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什么时候家家通路?其它县大部分地方都家家户户通柏油路和水泥路路了,威宁这方面就没什么进步。

“三结合”结出幸福果——威宁自治县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纪实
“三结合”结出幸福果——威宁自治县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纪实
作者:&&文章来源:&&点击数:&&更新时间:08年12月31日
“是计划生育‘三结合’,让我走上了‘少生快富路’。我一个小老百姓,居然能上省的电视。”&威宁自治县麻乍乡岩格村主动放弃政策内二孩生育的马永早激动地对笔者说。在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下,他创办了根雕园艺中心,其作品为他创造了3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一下从他们村最穷变成了最富的人。
  近年来,威宁县委、县政府在抓好人口控制的同时,扎实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经济、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工作,使人口计划主体指标稳步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不但摘掉了全省落后的帽子,还走出了一条计划生育“三结合”的“少生快富”的路子,为新农村建设结出了累累硕果。
  数据显示,2007年全县人口出生率16.05‰,符合政策生育率87%;2008年7月底,全县人口出生率7.68‰,符合政策生育率89.20%。2007年度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434人,2008年度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累计512人,农村放弃政策内二孩生育7户,二女户1010&户,农村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356户;通过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年人均纯收入2万元的农户达360户以上。
  在威宁这样的人口大县,能取得以上这些成绩,靠什么?首先是领导重视、保障到位和措施有力。县里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作为全县全年中心工作来抓,成立了由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农业、教育等多个县直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都分别出台关于对农村独生子女户、二女户和计生贫困户的帮扶措施,在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坚持“三优先”原则,为“三结合”和利益导向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县政府与帮扶部门签订了“结对帮扶”责任书,部门又与被帮扶户签订了帮扶承诺书,部门向“结对子户”承诺履行的帮扶项目。
&&&&&有了组织保障,关键在于抓落实。县里出台了“农村独生子女户、二女户利益导向机制”等优先优惠政策。近三年来,县人口计生局拿出450万元,建立了100万元的农村两户专项奖励资金,并在地方财政收入专项资金中逐年扩充,作为对农村计生“两户”的专项奖励和扶持生产项目的“造血”基金。自2006年以来,共兑现独生子女户和二女户节育奖80.28万元;兑现符合国家奖扶对象434户奖励26.04万元;为了推动二女户工作,专门制定了农村二女户奖励政策,凡是二女户的家庭,每户在地区奖1000元的基础上县又奖1500元,&年地、县共发放奖金28.5万元,乡镇和部门兑现40万元。其中乡镇每户增加1000元,县直联系部门1000元,最高的迤那镇每户兑现10500元,帮助农村“两户”修建房屋和发展生产。
该县还充分发挥能人带动效应,推进“三结合”工作。采取“出一名能人,带一村经济,富一方群众”的思路,激励计生户走“少生快富”之路。并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网络健全、会员面广的优势,与“三结合”暨利益导向工作有机结合。村计划生育协会还建立了会员联系小组,会员与计生户“手拉手,结对帮扶”。
其次,以优质服务推动“三结合”工作。计生部门根据季节需要义务为帮扶对象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和培训,不定期邀请县里的农牧专家下乡讲课,现场指导。县计生协会挤出20000元资金为帮扶户订阅了《人口与家庭》、《幸福生活》、《人生》等报刊,让广大育龄群众拓宽视野,增长科技致富知识。
该县要求县直多个部门进行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并积极争取地直28个部门的帮扶,&2007年至2008年,地直部门提供帮扶资金667000元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畜牧业等之用,购买化肥320包、购买仔猪100头、电视和卫星接收机20套,以及衣物和大米送给贫困计生户。县直部门提供帮扶资金416300元作为各乡镇发展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费用。
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让该县的农村面貌发生了喜人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群众得到了实惠。
  哲觉镇公平村村民顾光毕高兴地告诉笔者,“计划生育‘三结合’就是好,我一年折耳根收入2万元,半夏、天麻收入0.6万元,三头母猪产仔收入3万元。”。近年来,该镇把实行计划生育与脱贫致富、建设幸福家庭结合起来,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公平村种植中药材20余种,中药材种植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67%,中草药种植总产值达936.8万元。村支两委和计生协会充分利用森林覆盖率高达61%的得天独厚的条件,积极招商引资200万元,建立了占地5000平方米的滇黔度假山庄,集休闲、餐饮、旅游于一体,开发乡村旅游,壮大了村级经济。
