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亿这个吴盼兮名字怎么样样

  不知道楼上发言的人都有见识多少事、多少人,竟会发出一些一棍子打死的人的话。就说我的小儿吧!幼儿园几年,一个字没学会,连笔也不会拿,在学校不是玩就是闯祸。我从不担心他学不会,我用一个月的时间就教会了他所有的拼音和10以内运算。现在小儿可是读书信心满滿,自觉得很。是那些老师不行,还乱发言!老师只是一个引路人,很多老师根本就不够格。并不是有上岗证就说明了问题。
  让我看到一些真相。
  只说成绩的话,从小学到大学,发现的确实是成绩越好的群体中,家境还不错的比例越大,但是穷人家的孩子当然也有  问题在于家境和环境对视野的影响吧  想改变阶层不是那么容易的
  我作为一个小学教师,而且是城市薄弱学校的老师,真的,我们现在招收大多数是进城农民工的孩子,深有感触,特别是那种生几个姐姐又一个男孩的,10个9个不成器,天天就想着吃玩,学习什么的不想搞,真是猥琐的狠。
  @盛开的裙子skirt
18:20:57  他妈的还有脸说穷人家的孩子出不了头,成绩不好,都是你们这些没有职业道德的老师整的,为了挣点外快,该课上讲的内容你们弄到补课班上讲,我们那个年头有你们这样的老师啊。我们小时候课上没讲完的老师课后一定给我们讲明白,我老公一天课没补过,小学还是在农村上的,长大不也照样考
吗,你们这些狗眼看人低的败类,好孩子也让你们耽误了  -----------------------------  @xiaopaitudou 4333楼
20:05:09  同意,现在幼儿园,中小学的老师们都挺势力的。  -----------------------------  放你妈的屁,李老公考上复旦,那是因为那时候社会还公平,每家都穷,但现在,农村基础教育薄弱,没好老师教课,城市有孩子上补习,难道因为人家孩子上补习,就是没老师好好教,我们这还不是有好孩子够努力,不上补习也学习好的,你好好看看现在农二代们,个个剃个飞机头,游手好闲的,吃喝玩乐,抢劫杀人的,逮到就是社会的错,妈的,人堕落还找理由。
  什么叫不公平?有钱人家的钱就不是辛苦赚回来的?人家辛苦赚回来的钱让自己的孩子受最好的教育就是对穷人家的孩子不公平?虽然我不是有钱人家的孩子,我学习成绩也不好,但是我从来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公平。  
  家庭条件好,起点高,自然更好。
  回复楼主,@linyang222  做了15年老师我想告诉大家: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   标题不是耸人听闻,这今年尤为明显,有数据说话,不论是从公立学校还得社会培训机构民办学校,成绩好的孩子越来越偏向富裕家庭,这是事实。   拿楼主所在的某城市来说,(也是个经济特区,但非深圳),这两年,学校里的中考状元,或者高考状元,基本家里都是条件很好的,上个月中考结束,我们学校有5个孩子上了重点线,都是位列状元或者尖子生行列,平均分都是每门115分左右,这个月这几个家长们都商议暑假送孩子去参加一个澳洲的夏令营,当时很惊讶,这些家长都这么有钱吗?事实证明我多虑,这些家长都是开跑车的主,还有住别墅的,家庭条件都非常之好,这样的家庭还出这样的孩子,真是锦上添花啊……   反观过去这今年,学校里的尖子生,大多数也是家庭经济条件极好的,班上做班长的,或做学习委员的,也是家庭教养的很好,其实他们的成绩好,除了家教外,还有...  -----------------------------  m  
  我读初中的时候成绩好的基本家里很有钱,高中就不太明显了  
  只能说,因为多数富有的父母越来越注意孩子的教育;而不富有的父母越来越忽视教育  其实要说忙没时间教育什么的,其实富有的父母可能更忙吧(钱不是那么好赚的,我自己的经验告诉我,收入高的少有人是做8小时工作制的),但是人家可能更会安排时间,已经想办法和孩子沟通互动。  反观一些不富裕的家庭,父母本身都不注意孩子的教育了。如果孩子不是天生聪明又懂事的,的确很难有什么成就。  那些把问题推个老师的,真替你家的孩子忧伤的。  我始终认为家庭教育才是根本,而家庭教育的根本在于父母和孩子的沟通互动。我想互动和沟通应该不分贫富吧?
