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原文中李密不做官真的是为了敬孝吗?

向李密学习谈判的艺术――《陈情表》片断细读
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主办
?&&(12-07)?&&(12-07)?&&(11-30)?&&(11-19)?&&(10-27)?&&(10-16)?&&(10-16)?&&(10-16)?&&(10-16)?&&(07-02)?&&(03-17)?&&(03-03)
当前位置:&&>>&&>>&&>>&正文
向李密学习谈判的艺术――《陈情表》片断细读
[作者:  来源:  阅读:3046次   发布时间: 23:26:17]
选择视力保护色: 【
观点梳理:《陈情表》是千古传唱的名篇。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诸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1700多年以来,人们将《陈情表》视为彰显孝道的经典。但近年来也有读者进行个性化阅读,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他们独特的观点。其中一种观点是:弱势者的困境解脱――学习《陈情表》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谈判技巧。(见《中学语文教学》2004.2期《从谈判角度读解&陈情表&》作者:何杰)该文作者认为李密“少事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可见李密是一个高明的谈判者,李密的《陈情表》其实是以书信的形式在与晋武帝进行谈判。谈判必须是双方接受才能达成协议。在晋朝司马氏的催逼之下,李密做了让步,表明自己是“暂不出仕”,并非永不出仕;而晋武帝也做了让步,不逼李密马上出仕,这样,既遵循了自己提出的“以孝治国”的思想,又显示了自己的大度,争到了一个更好的名声。这是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双赢的结局。为了争取到这一结局,李密对谈判形势的分析和战术的制定都是很到位的,可以给所有的谈判者有益的启示。  学习指要:本文所在的单元是古代抒情散文单元。本单元所选课文时代不同,所抒情感也各有不同:有回归田园的乐趣,有怀才不遇的悲情,有人世沧桑的感慨,有不懈追求的壮志,也有友情与亲情的抒发。语言或典雅华丽,气韵灵动;或沉郁顿挫,令人回肠荡气;或娓娓道来,质朴自然。学习这一单元,就要使学生体会、领略这些作品中不同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情实感。学习本文要达到情感与知识方面的三个目标:  1、要使学生为李密的至孝之情所感动,努力做一个有孝心的人;2、学习本文以情征服人的说理技巧;3、学习本文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学习该文,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三个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问题1:作者是怎样以“情”为贯穿全文的主干,以“孝”为核心,将诉情与陈理交融一体的?让学生理解:文章第一部分先陈述家庭的不幸,然后以“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表明祖孙相依为命,写得凄切动情。第二部分先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达自己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然后写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而自己却由于祖母供养无主,不能奉诏的两难处境,为下文留下悬念。第三部分针对上文留下的孝顺祖母和回报国恩之间的两难选择,先言以孝治天下是治国纲领,言外之意则是孝养祖母虽为徇私情,却也不仅合情亦合理合法,为下文愿乞终养给出了理论依据。第四部分明确提出陈情的目的,“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最后表达自己对朝廷“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忠心。李密的婉转陈情,终于唤起了晋武帝的同情心,达到了“辞不就职”的目的.使学生理解本文以“孝”为核心的“情”所具有的征服力。  问题2:在写《陈情表》之前,李密已多次婉拒晋武帝的征召。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呢?大致有这样三个原因:第一,李密确实有一个供养祖母刘氏的问题,像文章中说的“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第二,李密是蜀汉旧臣,自然有怀旧的思想,况且他还认为汉主刘禅是一个“可以齐桓”的人物,对于晋灭蜀汉是有一点不服气的。第三,古人讲:做官如履薄冰,又因司马氏阴险多疑,前朝的臣子改事新朝难免有戒心。出于历史的教训,李密不能没有后顾之忧,盲目做官。所以李密“辞不就职”,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时此刻不宜做官。那么李密“辞不就职”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呢?请认真揣摩文章,并参考有关背景材料说说你的观点。这是一道探究性问题。这就促使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认真揣摩,到底什么地方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寻找托辞。  问题3:晋武帝看完《陈情表》后曾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并同意李密暂不出仕,先在家供养祖母。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结合有关材料,想像晋武帝看完《陈情表》后的表情与心理。从晋武帝看完《陈情表》之后的赞叹语和他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这些材料来看,晋武帝是被《陈情表》感动、征服了。那么被感动之后表情与心理如何呢?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像。想像的过程,其实就是加深对文本理解的过程,就是接受文本熏陶的过程。学生若认真进行想像,那么他就真正进入教学情境了。
