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为什么没有参与到港珠澳大桥规划图

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设计赛 华工四本科生折桂 - 频道信息 - 环球网校
                
            
   、、、、  
&& 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设计赛 华工四本科生折桂
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设计赛 华工四本科生折桂
  南都记者从华南理工大学了解到,该校建筑学院4名本科学子设计作品&&&&浪涛叠影&近日摘得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国际概念设计比赛公开组比赛第一名,成为国内唯一一个获奖团队。
华工学子设计作品&浪涛叠影&强调生态注重粤港通关效率,四学子是国内唯一获奖团队
  南都讯 记者刘黎霞 通讯员马燕婷 陈莹 南都记者从华南理工大学了解到,该校建筑学院4名本科学子设计作品&&&&浪涛叠影&近日摘得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国际概念设计比赛公开组比赛第一名,成为国内唯一一个获奖团队。
  作品供特区政府参考及采用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三地的策略性道路系统,而香港口岸则是大桥工程香港段非常重要部分。去年12月初,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路政署广邀世界各地建筑规划专业人士和公众参与口岸建筑、外观及总体规划,拟吸纳世界各地创意,为将香港口岸打造成香港新地标提供参考。
  据大赛网站有些介绍,本比赛旨在邀请建筑、工程、园境建筑、规划及测量之专业界别及社会各界人士,就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提供具创意的设计理念,供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参考及采用。世界各地20多个国家及地区160多个团队参加了这个比赛,其中超半数为海外参赛者。比赛分公开组和专业组两个奖项,最终有10份作品获奖,专业组第一名是香港的一个团队的作品《同一屋檐下》。
  华工作品为唯一在校生作品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四名本科生杨逸敏、伍亮、林鑫成、何宇馨在香港口岸人工岛上&描摹&出一幅副别致的生态图:依据功能与人工岛环境建立流畅的单向曲线,构筑一座简洁美观而不冗杂的建筑主体,在建筑内部,根据通关人群活动特性错层设计庭院空间,以减少人们通关时等待的焦急与枯燥。
  这个名为&浪涛叠影&的项目获得公开组第一名,是本次大赛唯一获奖的国内作品,也是唯一在校学生项目,他们的作品日前在香港中环荷李活道10号前中区警署和港铁东涌站展出。
  &浪涛叠影&项目负责人、华工建筑学院景观设计专业大三学生伍亮介绍,为了设计出最具人性化的口岸,他还特意去了一趟香港,切身感受市民等待过关的苦与累,由此完成了对作品的初步设想:&粤港通关人流量大、通关手续不可避免,利用建筑设计提高通关效率的同时,还采用网架结构开阔空间、增加建筑通风,现场增设生态要素,从而降低人们因排队产生的疲劳感。&
】【】【】
考试用书推荐港珠澳大桥20年峰回路转
港珠澳大桥20年峰回路转
华夏经纬网
南方网8月6日消息:8月5日,率团参加粤港合作联席会议的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香港受到了众多记者的“围堵”。港珠澳大桥是黄华华此行与董建华特首商谈的重点,也是媒体关注的焦点。至记者截稿时止,会议传出最新消息:粤港澳三方决定成立“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协调小组将于8月30日举行第一次会议,研究水文、环保和大桥的走线问题。
  这是粤港两地高层第一次就港珠澳大桥进行正式的交流,亦是广东省政府对于兴建粤港澳大桥第一次公开的表态。专家称,经过近20年的峰回路转,港珠澳大桥终于将进入实施操作阶段。
  港珠澳大桥一旦建成,大珠三角“经脉”将打通。香港发展腹地扩大,粤西打开连接世界的纽带。毋庸置疑,大桥的建成将对香港、粤西的经济发展带来积极的作用。很早之前就有专家指出,从长期战略来说,修建这样一座跨海大桥是必然的事,无论是广东所提的“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还是香港所谓的“香港湾区”或“珠江口湾区”,这座桥都是华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而董建华昨日亦表示,港珠澳大桥是香港未来发展的关键,对此,中央政府很关心,广东省反应积极。特区政府希望尽快展开相关工作。
  “一桥通三地”的单Y型方案
  关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方案,目前比较明朗的是“一桥通三地”的单Y型方案。根据该方案,大桥全长约30公里,其中29公里在广东省水域,将以高架桥与隧道形式兴建,并采用每边三条行车线设计。香港的落脚点在新机场的石湾,将以隧道形式兴建,即车辆驶至该处,进入人工岛,驶经隧道后,由石湾驶出路面,以免阻碍船只航道及破坏水域生态;澳门及珠海的落脚点则在拱北对面海面,大桥会在珠海及澳门对面的明珠岛落脚,然后再分道通往珠海及澳门。
  大桥落成后,以每辆车时速高达110公里计算,由香港往来澳门或珠海,只需15分钟车程,比现时乘高速渡轮前往,时间节省约3/4.