  其实,我想说。现在好多家里有钱的家的长辈是在他们的学生时代,是学习的佼佼者。受过教育的,学识上、远见上强于很多没受过当时所谓的高等教育的父母。所以,lz说的状况很正常。只能说,时代改变了。知识不能完全改变命运。努力学习的寒门子弟,可能在在校期间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是,无论是社交还是眼界,都不太能够和出身好的,受过父母有关于此方面精心培养的孩子来的强。当然,也有许多通过自己努力取得巨大成功的寒门子弟。但是毕竟是少数、也相对困难的多。
  @邪7 38楼
18:09:54  事实,你看看进中专职校技校的小孩特别是寄宿制那种,就更明白了,父母大多都是农民工…小时候是留守儿童,到上学的时候直接往学校一扔,高中那都还高档了好不…特别是中专职校也分档次,越差的学校小孩成绩家庭教育见识相对也差,未来的就业当然也……  -----------------------------  我认识一个妹纸,中专生,成绩还差的那种。在你想象中一定是父母下岗或来自农村的农民工了吧。。。我不知道她父母的出身,我只知道她说想开店锻炼一下,她爹就给了她一百万作起动资金,结果大家当然猜到了,自然不是店子欣欣向荣。  父母出身是混得差的人很容易推卸自己不努力的责任的借口。“没有一百万为什么要生我!”这种不孝子就应当放马桶里冲掉。
  怎么说呢 我爸也是老师
(→_→我爷爷和外公都是老师)
我觉得家境好的孩子一般成绩都不是很差 家境不好的孩子 成绩差的比例较高  
  @昕昕麻麻 4581楼
14:40:29  这个文章我一个月前就在鬼脚七的微信上看完了!感触挺深的!我是寒门出身的!这些年,我跟周围人比起来,我觉得我的起步真比他们晚了很多,有一个父母在政府当官的,她大学时,就很会与系领导搞好关系的,各个老师喜欢她,她长的不怎么样,但是很有才,为人处事,我真的羡慕得不得了!工作后的一同事,爸爸是校长,她在学校(我是老师哈),在领导中总能处处处理的很好!我却这怕那怕的,因为我的成长环境是农村,我没有一个......  -----------------------------  扩招前考上普高的也没有多少用,除非是重高,当时的普高说白了和大学没有多少关系的  但是相对来说中专永远不如大学好,实际上就是在早期有分配时(93年后中专就不行了),大学也比中专好,考中专的学生只能说是成绩中等偏上,没有后劲和自信心的学生,有能力考大学的,谁会考中专啊,而且以农村户口居多,中专分配至基层和县,大学分配到中层和地级市,而且学历高升值潜力更大,但当时农村学生就是成绩在好,别说大学了,连高考的资格都没有,大部份上就业学校(中专)了,造成农村中专比高中分数多出几十分,和城市正好相反,主要是当时农村和城市没有联招,农村高中软硬件差,升学率不高,上了重高考不上大学,就白上了,而且重高没有分配工作,中专有,当时城乡差别很大,城市户口对农村来说吸引力很大的,中专分数线在90年代初期比普通县的县中高一点很正常(有个别县中也是省中),但比省重点高就是胡说了,毕竟当时一个地级市也只有一两所省中,  但对城市人来说中专是个鸡肋,当时城市人拿个高中文凭当兵回来,就可以顶替父母到单位上班,说白了,还是基础教育差别造成的,也付和这个贴子的观点  这个把当时的中专和省高做了比较,里面的内容可以说明一切了
  @骑马的步兵
16:17:47  1995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92.59万,  1996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96.58万,  1997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100.04万,  1998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108万,  1999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160万,  2000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220万,  2001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260万,  2002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320万,  2003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382万,  按照这个人数推断:  扩招前能重点本科的,差不多就是现在能上......  -----------------------------  @guaicaikeke 4580楼
13:40:31  你没考虑扩招前的中考,当时很多人是考不上高中的  -----------------------------  扩招前考上普高的也没有多少用,除非是重高,当时的普高说白了和大学没有多少关系的  但是相对来说中专永远不如大学好,实际上就是在早期有分配时(93年后中专就不行了),大学也比中专好,考中专的学生只能说是成绩中等偏上,没有后劲和自信心的学生,有能力考大学的,谁会考中专啊,而且以农村户口居多,中专分配至基层和县,大学分配到中层和地级市,而且学历高升值潜力更大,但当时农村学生就是成绩在好,别说大学了,连高考的资格都没有,大部份上就业学校(中专)了,造成农村中专比高中分数多出几十分,和城市正好相反,主要是当时农村和城市没有联招,农村高中软硬件差,升学率不高,上了重高考不上大学,就白上了,而且重高没有分配工作,中专有,当时城乡差别很大,城市户口对农村来说吸引力很大的,中专分数线在90年代初期比普通县的县中高一点很正常(有个别县中也是省中),但比省重点高就是胡说了,毕竟当时一个地级市也只有一两所省中,  但对城市人来说中专是个鸡肋,当时城市人拿个高中文凭当兵回来,就可以顶替父母到单位上班,说白了,还是基础教育差别造成的,也付和这个贴子的观点  这个把当时的中专和省高做了比较,里面的内容可以说明一切了
  这是老师说的帖子!居然被我看到了!马克!拉同学围观  
  实际上,早期农村里面家长有远见的+学生成绩优秀的也是考大学为荣的,但是这样的例子不多,没有普遍性,而且当时还有高中毕业也可以考中专的(高中专),这个还是比较容易的,一般说来高中专远比初中专要好的多。  所以说无论在何时,就是早期有分配时农村也比城市吃亏,唉
  @骑马的步兵
16:17:47  1995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92.59万,  1996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96.58万,  1997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100.04万,  1998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108万,  1999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160万,  2000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220万,  2001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260万,  2002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320万,  2003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382万,  按照这个人数推断:  扩招前能重点本科的,差不多就是现在能上......  -----------------------------  @guaicaikeke
13:40:31  你没考虑扩招前的中考,当时很多人是考不上高中的  -----------------------------  @骑马的步兵 4616楼
