁柱;另一方面又是舞弊的班头,营私的里手,又是从内部蚀空贾府的大蛀虫;治家与败家构成了她性格中的一对矛盾。她要求尽情享受,为了金钱、权威而玩弄权术,置人死地,阴险毒辣;另一方面,也要求在精神上满足优越感。她那灵巧的机智、诙谐的谈吐、快活的笑声,确实令人叹服。这是一个充满活力,既使人觉得可憎可惧,又有时使人感到可亲可近的典型人物。十三、请谈谈《红楼梦》悲剧的三重意义。(1)家庭和社会的时代悲剧在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 ,盛与衰总是同时存在而又彼此包涵的。由衰而盛,盛极衰来,是一种螺旋式的发展。清王朝也是这样,虽然当时出现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但其弊病和危机比起以往任何一个封建王朝来或许更为可怕。一方面,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精神统治,对思想文化采取了历史上少见的箝制与麻醉的政策;另一方面,在统治阶级内部,特别是占有大量庄田和享有种种特权的上层贵族,由于失去了开国之初一定程度的淳朴、节俭的作风,骄奢淫逸的风气日益蔓延,日臻腐败。(2)以女子命运为代表的文化悲剧大观园里的悲剧,是爱情、青春和生命之美和这种美被毁灭的悲剧。作者不仅哀悼美被毁灭的悲剧,而且深刻地揭示了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促使人们对封建的社会和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作为中国伦理性的文化特征,是将人推崇到很高的地位,将人与天地等量齐观,然而,中国文化传统中这种“重人”的意识,并非尊重个人价值和个人的自由发展,而是强调个人对宗族和国家的义务。因此这是一种缺乏个性意识的“人学”,它造成了中国历代所传扬的一种善良、忍辱负重的美德。 “中国人从来没有争得人的价格”,曹雪芹深刻地揭示了这种文化意识所造成的悲剧,这种悲剧尤为深刻地体现在弱女子的身上。(3)贾宝玉和人生的悲剧《红楼梦》里还有一个神话世界,即由情而生的太虚幻境。无才补天而又灵性已通的石头,被带到红尘,幻化成贾宝玉。所以宝玉是个半现实半意象的人物。 从整部作品看,笼罩着一层由好到了、由色到空的感伤色彩,好像歌及注就是人生悲剧的主题歌。贯串在好了歌中的中心思想是“变”。荣与辱、升与沉、生与死都在急剧的变化中,由于对一切传统的现存的思想信念和社会秩序提出了大胆的怀疑和挑战,同时,又因为新的出路,新的社会理想又那么朦胧,因而感到感伤,并萌发“色空”、梦幻的情绪。“热爱生活又有梦幻之感”。入世与出世,这是曹雪芹在探索人生方面的矛盾。其实,曹雪芹并不是厌世主义者,他并不真正认为人间万事皆空,也并不真正看破红尘,真要劝人从所谓的尘梦中醒来,否则,他就不会那样痛苦地为尘世之悲洒辛酸之泪,就不会在感情上那样执着于现实的人生。他正是以一种深挚的感情, 以自己亲身体验,写出对人世的耽溺和出世的向往,写出了耽溺痛苦的人生真相和希求解脱的共同向往,写出了矛盾的感情世界和真实的人生体验。十四、请谈谈《儒林外史》卓越的艺术成就。(1)杰出的讽刺艺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简括地论述了中国讽刺小说的渊源和发展。并认为《儒林外史》“戚而能谐,婉而多讽”,将讽刺艺术发展到了新的境界。首先,小说的讽刺对象是写实的,讽刺描写是真实的。《儒林外史》讽刺的种种丑恶的人物和事情,都是当时社会实际存在的事实,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其次,《儒林外史》中的讽刺是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是“特别把它指点出来”。作者将矛盾着的两个方面集中在同一人物的身上,使讽刺对象处于自我暴露、自我嘲讽的地位。另外,枝节横生,风波突起,故意破坏欢乐和谐的场面,使它大煞风景,也是《儒林外史》的一种讽刺手法。(2)独到的结构艺术。《儒林外史》是对百年知识分子厄运进行反思和探索的小说,它把几代知识分子放在长达百年的历史背景中去描写,以心理的流动串联生活经验,创造了一种“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中国小说史略》 第二十三篇,鲁迅)的独特形式。(3)鲜明的文学语言。作者善于运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勾勒出各种人物的形象和他们活动的环境、背景。语言个性化、口语化,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十五、李渔白话短篇小说述评。主要分析《无声戏》和《十二楼》。