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祥平这个名字在全国有多少个名字叫

&东极是怎样的东极?有人说那里的海水很咸很咸,那儿的房子都是石头,那里的人都是老人、、、、、、、、、、、、、、、
一整天又过去了!月日,从东极回来两天了,本以为经过两天的沉淀与凝思应该能够升华成一篇关于东极,关于海岛野外生存团队,关于浙江省大学生海岛野外生存项目的比较完美的文字,这里头应氤氲着东极湛蓝的美景、渔民淳朴的笑容以及我们海岛野外生存中那波浪般的青春的激情汹涌。然而两天过去了,愈发升腾的竟不是理智而又豪迈的思绪,满脑子全是对于海岛野外生存团队的依依难舍的感情。那种离别那种感伤仿佛挥发弥漫在整个空气中,唯一沉淀下来的或许只有那厚重的躯体,突然间变得魂不守舍、空虚乏力、仿佛行尸走肉一般,或许我们的灵魂还驻留在东极,驻留在恬淡宁静的西风湾,驻留在蓝天碧海的青浜岛,驻留在云海相间的东福山,驻留在东极岛人民那淳朴的生活里,驻留在曾经的海岛野外生存的那一片火热之中。
月日海岛野外生存队员开始招募,月日经过选拔组建后的水手、旭日、旋风、海龙四支小队开始正式的训练,月日扩编后的浙江省大学生海岛野外生存实践团经过东极岛“山海风浪”五天六夜的历炼顺利返校。我很惊奇为什么这个组建仅仅一个月的队伍所形成的感情与凝聚力竟然比大学四年的同窗之情还要深刻,固然这个队伍里我欣赏的人不少我厌恶的人也更多,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对这个队伍最炽热的感情。或许在这一个月里我们共同经历了太多太多,我们一起“头脑风暴”去熔炼我们的团队,由此我们才有了水手的执着,旭日的勇敢,旋风的霸气以及海龙的恢弘。我们一起在整个校园都还在熟睡的每个黎明时分被手机的闹铃吵醒,然后迅速穿好衣服,有时洗刷也顾不上就直奔新区体育场开始“漫漫圈”的慢跑,在跑动中大家汗流浃背,在跑动中我们那原本浮躁的心也慢慢润滑的渐趋宁静,在跑动中大家开始彼此熟识,在跑动中大家也逐渐坚固了后来负重翻越西风湾以及烈日定向越野庙子湖岛的体能。我们一起抬船划桨,文心湖见证了我们在水中的船如何从手足无措的原地打转到最后的乘风破浪飞舟横渡,在“一二一二”那急促的划桨号子中我们体会到了团队的重要,我们感受到了默契的宝贵,我们高唱着《众人划桨开大船》我们欢呼着《大海航行靠舵手》。我们一起进行团队建设,潇潇雨歇的体育馆里回荡着大家讨论解决团队问题的声音。“列车滚滚”,“板鞋竞走”、、、、、、每个活动都在不断冲刷着自己以前那固定的视野。由此我们开创性的思维能力、扩展了的团队意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纵然我们每次的活动总结往往湮没于七嘴八舌的闲谈中而没有升华到所谓的一个严谨的价值观认识论的层次,但毕竟我们已经意识到了,我们已然在成长。或许因为太过年轻,思考的总会有些肤浅总是就事论事,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这段经历对我们的帮助在以后肯定会像野草一样疯长。
在一个多月的相处中我不仅记住了这伟大而幸福而激情的团队(或许用“伟大”用“幸福”这样的字眼太过于矫情太过于招摇乃至虚伪,但是除此之外我找不到什么词儿来形容我对这个队伍的的感情。)更记住了组成这个伟大队伍的一个个鲜活的队员与热情投入的老师。黄永良老师的深沉、认真、执着、以及不时的幽默让人坚信海岛野外生存肯定会有更辉煌的明天。傅纪良老师的热情、亲切、细致让我们体会到大哥哥般的温暖。褚文亚老师的耐心、严谨,于立老师的朴实、风趣都令我们受益匪浅。此外还有黄文浪老师、栾庆伟老师、于志新老师、王裕桂老师以及浙江农林大学、浙江财经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老师,他们的风采已永久的定格在我们海岛野外生存的记忆中,这将是我们一生难忘的宝贵财富。
我记住了我们第四届海岛野外生存实践团队的队长李彬。他对于海岛野外生存的热情深深感染着我,每天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慢跑,我们划船,我们团队建设,可以说如果没有他我们这个团队的前期训练的将很难有序展开。李彬的个子在南方人中算是很高的,但是身材却显得有些单薄,然而在搬装备背行李时却总是身先士卒,这种敢于承担责任的品质尤其值得我们学习。作为队长,李彬经验丰富认真负责,很值得我们团队信赖,但有时他又欠缺一种作为队长应具有的强大的控制力。这种控制力是队长在平时的训练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对于队员有较强约束力的威严,通过这种控制力能够迅速的控制队伍的混乱与无序乃至各自为政,进而重新调整队伍的方向,而不是喊完“一二安静后的大家茫然的等待。”李彬是学校动漫协会的,若是强烈的要求他板起脸来做事估计也和他的天性不符,所以这儿并不是要挑李彬的刺儿,只是说希望能从这项活动大家能够获得更多关于学习,关于生活,关于工作的收获与心得。这是我的体会我很希望与大家分享,从而共同成长。徐舒娅是我们海龙队的队长,刚入队时听她的自我介绍很有一番老气横秋的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娅的那种干练与成熟渐渐不知所踪更多凸显的是小女生的可爱、亲切与妩媚(小娅惯于招蜂引蝶,哈哈!)。然而正是这种亲切与可爱是我们海龙队最大的润滑剂,它令每个队员感受到一种温馨。想起去临安的车上许骏与小娅的深情对视,看到小娅认真的样子,我以为她会泪水绯红,因为当时忽然想到艾青的诗“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我觉着那时再不掉眼几滴眼泪还能叫做小女生“天使般”的爱情嘛?哈哈,可惜许骏笑场了,呵呵。小娅有舞台感,在自己的舞台上她可以很投入主导权很有控制力,比如跳舞,比如我们走秀,她可以走的千娇百媚,风生水起。但是在一个混沌的舞台上,在一个角色错乱的环境中可能更显露出她小女生柔弱的一面,被别人主导。就像我们在西风湾做菜,当队员们纷纷“我是大厨我做主”的时候,小娅几乎被忽略,因为那一刻她没找到自己的舞台。说起小娅,应该接着讲许骏。许骏属于水手队平时交往不多,但听小娅讲他们一点儿都不黏黏糊糊的不咸不淡的爱情,听腾飞施展讲许骏打篮球是如何的分球到位,看到许骏与武林高手栾老师是如何的称兄道弟,我就感觉许骏也是个超豪爽超自信的爷们儿。不然又怎会有那么宽广的心胸对待自己的女朋友,去把原属于自己的球分给别人?许骏不说话时很有一副绅士派头,不过他说话时那种南方人特有的软软的腔调再配上他强壮的体格,有时很令人感到一种喜剧色彩,呵呵,调侃而已,莫要当真。晓清是一个很认真的人,做事情非常的投入。返回东极的那天晚上晓青说她要加班通宵写文章,这是一种怎样的投入与认真啊?但正像施展所说,晓清可能有时的确不能很好把握“度”,不能很有分寸的去处理自己的事和团队的事。小青的好友印象是“我的老大、、靓、酷、孩子气”,这几种都是很天真的美,但同时也是一种“过度”的美。中庸是中国传统士大夫追求的美德,是他们毕生的信条,作为现代人我们当然不必做到极致的中庸,但在待人接物时如何能够做的更有分寸应该是我们每个队员都应思考的问题。施展正如其名,海陆空天在哪儿都能“施展”的很开。在四个队伍协同作战中施展发来的贺电最多。施展说话正像他自己说的那样:非常软和没那么多的激情洋溢,但施展在游泳中,在攀岩中,在街舞中却令我们感受到了最狂飙的激情。施展说话不豪迈但是幽默,他给整个团队在烈烈骄阳下带来了阵阵清凉的搞笑声声,难忘。施展有时不爱理人,我强烈的感受到几次。我本人最不能容忍的两种人:第一是指桑骂槐第二就是忽视别人。我觉着这是对人最大的不敬。伏尔泰说“我虽然不同意您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您说话的权利!”而在施展这儿这誓死捍卫的权利愣是给整没了!但施展肯定不是这样的人,我想可能是我当时说话的声音太小吧。或者是施展在水中比赛形成的习惯,可能他更习惯于水中的宁静,正像他的签名“爱情需要水、、、、、、我们一起去滋润”!说起施展又让人想到滕飞,这两个人的名字也是那样的如水一样丝丝环绕。施展有次开玩笑说“滕飞遇见我就是命”,别人问什么命?他说是“既生瑜何生亮的命”。他俩仿佛一对冤家总在掐,游泳中施展老第一,滕飞老第二,但在文艺主持中滕飞又是那样的风度翩翩迷死一片,他俩真是我们队里的相得益彰的活宝。忽然想起滕飞拍的一段视频,在攀岩训练中滕飞在远处老在拍施展的肩膀和手臂,记得一本书说过“摄像头是摄影师内心反映的直接表达”,我想那时滕飞肯定在想着该怎样在比赛中去超越施展,或许正是有了这种“更快,更高,更强”的不断超越的心理才有了我们人类更加辉煌的历史,祝福他们两个。孙权是我的帐篷搭档,正是在孙总的运筹下我们在西风湾才睡上了比别人稍微平整一点儿的帐篷地,孙总有先下手为强的战略素养,有打破常规的非线性思维,有敢作敢为敢说的人际交通能力,有面对自然与未知的一种卑怯感,相信在孙总的带领下权能事务所的明天一定也会更好。只是三国时代已经过去很久了,孙总也不能老以三国思维示人,那样有时令人感觉不爽。钱凯是我们全队的摄影师,没有他的付出我们的回忆不知又将是如何的苍白!钱凯的减肥经历告诉我们,他绝对不会是有钱的凯子,以他减肥的那种执着那种坚忍那种非同一般的“低调”,他的未来肯定会是钱王,会是商界的巨鳄,会是金融界巨子。在几次的团队会餐中我们领略了星相专家孙志程的超人风采,孙半仙博览星相,精通音律,舞台表演中惟妙惟肖,现实生活中周到细致,中更是麦霸无限,真是我们的骄傲。只是事情最怕说穿,有人说我研究宗教不靠谱,我辩解说宗教不是烧香拜佛的迷信,宗教是一种精神的旅行与放松。星座可能也会如宗教一样不靠谱,但可能星相也会是慰藉的一种吧。我喜欢某人,单相思,不敢和她说,然后看她星座,忽然发现我们合适吖,于是大胆上去表白,碰了一鼻子灰回来。爱大了吧,受伤了吧,但我爱过,所以我不后悔,这不就是生活吗?不知道我爱的那个人又是什么星座,我又该怎么办那。。。。。施鹏飞,名字超大气甚至令人想到了的气派,最后发现原来竟是“岱山小囡”,恬美的笑容柔弱的身躯怎么看都不让人想不到是农林大学攀岩队的。不过从她那庞大的背包以及展开活动时的速度中的确让人看到了农林大学在山地野外训练中的一种素养。季文静与田培培是河南人,她们有着中原人的朴实与耿直,西风湾露营中季文静忙碌的身影