08:42:27  扩招前考上普高的也没有多少用,除非是重高,当时的普高说白了和大学没有多少关系的  但是相对来说中专永远不如大学好,实际上就是在早期有分配时(93年后中专就不行了),大学也比中专好,考中专的学生只能说是成绩中等偏上,没有后劲和自信心的学生,有能力考大学的,谁会考中专啊,而且以农村户口居多,中专分配至基层和县,大学分配到中层和地级市,而且学历高升值潜力更大,但当时农村学生就是成绩在好,别说大学......  -----------------------------  你那个范围应该限制再小点,实际上95年以后,考大学难度就不大了,我同事9798年高考的,当时考重点大学差几分,复读一两年,刚好99年高考,结果也只是刚好上重点,他们感觉上重点大学难度差距不大
  非常同意  以我和我的小伙伴为例  工作和生活状态比较好的那几个,都是家境比较好的
  @骑马的步兵
16:17:47  1995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92.59万,  1996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96.58万,  1997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100.04万,  1998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108万,  1999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160万,  2000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220万,  2001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260万,  2002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320万,  2003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382万,  按照这个人数推断:  扩招前能重点本科的,差不多就是现在能上......  -----------------------------  @guaicaikeke
13:40:31  你没考虑扩招前的中考,当时很多人是考不上高中的  -----------------------------  @骑马的步兵
08:42:27  扩招前考上普高的也没有多少用,除非是重高,当时的普高说白了和大学没有多少关系的  但是相对来说中专永远不如大学好,实际上就是在早期有分配时(93年后中专就不行了),大学也比中专好,考中专的学生只能说是成绩中等偏上,没有后劲和自信心的学生,有能力考大学的,谁会考中专啊,而且以农村户口居多,中专分配至基层和县,大学分配到中层和地级市,而且学历高升值潜力更大,但当时农村学生就是成绩在好,别说大学......  -----------------------------  @guaicaikeke 4619楼
09:06:18  你那个范围应该限制再小点,实际上95年以后,考大学难度就不大了,我同事9798年高考的,当时考重点大学差几分,复读一两年,刚好99年高考,结果也只是刚好上重点,他们感觉上重点大学难度差距不大  -----------------------------  其实这也是分地区的,经济发达沿海地区的农村90年代初中专热退,像北上广这类城市市区80年代未开始退,内地省会成都市区95年时也没有人考中专了,但是有些落后地区的农村99年毕业还有分配的,可以说,户口和分配这两样没有的话,中专就完蛋了  偶上司76年的,沿海省某县,当然父母亲都是机关滴,91年中考,他说他们初中班考中专有的,但大部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为主,上司是陕西财院(现并入西安交大)98毕业,照样分配在现在的机关,不过他妻子比他大一岁,倒是中专毕业的(分配到银行)  偶亲戚中这个年龄段的人也有,而且家庭经济极差(说难听点是处于社会底层的),但是还是上高中的,周边好像没有人上中专(上职高的倒是有),当然偶这里是沿海省第三地级市的市区,可以肯定市区人对中专不感冒,很少听人提起过中专二字,早期中师也有三所,但分布在下属县城,当时农村考中专热其中之一是转户口,进城,如果市区人考中师就要倒着来了,估计没有人愿意这样的  说白了,中专越落后的地方越吃香的,经济社会越发达的地方,中专就什么都不是了  早期(90年代初以前)说中专分数线和省重中持平的也仅仅是一些部属中专和省属中专,这些中专的确难考,但是这类中专很少,不具备有普遍性,大多数还是以市属中专为主
  @骑马的步兵
16:17:47  1995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92.59万,  1996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96.58万,  1997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100.04万,  1998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108万,  1999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160万,  2000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220万,  2001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260万,  2002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320万,  2003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382万,  按照这个人数推断:  扩招前能重点本科的,差不多就是现在能上......  -----------------------------  @guaicaikeke
13:40:31  你没考虑扩招前的中考,当时很多人是考不上高中的  -----------------------------  @骑马的步兵
08:42:27  扩招前考上普高的也没有多少用,除非是重高,当时的普高说白了和大学没有多少关系的  但是相对来说中专永远不如大学好,实际上就是在早期有分配时(93年后中专就不行了),大学也比中专好,考中专的学生只能说是成绩中等偏上,没有后劲和自信心的学生,有能力考大学的,谁会考中专啊,而且以农村户口居多,中专分配至基层和县,大学分配到中层和地级市,而且学历高升值潜力更大,但当时农村学生就是成绩在好,别说大学......  -----------------------------  @guaicaikeke
09:06:18  你那个范围应该限制再小点,实际上95年以后,考大学难度就不大了,我同事9798年高考的,当时考重点大学差几分,复读一两年,刚好99年高考,结果也只是刚好上重点,他们感觉上重点大学难度差距不大  -----------------------------  @骑马的步兵 4621楼
10:11:00  其实这也是分地区的,经济发达沿海地区的农村90年代初中专热退,像北上广这类城市市区80年代未开始退,内地省会成都市区95年时也没有人考中专了,但是有些落后地区的农村99年毕业还有分配的,可以说,户口和分配这两样没有的话,中专就完蛋了  偶上司76年的,沿海省某县,当然父母亲都是机关滴,91年中考,他说他们初中班考中专有的,但大部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为主,上司是陕西财院(现并入西安交大)98毕业,照样......  -----------------------------  我是说你那个扩招前考本科,扩招后考985的说法不准确,就看98年和99年,下面是网上的新闻,江苏省的  据介绍,今年江苏省共有21.3416万人报名参加高考,比去年增加了1.9458万人,增幅为10.03%。全省将从参加统考的考生中录取13.5109万人,比1998年增加4.8246万人,增幅达55.5%。今年的招生计划中本科8.0568万人,占整个计划数的59.6%,比1998年增加2.8765万人。由于今年招生计划的增幅大于报考人数的增幅,录取率预计比去年增加15个百分点,约为64%。今年江苏省考生成绩,理科最高分为687分,文科最高分为634分。?  可以看出,98年,扩招之前,本科率26.7%,专科以上44.7%,99年扩招后,本科率37.4%,专科以上63.3%,而扩招后,江苏一本率一直稳定在10%左右,也就是说,98年你考普通本科的,有相当一部分到了99年一样只有读二本,98年读专科的,一部分到了99年可以读二本,另一部分还是得读大专
