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雄郑成功功》想一想当时敌人还有哪些表现,写一写

徐进 个人网站
       
   首页
作者:admin   加入时间: 12:26:29  
  点击:299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教学,老师常常教得无法,学生写得无奈,教学的结果是低效。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学生天生具有交流、对话、表达的欲望,但需要经过老师的诱导与激发,才能变成自觉的兴趣爱好,并转化为主动的写作行为。
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教学呢?利用“五环式”习作教学法,高效地进行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
习作课上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思,促发表达的欲望,激发习作的内驱力,激发写作兴趣,触发写作情意。
1.媒体展示情境。利用网络媒体打破时空的限制,借助生动形象的物象演示,使万千物象以其丰富多彩的形象进入学生的认知领域,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的情思。
2.图画再现情境。采用挂图、投影图片等方式再现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真实可感的生活情景,让学生用心灵去感受与体验,使他们情动于中,产生或喜、或怒、或哀、或乐、或爱、或憎的情感体验,促发强烈的表达欲望。
3.语言描绘情境。老师用富有形象性和感染力的语言描述与作文话题相关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描述下,跨越时空,与特定的人或物进行自然的情感交流,诱发习作的内驱力。
4.表演体会情境。通过真实、生动的表演,将生活场景或文字故事化为富于表现力的面部表情、手势、姿态、语言等形式,使学生由此产生情感体验,引起心灵的共鸣,激发习作兴趣。
5.音乐渲染情境。播放与写作内容的基调、意境相对应、协调的音乐,以其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氛围、意境之中,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触发习作情意。
如,指导学生以“夸夸我的爸爸或妈妈”为内容的习作中,老师首先放映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片段。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声中,纯朴慈祥的妈妈在滂沱大雨中一步一叩首地迈向小庙,为生病的孩子祈祷的画面深深地触动学生的心灵,和影片的主题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含着泪花,从影片回到现实,不少学生心中对妈妈说的话不吐不快。老师因势利导,鼓励他们把心里话说出来。而有的学生对爸爸慈爱而严格的教育,鞭策着自己成长进步更有感触,老师随之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联想生活中的例子,选好习作材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习作中一件件事真实可感,一份份情真挚朴素,爸爸妈妈的形象跃然纸上。
当然,还有其它创设情景的方法。老师通过这些情境的创设,让每一个学生进入愿意写,喜欢写,渴望写的精神状态,使习作真正成为学生自我生命的内在需要。
二、范文引路,自由表达
当学生的习作情思被激发起来时,老师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直接进入自由写作的阶段,另一方面,还需通过范文引路,进一步打开学生的习作思路。
1.感知范文。老师指导学生在了解范文内容的基础上,领会范文的总体思路。如写记叙文应按顺序写,介绍动物的文章要抓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写等。&
2.赏析范文。老师指导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文段,找到能切合自身经历的感受点,引导学生在赏析中,学思路,学结构,学表达。& &
3.自由表达。老师激励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与生活经验,一气呵成地写下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如教学《秋天的树叶》时,老师先用网络媒体让学生在背景音乐《秋日的私语》中,欣赏校园内外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树叶,激起学生言说的冲动。然后,出示范文《秋天的枫叶》,指导学生学习如何抓住特点由整体到部分、由静态到动态地具体介绍。最后,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一两种树叶进行观察、表达。
三、示范评改,明确要求
教师积极发挥学生中典型习作的指导作用。优秀的给予鼓励,不足的指出问题,并提出修改的要求,同时指导学生学会使用规范的批改符号。,评作文的思路与结构,评作文的选材与组材,评作文的语言与表达等。
1.作中评改。学生习作时,老师随时纠正习作中的错别字、错句和病句等。如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问题,说一句“请注意,你的习作中有错别字”或者“这句话似乎不太恰当”即可。至于具体错在哪里,则由学生本人自查,把改错留给学生自己做,使学生养成认真写作、细细体会、注意推敲的习惯。如果发现学生独特的或平庸的开头与结尾、精彩或干瘪的句段,立即指出,口头评点。如果是普遍性的和代表性的问题,就及时进行讨论和指导。
2.示范评改。在下课前15分钟左右的时间内,老师选取两三篇典型的习作在全班朗读,围绕本次习作的目标进行讲评,使学生了解习作的要求,学会修改方法和使用修改符号。此时,老师尽量多的肯定学生文章的优点,对文章的缺点,不仅说明“为什么”,还要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因为,此刻学生写作的激情犹在,老师提及的评改问题,将引起学生的共鸣,对学生的思维冲击力特别强。