  在黑石头镇三河村,村计生协会招商引资100万元,开办了红砖厂,解决了30名计生贫困会员和8名计生家庭人员就业问题。
  岔河乡岔河村通过“三结合”帮扶,投资6万元,建小水窖60个,解决60户计生户饮水困难;建立牛羊品种改良点,主要品种有西门塔尔、波尔山羊。全村现有养殖户6户,户均年收入有1万多元。该乡新村村实施科学养猪,累计投入帮扶资金60多万元,下派技术员20人次,改造圈舍130间,2008年存栏6440多头,实现人均5头猪,预计到年底可创收650万元以上。
  麻乍乡岩格村种草养牛,引进优质品种,黑白花母牛以每头8000元高价畅销省内外,供不应求,户均养牛4头,现家家户户修通了水泥路面,有休闲活动场所,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该乡乐利村实施畜牧业科技种草养羊项目,全村129户人工种草7000亩,投入基础母羊1520只,种公羊68只,目前已产羔羊1493只。
  玉龙乡沙田村投入“三结合”帮扶资金47万元发展养殖业,养猪80头,2008年出栏60头,可创纯收入6万元。新寨村引进投资68万元,政府帮扶1万元,养猪470头,2008年出栏120头,可创纯收入15万元。
  以上这些仅是该县计划生育“三结合”取得实效的一些缩影。计划生育“三结合”的深入开展,有力地推动了该县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健康发展,切实促进了农民增收,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毕节试验区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访问统计:你是第1462016位访问者走近石门坎—教堂援建
贵州贫困山区威宁县苏科寨教堂
文:斯嘉  点击--〉走近石门坎—贵州山区威宁县石门乡大街乡社会调查报告  点击--〉走近石门坎—募集旧衣服 贵州贫困山区威宁县  点击--〉走进石门坎—公益系列报告 纪念柏格理牧师逝世92周年  一、苏科寨教会简介:  石门乡现有教堂三座。二座在石门坎。一座在年丰村苏科寨。  苏科寨是离石门乡政府所在地石门坎最偏远的村寨之一,步行翻山单程三小时。隔洛泽河与云南相望。  苏科寨现有总户数40户,总人口162人,妇女44人。  苏科寨出过苗族历史上第一个医学博士吴性纯。苏科寨最早的教堂就是吴博士捐资兴建的。后遭毁。1988年政府拔款二千五百元原址重建,占地面积150平米。因当时施工质量低劣,建成次年即成危房,屡次进行修补使用至今。  文革禁教期间,苏科教会始终未停止礼拜。苏科教堂被拆后,教徒转入地下秘密聚会。  信教自由后的石门教会复兴就是最早从苏科寨开始。可以说苏科寨教会拥有石门坎极虔诚的一批基督徒。  苏科寨教堂在册受洗教徒:共250人,其中男50人,女200人。慕道友:150人。  逢周三,周日晚礼拜。  唱诗班:50-60人。  定期礼拜者:约200人。逢节日达四百人以上。  步行10分钟内者:约50人;一小时内:约100人;一小时以上:约40户。最远单程二小时以上,从石门坎赶来。  礼拜不够形式。一般程序:唱诗讲道。讲道过程中,信徒如有感动,便起歌回应,讲道的过程往往不断被信徒们的歌声打断,可能一小时里讲道只讲了十来分钟话,而歌声不断。因此礼拜时间往往长达三四个小时甚至更久。  有的老信徒对比以前的礼拜形式,对此形式有些不适应。认为讲道时被歌声打断后都忘记说什么了。但歌声显然给所有人带来很大的感动。  年轻信徒看的是汉字版圣经,老年信徒看苗文版圣经。  赞美诗都是苗文的,甚至谱都是用苗文写的。大家通过习唱赞美诗学习苗文,柏格理创制的老苗文在石门民间就是通过教会唱诗的方式传承下来。  苏科寨有一架手风琴。  苏科教堂主持陶国进长老,因不住苏科寨,一年里难得来苏科寨。  日常事务主持由苏科寨吴宗全传道负责。吴传道是当地农民兼兽医,为人和善但主持教会显得力量不足。  吴传道大女儿吴天慧,贵阳神学院毕业后返乡,在石门坎做代课老师。现已婚有一岁小儿。二月前确诊癌症在家,境况困难。  吴传道的侄子吴天祥,即吴性纯的四世重孙,今年贵阳神学院毕业后返回苏科寨。小伙子很希望能再学些医科知识以更好为教会服务。  他们是苏科的未来。虽然年轻不无稚嫩,但他们为苏科教会带来了全新的活力和希望!  二、苏科寨教会的困难  1、教堂陈旧已无法适应教会发展需要。  苏科教堂建成使用至今已有十多年。因建造时质量欠佳,兼缺乏资金维护,因此房屋状况很差。屋顶严重漏水,因缺乏资金翻建,只是因陋就简在屋顶下拉塑料布处理。雨天时就是屋外大雨屋内小雨,逢雨量较大时,塑料布就会积水,流到信徒身上。  苏科教堂没有一所公厕。定期200人聚会没有地方大小便即不方便更不卫生。  信徒受洗行浸礼。都是到离教堂外的松树林里进行。苏科教堂的信徒们很渴望有一个专门的浸礼池。  苏科教堂定期礼拜者在二,三百人,逢节假日期信徒多时将达四五百人甚至更多,教堂就无法容纳,非常拥挤。从苏科教堂发展来看,苏科教堂很需要建成净空250平米,能容纳500信徒的教堂。  苏科教堂的定期聚会中以妇女为多,妇女多带孩子。孩子没有专门地方接待,因此跑进跑出,有哭有闹,气氛热闹很不严肃。很需要一个专门房间接待孩子们和做主日学习。  2、苏科教会极需要教牧人员培训交流。  苏科信徒极虔诚。但教牧力量软弱,极需要教牧培训和支持。  三、苏科寨教会项目   1、苏科教堂公厕   修建苏科寨厕所,长五米,宽三米,深一米五。  预算:  水泥60包,25元/包,1500元;  空心砖500块,3元/块,1500元;  沙5方,100元/方,500元;  钢筋100公斤,5元/公斤,500元;  砌墙大工工钱1200元  其它杂费(炸药,碎石机,拉电线等):800元  土地:村里提供。  石料:组织信徒投义务工炸山采石碎石。  杂工:组织信徒投义务工。  总计:约6000元  2、苏科教堂浸礼池  预算中。  3、建新堂  苏科建净空250平方,能容纳五百人的新堂。  村里出地,信徒投义务工,材料总预算约十五万。  明细预算计算中。  4、教牧人员培训。   募集经费支持苏科教牧人员走出去参观。  重点培训培养年轻教牧力量。  预算2000元/年。~~~~~~~~~~~~~~~~~~~~~~~~~~~~~~~~~~~~~~~~~~~~~~~~~~~~~~~~~~~~~~~~~~~~~~~~~~~~~~~~~~~~~~~~~~~~  以上关于苏科教会介绍,如有意了解更多情况,请联系斯嘉。谢谢关注!  苏科寨相册地址:/shimenkan/sukevillege  土豆网视频地址:/home/user_programs.php?userID=  苏科寨教会项目联络人:斯嘉   手机:  E-mail:  QQ:拼途网友回复:`````````````````````````拼途网友回复:帮顶一下拼途网友回复:回复 飘尘 的帖子现在还是原装吗,还是有所缓解?拼途网友回复:苏科教堂浸礼池 打算怎么弄能画张图吗?谢谢拼途网友回复:听说旁边的石门乡的石门坎是回教的地区,属于我们基督徒的敌占区,“战斗”怎么样,受不受敌人主动攻击?安全吗?拼途网友回复:争取去看看,定有收获!