  教学过程:  据史书上说:李密“少事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可见李密是谈判高手。李密的《陈情表》可以看作是李密以书信的形式在与晋武帝进行谈判。谈判自然要达到某种目的。同学们想想看谈判之前,晋武帝的目的是什么?(要李密出仕。)李密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辞不就职,在家照顾年迈的祖母。)  在这场谈判中,处于强势地位的是谁?处于弱势地位的是谁?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无疑身为一国之君,握有生杀大权的晋武帝处于强势一方,而身为降臣、又负尽孝之责的李密处于弱势一方。这从文中“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可以看出。)  谈判的结果呢?(晋武帝答应李密暂不出仕,在家照顾祖母刘氏,先尽孝后尽忠。)教师可以引进这样一个材料:据史书上说,晋武帝司马炎看了《陈情表》后以赞叹的口气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晋武帝赞叹李密行孝名不虚传,可见晋武帝被李密的《陈情表》征服了。他同意了李密的谈判条件。先前追逼甚急的晋武帝后来改变态度同意李密的要求,并特加嘉赏,可见李密的《陈情表》感人之深,也可以看出李密具有高超的谈判技巧,善于调整自己的谈判目的,具有高超的谈判技巧,进退自如。那么,在这场以书信形式进行的谈判中,可以看出李密具有哪些谈判艺术、技巧呢?  这是一个统摄性的问题。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背景材料和写作特色从三个方面进行回答。一、作者采用融情于事的手法。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作者无论是叙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表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二、作者善于揣摩谈判对手晋武帝的心理,司马氏是用屠杀篡夺的手段来夺取政权建立西晋的。晋武帝当然清楚司马氏家族的发家史,所以讳谈敏感的“忠”,并且他认为当时战乱频频,内部矛盾重重,此时提出忠君没有社会基础,为此打出“以孝治天下”的旗号,用“孝”来维护君臣关系,维护社会的安定秩序。这正是晋武帝为稳定局势、笼络人心而采取的怀柔政策。在蜀汉灭亡后,李密这个以孝闻名的亡国之降臣,面对当朝的征召,如执意不从就会引起晋武帝的怀疑,引来杀身之祸。在此情况下,李密巧妙地以晋武帝标榜的“以孝治天下”为理论依据,婉转而深切地陈述了祖母年高无人奉养的实情,以真挚的感情、满腔的孝心来打动晋武帝,准许自己奉亲尽孝。三、文章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本文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有骈文的整俪之工,但语言却绝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流出,丝毫不见斧凿痕迹。语言十分生动形象,如“生孩六月,……至于成立。”用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又如“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用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的情形,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李密的“谈判技巧”,教师可再提这样问题让学生思考:李密如果一味讲孝,婉拒晋武帝的征召行吗?文中用了“伪朝”“圣朝”两词,李密为什么称蜀国为“伪朝”,称晋朝为“圣朝”?文中李密为什么数十次自称“臣”?这些问题是要使学生明白:处于弱势的李密如果不能审时度势,做出退让,而一味强调孝道,以孝为由拒不出仕,是会招来杀身之祸的。这一点李密非常清楚。因此李密在文中要表达对晋朝的忠诚,表达自己不是拒不出仕以尽忠前朝,确实是因为自己有“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的苦衷,自己是在实践您晋武帝所提倡的孝道,只不过是先尽孝后尽忠罢了。这样就给了晋武帝足够的面子,晋武帝既达到了要李密出仕的目的,又获得一个倡行孝道的好名声。他自然会接受这个符合自己政治利益的要求了。  教师可再问:如果将本文的第3段和第1段调整一个位置,先讲理后讲情,表达效果有没有差别?要使学生理解: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很自然。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若将第3段调为第1段,一开始李密即提出自己“谈判”的最终目的及其原因:我不能奉诏,其原因是祖母病重。可能会惹晋武帝恼怒:“祖母病重怎能成为你不出仕的理由?”“谈判”就会陷入僵局。  可见,李密在与晋武帝“谈判”时,他对情势的评判,双方力量的分析,”谈判”语言的选择,对方心理的研究,都是很准确的。
  资源链接:  《重订古文释义新编》(节选)([清]余诚)  《泷冈阡表》([宋]欧阳修)  《与山巨源绝交书》([三国]嵇康)  第一则材料中评点《陈情表》的语段有“层次来说,无一语不委婉动人。固是至情性之文而通体局势浑成,步骤安雅,更极尽结构之妙。读者须细玩其词旨,及其转落承接,方不辜负作者苦心,而得此文之益。通体俱是陈情,而前两段是陈其已往之情,乃题前文字;中三段是陈其现今之情,乃题中文字,末段是陈其日后之情,乃题后文字。”可借这一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本文的艺术特色。  第二则材料《泷冈阡表》,是欧阳修写的自传性文字,文中写“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内容与《陈情表》有相似之处,可将此文与《陈情表》作比较阅读,以求拓展延伸。  第三则材料的作者嵇康,是与李密同时代的人。山巨源即是山涛,原是嵇康的朋友,同为“竹林七贤”中的人物,司马氏篡魏之后,山巨源未能坚持隐退而投入司马氏集团,嵇康于是撰文宣布与其绝交。这封绝交书亦可作与《陈情表》比较阅读的材料,看看在司马氏数次催逼之下,李密是如何与晋武帝“谈判”,然后达成妥协,取得“双赢”;而嵇康断然拒绝山涛的荐举,宣布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此情此理是怎样抒发阐释的. 两文比较,对读者会有较大的启发。
上一个文章:
下一个文章:
主办单位: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地址:绍兴市马臻路89号 浅析《陈情表》中的情感因素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忠则,孝则"的说法.李密因其对祖母的孝道和乌鸦反哺的真诚被誉为孝道的典范.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为洗马,并且"诏书切峻,郡县逼迫,急于星火".在当时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李密不敢直言拒绝,他用感人泪下的巧妙地拒绝了晋武帝的任命.超乎寻常的孝道感动了晋武帝,使晋武帝不仅没有怪罪李密,反而赞叹李密"不空有名也".实际上,李密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情感因素才是晋武帝收回成命的主要原因.