如,学生完成《我喜爱的一种水果》的初稿后,老师按训练重点和习作要求,选择反映共性问题的好、中、差习作数篇,投影在银幕上。画出学生作文的成功范例或不足之处,请学生对比自己写的句子、内容,进行评议。老师进行示范修改,给学生修改他们的文章作参考。同时,又对照习作的要求,在逐字逐句逐段的评改中,将增添、删除、调序、变换等修改符号教给学生。
四、自主评改,多元互动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必须让学生在自主评改的实践中,提高习作水平和修改文章的能力。
1.整体评价。教师整体评价全班习作的情况,做到有理有据,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本次习作的重点和要求。
2.提供范例。教师朗读一两篇精批细改的习作,借助多媒体展示评改的文章,讲清评改的内容、方式。
3.互改互评。教师根据年段、学生的现状,采用分层推进,分步实施的策略指导学生自改、互改。水平较低的学生由老师示范评改,老师评改一步,学生评改一步。其余习作让同学变换不同的方式进行互改。可以是同桌,也可以是朋友;可以是老师指定的,也可以是自主选择的。对已精批细改的学生,则安排他们协助或观摩别人的互评互改。
4、交流修改。学生互评互改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他人评改的内容,相互交换意见。在此基础上,按评改内容,学生独立修改习作。如有疑问的地方,可向老师、同学咨询。
五、展示交流,评优激励
教师提供充分展示、交流习作的机会,让学生享受书面表达带来的精神的愉悦,体验成功的欢乐。
1.朗读习作,评分激励。在课堂上让更多的学生朗读、互读自己的习作,肯定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针对差异,采用差异评分法。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班级中客观存在的差异,好生与“差生”的评分标准可不同。采用单项评分法。学生的作文,只要达到符合题意、内容真实、条理清楚、语句通顺的要求,至少要给80分,如果在此基础上还能做到内容具体生动、无错别字和病句,就可以打满分。
2.设立奖项,评奖激励。采用多种类型的评奖活动,设立“优秀奖”、“进步奖”、“希望奖”。让班级学生人人参与,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获奖,促使他们的习作由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
3.张贴习作,发表激励。挑选优秀习作或进步较大的学生习作在班内学习园地或校内黑板报上选用,或投寄有关少儿报社。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能写好”的自信心,使习作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90根据习作的内容与要求,在习作指导课上,着重前三个环节的教学,时间安排在前一周的周尾。在习作评改课上,着重后两个环节的指导,时间安排在下一周的周始。确保下课时,学生能够当堂誊好或修改写好自己的作文,又体现习作评改的时效性与实效性。
综上所述,习作教学的“五环式”教学法,能有效地解决习作课堂教学中“为什么写”、“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学生乐于表达,写出真情,并提高评改能力。
(镇江市蒋乔小学 徐进)
【研讨活动】
&&&&&&&&&&&&&&&&&&&&&&&&&&&&&&
【思考探索】
镇江市蒋乔小学 徐进
(一)习作目标
(二)习作重点
(三)习作难点
(四)习作准备
(五)教学时间
(六)教学地点
(七)教学过程
师:小学六年,属于我们的童年时代。童年是人生中的一段美好的时光。请欣赏一首经典歌曲《童年》,边听边思考:童年是什么?
生:听歌曲,想象歌词中的情景。
师:在我心中,童年是诗,童年是歌,童年是天边的梦,童年是云间的虹。在你们的眼里,童年是什么呢?
生:童年是最为难忘的时光。
师:是的,童年的记忆最为深刻。
生:童年,充满着幻想、盼望着长大。
师:每一个孩子在这时都有着美好的期盼,都盼着快快长大。
生:童年是甜蜜的梦,童年是七彩的叶。
师:多么富有诗意的童年,多么富有诗意地表达。
师:童年多美好,童年的笑声、眼泪,童年的顽皮、天真,童年的冒险、乐事,都是那么的有趣,令人终身不忘。今天,我们用两节课时间,中途不下课,共90分钟,围绕“童年趣事“的话题,说一说,写一写童年的故事。
师:我们要比一比,看看谁表现最积极,谁的习作最有趣。同学们习作完成后,老师将以“童年趣事”为主题,在学校为我们六年级两个班举办一个习作展览,供全校同学观展。
师:童年生活的趣事很多很多。我的童年,那时的零食――绿色天然,
有趣的有吃桑树枣(桑葚)。
(出示《吃桑枣》。)
生:朗读。
师:有趣吗?有趣在哪里?
生:有趣在桑枣的味道有酸有甜。
师:桑果成熟的程度不同,滋味不一样,吃起来有趣。
生:吃完桑枣后,满嘴都染成了黑色,看起来有趣。
师:饱尝一番,嘴唇、牙齿成了黑色,样子逗人发笑。
生:一个个成了花脸,好像长出红胡子,很有趣。
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很滑稽的样子,嘻嘻哈哈满村跑。真的快乐、有趣。
师:小时候,常常怀着好奇,学着大人的样子做一些事,幼稚好奇。如,总想尝尝喝酒的滋味。
(出示:《第一次喝酒》。)
&& 生:朗读,感受其中的趣味。
&& 师:第一次喝酒的原因、气氛是――
生:春节拜年饭菜香,欢声笑语气氛好。
师:喝酒的场景、表现是――
生:碰杯又干心羡慕,举杯豪饮脸泛红。
师:初次喝酒的结果是――
生:嘴辣肚热头发晕,声高话多天地动。
③童年的乐事。
师:更多的是童年的乐事,历历在目。放牛、游泳、摸虾,钓鱼、捕蝉、骑马,掏鸟窝、摘山枣,采菱角、捉蜜蜂,踩螃蟹、挖草药。这些事说也说不完,情趣盎然。
(出示《粘知了》。)
生:朗读,想象画面。
师:粘知了的环境――
生:烈日树阴鸣蝉。
师:粘知了的工具――
生:竹竿纸盒面团。
师:粘知了的过程――
生:寻觅举竿一粘。
师:粘到的知了,什么样――
生:肥大黑亮声响。
(3)相互交流,激活记忆,打开思路。
①写下童年的趣事,激活生活的记忆。
师:现在请同学们迅速写下三件童年的趣事,只要写出题目就行,时间为1分钟。
生:在老师下发的作文稿纸的第一行,分别写下题目。
②分享童年趣事,打开记忆的闸门。
师:前后四人,相互传阅。
生:相互交流。(发出会心的微笑)
2.例文引路,自由表达。
(1)感知例文,学思路。
师:怎样把童年的趣事写得有趣,请看《踩螃蟹》。
(出示:《踩螃蟹》。)
师:朗读例文。
生:专注地边听边看例文。
师:《踩螃蟹》一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师:能不能清楚地说一说?
