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变奏曲教案主题,一句话概括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 王玲君 - HNER网络教研备课平台——河南省网络教研官方平台,网络教研第一平台,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倾力打造!
 有的人一辈子在改变上挣扎着。这种挣扎,就像起床前的难受,毕竟被窝里太温暖了,毕竟眯着眼窝着的姿势太舒服了。明明知道,人生的希望在未来,但未来太遥远,当下太值得迷恋。
  好多人平庸,不是眼光不够长,而是眼光永远在远方,人始终在近旁。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浏览:1555
文章类型:转载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人教版九(上)语文文学常识汇编&
1. 《沁园春&雪》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作者毛泽东。
2. 《雨说》选自《郑愁予诗的自选I》。作者郑愁予,台湾人。
3. 《星星变奏曲》选自《上海文学》。作者江河。
4. 《蝈蝈与蛐蛐》选自《世界流派诗选》。作者济慈,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夜》选自《外国名诗三百首》。作者叶赛宁,俄罗斯人。
5. 《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作者梁启超,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人物代表,学者。
6.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选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法国作家。伏尔泰,法国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代表作有《哲学通信》、《形而上学论》等。
7. 《傅雷家书》选自《傅雷家书》。作者傅雷,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8. 《致女儿的信》选自《关于爱的思考》。作者苏霍姆林斯基,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代表作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
9. 《故乡》选自《呐喊》。作者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0. 《孤独之旅》节选自《草房子》。作者曹文轩。
11.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莫泊桑,法国作家。
12. 《心声》选自《儿童时代》。作者黄蓓佳。
13.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作者罗迦?费?因格,美国人。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选自《散文选刊》。作者丁肇中,美籍华裔。
15. 《谈读书》选自《世界散文随笔精品文库?英国卷》。作者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作者马南邨,当代作家。
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作者鲁迅。
17. 《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人。
18.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人。《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19. 《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清代小说家。《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20. 《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清代小说家。《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
21. 《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西汉人,史学家、文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2.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西汉刘向编。
23. 《隆中对》节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史学家,晋朝人。
24. 《出师表》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作者诸葛亮,蜀汉。
25. 《望江南》选自《全唐五代词》。作者温庭筠,唐朝人,花间词派代表人物。《渔家傲&秋思》选自《唐宋名家词选》。作者范仲淹,北宋人。《江城子&密州出猎》选自《东坡乐府笺》。作者苏轼,北宋人。《武陵春》选自《李清照集校注》。作者李清照,宋朝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作者辛弃疾,南宋人。
1.& 毛泽东《沁园春 雪》中表达诗人雄心壮志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白居易《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 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 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 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 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 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 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 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 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 尽日不能忘。3.刘方平《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4.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 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5. 陆游《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6. 晏殊《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7.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8.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9. 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0.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往来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11. 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12.《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表现边地荒凉的句子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抒发征夫戍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表达主旨)的诗句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13.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心不已的诗句是: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抒写主人公愿意效法武将魏尚,戎边抗敌的渴望的诗句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的诗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4.李清照《武陵春》以泪代语述说不幸的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出奇创意表现愁绪的句子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15.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具体描述军营生活的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描写战斗场面的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抒发词人一生中的事业与抱负,并发尽无尽感叹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6.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李白曾豪迈的放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本文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这句表现了陈涉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2分)17.诸葛亮的《出师表》:《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 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
