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殿英与亦萍的亦庄军民结合产业园

[转载]重访革命圣地井冈山
井冈山是红色革命圣地,也是我仰望已久的地方,我终于与殿英于今年十一月初登上了井冈山。这篇文章是我俩共同完成的,希望网友喜爱。
2013年9月8日,我陪老伴亦萍登上了她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井。我已是三上井了,而她还是第一次,一切都感到新鲜。
&&&&&&&&&图一、首先观察到的是朱德写的“天下第一山”:&&&&&&&
自1974年我初次上山以来,这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窄狭的碎石登山公路已变成了宽阔的高速公路。山上已建成了气势宏伟的烈士陵园和规模宏大的井革命博物馆。山上的多处革命遗址也都修葺一新,并有柏油马路通达,方便了游人。
图二、进入井的标志:
& 图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登山的当日,我们入住茨坪的一家宾馆。午餐后,便开始了参观行程。首先穿越林立的根雕和瓷器商店(1974年,这里还是一片低洼的稻田)去参观井革命博物馆。这座博物馆规模之大,仅次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博物馆和延安的延安革命博物馆。由于地处山区,博物馆建在山坡上,面临马路,
&&&&&&&&&&&&
图四、这就是井革命博物馆的外景:
&&&&&&&&&&&&&&图五、在井革命博物舘进口的石碑前留影:&&&&&&&&&
馆内的陈设和资料十分丰富。井的艰苦环境,和共产党人卓绝的革命斗争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明确了从建立井革命根据地开始,中国革命才真正走上了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渐发展壮大,然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井不愧为中国革命的摇篮。
图六、博物舘中各位革命领袖的塑像:
馆内还陈列有众多革命烈士的雕塑及他们的简历,看了令人肃然起敬。这次参观还给我们增加了一些新的知识。譬如,知道了朱总司令曾经有一个叫伍若兰的夫人,他与朱德于1928年结婚仅一年,她为保护和等军部首长的安全,率一部分战士从敌人侧翼进行突击,将火力引向自己。和等军部领导脱离了危险,而她却陷入敌军重围之中,因弹尽负伤被俘,押往。敌人诱其同脱离关系,自首投降,她威武不屈,怒斥敌人:“要我同朱德脱离,除非赣江水倒流!”铮铮话语,气壮山河,惊得敌人目瞪口呆。日,年仅26岁的一代女英豪,被惨杀于。更令人发指的是,敌人还将她的头颅押送长沙城示众。从她的革命经历,我们知道了,她是一位真正的巾帼英雄。
&&&&&&&&&&&
&&&&&&&&&&&
图七、这是伍若兰烈士的遗照(石雕):
让我们印象深刻的还有:被极左路线错杀的原井岗山绿林首领袁文才和王佐,他们在毛泽东的感召下已入党参军,并对建立和巩固井革命根据地做出过重大贡献。直到解放后,才得到彻底平反被承认为革命烈士,看后令人感叹和惋惜不已。
&&&&&&&&&&&&&
图八、在博物舘后山上雕塑的朱德、毛泽东像:
&&&&&&&&&&&&
图九、在“胜利的起点”朱德、毛泽东像前留念:
离开博物馆之后,我们参观了毛泽东和朱德的旧居,以及当年红军的办公用房,结束了第一天的参观行程&
图十、这是毛泽东、朱德和红军原住与办公的地方:&
&&&&&&&&&&&&
第二天,我们包乘了一辆轿车游览景点。司机是当地客家人,自然也就成了我们的向导。
他送我们去参观的第一个景点是另一处毛泽东和朱德旧居,那里是一座宽阔的院落,院落内有绿色草坪和用圆形石子铺成的人行道。在装修一新的、旧居房舍的草坪中,有一块尺寸约八十公分的卵形石,据说当年毛主席经常坐在上面读书,因而被命名为“毛主席读书石”,吸引了不少游客坐在上面拍照。我们自然也没有放弃这个好机会。