走近石门坎第一次知道石门坎这个地方,使2004年第十期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上,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了这个地方,其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写的:在文化版图上,石门坎曾是茅塞未开的村落,但它近百年的历史却令人叹为观止.这个从物质角度观察近乎炼狱的地方,却成为苗疆的另类地盘.伴随基督教而嵌入的西式教育制度,使成千上万地处边缘落后的苗民接受现代知识,并跌迁为文化先锋:创制苗文,创办乌蒙山区第一所苗民小学,建威宁县第一所中学,培养出苗族历史上第一位博士,在中国首倡和实践双语教学,开中国男女同校先河,建造中国西南地区第一个游泳池和足球场,创建乌蒙山区第一个西医医院,创办中国最早的麻风病院,建立中国第一所苗民医院......石门坎因而被人比喻为苗疆的文化圣地.因了这段文字,我一直希望有机会能亲自去看看这个地方,但去了贵州云南几次了,都没有能实现愿望,实在是太偏远。这次因开车送鞋子到贵州山区,终于有了机会.而且这是我此行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本来我们的鞋子是发了货运到水城,然后去取货的,但计划没有变化快,6号在赫章财神镇,7号去了可乐,路况太差,到可乐时已是下午,听当地一个修摩托的小伙子说到他们那边的情况,就跟着他去了山里,在那种地方,没有本地人带路,我们是没法真正走进村寨的,他们家是彝族,进山时天气就不是很好,到了山里后路很难走,有很长一段路就是在玩越野,从山沟里的水中穿行。后边的路还在修,沙石堵在路中间,只好自己动手把它推开才能继续前进了。进山之路:玩越野呢:天快黑时,终于到了目的地,天开始下起了小雨,如果车停小伙子家,那夜里下雨我们就出不去了,匆匆忙忙的发了一些鞋子后,趁着雨点不大,赶紧的往回来的路上走,主要是出了进他们村的那一条一公里左右的路就行了。天黑不敢走山路,就地扎营。一早看到小孩子穿着我们昨天送去的新鞋子上学:8号起来后往可乐走,本想看看可乐古墓群遗址,但除了几块文物保护牌子外,啥也没找到,不过可乐在大兴土木据说要建一个夜郎古国。希望能依靠旅游带动一下当地的经济发展吧,财神镇没财神,可乐乡不可乐。出了可乐乡往云南方向走,路况很差,但在修了,估计下次有人再去就好走了,按地图我们的目标是进入云南的地盘后再往昭通市,然后再返回贵州的威宁方向进入石门坎。在贵州快到云南的地方,我的车上坡打滑,车尾摆动了一下碰到了停在路中间的一辆小面的,结果被车主敲诈,一帮无所事事的家伙,开口就是三千元,报警后警察说最好私了,他们过来最少也得4个小时,天快黑了,留在此地过夜风险太大,最后以1200元解决问题。继续上路后大概走了三个小时的烂路,终于进入云南的树林乡,车停乡政府过夜。9号晚上到了昭通,感觉很久没有进城了,一下不适应了城市的生活节奏,我的车昨天在山路上被扎暴了一个轮胎,人也很疲劳了,嘻嘻也帮我们从水城叫了一辆货车把鞋子运送过来。感谢嘻嘻帮我们分担鞋子从水城运到昭通的运费,700元,每人分担140元。10号在昭通市修整,换轮胎。11号一早起来,把鞋子装上车,终于向石门坎出发了。出了昭通往威宁走,大概30公里的省道,在一个叫中水的镇左转,进入正在修筑的县道。尘土飞扬,但此时天气还很好,走了大概几公里,进更大的山了,刚刚好好的天气开始有了变化,雾茫茫的天空不见了太阳,其实不是天气在变化,是地形原因,进了山里后就没有太阳了。前面的路更难走了,正在修的路,有些地方还没有平整,只好停车等压路机压平实才能通过。下午时分,终于到了有名的石门坎乡,正好是赶集日,人很多,找到石门坎教堂,正好教会的谢正书组长和其它几位教会负责人在开会,讨论周日的感恩节活动。说明了我们的来意,并把深圳一个朋友委托我带去的1000元交给了谢组长,其中一个教友跟我们介绍了他们那边的情况,很困难的地方,我本想亲自进去看看,但还是放弃了,只因那山路太险了,他们常走的当地人要走3个多小时,中间要过二座很险要的山,且路就在崖边。沟通之后给了他一些鞋子让他帮忙背回到山里发给有需要的家庭。谢组长和专职管理教堂事务的教友:传教士柏格理和高志华的墓地:天下着大雾和小雨,很冷,又担心会下雪,嘻嘻后天要回去深圳上班,动力和小A因其它原因也需要先行离开了,但我们的鞋子还没有送完,同时我更想深入一些并了解多一点情况,他们三人找了一辆货车返回昭通。感谢他们每人补贴我返回的车费400元。送走他们后我们在一个当地人的带领下继续往山里开进,车上空间大,所以一路带了几个本地人同行,其中一个大爷有60-70了,身体很好,他说他每天都喜欢走路去乡里,来回要走4个小时吧,他一会下了我的车后还得再走一个小时山路才能到家,但他就是喜欢走,哈。。。这也算是健身之道了。同行的人中正好有我们现在要去的地方—苏科寨的人,而且是苏科寨教堂的主管之一,他直接将我们带到了苏科寨教堂的组长吴宗全家,他也是国家地理上介绍过的组长之一。吴宗全组长在统计困难家庭以便发放鞋子:晚上就在吴组长家吃饭了,前几天刚刚杀了一头猪,他们做菜的方法很简单,把肉切小片后,在油锅里放半锅油,里边有花椒等调料,油烧热后放肉进去,过一会捞出来就可以吃了,不知道是做法简单还是猪肉本身不同,总之那肉很好吃。主食是玉米粉饭,就是把玉米磨成粉,然后用电饭锅煮,只是玉米粉煮熟后没有沾性,也很干,所以在吃饭的时候闹了笑话,他们在去挟菜时,会先用筷子敲一下饭碗,再敲一下桌子边,然后再去挟菜,这和我们从小教育的吃饭不能敲碗的规矩相反了。一问才知,他们吃的玉米饭很干,容易沾在筷子上,如果不敲打一下筷子去挟菜会有玉米粉掉菜里,很不卫生,所以从小就得教育小孩吃饭时要敲打筷子后才去挟菜。所以你在那边吃饭时会听到很有节奏的啪啪声。边吃饭边聊天,吴组长说我们的运气不错,到苏科寨的路刚刚修通二天,早点来车子是没法开进来的,这条路继续往前就是云南了,如果能修通到云南的省道那就方便多了,可惜前面的山太大了,也就一二公里的路据说300万都不够。第二天我们开车去看了,确实可以从这边看到云南的省道,那正是我们前二天走过的路,就因为有条路,那边的生活条件比这边好多了。