一.通假字
1.敬富贵,无相忘。& &&&&&&&&&&&&&&&(&无&通&毋&,不要)
2.发闾左適戍渔阳&&&&&&&&&&&&&&&&&& (&適&通&谪&,征发,调发)
3.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倡导)
4.卜者知其指意&&&&&&&&&&&&&&&&&&&& (&指&通&旨&,目的,用意)
5.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6.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
7.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与&通&欤&,吗)
8.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放置)
9.岂直五百里哉&&&&&&&&&&&&&&&&&&&& (&直&通&只&,仅仅,才)
10.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苍&,苍鹰,猛禽)
11.寡人谕矣&&&&&&&&&&&&&&&&&&&&&&& (&谕&通&喻&,明白)
12.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伸张)
13.自董卓已来&&&&&&&&&&&&&&&&&&&&& (&已&通&以&)
14.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
15.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阙&通&缺&,缺点)
16.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通&拣&,挑选)
二.双音节古今异义
&&&&&&&&&&&&&&&&&&&&&&&&&&&&&&&&&&&&&& 古义&&&&&&&&&&&&&&&&&&&&&&&& 今义
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到处&&&&&&&&&&&&&&&&&& 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发生)
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聚会商议&&&&&&&&&&&&&& 指管理财务的人员
3.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虽然这样&&&&&&&&&&&&&& 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德行高尚的人&&&&&&&&&& 常指年岁高的人,长辈
5.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可以把&&&&&&&&&&&&&&&& 表示许可
6.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到达&&&&&&&&&&&&&&&&&& 关联词,表示另提一件事
7.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失败&&&&&&&&&&&&&&&&&& 凶狠而放肆
8.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从此&&&&&&&&&&&&&&&&&& 连词,表承接关系
9.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用来&&&&&&&&&&&&&&&&&&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的原因&&&&&&&&&&&&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的原因&&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10.诚宜开张圣听&&&&&&&&&&&&&&&&&&&& 扩大&&&&&&&&&&&&&&&&&& 商店等开始营业
1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心和遗憾&&&&&&&&&&&& 深切地憎恨
12.先帝不以臣卑鄙&&&&&&&&&&&&&&& 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13.臣不胜受恩感激&&&&&&&&&&&&&&& 感动激奋&&&&&&& 因对方的好意、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三.词类活用
1.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名词作动词,用网捕)
2.狐鸣呼曰&&&&&&&&&&&&&&&&&&&&&&&&&&& (狐,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怪)
4.皆指目陈胜&&&&&&&&&&&&&&&&&&&&&&&&& (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
5.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
6.陈胜王&&&&&&&&&&&&&&&&&&&&&&&&&&&&& (王,名词动词,称王)
7.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忿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8.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锐,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盔甲、锐利的武器)
9.请广于君&&&&&&&&&&&&&&&&&&&&&&&&&&& (广,形容词作动词,扩大)
10.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11.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缟素,名词作动词,穿孝服)
12.保其岩阻&&&&&&&& &&&&&&&&&&&&&&&&&&(岩阻,形容词作名词,险要的地方)
13.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 (北、东、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东、向西)
14.身率益州之众&&&&&&&&&&&&&&&&&&&&&& (身,名词作状语,亲身、亲自)
1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箪、壶,名词作动词,用箪装,用壶盛)
16.与亮情好日密&&&&&&&&&&&&&&&&&&&&&&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17.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形容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18.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臧、否,形容词作动词,奖励善良、惩罚邪恶)
19.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奸,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事情)
20.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良实,形容词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21.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优劣,形容词作名词,能力强与能力弱的人)
22.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广益,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增加)
23.亲贤臣,远小人&&&&&&& (亲,名词作动词,亲近;远,形容词作动词,疏远、远离)
24.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效,动词作名词,效力的机会,任务)
25.攘除奸凶&&&&&&&&&&&&&&&&&&&&&&&&&& (奸凶,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顽的敌人)
26.临表涕零&&&&&&&&&&&&&&&&&&&&&&&&&& (涕,名词作动词,流泪)
四.一词多义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军队)&&&&&&&&&& (2)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兵器)
