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衡量生育水平的指标中,15~49岁各年龄组妇女生育率之和指标是什么意思?

[原创]对“妇女总和生育率在1.8左右”的理解
对“妇女总和生育率在1.8左右”的理解
——学习国家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的一点体会
国家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提出,到2015年力争重点县“妇女总和生育率在1.8左右”。省的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沿用了这一提法。一些从事扶贫工作的同志问,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8左右是什么意思?在讨论省的新十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时,还有同志提出,这是1.8%而打字时漏掉了百分号。上个月参加省里的《农村劳动力老龄化》课题研讨时,我提出解决老龄化问题,从总和生育率看,要适度调整人口生育政策,可惜多数同志不赞成。
一、政策依据。国家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提出“妇女总和生育率在1.8左右”,其政策依据有二,一是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人口发展“十一五”和2020年规划的通知》(国办发〔号)提出,“未来十几年我国总人口(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下同)每年仍将净增800万人—1000万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左右的目标,总和生育率必须稳定在1.8左右。”二是2007年1月官方公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认为:“全国总和生育率在未来30年应保持在1.8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换句话说,1.8左右的妇女总和生育率是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设定的。
二、概念特征。总和生育率(英文中称:total fertility
rate,简称TFR)也称总生育率,是指该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即是假设妇女按照某一年的年龄别生育率度过育龄期,平均每个妇女在育龄期生育的孩子数。总和生育率将特定时点上全体妇女的生育率综合起来,以一个数字来表示。实际上,它就是假设一个妇女在整个育龄期都按照某一年的年龄别生育率生育,她所生育孩子的总数。总和生育率很好地说明了妇女现在究竟生育多少孩子,因此它是衡量生育水平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三、数据分析。下图为1994年以色列的妇女总和生育率。图中第(3)列数据表示妇女在育龄期内每1年内生育的可能性,也就近似于妇女生育的概率。第(4)列,
把第(3)列数乘以5(组距:15—19,20—24……),表示每5年内妇女可能生育孩子的数目。在5岁分组中,每名妇女生育的概率都5倍于1年生育的概率。比如说,一名妇女20岁时生育率为0.124,21岁时她的生育率还是0.124,依此照推。把所有年龄别生育率相加就得到总和生育率,它表示每个妇女到她49岁时生育孩子的总数。下图说明,1994年以色列的总和生育率为2.88(第(4)列总和),或者说每1000名妇女生育2880个孩子。换句话说,如果1994年年龄别生育率保持不变的话,以色列妇女在育龄期内平均生育2.9个孩子。顺便说一下,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妇女总和生育率超过了5;在许多发达国家则低于2。
四、更替水平。美国人口咨询局《人口手册》指出,生育更替水平(replacement
level)是指同一批妇女生育女儿的数量恰好能替代她们本身。当净人口再生产率为1.00时,恰好等于更替水平。一旦达到生育更替水平,出生和死亡将逐渐趋于均衡,在没有国际迁入与迁出的情况下,人口将最终停止增长,保持稳定状态。这个过程所需的时间依人口年龄结构的不同而不同。总和生育率也可用于说明生育更替水平,因为它表明了能够替代父母双方所需的平均子女数。目前发达国家普遍认为,总和生育率为2.1即达到了生育更替水平。之所以为2.1而不是2.0(一个孩子对应父母中的一个),是由于在出生时男孩数要略多于女孩数,且一部分女孩将在育龄期前死亡。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较高,因此,达到生育更替水平的总和生育率总要高于2.1。
五、目前现状。《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提出:“全国总和生育率在未来30年应保持在