吴组长说,现在路修了,他们也在计划能不能种点能卖钱的东西,光种玉米是没用的,那东西不值钱。对面就是云南的省道:吃完晚饭,吴组长告诉我们,因我们的到来,教堂今天晚上会集中唱诗,并现场把鞋子发给困难的人家。本不想太招摇,但既然大家已到了教堂,我们也赶紧的把鞋子装进背娄背到教堂。教堂建在村子高一点的地方,路上都是烂泥巴,很难走,但好在不远,到了教堂才发现,已座了很多的教徒,她们在乐师和指挥的带领下练唱呢。进去后吴组长介绍了一下情况,其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我们能施予别人比得到别人的帮助更开心。介绍完情况后,吴组长在一边统计困难家庭名单,其它人继续唱赞美诗,很多时候她们是用苗文在唱。看着她们充满激情的面貌和美妙动听的歌声,我被宗教的力量所震撼。那是我听到的最纯洁最真实的歌声。特别是几个小朋友,也许并没有人专门教过她们,但她们也是很认真的座在前面一排,很投入的跟着大人唱,我用DV拍摄了几首,回来后要做成光盘寄给他们。充满激情的乐师,在贵阳神学院学习回来:同样充满激情的指挥:村民教友:名单出来后,把鞋子当场发放,中间没有一个人主动提出自己困难的,这和其它一些地方不同,我们在发放的时候总有一些人会上来要鞋子,并把自己说得多么困难。晚上还有一个小妹妹送了一条当地人做的裙子给小歪。晚上扎营的地方::早上起来后,我们计划去苏科寨小学看看,正好有个中年人扛着犁头过来,吴组长告诉我们,这是苏科寨小学的代课老师,代了20年了,困年龄或其它原因不能转公办老师了,公办老师月工资2-3000,而代课老师只有几百。其中还有200多元是社科院的一个老师个人赞助的。所以他周末和早晚要下地干活多赚点钱养活家人。老吴把我们带到学校,学校有二幢房子,一个平房是政府建的,另一个二晨教学楼是香港一个教友捐建的。校长5-60岁了,老师周末回家,他在学校值班,跟校长说明了来意,他很热心很负责的开始写困难家庭的名单,从他的名单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工作情况,可以把每个孩子的姓名,家庭情况,孩子穿多大的鞋子都写得很清楚。后来和校长聊了一会,这个学校是中心校的教学点,有123年级。条件艰苦所以没有老师愿意过来,加上当地的小孩上学前不会汉语只会苗语,所以外边来的老师没法跟孩子沟通。他们计划再建一个房子,增加456年级并筹办学前班。他本已退休,但现在这些事没人接手所以还得他负责,等建好后他就能退休了。左边是个人捐建的教学楼:校长敲钟欢迎我们:回到车上按吴校长的名单把鞋子整理好,村民帮着背去了学校,又按吴组长的名单整理了几十双,他用背娄帮我们送到山里的其它小组分发。正在收拾,又来了一个小妹,她昨晚也发到了一双鞋子,所以特地过来感谢并要送条她自己做的裙子给小歪,正好她家不远,就一起去她家看看,很痛心,她和她弟弟都有残疾,弟弟眼睛差不多就是失明,看不清路不能出门,她自己的眼睛也不行。还好有父母一起,所以生活还能过得下去。弟弟倒是想得开,房间里还有一架电子琴,闲时还会弹弹,不知道是不是别人送的。他们的心态都很平和,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压抑,一家人在一起幸福的努力着。幸福的一家人:回到车边,有二个小男孩在,旁边的村民告诉我们,孩子的母亲可能是忍受不了贫穷或者是其它原因吧,出去后再也没有回来过,失踪了,父亲受打击后神经不正常,这二孩子就靠姑姑们和其它邻居照顾了。给了二孩子衣服和鞋子,他们很懂事的回去洗干净脸,再穿好新衣服。鞋子好像还舍不得穿。换衣前:换衣后:]车边还有其它孩子,其中一个女孩的手和脸被火烧残了,也在上学,且成绩还不错。看了很难受,我们记下了她的姓名地址,希望回来后有朋友能帮帮她。开心的孩子们:天空下着小雨,村子里的路很烂,但不下雨他们吃水又有问题,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下雨时他们可以利用屋顶的水池接水然后食用,这边属于喀斯特地貌,地面下都是洞,所以没法储水,政府鼓励村民建储水池,村民出力政府出物资,所以我们来的时候吴组长的儿子正在田里挖坑做储水池呢。下雨后我出去的路不好走,怕滑,老吴又用炭灰把路面铺了一下,并看着我的车上了大路才回去。我们离开了苏科寨。老吴家的新储水池开工了:帮我们送鞋子进山的吴组长:昨俩合个影:回石门坎乡的途中,看到路边山里有一座学校,把车停好后正好过来一个小朋友,她很懂事的带我们去学校,并找到一个老师家,老师把我们带到学校,值班的是教导主任,这个叫的学校主教学楼也是外地教友捐建的,跟主任说明了来意,他用摩托车去我们车上把鞋子拉过来,到时再按困难情况发给学生。带路的小女孩:学校纪念碑:到了乡中学时,天上的雾更大了。这个学校就建在100年前的学校旧址,新的教学大楼刚刚建好,正在观望时来了一个人,自我介绍得知正是校长,跟他说了一下情况,也许是校长以前有个什么经历,他一再问我们有没有什么特别要求,我们一再申明没有要求,不代表任何组织,没有任何目的后,他才愿意接受,但要求写个字条放在鞋子上,说明是送给困难学生的,并强调也许会发给老师,因为他们很多老师本身就是困难家庭,我们表示了理解并同意。因鞋子没有整理好,下午没有拉进来,答应第二天整理后送过来。石房子:天还没黑,我们沿着100年前的学校遗址前行,原来的白房子刚刚修好,跟新的一样,原来的院墙还在,甚至原来的厕所也还在,只是破了一点。传教士柏格理()以及高志华的墓就在学校后边的山上,100年前的游泳池被破败的围墙圈着。100年前的足球场和球场边的老树如果有灵也会痛心的,因为记载和介绍它们的石碑被无情的扔在一边。要知道在100年前的今天,也许这里正在开着西南地区甚至是中国最早的农民运动会呢。我想把它竖起来,可惜力量有限没能成功。