让我重拾起对于整个队伍的信心,有时候队伍有些散,但有那些尽职尽责的人物在,总会让人看到新的方向。季文静是杭电无线电测向队的大四毕业生,同时又刚考入浙江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可能时间太短暂否则可能我们会有更多的东西分享。依稀还记得后勤组竞选的场景,田培培说“因为没人负责,所以我想为大家服务!”很令人感动!在去东极的前几天里如果没有田培培的跑前跑后,我们不会吃到那么舒心的盒饭。田培培是学食品安全工程的,在东极归来的第二天,徜徉于校园听她和孟一清说起文学、说起村上春树,迎着阵阵晚风,幽蓝的云彩,清朗的月光,我只能说“ !”说起英语让我们不得不想到罗城。罗城娴熟的摇撸技能和游泳潜水能力大家都有目共睹了。我在这儿想说的是英语,在平时我们总是那么流畅的说“”“,
SEE”等等等等,但是在碰到罗城时却又都开始变得默默无语。可能每个人都有印象,每次早操时罗城都会用很标准的汉语主动向大家说“早上好”,但主动上前和罗城问好交流的人却并不是很多。还记得在东极望海旅馆阳台前和罗城很惬意地谈论着、、 以及他自己创作的歌曲《》。当时我也说我的英语很差所以不敢和他交流。罗城说他的汉语也很差但是他坚持说所以总会有进步,所以一定要常说才行。想起来在中国,被外国人鼓励说英语而不是鼓励外国人说汉语,真觉着是一件很别扭的事儿。说不出是什么感觉,并不是要讲什么民族问题,只是感觉我们的英语教育真的很失败。或许还是自己的努力水平不够吧。记得和罗城主动接触的除了赵波之外还有冯硕恒,那次早操点名前,冯硕恒主动找罗城聊天,令人敬佩。与硕恒是在第一次全体成员开会时认识的,那时他说他想考农业推广研究生。当时我很吃惊,因为在我看来农推是我万不得已的专业,而硕恒竟然认为这是国家政策调整的征兆这是一次机遇。我很欣赏他的这种敏锐与魄力。硕恒做事认真负责,各种技能娴熟超群,可以说是我们装备组的中流砥柱之一,作为山东老乡,我相信无论他考学术型研究生还是专业型研究生一定都会马到成功。人如其名:硕果恒久远,天下美名传!上说硕恒钢笔字超好,有机会得求他一副以作收藏,哈哈。说起老乡又让我想到了宫恩昊,山东潍坊人,同时也是我们海龙队的大将。我俩是在体能测试的十二分钟跑认识的,当时就感觉他体能超强。小伙儿让人感觉很实在,说话不紧不慢,正像他上好友印象中写的那样让人很暖和。宫恩昊游泳、跑步、操艇、越野、负重行走都是出类拔萃,而且在文艺汇演中共参与了街舞,走秀,双人舞以及华尔兹等多个节目,堪称我们海龙队的龙骑士,无可挑剔。记得叶梦露在西风湾露营时对于酸辣土豆丝很是胸有成竹,但炒到一半时好像有点儿控制不住菜的规模了,不过到最后还是圆满完工。土豆丝是我西风湾露营时吃的最多的菜。陈哲在大家做菜时像小猫咪一样跟在人后头,随时听候调遣,样子很可爱。呵呵。七月号归来时海龙队在嘉乐迪进行最后的团队建设,陈哲一曲《明天我要嫁给你》,震惊四座,那真是一种天籁般的声音。只是不知是因为激动还是紧张,总让人感觉有点儿跑调,呵呵。钮利耀来自于浙江财经学院,小伙儿也是坚强异常,在脚上有伤的情况下还是坚持下海,结果伤口发炎了,但还是很注重与大部队的协同一致,令人赞赏。搞笑的是在玩杀人游戏时,钮利耀每次都是警察却每次都被人民群众无情地当做杀手而票出局,难道这小子真的就那么像穷凶吉恶的杀手?说到杀人游戏,让我们隆重介绍它的发起人车黄科娃。浙江农林大学的帐篷里头空气实在太过浓热,于是“杀人”声四起,大家纷纷“揭帐篷而来”,一个关于月夜,关于睁眼闭眼,关于指认,关于投票,关于推理的游戏就此开始,它陪伴了我们整个东极的旅程。只是不知到底是我太愚笨,还是太老实,还是太迟钝每次都是死的那么不明不白,借用李彬的话真是“悲剧”啊。而在青浜岛观赏了科娃玩的那次游戏后,我不得不再次感叹“科学还是得从娃娃抓起啊。”看科娃那把一个原本简单几近乏味的游戏分析的丝丝入扣有张有弛惊心动魄,那真是一种享受啊。科娃的声音很好听,似乎永远都是那么慢慢的,柔柔的,融融的,仿佛一泓山泉的流淌沁人心脾。听她讲话你会让你放弃抵抗,会让你很放松。科娃是学行政管理的,看来和黄建刚还真是有缘。尽管刚哥的书有时候比之佛经都费解都令人头痛,但黄老师解释的那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刻。他讲道“女子无才便是德”,他说这个“才”并不是指女子没有才能便是美德,他认为这个“才”是个通假字,通“彩色”的“彩”字,而“彩”在古代又有张扬的意思,所以对于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应该是“女子不过分张扬才是真正的美德”。我觉着科娃就是对于这句话最形象的代言。科娃在平时总是很矜持沉静,让人感到她不是威胁;但是在轮到她出场的时候又一点儿不扭捏,让人很放心的去信任,真的非常好。科娃应该是所谓传统中国人眼中经典的妻子标准,温柔敦厚,贤良庄重,让人感觉不到有什么强烈的企图心。有句话说:女人通过征服男人征服世界,男人通过征服世界征服女人,真是这样,男人在外面血腥征服对谁都毫不留情,但是一看到心爱的女人又何在乎“烽火戏诸侯”“千里荔枝来”?对于科娃,我很喜欢。由科娃顺流而下就是活力四射的美少女时代了。
不知道她们的马达臀迷死了多少东海第一哨的兵哥哥们,呵呵。当我煞有介事的也背着吉他去舞蹈房去排练的时候,每次都看到翁丽媛,陈泠泠,陈鸿以及科娃她们在挥汗如雨的排练。可以说如果没有她们的挥汗如雨又怎会有那两场晚会的精彩纷呈。翁丽媛很有一种白领丽人的气质,每次看到她似乎都令人感受到一种有条不紊的从容,正是在她的带领下旭日队是露营西风湾团队中最先做完午饭的团队,晚上也是在她的带领下她们队里的人一块儿在水边洗碗,第二天早上她也早早起来泡绿豆。看见过旭日队的装备,就连水壶上都贴上了队员的名字标签,可见她的工作相当的细致认真。向翁丽媛请教过华尔兹,但是我的乾坤送拐大挪移就是跟不上她轻盈的步伐,所以到最后还是没学会,但是她的耐心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前早操时每次看到陈泠泠几乎都是披散着头发一副睡眼惺忪的样子,但是在晚上舞蹈房里碰见她时却又是那样的活力四射。陈泠泠是文艺组的组长好像还是她们三人体操队的队长,在临安的时候,在去临安的车上,在回舟山的路上,好像陈泠泠都在睡觉,也许她不是在睡觉,她只是在为那更完美的体操表演积蓄力量。陈鸿的笑容很美,他们跳健美操时的笑容都很灿烂,不过陈鸿的笑容有种天然的美,令人感觉很细腻。放佩琼跳的是傣族舞蹈,她的摄影姿势摆的真是很到位,在皮艇上,在去东福山的船上,在日出时分,她的那种浑然天成的造型真的会很让那些人像摄影师激动,
放佩琼要是有时间的话真可以兼职一下人像模特。韩悦丹的歌声有一种极致绚烂的美,但往往他们水手队总是队伍行进的先锋,而我们海龙又总是肩负着殿后的使命所以与她接触倒不是很多,但是聆听到她柔美的音色,借用孟一清的话“足矣!”似乎越写越偏离主题了,本来是臧否人物通过人物的优缺点的分析,进而大家共同分享共同进步。但是对于队里的一些人发现真的接触很少根本就不知从何写起,所以无奈之下只能赞美了,抱歉,抱歉,只怪我不是观音菩萨没有千手千眼,不过这赞美是发自真诚的。写到这儿好像没有进入东极之旅的正题,但内心已然很兴奋了,因为想起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孔真的感到好幸福。吃过晚饭,望着舟山的浓的近乎都发绿的云彩,脚步不由自主的向新区挪去。心里想着“要不明天早上五点起,再去新区跑圈重温一下?”正回忆着从前的风风雨雨,吴祥平赶了过来,看到他很有一番亲切感。吴祥平内敛持重很有中华武者的那种风范,以前在七里湘吃饭时碰见他两次,我们一起聊彼此的家乡以及迷人的武术很是开心。在青浜岛第一次总结时听他的发言,感觉通过这次活动大家真的成长许多。由于团队的存在我们终于不用在整日宅在电脑前,由于信任的存在我们终于开始自信的交流,由于交流我们终于敢于自由的表达,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体会着成长的每时每刻。不能忘记张哲都,如果没有他的极力鼓励可能我早已与这次东极之旅失之交臂了,正是在他的不断的短信的、电话的鼓励中我才终在四处奔波中叩响了东极之旅的大门,由此才体验到了这迥异的生活。张哲都其实很像当时大学里的我,自由,激情,甚至有点儿狂放,所以在复试时才和他一见如故,我们俩都喜欢吉他又都是散兵游勇没受过正规训练,都喜欢摄影也又都是只沉浸在自己的光影世界,都喜欢自行车却又不喜欢跟着大兵团作战,都喜欢户外运动却都没什么理由,就是单纯的喜欢。好友里说张哲都厚道,我深有体会。记得上次现金断流,吃饭都困难,问张哲都借钱,他二话没说直接就掏钱给我,非常感动,虽然借钱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但是如此的干脆的掏钱给我,让人温暖。什么是兄弟!兄弟要的就是这份干脆与真诚。哲都生于年可能在团队中有些事还是有些理想化与情绪化,可惜易中天老早就说了“生活不是诗”所以有些事情还是需要我们用理智的思维去分析它,去诗意的情感去把握它,毕竟生活有时很复杂。由张哲都直接又串起了赖伟伟,李爱民,王磊,丁浙杰,他们是“街武”的中坚力量。赖伟伟总是给人睡不醒的样子,他的神态很像小时候的郝邵文,感觉很搞笑。训练那么长时间我竟然还不知道他近视竟然达度,而且街舞竟然还跳的那么溜,真是神人啊。维维是装备组副组长做事很踏实,令人信赖。李爱民说话很直很可爱,他的双节棍狂乱飞舞为我们迎来了最猛烈地欢呼。