  大桥命运: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
  香港合和集团主席胡应湘是港珠澳大桥的最早倡议者。
  2002年8月,香港合和实业主席胡应湘“揭竿”召集财团,拟集资150亿港元,希望以民间私人资本力量,推动兴建连接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的跨海大桥。空谈10多年的跨海大桥计划终于赢得资本实力的青睐。与过去不同的是,这次他的提议开始得到香港特区政府的支持。董建华及其他高官多次在不同场合发言,表态支持建桥。
  据郑天祥教授透露,让香港方面意识到兴建港珠澳大桥迫切性的,是去年4月份广东省副省长欧广源在香港一个高层会议上的一句话:广东要建深圳到珠海的隧道,用隧道来接驳沿海高速公路。郑天祥是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当时身兼珠海市顾问的他最早提出了“一桥通三地”的方案。
  随后,美国商会驻香港主席詹康信也提出:假如广东修了隧道,香港就会被“边缘化”了,也就是说有了这条隧道,广东省的发展几乎就可以撇开香港了。这时候,香港才开始醒悟过来。港珠澳大桥于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此前,港珠澳大桥曾经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早在1983年,香港巨商胡应湘就率先提出了兴建连接香港与珠海跨境跨海大桥的大胆方案,当时中英双方正就解决香港问题经历着艰苦的谈判;1989年,珠海正式向外公布了拟建后来为人所熟知的伶仃洋大桥计划;1993年,时任珠海市委书记的梁广大提出了兴建伶仃洋跨海大桥的方案;日,伶仃洋大桥项目获国务院批准立项。其间,为了平衡澳门的利益,胡应湘与中山大学教授郑天祥在1995年都提出了建设了“一桥通三地”的港珠澳大桥的方案。
  然而,自始至终,港英政府对于这座大桥始终表现得颇为冷淡,原因就是港英政府引用英美顾问公司的报告,认为要到2020年才有这个需求。香港的冷淡最后导致了伶仃洋大桥方案的搁置。“这实际是低估了珠三角经济发展的速度。”郑天祥教授说。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珠三角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以广州、深圳、珠海为龙头的城市带正在崛起。珠江东岸一带,包括深圳、东莞、惠州等地日新月异。而西部的中山、佛山、江门、肇庆一带,相对东部地区,发展速度较慢。香港的领先优势则相对减小。
  到了去年4月份,广东省沿海高速公路即将修通,一边是深汕高速已经通到汕头,一边是沿海高速公路很快就要修到珠海。这时候,欧广源副省长在香港一个高层会议上公布了深圳到珠海的“隧道计划”:要促进珠三角西部的发展必须打通交通脉络,既然香港认为要到2020年才有这个需求,而广东有沿海高速公路要接驳,所以准备修建深圳到珠海的隧道。
  香港开始醒悟。在经济转型的压力下,兴建大桥可以拉动需求,刺激经济,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将香港与珠三角西部地区连接起来,符合香港政府整合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
  香港各界开始为兴建大桥极力倡议。
  2002年11月,借参加“世界会计师大会”之际,国务院总理朱F基“旋风”访港,并表示:中央政府支持兴建港澳珠大桥。今年3月,国家计委委托专家组在港、澳、珠三地开展“香港与珠江西岸交通联系研究”;3月底,香港特区政府与国家发改委共同委托国家综合运输研究所,对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做宏观经济层面的评价分析,以再一次明确是否可以建桥等问题。香港媒体开始热炒港珠澳大桥。
  直到7月中旬,有消息传出,广东省委常委已于最近召开会议,决心全力支持港珠澳大桥兴建。7月底,曾荫权专程前往北京,中央政府与粤港澳三地高层官员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工作会议,首次正式磋商港珠澳大桥的研究报告。
  港珠澳大桥的兴建问题至此开始明朗。
  大桥作用:一颗“双赢”的定心丸