&&&&&&&&&&
图十一、这是另一处毛泽东和朱德旧居:
&&&&&&&&&&&
图十二、亦萍坐在毛泽东当年读书的石头上照像留念:
图十三、亦萍坐在毛泽东塑像前留影:
参观的第二个景点是红军造币厂。当年王佐任厂长,技师是他的一个会做银元的好友。银元是以墨西哥银元为模型制造的。在制成的每一块银元上都刻有一个工字,以表示是工农政府制造的货币。在一片新修的房屋内,有当年锤制银元的模子和土工具,也有崭新的现代造币机。所造银元可供游人购买。唯一可以说明这里是当年造币厂遗址的是,屋内的一段有许多弹痕的残壁。由于自带照相机没电了,在造币厂的工字银元雕塑前,我们请摄影师为我们拍照留念。
图十四、在造币厂的工字银元雕塑前我们拍照留念:
院内还有一个提供红军服装的摄影点,我们也像许多年轻人一样,穿上红军装、跨上模型手枪,拍了几张照片。看起来俨然是两位退休的老革命。我和亦萍分别于1952和1956年入党。相对于一般年轻党员,也算是名符其实。
图十五、穿上红军装在“胜利的号角”前合影,表明了红色之旅给我们带来的向往和热情:
造币厂内有一个竹园,园内有卖竹纤维服装的摊点,我们经不住售货妇女的一再求售,买了一件围巾和内裤。后经穿着,质量还的确不错。
参观的第三个景点是红军医院。是一座较大的、两层楼木结构建筑。前次仅远看了一下,比较陈旧,周围杂草丛生。这次已大不相同,环境整洁,屋内经过粉刷,还悬挂了一些图片和说明。
&&&&&&&&&&&&
图十六、这是红军第四军医院的旧址大门:
看后,我们就近在附近的餐馆吃了午餐,然后上路。
参观的第四个景点是黄洋界。过去是通过山间小道爬上去的,现在有了整洁的木台阶。在攀登的同时,我们不禁同声朗诵了毛主席的“江西月.井”词:
山下旌旗在望,山上鼓角相闻。敌人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导敌人宵遁。
登顶后,我们参观了当年战斗的战壕和高大的纪念碑。碑的正面是毛主席书写的我们朗诵的那首诗。
&&&&&&&&&&
图十七、这是在纪念碑上雕刻的毛主席“西江月.井岗”词
图十八、纪念碑背面是朱德书写的“黄洋界”三个大字。
&&&&&&&&&&&&
&图十九、这是朱德写的“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
图二十、这就是黄洋界保卫战的旧址和当时用的廹击炮 :
参观的第五个景点是五龙潭。我们乘缆车直下山底,在深邃、翠绿的山涧中,可以清晰看到一级级瀑布直泻而下,十分壮观。下了缆车后,还要向下走近百个台阶,才能到达一个叫仙女湖的去处。所谓的仙女湖,实际就是一潭面积较大的积水,在后边顺山而下出现一个像仙女般美丽体形的大瀑布。
图二十一、这就是五指山,高大而雄伟,我们坐上缆车观美景:
&&&&&&&&&&&
图二十二、进入五尨潭的标志:
&图二十二、顺山而下的瀑布十分壮观和美丽:
图二十三、瀑布随着山峯的变化,像五条龙在飞舞,也在不同的变化着:
&&&&&&&&&&
图二十四、五条瀑布到此又汇成了一条线至上而下:
图二十五、到了底层时瀑布突然变成一位美丽的仙女在舞蹈的形状,所以人们把它称为仙水湖:
湖面上有一个专供拍照的竹筏,我们也登上了竹筏,请摄影师为我们拍照留念。
参观的第六个景点是革命烈士陵园。进门后,须攀登百多个花岗岩台阶,才能到达烈士纪念堂。顺山而上的宽阔平台台阶分为两组,第一组49级,象征1949年新中国成立,第二组60级,寓意陵园为创建井革命根据地六十周年时建成。
&&&&&&&&&&&
& 图二十五、井烈士陵园:
“井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陵园最上方,高度为46.8米,由邓小平题写,主碑高27米。寓意1927年创建井革命中根据地。造型突出“山的形状”,远看像一团火焰,寓意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近观如林立的钢枪,寓意“枪杆子里出政权”。基座9.7米,寓意1997年为纪念井革命根据地创建七十周年而建成。