1.8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总和生育率已降到1.8左右,并稳定至今。”但事实上,从下表《1950--2010年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可以看出,我国最近10年甚至15年间,总和生育率是大大低于1.8这个警戒线的。2000年人口普查、2005年1%的人口抽样调查以及最近10多年的每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及生育调查均显示,上世纪中期以来我国的总和生育率一直低于1.5,从没有接近过1.8。特别是近日《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出版,其显示我国2010年总和生育率仅有1.18110。其中,“城市”为0.88210,“镇”为1.15340,“乡村”为1.4年的《世界人口数据表》显示:2010年全球平均每个妇女生2.5个孩子,发达国家为1.7个,欠发达国家为2.7个,最不发达国家为4.5个,而扣除中国后的欠发达国家为3.1个。我国的总和生育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且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还要低许多。
<span STYLE="FonT-FAMiLY: A CoLor: #50~<span STYLE="FonT-FAMiLY: A CoLor: #10年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
六、严峻挑战。总和生育率的持续走低对中国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政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按照总和生育率七级划分,即:5.0以上为超多子化、5.0~3.0为严重多子化、3.0~2.4为多子化、2.4~2.1为正常、2.1~1.8为少子化、1.8~1.5为严重少子化、1.5以下为超少子化。进入新世纪初以来,我国已属超少子化阶段。有关专家分析,这会产生三大无法回避的社会经济问题:一是青壮年人口、幼儿人口持续减少即“少子化”,这对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对教育行业的招生都形成强烈冲击;二是老年人口急剧增加,未富先老,以超越发达国家老龄化速度的姿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必然使得就业人口不堪养老保障的重负;三是过低的总和生育率又畸形刺激了部分家庭一定要生男孩的心理,他们不想多养育孩子但又一定要男孩养老和传宗接代,所以出现非法堕胎杀死女婴现象,对人伦道德构成冲击,并且导致高得畸形的性别比出现。
七、对策选择。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的变化和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形势、人口政策有很强相关性。总和生育率的变化也直接左右着人口总量的变化。上世纪中后期开始我国实行严格计划生育政策,特别是90年代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机制内在地具有调节人口增长的功能,抚养孩子的成本大幅上升,迫使居民尤其是城镇居民和进城农民工降低生育率,所以妇女总和生育率始终在低位徘徊。有分析指出,如果维持目前计生政策,总和生育率继续保持低位整理态势,我国人口增长始终长期低于生育更替水平,那么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总人口绝对数量将会开始负增长。目前,在上海等特大城市,老龄化进程异常迅猛,社会保障压力巨大,户籍人口负增长的态势已经持续近十年,这和上海户籍人口的总和生育率太低是有直接关系的。解决“少子化”、“老龄化”问题有许多办法,我个人认为从目前情况看重点还是要适度调整现行具体的人口生育政策,允许一个家庭生育两个小孩。
链接:黄华斌:《从各省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看各地生育水平》
[原创]开创生态文明与扶贫开发新局…
[原创]转变扶贫方式&&加大攻坚力度…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医学统计学 第01节
医学人口统计常用指标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医学统计学 第01节
医学人口统计常用指标
大小:2.47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生育率 - 生育率
生育率 - 正文