维维与爱民还有施展、陈超以及冯硕恒我们都是装备组的成员,在平时训练期间,在东极生存中大家都一起做了很多工作,借用陈哲的话“很累很幸福”。王磊是学校体育协会会长,在搬船以及其他装备的工作中他的话的确让人感受着一种威严,他有时倒真让人感受到一种领导者的气度,孟一清说他做事比较能考虑大多数成员的感受,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去学习。丁浙杰是我们整个队伍的第一文笔,他谈吐幽默,做事真诚,他总是那么勤奋,那么饱含热情,那么富有使命的在写稿,从他笔下流淌的不仅是优美的文字更是我们繁华绚烂的生命。丁浙杰用笔记录了我们的旅程,我们的东极,希望这个绍兴人将来也能像他老乡一样得到世人最热烈的尊重。前面似乎已经好几次提到孟一清了,好像总有这么个规律:牛逼人物总是最后出场,但在寻常十分他又总会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时隐时现,给人一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感觉,令观众产生无限期待,等真一出场也果真如本山般辉煌,牛逼绝对不是吹出来的。下面孟一清出场了。孟一清?孟一清是谁?她是何许人也?首先我都怀疑:孟一清是人吗?你怎么能是人那?你小提琴拉得这么好也就罢了,为何朗诵也是这么好?你朗诵这么好也就罢了,为何唱歌也是这么好?你唱歌这么好也还罢了,为何写诗也是这么好?请忍受我不得不用这么多这么好,我发现我只能用这一个笼统的形容词“好”来表达我对她的景仰,因为我真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精准的形容词能展现这么一个孟一清。这么多这么好也就罢了,偏偏在别人都说上课空虚没劲的时候她却说她们的老师很好玩上课很有趣。去东极那么遥远的地方每个人都嫌自己带的东西太多太沉重,而孟一清却又捎带了一本厚厚的《达摩流浪者》在海岛生存那样紧张的节奏下或许书是没时间看的,但带着它是一种情调。每次碰到孟一清发现她都是一副很闲适的样子,或坐着,或站着,头戴着一顶大大的遮阳帽,耳朵上挂着一对大大的耳机,直让人想到麦兜对着蓝天发呆的可爱。虽然孟一清总是那么安静从容,但每次看见却她总令人感觉虽然她身在此处但早已神游八极去了,绝对是个“精神游侠”。我虽然号称中华小游圣但碰着她也得甘拜下风。孟一清不是人,原以为她是阿波罗与缪斯的化身,忽而感到这是在中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又何必去揩外国人的油?再说阿波罗与缪斯仅仅是艺术之神他们远远表达了我们孟一清的那种神韵。在中国道教的神仙谱系里有所谓“三清四御”,所谓“三清”就是神仙世界的三位最高天神:“玉清境元始天尊,上清境灵宝天尊,太清境道德天尊”,我觉得现在可以再加上一个“一清境逍遥天尊”,她孟一清真不是人,她就是是神仙啊。因为只有神仙才会有她那样的逍遥与闲适。孟一清与徐洲合作的《白映》,我个人非常喜欢乃至陶醉。尽管孟一清说她着实不喜欢把旋律经营到如此程度哀伤的廉价的器乐作品,但是在小提琴断了一根弦的情况下,他俩仍能将此曲演奏的那样委婉动人,也许我们所做的只有静静的听赏。徐洲有两把吉他,一把古典,一把民谣。第一次和徐洲接触是在新区回来路上,那时感觉他说话很谦逊,很礼貌,很成熟,很稳重,也很热情,有着西北人的豪爽,我以为他应该是大三或者大四学生会里的人物,没想到他却还是大一新生。后来看到节目单里他也表演吉他《外面的世界》,开始我也以为他和我以及张哲都一样只是吉他中的散兵游勇。那阵儿自己正疯狂练习《加州旅馆》因此很期待我们三个人也能共同演绎一段不插电的加州。因此当陈泠泠让我统筹吉他节目的时候我毫不犹豫的答应了,我觉着自己终于可以亲自拿着吉他“加州”一次了,这将是一件多么“摇滚”的事儿!于是在一次网聊中问徐洲平时都是弹哪些曲子,他还是很谦逊的说自己的水平不高,然后说自己平常比较喜欢押尾。一看到押尾,我知道自己遇到牛人了,直到徐洲拿着两把吉他去排练室,然后用古典吉他弹起《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时,在他的颤音与轮指中我真正体会到了所谓一种音乐的表达,于静静中感受到了一种演奏者的回忆,幻想,憧憬,以及感慨万千的心绪。那一刻我露怯了,我内心已开始放弃了统筹吉他节目的领导权,因为由一个空有音乐热情而完全不懂音乐的人带领着精通音乐的人来搞节目简直是对音乐对大的亵渎。紧接着徐洲又用民谣吉他弹了很多曲子,而那一刻我竟然没了“班门弄斧”的勇气,一首完整的歌曲都没敢演奏,所以最后那《加州》也只能演变成了在望海旅社阳台和罗城交谈时的《加州梦》。在排练的时候也有个失误,我明明可以坐着弹,却偏偏站着,结果横按不精准,我可以很从容地演奏《那些花儿》《白桦林》《月亮代表我的心》结果却搞了个最不熟的《你知道我在等你吗》,呵呵,或许这就是音乐,无限的魅力,无限的无限,永远让我们沉迷的不能自已,只为你而来。徐洲几近完美,好友描述他为“有才,有为,怎么说都描述不了,总之很好啦”等等,可见徐洲是多么的受人民群众的欢迎。他带领队员去游戏厅里进行团队建设,游戏机啊,街霸啊,拳皇啊,圣剑三国啊,名将啊,我是多少年没玩过啦,我那可爱的小小青春岁月!他大早上找老师借汽油为团队生火,他热忱、负责,会体察他人的感受,是一个令人敬佩的队长。只是徐洲有时或许太过于谦逊,反而遮盖了他西北人的热情,忽然间可能会让人感觉很遥远而不可接近。最遗憾的是没有在青浜岛那湛蓝的海天夜景中,配上一盏小小的荧光灯,背倚着着轻柔的海风阵阵以及缓缓的波浪絮语,为孟一清和徐洲的器乐合奏录上一段视频,否则那将是一种多么极致的音乐表达。遗憾啊,遗憾。记得和徐洲从新校回来的路上,是赵波请我俩喝奶茶。他身上也只带了块钱,本来说要请我们吃饭,后来可能发现时局有些艰难于是就改为奶茶了。好像当时我还说下次一定回请他,赵波还嘱咐我别忘了。如今波波早已投入“淞沪战场”,看来那顿奶茶也只得请在开学了。作为装备组长,赵波因为总是喊我们搬运装备,私下里也请了我们喝了不少饮料,康师傅,王老吉,雪碧,都有过,不知道这些傅老师给报了没?赵波真的是一心为公啊。赵波,河北人,有着我们北方人的实诚与亲和。作为主持人,他的台风亲切庄重随和。作为装备组组长,他的工作踏实努力认真。作为舞蹈演员,他也从没含糊过。无论工作再忙任务再重,赵波总是耐心细致的去做,从没有那么多的牢骚满腹,这种品质值得我们所有人去学习。但赵波可能缺少一点儿“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的霸气,并不是说担任什么职位了就改头换面耀武扬威了,而是说既然担任了这个职位就应该有行使该职责权力的霸气,在招呼人搬运装备时,在找人帮忙时,赵波似乎总是有些太软和,没有那种令人服从的气势。傅老师早就说过“各组之间分工不分家”,装备本来就是整个团队的事,每个队员都有义务听从装备组的调遣,赵波找哪个同学帮忙都是理所应当。可能人的行为方式更多的还是与人的性格有关,所以也无所谓对错,现在说出来只为了大家分享。赵波有次跟我说他吼了石敏,因为石敏没有把主持词准备好。或许这和我刚才所描述的赵波不符,可能人在一种混沌的情况下的确比较容易发火。这件事我现在提出来也并不是要挑谁的刺儿,只是觉着既然东极都一路走来了,就没有化解不了的东西,第四届的野外生存队员永远都是一个亲密的集体。也许现在他俩现在早已经和解了吧,但愿我说的是种多余。石敏,一个喜欢酸梅汤的内蒙古女孩儿,温和中带有野蛮,野蛮中兼具妩媚。她的主持大气机智,正是因为她的参与,东海第一哨里才回荡起如此的军歌嘹亮。还隐约记得她给我的奶片的浓香的味道,可惜太好吃了让我一口气吃光了,也忘了分给别人了,呵呵,下次一定要让她多带点儿来。正如初次初次喝酸梅汤一样,石敏有时也很给人一种意料之中期待之外的感觉。还是对装备组有感情啊,现在装备组可能就剩下陈超和裘剑没有出场。陈超身材有些偏瘦,但是做起事来从不偷懒耍滑,也是我们装备组的一元悍将,他的人或许就像他吹奏的葫芦丝一样,平和淡远,于悠扬中透露着一股儒雅。裘剑绍兴人,以往训练时碰见他几次,我俩聊的也很开,感觉裘剑既有绍兴师爷的精明又具有“阿”的憨厚,裘掌门现在还在体育馆不辞劳苦的清点着装备,让我们对他抱以最崇高的敬意。王俊立算是和我“师出同门”,但我不如他,对这个团队他比我热心负责多了,他摄影,他剧务,他调研,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是在一块划船过程中,在一起工作中,我发现王俊立批评队友比较多,而鼓励较少,批评固然有着显著的警示意义,但一如划船我还没划出几桨还没找到最适应自己和团队的划桨姿势,就被人说“怎么搞的,会不会划啊”,如此我还有继续参与下去的热情吗?(这场景不是我杜撰,发生在我初次掌舵与王俊立他们一块划船时,王俊立那时说过的话)当然现在不是要什么逮人小辫子不放,只是说我们的队伍的基调应该是“先鼓励,后批评”,只有先鼓励才会有更多的人更热情的参与,才能让人感受到团队的欢乐。然后是参与后的客观的严肃的批评,只有不断的批评我们才能不断地趋近完美。陆菁菁是管理专业,很具有职业管理人的那种严谨与认真的素养。记得在西风湾划船时,广阔的大海更是激发了我乘风破浪的勇气,看到旁边有一艘艇于是看也没看就直接坐了上去,这时陆菁菁忽然来了一句“你不是我们组的”搞的我这“一坐”坐的真是如坐针毡尴尬之极,后来多亏王磊的解围与热情,虽未能“如坐春风”但最起码已安之若素,乘风破浪了。傅老师说的没错“一个队伍凝聚力越强,它的排外性也就越强。”陆菁菁没错,她这样做不正是团队责任的最佳体现吗?然而团队凝聚力强的同时我们也要努力保持小团队之间的开放性,因为在四个小团队之外还有第四届海岛野外生存这个我们共同的最大的团队。实践证明我们四小队之间的开放性还不是很够,西风湾露营晚上吃饭时我与孙权从三组走到一组去“交通饭菜”接连“杯具”,最后还是吴祥平的“侠之大者”让我们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当然我和孙权也不对,虽然我俩名为“交通”,但是我俩只是提着饭碗去的并未带上我们海龙的美味佳肴以示诚意。