生:按照踩螃蟹前――踩螃蟹时――踩螃蟹后的顺序写。
生:先写踩螃蟹的原因,再写踩螃蟹的过程,最后写踩螃蟹的结果。重点写了踩螃蟹的过程,如怎样下水,如何踩到螃蟹,踩到的螃蟹怎样等。
师:这篇例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叙述了踩螃蟹的过程。这件事有趣在哪儿呢?
生:水中戳脚的“刺”竟然就是大螃蟹,很有趣。
生:在水中走一走,就能踩到螃蟹,很神奇,很有意思。
生:下水的场面、伙伴被螃蟹钳住了手,也有趣。
(2)赏析范文,学表达。& &
&&& 师:同学们感受了例文中的有趣的内容,怎样写出有趣呢?请大家再读一读《踩螃蟹》时的情景,想一想,是怎样具体地叙述的?
&&& 生:把踩螃蟹时的动作写得具体。如:“憋口气,蹲下身,沉到水里去,用手去摸脚底。”、“我赶忙牢牢捏住螃蟹的身子,“哗”的一声从水中冒出,抹去脸上的水珠,兴奋地喊了起来。”
&&& 师:注意动作的描写,有现场感。除了写动作,你还发现了什么?
&&& 生:写了自己的内心活动。
&&& 师:是的。例文中的内心活动很多,有了内心活动,读的人感受就真切,仿佛身临其境。
&&& 生:有场面描写,也有细节描写。
师:很会欣赏。场面的描写、细节的描写突出了踩螃蟹的过程的有趣,无论是下水的场景,还是跌倒水中的情形;无论是对螃蟹的描述,还是伙伴被蟹钳的情景,一切指向了“趣”。我们在作文时,要学会运用。
(3)自由表达,写趣事。
师:请大家在作文稿纸上,写下自己的童年趣事。注意:一气呵成地写,不要停笔,不会写的字空在那里。时间20分钟。
(学生自主习作。)
3.示范评改,明确要求。
&&& (1)展示交流。
师:现在我们交流自己的习作。谁愿意展示自己的童年趣事?
(2)示范评点。
(学生读《捉蝴蝶》。)
师:对捉蝴蝶的动作写得具体,首先是“盯着眼前的蝴蝶”,再是“悄悄地走上前”,接着“迅速一拍”,最后“一个趔趄单腿跪在了地上”。对内心活动的描写很细腻,“多漂亮的蓝蝴蝶呀,我一定要捉住你,和大家比一比,谁的蝴蝶最漂亮。”、“可恶的蓝蝴蝶,忽上忽下飞来飞去,就是不停下来,逗得人心痒痒。”、“这次一定不能慌,吸一口气,让砰砰跳动的心平静一些。”、“哎呀,蝴蝶被拍死了。我怎么这么笨?真可惜,一切努力都白费了。”内心活动丰富、有童趣。
(学生读《喝酒》。)
师:细节描写真实具体。“喝下一大口酒,嗓子辣辣的,肚子滚烫。脚下站不稳,眼前的饭桌晃动起来,头直转,扶着墙,摇摇晃晃地躺在床上。开始天旋地转,好像从高空跌落,无依无靠。” 形象地写出喝酒的感受、醉酒的情形。
(学生读《打雪仗》。)
师:场面描写生动。“雪球在空中嗖嗖地飞舞,朝着对方打来。我们兴奋地喊着、叫着。有的忽左忽右躲闪,有的忽前忽后避让,有的勇往直前,接二连三地投掷。” 抓住了打雪仗时的人物的动作、表现。还注意了细节描写,“突然,‘啪’的一声,左眼被飞来的雪球击中,感到一阵剧痛。连忙用手一抹,雪水又融化到眼里,眼睛模模糊糊的,睁不开。”这里有声音、有动作、有感受,读了身临其境。
(学生读《“戒毒费” 》。)
师:这篇习作真实地叙述上一年级时,老师让一部分同学缴“借读费”,“我”误以为是“戒毒费”,而不敢靠近那些同学,整天提心吊胆。通过“对话”描写,写出了自己内心活动的感受,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学生读《悄悄移走爸爸的椅子》。)
师:一家人吃完饭时,爸爸和亲朋好友喝酒正酣时,突然去房间接电话,这时,“我”悄悄地移走了爸爸的椅子。爸爸回来,没有发觉,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眼镜摔在了桌肚的地上,“我”和全家哈哈大笑。事情的过程叙述清楚。不知情的奶奶、妈妈、伯伯都说爸爸喝醉了,妈妈责备爸爸。爸爸有口难辩,瞪了我一眼,我的脸通红通红。这些场面、细节写得清楚,写得具体。
4.自主评改,多元互动。
(1)自主评改,写好场面、细节。
&&& 师:听了上述同学的作文,听了老师对这些作文的评点,大家清楚了,本次习作,重在写出“趣”。如何写出“趣”,一是真实,二是有序,三是写出场面、细节,四是注意对话的描写。请大家围绕上述要求,自主修改习作。
&(2)修改作文。
学生独立修改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修改作文。
5.展示交流,评优激励。
师:本次习作,同学们打开了童年的记忆,完成了童年的趣事的作文,内容丰富,真实有趣。
(选读修改处的作文例段进行展示和点评。)
师:我们的童年是多彩的,是难忘的。关键是要善于从“衣食住行”或“校内校外”或“天真、乐事、游戏”等方面注意回忆、注意观察,这样我们的生活就变得充实、美好,我们的习作就变得快乐、轻松。
作文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作文就是“对话”。老师运用音乐渲染手段和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诱发学生习作的热情,激活其童年的记忆。