  总出生数与相应中育龄妇女人数之间的比例。亦称育龄妇女生育率。因分析目的不同,生育率可分为、分年龄生育率、生育率、分年龄孩次生育率、标准化生育率、总和生育率、、终身生育率等类型。   一般生育率& 指每1000育龄妇女的全年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 B为包括已婚、未婚育龄妇女的全年活产婴儿数;指年中15~49岁的女性人数,即育龄妇女的平均人数。有些国家称15~44岁的妇女为育龄妇女,分母取。   因受性别、及其他人口特征的结构影响,难以充分反映人口的生育水平。而一般生育率将生育量与人口中同它关系最密切的育龄妇女数相比,就摆脱了上述结构影响,相对可靠地反映出人口的生育水平。&& 2011年世界部分国家及地区生育率对比图&&&&  对生育率作细致分析时发现,一些影响男性人口的社会经济因素也能导致生育水平的变动,并可按男性育龄人口计算出生率,即 式中为年中15~54岁男性平均人数。男性的育龄期较长,一般情况下,男性的一般生育率显然低于女性,经验表明:       0.8(或0.9)GFRf=GFRm   一般生育率受各年龄妇女生育水平、已婚比例、育龄群年龄结构等因素的影响,需分清各因素在生育率变动中的作用。   分年龄生育率& 指一定年龄组中每1000妇女的全年活产婴儿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Bα为α年龄组妇女的全年活产婴儿数,为α年龄组妇女平均人数或年中人数,fα为α年龄组妇女生育率。年龄组常取5岁一组,亦可取1岁一组。   分年龄生育率在不同年龄组有明显的差别,一般情况下,20~29岁的生育率处于育龄期间的最高值,如表1。   资料表明,20~29岁的生育率占全部生育率的80%以上,而且越是低生育地区,这项比例越高。(见表1) 生育率  年龄组生育率的起伏,能明显反映晚婚、晚育及控制生育的效果。计算年龄组生育率对预测人口趋势有重要作用。   孩次生育率& 指婴儿属于其母亲的第几次活产数。全年活产婴儿数B可表述为         B=B1+B2+…+Bα 式中1、2、…α为孩次;每1000个育龄妇女全年生育第i孩次的活产婴儿数,称为i孩次生育率fi。   生育率的孩次结构,是生育率特征的重要方面。例如1981年中国的一孩生育率为 39.42‰、二孩生育率为21.40‰、三孩及以上生育率为22.52‰。可见严格控制多育,进一步降低中国妇女生育率仍有很大余地。   同孩次的生育率在年龄分布上很不均衡,在一定的生育水平下,这种不均衡性又是相对稳定的。   分年龄孩次生育率& 每1000个 α岁的育龄妇女全年生育第i孩次的活产婴儿数,记为。 式中为α岁妇女全年生育的i孩次活产婴儿数;为α岁妇女的平均人数。分年龄孩次生育率的变化是描述生育率转变过程的重要方面。(见表2) 生育率  标准化生育率& 按标准人口的妇女年龄结构,对不同人口的分年龄生育率加权平均得出的生育率,计算公式为 式中 fα为α岁妇女的生育率;为标准人口的 α岁妇女的人数。   一般生育率受两个因素的影响,即分年龄生育率与育龄妇女的年龄结构。对比两地或不同时期生育率水平时,有必要从一般生育率中消除年龄结构的影响,即采用统一的标准人口的年龄结构计算生育率,这称作生育率的标准化。(见表3) 生育率  资料表明,分年龄生育率都是乙地较低,但一般生育率反而甲比乙低,这一矛盾现象是因乙地生育旺盛的年轻育龄妇女的比重较大引起的。这种被年龄结构所扭曲了的生育率对比关系,在标准化过程中得到调整。若取标准人口的年龄结构,分别计算两地的一般生育率,可得标准化生育率:甲地63.75‰,乙地58.64‰。这就使一般生育率与分年龄生育率保持高低一致的关系。   一般取与两个地区有关的人口当作标准人口,如比较各省市生育率时,可取全国人口作标准人口。   标准化生育率亦用来描述生育率变动趋势,假设以1964年中国女性人口的结构,对近30年中国的一般生育率进行标准化,可得生育率趋势(见表4)。 生育率  生育率标准化后显示,直至70年代中国加强计划生育以后,生育率才发生急剧转变。   以上生育率标准化方法称为直接方法。在资料受限制情况下,还可采用间接方法求标准化生育率。计算公式为 式中B为某地全年活产婴儿数;为该地α岁女性人口数;Fα为标准人口的α年龄组生育率;F为标准人口的一般生育率,如对以下资料对比两地生育率(见表5)。又设甲地全年出生婴儿72944人,乙地出生64890人,同期标准人口的一般生育率为78‰,以间接方法得出的标准化生育率为 生育率    甲地:     乙地:   总和生育率& 若一队列妇女按一定年份的年龄组生育率度过整个育龄期,她们终身平均生育的孩子数称为总和生育率。计算公式为 式中fα为α岁妇女生育率;TFR为总和生育率。若生育率资料为5岁一组,则   在只有全年活产婴儿数,缺少年龄分布资料时,可用间接方法推算总和生育率,公式为 式中Fα为标准人口的分年龄生育率;B为某地全年活产婴儿数,为该地α岁女性人口数。   总和生育率实质上是一种标准化生育率,它对每个分年龄生育率都加了“等权”。因此不受妇女年龄结构的影响,能用它表明不同地区生育水平的差异,或一地生育水平的转变过程。总和生育率随分年龄生育率而变动,能综合反映一定人口的生育水平,对有计划地控制生育、制订人口规划、预测人口趋势有重要作用。   累计生育率& 一群妇女按一定年份的分年龄生育率,经历育龄期的过程中,到达一定年龄时的平均累计生育量。如年龄的累计生育率为   累计生育率随年龄而变动,显然,育龄期结束时的累计生育率等于总和生育率。   累计生育率描述育龄过程中妇女生育量的积累过程,对不同年龄妇女的生育状况,与人口的社会、经济特征如教育、就业、扶养关系、健康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时,需采用累计生育率。   终身生育率& 度过育龄期后一批同龄妇女平均每人生育的孩子数。亦称完全生育率。经回顾性调查,可获得超过育龄期的同龄妇女群曾经生育的孩子数,公式为 式中Bα为α岁妇女曾生育过的活产婴儿总数;为α岁妇女总人数;fe为α岁妇女的终身生育率。在具备详尽的生育史资料时,亦可由分年龄生育率推算终身生育率。若将同批妇女在不同年份(即不同年龄上)所经历的分年龄生育率加总,即能得出该批妇女的终身生育率,算式为 式中y为该妇女在15岁时的日历年份;为y 年15岁女性的生育率,余类推。   终身生育率在不同时期、不同空间对比,可反映生育水平的变动趋势与地区差别。