河北省乐亭综合职业技术学校,063600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本文读者也读过
加载中,请稍候
.客服电话
&&8:00-11:30,13:00-17:00(工作日)李密写陈情表的原因,多答几点_百度知道
李密写陈情表的原因,多答几点
提问者采纳
奉养祖母,不愿做官但无推辞之言
提问者评价
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谢谢!
来自:作业帮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第三。皇帝高兴时,李密是蜀汉旧臣,对于晋灭蜀汉是有一点不服气的,臣为君之土芥  大致有这样三个原因,况且他还认为汉主刘禅是一个“可以齐桓”的人物。所以李密“辞不就职”,不是不想做官。晋朝刚刚建立。出于历史的教训,像文章中说的“祖母无臣,盲目做官,自然有怀旧的思想:第一,无以终余年”;皇帝不高兴时。第二,古人讲,安知祸福:做官如履薄冰,臣为君之心腹,李密对晋武帝又不甚了解,李密不能没有后顾之忧,李密确实有一个供养祖母刘的问题
1、他当时还不想做官2、他确实有祖母的供养问题3、他是蜀汉旧臣,有怀旧思想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陈情表》读后感
《陈情表》读后感
真实的谎言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苏轼如是说。那么,我就很惭愧了,我的学生更是无可救药了。因为,我们读完了都没哭,连沉痛的表情都没有。这样一篇被称为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的佳作,我们没有被感动得泣涕零如雨,真是暴殄天物。
这能怪谁呢?
读得痛了,痛得哭了,哭得死去活来就孝了?如果这样就太简单了。我可以很负责任为国家提供考核国民道德素质评定标准,只要三篇文章就够了。《出师表》、《陈情表》、《祭十二郎文》。谁读此三篇文章不落泪,谁道德素质不及格,别说升官,做人都无望。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可我实在是没有兴趣读千遍。如不是要求背诵,可能读一遍就够了。
我之所以不想再读它,是因为,孝不是此文的核心,孝是借口,是避难很好的借口,或者说是时机不成熟,不可轻举妄动的很好借口。
《陈情表》陈什么情,你要明白,不只是尽孝之情,还有凄苦之情、感激之情、恐惧之情、狼狈之情、报效之情。而这众多纠结在一起的情感,又真假难辨。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假作真来真亦假,真作假来假亦真。
如果说,李密以奉养祖母刘为理由拒不为官,似乎说得通,因为李密在当时的确是出了名的大孝子,并曾经被举为孝廉。如果说只为这个,又有些牵强,以为李密曾在蜀汉为官多年,历职郎署。当初能奉养,现如今怎么就不行了呢?李密的身世的确很惨,父母早早离他而去,或辞世,或改嫁,父爱母爱严重缺失。九岁不行,身体严重先天不足。无兄弟,甚至想有一位能走动的亲戚都是奢侈的。真是惨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外无极功强近之亲也就罢了,内无五尺应门之童就不免有些夸张。李密是做过官的人,还不是一般的小官,郎署至少也是省级干部。连服侍生活起居的小童都没有,这官做得也太寒碜了吧。之所以这么说,大概意图是,我都惨成这样了,你就放过我吧!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有一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这话不仅仅是溢美之词,我怀疑说的是反语。晋武帝司马炎在政治上,基本上可以算作一个昏君。罢废州郡武装、大肆分封宗室,种下日后八王之乱与永嘉之祸的远因。生活上,荒淫无度,宫内罗致宫女万人以上,造成社会荒淫奢侈,给西晋王朝的短命奠定了基础,埋下了伏笔。
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孟子老早就教导我们要伸之以孝悌之义。我们又知道,统治者让自己的百姓都做孝子,孝子的成色越足,忠臣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他们的后院却常常起火,为了争夺皇位,杀父弑君,手足相残,清洗要臣的事屡见不鲜,家常便饭。以孝治天下,本来就是一件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事。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知识分子在乱世当中如果说还能有一点值得夸耀的话,那就是名节。士可杀不可辱,李密自轻自贱到如此地步,是让我大跌眼镜的。当真是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识时务者为俊杰。李密好像在讲,我不是一个给脸不要脸的人,给点时间,给点空间,哪有刚死了丈夫就急着改嫁的,别人会怎么看我。我根本就不想要贞节牌坊,只是时机还不成熟,你着什么急呀,一遍又一遍。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这让我很难做。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真,谁解其中味?