(1)身长八尺(身高)&&&&&&&&&&&&&&&&&&&&&&&&&& (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长时间)
(3)以君为长者(辈分大的)&&&&&&&&& (4)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领导者)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称作、叫作)&&&& (2)先帝称之曰能(称赞)
(1)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出发)&&&&&&&&&&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产生)
(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停留)&&&& (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编排)
(1)而君以五百里之地存者(存在、生存)&&&&&&&& (2)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抚慰、慰问)
(1)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 (2)伐无道,诛暴秦(道德)& (3)以咨诹善道(道理、方法)
(1)可怜白发生(头发)&&&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发出)& (3)发闾左適戍渔阳(征发)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本分)& (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分开、分裂)&&&&
(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喜欢)&&&&&&&&& (2)外结好孙权(友好)
(1)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计算)(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计划)(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商讨)
(1)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率领)&&&&&& (2)陈胜自立为将军(将军)&&&&&&&&&&&&
(1)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通达、到)&&&&&& (2)进尽忠言(全部用出)
(1)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成就)(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3)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举)
(1)陈胜自立为将军(封)(2)复立楚国之社稷(成立、建立)(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子)
(1)今当远离,临表涕零(面对)&&&&&&&&&&&&&&&& (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1)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讨论)& (2)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评定)
(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严明)&&&&&&&&&&&&&&&&&&& (2)以伤先帝之明(英明)
(1)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命令)(2)苟全性命于乱世(生命)(3)奉命于危难之间(使命)
(1)非惟天时,抑亦人谋(计谋、手段)&&&&&&&&&&& (2)陈胜、吴广乃谋曰(商量)
(1)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起兵)&&&&&&&&&&&&&&& (2)挺剑而起(跳起、站起)
(1)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堵塞)&&&&&&&&&&& (2)益州险塞,沃野千里(边塞)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好)&&&&&&&&&&&&& (2)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友好)
(1)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上等的)&&&&& (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皇帝)
(1)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胜利)&&&&&&&&&&&&& (2)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尽)
(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食物)&&&&& (2)卒买鱼烹食(吃)
(1)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让,使得)(2)唐雎不辱使命(出使)(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派遣)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书写)&&&&&&&&&&&&&&&& (2)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字)
(1)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几)(2)广故数言欲亡(屡次)(3)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动词,数数)
(1)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国王)&&&&&&&&&& (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称王)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2)且秦灭韩亡魏(灭亡)(3)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
(1)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变成)&&&&&&&&&& (2)陈胜自立为将军(做、当)
(3)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是)&&&&&& (4)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做)
(5)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建造)
(1)秦王谓唐雎曰(说、告诉)&&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认为)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力的机会)&&&& (2)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奏效)
(1)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谓为信然(确实)&&&& (2)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3)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4)信义著于四海(信用、诚信)
(1)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兴盛)(2)若无兴德之言(发扬光大)(3)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复兴)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品行)&&&&&&&&&&&&&&&& (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
(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赞成)&& (2)安陵君其许寡人(答应)
(1)愿诸君勿复言(说)&&&&&&&&&&&&&&&&&&&&&&&& (2)若无兴德之言(言论)
(1)深追先帝遗诏(遗留)&&&&&&&&&&&&&&&&&&&&&&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送给)
(1)佣者笑而应曰(回答)&&&&&&&&&&&&&&&&&&&&&& (2)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响应)
(1)公等遇雨,皆已失期(遇到)&&&&&&&&&&&&&&&& (2)盖追先帝之殊遇(待遇)
