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高原,为什么云南红河天气热?

南方地区包括江苏、浙江、上海、广东、四川、云南等省区,大致可分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4个地形区。南方地区地跨热带、亚热带,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纬度最低的一个,因此也是我国夏季比较炎热的地方。

对于南方地区而言,夏季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为海拔,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的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且有长江、珠江等大江大河,地形比较闭塞,导致气候十分炎热,我国的“四大火炉城市”均坐落在南方地区,重庆、长沙、南昌、武汉等城市甚至会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

而云贵高原在南方地区似乎比较另类,无论是地理环境,还是历史文化,亦或经济发展,与东南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均有很大的差异。云贵高原是南方地区经济比较落后的区域,可这里有中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气候。

云贵高原位于云南哀牢山以东,湖南雪峰山以西,主体在云南中东部、贵州全省,还包括湖南西部、广西西北部、四川南部等部分区域。云贵高原的地理环境与南方其他区域最明显的差异为海拔和地形。

云贵高原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可分为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两部分,云南高原平均海拔比较高,达2000米,贵州高原平均海拔比较低,达1000米。云贵高原属于典型的低纬高原,其纬度总体上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低,但较高的海拔弱化了低纬度的影响,使云贵高原成为了南方地区夏季气温比较低的区域。

云贵高原面积广大,地跨数省,其内部的气候差异十分大,真正称得上避暑胜地的区域主要为云南昆明、曲靖、玉溪、楚雄、红河州北部等地,及贵州的贵阳、六盘水、黔西南等市州,其中昆明的知名度较高,气候比较宜人,是一座世界有名的“春城”。其实,除昆明外,贵阳也是一座十分适合避暑的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500万人)。

贵阳坐落在贵州中部,西南与安顺相连,西北与毕节为邻,北与遵义接壤,东、南与黔南州接壤,土地面积8034平方千米。贵阳地处贵州地形第二级阶梯的黔中山原丘陵,市区平均海拔约1100米。

1100米的海拔似乎在全国不算高,可海拔超过1000米的省会城市(不含首府)不多,仅有西宁(2250米)、昆明(1891米)、兰州(1537米)、贵阳(1100米)4个,贵阳与昆明是南方仅有的海拔超过1000米的省会城市。

贵阳海拔约比昆明低800米,可贵阳的纬度比昆明高,所以夏季的贵阳也十分宜人。据悉,贵阳夏季的平均最高气温为27℃、平均最低气温为19℃,6月平均最高气温为25℃、平均最低气温为18℃,7月平均最高气温为28℃、平均最低气温为20℃,8月平均最高气温为28℃、平均最低气温为20℃。

贵阳夏季的气温基本在15℃~30℃之间,一般只有20多℃,很少超过30℃,且贵阳夏季降水充沛、空气湿润,因此十分适合避暑,素有“避暑之都”的美誉。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贵阳夏季气候的舒适度超过了南方地区的长沙、武汉、南京、广州等大部分省会城市,是十分理想的避暑胜地。

贵州号称“山地公园省”,贵州整体上是一个天然的大公园,拥有众多的公园也是贵阳的一大特色。依托丰富的山地丘陵,贵阳建立了多个大型的公园,如黔灵山公园、长坡岭国家森林公园、贵阳市森林公园等。这些公园不仅面积大,植被也十分茂盛,气候更为凉爽,是来贵阳不可错过的地方。

除自然环境外,经济、交通也是选择避暑目的地的重要因素。青藏高原夏季的气候虽然也比较宜人,可其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交通不太便利,多数区域地广人稀,基础设施不完善 ,那贵阳的经济、交通怎么样呢?