但是我们人既然都到你们队里啦,为什么你们就不能跑到海龙去?所谓开放,最直接表现的就是要经常走动。史柳彬个子很高,跳的也很高,经常在训练之余看到他激情抓筐,只是还没看到他的肆意暴扣,甚为遗憾,不过从他的跑,跳,投中可以看出他对篮球的无限热情。看到他总让人思考篮球足球排球,到底哪个更团队哪个更个人?篮球有各种“神”,“皇帝”,“王”乃至“状元”,足球也有“上帝之手”,或许只有排球是一个人玩不转的吧!但是如果没有皮蓬,如果没有罗德曼,如果没有一种队友之间的默契与信任,乔丹还能成为神吗?史柳彬好像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属于什么功能组,可能更像一“卧龙岗上闲散人”,等到排练演出他真的成了音响师调音师乃至剧务时,他工作的那种认真那种兢兢业业的风采的确是帅的没边儿。陕北有句很有名的俚语:“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据说米脂的小米非常神奇使女人吃了长的漂亮,如花似玉;男人吃了长的健美,大有作为。传说三国貂蝉即是米脂人。初次见到小翠,听她讲自己是陕西人,看到她的高挑曼妙我以为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米脂婆姨”了吧,谁成想她来自革命圣地——延安。或许真的是因为产自延安,小翠平常真的是太有为人民服务的热情了,每次训练时除了傅老师的声音估计就数她的声音最大了,除了队长的安排估计就数她的安排最多了,所以嗓子最先沙哑的是她,嗓子沙哑次数最多的也是她,让我们为小翠同志为了我们的队伍如此的鞠躬尽瘁致以最诚挚的敬意。然而可能小翠太兼济天下了,结果自己宣传组那一份儿“酸菜”可能并没有“色香味俱全”。我反复说过这并不是什么马后炮只是想为后来的团队提供更宝贵的经验,让我们的海岛野外生存更加的完美,更加的辉煌。我不知道宣传组工作期间总共开了几次会议,但是从现有我拷来的照片来看,其实宣传组每天拍的照片都很重复,从没有确定的主题没有固定的章法。每天都是全景式的关于跑步关于划船关于游泳的重复的记录。宏观记录固然是我们伟大生活最真实的见证,但精细刻画有时更会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那种张力与涌动的激情。我们有太多的大部队慢跑的镜头,但是我们又有几张队员流汗的场景,我们有很多的整齐划一但就是欠缺了个体的灵性。宣传组总是在拍别人,他们专注的身影被我们记录了吗?装备组从来都挥汗如雨,终于在临行东极前留下了镜头中的自己,还多亏那次张哲都拿着相机一起去跟我们搬装备。卫生员只是被队员呼来唤去的去敷药,摄影组似乎从没有发现他们的存在。我们的小团队,我们的热切的笑脸,我们的争论,我们逐渐改变的肤色,我们很多的我们、、、、、我们有太多的故事太多的主题可以用图片表达,但总是淹没在一种几乎毫无生命的宏大中。拷来的照片拍中对焦不准颜色不正的照片相当多,我不知道小翠同志每天在整理这些照片时有没有就这些问题给她的组员以反馈?我在群里说过“希望宣传组每天都能把照片在群里贴几张,这样既能见证我们队伍的成长还能通过群众的力量给宣传组提出宝贵的意见,嘻嘻,没人理我。!还有三连拍,乃至五连拍,我不知道这样的拍摄到底意欲何为?反正最直接的后果是直接增大了后期图片编辑人员的工作量,还记得田培培在体育馆里一张张删那些重复照片的样子,那时她的感受是:“无奈!”也许因为是延安人吧,可能小翠更惯于拍摄那种毛主席式的气吞山河。每次队伍出发时,小翠总是率先占领制高点架好机器为我们留下了最壮观的回忆,让我们为她欢呼吧。徐莉莉来自于农林大学营销专业,在挑战高空泸定桥时她是我的装备指导,很仔细很认真很热情。没想到农林大学归来之后,我竟然成了她的“宝强哥”,不过相比王宝强我还是更欣赏带点儿轻狂带点邪气有情有义的步兵巅峰袁朗以及妖孽龙团座,南天门之役已去很远,深深地怀念他们,怀念那群炮灰,怀念那活着的人。徐莉莉似乎天生适合搞营销,东极的那段时间每天都看见她穿梭在人群之中,电话于海天之内,真是一个人际公关高手,希望她会成为中国的“乔·吉拉德”!逝者如斯夫,时间短暂,不过我们又怎能忘记董丽鹏攀岩时的敏捷,徐志强翻山时的轻松,张徐航的宽厚,黄苗苗的沉静,王坪、嘎子哥三句半时的幽默,方杰、李彤那长吻的极地爱情,以及无数兄弟院校童鞋们的风采依旧?在我很艰难的绞尽脑汁的几天几夜里,终于缓慢地基本复原了我们这个队伍在我脑海中的印记,山海巨变,岁月沧桑,希望我不会忘记他们。指点了那么多的“俊才星驰”也该开始自我批判了。我最大的毛病或许就是想的太多说的太多而做的太少,缺少一种敢于担当的勇气以及万马齐喑时舍我其谁的霸气与自信。在进行第二次各工作组负责人竞选时,我的内心是很纠结的。一方面我觉着我们的工作有待改善,我可以通过我的管理学知识帮助我们的团队精细化;一方面又总感觉面对这些都左右的孩子们我还有必要和他们再争强吗?我参加这次活动不就是为了真正的感受户外感受东极吗?或许更应该把这些锻炼的机会去让给他们,毕竟他们在学校的日子还很长,而我明年却要走人了。这算是一种伟大还是一种巧言辞令的借口?就在这种犹豫中各组负责人已陆续敲定了。这时我已基本放弃主动竞选的念头,寄希望于通过几天来与各队友的交流沟通以及自己的表现进而获得他们的举荐,然后我再像古代禅让那样礼节性的推脱几次,最后再向老师建议“我不用担任什么实际职位,但我会协助李彬整顿好整个团队的工作,用我的观察、思考以及还算年长一点儿的成熟再加上我的管理学知识尽量将我们的团队系统化精细化,从而为海岛野外生存真正走向成熟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然而我太一厢情愿了,我也太会白日做梦了,哈哈,事实是人民群众根本就没理我!那一刻自己还真有肖邦也弹不出来的悲伤啊!那一刻我反复思考自己:我真的就是整个队伍里可有可无的人吗?我对整个队伍的贡献又在哪里?我又该怎样去获得队员的认同与信服?那一刻有种意料之外的崩溃。那一刻自己学到了很多,也深深的发现需要自己做的也有许多。像士兵一样勤恳的做事,像将军一样战略的思考,既然自己错失了机会,那就更应该勤奋的去准备,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担当的可能。在“雷池取水”的时候,水手、海龙两队的队员都在为各自的想法争吵的不可开交而都互不相让。当时我也在绞尽脑汁想着更为妥善的方法以化解这种没有效率的争吵。事后想来我也是陷入了固定思维之中。其实当时大家缺的真不是方法,当时似乎每个人都很有自己的主见,那时候大家最缺的是领导,是一个能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脱颖而出的领导,这个领导可以不用提出最完美的解决方案,但是他必须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制定一个令这个临时小组组员都能信服的“方案决定规则和执行规则”从而结束大家无休止无效率的争吵,然后领导着队员最终找到合适的方案。在雷池取水中,他应该让小组成员都先安静下来,然后让有想法的队员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在队员陈述观点的时候领导一定要控制其他队员的激动防止他们中途争吵,待一个队员完全陈述完他的想法后,领导再请各队员发表自己的意见,队员可以同意可以否决也可以就此升华出更好的方案,如此这样几轮过后,至少我认为要比我们各自为战要有条理有效率的多。当然这还只是我的反思。在一种极端迫切的情况下人可能也就不会变得那么理智那么有条理,走极端可能是人之常情,所以从“雷池取水”中我们应该能够体会更多。一段话多字,似乎太不符合我们的作文规则。但因为我们是一个团队一个整体,我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挤在一个段落里感受到那种分子般亲密的温暖,所以我们就是铁板一块,就是洋洋洒洒这一大段,就是第四届海岛野外生存光荣的一员。
经过几昼夜的奋战,水手,旭日,旋风,海龙四支部队终于在我的里集结完毕,
下面正式开始我们的东极征程。
七月十五日凌晨零点十三分写完在定海的最后一篇日记《海龙,海龙,龙啸苍穹》上床睡觉。清晨五点三十分起床,整理背包,确认探照灯、迪克刀、帐篷、工兵铲、水壶、毛毯、充电器、电池、照相机、洗刷物品、换洗衣物都在包内,带上了遮阳帽,正式出发。因为大巴太小坐不了那么多人,作为殿后海龙队要打车去半升洞,所以我们队要去新区门口集结。背着包行走在路上感觉好重,想到宫恩昊还背着我们全队的炊具,不知道他的包又该是多么的重啊,惭愧!在我们到达沈家门半个小时后,大部队终于与我们胜利会师。队员一色的白色队服,红色帽子,硕大的背包,风中挥舞的队旗,频频引得行人瞩目,那时刻我真的感到一种自豪,因为我们是海岛野外生存!仅仅因为我们是海岛野外生存。
轮船航行在初始的黄海中,距离东极的湛蓝还有一段距离。队员们有的打牌,有的睡觉,更多的是在甲板领略海的博大。刚开始大家都说去东极的人十有八九会晕船,刚开始我也有点儿犯怵,但在船舱呆了一会儿发现没什么不适于是就兴奋的跑到甲板上拍照了。甲板上早已是欢声一片,处处是相机快门声,处处是“特地打酱油”,以往训练的艰苦一瞬间全部释放在这东海漫漫中。黄老师还专门跟那个船上的工作人员疏通让我们登上了最顶层的甲板,那种海天一色的极目只能用眼睛来触摸,相机那窄窄的镜头有时真的是无可奈何的。兴奋了一会儿,船越发颠簸的厉害了,这是才发现自己还真的难逃晕船一劫,于是踉跄着返回船舱。回到座位上孙权给了一颗槟榔含在嘴里,不过没什么作用,胸中还是无限升腾起呕吐的冲动。于是赶紧换了各靠边的座位,还好只吐了一口酸水,但感觉浑身无力,于是幻想着湛蓝的东极沉沉睡去了。一觉醒来东极已经到了,大家都已经在收拾背包,于是我也背起背包兴奋的往外冲。站在东极的码头,感受着这儿的狂风,看着远方惊涛拍岸,以及海岸旁人们忙碌的身影绰绰,我体会到狂野!