(1)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与&近&相对)&&&&&&&& (2)亲贤臣,远小人(疏远)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效忠)&&&& (2)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忠心)
九年级上册语文生字词复习资料
九年级中学语文(上册)教材
分析及操作策略
一、各单元教学目标及操作策略
第一单元&& 以歌颂大自然为专题(诗歌)
各课基本内容
五首均抒情诗,其中一首旧体词,两首中国当代诗,两首外国诗。
《沁园春 雪》本词借景抒怀,主要描写雄伟壮阔的雪景,纵论历史人物,抒发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雨说》这是一首用象征手法普写的爱之歌,既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他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星星变奏曲》是一首追求光明充满希望之歌。该诗是运用象征手法的&朦胧诗&派的代表作。
《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和《夜》两首均为赞美大自然永恒之美的田园诗。
(三)单元教学要求
教学诗歌,重在引导学生深入感知意象,通过联想和想象获得感性认识,进入诗中情境,体验情感,感悟诗意。
(四)综合性学习
内容:在活动中把握和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品味诗的语言,感受大自然之美。
形式:通过诵读诗歌,搜集有关资料,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和抒怀表达能力。
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感悟和情感表达能力。本单元以&雨的诉说&引出相关的活动,以此激发学生读诗兴趣、丰富情感。
第二单元&&& 以思想风采为专题(演讲、书信)
各课基本内容
《敬业与乐业》(演讲辞)表达作者的从业观和人生的价值取向。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文章对人类先贤的礼赞,对思想与人格力量的颂扬,对人类正义和良知的呼唤。
《傅雷家书两侧》分别写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两事,并从两方面表达傅雷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致女儿的信》作者在信中对女儿爱情启蒙,并感受&爱情&的真谛。
(三)单元教学要求
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积累词句,把握好口语和书面语特征,掌握演讲稿和书信写法。
(四)综合性学习
内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良好的品格。
形式:通过主题演讲会,学会写讲稿、书信,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目标:通过&微笑着面对生活&的主题演讲会,交流人生体验,养成良好品格,树立高尚情操。
第三单元&&& 以少年生活为专题(小说)
各课基本内容
《故乡》写故乡闰土等人物的变化,反映旧中国农村人们陷入苦难深重的生活状况。
《孤独之旅》写一个孩子在牧鸭生活中成长的故事。告诉我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各异,促进成长的动力就不同。
《我的叔叔于勤》主要写菲利普夫妇对亲弟的无义寡情,反映人际关系的社会悲剧。
《心声》通过小学生李京京的故事,反映了当前社会生活和教育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三)单元教学要求
本单元课文内容围绕青少年的生活开展的,重点抓住人物分析,揭示小说主题;把握小说特点及相关的语言分析。
(四)综合性学习
内容:以&青春随想&为主题,开展活动。
形式:青春是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所以活动要让学生动起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目标:关注在活动中表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精神,培养合作意识和提高语文读写能力。
第四单元&&& 以求知为专题(议论文)
各课基本内容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论述了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问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论述培养格物致知精神和实验精神问题。
《短文两篇》&谈读书&和&不求甚解&两文主要论述读书问题。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作者批驳持悲观论调者,唤起民众救亡的自信心。
(三)单元教学要求
在整套教材中,这是唯一的一个议论文单元,必须结合议论文知识分析阅读教材,注意读写结合。
(四)综合性学习
内容:以&好读书,读好书&为活动内容
形式:学习名人读书经验,举行关于读书问题的讨论,调查学生读书情况等。
目标:学会阅读和写作议论文,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第五单元&& 以古典名著为专题(古代白话小说)
各课基本内容
《智取生辰纲》围绕&生辰纲&的得失,展开一场斗智斗谋的争夺战,表现出英雄们的智慧才略。全文突出一个&智&字。
《杨修之死》&恃才放旷&是杨修之死的主因,但也反映曹操生性多疑的一面。
《范进中举》写的是范进意外中举,喜极生悲的故事,讽刺当时势态炎凉、趋炎附势的社会。
《香菱学诗》本文叙述了薛蟠侍妾香菱学习写诗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下层侍婢良好资质和聪明过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怜其才而哀其生&的感叹。(&三易其诗&情节妙堪)
(三)单元教学要求
教学课文时,要善于抓住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从分析人物入手,随情节展开,感悟语言意蕴,把握主题意义。
(四)综合性学习
内容: 以&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开展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
形式: 联系现实通过讨论、交流表达自己对金钱问题的看法。
目标:品味语言,提高表达能力,正确感悟人生。
第六单元&& 以古代杰出人物为专题(史传文学)
& 各课基本内容
《陈涉世家》文中叙述陈涉发动起义的过程和义军迅猛发展的形势,刻画了一个农民领导者具有卓越才干的形象。
《唐睢不辱使命》故事塑造了维护国土、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义士形象,揭示了弱国战胜强国和正义战胜非正义的范例。
《隆中对》这篇策论表现了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事&的天才预见和雄才伟略。
《出师表》本表文表达了诸葛亮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继承遗志,复兴汉室的决心。
《词五首》五首词代表了词发展的不同时期和流派,通过学习了解词的常见题材和风格,提高审美能力。
(三)单元教学要求
1、& 学习四篇史传,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社会风貌,体会历史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历史作用,把握杰出人物的才略和相关文中名句,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2、& 词的教学,以诵读为主,掌握词的特点,欣赏语言美,体会作者情感。
(四)综合性学习
内容:以开展&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的学习活动为内容,落实读写训练。
形式:通过调查、演讲、朗诵、辩论或评价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关注历史杰出人物,端正&风流&观、偶像观、英雄观。
目标:培养学生历史地评价古代人物,吸收风流人物的精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写出感受深刻的文章.
语文 九年级(上) 知识点总复习
1 沁园春 雪(易考)
①基础知识:本课作者毛泽东,字润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著名诗人、书法家。本文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②重难字词:
&&&&&&&&&& 惟余莽莽 顿失滔滔 妖娆(娇艳美好) 红妆素裹 一代天骄