百年前的长房子:百年前的厕所和围墙:百年前西南山区的第一个游泳池:百年老树:||百年前的足球场:纪念碑刚刚竖起不久就倒下了:苗民信教史;从山里出来,顺带选点旧衣服:一条裤子3元:一包衣服也就是100元左右:周日上午请一个副乡长帮我们把鞋子拉到了中学,交给值班的老师后来到了石门坎教堂,今天是做礼拜的日子,也是这个教堂的感恩节活动,一早就陆陆续续有人过来,很多人是走二三个小时的山路赶过来的,教堂门对边有一间店铺,堆了很多旧衣服,有二个人在卖,前天有个了解,但后来才搞了半清楚,只知道是贵阳红十字会在城市收集的旧衣服发到山区,交给石门坎网络社区,这个网络社区不是互联网,是山区教友有组织有章程的民间组织,衣服的价格很便宜,大部分2元到10元,收入归网络社区所有,石门坎的网络社区有7个社区,这笔钱存放社区,然后借给特别困难且有急用的村民,类似信用社吧,具体的我问了卖衣服的妹妹,但她只帮卖,她也没说清楚。中午时分教堂的活动开始了,大部分教友是带着孩子的妇女,穿着很漂亮的苗族服装,特别是她们的头发梳理得很特别。说是妇女其实也就十几二十多吧,这边的女孩结婚比较早,我觉得她们自己还像孩子呢,有一个女孩带着的儿子脸被火烧坏了,估计也是大人没时间照顾或不会照顾引起的吧。他们来的时候会带点东西给教堂,大部分是玉米。这个教堂是谢正书组长恢复起来的,就在传教士柏格理墓地的山下。很快教堂的座位全部座满了,很多人就这样背着孩子站着跟着领班的念诵圣经。秋收感恩节,背一点玉米捐到教堂:妈妈在做礼拜,孩子东张西望充满好奇:歪歪跟谢组长合影,感谢赠送了苗文圣经给我们:因我们今天计划要出去往云南走,不能等他们做完礼拜,在谢组长的安排下,家庭困难的部分人出来领鞋,发放中没有安排到的教友没一个出来,反到是附近的人过来要鞋。这又让我们感觉到宗教信仰的力量。||我们能施予别人比得到别人的帮助更开心。感谢老吉!||爱心传递,身体力行,佩服!众人拾柴火焰高,希望大家都来关注并付之于行动!||游走在世俗的世界里,楼主做圣人的心态,一定很矛盾吧?||宗教确实强大,但也正是我担心的~||我们能施予别人比得到别人的帮助更开心。感谢老吉!||向老吉等人致敬!||留個腳印。||看了想哭~~||翻出来,计划中,再次回访。||让人感动,什么时候再去呢||对当年那些所谓西方传教士的所为,一直存疑,目的何在?当然中间也有不少真正广布善行的宗教人士.庙族算是中华民族中一个古老民族了,分布很广,东南亚一些国家也有.当年到苗寨采风一个后生说的兄弟老大汉老二苗老三布依如何的故事记忆犹新.之前石门坎确实没听说过.||这好帖之前没看到?老吉兄啥时候去?时间合适跟上。
文:斯嘉[原文略有改动]
点击--〉走近石门坎—募集旧衣服贵州贫困山区威宁县
点击--〉走近石门坎—教堂援建贵州贫困山区威宁县苏科寨教堂
点击--〉走进石门坎—公益系列报告纪念柏格理牧师逝世92周年
斯嘉:资深义工,“走近石门坎”公益系列行动的发起和协调人。
视频http:homeshimenkan
相册http:www.shimenkan
毛主席诗词“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的乌蒙磅礴就指的是群山连绵的乌蒙山区。贵州省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就在乌蒙腹地高寒山区,为国家级贫困县,界云南四川邻金沙江对望凉山地区。是贵州最落后贫困的县之一。
2007年8月底,我们去贵州威宁做社会调查。重点走访了石门乡大街乡和东山区的部分村寨。
我们走访到的村寨,基本年人均纯收入在200-500元。
走访中亲眼看到当地百姓生活艰苦,民生艰难,分项报告如下:
威宁县大部分乡已修通简易公路,但并不意味着能顺利行车。简易公路路况极差,且逢雨极易塌方,又多大坡急弯险段;因此进出乌蒙乡村交通极其艰险。||乌蒙腹地连通村寨的交通主要依靠两条腿,穿行于崎岖小道,翻越一座座高山哑口。||||||电:
大部分平坝及交通稍方便的村寨近两年已全部通电。
但仍有部分在深山腹地及山顶交通极其不便的村寨,至今仍未通电。
即使在已通电的许多村寨里,虽然通电到村,但并不意味着通电到户。因为这些地方的很多村民是没有经济能力将电杆拉到户的。
贵州山区“天无三日晴”多雨多水。但是,喀斯特地岩地质条件却使得土地不易蓄水。这就给山区人畜用水造成极大的困难!
极大多数村寨需要走山路下到山谷底取水,一般来回二小时以上,远的四五个小时以上。
这些年有民间NGO组织帮助村民在自家屋边修建小水窖,将雨水引到小水窖保存,能基本满足人畜饮用水。
NGO还帮助部分严重缺水村庄寻找就近水源,修建简易管道引水入村,雪中送碳解决村民用水难题。可惜因经费不足,不能够更好帮助多的村民解决用水困难。
走访所见威宁地区水污染的现象极其严重。部分水段已出现严重金属污染,不仅无法饮用且显毒性。||||||住:
我们在乡村调查,所见民居皆为平房,就地取材或泥墙或石墙。大多数人家用草铺屋顶,条件好点的人家做水泥屋顶,也兼蓄雨水。
屋内人畜共居,兼存放粮食。因此蝇虫很多。卫生条件差。
屋内陈设简陋,大多数人家除床和饭桌条凳,饮具农具外就无任何其它物品了。||||暖:
普通人家都在堂屋泥地挖个坑烧火,条件好点的用炉子,更讲究点的就打个火炉做烟道。家家户户炉火长年不熄。或架锅煮食或冷天取暖。
点击--〉走近石门坎—贵州山区威宁县石门乡大街乡社会调查报告
点击--〉走近石门坎—教堂援建贵州贫困山区威宁县苏科寨教堂
点击--〉走进石门坎—公益系列报告纪念柏格理牧师逝世92周年
毛主席诗词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的乌蒙磅礴就指的是群山连绵的乌蒙山区。贵州省威宁县就在乌蒙腹地高寒山区,为国家级贫困县,界云南四川邻金沙江对望凉山地区。是贵州最落后贫困的县之一。
2007年8月底,我去贵州威宁做社会调查。重点走访了石门乡大街乡和东山区的部分村寨。走访中亲眼看到当地百姓生活艰苦,民生艰难。尤其老人孩子们破旧补丁的褴褛衣衫很让人难过。联想到城市人满满的衣橱,旧了不要了的衣服,或者孩子穿不下的衣服鞋子等,很希望这些物资能够收集起来给到需要的贫困农村地区,废物利用,多好呀。
故发贴募集旧衣物,希望网友支持:
成人或儿童适宜衣物,鞋帽,被褥兼可;
新旧无要求,无明显污渍破损即可;
数量以厚衣物毛衫为主;控制单衣衫比例不要超过50%;
谢绝女式薄透裙装,吊带,无袖衣衫。
接受儿童适宜图书;和少量儿童毛绒玩具,文具教具。
图书和玩具文具教具与衣物分包装。
建议具体操作程序:
1.自告奋勇跳出甘愿多受累劳心的人,好同志哩!