生育率 - 配图
生育率 - 相关连接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 人口学刊 -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
参与编辑人数:
最近更新时间: 13:05:24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人口学!名词解释:人口迁移增长、分年龄组生育率、马尔萨斯的两前提、我国计划生育第一人_百度作业帮
人口学!名词解释:人口迁移增长、分年龄组生育率、马尔萨斯的两前提、我国计划生育第一人
人口学!名词解释:人口迁移增长、分年龄组生育率、马尔萨斯的两前提、我国计划生育第一人
人口迁移的解释
人口迁移增长,是人口机械增长的一类,是一定时间内该地区迁入人口和迁出人口的差值。分年龄组生育率,人口学将15~49岁年龄段的女性人口定为育龄妇女,将育龄妇女以1岁或5岁分组来算生育率,就叫分年龄组生育率。即一定时期内该年龄组的妇女活产婴儿数除以该组妇女平均生存人年数,单位一般是千分比。马尔萨斯的两个前提是:通俗的话讲就是任何时候一个人都是要吃饭的;任何时候人都是有情欲的(1人的...当前位置:
>>>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据图甲、图乙回答1-2题图..
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据图甲、图乙回答1-2题
图甲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指标&&
图乙上海市常住育龄妇女分年龄组生育率( 单位:人%)
1.若图甲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
A.人口素质下降&&&&&& B.人口老龄化C.就业压力加大&&&&&&&&&&&&D.劳动力成本下降
2.生育率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妇女或育龄妇女的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的数量。以下对图乙表格分析不正确的是&&&&&&&&&&&&&&&&&&&&&&&&&&&&&&&&&&&&&&&
A.2010年与2000年相比,生育率的最高值年龄推迟B.年龄组生育率的起伏,能明显反映晚婚、晚育及控制生育的效果C.育龄妇女文化程度是影响生育率年龄推迟的主要因素D.从事农业人口的比例是影响该地区妇女生育率的主要因素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福建省期中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据图甲、图乙回答1-2题图..”主要考查你对&&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育、职业选择、人口流动等方面,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发展、转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封建社会,生育年龄为15到20——劳动力增值现代社会,提倡晚婚晚育——人口压力缓和2、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封建社会,多育多子,多子多福,重男轻女——人口压力,性别失调现代社会,只生一个,男女都一样——生活水平提升3、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封建社会,士为统治阶级,农则容易受到士的表扬——重农抑商现代社会,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加快——从商人口增加4、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封建社会,定居在农田附近,“父母在,不远游”——传统农业为主现代社会,各地区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婚姻地域范围扩大,人口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提高——改革开放
发现相似题
与“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据图甲、图乙回答1-2题图..”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0167879698101795888067958010263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指标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