岛上人民似已经习惯了他们简单的生活,猛然间来了这么大队人马都很好奇的很可爱的看着我们。大家在阿玛旅社吃饭时,几位老妈妈特地跑来在院子上头看热闹,令人感觉很亲切。可惜我们时间太紧凑了没能与他们进行很好的交流,否则我们印象中的东极不仅是原生态纯美的湛蓝的东极,更是亲切的洋溢着渔民欢笑的东极。中午吃完饭,大家都回各自的旅社休息。我们住在望海旅社,真正的望海旅社,走上阳台,就是一片大海,映着天空的清澈浮现出幽蓝的雄浑。在城市里揣着兜里的几个子儿巴望着不知何年何月也能住一住海景房,在东极竟然是如此的轻松写意,怎能不爱东极?午睡过后,由黄老师带队大家去参观财伯公雕像瞻仰烈士纪念碑。行走在山路上,彩旗飞舞,歌声四起,连芦苇都因我们的歌声而倾倒,因为我们的行走整座山似乎也变得年轻起来。晚饭过后,是各小队自由活动时间,有调研的,有聊天的,有玩牌的。由于我们组调研员孙权外出交流了,所以剩下的队友就开始了“杀人游戏”,在这样一个高智商高表演的游戏中我很找不着方向。于是在褚老师、王老师、于老师满怀信心的加入后,我很明智的撤出了阵地,在阳台肆意的摆弄着相机,想尽量留住这迷人的海上夜景。后来黄老师也来查看学生的休息情况,于是和他聊起了海洋学院海岛野外生存的发展历史,虽然由于时间关系没聊多少内容,但从中让人感受到了黄老师那敏锐的教育眼光,强烈的教育使命,相信在他的带领下海岛野外生存这个项目会得到更好的发展,而我们大学生体育教育也会因此真正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境界。在黄老师的鼓励下,徐洲与孟一清背依着大海,开始了最令人陶醉的音乐旅行。吉他,提琴,荧光灯;夜空,大海,音乐声,我庆幸我录下了他俩初次还算正式合作的《白映》,此曲后来成为了文艺汇演时的经典。我更庆幸于海风中聆听了徐洲的《难道》,他那种淡淡的吉他,独特的嗓音,以及夹带着风中的忧伤,的确是音乐的极致,足矣,足矣。
晚上点,开始休息了,于是上楼睡觉。回到卧室看到三位老师“被杀”的一脸茫然,忽然觉的这个杀人游戏真的很好玩,我怎么就搞不明白那?东极岛第一天,相对轻松,主要以适应为主,我感觉很适应,很陶醉。是夜,枕着海风入眠,很惬意。不巧的是半夜冻醒了,只能无奈的把门关上。
第二天早上六点起床,看着门外的大海还是兴奋,我不知道除了用蓝,湛蓝,之外还应该怎样形容?写到这儿已经乏力,那东福山又该如何描述啊,文字在面对自然时的确苍白的无力。
今天要去青浜岛,野外生存正式开始。粗犷的渔船在风浪中颠簸半个多小时后,我们登上了第二个目的地——西风湾。这是忙碌的一天。队员卸下背包后就紧张的投入了装备的卸载中,食品、帐篷、皮艇、音响设备、救生设备、捕鱼工具、、、、、那段布满鹅卵石的海岸上不知道承载了多少大家来来回回搬运装备流下的汗水。这也是极其混乱的一天。大队的批量装备要搬运,皮艇要充气试水,马达艇要安装运行,各小队的营区要确立,队员的帐篷要搭建,小队的灶台也要迅速搭起,干柴也要有人去捡,菜蔬也要有人去准备、、、、、很多队员都是身兼数职,既要在大队抗装备又领了为小组拾柴的任务,而且在别的组都已帐篷林立甚至炊烟袅袅的竞争态势以及老师的催促下,队员可能都有些急躁了,别的组我不太清楚但我们组出现了这种状况。于是队员开始不听指挥,开始各行其是,找一个有利位置搭好自己的帐篷先弄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再说,至于组长先前说过的男生抬装备女生搭帐篷早已抛之脑后。所以很多队员,都是一会儿搬大队的装备,一会儿搭自己的帐篷,一会儿捡小组的柴火,一会儿又无所事事愣在营地,因为他不知道当时应该做什么?极其的混乱必然导致效率的低下,咋一看似乎人人都在做事,但所做的这些事并没有有效的推动整个团队野营进程的加快。大队长这时候更应该担负起他控制调整领导的责任,但此时李彬正在帮傅老师安装调试马达。那么副队长就应该接过这个责任,赶快召集各小组组长开个三分钟的短会,统一一下思路,明确一下分工,梳理一下流程,然后由各小组组长组织实施。但是那时侯晓清作为副队长以及信息组组长也不知正躲在哪里在写稿。这其实是一个很搞笑的状态:每个人似乎都各尽其责,对于别人的指责都是满腹冤屈,但整个团队此时却更像一个无头苍蝇一片混乱。也许在西风湾上岸后,队长在整队的同时把今天的主要任务向队员说一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各组怎样安排,可能情况会更有效率一些。也可能这是老师故意给我们安排的一个课程,要让我们从亲身体验的混乱中真正意识到团队活动中计划、组织、统筹、协调、控制以及个人与团队如何把握的重要性。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老师的良苦用心,我们真的体会到了”,相信经过这样一次历练,每个人都会对团队管理,对自我管理有更深刻的认知。
大队有协调装备的麻烦,小队自有其做菜的苦恼。搭灶,生火,捡柴,洗菜,切菜,虽然工作越来越微小越来细化了,但其实质未变:还是分工不明确。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该负责什么,结果像大队一样仍就是混乱。那时候组长统筹协调的功能早被队员搁置一边,在混乱导致的烦躁情绪感染下,在别的组竞争压力的无形催促中,我们队甚至喊出了“谁是掌勺谁做主”,那个时候所谓组长的一种尴尬与失落又有谁会去理会?当然做菜是小事,怎么着都无所谓,如果上升到大的团队管理层次上,如何把握行政领导与技能型魅力领导之间的平衡应该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好像这个问题在先前的团队拓展时大家也热烈的讨论过。写到这儿忽然发现海岛野外生存真的很迷人,它不仅锻炼我们野外求生的技能,它的实践经历简直就是我们管理学活生生案例宝库啊。因此强烈建议管理学院也把海岛野外生存项目设置成极富有管理学特色的教学平台,如此管理学专业的学生也将将不仅仅只是会背书的“管理知道分子”,他们会真正历练成既有管理知识又富管理实践的“管理精英分子”,更重要的是海岛野外生存项目也会因此更加壮大他的教学力量从而走向更辉煌的辉煌。
在海龙队各大“厨林高手,西风湾论剑”中,我们也终于可以饕餮那丰盛而期待很久的午餐。我们有于志新老师的青菜炒肉、包心菜、冬瓜排骨汤,叶梦露的酸辣土豆丝,孙志程的洋葱炒蛋,施鹏飞的醋溜南瓜,褚老师的凉拌海带,钮利耀的火腿肠跑蛋、、、、、尽管小组有些混乱但最后我们还是创作出了两桌子的盛宴。有时我也感到奇怪:为什么有些团队外表看着混乱不堪,但是到最后时刻他们也能挣扎着圆满完成任务?就像当时的旧中国,八国列强已经瓜分到那个份儿上了,但中国就是遥遥欲坠着就是屹立而不倒,为什么?也许就是一种民族认同的精神!平时我们可以军阀混战,可以官匪横行,可以兄弟阋于墙,但要是真到了亡国灭种的时刻,那时扬起的就是四万万高昂的头颅所铸就的不倒的万里长城!团队也是一样,平常可能总会有摩擦,有矛盾,有混乱,但若整个团队遇到威胁,每个队员又都会精诚团结共渡难关,这就是团队精神!它是团队最低限度默契的保证!仅仅因为我们属于海龙,属于水手,属于旭日,属于旋风,所以我们与其同呼吸,共命运。那一餐我吃的很饱,尽管没有辣椒,依然很饱。
下午稍事休息后,开始了我们真正野外生存技能的演练。溯海漂流、下网捕鱼、海中泅渡,海上定向,每一项都是对自己技能体能乃至意志的极大考验。海中泅渡时,我们先把皮艇划到深海处,然后纵身下海游向岸边。海中泅渡与在游泳馆游泳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西风湾那天还算是风平浪静,但长距离的泅渡已把我搞的很是筋疲力尽。想起去东福山那天剩下的队友在青浜岛的大风浪中泅渡求生,又该是怎样的惊险与狂野?海上定向中,施展、宫恩昊我们三个一组划艇,打到最后两个点的时候自己感觉真是到了体能的极限,但是听到同伴那“一二一二”的口号声最后变成“哈——哈——”的激越的冲刺呼喊之后,我也狂喊着挥动船桨与大家一起想终点划去。或许这就是野外生存,挑战野外,挑战极限。
经过一天的适应磨合,各组的晚饭做起来已相当的流畅。我们海龙队的晚饭也做得风声水起,队友们逐渐的各司其职,菜的花样也越来越多,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在一块儿吃饭,纵使不是什么珍馐美饌也照样吃的津津有味。也许我们吃的不仅是饭更是氛围。
晚饭过后开始了我们最热烈的篝火晚会。熊熊的篝火燃起来了,劲爆的音乐响起来了,激情的健美操跳起来了,全场内外探照灯闪耀,欢呼声四起,真的是一个狂欢的海洋沉醉的夜晚。开场的舞蹈极大的放松了队员们劳累了一天的筋骨,紧接着的《少女时代》又让人产生无限秀色可餐的欲望,尽管饭已吃的很饱,或许这就是舞蹈的魅力,呵呵。李爱民的双截棍,赖伟伟的街舞,栾老师的武术,映着跳动的火焰、闪耀的灯光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忘情欢呼。一连串的巅峰欣赏过后,孟一清在海边给大家带来了小提琴独奏。一曲《渔舟唱晚》为我们形象描摹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的美景,也让我们深深地享受到了片片白帆随波逐流,渔舟满载而归,渔民悠然自得的诗情画意,美啊。这不就是现在的我们吗?在现场队员的继续陶醉中我和徐洲演唱了《外面的世界》,或许徐洲的吉他太过精湛连月亮也被吸引了出来,在不远处俏皮地看着我们。我闭着眼哼唱着那首《外面的世界》,我不敢睁眼,因为那场景太美了,朦胧的月亮,絮语的大海,清澈的吉他,宁静的星空,我太害怕一睁眼就像梦醒了一样,所有的场景都随风而逝,所以我宁肯闭着眼用心享受那每时每刻。可惜我唱的有点儿保守,我的声音太平淡了,如果当时我能够配着徐洲或高亢或低沉地和起那首歌,那又将是多么饱满的一种表达。在滕飞的挑逗下,施展终于扭起了他那迷人的蝶泳腰,加上他那机械舞的抖动以及苦练的托马斯回旋,掌声,欢呼声,排山倒海。各位老师也热情高涨的欣赏着这狂欢,黄老师不仅放烟火为我们助兴还拿来一袋子糖果,声称“谁表演谁就能获得奖品”,惹得大家纷纷摩拳擦掌。傅老师更是专业,头戴一盏投射灯,又拿了一把探照灯,为我们舞台的效果立下汗马功劳,绝对是全场“最佳灯光师”!晚会持续了两个多小时,高潮一浪接着一浪,来自浙江农林大学,浙江财经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兄弟院校老师同学也纷纷各展神通。反串的《明天我要嫁给你》,“酱油老师”的“三擦演义”杭电老师的“你也尿手上了?”哈哈,一片欢笑的海洋。最后晚会在围绕着篝火的恰恰中结束,那一夜无数人春风沉醉,那一夜很多人痴心绝对、、、、、、、、、、、、、、、、、、、、、、、、