③重点句段: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创造了宏大的境界,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运用互文的修辞,给人以纵深广袤之感;&封&写地面,&飘&写天空,动静结合,威猛雄奇。2.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看&与&望&字照应,写出诗人欣赏祖国河山的无限赞叹之情。&红妆素裹&运用比喻修辞,把江山美景比作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这三句想象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写的是虚景。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在上片的写景与下片的议论之间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全文浑然一体。4.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本句是对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赞美,由评论历史人物到赞美当代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使全词的境界达到高峰,点明了主旨,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④中心思想:这首词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抒发了作者的远大抱负。全词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⑤理解性默写: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化静态为动态,描写了我国北方壮丽的雪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①基础知识:本文作者郑愁予,台湾人,被称为&浪子诗人&。本文选自《郑愁予诗的自选Ⅰ》
②重难字词:
&&&&&&&&&&& 田圃 喧嚷 洗礼 襁褓 禁锢 喑哑(嘶哑) 蓑衣 温声细语 润如油膏
③重点句段:1.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这句话写出了春雨知时而降、春雨的珍贵以及春雨的爱心形象&&这雨俨然是一位春天的使者,爱的使者。2.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把白云比作襁褓,既生动形象,又符合儿童心理,突出了无忧无虑、温馨快乐的生活环境。3.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是诗人最殷切的希望,希望孩子们能够勇敢快乐地面对生活,快乐地成长。4.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新意:诗人把具体可感的&苹果&&嘴里的那份甜&贴切的变为&我祝福的心意&,卒章显志却不露声色,暗示了一种诗的祝福的力量,让人回味无穷。
④中心思想:这首诗借助春雨的形象,倾注了作者对祖国的爱与对祖国前景的深切关怀,表达了对在中国大地上生活的孩子温柔亲切的爱意,并希望孩子们能够自由快乐地亲近自己,无忧无虑地生活。
5 敬业与乐业(难点、易考)
①基础知识:本文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本文选自《饮冰室合集》。
②重难点字:
&&&&&&&&&&& 征引 旁骛 亵渎 佝偻 骈进 解剖 强聒不舍 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 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③重点句段:1.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本句承上启下,&儒门&&佛门&&正当职业&分别与上文&孔子&&百丈禅师&&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群居终日,言不及义&相呼应,同时引出下文&百行业为先&的观点。2.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用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此句采用否定的比喻,形象生动地表明人类生存的意义在于创造而非消耗。语言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既是对前面深奥道理的具体阐释,也是向下一问题的自然过渡。3.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作者把&敬业&和&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乐趣&,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照应了首段中的&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与文题有异曲同工之妙。
④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引用经典、格言、名人事例,论述了有业、敬业、乐业在人类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道理,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并对世人提出敬业与乐业的中肯劝告。
7 傅雷家书两则(难点)
①基础知识:本文作者傅雷,翻译家、文艺评论家。本文选自《傅雷家书》
②重难点字:
&&&&&&&&&&& 凭吊 谀词 扶掖 颓废(意志消沉,精神萎靡) 枘凿 消沉(情绪低落) 廓然无累 重蹈覆辙 涕泗横流
③重点句段:1.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这句话蕴含着对生命的真切体悟,可以说是字字珠玑。它们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人生所要经历的过程。&紧张&&颓废&这两个词用得精妙,高度概括了人在高潮和低谷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2.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控制情绪的必要,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喻说明了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4.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赤子的心是最纯洁的,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赤子的生活也许是境遇不佳,缺少知音,但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这些心灵的朋友和美好的情感,成为赤子创造的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
④中心思想: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时和成功欣喜时,从两个方面表现出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切期望,集中反映了傅雷的教子观:胜不骄,败不馁。
9 故乡(难点)
①基础知识:本文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选自《呐喊》。
②重难点字: 萧索(荒凉、冷落) 隐晦 潮汛 髀 愕然 嗤笑 瑟索 惘然 恣睢(放纵,放任) 鹁鸪 寒噤 颧骨 祭祀
③重点句段:1.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这句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就把作者对故乡深沉的怀念抒发了出来,反映了作者复杂的思绪,沉重的心情,也为下文与回忆中的故乡的对比做了铺垫和暗示。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2.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的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引出了对杨二嫂的外貌描写,用&圆规&比喻杨二嫂的体形,突出其&瘦&。通过以上刻画,一个尖酸、自私的小市民形象跃然纸上。3.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形象生动。结尾充满哲理,告诉人们:只有人人都向着希望之路奔跑前进,才能迎来新的生活。这句话深化了主题,给人以鼓舞和信心。
④中心思想:本文以&我&回故乡为线索,抒写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隔膜的深沉忧虑,以及打破彼此隔膜、探求人生新路的执着信念。
11 我的叔叔于勒
①基础知识:本文作者莫泊桑,法国作家。本文选自《羊脂球》。
②重难点字:
&&&&&&&&&&& 拮据 牡蛎 煞白 阔绰 女婿 嘟囔 撬开
③重点句段:1.唉!如果于勒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父亲的这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这是作者在竭力渲染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强烈盼望,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2.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十拿九稳&实际上是毫无着落,反映出菲利普夫妇对金钱的痴迷,它们为毫无着落的钱财计划开支,行为荒唐可笑。3.我心里默念到:&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里用了三个同义的判断句,强调了&我&与于勒之间关系密切,与父亲的自私残酷形成鲜明的对比。4.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马洛船,以免再遇见他:这是故事的尾声,好像绕梁余音,耐人寻味。从十年念念不忘到唯恐避之不及的转变,形成戏剧性的对比,写尽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④中心思想:这篇小说用对比的手法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弟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揭露了它们嫌贫爱富、虚伪自私的丑陋灵魂,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纯粹的金钱关系&。