&&&&&&&&&&&图二十六、这是邓小平对“井烈士纪念碑”的题词:
纪念堂内摆放着许多团体拜谒者供奉的花圈,四壁上悬挂着井革命斗争时期所有烈士的肖像和简介。两边陈列室分别挂有78位建国前牺牲的革命先烈遗像和75位建国后去世的参加过井斗争的领导人挂像。参观者都以肃穆的表情,深情地怀念着为革命牺牲的先烈们。
&&&&&&&&&&&&&&图二十七、这是烈士纪念堂:&&&&&&&&&&
&&&&&&&&&在灵堂右门外约l5O米高处设有烈士雕塑园,左门外上方设有碑林。
&&&&&&&&&&&&&&&&&
图二十八、井雕塑园:&
&在雕塑园一进门的两边,一边是烈士袁文才雕塑像,另一边是烈士王佐的雕塑像,他们都是当地客家人,为毛泽东、朱德在井建立革命根据地立下了汗马功劳。
&&&&&&&&&&&&
图二十九、这是烈士袁文才的雕塑像:
&&& 图三十、这是王佐烈士当年亲自骑着快马去迎接毛泽东上山的雕塑像:&&&&&
&&&&&&&&&&&&&
图三十一、这是在井成长起来的贺子珍的雕塑像:
&&&&&&&&&&&&&&
&图三十二、这是毛泽东的雕塑像:&&&&
图三十三、这是雕塑园的一角:
&雕塑像还很多,我不可能一一展示,只能将主要人物拍下,供网友们参阅。&&&&&
图三十四、这是井革命先烈记念碑,它永远迄立在常青树的保护中,与先烈并存:
&&&&&&这是彭真题写的“井根据地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十三个大字,它将永远放着光芒!
井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一块浸透看烈士鲜血的圣地。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创建了中国第一亇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尤其是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一井精神万岁。
&&&&&&&&&&&&&&&&&&&&&
&&&&&&&&&&&&&&&&&&&&&&&&&&冀殿英编写亦萍配图.
&&&&&&&&&&&&&&&&&&&&&&&&&&&&&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南昌航空大学的同志在三亚
&&&&&&&&&&&&&&&&&&&
南昌航空大学的同志在三亚
&&&&&&&&&&&&&&&&&&&&&&&&&&&&&&一次快乐的聚歺茶话会
时值12月下旬,我们来到三亚避寒已近一个月了。先我们几天到达三亚、来自昌航机械系的周信侃老师打电话给冀殿英,建议昌航来的同事们搞一次年终聚餐茶话会。
我认为这个建议不错。今年冬天,昌航到三亚避寒的同事和亲属共有12
人(去年只有8人,估计会逐年增多),除冀殿英和亦萍,周信侃、林爱竹夫妇外,还有谢国富、蓉芳父女,刘曙滨、万长金夫妇,马树寅、郭晓萍夫妇,吴水印、何木香夫妇。当我把这一建议告诉谢国富等同志时,他们都非常支持。于是,我们就把聚餐茶话会的时间定在12月30日中午。地点定在谢国富等八人所住的公寓里。消息传出,他们同公寓从河南开封来的张女士也要参加,谢老师还邀请了他们的四位房东。这样一来,聚餐茶话会的人数就达到了17人。
聚餐茶花会的总指挥是八十九岁最年长的谢老师,他负责安排财务、采购、掌厨和会议议程,他们同住的五位女同志是这次聚餐的主力。聚餐的前一天,她们就忙碌起来了。
聚餐茶话会的宴席上,谢老师一定要殿英先讲几句。殿英讲:“今年是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一年,又是我们昌航建校的六十周年,我们能在祖国的天涯海角、海韵椰风的美丽三亚,聚在一起共庆新年,真是可喜可贺,也是一种缘分。让我们共同举杯,为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为建校六十周年、为迎接2013年的到来、为这次难得的聚会干杯!”