2.好同志找好朋友想办法了:
A,找可以暂时堆存衣物的空间,无所谓漂亮,挡风雨即可,底楼,交通方便都是建议考虑因素,免费是必须考虑的。
B,找可能货源丰富的户头,学校,社区,单位工会,网络社团,Q群等都是可以考虑的目标对象。找朋友捐来的衣服是有限的,不如叫他来帮帮忙吧,帮助的同时,他自然捎衣物过来了。
C,找车找司机很重要,司机是免费的还要贴车贴汽油贴劳动,辛苦!
D,落实运费,常用方法不外乎三种:拉得赞助;朋友募捐;自己倒贴。
有谱了,行动!赞赞同志们!
3.宣传发布需要信息。如果单枪匹力,建议引导以送上门为主。量大的话由运输队长安排上门收取。集中堆放。这是很烦累的环节。心中有爱,行动有力,是吗?
4.视人力情况酌情进行物资分类,不是必须做,但是如果分类会更方便接收方。女孩子可以戴副手套别穿裙子。整理过程热热闹闹爱心洋溢,挺快乐的。
5.购置足量蛇皮袋。装袋,运输。
比较你的城市火车或汽车零担运输的费用。找最便宜的。免费当然再好不过啦。
先以火车或汽车零担运输去云南昭通市或贵州威宁县。
石门乡物资至昭通后组织车辆运进石门坎后,再分配至各村组学校。
大街乡物资至威宁后组织车辆运进大街后再分配。
运输费用:自筹为主。
方法一:鼓励捐赠物资者按捐赠重量捐赠运费,平均每公斤二元。
方法二:部分衣物以每件一元至十元不等的价格有偿给到村民。所得费用全部用于物资运输费用开支。
昭通物资接收联络人:黄长老。
威宁物资接收联络人:张老师.
石门乡物资分配负责人:马老师
大街乡物资分配负责人:张老师
项目总协调人:斯嘉
相册www.shimenkan
视频http:homeshimenkan~~~~~~~~~~~~~~~~~~~~~~~~~~~~~~~~~~~~~~~~~~~~~~~~~~~~~~~~~~~~~~~~~~~~~~~~~~~~~~~~~~~~~~~~~~~~
斯嘉:资深义工,走近石门坎公益行动发起人和协调者。
QQ:(说明石门坎)||上次整理好的衣服都在家里放着呢。具体寄给谁?||可以联系
斯嘉:资深义工,走近石门坎公益行动发起人和协调者。
QQ:(说明石门坎)||支持一下,回家找旧衣服。||支持!!回去翻箱子!!||三大箱衣物整理好有一段时间了终于可以脱手了;P;P;P||支持,今年的我还没捐,正好捐这里。||和斯嘉很简单地聊了一下,应该说捐助旧衣服这种方式,目前不是最提倡的。如果有谁可以找到上面和物资接收人的直接联系方式,可能更好一些,仅为个人意见。||去翻箱倒柜找找||大家的爱心让石门坎的冬天不再寒冷……
点击--〉走近石门坎—贵州山区威宁县石门乡大街乡社会调查报告
点击--〉走近石门坎—募集旧衣服贵州贫困山区威宁县
点击--〉走近石门坎—教堂援建贵州贫困山区威宁县苏科寨教堂
贵州最西部的县是威宁县。威宁最偏远的一个乡是石门坎乡。石门乡主要民族为大花苗族。如果说威宁是贵州的西藏,石门坎就是西藏的西藏。
威宁县城距贵阳360公里,石门坎距威宁县城140公里,距云南昭通40公里。古时这里被称作乌撒蛮的乌蒙山区腹地,地理状况复杂,山势坡陡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极其恶劣。
至今威宁仍是贵州最贫困的县之一,而石门坎就是威宁最艰苦的地区之一。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上个世纪初,石门坎,这个在任何一份中国政区图上都难以找到的小地方,却曾经创造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文化奇迹。这么个贫瘠的中国西部深山腹地的小山寨竟在二十世纪初被欧洲赞为东方天堂。
前不久,我们走进石门坎村寨,深深感受了民生的艰苦,感动石门坎精神的伟大,更感慨中国人对这段历史的无知甚至歪曲。
以下石门坎公益系列报告,希望带大家走近石门坎,了解这段历史.......
石门坎公益系列报告一纪念柏格理SamuelPollard之墓
写在开篇的话
十二点了,奔波一天,身体很疲惫,但是心情澎湃。
我知道我必须在今天特别地向一个伟大的灵魂隆重致敬!---SamuelPollard柏格理(英)去世92周年。
我我希望我能用我粗浅的文字,帮助大家理解这个名字配得我,配得我们做教育做发展的NGO人,配得所有有良知正气的中国人的深深敬意!
以下引用沈红著作中的一段文字:
石门坎,在我们西南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史上占有举世瞩目的地位,并且成为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汉族文化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互相交融的焦点地区。
石门坎,这个从物质角度观察近乎炼狱的地方,却曾经是一个文化的圣地。
关于石门坎教育和卫生事业的成就,文献上记载着许多个第一:
二十世纪初创制老苗文,结束了苗族无母语文字的历史。
创办乌蒙山区第一所苗民穷人小学;第一所中学;
培养出苗族历史上第一位博士;
在中国首倡和实践双语教学;开中国近代男女同校之先河;
倡导民间体育运动;
创建乌蒙山区第一个西医医院;建中国第一所苗民医院;
乌蒙山区第一个接种牛痘疫苗预防天花的地方;创办中国最早的麻风病院.....