贵阳2020年实现生产总值4311.65亿元,与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差距较大,可在云贵高原的广大区域内,贵阳的GDP仅次于昆明(6733.79亿元)。贵阳是云贵高原的第二大城市,商业、医疗、教育等位居全省前列,其市区的建设与其他诸多大城市没有实质性差别。

贵阳的交通十分便利,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多条公路、铁路在这里交汇。贵阳已成为西南地区的高铁枢纽,沪昆高铁、贵广高铁、成贵高铁,及建设中的贵南高铁在贵阳交汇,使贵阳通过高铁能快速直达广州、成都、昆明、上海等城市。

原标题:朱立平:全球变暖下的“亚洲水塔”青藏高原,还好吗?

“青藏高原在整个亚洲起到了水源汇聚和分发的功能,因此我们称它为亚洲水塔。” 朱立平大学毕业以来,三十多年一直致力于组成亚洲水塔的核心之一——湖泊变化研究。

青藏高原为何是亚洲水塔?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水塔,什么是亚洲水塔,以及青藏高原为什么被称作“亚洲水塔”?

大家都知道,我们饮用的自来水都来自供水管道,这些流淌在管道中的水流需要一定的压力和水源才能到达千家万户。

水塔,就是用于汇聚和保持足够的水源,调节稳定的水压和水量的装置。

在自然界,我们使用的水资源来自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河湖蓄水、地下储水等。它们在自然界中发生不断的循环。

在高山地区,由于冷凝和重力作用,各种来源的水分汇聚后,又不断分发出去。因此,高山地区具有天然的水塔功能。

我们知道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海拔最高,气候最寒冷的地方。

水在这里一方面既有冰川这样的固体,另一方面它在地下结了冰,形成了多年冻土。

更重要的是,地表大大小小的低地,使得积水成了湖泊,而青藏高原是我国湖泊分布最集中的一个地区。

这些冰川、湖泊通过河流输送到青藏高原的各个地方,甚至流出青藏高原。

因此,青藏高原本身就起到了高山水塔的汇聚功能——汇聚在青藏高原的水,在高耸的地势作用下,流出了青藏高原,发育了亚洲的十条大江大河。

我们的母亲河长江、黄河,东南亚地区的澜沧江、雅鲁藏布江,还有中亚地区的阿姆河、锡尔河等等,都是发源于这个地区。这些河流,为东南亚、南亚,甚至是中亚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青藏高原在整个亚洲起到了水源汇聚和分发的功能,因此我们称它为亚洲水塔。

亚洲水塔为何如此重要?

1. 提供充足的水资源供给

全球水塔众多,亚洲水塔为什么如此重要?

这需要根据它的地形分布,和它在全球的地势分布来谈起。

从这张地形图可以看出,欧亚大陆中部的这一片褐色土地面积最大,而且海拔又高,高的地势就体现出水塔汇聚供水的重要功能。

青藏高原是全球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巨大高原。如果我们把分布在全球的许多高山划分成一个个水塔单元,全球可以分成78个水塔单元,青藏高原占据了其中最重要的13个水塔单元。

这里有最高的水供给指数,也有最大的水需求指数,呈现出最高的水塔指数。这证明了它在全球水塔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亚洲水塔汇聚来自高山的冰雪融水和沿途丰沛降水,而这些水源源不断地从高原流出。它哺育了高山的森林、草地,也给下游的绿洲、农田带来了充沛的水分,哺育了从东南亚到南亚、中亚西部的十几亿甚至二十多亿人口。

所以说,青藏高原作为亚洲水塔,从水资源供给的角度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

2. 影响广泛地区的气候变化

另一方面,青藏高原,或者亚洲水塔,不仅为下游地区储供了充足的水资源,它也通过水分和热量的垂直交换,影响更广泛地区的气候变化。

从这张示意图上可以看到,青藏高原地势高耸,它地表的水分和热量,可以垂直与大气进行交换,由于它海拔高,交换更为强烈。

在大气环流的作用下,水汽从西向东吹到中国东部的平原地区。当它与东南季风相遇,会影响中国东部的降水格局。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1997年冬季到1998年春季,青藏高原大面积的积雪与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洪涝的关系。

在1997年冬季和1998年春季,青藏高原下大雪,地表大面积的积雪提高了太阳的反射率,把热量反射回大气,且水汽比较强。

到第二年的夏天,地表的水汽在西风的作用下,吹到了中国的东部地区,与来自南海的东南季风相遇,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形成了大面积的降水。

正常情况下,梅雨季节是6月份在长江中下游发生,而华北地区在8月份形成很多降水。

但由于那年青藏高原的水汽非常大,从高原输送到中国东部的水汽增强,使得中国东部的夏季风减弱。整个夏季的降水高值一直不能到达华北地区,而是停留在长江流域,造成了长江中下游的大面积洪涝。

全球变暖下亚洲水塔经历着哪些变化?