  @卷卷死掉鸟 245楼
09:03:09  同意啊,跟我刚高考的妹妹聊天,她的学校是本市第二好的学校(第一好的她成绩实在不够进不去,第二好的她家有钱就进去了),她同学都家境很不错,相册里都是出国玩的照片,大部分同学都有能拿得出手的才艺,也有成绩超好奥赛拿第一的。高考这段时间好几个都准备出国,也有的家长给选择去了很厉害的学校。  穷人的孩子呢,出国别想了。选择,你也没那么多选择,光看你的分数,还要防着你考上了分数还绰绰......  -----------------------------  为女儿码
  回复第4565楼(作者:@guaicaikeke 于
18:36)  @sleeper_78
11:18:36  我上高中那会我们班成绩……  ==========  其实是想大家为什么一直把这个帖和学习成绩啊联系的那么严重呢。楼主说的寒门再难出贵子我想更多的是说出了校门,走向社会时,寒门弟子更难成功吧。  本人家境一般,高考失利,上了一所烂大学,发现同宿舍的人都是来自农村的。嗯,怎么说呢,性格都比较孤僻,不大方,自尊心暴强,有一次我开个玩笑都伤了人家,其实就是我那个同学特节省,总是买那些特价的东西,不管自己用不用得着,反正便宜她就买,结果反而浪费时间。然后我就说她像过冬的老鼠,她就生气了。哎!  反观我一个很有钱的朋友,真的很有钱,总是出国游,英语特棒,钢琴和吉他都很好,开朗,社交能力特棒,每次她来我家,走后,我妈总是说我怎么怎么没人家有礼貌啊什么的,不过我真的很崇拜她哦。贤惠大方,成绩棒,才艺好!  所以我觉得寒门再难出贵子主要原因是不懂得人情世故吧,虽然财力是一方面,但是性格决定命运的。那些考上好大学后来成功的寒门,应该是大学里学会了怎么和人打交道的。  以上是本人的所见所想,很浅显,别拍我,  我真的觉得性格决定命运,二性格取决于家庭教育的。  
  补上,那个特有钱的朋友家里特温馨,他老爸特逗,反正我蛮喜欢去她家玩的,哈哈,本人脸皮厚,没办法。  而我认识一些家境不好的,家里就不怎么温馨了,记得有一次去一个不怎么家境好的同学家里,吃饭时她家里的人一直说物价怎么怎么贵啊,搞得我特压抑。  哎~~  
  马  
  @sleeper_78
11:18:36  我上高中那会我们班成绩顶尖的都是中等家境的孩子。我上大学的时候我们班学习顶尖的大多数是城市中等家境的孩子。现在我成了大学老师,我发现我们专业成绩顶尖的学生大多数是中等家境的孩子。我觉得太穷太富都不容易出尖子生吧,  -----------------------------  @米奇妙妙123
23:25:37  因为那时候很多穷的上不起学。  -----------------------------  @最烦焦恩俊的粉
23:27:18  拉倒吧,分明是考不上,什么上不起学,以前的大学都是公费而且还包分配的。  -----------------------------  @guaicaikeke
08:49:59  那时候很多农村的不会考虑上普通高中然后考大学的,现在是个人都知道要考大学了  -----------------------------  @最烦焦恩俊的粉
09:06:24  不上高中也是考不上,高中也分公费自费,只要学习好上高中也不要花钱的,分明是考不上,别说什么上不起学。  -----------------------------  @guaicaikeke
12:59:17  得了吧,九几年的时候,中专很火,好多最优秀的学生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就直接中专工作了,这种现象在县城上面很普遍,特别是家里是农村的,毕竟中专毕业直接分配工作了。我父母很有几个同事就是那时候中专毕业的,现在很多银行还有很多这种员工。  -----------------------------  @最烦焦恩俊的粉
16:34:25  学习好的没有上中专的,都回去考大学的,谁上中专啊,再说中专包分配???九几年的时候大学都不包分配了,中专怎么会包分配啊!  -----------------------------  @西雅图和夜未眠 4561楼
12:27:43  中专95年前毕业,和大学99年前毕业的包分配,但是到这个年限的最末几年,基本也分配不到啥好工作了。  -----------------------------  你说的很对,总体上准确的说自从1992年国家粮食放开以后,中专就开始走下坡路了,92年93年时中专开招大量的自费生(不包分配)95是中专最后的辉煌(实际上当时只有合同了,但还有大部分转为正编)94年考入中专大多数没有分配了(中师除外,中师好像应该96届入学的是最后一届分配了),96年开始中专彻底完蛋,大概94年吧,高校招自费生,97年高校收费并轨,确切的说90年代中期大学隐性扩招,既然好上了谁还上中专啊,最惨的是95年考入中专的农村高分生,他们以高于重中的分数线考入,毕业时没了分配,99年公开扩招,中专文凭一夜成了废纸,这些高分生沦为了打工的命,还有就是早期上了重高或者普高,但最后没有考上大学的,也是一个惨样  不过90年代初前中专也要看专业,当时进通迅,交通,电力,公安,工商,税务,银行,海关,民航,铁路卫生等行业现在过的很甜。而粮食,纺织,机械,内贸这些专业等等现在惨的要命,说到底学历这个东西在体制内有效,出了体制就没有意义了
  @骑马的步兵
16:17:47  1995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92.59万,  1996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96.58万,  1997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100.04万,  1998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108万,  1999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160万,  2000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220万,  2001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260万,  2002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320万,  2003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382万,  按照这个人数推断:  扩招前能重点本科的,差不多就是现在能上......  -----------------------------  @guaicaikeke
13:40:31  你没考虑扩招前的中考,当时很多人是考不上高中的  -----------------------------  @骑马的步兵
08:42:27  扩招前考上普高的也没有多少用,除非是重高,当时的普高说白了和大学没有多少关系的  但是相对来说中专永远不如大学好,实际上就是在早期有分配时(93年后中专就不行了),大学也比中专好,考中专的学生只能说是成绩中等偏上,没有后劲和自信心的学生,有能力考大学的,谁会考中专啊,而且以农村户口居多,中专分配至基层和县,大学分配到中层和地级市,而且学历高升值潜力更大,但当时农村学生就是成绩在好,别说大学......  -----------------------------  @guaicaikeke
09:06:18  你那个范围应该限制再小点,实际上95年以后,考大学难度就不大了,我同事9798年高考的,当时考重点大学差几分,复读一两年,刚好99年高考,结果也只是刚好上重点,他们感觉上重点大学难度差距不大  -----------------------------  @骑马的步兵