“房前屋后池塘边,桑果诱人青红紫。敲打攀摘口中塞,青果无味红的酸。汁多味甜数黑枣,唇乌齿黑手染红。同伴对视哈哈笑,花脸红胡满村跑。” 吃桑枣是多么的有趣呀。“““喝酒的原因、气氛是―― 春节拜年饭菜香,欢声笑语气氛好。喝酒的场景、表现是――碰杯又干心羡慕,举杯豪饮脸泛红。喝酒的结果――嘴辣肚热头发晕,声高话多天地动。再如“粘知了”:粘知了的环境――烈日树阴鸣蝉。粘知了的工具――竹竿纸盒面团。粘知了的过程――寻觅举竿一粘。粘到的知了,什么样――肥大黑亮声响。老师的往事,引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老师的韵文,激发了学生的情趣。在这一形式的引领下,学生相互交流,分享童年趣事,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老师提供例文《踩螃蟹》,引导学生有序表达、具体叙述、写出情趣。
感知例文,学习思路,有序表达。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踩螃蟹》一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明白:例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即:按照“踩螃蟹前”――“踩螃蟹时”――“踩螃蟹后”的顺序写,重点对踩螃蟹的过程,如怎样下水、如何踩到螃蟹、踩到的螃蟹怎样等,进行了有条理地叙述。
在“品析例文,学习表达,写出情趣”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老师重在如何根据习作重点写出“趣味”对例文进行品析,旨在通过引导、点拨,使学生在讨论中进一步感受“趣味”体现在“场面”、“细节”、“内心”等方面。如:师问“踩螃蟹这件事有趣在哪儿呢?”――“水中戳脚的“刺”竟然就是大螃蟹,很有趣。”“在水中走一走,就能踩到螃蟹,很神奇,很有意思。”“下水的场面、伙伴被螃蟹钳住了手,也有趣。”再问“同学们感受了例文中的有趣的内容,那么又是怎样写出有趣的呢?”一是注意动作的描写,有现场感。如:“憋口气,蹲下身,沉到水里去,用手去摸脚底。”、“我赶忙牢牢捏住螃蟹的身子,“哗”的一声从水中冒出,抹去脸上的水珠,兴奋地喊了起来。”二是写了自己的内心活动。三是有场面与细节的描写,突出了踩螃蟹的过程的有趣。无论是下水的场景,还是跌倒水中的情形;无论是对螃蟹的描述,还是伙伴被蟹钳的情景,一切指向了“趣”。通过对例文的品析,学生感悟到例文的表达特点,习得了具体的表达方法。最后,请学生在作文稿纸上,写下自己的童年趣事,做到一气呵成。
展示交流,示范评点。老师有针对性的选择习作进行评点,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习作的要求。《捉蝴蝶》一文,把捉蝴蝶的动作写得具体,首先是“盯着眼前的蝴蝶”,再是“悄悄地走上前”,接着“迅速一拍”,最后“跪在了地上”。内心活动的描写很细腻,“多漂亮的蓝蝴蝶呀,我一定要捉住你,和大家比一比,谁的蝴蝶最漂亮。”、“可恶的蓝蝴蝶,忽上忽下飞来飞去,就是不停下来,逗得人心痒痒。”、“这次一定不能慌,吸一口气,让砰砰跳动的心平静一些。”、“哎呀,蝴蝶被拍死了。”等内心活动丰富、有童趣。《喝酒》一文的细节描写,真实具体。如“喝下一大口酒,嗓子辣辣的,肚子滚烫。脚下站不稳,眼前的饭桌晃动起来,头直转,扶着墙,摇摇晃晃地躺在床上。开始天旋地转,好像从高空跌落,无依无靠。” 这一处的细节描写,形象地写出喝酒的感受、醉酒的情形。《打雪仗》,场面描写生动,有声音、有动作、有感受,读了身临其境。《“戒毒费” 》,通过“对话”描写,真实地叙述小作者上一年级时,将“借读费”误以为“戒毒费”,而不敢靠近同学,整天提心吊胆的趣事,读来让人忍俊不禁……交流展示的习作,较好地体现了本次习作的要求。评点习作的精彩之处,发挥了学生的优秀习作的指导作用。
明确要求,自主修改。首先,老师通过对本班学生的优秀习作的评点,进一步强调了写好“童年趣事”重在“趣味”,一要有序,二要具体,即:写出场面、细节、对话、内心等。其次,学生围绕上述要求,借鉴同学的优秀习作,进行自主修改。最后,老师选读学生修改处的作文例段,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地修改习作。
总之,习作指导课,重在激活学生的思维,打开习作的思路;教师提供例文,学生获得原型启发;在示范评改中,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习作的要求,了解自主修改的方法。这样的习作指导过程,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激发了习作的内驱力,学生乐于表达,写出了真事、真趣、真情。
& 镇江市金山小学 李红萍
◆课堂实录◆
1.领会本次习作要求,知道本次习作采用调查访问或直接拜访的形式,走进社会,了解自己家乡的名人,增强收集信息的能力。
2.能根据习作要求,写出一篇介绍家乡名人事迹的习作。
3.通过对家乡名人的感知,对学生进行正确向上的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了解名人的事迹,丰富习作材料,并将调查访问到的、查阅到的资料整理成文。
(四)教学过程
1.引入生活,激趣定标。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习作6》。
(学生读《习作6》要求。)
师:你知道我们的家乡镇江有哪些名人吗?&
生:书法家米芾。
生:数学家华罗庚是镇江丹阳人。&
生:前副总理李岚清是镇江人。
生:写《梦溪笔谈》的沈括是镇江人。
师:沈括是居住在镇江创作了《梦溪笔谈》的。
生:唱《梦里水乡》的江珊是镇江人。