《陈情表》中,处处表现着李密先生的无奈――在强权面前,作为微小个人的无奈。做官么?不想。给现代民主社会,一个不想做官的人,很简单,不报名参加竞选即可,没人会把你绑架到竞选现场强迫你做总统的。可当时不同。朱棣“篡位”之后,为了让普天之下读书人及百姓承认其“合法性”,硬是要大儒方孝孺替自己起草一份“告全国人民书”。方孝孺不干,于是恼羞成怒的朱棣便灭了他的十族。有人劝谏道,不能杀方孝孺,给帝国留下点“读书人的种子”。朱棣坚拒,杀之。
司马炎征召李密,并非朝中无人做那个太子洗马,抑或没其他人乐意做,想做的人海了去了。很简明的目的,他以及他的政权,需要树立一个标志――不只残酷打击,还可放下身段礼贤下士的,只要你不瞎捣乱。所以,去不去给太子的马擦身子洗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李密表态,用这样一种隆重的形式,认可新主人,表达对新政权的效忠。
司马炎平定蜀汉后,为了笼络人心,得到知识分子的支持,巩固自己的政权,实施了以孝治国的策略。而要推行这一策略就要树典型。树谁呢?当然是李密。因为李密不仅是蜀汉旧臣,而且是闻名全国的大孝子。树李密可以一箭双雕,既可以推行治国策略,表明皇帝的英明,又可以笼络以李密为代表的蜀汉旧臣。李密不是一般的读书人,而是在蜀汉“历职郎署”的高级知识分子,蜀汉政府的高级官员。皇帝几次三番的下诏督促李密到朝廷就职,然而,李密也是几次三番的抗旨不遵。要知道,违抗圣旨,对抗朝廷,那可是天大的罪过,是要掉脑袋的。李密是要以命抗争吗?
我们不必强求李密先生向方孝孺同志学习,也大义凛然一把,连累“祖母刘”老人,耄耋之年惨遭牢狱之灾,甚至血染夕阳红。生活中,更多的是需要妥协。每个人都有根据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需求,来决定自己生活的走向的自由。所以,我个人对李密先生的选择,表示有限的理解。对李密先生坚持自己的人格尊严――虽然,只是有限坚持――表示有限的敬意。同时,对李密先生在“严峻的政治形式下”找到充分借口的能耐,以及忍痛挥洒华言丽辞的能力,表示有限的佩服。
李密,只能那样选择,他有他选择的自由。《陈情表》只能那样写,没有别的更好的写法。要谴责,也只能谴责“不顾他人感受”的暴君司马炎,逼得李密先生这样的好人不得不说假话。非但要说,还要说得漂亮,漂亮得一塌糊涂。呜呼!
所谓社会的人道与进步,落到最终处,不就是维护每一个公民的“个人感受”么?而所有残酷专制的起点,也往往从剥夺普通人的正常感受开始。《陈情表 李密》阅读答案_古诗文阅读_作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陈情表 李密》阅读答案
&&&&&&&&&&
《陈情表 李密》阅读答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
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 形影相吊(慰问) B. 但以刘日薄西山(迫近)C. 夙婴疾病(经常) D. 则刘病日笃(沉重)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 臣具以表闻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B.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C. 欲苟顺私情 苟非吾之所有D.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B.本文开篇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表明孝比忠重要,明确表示不愿应诏,致使君王收回成命。C.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深的情感。 D.本文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12.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②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参考答案:9. C 10. A 11. B12. ①我因为命运坎坷,年幼遭遇不幸。刚生下来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 ②况且我年轻时在伪朝任职,连续任职做到郎官,本来就是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自己的名誉节操。
阅读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阅读: 下一篇阅读: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情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