  尽管港珠澳大桥命运的变化,折射出了丰富的政治、经济、地理、心态等变化原因,但是,谁也不会否定大桥对于大珠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对此,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教授靳文舟有一段生动的论断:“港珠澳大桥给世界利用香港创造条件,给珠江西岸发展提供了一颗定心丸。”
  靳文舟认为,从规律上来讲,大陆发展必然快于香港,近十年的发展证明,香港的优势逐渐在削弱。如果说拟建伶仃洋大桥时,是珠三角西部(珠江西岸)向香港“求经”,现在更多的是发展香港与内地的互动作用。如果说以前是大陆受益70%、香港受益30%的话,现在则是各受益50%了。兴建港珠澳大桥,对香港和珠三角西部的发展可以说是“双赢”。大桥建起来后,将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珠江西岸,这样既可以利用香港的金融保障、服务业、运输条件等优势,同时也享受珠江西岸的低地价和高效率。
  这条桥对珠江西岸经济的作用,首先就是拉动珠江西岸和世界枢纽港的联系。珠三角的发展,是因为有了香港;粤西没发展,也是因为没有香港。
  珠三角的粤西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就是因为粤西交通不便。
  广东的交通干道网多年来偏重于珠三角东部,珠三角西部交通薄弱许多,至今没有铁路和一条完整的高速公路,而珠海更在这条线的末梢,一个标准集装箱走陆路到香港比东部贵1000元。跨海大桥将使原本A形的珠三角交通网形成环状,粤西到香港减少200公里,广东西部由此全面纳入全国交通要道之中,珠海的地位也将由“末梢”变“枢纽”。
  珠海方面对于港珠澳大桥寄予了厚望。珠海市交通局表示,港珠澳大桥将彻底把珠海从一个边缘性的城市真正地放到了区域性中心枢纽城市的战略发展位置上。一旦开通,珠海就会成为珠三角西岸城市到达香港的一个枢纽通道,从而带动周边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这里流通,产生很强的聚集效应。同时由于大桥的公路网辐射效应,让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利用的珠海机场、港口的作用也显著起来,让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以及正建设完善的配套设施更加有效地运作起来。而一直期望能够发展和壮大珠海旅游产业的珠海,也将能够充分分享到港珠澳大桥所带来的旅游互动效应。
  跨海大桥的意义不仅于此,它与中国两纵两横主动脉相连,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当天可以直落香港、澳门,广东西部各地市可以非常便捷地与全国各地交流沟通。粤、港、澳大珠三角流域的发展腹地也因此而无限拓展,有利于此区域国际竞争力的全面提高和升级。
  香港也急切需要打开通往粤西这片广袤的腹地的通道。香港特区政务司司长曾荫权今年7月底专程上北京了解大桥报告研究的进度时表示,粤港澳大桥不但方便三地的货运和旅游业,更可巩固香港的金融和航运中心地位,同时有助提升珠江三角洲西部的经济水平。此前在香港中文大学“珠江三角洲研究小组”发表的报告里,就已经预计港珠澳大桥可令香港生产总值增加200亿元,并提供2.5万个就业机会。
  专家提醒:需解决的几个矛盾
  种种迹象表明,香港方面对于港珠澳大桥的兴建心情颇为急切。但是,无论是港澳珠三角经济专家还是交通规划专家都提醒:在目前存在的几个矛盾没有解决之前,不宜贸然开动。必须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个客观公正科学透明的评估。
  问题之一:大桥的定位问题。对港珠澳大桥深有研究的郑天祥教授提出,以货运为主还是客货兼顾,这个问题很重要。胡应湘的方案主张6车道的高速公路,也就是完全靠货运,而这正是香港巨商李嘉诚和霍英东反对建桥的理由。李嘉诚认为,现有的水路运输,利用珠江航道,已足以把香港和珠江西岸连接起来,以海路作为香港与珠江西岸货物运输的主要途径,最合乎成本原则,建造港珠澳大桥的收益并不大。目前,李嘉诚拥有的南海高栏港、珠海九洲港、佛山三山港等码头是珠江西岸货运的主要渠道;霍英东则拥有南沙港。
  “香港财团们并没有很好地考虑到整个地区的发展问题。”郑天祥教授认为,最好的方式是以轨道交通为主,也就是建4条高速公路线路,中间建2条轨道交通线路,形成一个综合运输网。只有高速公路解决不了客运的问题。