《无声戏》和《十二楼》共收有李渔白话短篇三十篇(现存二十八篇),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首先,作者善于通过描写男女青年在爱情上的悲欢离合和种种遭遇与矛盾,表现他们追求婚姻自由的强烈愿望,体现作者的民主意识。这类作品中,《谭楚玉戏里传情》和《合影楼》写得最好。《谭楚玉戏里传情》写的是江湖戏班女伶刘藐姑与落魄书生谭楚玉的爱情故事。谭楚玉为了接近心上人刘藐姑,不惜投身戏班,借同台演戏之机,向藐姑表达挚爱之情。刘藐姑虽为娼优,但心地纯洁无瑕,为了追求理想的伴侣,她不畏恶势力胁迫,不受金钱的诱惑。她对谭生的爱情表现得十分真诚,当重利忘义的母亲要将她卖给富翁为妾时,她公开反抗母命,声称已自许谭生,宁死不嫁他人。迎娶之日,她借戏痛斥富翁,与谭生投江,以死殉情。小说后半部写二人双双获救,谭生金榜题名,皆大欢喜。表现作者“愿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善良愿望。《合影楼》是一出轻松的爱情喜剧。俩男女囿于封建礼法,虽然一水之隔,却无由见面,只好在各自的水阁上与对方的影子谈心。或以言语,或用手势,或借流水荷叶传递情书,互诉爱慕相思之苦。经过两人不懈的努力和众人的帮助,他们最终终于冲破了封建家长的阻挠结成美满的姻缘。这个故事形象地告诉人们,爱情的产生是自然的,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的。李渔的一些小说还暴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昏庸,揭露封建官场的黑暗、吏治的腐败和社会风气的恶浊。具有批判现实的积极意义。《鹤归楼》写宋徽宗在国家危亡之际仍下诏选妃,追求淫乐,后因故罢选,当他得知预选的佳人为两个新科进士所娶,竟然滥用皇权对其加以迫害。《萃雅楼》则刻画了朝廷恶棍严世蕃的形象,严世蕃人面兽心,残忍凶狠,他酷好男色,长期霸占美貌少年权汝修,还串通太监 阉割了他。作者对这种惨无人道的暴行,表现极大的愤慨和谴责。《清官不受扒灰谤》则谴责了昏官的滥用刑罚和率意断案。小说中的太守审理奸情的唯一法宝是先看妇人容貌如何,凡是长得标致的,就认定会勾引男人,这种偏见和主观武断致使穷书生蒋瑜和邻妇何氏蒙受不白之冤。李渔小说还歌颂了下层市民讲信义、重友情、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美好品德。如《乞丐行好事》中,歌颂了一个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乞丐“穷不怕”,他常把自己讨来的东西拿去周济穷人,作者通过穷人和富人之间的鲜明对比,突出下层人民的高尚品德。李渔是一位小说戏曲兼擅的作家,在小说与戏曲的关系上,他认为戏曲是有声的小说,小说是无声的戏曲。因而在进行小说创作时,他也有意识地吸收引进了戏曲艺术的一些特点,从而使他的小说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在明末清初的白话短篇小说中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李渔的小说创作特别注重故事的新鲜奇特。为了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更能吸引读者,李渔还借鉴了戏曲结构的“立主脑,减头绪,密针线”的创作经验,使他的大部分小说都能做到结构单纯,主线明确,前后照应。李渔小说语言浅显通俗,生动风趣,具有喜剧性的特色。十六、“三言二拍”的思想艺术探析。不少于800字。答:(1)“三言二拍”的思想“三言二拍”中的明代作品,涉及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大多数是围绕市民生活及其兴趣点展开的,颇为全面地反映了晚明市民阶层的情感意识、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1、表现婚姻爱情生活是“三言”中最具特色的题材,在“二拍”中也占有一定比例,此类题材一方面继承了宋元话本的传统,同时也表现出新的发展。一类作品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对旧的封建传统意识的突破,对新的婚姻爱情观念的追求,也就是提倡男女双方的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同时对男女情爱和情欲给予大力肯定,在很大程度上冲决了礼教之大防,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卖油郎独占花魁》等;另一类作品反映了被压迫妇女追求自由幸福的强烈愿望,揭露了封建势力和传统礼教的虚伪与凶残,带有人文主义的特点,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玉堂春落难逢夫》等。2、大胆地揭露统治阶级倒行逆施的罪恶本质与官场吏治的腐败黑暗,同时也体现出清官贤士的正义感和下层人物的反抗精神。