接下来,大家共赏美味、畅叙友情。席间,相互间还拍了不少照片。餐后,周老师为大家拍合影照片,准备做成光盘留念。擅长舞蹈的郭晓萍和开封的张女士还为大家表演了一段双人舞。张女士的小儿子充当了这次聚餐的志愿者,他帮厨、上菜、为大家拍照,也忙得不亦乐乎。年终聚餐茶话会尽欢而散。(参见图片)
&1、聚餐茶话会开始
2、冀殿英致贺词后大家举杯庆典
<font COLOR="#、丰盛的午歺(这是几位女同志下厨做的)&
(1)木耳炒肉丝&&&&&&&&
&&&&&&&&&&&&&&&&
(2):豆角炒肉丝
&&&&&&&&&&&&&
&&&&&&&&&&&&&&&&&&&
(3)、红烧鱼&&&&&&&&&&&&&&&&
&&&&&&&&&&&&&&&&&&
(4)、芹菜炒墨鱼丝
&&&&&&&&&&&&&&&&&&
&&&&&&&&&&&&&&&&&&&&&
(5)海带闷肉&&&
&&&&&&&&&&&&&&&&&&&&&&
(6)、白罗卜墩排骨
&&&&&&&&&&&&&&&&&&&&&&&&& (7)鹵肉
&&&&&&&&&&&&&&&&&&&&&&&&&&&
(8)凉拌黄瓜
&&&&&&&&&&&&&&&&&&&&
(9)、盐水鴨&
&&&&&&&&&&&&&&&&&&&&&&&&
(10)、凉拌笋
3、聚会即将结束集体合影&&&&&&&&&&&&&&&&&&&&&&&&&&
&&&&&&&&&&&&&&&&&&&&&&&&&&
&&&&&&&&&&&&&
4、冀殿英和张亦萍合影
&&&&&&&&&&&&&&&&&&&&&&&&&&&&&&&&&&&&&&&&&&&冀殿英写稿&
张亦萍插图 .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重访革命圣地井冈山
2013年9月8日,我陪老伴亦萍登上了她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井。我已是三上井了,而她还是第一次,一切都感到新鲜。
&&&&&&&&&图一、首先观察到的是朱德写的“天下第一山”:&&&&&&&
自1974年我初次上山以来,这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窄狭的碎石登山公路已变成了宽阔的高速公路。山上已建成了气势宏伟的烈士陵园和规模宏大的井革命博物馆。山上的多处革命遗址也都修葺一新,并有柏油马路通达,方便了游人。
图二、进入井的标志:
& 图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登山的当日,我们入住茨坪的一家宾馆。午餐后,便开始了参观行程。首先穿越林立的根雕和瓷器商店(1974年,这里还是一片低洼的稻田)去参观井革命博物馆。这座博物馆规模之大,仅次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博物馆和延安的延安革命博物馆。由于地处山区,博物馆建在山坡上,面临马路,
&&&&&&&&&&&&
图四、这就是井革命博物馆的外景:
&&&&&&&&&&&&&&图五、在井革命博物舘进口的石碑前留影:&&&&&&&&&
馆内的陈设和资料十分丰富。井的艰苦环境,和共产党人卓绝的革命斗争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明确了从建立井革命根据地开始,中国革命才真正走上了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渐发展壮大,然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井不愧为中国革命的摇篮。
图六、博物舘中各位革命领袖的塑像:
馆内还陈列有众多革命烈士的雕塑及他们的简历,看了令人肃然起敬。这次参观还给我们增加了一些新的知识。譬如,知道了朱总司令曾经有一个叫伍若兰的夫人,他与朱德于1928年结婚仅一年,她为保护和等军部首长的安全,率一部分战士从敌人侧翼进行突击,将火力引向自己。和等军部领导脱离了危险,而她却陷入敌军重围之中,因弹尽负伤被俘,押往。敌人诱其同脱离关系,自首投降,她威武不屈,怒斥敌人:“要我同朱德脱离,除非赣江水倒流!”铮铮话语,气壮山河,惊得敌人目瞪口呆。日,年仅26岁的一代女英豪,被惨杀于。更令人发指的是,敌人还将她的头颅押送长沙城示众。从她的革命经历,我们知道了,她是一位真正的巾帼英雄。&&&&&&&&&&&&
&&&&&&&&&&&
图七、这是伍若兰烈士的遗照:
让我们印象深刻的还有:被极左路线错杀的原井岗山绿林首领袁文才和王佐,他们在毛泽东的感召下已入党参军,并对建立和巩固井革命根据地做出过重大贡献。直到解放后,才得到彻底平反被承认为革命烈士,看后令人感叹和惋惜不已。
&&&&&&&&&&&&&
图八、在博物舘后山上雕塑的朱德、毛泽东像:
&&&&&&&&&&&&
图九、在“胜利的起点”朱德、毛泽东像前留念:
离开博物馆之后,我们参观了毛泽东和朱德的旧居,以及当年红军的办公用房,结束了第一天的参观行程&
图十、这是毛泽东、朱德和红军原住与办公的地方:&
&&&&&&&&&&&&
第二天,我们包乘了一辆轿车游览景点。司机是当地客家人,自然也就成了我们的向导。
他送我们去参观的第一个景点是另一处毛泽东和朱德旧居,那里是一座宽阔的院落,院落内有绿色草坪和用圆形石子铺成的人行道。在装修一新的、旧居房舍的草坪中,有一块尺寸约八十公分的卵形石,据说当年毛主席经常坐在上面读书,因而被命名为“毛主席读书石”,吸引了不少游客坐在上面拍照。我们自然也没有放弃这个好机会。
&&&&&&&&&&
图十一、这是另一处毛泽东和朱德旧居:
&&&&&&&&&&&
图十二、亦萍坐在毛泽东当年读书的石头上照像留念:
图十三、亦萍坐在毛泽东塑像前留影:
参观的第二个景点是红军造币厂。当年王佐任厂长,技师是他的一个会做银元的好友。银元是以墨西哥银元为模型制造的。在制成的每一块银元上都刻有一个工字,以表示是工农政府制造的货币。在一片新修的房屋内,有当年锤制银元的模子和土工具,也有崭新的现代造币机。所造银元可供游人购买。唯一可以说明这里是当年造币厂遗址的是,屋内的一段有许多弹痕的残壁。由于自带照相机没电了,在造币厂的工字银元雕塑前,我们请摄影师为我们拍照留念。
图十四、在造币厂的工字银元雕塑前我们拍照留念:
院内还有一个提供红军服装的摄影点,我们也像许多年轻人一样,穿上红军装、跨上模型手枪,拍了几张照片。看起来俨然是两位退休的老革命。我和亦萍分别于1952和1956年入党。相对于一般年轻党员,也算是名符其实。
图十五、穿上红军装在“胜利的号角”前合影,表明了红色之旅给我们带来的向往和热情:
造币厂内有一个竹园,园内有卖竹纤维服装的摊点,我们经不住售货妇女的一再求售,买了一件围巾和内裤。后经穿着,质量还的确不错。
参观的第三个景点是红军医院。是一座较大的、两层楼木结构建筑。前次仅远看了一下,比较陈旧,周围杂草丛生。这次已大不相同,环境整洁,屋内经过粉刷,还悬挂了一些图片和说明。
&&&&&&&&&&&&
图十六、这是红军第四军医院的旧址大门:
看后,我们就近在附近的餐馆吃了午餐,然后上路。
参观的第四个景点是黄洋界。过去是通过山间小道爬上去的,现在有了整洁的木台阶。在攀登的同时,我们不禁同声朗诵了毛主席的“江西月.井”词:
山下旌旗在望,山上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人宵遁。
登顶后,我们参观了当年战斗的战壕和高大的纪念碑。碑的正面是毛主席书写的我们朗诵的那首诗。
&&&&&&&&&&
图十七、这是在纪念碑上雕刻的毛主席“西江月.井岗”词