13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①基础知识:本文作者罗迦&费&因格,美国实业家。本文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萃》。
②重难点字:
&&&&&&&&&&& 汲取 压榨 锲而不舍 不言而喻 持之以恒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③重点句段:1.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这句话揭示了&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方式的危害性:阻碍科学技术的进步。2.不过,这种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这里是两个设问句,单独成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同时也引发了读者的思考。
④中心思想:本文针对&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进行了质疑,指出&寻求第二种答案&有赖于创造性思维,论述了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并鼓励人们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
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①基础知识:本文作者鲁迅。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
②重难点字:
&&&&&&&&&&& 玄虚 诓骗 脊梁 污蔑 慨叹
③重点句段:1.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这句话强调说明了&求神拜佛&这种做法对国家有害无益、于事无补,只会长久地麻醉着自己的神经,永远不会觉醒。深刻地讽刺了散播谣言的反抗日分子。2.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中国人&指广大的中国人民。&然而&一词表转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由直接反驳转向正面立论,提出论点。
④中心思想:这篇驳论文针对当时有些人散步中国人对抗日前途失去信心的悲观论调进行了有理有据地批驳,鼓舞了广大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展现了作者的一颗拳拳爱国之心。
17 智取生辰纲
①基础知识:本文作者施耐庵,清末民初(朝代)小说家。本文选自《水浒》(名著导读详细)
②重难点字:
&&&&&&&&&&& 嗔(怒) 朴刀 恁的(这样地,如此) 兀的(怎么) 逞辩 干系 寻思 聒噪 厮觑 怄气 晁盖
③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杨志与众军的矛盾和杨志与晁盖一行斗智斗勇的细致描绘,刻画了杨志精明细致、蛮横急躁、江湖见识过人的性格,形象地表现出农民起义英雄的智慧、胆识和力量,生动地塑造了农民英雄的形象,讴歌了它们的智慧、胆识和协作一致的精神。
19 范进中举
①基础知识:本文作者吴敬梓,字敏轩,清代小说家。本文选自《儒林外史》。
②重难点字:
&&&&&&&&&&& 带契 腆 啐 嗑 拙 叙功 绾& 商酌 锭
③重点句段:1.&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考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这里是一处心理描写,表现了范进急于考取功名,急于摆脱贫困,对功名的追求真是如痴如醉。2.当下众邻居有拿鸭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了两只鸡来的。这里描写了众邻居的行为,其实是在描写社会背景,暗示了范进之所以如此痴迷于科举都是社会所逼。这四个简短的句子就把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尽情地表现出来了。3.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这里&看&&拍&&念&&笑&&道&等一系列动词的使用,刻画出了范进得知自己中举后的得意形象,表达了对他的无限讽刺。4.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这些细节生动地揭示了范进内心和外形的矛盾:就内心而言,他是个胜利者,他感到扬眉吐气,因而拍着手大笑;他要向周围的人宣布自己的宿愿已经实现,所以往门外飞跑,跑到集市上。但在外形上他却是个失败者,头发跌散,两手黄泥,遍身是水,如同落汤鸡一样。这也是对范进强烈的讽刺。
④中心思想:课文通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了范进癫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真是深刻地反映出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心灵的摧残。
21 陈涉世家
&&& ①字词解释【应回归教材,落实在课下注释,下同】
②重点翻译:1.若为庸耕,何富贵也?2.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3.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4.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5.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6.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7.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8.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9.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0. 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③理解性默写:1、起义的直接原因(导火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2、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3、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篝火狐鸣,丹书鱼腹(鱼腹藏书)。4、&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5、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6、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7、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8、通过对天下形势的分析,起义能够成功的条件有:&天下苦秦久矣&&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④重难问题:1、文章主要表现了陈胜怎样的作用和才能?主要用了哪些描写方法?①发动领导起义的作用,以推翻秦王朝②洞察时局,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语言、动作、神态描写。2、全文的线索是什么?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 3、&怅恨久之&&苟富贵,无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现了陈涉怎样的思想品格?①不甘心受奴役②同情同命运的人③具有远大抱负、志向4、陈涉分析形势时透露出的起义的有利历史环境(有利历史条件政治形势)是怎样的? ①天下苦秦久矣②统治集团内部发生矛盾斗争③秦朝外部也存在矛盾④九百人被逼上绝路5、&死国可乎&表现了陈涉什么精神?为国事敢于斗争和牺牲6、陈涉抓住了哪两个有利于起义的敏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起义策略?扶苏和项燕都深得民心却下落不明,&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诈称公子扶苏项燕7、陈涉提出了怎样的起义策略?这一策略效果怎样?结合原文说一说。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取得了成功的效果;①九百人敬受命②杀之以应陈涉③建立张楚政权,且发展迅速。 8、陈涉为起义做了什么样的舆论准备,效果怎样? ①鱼腹藏书②篝火狐鸣;效果:&卒皆夜惊恐&,&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巩固陈涉地位,坚定众人起义信心。 9、发动起义的关键是什么?陈涉是怎样做的?表现了陈涉的什么才能? 并杀两尉,获得众人支持;&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剑拔出鞘),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机智勇敢。 10、陈涉是怎样动员戍卒并发动起义的?①坚定众人起义的信心②为坛而盟,组成农民起义的队伍11、综合全文来看,陈涉具有怎样的性格和才能?