师:是啊,大到国家领导人,小到街头的手工艺人,村里的“种田能手”,身边的老师、同学,只要有特殊才能的为社会作出贡献的被大家公认的人,都是名人,正可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啊!
2.分组合作,交流素材。
师:我们镇江有一位杰出的人士――茅以升。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他。要想笔下写出茅以升,首先要了解这个人。课前同学们都根据老师的要求分组了解了茅以升的事迹,下面我们来交流交流。
生:我们第一学习小组给大家介绍茅以升生平简介。
生: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他出生于1896年,逝世于1989年。是我国杰出的桥梁专家,土木工程专家、工程教育家。我为我们镇江有这样的名人而感到骄傲,目前我们镇江第二中学就有茅以升名字命名的茅以升班,我今后非常想到那个班级读书。
生:茅以升一生最杰出的成就就是建造了钱塘江大桥。1933年到1937年,茅以升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茅以升还参与修建了我国第一座跨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
生:茅以升不仅是一位桥梁专家,也是一位工程教育家。他无论是在教室,还是在工地现场,都理论联系实际,他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
师:第一学习小组课前充分搜集了资料,我们用掌声对他们的劳动表示感谢。下面第二学习小组交琉。
生:我们第二学习小组,给大家说一说茅以升和钱塘江大桥。茅以升最杰出的成就就是建造了钱塘江大桥。1934年8月8日开工,1937年9月26日建成。几十来任凭风吹浪打,它都像一条巨龙横卧在钱塘江上。经历了岁月和历史洗礼的钱塘江大桥,岿然不动,被人们叫作“桥坚强”。
生:在钱塘江上建桥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建桥并非一帆风顺,茅以升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打桩。要把长长的木桩打进厚达40多米的泥沙层,站在江底岩石上才算成功。他首先设计了一艘打桩船,不幸遇杭州湾狂风巨浪,触礁沉没;他又赶制了第二艘打桩船,仍然定位不准,辛苦一天,只打成一根桩。按设计要打1400根桩,这样要打到何时才能完成?沉了一艘船,进度又很慢,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很大。有天,茅以升在浇花时,看见水浇在泥土里形成了一个小坑,他受到了启发,创造了“射水法”打桩。即把钱塘江的水抽到高处,通过水龙带将江底泥沙层冲出一个洞,然后往洞里打桩。用“射水法”打桩,一昼夜可打桩30根,工效大为提高。
生:当然建桥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当时钱塘江波涛汹涌,施工非常困难,可是茅以升爷爷不惧困难,亲自带领技术人员在水下施工时,突然停电了,四周一片漆黑,氧气也没有办法送进来,最后一位电工师傅及时修复了电闸才救了茅以升爷爷。经过三年零一个月的艰苦奋战,大桥于1937年9月建成通车。
生: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茅以升有一种连他自己也不愿意正视的预感。他下令在大桥南2号桥墩上,留下一个长方形大洞。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3个月后,上海陷落,杭州危在旦夕。11月16日,南京政府发出炸桥命令后,深明大义的茅以升心情沉重地点了头,“造桥是爱国,炸桥也是爱国!”一语未竟,热泪夺眶而出。原来在桥下预留的大洞,就是防备这一天。茅以升把致命点一一标出,并亲自看着把100多根引线接好。11月17日公路桥开通,茅以升后来回忆说:“所有这天过桥的10万人,人人都要在炸药上面走过,火车也同样风驰电掣而过。开桥的第一天,桥里就先有了炸药,这在古今中外的桥梁史上,要算是空前的了!”1937年12月23日这一天,茅以升正式接到了炸桥的命令,当晚,他在书桌前写下了8个大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随着“轰隆”一声巨响,大桥仅仅通车89天,就倒在了钱塘江中。
生:“抗战必胜,此桥必复”,怀揣着这样的决心,茅以升带着几大箱造桥时的资料、图纸,辗转多地,终于在1953年又复建了钱塘江大桥。(掌声)
师:第三学习小组交流。
生:我们第三学习小组,为大家介绍人们对茅以升的评价。
生:茅以升写下了很多和桥有关的书。毛主席在读了茅以升的书后,说:“茅以升不仅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一位文学家。”
生:茅以升还参与了人民大会堂的建设。周恩来总理要求以茅以升的签名来保证人民大会堂的质量。祖国和人民就是这样信赖茅以升。
3.精选材料,体现个性。
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感到非常高兴,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效的资料收集,课上又进行了分组和全班集体交流,下面我们再来讨论介绍茅以升这个家乡的名人,重点应写好他的哪一件事?