如果以上仍不足以让你感到份量时,请允许我用感性的文字向您解释:
苗族的文明几乎与汉族的文明一样悠久,都源自黄河流域。曾有古老的文字。
苗人先祖蚩尤为汉人先祖炎黄所败,被逼弃离家园被驱赶至西南深山。苗文也在战争中失传。
汉壮满回苗,苗族虽人口位居中国第五,历史上苗人地位却是各民族中最低下之一。
各支苗族中,又以大花苗的遭遇是最悲惨的。
大花苗族人被赶到生存环境最恶劣的山顶;花苗族人祖祖辈辈没有土地,给彝族土司地主做奴隶。生存条件,政治地位,经济状况都是在社会的最最低层。
1905年以前,石门坎大花苗族略识些字的只有二个在彝族土司家做高级家奴的苗子。
1905年,柏格理来到石门坎。同年在石门坎着手创办学校,取名光华小学,向苗民及一切贫民孩子开放。
至1949年,光华小学毕业了四千多名小学毕业生,几百名初高中生和中专生。其中有三十几个大学毕业生,二名博士!
1949年后至今,大学生不足十人。
2。发明苗文
柏格理发现苗人学习汉字非常非常困难。于是研究拉丁拼音与苗语发音及受苗族服饰符号的启发,发明了苗文。翻译苗文圣经。
国际上把柏格理发明的苗文以他的名字命名为pollardscript.在中国这套苗文叫做老苗文。
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更了不起的是,他通过这套简便易学深为苗人接受和拥戴的老苗文,让曾经一字不识的苗人有了受教育的机会。
一百年前柏格理就在教育实践中努力尝试和积极推广苗汉双语教学。
70%以上的人可以用苗文记事读书。
新中国以后,为了与这套帝国主义反动分子编制的苗文划清界限,政府重新编制了一套苗文,称为新苗文,并也尝试推广新苗文。但事实失败。
我曾经专门向精通两种苗文的专家请教这两种文字。
这是很专门和很学术的问题,不展开。
让我通俗地总结吧:
老苗文是为一点不识字的人编的;是下里巴人。
新苗文是为懂拼音的人编的,懂拼音者,通俗说,是有汉文化知识的人吧。算阳春白雪?
一个英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生活最低层的少数民族编制了一套文字,至今这套文字仍在大花苗底层使用流传.......
3。麻风病院
100年前中国尤其偏远农村的麻风病人是或被抛弃深山等死,或被烧死,甚至被官府诱杀的。
在柏格理的呼吁和努力下,石门坎终于建成了专门的麻风病人收容所,并有医护人员照料治理病人。据资料说,石门坎的这所麻风收容所,事实成为中国最早的麻风病专门医院。
这次,我专门去了麻风村。
当年建造的房子仍在使用中......
关于麻风村详细情况及公益项目将在后面的走近石门坎-公益系列中报告。
4。医疗卫生
柏格理将有天份的苗族孩子送去成都北京昆明读书,这些孩子读成后又回来石门坎建设家乡。这就是柏格理鼓励的以苗教苗。
1927年石门坎培养出的第一位苗族医学博士叫吴性纯。
更为难得的是:吴博士拿到博士学位后,坚决放弃城市生活回到石门坎,创办平民医院,开展中医治疗和西医手术,办护理学校培训护士,普及农村卫生教育.......
那么今天石门坎呢?
这次我们走进石门坎,下到村寨与村民同吃住,我们也专门去了吴博士的家乡苏科寨。
医疗卫生状况极其糟糕。
石门坎肺结核发病率极其高。据我了解的比例在7%-10%。而没有得到任何人的重视更谈不上防治措施!
农村妇女基本上自己在家接生孩子。
无论大人孩子老人,基本上有鼻涕眼屎。弱洗漱习惯。(这与用水缺乏是直接相关的。)
氟污染严重。
水污染严重。
关于当地医疗卫生详细报告及公益项目将在后面的走近石门坎-公益系列中陆续报告。
在偏僻的石门坎光华小学,居然有游泳池。游泳池很小,学生们的游泳是游圈数来比赛。居然有足球场。
柏格理酷爱运动。他来到石门坎,也把他热爱的游泳和足球带到了石门坎。
这可能是中国西南最早的游泳池和足球场。
关于石门足球,我听到很多这类的故事:
因为球场其实只是一块较平的小斜坡,学生们练球稍不小心,球就会滚下山去,学生只能背着干粮去找球。因此学生们个个练就高超的控球本领。
据说贵州军阀杨森喜欢踢球。但他的部队比不过光华小学的足球队。就到光华小学抓足球壮丁。新中国成立时的贵州足球队就有八人来自石门坎光华小学。
石门坎端午运动会竟有万人参与。
这次我在一个极偏僻的村寨里亲眼听一位70多岁的老婆婆绘声绘色向我讲解怎样打蓝球,怎么站位怎么盯人怎么过球.....我极为震憾!!
在二十世纪初,欧洲人知道中国石门坎,就象今天欧洲人知道中国上海。
从欧洲寄往石门坎的邮包只需要写中国石门坎就能送达。
而今天,听说过贵州石门坎,略知石门坎历史的人,我相信屈指可数!
我曾请一位贵州的朋友到石门坎所在的威宁县打听石门坎,竟没有人知道石门坎。
我向许多石门坎人讲石门坎曾有的辉煌历史,他们很惊诧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事实上除了上了年纪的老辈人,很少有人听说过和了解石门过去了。
在1906年,石门坎就有邮政代办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报告都能及时送进石门坎。
而2006年,寄到石门坎的信,要花30元钱从石门坐汽车到中水镇去取。前年石门有个孩子考上大学,但是录取通知书在开学一个月后才送到他的手里。结果没上成。
我无法理解,一个100年前就能邮路通畅的地方,为什么一百年后竟然连一个乡邮政代办点都没有。
当国家邮政服务一味追逐利益时,这是不可原谅的!
石门坎普遍村寨孩子的衣衫褴褛,超出了我的想象程度.......
关于贫困,另见报告。
试着想象那时被世界赞喻为东方天国的中国石门坎,
想象这个伟大奇迹的创造人.......