10:11:00  其实这也是分地区的,经济发达沿海地区的农村90年代初中专热退,像北上广这类城市市区80年代未开始退,内地省会成都市区95年时也没有人考中专了,但是有些落后地区的农村99年毕业还有分配的,可以说,户口和分配这两样没有的话,中专就完蛋了  偶上司76年的,沿海省某县,当然父母亲都是机关滴,91年中考,他说他们初中班考中专有的,但大部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为主,上司是陕西财院(现并入西安交大)98毕业,照样......  -----------------------------  @guaicaikeke 4622楼
15:31:24  我是说你那个扩招前考本科,扩招后考985的说法不准确,就看98年和99年,下面是网上的新闻,江苏省的  据介绍,今年江苏省共有21.3416万人报名参加高考,比去年增加了1.9458万人,增幅为10.03%。全省将从参加统考的考生中录取13.5109万人,比1998年增加4.8246万人,增幅达55.5%。今年的招生计划中本科8.0568万人,占整个计划数的59.6%,比1998年增加2.8765万人。由于今年招生计划的增幅大于报考人数......  -----------------------------  你说的也对,94年开始教改,高校招自费生,可以说是隐性扩招了,96年有人才市场的概念了,江苏湖北,帝都,魔都这是教育重地,升学率一向很高,像江苏最落后的苏北农村80年代后期,中专就成二流的了,而安徽,江西农村97年中考中专分数线比县高还要高的,地区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浙江也算发达地区吧,浙省老三地级市市区的96年中考时,志愿报名卡上中专中师还排在普高前面的,当然这个没有意义,市区人没有多少报中专的,而且偶孤陋寡闻只知道重高普高职高,填报志愿才晓得还有中专中师这类学校
  http://toto2977./blog/static//
  成绩不等于成功,现在是阶级固化阶段,穷人的孩子要成功需要更多努力或多代人的奋斗,如果阶级固化到一定阶段那么改革不可避免,改革不深入就是革命,因为这样才能打开政治经济固化的上升通道。  
  寒门难出贵子,对的。  
  你作为一个老师,这样偏颇的传递一个片面的思想,其实也是不对的。  因为我也从教12年,在我们学校大部分孩子都家境的极为普通,可是他们都很勤奋努力,很多农村孩子认为他们唯一能改变命运只有读书改变命运。  至于性格方面~~因素很多,可是我们应该看任何问题两面性。  而我们作为老师应该给孩子传递积极向上的思想。
  这个帖子很好
我明白楼主的担忧  
  很好,可惜被删掉了
  的确,我们要承认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走出来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受的各方压力较贫寒家庭的孩子要少很多,顾虑少,他们在性格上、待人接物上的确表现出更好、更高的礼貌、方式方法、素质,同这样的人相处相对来说更令人愉快。但是,我们更要看到,社会上所说的“贵子”,他们之所以成为贵子很大原因不是因为他们素质高,或者受教育水平高,而是在于他们的家庭给他们提供的人脉与背景。有多少富人家的孩子是自己真正“裸”着走上成功路的呢?有多少成功是可以“裸”着就能取得的呢?所以请不要在这里说“富人家的孩子、、、、、好”,“穷人家的孩子、、、、不好”。  如果你是富人家的孩子,你可以充分利用你的资源优势,接受更加全面的教育,去欣赏艺术,去各地旅游,你可以充分利用家庭给你提供的人脉和背景,你可以成为人们所说的“贵子”,但是不能站在你的优势上去指点贫寒人家的孩子眼界窄、素质低、急功近利,不要在没有胳膊的人面前显摆你的手有多灵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贫寒人家的孩子更是,因为在他们奋斗的路上能依仗的也只有自己,所以请不要嘲笑他们,如果你同他们一样,谁也不敢保证你会比他们强。  如果你是贫寒人家的孩子,如果你有悟性、有能力、有手段,你可以利用你的优势去拼搏,去改变自己的生活、工作,给自己挣一个好前程,给未来的儿女提供一个可以成为“贵子”的平台。如果你是平庸的,能力、相貌皆不出众,那你也可以通过学习或者自己的劳动,提高自己的素养和能力,哪怕这种能力仅仅够你温饱,你可以给未来的儿女一个不富裕但是温暖的家庭,给他提供不丰富但是满足必须的教育环境,让他成为一个心智健全、性格平稳、素质全面的人。幸福有千百种,生活有千百样,踏踏实实、本本份份也可以幸福一生的。不要在不顺意时就怨天尤人,也不要因为自己的父母贫穷而怨憎他们,更不要因了别人的富裕而恶言相向,因为那样的嘴脸是最丑陋的。有能力,不停攀登;没能力,安分守己。  同样,作为一名教师,要端正心态,不要求你像作文中写的“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蜡炬成灰泪始干”,但既然顶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帽子,就希望你能正确的引导每一个孩子,让他们知道,人的一生幸福与否,金钱、地位很重要,但是这并不是唯一,关键在我们的心。世上千百样人,有千百样人生,有千百样幸福,有千百样苦楚。有一个强大的内心,你会幸福很多。
  楼主说的太对了,现在许多家境好的学生高中时就开始跟着父母游历海外了,穷人家的孩子只能好好学习课本知识,没钱学特长,没钱旅游,见识根本没法和富人的孩子比,况且家庭优越的孩子父母基本都是很有教养很体面的人,所以会严格要求孩子,让孩子很有教养。综上所述,家庭优越的孩子更可能成绩优异,见识广博,家教良好,多才多艺,在以后的事业上更有可能有所建树。  
  这个其实还是看家庭观念。一个崇尚读书的贫寒家庭和一个重男轻女认为读书无用白白浪费时间的贫苦家庭,相差还是很大的。
  看过不一样的风景,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考100分也不能说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就很好了.家长能让孩子旅游\钢琴地接触,那100分早就不是这些父母的目标了.你还是落后了.  --------------------------------------------------------------------  @今年争取娶个鸡 335楼
22:04:44  拜托!瞧你的智商!  我没说未来的发展,我只说初等教育!  -----------------------------  看你的ID就知道你是个什么水平的人。  我小时候家庭条件不错,琴棋书画样样学过,初中开始家里没落,我成绩也从初中开始直线下降,最后上了大专。  大专同学基本都是来自没什么钱的普通家庭,但从小的琴棋书画教育还是让我在整个年级鹤立鸡群,哪怕那段教育是很小时候的事了。  毕业后,大部分同学过着月入的生活,好的也是,而我是唯一一个白手起家创业成功的人。原因无他,也就是基因和教育的差距。我的小学同学大部分已经都成为了天之骄子,都沿着无形的线在走着,很少很少人能脱离。
  马一个,慢慢看
  提出一个观点:农村孩子的很多能力是不考的,比如身体素质、辨认农作物、种植庄稼、……教育很不公平。唉!不过农村孩子这方面现在也在弱化……  
  写的很真实
  @linyang222   贵贱靠的是基因
  我儿子没上任何培训班,同学家孩子每年培训班的钱不少于两万(不包括学琴),儿子和同学家小朋友都是小学生。  但我们家在儿子身上花的时间精力绝对不比同学家少,我妈是全国重点中学高级数学老师,守着一小学生天天奥数,我爸是六十年代大学中文系学生,盯他练字和作文,老公看他背英语,我给他讲各种典故故事,陪他自学什么的。  儿子班上,成绩好的这几个孩子家庭条件都还可以,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也都有房有车。  我前段时间还在感慨,教育资源的有偿化,让教育平等彻底成为一句空话了。
  穷的越穷,富的越富
  其实我觉得原子的悲哀不仅仅是早结婚,早要孩子的原因,就算是,那也只是一小部分,说到底还是这个社会,要是房贷没那么高,物价不那么要命,他应该会活的很幸福关键是他的幸福被某些部门消化了,然后这些部门又把自己的荣华建立在普通大众的痛苦之上还有为毛作者认为李天一是权贵子弟,他貌似是炮灰吧,真正的权贵貌似是另外几个吧,是不敢说还是无知啊  
  - -我信楼主是老师
因为大多老师就是这样看寒门低  我觉得都有吧
为什么豪门不能出好学生?是楼主自己的思想问题吧
  马克!  