第二天由于太累所以晚上睡的很香,纵然防潮垫下是坚硬不平的鹅卵石也是一觉到天亮。进入野外生存第三天,早上在老师带领下所有人在海岸上的深水网箱内进行团队拓展项目。主要进行了“在运动中识记队友名字“以及“各小组群体蹲立”两个活动,目的都是为了加深队友之间的认识促进整个团队的融合。在活动中我我握到了张立伟,王坪,季文静,徐建军,张斌的温暖的手,不知道大家都还记得吗?活动完毕,黄老师带领学生去收昨天海中下的渔网,收获颇丰。螃蟹、章鱼、鲇鱼、、、、、,看着那么多鱼尽入囊中大家都很是兴奋,中午可以“大开吃戒”了,哈哈。收网过程中赖伟伟的手被鲇鱼刺到了,刚开始也没在意,上了岸之后,维维都快疼得休克了,当时敷药也不顶用,于是傅老师当即乘船送维维到青浜岛卫生所诊治,估计这应该会是维维东极生存最强烈的记忆之一吧。这也让我们思考,野外生存时若是真遇到什么有毒的动物袭击的话应该怎么办?我们虽然也有紧急救治的卫生员但都不是很专业,现在我们的海岛野外生存是以体验式为主,等发展到高级野外生存实战时卫生保障应该比较重要的一环。
午饭过后,大家开始收拾装备,下午要负重穿越西风山进驻青浜村。在整理装备时大队工作行进与小组任务分配之间还是有些不协调但是比前一天顺畅多了,
看来高效率还是得需要一定时间的融合。出发前老师让各小组把自己营区的垃圾清理一下,令人高兴的是每个小组都把自己两天来所产生的垃圾完全的清理干净了;令人遗憾的是每个小组也都不同程度忽视了原本就存在西风湾的那随处可见的白色泡沫塑料袋以及饮料瓶子。后来队员听到老师要大家摆好捡垃圾的队形以拍出好的照片,更激发了抵制“形式主义”的“青春情绪”,整个队伍捡垃圾的速度更加的迟缓,很多人不是在捡垃圾更像是在遛弯儿。其实西风湾已俨然是我们海岛生存的第二个家,这儿的青山绿水蓝天碧海是多么的如诗如画,我们又怎能容忍那些我们本可以解决掉的垃圾去破坏这诗意的和谐?真心诚意也好,形式主义也罢,至少我们在一点一滴地去清理那些垃圾,这就是我们对我们的西风湾,对我们的家最温馨的报答。
开始翻山了,山道上的队伍此起彼伏,彩旗招展,队友们喊着口号高歌前进,那阵势真的让人想到长征。西风山真的是一个机关,翻过山头宛若进入武陵源的绚烂。如果说西风湾是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黛玉,那么西风山后的青浜海就是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的王熙凤,同样是静谧的海面,西风湾静谧的令人怜爱;青浜海静谧的令人痴狂。你看那清蓝海面上的一艘小船,几处礁石,山上随风摆动的野花招引着那深海的氤氲,天哪!非武陵何来此胜景?背包依旧如昔,但在如此美景的熏陶之下,早已沉醉不知轻重,一路兴冲冲直奔青浜村。
不觉已到了青浜村,我们被安排去村书记家里宿营。穿行于“海上布达拉”感受着当地群众淳朴的亲切,还在陶醉中就又被老师拽去演练“登礁”。我在岸上的礁石上拍摄,躲着脚下那密麻横行的海蟑螂,更加的景仰远方海中登礁同志们的勇敢!他们于风浪中划着船靠近礁石,然后依次跳水登礁,直至所有队伍的旗帜都在那海中石上飘舞,可惜我的拍摄技术太差,拍不出当年二战时盟军登陆硫磺岛的气势,但那是内心能够强烈感受到队友登礁后胜利的喜悦。登礁完毕紧接着就是弃船求生,在青浜岛礁石遍布渔船交错的海况中海中泅渡更比西风湾艰难许多。队友们按着训练时老师交给的弃船姿势纷纷蛙跳入海,努力把头露在水面,向岸边游去。岸上的黄老师严密的注视着海里的一举一动,不时的向海中大喊着要他们确保安全注意石礁不要游向渔船,真的是很感动于黄老师对学生的严谨与负责。如果大学中的老师都能有黄老师这种勇于创新,善于实践,敢于负责的工作作风,那样的大学生活该是多么的令人向往。
晚上吃的是青浜岛的海鲜,各种鱼类贝类蔬菜摆了满满一桌,足见老师对于同学的营养问题是相当关切,当然味道还是那样的平平淡淡不香不辣,但经过一天的运动早已是饥肠辘辘那还顾得了色香味?而且当那么多人头攒动一块儿扒拉着吃饭的时候,纵然是没胃口也会被熏陶的胃口大开。令人惊奇的是经过几天的“海鲜锻炼“,虽然还没有把贝类拿下,但是已经很享受那些鱼肉的鲜美与细腻了。以前吃鱼就知道麻辣鱼,哪里知道鱼肉还有如此原生态的滋味之美?晚饭过后本想和徐洲一块儿去和当地居民聊聊顺便调研一下他们的生活状态,因为这儿实在太迷人了,如果只是欣赏这儿的自然风光而不和当地居民融洽的交流沟通沟通,真的很让人感到遗憾。正当我们准备出发时,老师要大家开会总结一下最近三天的活动。原定分钟的讨论时间大家一直讨论了将近一个小时,或许我们都有太多感慨要抒发,太多问题要思考,太多情感要表达。讨论完毕是各组代表分别发言。一组的吴祥平向大家诉说了海岛野外生存活动给他的能力性格方面带来的巨大收获;二组的侯晓耕在发言中认为海岛野外生存对个人认识的深化生存技能的提升以及世界观的转变等三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列举了很多例子来说明团队带给他的改变与感动,他很庆幸自己加入了这个队伍。三组的王坪或许太过于激动话说的不是很多,但是大家从他的表现中感受到了他对于海岛野外生存的巨大热情,对于我们这个团队的无限热爱!或许有感于我们组西风湾露营时的混乱,或许对于海岛野外生存项目太过于热爱,我们组更多的是从整个团队在运行中所出现的问题这一角度展开讨论。我们详细探讨了装备问题、分工协调问题、制度保障问题、计划组织问题、以及个人与团队问题诸多方面,希望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不断的完善我们所热爱的海岛野外生存,从而保持它持久的生命力。会上很多队员与老师如孙志程、施展、徐洲、王裕桂老师、黄文浪老师、褚文亚老师、傅纪良老师、分别就自己在团队中的担任的职责与角色作了重要的补充,化解了大家的很多困惑与“小情绪”,最后黄老师从户外运动的精神以及大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等方面为我们的发言做了提纲挈领的总结,每个人都受益匪浅。这次会议对于海岛野外生存的意义做出了更深入的探讨,对于以往几天的混乱与无序进行了更严肃的思考,令所有队员在会议总结的“头脑风暴中”都受到了心灵的砺炼与思想的升华,它绝对是我们海洋学院海岛野外生存史上的“遵义会议”。
太阳照常升起,海岛野外生存的第四天风和日丽,让我们莫名有了想看海上日出的冲动,期待明天。这一天上午我们在青浜岛拣螺拾贝,老师让我们各小组比赛:在半个小时内拣到的海类动物种类最全数量最多的为冠军。一声哨响四队人马立刻四散开来投入紧张的比拼之中。忽然想起西风湾捡垃圾的情景,如果当时也用比赛的形式激励大家清理垃圾,估计西风湾的面貌会有更大的改观。真的,在一种坚硬的现实中,有时候曲线救国远比直接的赴汤蹈火更有威力。在紧张的比赛中,大家拿着军刀,提着小桶,在每个可能蕴含目标的石礁上仔细寻找。由此,我们逐渐认识了“
nian”、认识了“海佛手”、认识了“寄居蟹”、认识了“石奶”认识了“小鲍鱼”、认识了“海胆”,之前海科学院一博士老师给培训的海洋生物知识早已在几天的运动中忘得烟消云散,如今触摸到这些生物真有跋涉千里后重逢的喜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极致得人生享受确也如此。半个小时结束了,最后结果是我们海龙队又一次龙啸苍穹勇夺桂冠,不仅种类最全而且数量最多名副其实双冠王。呵呵。历数海龙成长,从平日里训练出勤率最高,到团队操艇速度最快,再到攀岩施展横空出世,以及后来海龙模特队摩登天空风情天下,海龙的确是支牛逼的队伍,再次为成为他的一员而自豪。
拾贝结束后大家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学校位于清浜岛的养殖基地去参观抗风浪深水网箱。抗风浪深水网箱是我们学校吴常文老师主持的国家项目,是海水养殖业的重大革命,在学校早已成了不朽的传奇,今天竟能在人群中多看它几眼,还能在上头走那么一圈儿,真是兴奋啊。站在稳若磐石的网箱之上,看着远近高低的青山碧海蓝天,感受着水下滚滚鱼群的涌动,心里反复念叨着那句话“科技成就生活,知识改变命运”,努力吧,学习,学习吧,努力,为了更自由的自我,为了更惬意的生活,为了更繁荣的家国。