SAMUELPOLLARD简介:
日,出生于英国康沃尔一个小镇。幼时家境清寒,数度失学,深尝求学艰辛。
1876年,进入希博尔公学。
1879年,在牛津地区会考中获最优秀成绩。
1881年,全英国家文官考试中,获第七名。在邮政储蓄银行任职。
1886年,决志做传道人。两袖清风带着圣经来到中国。
1905年,到石门坎。传道;创苗文;办学校;做教育;做公益;尽力维护花苗贫民利益。因触犯彝族土目及汉官利益,遭土目地主的嫉恨,屡次遭到谋杀毒打几乎丧命。历史书上的著名云南教案便与柏格理有关。但柏格理绝不计仇,赢得彝族信任。
柏格理以他的人格魅力带领石门坎地区95%以上的人信仰基督教。
1915年,石门坎爆发伤寒。死无数。许多患了伤寒的孩子连家长都抛弃不敢照顾。柏格理和妻子拒绝亲友邀劝回英的请求,坚持留在石门坎照顾患伤寒的学生们。并将有限的预防的药品都用在了学生身上!
日,柏格理感染伤寒去世。
柏格理去世时,数千苗民从各村寨奔波跋涉赶来,自发捐钱为柏格理厚葬。
在柏格理的祖国和欧洲,柏格理被视作圣人得到尊敬和崇拜。
上世纪欧洲五大著名传教士,柏格理名列其中。
1950年后,石门坎被视为小香港而成为政治斗争的重要阵地。
柏格理及其后任传教士们在石门坎的一切工作被视作帝国主义文化侵略而被坚决否定,否定到底,甚至否定至今。
柏格理墓被挖并抛尸荒山。(但被苗民们连夜摸走)
没收苗文圣经并集中焚烧。
拆毁教堂,镇压基督徒。
邓小平后,恢复信仰自由,石门坎恢复教堂礼拜。
柏格理墓得已重修。
但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顾虑似乎在石门坎根深蒂固,不经意间流于言表。
基督徒柏格理在石门坎,仍是个避之唯恐不及的名字......
一个传教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三十年扎根中国最艰苦落后的底层农村山寨,
将他的一生都交给了为中国贫民改善生活追求幸福的行动,
最后为照顾中国儿童献出了他的生命。
这样一个伟大的基督徒,不值得中国人民世界人民深深地致敬吗?
请记住这个名字SAMUELPOLLARD柏格理
请记住石门坎精神:爱人如已;尽心尽力尽责做实事;
谨以此文纪念柏格理牧师逝世92周年!
致敬柏牧师!
致敬所有以爱的行动演绎着石门坎精神的人民!!
写在最后的话:
贵阳上层流传以下三则内参,相关石门坎:
胡-锦-涛任贵州省委书记时,了解到石门坎和柏格理事迹,曾非常感动给以很高评价并提出到石门坎看看。因道路艰险,只到威宁。
胡-锦-涛到中央后,曾嘱某续任贵州省委书记说,你去石门坎看看。因进石门坎道路艰险,该书记只到威宁。
日,时贵州省委书记来到石门坎,当天两次唁访柏格理墓。但未见任何官方报道。||走进石门坎公益活动负责人斯嘉委托我寻找SAMUELPOLLARD的家人……我已委托爱尔兰教会的神父通过英国相关教会组织查找,希望找到SAMUELPOLLARD的家人,向SAMUELPOLLARD的家人表示诚挚的谢意!||有照片吗||SAMUELPOLLARD英文简介《南方周末》福音下的石门坎||等着看下文,~~~感动之余,我告诉自己要尽力要坚持,虽然只是那一点点微薄之力......||感动不如行动阿!
几年前骑行郁南建城摘无核黄皮果的时候,远晀西江北岸,一柱石耸立,山不高,但鹤立独峰,有着吸引你眼球的圆顶秃头特色外形。百度:华表石又称锦裹石、锦石山、和尚石。坐落在广东德庆县县城西25公里陆水河与西江汇流处。为高约二百米圆柱形岩石,西侧悬崖上刻有“华表石”三个大字,每字二丈见方,为明代广东书画家黎民表所书,乃岭南历史上最大的摩崖石刻。华表石被称为“西江奇观”,“西江第一怪石”,是古代火山爆发时由地下喷出的岩浆凝聚而成的火山岩石山。山下林木芳菲,遍地怪石嶙峋,有石龛、仙人桥、五色石花、狮子石等。在西江行舟,远望石山,下如层城,上如列屏;沿江绕山而行,其形随时而变,一时像入睡卧佛,但见额头;一时像打坐和尚,端庄肃穆;一时像挂单行僧,神态自若;惟妙惟肖,实乃石山一绝。转贴网上图片||周六,江口小宇相约骑行德庆华表石。可以近距离一睹尊容,顶,加入。一早的雨阻滞了出发的时间,出发时间从八点半,推迟到快十点钟,仍吸引19名同学参加。到达江口,+3人到达长岗,+1人那个谁谁谁,说好不飙车的,休闲骑,结果个个象打了鸡血似的,冲冲冲长岗午餐后,有10人继续前往华表石,有13人回程。梧州出发前打卡,冷冷送行。||江口城区入口休息打卡。10人走近华表石。全程114公里||G321国道东出口下广东的路,平,直,没什么难度,只是车多往来,与四轮竞速,小心靠边骑行。新人旧人,大队伍前后拉得很长,很松散。经常骑行的线路,下广东方向的国道,基本沿着西江走,没什么新风景可赏,只能看图说话吧。跟在PLMM后面骑行,心情自然悦。骑公跑的恩佐穿红色骑行服,象火苗一样窜烧上来了。三朵花:宝嘉、温妮、开开(鲤鱼)||本想给三MM来张正面近照,总有人捣乱。||一字线队型,很拉风。||司徒+1(粉红运动衣)出发时被单位临时召回开会,突然从我身后窜超,重新加入骑行队伍,让人惊讶她的追赶速度。短坡顶是江口城区入口。温妮一加速,窜了上去。真应该给MM的腿来张特写,好修长细直的腿。字母G一直陪在鲤鱼身边,默默敬责收尾。||江口临靠西江边,城区入口,大队伍第一次休息。看到老朋友,西江明月照(明月)。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二个。||贺江汇入西江口,远处是广信塔。不想攻外县城外环路的长坡,走城区过贺江新一桥几年来,江口在悄然变化,更美,更净,更靓。||广信塔建成五年,虽路过多次,却没一次真正上去参观过,听说现在收门票30元,更不感兴趣啦。封川收费站撤消,现为公安交警值勤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柏油路和水泥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