生:建造钱塘江大桥。
师:为什么建桥,怎么建桥?为什么炸桥?为什么又复建?哪一件事给你印象最为深刻。
生:为什么建桥?生:怎么建桥?生:为什么炸桥?生:为什么又复建?
师:你认为哪一件事给你印象最为深刻,就着重详写这一件事,其余的可以略写。
4.写法指导,刻画人物。
师:写前给你一个小贴士:出示《郑成功》第二段。你看这段描写郑成功立志的文字刻画得多么生动,作者是抓住了什么进行细致的描写的呢?
生:抓住了动作、语言、神态进行描写。(板书:语言、动作、神态、)
师:是的,齐读这段精彩地描写。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肖像、心理活动就可以把人物刻画得比较生动。现在请你写一写茅以升最打动你的一件事。
(15分钟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指名同学读炸桥片段。)
师:这句心理活动的描写非常精彩,请你再读一遍。
师:我们商量一下,“无奈”这个词语用得怎样?你说茅以升虽然舍不得炸桥,但他愿意吗?&
生:愿意。
师:那你说改成什么词语?
生:毅然。
师:很好。
(学生读立志建桥片段。)
师:这段桥上的拥挤片段的描写非常精彩,请同学们齐读。
师:你不仅写到了茅以升立志,还写到了他如何收集资料,这是很多同学需要学习的地方。
(学生读茅以升建桥片段。)
师:敬业的茅以升、勤奋的茅以升、爱国的茅以升,真是二十八个同学有二十八个茅以升啊。
师:当然只是这样介绍茅以升还是不够完整的,同学们可以借鉴《郑成功》的篇章结构(点击出示)完成这篇习作。
5.下笔成文,评改总结。
&学生静心写作。教师对于在习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加以指导,选学生习作用实物投影指导点评。学生自改、互改。教师课堂总结,提课后要求。
◆教学反思◆
习作教学贵在“找米下锅”
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习作6要求写一篇介绍家乡名人,课前我引导学生自主搜集了有关资料。纵观学生的选材,主要集中在以下名人上:一是真正名震全国的家乡的名人,二是仅在镇江本地名闻遐迩的名人,三是在学生身边有名气的能手。由于信息的闭塞,所搜集的资料一是范围比较局限,二是所搜集的资料仅仅是简介,没有具体事迹。更有孩子只写了一句话或一个人名,几乎交了白卷。失望之后,我反思自己在布置任务时是否太笼统、太草率,才导致孩子没有重视起来。于是我又重新进行了作前指导。首先确立了调查的对象――镇江籍桥梁专家茅以升。
第一,再一次认真回顾所学的写人物类的文章,充分学习借鉴其材料选取的典型性和描写人物的方法。如《郑成功》精选典型事例,通过描写人物所说所做所想表现其品质,再如《海伦凯勒》重点抓住海伦学认字、学说话这两件事体现海伦不屈不饶的品质。
第二,在仿效例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如何确定中心,并围绕中心遴选材料。比如要写郑成功不要按年代顺序把他的功绩一一罗列起来,而是围绕他收复台湾和建设台湾两大方面去写,多搜集一些小故事。我又发了通知请家长积极配合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帮助孩子引来写作的源头活水。
第三,通过这次指导,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更广更细更有针对性地去搜集资料。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仿照一些例文的方法围绕一两个中心,抓住人物的言行、心理等来具体表现,适当加以侧面描写。这一次学生都比上一次认真细致,学生能够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了解家乡名人的事迹。阅读交上来的习作材料,发现绝大多数孩子的习作基本成型,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材料零散,只会生搬硬套,不会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巧妙过渡;有的两个事例有点类似,不能从不同角度来表现一个人物;有的人物语言、动作刻画不够细致;还有的开头、结尾没有精心构思,起不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学生习作进行对比分析,抓住典型问题指导学生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并组织学生之间通过互相交流分享,来补充完善自己的事例。
四、通过这次习作,学生对家乡名人的了解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一次提升,他们从这些名人身上学到了爱国爱民、刻苦钻研、乐于奉献、与人为善等优秀品质,思想上得到一次洗礼。作为教师,我觉得在指导这类习作时,最大的欠缺就是没有好好组织学生去亲自采访(一是资源有限,二是怕打扰别人,三是学生人数较多,这比较适合一些小记者社团进行这样的实践活动。)因为我知道,采访是最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采访得到的第一手资料更加全面,留下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如何克服困难,而让学生得到锻炼呢?我打算拓展一篇习作,就是打算写校园名人,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采访身边的名人:了解名人――采访名人――撰写名人。&&&&&&&&&&&&&&&&&&&&&&&&&&&&&&&&&&
――评李红萍教(6语习作课)《家乡的名人》
――评李红萍教六上《习作六& 介绍家乡的名人?茅以升》
20139176& 李老师灵活合理地运用习作课堂教学的“五环式”,既重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又关注学生群体的作用,积极开展习作的学习与训练,使习作成为师生互动的生命过程,学生的习作能力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训练与提高,学生表现出对习作话题的乐写能写又会写。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有效地谈话导入中激发习作的动机。