  按照目前的设计,大桥的日流量达到12万辆,对于目前全市只有5万辆汽车的澳门来说,这是不小的问题。因此,澳门方面已经提出桥上来的车辆不能直接进入市区,旅客要从建在人工岛上的停车场转乘轨道交通或者大巴才能进城,这样,对小汽车就没有吸引力了。
  而随着香港迪斯尼乐园的建成和澳门赌权开放以后建的新赌牌,旅游人数肯定成倍增加,按照郑的调查,到2010年,每年会有300万人前往迪斯尼乐园,轨道交通可以很好地解决客运的问题。而且这个高速铁路和整个珠三角联网,同香港机场的铁路联网,可以形成一个大的珠三角交通网。
  但是,郑天祥也承认,假如是连成轨道交通网的话,由于目前珠三角的轨道交通都是以广州为中心的,到时候广州就自然而然会变成另一个中心,这也许是香港方面不愿意看到的。
  问题之二:出资方式。粤港澳三地近日确立港珠澳大桥的投资模式,考虑由财团以建设―营运―转让(即BOT)模式投资。胡应湘的合和集团等六大财团都表示出了出资的兴趣。但是,大桥所占的地方90%的水域是属于珠海的,是否要珠海用水域来入股呢?根据BOT方式的原则,经营一定年限之后大桥的经营权就要归还给属地政府,到底是30年还是50年?而且收费问题由谁来监控?
  对此,曾荫权7月底在北京时曾经表示:工程兴建的工作,将会依照国际标准,公开竞投,不会随意指定一个财团来兴建大桥。
  问题之三:何时建以及回收的问题。按照初步计划,港珠澳大桥静态投资约为160亿港元,动态投资预计将达200亿港元。胡应湘曾表示,大桥建成后每辆小型车辆收费约150元,预料每天车流10万辆次,约10年内可收回成本。但是郑天祥和靳文舟都认为这个预测过于乐观,两位教授都主张大桥不宜太早动工。
  “不是有了路就有人走的,还是要有一个腹地经济才能够支持得起来。
  设备修早了就是浪费。投资200亿元,一年8%的利息就是16亿,单维修费用每年至少就要2亿元。“靳文舟教授认为,必须把力量、能量继续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效率才能够快一点。目前珠海、中山的经济发展并不是很快,靠珠海这一片的经济来支撑着做桥,需求还是不足。”虽然说是交通引导经济,但是也得时候差不多了才能够引导得起来。“一般情况下,正常的交通基础设施是14年收回成本,而直接费用也即靠收款的费用就要15年以上。”头5年8年能打平运行费用就行了,10年怎么可能收回来呢?“
  郑天祥教授则认为成本回收期可能要比15年更长。按照郑教授的调查:到2010年,珠三角西部的货运量会增加到600万个集装箱,目前的100多万箱的货运基本上都是走港口老路的,其余的是否走大桥也要看成本。这从虎门大桥就可以看出来―――虎门大桥从1995年开通,当时计算是一年可以增加1万辆,但是这么多年了也就只有5万辆。
  那么,什么时候才是建设的好时机呢?“就是把它炒到未来需要用这座桥的人都拎着钱在那里看着,就是时候了。”靳文舟幽默地说。
  港珠澳大桥备忘录
  ●1983年,香港合和集团主席胡应湘提出建伶仃洋大桥。
  ●1989年,珠海市第一次公布拟建伶仃洋大桥计划。
  ●1993年,时任珠海市委书记的梁广大提出兴建伶仃洋跨海大桥方案。
  ●日,伶仃洋大桥项目获国务院批准立项。
  ●日,内地与香港达成开展“香港和珠三角西岸陆路运输通道大桥”研究的共识。
  ●2002年11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F基在香港参加世界会计师大会时首次表示,中央政府支持兴建港珠澳大桥。
  ●2003年1月,香港特区政府向国家计委备案,委托计委进行大桥的可行性调查研究。
  ●2003年6月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赴港参加香港回归6周年庆典,虽然温总理没有对港珠澳大桥的兴建公开拍板,但大多数香港媒体都认为,温总理访港直接推动了港珠澳大桥的兴建。
  ●2003年7月下旬,香港环境运输及工务局局长廖秀冬表示,已收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论证报告,报告确定有需要兴建大桥。
  ●日,粤港合作联席会议确认将成立“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小组将于8月30日举行第一次会议,研究水文、环保和大桥的走线问题。目前暂时未有大桥动工的时间表。前期报告完成后,将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申请立项。(张惠娥)