下午我们一部分人由傅老师带队去东福山进行山地穿越,余下的人由黄老师指导在更为复杂和危险的海况条件下进行漂流与泅渡。东福山是中街山列岛四个人居岛之一,位于舟山群岛最东端,名副其实的东海前哨,目前常住人口人左右。东福山主峰庵基岗海拔米是中街山列岛个岛屿中海拔最高的岛屿。岛上山势险峻,悬崖峭壁直深入海,的确是山地翻越的绝佳之地。小船荡漾在东福山迷人的洋面上,虽然还是有些晕船但看到船外那炫蓝的大海清蓝的天空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投射出极光般的蓝韵,陶醉已无暇,晕船岂可怕?来东极,似乎用了太多太多的蓝字。从出发时看到海水由黄变蓝的惊奇,到庙子湖岛初见深蓝大海的狂喜,再到清浜岛那湛蓝的痴迷,以及东福山这不由自主的蓝极,蓝字在这儿似乎已经用的太多太滥了,但不用“蓝”不用这种种的蓝真是难以表达那种感情,那种现场。蓝色象征着梦想,象征着激情,象征着博大与深邃,这不就是我们队伍的底色吗?为蓝色欢呼,为我们热爱的团队欢呼。总是太过于抒情,因为太过于热爱。由于航班的原因,我们在东福山停留的时间非常有限,因此大家基本上都是冲刺上山。烈日炎炎的东福山岛上,没有大树,全是那种低矮的芦苇与灌木,队员基本全部暴露在阳光烧烤下,但酷热丝毫没有影响队伍的行进速度。山地翻越考验的可能不仅仅是攀越技能,更多的是坚韧的意志品质。在翻山过程中农林大学的徐志强一直精神高涨,不断地喊着口号鼓励着队友前进并主动帮助体力不支的队友,让我们看到了农林学子在山地方面强悍的风采以及良好的团队素养。傅老师是我们的精神导师,在穿越中一直激励着我们,他的微笑是我们最大的兴奋剂,他也给我们留下了奋斗东福山最宝贵的镜头,感谢傅老师。东福山气候多变,在山脚时还是烈日炎炎,爬到山顶已是云雾缭绕,置身其中恍若仙境。于山颠的“八一红星”巨石合完影之后,大家顺盘山公路下山。于公路上极目远眺自是另一番山海风光,甚至竟还有海市蜃楼的幻觉,不能再说美了,贫最有意思的是在公路旁的一个岩壁上竟看到了依稀可辨的毛爷爷的画像以及东福村里强烈文革时代印记的黑板报,又是一番折戟沉沙般的历史凭吊
东福山归来将近傍晚,清浜岛的码头上整齐上堆放着队友们整理打包好的皮艇,明天又要离开了,总是在意兴阑珊时冒出那么一蔓离愁淡淡,想到五天之后野外生存项目的最终结束整个队伍的彻底解散,心里不禁涌出一阵伤感。晚上我们给清浜岛的乡亲们举行文艺汇演,还在进行演出准备的时候,乡亲们却都已经早早的守候在舞台四周并热情地帮我们挂横幅插彩旗。空地上,桥墩上,阳台上,挤满了乡亲们一双双期待的眼睛,突然感到一种悲凉。当城市里各种演奏会、话剧、戏曲、歌剧、乃至选秀活动此起彼伏让人应接不暇倍感疲劳的时候,一个海岛乡村里一群大学生的业余的文艺表演竟能激发人们万人空巷的热情,这是多么强烈的反差!城市里已然文化泛滥乡村里却依旧饥渴难耐,所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谓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不是那专家学者用来评职称的成片成片的论文堆积,不是官方统计中那逐年增长的冰冷数字,不是大家整日里狂喊的和谐号角,它更需要用真诚的心,用切实的行动来保证。我们的舞台应该是世界上最环保、最生态也最气势恢宏的舞台。正对着海上布达拉那高低错落的民居,背倚着傍晚那静谧深蓝的海面,舞台远上方是气象万千的晚霞,连自然这个最伟大的灯光师都来为我们助阵,不想不朽都难,哈哈!夜幕缓缓降临,队友们欢快的舞蹈敲醒了逐渐沉睡的大海,我们的演出也拉开序幕。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我们跳舞,我们歌唱,我们演奏,我们朗诵,我们说相声,我们演小品,我们双节棍,我们武林风、、、、、、最令人感动的是在陈鸿、陈泠泠、翁丽媛跳健美操的时候音响突然断电,那时全场观众与队友一起喊着“一二三四”的节拍消除了她们的手足无措,鼓励她们继续表演,使她们在最原生态的伴奏中更自由地完成了生命的挥舞,这不是《云南印象》,这是《东极印象——热情清浜》!最后节目在观众们持久的掌声中谢幕,热情的岛民主动为我们处理由于演出所产生的垃圾,心存一份感激,世界如此美好。晚饭时大家第一次喝上了啤酒,也许那种演出圆满结束的喜悦唯有酒能表达。为了所有队员都能在一个大厅里用餐,老师们甚至搬到了庭院里就餐。队友们纷纷向老师敬酒表达着我们对老师们的爱戴,老师也集体向我们回敬诉说着他们的感动,队友们之间互相敬酒表达着彼此的情谊,酒没了,就用可乐代替,可乐没了,就用米饭代替,那一夜酒很少,人很多,那一夜酒不醉人人自醉,,,,,,,,,,,
第五天。太阳啊,你光芒万丈,大海啊,你雄浑万方。凌晨四点特意睁开睡意惺忪的眼睛去观赏那被无数人描述过的海上日出。到达观日点时早有几位队友在那儿守候多时。远处的太阳正在海水中酝酿情绪,云彩已被他镶上了金边,附近的海水也被染得金灿灿的,大家都翘首巴望着他那喷薄欲出的一刻。而太阳似乎也学会了耍大牌故意躲在云海之中不肯示人,看来还是掌声不够热烈啊。于是我们大家一起向着远处的太阳呼喊,尽情地表达着我们对他的无限热情,倏然一道霞光从海面升起,太阳噌地一下跳了出来浮在海面上,那情景恰如迈克尔杰克逊的太空舞步迷幻闪耀,美之极也,不多说哉,心感受耳。
早饭过后,队伍集结完毕即返航庙子湖,时间已不容我们过多留恋,在小船的颠簸中大家齐声喊了一句“再见,清浜!”,一个浪头打过,心湿了。
重回庙子湖,西天取经般的归来。这一天有三件事要做:参观东极博物馆以及东海渔民画、海岛定向越野、与庙子湖驻岛官兵联谊。在阿玛旅社经过简短的休整,队伍即沿着镇里蜿蜒的小巷赶往东极博物馆。东极博物馆朴实简约承载着东极人民与海为伴的生命历程,二楼的里斯本丸纪念馆更是闪耀着东极人民尊重生命的人性光辉。二战时美军潜艇于东极海域击毁日军运输舰“里斯本丸”导致船中的大约两千名英军俘虏落入水中。当时的东极岛人民见有人落水就赶来救援。梁亦卷老人讲:“咱们岛上渔民有个习惯,发现有人落海就要拼命相救。当时岛上只要有船的都出去救人了。青浜、庙子湖等附近小岛名渔民先后出动小渔船艘次,共从海上救起名英军战俘(庙子湖渔民救起人,青浜渔民救起人)。据几个参与救人的老渔民说:当时渔船小,一次只能装十一二个人,在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刻,漂浮在海面上的英军战俘没有出现争抢上船的情况,原本已抓住船沿的英军战俘发现船已满员,就主动放弃,等待下一批救援。我们只能拼命划船,回头再去救第二批、第三批很多英军战俘因长时间漂浮在海上而体力不支,等不到渔船的再次出现就永远沉入海底。这是一段多么可歌可泣的历史,这是一群多么可敬可爱的人民。
提到博物馆真是有太多的感慨,来到浙江最大的感受就是这儿的博物馆超多。定海有海岛第一村马岙博物馆、岱山有台风博物馆、灯塔博物馆、中国渔业博物馆、普陀山有佛教博物馆、宁波有红帮博物馆、余姚河姆渡博物馆、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茶文化博物馆、、、、、、博物馆保存了一个时代的印记,是一个地方的文化的最深厚的积淀,或许正是有了这些博物馆的群星荟萃才使得这人杰地灵的江南更富魅力,才使得这灵秀山水孕育了更多的俊采星驰。当然,浙江的发达造就了他敢于怀旧的能力,当贫困地区的人民还在为房子为医疗为生存努力挣扎的时候,谁又会在乎那虚无的记忆?
参观完博物馆回到阿玛旅社就开始了紧张的定向越野。那时的太阳真毒啊,那时的山路真长啊,那时的空气好稀薄啊。我们从东极石碑那儿开始打点,然后沿着东极码头公路直接跑步上山到财伯公雕像,接着再往上翻山,虽然和第一天在庙子湖行进的路线基本一致,但那时候是阴雨天气而现在是烈日滚滚,那时候是走现在却是跑,在气喘吁吁中也真正体会到了越野精神——坚持,挑战与团队。每个队员都很坚持,李彤最后都眩晕了仍然坚持走完全程。
每个队员又都是那样的勇于挑战,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翻山越岭只有勇于挑战的人才会有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豪迈!越野中团队的作用更是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团队的协助不敢想象李彤的晕眩又将是怎样的一个噩梦。最后结果也证明正是在团队的互相鼓励下,李彤所在的二组全部队员共同最先达到终点获得了冠军。而我们海龙队开始比赛时就犯了战略性的错误,队员基本都是单兵行动,我们打算希望通过速度快的同学抢先打完所有的点进而遏制对手,然后再与其他速度稍慢一点儿的队友会合。但当我走过山顶移动发射塔的时候也深感到体力不支,而且当时自己什么通信设备也没带,如果那时候脱水严重或者出现中暑症状真是无可奈何了。所以团队在越野中的激励作用保障作用至关重要,通过这次定向运动相信队员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下午我们要去军营里与官兵联谊。走在进山的公路上,感受着路两旁芦苇轻声的抚摸,望着不远处碧蓝的大海,总是这样描述,总是这样陶醉,总是这样感动。庙子湖守备官兵非常热情,不仅专程派车帮我们拉来了音响设备,还带我们参观了军史馆以及他们的军营,使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以岛为家,创业为荣”军人豪迈。队友们的每个节目都表演的相当精彩,守备官兵们也为我们准备了激越的锣鼓幽默的双簧以及优美的葫芦丝演奏等节目,最后整个会场在左右两队的拉歌比赛中达到高潮,让我们记住他们嘹亮的口号,记住他们与队员合影时的激动与青涩,记住这群驻扎在海岛中最可爱的人。
第五天的夜晚似乎是个不眠的夜晚,夜空中的星星也来听我们的悄悄话。在望海旅社的阳台,大家坐在青藤椅子上,吹着海风,看着星星,聊着那些曾经地过往,那些无尽的感动、如海般轻松,如海般沉重、、、、、、
离开了!还是离开了。 匆匆地我们来了,正如我们匆匆地走!挥挥手,剪不断的离愁。为你感动,为你停留,为你歌唱那蓝色的自由。蓦然回首,东极永在心头、、、、、、
回沈家门时浪头比当初去东极还要猛烈,但是我坚持站在了甲板上,像斗牛士被牛撞得得满身是伤,但最后点的菜依然是牛排,,,,高傲,只为一种挑战的姿态。随着船渐行渐远,海水逐渐由蓝变清,由清变黄,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就这样远去,再次挥手,为了那逝去的日子、、、、、、
两个小时候后队伍又一次集结在沈家门半生洞,只是上一次是因为相聚,这次却是因为离别,海洋学院,农林大学,财经学院、杭电的兄弟姐妹们将就此解散,,,。。。,,,还是把这段掐了吧,伤感!