&6于是, ”
如何写好茅以升?首先,李老师安排学生,根据课前分工了解到的事迹,从茅以升的基本信息、茅以升和桥、千古流芳的美名三个方面进行交流。交流前,老师还对如何交流予以友情提示:能围绕一个意思要把所知道的名人特点说清楚;说的时候能条理清楚、重点内容要说具体;听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问发言者,通过提问启发发言者说具体。接着,学生分组汇报,形式多样,有的用图片、有的用录像、有的用文字,对茅以升的整体印象、最为突出的事迹――建造钱塘江大桥等进行有序介绍。
此环节的指导,李老师采取收集资料、交流汇报、多媒体呈现等手段,并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诱发学生习作的热情,学生从中感受到茅以升的爱国情怀、杰出智慧与千古流芳的美名,个个有话要说,人人有话可说,激起了言说的动机。
第二,在例段引路中让学生进行自由地表达。
李老师出示《郑成功》一文第二段文字,采用例文引路的方法,指导学生根据茅以升为什么要建钱塘江大桥,怎样建桥?为什么炸钱塘江大桥、为什么又复建大桥的这些事件中选择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件事,并将这件事具体写下来。
教学指导过程,一是出示《郑成功》第二段,体会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语、行动、神态、肖像、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表现郑成功立志收复台湾的形象。二是学生根据例文,独立地自由地书面表达,写一写茅以升最打动自己的一件事。三是老师作中巡视、个别评点、辅导。
此环节,老师利用“范文”,启发学生怎样把重点写详细、写具体、写生动等,让学生一气呵成地写作,自由地进行表达。
第三,在展示交流与示范评改中让学生习得写法。&
潘新和教授说:“文章写好不等于写作行为结束,他还只是半成品,需待读者阅读之后,才有意义的生成。写作是由作者和读者合作完成的,最终是由读者完成的。”学生的作文缺少读者,“生成”不了“意义”。要使文字成为一种“交流”、“对话”,必须给文字一个呈现的平台。同样,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成就动机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学生的习作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在此环节中,李老师充分发挥学生作文成果的激励功能,让学生朗读、互读自己的习作,面向全体,给予更多的学生展示的机会。同时,树立学生习作的自信心,肯定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促使他们由学习的外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
进行评判与评价,如词语是不是准确、贴切,句子是不是通顺、流畅、规范,语言是不是形象、生动、有感染力和个性色彩,表达是不是符合逻辑、符合生活实际。这样的示范评改,有的放矢地为下一环节――自主评改,提供了具体明确的操作示范。
总之,这节习作教学指导课,力求体现“激发动机――自由表达――示范评改”几个环节的纵向联系,体现写作规律。采用多种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习作训练的过程中,受到情绪激励、情致的唤醒和情感的熏陶。引领学生自主构思起草、自主领悟写法、自主修改完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写作的个性化。
《家乡的名人》习作指导课听后感
9月17日下午,在秋意浓浓的金山小学内,我参加了由特级教师刘友开同志主持的润州区语文名师工作室主研的省级课题开题暨前期阶段性研究论证会。下面仅就在会上听了李红萍老师执教的六年级习作指导课《家乡的名人》谈点感受。作为该课题的“子课题”研究人员,李老师在本节课上充分凸显了“习作类课文有效教学基本式研究”这一“子课题”研究的目标。
李老师执教的这节作文使所写的事物更加全面
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镇江市穆源民族学校 宋玲玲)
――听李红萍教师执教的《家乡的名人》有感
2012917‘’
真实体验和个性表达相结合
――评李红萍教《家乡的名人》习作指导课
《习作6》的要求是通过调查访问或直接拜访的方式,了解自己家乡的名人,写一篇介绍家乡名人事迹的文章。要求学生在比较全面了解、搜集名人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真实地体验和有个性地表达,真实、具体、生动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李老师课前准备比较充分,让学生事先了解镇江名人茅以升的事迹和他的基本信息。这样,学生在积累了习作素材后,写出来的文章才内容生动,感情真挚,才能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接着以小组汇报的形式,交流收集到的资料。既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让他们享受劳动的快乐,也在交流活动中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完成了”由说到写”的过渡,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
交流结束后,李老师进行了写作指导。从学过的课文《郑成功》入手,出示文章第二自然段,提问,作者抓住什么进行细致地描写的呢?让学生明白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可以描写得更真切细致。把在阅读教学中习得的语言表达方法恰如其分地运用在习作中,能使阅读和写作起到"同频共振",相互促进的效果。
【思考探索】
――习作“要诀”的诗意解读