【& &&】【 】
【 相关报道 】您的位置:&>>&&>>&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设计赛 华工建筑学院四本科生折桂(图)
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设计赛 华工建筑学院四本科生折桂(图)
  南都讯 记者刘黎霞 通讯员马燕婷 陈莹 南都记者从华南理工大学了解到,该校建筑学院4名本科学子设计作品―――“浪涛叠影”近日摘得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国际概念设计比赛公开组比赛第一名,成为国内唯一一个获奖团队。
  作品供特区政府参考及采用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三地的策略性道路系统,而香港口岸则是大桥工程香港段非常重要部分。去年12月初,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路政署广邀世界各地建筑规划专业人士和公众参与口岸建筑、外观及总体规划,拟吸纳世界各地创意,为将香港口岸打造成香港新地标提供参考。
  据大赛网站有些介绍,本比赛旨在邀请建筑、工程、园境建筑、规划及测量之专业界别及社会各界人士,就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提供具创意的设计理念,供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参考及采用。世界各地20多个国家及地区160多个团队参加了这个比赛,其中超半数为海外参赛者。比赛分公开组和专业组两个奖项,最终有10份作品获奖,专业组第一名是香港的一个团队的作品《同一屋檐下》。
  华工作品为唯一在校生作品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四名本科生杨逸敏、伍亮、林鑫成、何宇馨在香港口岸人工岛上“描摹”出一幅副别致的生态图:依据功能与人工岛环境建立流畅的单向曲线,构筑一座简洁美观而不冗杂的建筑主体,在建筑内部,根据通关人群活动特性错层设计庭院空间,以减少人们通关时等待的焦急与枯燥。
  这个名为“浪涛叠影”的项目获得公开组第一名,是本次大赛唯一获奖的国内作品,也是唯一在校学生项目,他们的作品日前在香港中环荷李活道10号前中区警署和港铁东涌站展出。
  “浪涛叠影”项目负责人、华工建筑学院景观设计专业大三学生伍亮介绍,为了设计出最具人性化的口岸,他还特意去了一趟香港,切身感受市民等待过关的苦与累,由此完成了对作品的初步设想:“粤港通关人流量大、通关手续不可避免,利用建筑设计提高通关效率的同时,还采用网架结构开阔空间、增加建筑通风,现场增设生态要素,从而降低人们因排队产生的疲劳感。”
新闻录入:bcg_baizhu8 | 浏览次数:188【
>>相关资讯:上篇新闻:
& 下篇新闻: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百筑吧网站的观点或立场港珠澳大桥岛、隧、桥跨海交通集群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港珠澳大桥起自香港口岸,跨越伶仃洋海域,下穿拱北口岸,止于南屏镇洪湾,线路总长约为55大桥共分为珠海和澳门连接线、珠澳口岸人工岛、大桥主体工程、香港连接线及香港口岸人工岛六部分,是由桥梁、隧道、人工岛组成的跨海交通集群工程。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全长13.432km,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80km/h,位于珠海市香洲区,毗邻澳门。珠海连接线第一合同段(见图1)是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的控制性工程,起点珠澳人工岛,经拱北湾特大桥连接珠海连接线人工岛,先岛后隧,隧道经海域明挖段、口岸暗挖段和陆域明挖段,终点位于公安边防第五支队茂盛围军事管理区。图1珠海连接线第一合同段平面图2项目建设条件2.1地质条件场地海域范围属侵蚀堆积地貌单元中的陆缘浅海微地貌,海拔高程-3~-1m左右,人工岛填筑后+4.8m。上部覆盖层发育,且岩性在纵向具有海相、海陆交互相、陆相多层结构,岩性条件较为复杂。