  绝对的好吗 我在课外补课花的钱比学费翻好几倍 不能否认的是补课的人成绩不一定好 家境差的人成绩一定不好 但是做个985大学调查问卷就知道了 有钱人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 还有很多上国外名校的  
  作为老师您觉得现在所谓的学校还能出所谓的尖子生了么?可笑!  
  人家父母的钱也不是大水打来的,再说花钱读书又不是花钱嫖妓,是正能量好吧,你管太多  
  说的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我所在的是教育大省,本市有三个省重点,另一个不谈,其中一个是世界五百强的国企进行资金扶持的省重点,直接用国企名字命名的,另一所省重点是周围县,村上来的孩子,而本市周围全部都是贫困县,是真穷,不是假穷;前者大部分招收的都是本国企子弟,他们大多数家境小康,还有一些就是非常有钱的人交钱进来把学校当幼儿园似的读国际班,高三就出国了。曾经我所在的就是那所国企学校,设施很好,冬有暖气,夏有空调,教学设施一流,可以花几百万甚至更多给学校和学生改善环境,我们上课有时候如果不听讲老师就会说我们以前上学时条件如何如何艰苦,你们还这样那样,看看XX中学,你们是不是想跟他们换换(XX中学就是我所说的后者),这个学校人数是我们的3倍左右,文理对半开,我是文科生,所以我觉得还是很有压力的,因为那所学校的学生真的很刻苦,他们学校是寄宿制,学习氛围很压抑,像我们就很活泼轻松,扯远了,为什么文理对半甚至文科比理科更多,因为他们学校没钱,买不起更多的物理化学设施,承担不了那些费用,就算是教师设施也不是很好,学生们只能选那些可以靠背书得分也就是文科了。我在高三考口语等级的时候去过他们学校,外面还可以看看,里面简直天差地别。其实我还没上高中时就有很多人说我上的那所高中因为都是国企职工攀比风气重,学生不爱学习(其实这些都是XX中学学生和老师谣传的)。等我上去了才知道根本不是那回事,大家都太刻苦了好吗,只是生活条件好一些,高三时的文理科状元全是我们学校的,理科全市前十我们学习校占了六个,还有四个是另外两个省重点的。每年高考完毕本地报纸都会把高考学生所录取的大学等出来,我的高中同窗志愿天南海北,国外也有,XX中学大多数是师范,要不就窝在省内。家庭出身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你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你的眼界,你的人际交往和人脉,我在高中时就已经体会到了,我相信寒门还是可以出贵子的,但是几率已经小了太多,我高中同学多才多艺,父母多是眼见开阔之人,XX中学只会死读书(这是真的),上了大学老师说了一些工程机械的东西,我虽是文科生但是我在企业里见过所以我可以理解,但是一些农村来的同学就很难懂,这就是局限,也不仅仅局限在这里。我有时候也会想为什么我的父母不是千万富翁,这样我就可以有更好的发展平台,人总是不知足的。所以有那个时间抱怨,不如花时间改善自己,不管承认与否,同类人中总是有人可以踩着父母的肩膀战的更高看得更远,你的父母没有做到,那你尽可能来做到,而那些只想嘴皮子动动就可以吃到馅饼的人,就像以前我的父母朋友一样,他们在闲暇吹牛打屁的时候,我父母在工作之余看书,参加高考更上了一层楼。秦人无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真的同意楼主的话,于老师来说,是一种悲哀。智商不会按穷富分配,但是教育资源会。看到很多家境不好的孩子,从小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习惯,大人还在为温饱而努力根本不会管孩子的学习。上面说的乔布斯之类的,能有几个?  有一年改小学毕业卷,有几叠卷子都是50分以下的,大家都知道,这是某民工子弟学校的。也有人说学习不好不代表没出息,是的,但是没有有钱有权的爹,连字都认不全,100个里能出一个有出息的不错了,其他孩子还是要重复父母的老路。  
  同意,寒门能出学子但不一定能出贵子。
  马克  
  嗯,我信。
  医疗与教育越来越商业化就会造成阶级性差异.而且距离越来越大.