①有远大的抱负、反抗决心和叛逆精神。 ②对激励士卒起义有极强的鼓动性和号召力,具有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③对时局有着敏锐的洞察力。12、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偶然性: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将900名贫苦人民逼上绝路。必然性:天下苦秦久矣,秦朝的残暴统治使人们忍无可忍。 13、&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说明了什么?表明舆论宣传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人们对陈胜十分敬畏,也表明起义爆发前人心紧张而兴奋。14、士卒为什么能跟陈胜、吴广一起举事?①敬畏陈胜,爱戴吴广,愿为他们效力②形势所迫,因为&失期,法皆斩&,被逼上绝路。③深受秦朝暴政的压迫(天下苦秦久矣)15.&苟富贵,无相忘&表明陈涉什么态度? 不甘贫困,有改变现实的愿望,有福同享。16.为起义而做的威众准备:置书鱼腹,篝火狐鸣17、司马迁为什么把陈涉归入&世家&?&世家&是司马迁写作《史记》时创立的一种体例,记述世代相承的诸侯王国兴衰事迹。陈涉出身雇农,司马迁之所以把他列入&世家&,⑴肯定陈涉在推翻秦王朝过程中的&首事&之功(首先发动起义的历史功绩);⑵认为陈涉曾一度建立政权,发号施令,故给予他重要历史地位。可见司马迁尊重实际,尊重历史。
22 唐雎不辱使命
①重点翻译: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3.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4.此三子者,皆布衣之怒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5.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6.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7.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8.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9.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②理解性默写:1、课文中哪一句话表现出秦王盛气凌人,又分明是一个骗局?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安陵君是如何巧妙回答秦王的?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3、课文是怎样写唐雎要与秦王同归于尽的呢?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4、文中哪一句话既是秦王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更是作者借秦王之口对唐雎所作的赞扬?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③重难问题:1、如何理解句中加点字词:&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秦王说这话的目的是进行恫吓,从上文&且秦灭韩亡魏&一句来看,已有炫耀武力的意思,那不是不能用武力夺取,只是暂时不打算使用武力,表现秦王的骄横。2、如何理解&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一句中&轻寡人&?秦王希望你们看清形势,不要误以为我们不能用武力夺取。这句关键是一个&轻&字,&轻&什么呢?不是轻视秦王的建议,而是轻视他的军事势力。这是秦王故作反问,意思是&谅你们也不敢&,也是骄横的表现。 3、安陵君:&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两人所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但从语气和态度上看,有如不同?唐雎比安陵君更强烈,更坚决。4、秦王是怎样一个人?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5、唐雎是怎样一个人?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6、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吏实有什么用意? 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7、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8、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2)与臣而将四矣。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9、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10、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秦王以大易小而安陵君为什么不答应?是因为秦王提出以大易小,妄图吞并安陵君的土地。安陵君不答应,秦王不高兴,所以安陵君派他出使秦国。11、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秦王显得很骄横,以一种指责的语气对待唐雎,唐雎以同安陵君保持一致的理由,义正词严地反驳了秦王,有理也有礼。12、秦王开始接受了唐雎的劝告吗?他有什么反应?秦王开始没有接受唐雎的劝告,而是怫然大怒,并以天子之怒来威胁唐雎。13、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害怕了吗?他是如何进行反击的?唐雎威然不惧。他以布衣之怒针锋相对地驳斥了秦王的天子之怒。14、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说明秦王害怕了。从侧面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的精神。15、你认为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样的用心?秦王要求&易地&是包藏祸心、企图吞并安陵郡16、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 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请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23 隆中对*
&&& ①重点翻译: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2.非为天时,抑亦人谋也。 3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4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6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7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8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9.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10.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1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蹶,至于今日。12.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13.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14.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②重难问题:1、用一段精练的话来表达你读了《隆中对》后对诸葛亮的印象(感受)具有卓越的政治、军事见解和才能。自尊自重,清高自许,谨慎持重& &凡三往,乃见&;对天下形势洞察精深、了如指掌,才华横溢、雄姿英发 &隆中对策、三分天下。2、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政治蓝图)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为达到这目标提出的战略是:跨有荆、益两州,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3、概括说说诸葛亮对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连吴抗曹,占据荆、益州,北伐中原。4、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说明他什么?说明他志向远大,自认为有出将入相的才能。5、诸葛亮为什么只可&就见&&不可屈致&?①有才能的人往往恃才傲物,如果不够尊重地请他,他肯定不会来。②亲自前往拜访,才能显示思贤若渴,才能表现对人才的尊重,表现诚意。6、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汉室倾颓,奸臣窃命,&&欲信大义于天下&但&智术浅短,遂用猖獗&,希望能得到好的计策,实现他的政治理想。7、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有什么含义? 他为什么要刘备亲自去拜访诸葛亮? ① &卧龙&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诸葛亮的超人才智,再一次表明他是一个隐居山野的非凡人物。②在徐庶看来,&枉驾&才是得&宜&,&俱来&便为&屈致&,这就更突出了诸葛亮的才能;为下文&凡三往,乃见&埋下伏笔。8、在诸葛亮的眼里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说明。&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9、&卧龙&比喻什么?比喻潜居而未显达的有才能的人。10、源于本文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说说它的意思。三顾茅庐: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24 出师表*