图十八、纪念碑背面是朱德书写的“黄洋界”三个大字。
&&&&&&&&&&&&
&图十九、这是朱德写的“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
图二十、这就是黄洋界保卫战的旧址和当时用的廹击炮 :
参观的第五个景点是五龙潭。我们乘缆车直下山底,在深邃、翠绿的山涧中,可以清晰看到一级级瀑布直泻而下,十分壮观。下了缆车后,还要向下走近百个台阶,才能到达一个叫仙女湖的去处。所谓的仙女湖,实际就是一潭面积较大的积水,在后边顺山而下出现一个像仙女般美丽体形的大瀑布。
图二十一、这就是五指山,高大而雄伟,我们坐上缆车观美景:
&&&&&&&&&&&
图二十二、进入五尨潭的标志:
&图二十二、顺山而下的瀑布十分壮观和美丽:
图二十三、瀑布随着山峯的变化,像五条龙在飞舞,也在不同的变化着:
&&&&&&&&&&
图二十四、五条瀑布到此又汇成了一条线至上而下:
图二十五、到了底层时瀑布突然变成一位美丽的仙女在舞蹈的形状,所以人们把它称为仙水潭:
&&&&&&&&&&&图二十六、湖面上有一个专供拍照的竹筏,我们也登上了竹筏,请摄影师为我们拍照留念。
参观的第六个景点是革命烈士陵园。进门后,须攀登百多个花岗岩台阶,才能到达烈士纪念堂。顺山而上的宽阔平台台阶分为两组,第一组49级,象征1949年新中国成立,第二组60级,寓意陵园为创建井革命根据地六十周年时建成。
&&&&&&&&&&&
& 图二十七、井烈士陵园:
“井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陵园最上方,高度为46.8米,由邓小平题写,主碑高27米。寓意1927年创建井革命中根据地。造型突出“山的形状”,远看像一团火焰,寓意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近观如林立的钢枪,寓意“枪杆子里出政权”。基座9.7米,寓意1997年为纪念井革命根据地创建七十周年而建成。
&&&&&&&&&&&图二十八、这是邓小平对“井烈士纪念碑”的题词:
烈士纪念堂内摆放着许多团体拜谒者供奉的花圈,四壁上悬挂着井革命斗争时期所有烈士的肖像和简介。两边陈列室分别挂有78位建国前牺牲的革命先烈遗像和75位建国后去世的参加过井斗争的领导人挂像。在瞻仰大厅敬献了花圈后,来到一间黑忽忽的房子里,导游说这里是吊唁大厅,四周墙面上刻满了当年井革命根据地七个县市范围的烈士名录,共有15744位。参观者都以肃穆的表情,深情地怀念着为革命牺牲的先烈们。
&&&&&&&&&&&&&&图二十九、这是烈士纪念堂:&&&&&&&&&&
&在灵堂右门外约l5O米高处设有烈士雕塑园,左门外上方设有碑林。
&&&&&&&&&&&&&&&&&
&图三十、井雕塑园:&
&在雕塑园一进门的两边,一边是烈士袁文才雕塑像,另一边是烈士王佐的雕塑像,他们都是当地客家人,为毛泽东、朱德在井建立革命根据地立下了汗马功劳。
&&&&&&&&&&&&
图三十一、这是烈士袁文才的雕塑像:
&&& 图三十二、这是王佐烈士当年亲自骑着快马去迎接毛泽东上山的雕塑像:&&&&&
&&&&&&&&&&&&&
图三十三、这是在井成长起来的贺子珍的雕塑像:
&&&&&&&&&&&&
图三十四、这是烈女伍若兰的雕塑像:
&&&&&&&&&&&&&&
&图三十五、这是毛泽东的雕塑像:&&&&
图三十六、这是雕塑园的一角:
&雕塑像还很多,我不可能一一展示,只能将主要人物拍下,供网友们参阅。&&&&&
图三十七、这是井革命先烈记念碑,它永远迄立在常青树的保护中,与先烈并存:
&&&&&&这是彭真题写的“井根据地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十三个大字,它将永远放着光芒!