  与其是个凤凰男,我更看好富人和官宦的孩子  
13:14:00  我们班去MIT的是全班家穷的倒数几名~人家是真聪明~   —————————————————  羡慕这种啊^=_=^  
  @阿拉讲大道了
22:05:00  回复第48楼,@明玥明玥   我家很穷,但是我年年都得奖学金   --------------------------   做人要谦虚知道不,没素质。   —————————————————  哈哈哈哈哈哈  
  @呃_名真难起
19:38:00  只说成绩的话,从小学到大学,发现的确实是成绩越好的群体中,家境还不错的比例越大,但是穷人家的孩子当然也有   问题在于家境和环境对视野的影响吧   想改变阶层不是那么容易的  —————————————————  对,视野,追求和信息  
  寒门向来难出贵子,古今中外都是如此,但并不是不出贵子,低概率但不是零。
  总体趋势是想楼主说的那样,不过个人观点中产更容易出精英  太富有没压力就会出败家子,太穷了一开始就为生存而努力,眼光有局限
  看过不一样的风景,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考100分也不能说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就很好了.家长能让孩子旅游\钢琴地接触,那100分早就不是这些父母的目标了.你还是落后了.  --------------------------------------------------------------------  @今年争取娶个鸡
22:04:44  拜托!瞧你的智商!  我没说未来的发展,我只说初等教育!  -----------------------------  @ 4642楼
09:08:56  看你的ID就知道你是个什么水平的人。  我小时候家庭条件不错,琴棋书画样样学过,初中开始家里没落,我成绩也从初中开始直线下降,最后上了大专。  大专同学基本都是来自没什么钱的普通家庭,但从小的琴棋书画教育还是让我在整个年级鹤立鸡群,哪怕那段教育是很小时候的事了。  毕业后,大部分同学过着月入的生活,好的也是,而我是唯一一个白手起家创业成功的人。原因无他,也就是基因和教育的差距。我的小学同学大部分已经都成为了天之骄子,都沿着无形的线在走着,很少很少人能脱离。  -----------------------------  妈妈咪呀!!跟我的太像了!
  @瑾show冰尘 4660楼
14:08:50  说的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我所在的是教育大省,本市有三个省重点,另一个不谈,其中一个是世界五百强的国企进行资金扶持的省重点,直接用国企名字命名的,另一所省重点是周围县,村上来的孩子,而本市周围全部都是贫困县,是真穷,不是假穷;前者大部分招收的都是本国企子弟,他们大多数家境小康,还有一些就是非常有钱的人交钱进来把学校当幼儿园似的读国际班,高三就出国了。曾经我所在的就是那所国企学校,设施很好,冬有暖......  -----------------------------  非常赞同,学校的教育是公平的,但学校之外家庭的教育,环境的教育会表现出最终的差距,而且这个差距只会越拉越大。  老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现在在天涯被诟病的凤凰男也就是所谓的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了……  而且不知道有多少人觉得,所谓的素质教育是进一步拉开阶级差距的过程,应试教育下,寒门尚有出头之日,素质教育考察的是更全面的东西。
  @linyang222 1楼
15:52:19  这点为穷人孩子的担忧,希望只是例外吧,希望在内地不是这样的  有了解的探讨下  -----------------------------  我觉得你说的是事实,但是还有一个现象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当离开了校门,工作个几年后,大部分有钱、有权的都是你说的当时在学校的贵子的反面人物(我们叫《弃子》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个人以为,贵子注重怎么去享受生活,弃子注重怎么去控制生活。谈不上谁快乐谁痛苦,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
但是全世界大部分人对-成功人士的定义还是有钱、有权。
  我同意  我家先生毕业于清华  有次聊天我问他  你们那儿 穷人家的孩子多 还是富人家的孩子多  他回答 也没有富到哪里去 中产阶级的孩子最多 家里都不穷 都是城市  富家子弟也有 不少  农村的不咋太多  我问为什么  他说 教育是需要投资的  ------------------------  @linyang222 25楼
13:09:11  趋势是教育资源因为金钱会有趋向流动的,是事实,富贵社区的幼儿园条件和师资就是好些  -----------------------------  可悲,也只有中国,投资多少才能接受多少的教育。完全没有一个平等性。
  唉!  
  回复第6楼(作者:@linyang222 于
16:54)  教育资源已经分配不均了,而且,勤奋已经不是学习的第一要素,农村的孩子能够接触到那些新兴事物吗,见……  ==========  +1  
  寒门从来都难出贵子。
而且现下的资源分布和大格局规划就是往阶级清楚化发展,公平?
平均?平等?共产?呵呵,这种字眼认真就输了。  
  马  
  好  
  马克  
  @biochc 1117楼
11:00:17  就是这么回事。有钱人可以获得更多最好的资源。  除非你能证明你坐家家里过过日子就能变成基本的数学语文都没问题的程度才行。  教育是要资源的。没有资源就算是爱因斯坦也不过是个扫大街的。  欧美国家他们国民教育资源和精英教育资源是分开的。两者的目的是不一样的。精英主要灌输一些更明确的理念和思想。而国民教育主要是引导出所有国民的自身的特长让他们把自身的特长发挥出来,引导出来之后才具体的进......  -----------------------------  看了这么多页,这个最有道理。
  又看见这个帖子了哈哈  
  作者:小可爱丸子 时间: 00:56:15  我同意   我家先生毕业于清华   有次聊天我问他  你们那儿 穷人家的孩子多 还是富人家的孩子多   他回答 也没有富到哪里去 中产阶级的孩子最多 家里都不穷 都是城市的  富家子弟也有 不少   农村的不咋太多   我问为什么   他说 教育是需要投资的  没错。优秀的多是中产之子。和父母的教育程度有关系的。我当了八年的补习老师。渴望知识的农民工子弟比富家子弟多。但是农民工子弟因为生活环境,见识等方面的局限。他们的进步碰到难题。最严重的是英语和奥数。  他妈的。富裕家的,特别是没文化的富裕家的废柴也是一堆堆的。父母费劲心思把他们丢去名校。好多都是垫底的货。在学校捣乱,连老师也不尊重,更加不用说我们这些补习老师了。富裕家的好学子,身上有两个特征,第一,坐公车上学,第二,尊重老师。其实尊重老师的同时就是在尊重知识。