沉积层发育,一般厚度约为26.3~34.6m...&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国家成立专责小组加速推动项目进展据新华社消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今年1月10日宣布,根据国务院决定,由发展改革委牵头成立港‘珠澳大桥专责小组,加速推动港珠澳大桥项目的进展。记者从发展改革委了解到,在粤港澳三地协作配合下,基本完成了港珠澳大桥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并确定了大桥两端的登陆点、跨珠江的主要线位和技术方案、口岸设立模式等重大问题。港珠澳大桥东岸以香港撒石湾为登陆点,西岸以珠海拱北/澳门明...&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珠澳香港更辉煌—...&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中远关西涂料化工有限公司日前正式中标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涂装材料采购TL02合同段,合同金额达1.118亿元。TL02标段是港珠澳大桥最大的涂装标段,中远关西将在未来3a内完成所中标段的钢结构防腐涂装材料的供应,并参与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以及技术支持。近年来,中远关西不断在桥梁领域获得成功,并已成为武船重工、中铁山桥、中铁...&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10月3日,国庆长假第三天,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一行乘坐“海巡0933”视察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情况并慰问建设工人,广东海事局局长梁建伟陪同视察。徐少华一行在珠海九洲港客运码头登上“海巡0933”,分别到达西人工岛、沉管隧道和桥梁工程CB04标140#海上平台施工现场,详细了解了工程建设进度及质量情况。在航行过程中,徐少华听取了港珠澳大桥水域安全监管的情况汇报,向技术人员详细了解了港珠澳大桥沉管配套工程等制作工艺、施工建设进度等情况。梁建伟向徐少华介绍了珠江口水域通航的复杂情况及港珠澳大桥建设对珠江口水域航行安全的影响,汇报了广东海事部门在大桥建设过程中全面履职,克服挑战,实现大桥开工建设至今“零事故、零污染、零伤...&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作为跨越粤港澳三地,涉及不同法律、经济、制度经济体的大型系统工程项目,港珠澳大桥开创性的咨询评估工作为大型工程可研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建设中的港珠澳大桥作为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型跨海通道全长约49.5公里,起自香港大屿山,经过约35.6公里的海中桥隧,至珠海/澳门口岸区,通过珠海连接线与京港澳高速公路相连。这座预计2016年完工的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将连起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区,使香港、澳门与内地的合作跨入一个崭新时代。作为与青藏铁路、三峡工程并列的标志性工程,港珠澳大桥备受公众关注不仅仅在于它在促进三地经济发展上的战略意义,或是桥梁建设技术上的难度与创新。“港珠澳大桥更是我国首座涉及‘一国两制’背景下两岸三地的世界级跨海大桥,协调难度前所未有,技术标准、建设方案和规模、环境保护、口岸模式、投资估算及融资方案等成为各方博弈关注的焦点”,港珠澳大桥项目评估负责人、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交通产业发展部佘湘耘在接受《中国投资》采访时...&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港珠澳大桥纪录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