井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一块浸透着烈士鲜血的圣地。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创建了中国第一亇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尤其是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一井精神万岁。
&&&&&&&&&&&&&&&&&&&&&
&&&&&&&&&&&&&&&&&&&&&&&&&&冀殿英编写亦萍配图.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北&京&行&记&实
北京行记实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uc/myshow/blog/misc/gif/E___6837EN00SIGG.gif" TYPE="face"
ALT="北&京&行&记&实"
TITLE="北&京&行&记&实" />这次北京行从五日十日到五月十五日历时六天,是由南昌航空大学北京校友会的邀请有目的而去的。当然主要对象邀请的是南昌航空大学有权威的老教授冀殿英,我只是以夫人的角色被邀请陪同而去。
老伴冀殿英一九五二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电机系。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到“汉口航空工业学校”(南昌航空大学的前身)。从此,他就投身于国家的航空教育事业。由于当时的航空工业急需航空焊接技术人员,所以,学校一开始便创建了焊接专业,他就成了焊接专业的教师和行政负责人。因为焊接专业是我国新建立的一门专业。因此,我国航空、航天、兵器、电子系统早期的焊接工程师,大都是该校的毕业生。为适应他的专长,他选择教“电阻焊工艺与设备”这门课。他的一生几乎是全心全意投身到电阻焊的实践和教学之中。在教学中,他特别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教育与生产相结合。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以他为首的课题组,就确立了以电阻焊质量监控为目标的研究方向。他和他的同事们开发的电阻焊微机控制系统,为众多航空、航天工厂升级改造了数百台五、六十年代生产的大功率电阻焊机,并成立了“南昌航空大学电阻焊研究所”。同时,他也得到国家给他的荣誉,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航空工业总公司的劳动模范和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及省直机关优秀党员,享受到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
1996年他虽已退休,但仍接受学校返聘,继续他的科研、开发工作。之后,他们又开发成功了智能化的大功率点、缝焊机,其控制、显示系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在价格方面要远低于进口的同类焊机。为此,被航空、航天工厂所采用,并受到青睐与赞扬。
他的学生分布在全国各地,有的是制造厂的厂长或高级工程师,也有的是焊接方面的制造商或经营者,成了公司的大老板。还有的专心留在车间,一心一意的与工人合作,默默无闻的为航空航天亊业做贡献的老同志。他们都很敬仰自已老师,所以,北京昌航校友会组织的第一届校友毕业六十周年座谈会上,特别邀请了冀老师参加。并且还另外为他组织了两次焊接专业校友聚会。
第一届校友聚会是五月十日,在北京卧佛山庒。到会有:昌航原副校长、北京校友会名誉会长夏立先同志,北京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熊国卿同志,北京校友会副秘书长曾小春同志。到会的第一届老校友有热处理的王祖安,表面处理的钟治东、周承俊、陈文英、易湘鼎,锻压的宋华,张忠康和焊接的吴蕴聪、傅林祥等九人。在京第一届的还有几位,由于在外地或健康原因未能出席。第一届校友都是五十年代初由部队抽调来的指战员,参加过建国、建校,及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创建,年纪均在八十岁以上。这一天上午,卧佛寺骤然下起了大雨。天气虽然有些寒意,但老校友和冀老师相聚在一起,同窗缘、师生情、战友情油然而生。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大家激情满怀,难以言表;看今朝,年至耄耋,皓发盈首,心中无限自豪。座谈会上,大家争先恐后发言,气氛热烈,豪情不减当年。座谈会结朿时,大家一起高唱了“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歌曲。歌声嘹亮在大厅,激动人心,使这些年过八旬的老人好像又回到了青春时代(见图片)。
&&&&&&&&&&&&图一、熊国卿同志主持开会并发表热情的开幕词:
图二、夏立先同志致贺词:
图三、冀老师赋诗一首致全体到会的第一届同学:
&&&&&&&&&图四、曾小春同志发言,祝老校友健康长寿、向老校友学习:
&&&&&&&&&&&&&
图五、第一届老校友表面处理的易湘鼎代表发言:
&&&&&&&&&&&&
&图六、第一届老校友焊接的吴蕴聪代表发言:
&&&&&&&&&&&&&
图七、冀老师与一届校友傅林祥亲密合影:
&&&&&&&&&&&&&
&&&&&&&&&&&&&&
&&&&&&&&&&
图八、到会人员高唱‘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歌曲:&&&&&&&&&&&&&&&&&&
&&&&&&&&&&&&&
图九、参加座谈会同志们在北京植物园的集体合影照:
下午,熊国卿安排让副秘书长曾小春(女)带领冀老师与我,到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去参观邹贵生教授的研究室(九十年代中期邹老师曾在昌航焊接系任教,后来考上清华博士生,在清华毕业后留校工作)。他现在是博导,带了八名博士生和多名硕士生,工作十分紧张。老冀看到邹老师年轻有为,并建立了自已的研究室,工作上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心中十分高兴。傍晚邹教授在百忙中抽出时间陪我们参观了老清华园的旧址,还邀请了在京焊接专业的王焱、魏战江等十几位年富力强而正在积极干事业的校友与冀老师共进晚歺,叙旧论今,十分活跃,令人欣喜。其中有一位已是装甲兵工程学院的教授了,还是徐滨士院士的得力助手;还有的己是企业的大老板。此外,还有几位出差在外的学生得知冀老师来京未能参加这次聚会活动感到十分遗憾,特来电话向冀老师问好。(见图片)
&&&&&&&&&&&&&图一、我和殿英在参观清华大学机机工程系时留影:&&&&&&&&&&
&&&&&&&&&&&&&图二、与邹贵生教授(右一)和曾小春同志在机械工程系门前合影:
&&&&&&&&&&&邹教授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带我们参观了原老清华大学的旧址,并为我和冀老师拍影留念。
&&&&&&&&&&&&
&图三、在老清华园大门前留影:&&&&&&&&&&&&&&&&&
&&&&&&&&&&&&
&图四、在老清华园院内走廊中留影:
&&&&&&&&&&&
&&&&&&&&&&&&
图五、在老清华教学楼前留影:
&&&&&&&&&&&&
图六、邹教授邀焊接专业在京校友聚会,欢宴冀老师:
十二号下午熊国卿同志又安排了焊接专业在科技部和航天部工作的一部分老同志聚会,与冀老师见面座谈。他们大部分年龄在七十岁以上。是科技部、航天部门的精英。也有两位年轻的同学参加。座谈会上,四届校友朱广尃深情地讲:“我们在校时正赶上反右派运动,当时冀老师保护了我们,我们班没打一个右派,听说冀老师为此还受了处分,让我们很受感动”。老冀笑了,他讲:“曾为此事组织上说我右,留党察看一年。不谈这些了,还是谈谈你们的生活近况吧!”。六届校友宋定延和邓景云因身体不适,不能久坐,不能参加宴会,都特意来看望老师。邓还让爱人陪同,和老师一起合影留念。之后,他们提前离席。多年不见了,他们有发自内心,说不完的心里话……,难得的一次聚会,最后大家一起合影留念。(见图片)
&&&&&&&&&&&&&&&&
图一、邓景云夫妇和老师合影留念:
图二、航天一院总装厂焊接车间的校友与老师合影:&&&&&&&&&&&&&&&&&&&&&&&&&&&&&&&&
&&&&&&&&&&&&&&&&
&图三、北京航天焊接校友与老师合影:
会议期间我们在清雅的卧佛山庒住了一个晚上,除开会外与同学们一块游览了卧佛寺和北京植物园。第二、三天我和老冀住在北航招待所。三天会议结朿,曾小春副秘书长请我们吃了北京的烤鸭和湖南的毛氏红焼肉,并与她公司山西太原的老总见面,谈了关于大型电焊机如何打到国外的问题。
第四天我们就住到了北京亲戚家里,下午老冀和我一块去看了刚滿几个月的重外孙,重外孙长得很乖,已经会笑了。女婿和外孙请我们吃了一顿晚歺。第五天上午在外甥女和外甥女婿的陪同下我们游览了颐和园。(见图片)
&&&&&&&&&&&&&&
&图一、颐和图中的万寿山:
&&&&&&&&&&&&&&&&
图二、在昆明湖的大石舫前合影:
图三、在昆明湖龙舟上的情况:
&&&&&&&&&&&&&&&&&&&
图四、十七孔桥前风景更美:
十五号下午我们搭两点四十分的火车离开了北京,晚上九点我到河南新乡下车,老冀第二天早上九点才回到了南昌家里。这次北京行既紧张又愉快。既与多年不见的学生们见了面,又是与亲属难得的一次相聚。我们感谢北京昌航校友会领导的精心安排,使会议开的紧凑、活泼、快乐。有机会让我们再相会!
附件一、冀殿英祝一届校友毕业六十年赋诗一首:
&&&&&&&&&&&&&&&&&&&&&&&&&&转瞬毕业六十年,&&
身处异地心相连。
&当年在校同奋斗,&&&结下不解师生缘。
&今日重聚在首都,&&&怎不教人喜心间。
&航空航天大发展,&&&我校师生有奉献。
&期盼早园中国梦,&&
人民共享幸福年。
&惟愿我辈皆长寿,&&&健康快乐每一天。&
&&&&&&&&&&
& & & 亦萍整理于
2015&.5.25.&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亦庄军民结合产业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