此类作品有的是直接面向现实,表现朝廷内部的忠奸斗争,如时事政治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有的是描写了官吏的昏庸无能、暴虐残酷,甚至是径直为盗的丑恶行径,如《进香客莽看金刚经》;有的是暴露社会邪恶势力对美好事物的摧残,如借神灵惩邪恶的神异小说《灌园叟晚逢仙女》等。3、描写市民生活(尤其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及他们的思想观念,形象地展现了晚明商品经济发展的图景。此类作品一反重农抑商的传统意识,商业商人得到应有的关注和肯定,追逐货利、发财致富已成为新的社会风尚,不少商人也被塑造成正面形象。如果说“三言”中的此类作品着重写的是商人的重义守信,反映的是商人刚刚登上历史舞台时的精神面貌,如《施润泽滩阙遇友》、《吕大郎还金完骨肉》皆歌颂了小手工业者拾金不昧的品德和患难相助的友谊;那么“二拍”则着重写的是商人发家暴富的白日梦,表现出已经占据历史舞台的商人迅速崛起的态势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如《转运汉巧遇洞庭红》、《叠居奇程客得助》皆肯定了新兴市民们通过冒险经营、投机取巧来发迹变泰。(2)“三言二拍”中的明代作品既从话本母体中继承了“说话”艺术的特质,又吸收了多种艺术形式的营养,形成了更适应于书面阅读的艺术手法和创作特点,同时在包括情节设置、形象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也形成了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独具的艺术特色。1、“三言二拍”“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显示出故事的传奇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者善于运用生活中偶然性的巧合来构成故事的冲突,回旋跌宕,波澜起伏;同时也善于设置悬念伏笔,常常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作者还继承了宋元话本的传统,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脉络清晰,情节连贯,头尾完整,前因后果都交代分明,各种矛盾冲突一定当场,这是适应我国民众的欣赏习惯与审美心理而形成的,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所独具的民族形式。2、“三言二拍”中的优秀作品已能初步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塑造出性格鲜明而又充满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与以粗笔勾勒见长的宋元话本相比,“三言二拍”既有了较多的真切自然而又层次清晰的心理描写,也有了具体丰富而又生动传神的细节刻画,体现出白话小说在创作方法上的新进展。同时,作者从宋元话本那里承继了以行动表现人物的写人手法,有时把人物置于与外部世界的激烈冲突中来显示其内心矛盾,有时通过一系列的行动来突出强调、反复渲染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3、“三言二拍”的语言既汲取了宋元话本“谐于里耳”的特征,又经过文化修养较高的文人的润色、创作,把生动活泼的口语与浅显易懂的文言结合在一起,表现出“文心”和“里耳”的谐合。作者将宋元话本粗具形态的白话变成了流畅生动的文学语言,较为纯净,少有杂质;叙述语言明白如话,富于表现力;人物语言描摹逼真,具有个性化;达到了不事雕琢而自然曲尽事物之情的境地。三言二拍标志着白话短篇小说的语言艺术已经跨越了通俗化的初级要求,开始进入更高的规范化和艺术化阶段,为白话短篇语言树立了典范。十七、才子佳人小说述评参考资料:比如才子佳人小说的婚恋思想要点:中国婚恋文化向来是以文学载体和表达工具的,中国古代文学因而许多不同的婚恋类型,咏叹过许多不同趣味的情。才子佳人的婚配类型显然在自由、自主、平等、相知、相爱、相助、患难与共、讲究文化素养、欣赏气质才情等多个契合点上,更接近现代婚姻观念,表现出明显的进步性,是比较理想的婚恋类型。才子佳人小说所表达的婚姻理想可归纳为容貌美、才智美、情爱美三个方面,也是从外表到内心的三个层次。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期末复习试题答案2015.8相关文章
《》由(在点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白之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