  作者:写呀写 时间: 22:44:43  刚刚听说一个毕业班家长说:小学的成绩就是家长投入多少、孩子收获多少。原本有些怀疑,现在信了  存钱去,  孩子的成绩,和老母有关。老母没文化。又不重视教育。老爹即使是清华也没有。  本人去当过一个留美回归斯坦福博士科技大老板家里的私人教师。男主人的智商是无法否定的。失败的是,他娶了一个比他年轻二十岁的文盲花瓶女模特。生出来的两个孩子,和野仔一样。读书不读,写字不写,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老娘也不管。本身就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女人。结果,孩子就在贵族学校上学。七岁了也不会写自己的名字。我和司机就是护送一样,把孩子丢去一家又一家的培训班。  老母不管,一窝崽子都废了。。。。。。。。。。。
  作者:沈陈訸 时间: 22:35:11  赞成。。有钱孩子可以经常出国玩。。增加知识什么的。。穷人家孩子连想要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都要一再挣扎  到了高等教育。教育成本更加高。没钱的几乎不敢读艺术专业。长线的课程。需要大量昂贵社会环境培养的课程。比如金融和管理。法律。。。。。。穷人只敢读毕业就可以就业的理工科。
  者:归来见晚晴 时间: 00:33:10  所以就不要为穷2代的老公生穷3代了啊.教育需要投资.梦想需要金钱供养.良好的心理健康也和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息息相关。说实在的,穷人家的孩子,就算将来鲤鱼越了龙门,混出个人样来。可那过程也是鲜血淋漓满身伤。心理上多多少少都有阴暗的东西。比如特别敏感啦,为人小气啊,有点愤世嫉俗啊,有点偏执什么的。我还是喜欢那种中产阶级家的小孩,心态上会稍微阳光点,平和点。  没错。所以什么男孩最好最可爱。就是高知识分子女性带大的阳光男孩。教授医生的孩子,最阳光最可爱。
  作者:伪腐去死 时间: 21:57:01  这贴真该让那些没钱还生5,6个,生了不让孩子读书的农民工来看看  我屌。这个社会是有钱就屌的社会。人家生五六个孩子。读书少,投资少。长大了。老爸带着六个泥瓦匠。就是一个施工队。也是一个装修队了。一个人一天都赚两三百。一队人一天都可以赚一两千。人家发家致富就靠这个了。。。。。。。  这个社会,最没用的就是三流农门大学生。没后台,没厚学历。没社会关系。也不愿意吃苦。。。。。。。
  作者:今年争取娶个鸡 时间: 23:53:01  真是看不下去了,瞧瞧八卦女的心态,自己成绩不好,或者自己教导无方,孩子上个垃圾学校,上不了好大学,就怨社会,怨金钱,却从来不想想自己及孩子是个什么货色!  孩子好不好,和老母有关。甚至一个农民工出身的土豪父亲,也无法影响他教授老婆生下的孩子。因为,只要生活条件可以,没有哪一个男人是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学好的。所以,文盲父亲不会影响到孩子的教育的。而且,男人要忙事业,家里的事都很少管。  但是,老母不好。孩子就毁了。不但是老母要有文化,有教育目标。而且要亲力亲为。舍得为孩子教育投资,无论是人力还是财力。所以,孩子不好好学习,各位老母,请先反省自己!!!!!!
  作者:zhangxue885 时间: 13:32:36  现在的社会一不留神,孩子就容易学坏,家庭不好,父母把精力都放在工作,维持家用,有的甚至父母离异,孩子更容易学坏。家庭条件好的,对孩子教育特别注重。而且现在的社会有的成功人士,并不是什么高才生,有的好大学毕业也未必工作好,我觉得所以现代很多家庭不好的不上学的太多。  本人有朋友在赌线生活的。包括澳门和珠三角。无论从澳门到深圳的地下赌场。富家子弟的学坏损失远远大过穷人。没钱谁去赌。上个月,我朋友的澳门贵宾厅,有一个贵州富二,家里是高官的爷爷,和做有色金属的老爹。这个二十岁的小孩,从家里带了两亿现金去澳门。开着贵州的牌照的宾利跑车,把车停在拱北口岸。一周,两个亿现金赌完了。跑车丢口岸抵押,自己回家拿钱了。。。。。。。  不把子女教好,社会总有人会盯住你的财富。
  作者:换个空气 时间: 14:53:11  某次打的去机场,和司机聊了一路。司机说他们两夫妻每用工次加起来不到5000, 小孩上幼儿园,一个月1600,再加上营养上的费用,一个人的工资就不剩了,自然也没钱送小孩去什么辅导班。但是他每天歇车后如果不是太晚都会自学一些简单的英文,类似新概念英语这类的,就为了教教小孩,有空的时候也会教小孩自行车,放风筝,游泳这类的。当时我的感觉就是尽管他的小孩家境一般,有这样的父亲,将来也一定不会太差。  富裕的家庭从来在教育小孩方面就有各种优势,但是更重要的绝对是家长给予小孩的关心和重视。在国外上学的时候认识过一个同学,曾曾祖父做过常春藤一所大学的校长,事业很成功,不过在家庭生活方面是个冷漠的人。这个校长的两个儿子,大儿子抑郁症自杀,小儿子20岁育两子,然后把孩子送到孤儿院,后被校长接回,小儿子死的时候,他的孩子也没有原谅他。  我不懂为什么现在有很多人不明白,有钱人只是少数,大部分人在对自己,对家人的消费都有一个很有限的预算,只能在预算中做最合理的安排。超过预算的东西,你要不起,要学会接受这个现实,你的小孩也要学会接受这个现实。新闻里看到的,买不起变形金刚的玩具给孩子,父亲就自己用汽车废弃零件装了一个。心意更重要。  说这么多,只是希望现在经济不好的父母们,请不要丧失对未来的希望。  没错。教育孩子是有回报的。关键看父母的态度。
  者:伪腐去死 时间: 18:18:59  @沈陈訸  18:06:46  马克下 想出国的穷人家孩子伤不起啊 只能努力考上国内大学 然后申请交换生。。   -----------------------------  但是就算穷人出国了,那有钱生活吗?有钱吃饭吗?住宿费什么的怎么办?他爸妈有钱付吗?真正农村的穷孩子连高中都读不了的,我们身边就有的  个人眼光和对社会的看法。我身边就有农民子弟。在高二的时候,去干工地当民工,休学了一年。考上大学。大学四年就假期,人家发传单,干麦当劳,他又去干工地,不为什么就为赚钱多。现在是广东省的公务员了。人只要懂得对社会主动出击不会没有路走的。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吴盼兮名字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