& 做任何事情,要想既快又好,就必须找到径捷门窍,讲究方法技巧。学习写作和写作教学当然也都不例外,其中也有技巧诀窍。“童谣歌诀”通俗易懂,易读易记,还可以把它们谱成歌曲来传唱,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和误乐形式。可谓是打开作文教学“殿堂”的一把“金钥匙”。 因此,我认为,用习作教学的童谣歌诀这把“金钥匙”可以开启习作教学的“殿堂之窍门”。
&我在长期的学习写作和研究写作的实践中,博采众家之长摸索总结出来的一系列作文之道:30多首童谣歌诀,深受老师和小学生朋友们的喜爱并在习作教学中发挥了良好的实效。下面仅以几首童谣歌诀为例,作一简要的诗意解读。
――作文成功歌诀
长短不限显身手,切忌假大空中楼。
写作潜能人人有,勤于笔耕不用愁。
1例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文盲战士高玉宝边打仗边“画”书,从22岁开始,仅用1949至1951年的二年打仗业余时间,就“画”出了20多万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高玉宝》,创造了书名、主人公、作者三者同名于一书的三位一体式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迹,并成长为军旅专业作家和师级干部。他的入党申请书只有一句话“我从心眼里要入党”,8个字都是“画”出来。他的小说《高玉宝》20多万字中,很多字不会写,也都是“画”出来的。
从高玉宝真实感人的写作生涯中,我们完全有理由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人人具有写作文章甚至是写书的潜能,教师和学生的写作潜能更大。因为,我们教师和三年级以上的小学生现在写作水平的起点,谁都会比高玉宝青年时的写作起点要高出若干倍。就是我们现在3-6年级的小学生也比20多岁时战场上的高玉宝那时的文化水平也要高出许多倍,学习作文的条件更是高出若干倍。只要我们自己真心诚意地去写,坚持不懈地去学着写并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去学着写,树立必胜的信心和勤于笔耕,就一定能写出兴趣、写出长进、写出成就、写出成功。尽管我们的努力结果不一定会有高玉宝后来这样的辉煌成就,但是,我们应该完全有理由坚信:教师的教育人生必将因勤于笔耕而精彩!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也一定会因喜欢写作文和学会写作文而精彩!
――初学写作歌诀
学习写作不怕丑,刻苦好学顺口诌。
初学写作须摩拟,久而久练则不偷。
开始学习写作的人,选些相同类型的范文做样子,学着人家的写法来练习写作很有必要。熟能生巧,久练久熟之后便可以摸着写作的门道,练到熟能生巧时也就不必再来“邯郸学步”地模仿别人的了,也就可以我手写我心地“创作”了。教师学习写作文章和教学生学习写作文,也可以从这里起步。
&&& 我学习写作和教学生学习写作文以及我学写教育诗和“习作要诀”,也是从摩仿我在家乡劳动的4年中结识的一位会写诗的忘年之交――李子丹先生的一首《创作歌诀》(“创作无他诀,苦学顺口诌。初写须摩拟,久练则不偷。……更上一层楼。”)中受到启发开始的。
在我开始从教的7年时间里,我按李子丹先生说的意思去引导孩子们学习写作文和指导自己学习写教研文章,都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我所教的每个班级每学期都有好几篇优秀的学生习作在省、市及全国的小学生书报刊上发表和获奖。后来,我还以此为基础创作了《习作要诀》的组诗30多首先在《学习方法报》上连载,后收录在我的诗集《我的教育诗》中,受到了广大教师的热烈欢迎和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我还出版过《小学生作文(教程)》、《撒播语种》、《教海弄潮》、《我的教育诗》、《中国少年英雄谱》等20本专著。
如果有人问我:你这个特级教师有什么“特长” 的话,我便会告诉他说:“我根本没有读过多少书,学习写点教研文章也是从走上了教育工作岗位后才开始学的。我这个特级教师也是靠‘写’出来的。” 教育家
――学会评改歌诀
为需而作说真话,学生自主第一条。
自评自改互评改,增强自能促提高。
教给方法学评改,教师示范不可少。
重在肯定轻否定,多就少改策略好。
四、童谣歌诀作用大,写作方法开心花
童谣歌诀作用大
――利用童谣歌诀
童谣歌诀作用大,写作方法开心花。
熟读成诵记心间,他会告你知音话。
人人见了都喜爱,随叫随到效果佳。
如果与他交好友,学会作文不用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习作教学的童谣歌诀非常有利于激发起小学生学习写作文的兴趣。只要老师科学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唱中感悟,在写中运用,久而久之就必然会有所习得。如果能让学生熟读成诵,领悟其意,并在阅读文章时反复对照、揣摩推敲;在学习写作时经常加以灵活运用、勤写多练,就能融会贯通、大受裨益。甚至还会有希望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以及“初写须摩拟,久练则不偷”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理想境界。
(镇江市润州区教育培训中心 刘友开)
―― “习作类课文有效教学基本式构建及应用的研究”赏读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教育局教研室 罗红霞)
(&淮安市洪泽县教育局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淮安市骨干教师,多次获省赛课一等奖,有20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
――评“习作类课文有效教学基本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的显著特色
&&&&&&&&&&&&&&&&&&&&&&&&&&&&&&&&&
(& ?教师论坛
上一条:下一条:
没有相关信息
徐进老师联系电话: E-mail:
徐进工作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英雄郑成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