下午两点第四届海岛野外生存的大队人马回到了我们的大本营——浙江海洋学院体育馆。老师在给我们安排过装备退还程序以及图片文字信息处理规则等事情后,四队成员也就此别过。迈出体育馆的大门,体育馆里氤氲着的第四届海岛野外生存团队的那种温暖与归属也一起随队员各自的脚步而离去,分散在我们的群里,分散在我们照片里,分散在我们的回忆里,分散在将来我们偶然相见后那种喜悦的每分每秒。
下午五点,装备组成员出现在新区体育场。当其他队伍都在各自收拾东西准备回家的时候,我们装备组也在耐心地整理着我们“家”里的物件,我们要完成装备组此次海岛野外生存项目的最后使命——清洗装备。我们把皮艇、救生衣、渔网、一件件先搬出来,然后充气,清洗,晾晒,入库。夕阳西下,晚霞映红了半边天,但照不见我们清洗装备时水花四溢的身影,因为被看台挡住了,哈哈,废话!一种情调而已。晚上七点半,所有装备清洗完毕,,,
该, 走了。
月日,晓清通知今天黄老师和《科技日报》记者想找几位学生代表就本次海岛野外生存活动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开一个小型的座谈会,很幸运自己也是代表之一。早晨八点到体育馆办公室,信息组的王俊立,田培培,任红翠,吴晓青已经在紧张细致地拣选照片,看到那些定格的记忆才发现一切已经结束。九点半座谈会正式开始。参加的老师有黄勇良老师,黄文浪老师以及《科技日报》记者,学生有吴晓青、王磊、孟一清、罗城、赵波、方培琼、丁浙杰、施展、王俊立、我,应该说学生方面还是很具有代表性,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全有,留学生研究生也都涵盖了进来,比较全面。《科技日报》记者先简单说了下他这几天跟团体验的感受,以及对于这个项目的看法。他认为这是个很值得深入探讨的题材,因此希望通过我们师生之间的探讨挖掘到有价值的东西。黄老师也鼓励大家对于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大胆提出来,因为只有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海岛野外生存项目才能更持久地发展下去。开始代表们都表达了对于这个活动的高度热情,都认为从这项活动中大家都学到了很多不可能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例如基本的求生技能、坚韧的意志品质、默契的团队意识、踏实肯干的作风,敢于负责的态度等等。接着队员又说了彼此心中的困惑:团队活动中计划与组织的混乱、个人角色与团队功能职责的错位、工作分工不同导致不同职能组之间的心理落差、以及个别指导老师不负责任等。针对这些问题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相信这些讨论会对以后的活动有所裨益,当然关键是如何把这些讨论细化成可执行的方案。
出于对这项运动赤诚的热情以及一种“纸上谈兵”的书生意气,我总结了八个方面的问题或者建议,希望通过这些不成熟的思考能够促进我们海岛野外生存项目更加健康蓬勃的发展。
第一,完善海岛野外生存项目的制度建设。海岛野外生存项目已经持续了四届,我们的老师团队也从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经验毕竟太过于感性和不确定,虽然制度化有时候也会使组织变得僵硬变得不够灵活,但制度至少清晰地表达了一个科学完整的运行流程,它有利于我们刚组建的团队快速融合,有利于我们的队员形成良好的操作规范。因此尽快将海岛野外生存项目的各个环节制度化标准化应当成为我们着重考虑的问题。例如队员招募的体能标准,海岛生存项目的训练方案,装备管理制度,团队职能组工作程序,团队管理制度等等,可能这些问题会太小太烦,海岛野外生存项目已经运行的很好了,还用得着画蛇添足吗?但我认为只有具备了这些制度海岛野外生存项目才算有了真正的骨架,才会更加稳健的发展。而且制度的创建,完全可以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团队协作独立完成,这样既熔炼了团队还锻炼了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最重要的是形成了一套比较稳定海岛野外生存制度体系。
第二,制定科学合理的野外生存安全手册。东极的五天里指导老师在学生们进行求生演练时表现出的强烈的安全意识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尤其是在清浜岛登礁时黄老师在岸上指导学生时那专注的眼神以及大声的呼喊。但是老师外在的安全督促与学生本人自觉的安全操作素养相比可能还是会有些“力有未逮”,例如赖维维在收网时被鲇鱼刺伤。因此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野外生存手册,令学生在平时训练中都能够有意识地按照手册上的要求形成良好的安全素养,可能将更有利于学生应对充满不确定性的野外环境。听傅老师说由咱们学校体育部老师主编的海岛野外生存手册已经编制完成即将出版,这真的是一件很令人欣喜的事。
第三,训练中团队建设的方法流于形式,团队总结思想升华不够。在平时的团队拓展训练中,团队成员可能更注重如何在形式上完成一个团队拓展项目,在项目失败时又往往就事论事,没有从项目拓展中总结出团队运行的规律,例如团队提出方案的方法,团队决策的方法,团队决策执行的流程等等。而且没能在一次次的团队拓展中形成默契的团队配合。往往一个游戏就是一个游戏,像小孩子做游戏一样,做完就忘,没有通过这些团队项目形成强烈的团队印记。当然团队拓展本身就是一个集合体育、心理、管理等多学科知识的项目,短时间内要求队员达到如此高的要求也不现实,但这应当成为队员以后在进行团队拓展时重点思考的问题。
第四,明确心理辅导老师的职责。在团队活动中由于各功能组的职责不清,队伍里既会有默默实干的人也会有投机取巧分子。有时候默默实干的人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而投机取巧者由于善于表现可能会一时受到团队的重视,这样就会导致队伍的心理不平衡感加剧,进而影响整个团队的运行效率。当然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时间终将会证明一切。但在海岛野外生存有限的时间里,把化解队员心理问题的希望寄托于时间,可能也太不现实。因此明确心理辅导老师的职责,令心理辅导老师不是被动的接受同学的咨询,而是主动的走进同学中间和他们交流,交心,进而发现他们在活动中所产生的问题,化解他们积压在心里的情绪,才是心理辅导老师的职责所在。
第五,海岛野外生存爱好者与演艺特长人才的平衡问题。报名时,对于野外生存队员也要进行才艺展示的要求我很是反感,超女快男那么变态也就罢了,为什么野外生存这样一个勇敢者的项目也那么唧唧歪歪?但后来清浜岛演出时看到那些居民热情而期待的样子,我突然间发现我们好伟大。作为大学生我们有着较高的人文艺术素质,在进行野外生存项目的同时又能给当地居民带来欢乐更体现我们大学生的意义。但是队伍里头演艺人才过多可能会无形中降低野外生存的难度使它变成了旅游观光性质的慰问演出,而野外生存爱好者过多可能又会出现“唱歌跑调舞不会跳讲个笑话没人笑”的状况,因此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难题。
第六,海岛野外生存主题与大学生调研实践的结合。海岛野外生存的队伍都是来自学校各个学院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因此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可能会有更广阔更综合的视角来分析它。如果每届的海岛野外生存都先确定一个主题,在平时的训练中,各小组的成员都能围绕着同一主题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制定完备的调研计划,然后去野外生存基地的时候再展开调研,可能会形成更深入的调研报告,而且各小组的主题都一样也有利于对比甄别从而真正升华出有价值的东西。自我感觉要比现在的随意调研意义更大些。
第七,团队淘汰。野外生存招募时有很多同学都积极参与,但最后由于名额有限很多人不得不无奈离去。而选入的队员在平常的技能训练、团队合作、心理素质方面也不一定都能够能够达到团队所规定的要求。因此每个小团队划定的淘汰率,既可以对入选的队员产生了强烈的鲶鱼效应又能给那些未被入选而对户外有强烈兴趣的人一个复活的机会,最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淘汰会锻炼学生对于挫折的承受力。方培琼认为队伍里需要有各种性格各种层次的人相配合才会有更和谐的效率。当然我强调的也并非是精英团队,因为团队成员的淘汰是由团队内部人来投票决定,因此或许某人平常的训练可能不是很好,但是如果这个人有很好的人缘,队员需要这个人来完善来润滑整个团队的沟通,那么他也不会被投出去。这只是我保持团队活力的一个初步想法,具体到实践可能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摸索。
第八,野外生存学院的终极梦想。舟山有多个岛屿,有着进行海岛野外生存实践教育的天然平台。如今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人们休闲方式的改变,户外运动已经成为了新的时尚。海岛野外生存是融户外运动,团队拓展,探险旅游为一体的新领域。这个领域可能也很需要野外生存拓展培训师这样的职业,他们有着良好的野外生存技能又具有心理学管理学旅游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架构,而这样一群人目前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培养模式,而我们海洋学院完全有能力创新这个教育层次,希望会有这么一天。
希区柯克有部悬疑电影叫做《西北偏北》大意是讲一个人莫名奇妙被陷害然后不断逃亡的故事,详情记得不是很清楚了。我只是对这个电影名字很感冒。《西北偏北》名字听起来让人很有一种方向感的迷乱进而激发出无限探索的欲望。起名《东极往东》大致也是这个意思,东极的东面是什么?是海?海的东面是什么?那或许就需要看地图了!就这样在东极往东的一种探索中,我们体会着一种“在路上”的感觉,这是年轻的感觉,这是流浪的错觉。或许“在路上”并不是总意味着幸福,《荒野生存》中一生都在路上寻找幸福的真谛,但在临死前他在木头上艰难地刻下这些字:“”。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名字查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