①重点翻译: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4、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6、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7、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8、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9、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10、受任于败军之际,承命于危难之间。11、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12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②理解性默写: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南方已定,兵甲已足。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临崩寄臣怪大事 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9、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12、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13、在屡遭失败的情况下请来了对局势有扭转作用的之人,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4、《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5、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6、作者是怎样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 遂许先帝以驱驰 17、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9、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①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②&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③重难问题:&1、你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 2、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和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3、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①为了解除后顾之忧 ②为了汉室之隆
④课外延伸:【一】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3.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二】出自本文成语: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妄自菲薄: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作奸犯科: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危急存亡: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临危授命(临危受命):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计日可待(指日可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咨诹善道:询问好道理。察纳雅言:征求好的建议。
25 词五首与课外古诗词背诵
一 《望江南》
1 词中写思妇晚妆初罢即登楼望江,等待征人归来的词句是:梳洗罢,独倚望江楼。2 词中通过眼前中所见,烘托出一种空旷无聊、怅然若失之感的词句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3 词中表现思妇看到与丈夫昔日分手之处,愈觉神伤的词句是:肠断白蘋洲。4 词中与柳永的&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句话意境相似的词句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二 《渔家傲&秋思》
1 词中点明地域、时令及作者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觉的词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2 词中以南归大雁去而不留反衬边地荒凉的词句是:衡阳雁去无留意。 3 词中通过渲染战时的肃杀气氛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的词句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4 词中道出将士彻夜无眠的感伤之情的词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5 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这句是:长烟落日孤城闭 6 词中能表现词人边关思亲与渴望边陲立功矛盾心理的词句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7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边塞风光的诗词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使至塞上》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 《凉州词》&& &&&&&&&&&&&&&&&&&&&&&&&&&&&&&&&&&&&&&&&&&&&&&&&&&&&&&&&&&&&&&&
三 《江城子&密州出猎》
1 词中生动描绘千百猎手满山遍野的威武气势的词句是:千骑卷平冈 2 词中动用典故既表达了自己渴望得到重用,又含有对朝廷的贬谪的不满情绪的词句是:亲射虎,看孙郎。或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3 词中表现作者决心报效祖国,立功边疆,实现报国壮志的词句是:西北望,射天狼。4 古诗词中,有许多运用典故表情达意的语句,请写出这样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 《行路难》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 词中表现作者满怀壮志,希望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为国家效力,有机会建功立业的词句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6 词中与&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意思相近的词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四 《武陵春》
1 词中触景伤情的词句是: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2 词中抒写人去楼空,万事皆休,还未开口,泪已先流的悲苦之情的词句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3 词中写词人想泛舟解愁,却最终无奈作罢的复杂心情的句子是: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4 李煜的《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词句,《武陵春》中把&愁&写得更有分量,想像新奇而生动的句子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2014年11月 日一二三四五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星星变奏曲教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