全球目前处于气候变暖的过程,亚洲水塔的冰川、湖泊、冻土等也会随着气候变暖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

我们来看一下,这些要素都出现了什么样的响应?

年,青藏高原升温率为0.44℃/10年,

超过全球同期平均升温率的2倍多

这张图显示的是青藏高原的气温升温率和全球升温率的对比。亮黄色线条的是青藏高原的升温率,达到每十年0.44℃。而全球每十年只有0.16℃,可见青藏高原的升温率是全球平均的两倍以上。

在这种剧烈的气候变化幅度条件下,亚洲水塔的各种要素势必发生深刻的变化。

气候强烈变暖使得这里的冰川明显退缩。

下图是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合作组织)给出的喜马拉雅山地区冰川退缩的趋势图。从图中可以发现,冰川在这几十年退缩得非常强烈。

喜马拉雅山地区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图

蓝色线条是小冰川退缩的趋势,它的退缩趋势更为强烈。有预测说未来的五六十年,一些小冰川可能就会消失。

下面三张图是三个时期在同一个地点对西藏察隅阿扎冰川拍摄的照片。

1933年英国人拍摄的图片:

1976年我们的老一辈西藏高原考察队员拍摄的照片:

2006年我们的同事在考察中拍摄的照片:

从视觉上可以直观地看到冰川退缩得非常强烈。

冰川退缩速率的空间分布

青藏高原的冰川退缩在各区域表现各异。上图中红色圆点代表冰川退缩,圆点越大代表退缩越强;蓝点是代表冰川前进或稳定,圆点越大代表稳定性越强。

从图中可以发现,在整个青藏高原的东南部,或者说南部,它的退缩非常强烈;中部退缩的幅度减弱;而在西北部,冰川依然还在稳定状态,甚至部分冰川在往前移动。

2. 冻土中储水量增加,湖泊扩张

青藏高原气候极为寒冷,地下水都冻结在土里,经过数万年的演化,就发育成了多年冻土。多年冻土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活动层,它是冬天冻结夏天融化,里面储藏了大量的地下冰。

随着气候变暖,活动层的厚度加大,地下冰的融化,造成了土壤湿度非常大。整个青藏高原土壤湿度的加大,意味着我们的地下储水量是在增加的。

作为地表水,一个最重要的所在是湖泊。青藏高原的湖泊占了全国湖泊面积的52%左右,它们经历了1990年以前退缩,和1990年以后扩张的发展态势。

上图中蓝色的三角代表湖泊的扩张,三角越大表示扩张越强;红色的三角代表湖泊退缩,三角越大表示退缩越强。

从图中可以发现,在整个青藏高原湖泊的变化中,中部和北部湖泊是扩张得更为强烈的,主要发生在2000年到2005年。现在的湖泊依然在扩张,但是扩张的速度是在减缓。

我们利用遥感卫星影像分析和八十几个湖泊的测量,还原了湖泊的繁衍,发现现在青藏高原的湖泊水量增加了1026亿立方米,相当于3个三峡水库或40个密云水库的水量。

色林错湖泊的扩张是青藏高原湖泊扩最为明显的例子。上面左图中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时期下水面覆盖的面积,也是它湖水到达的一个边界。浅蓝色是在1972年湖泊的覆盖范围,深蓝色是2017年的湖泊覆盖范围。

经分析发现,这个湖泊从1972年的1667平方公里,已经扩展到2017年的2389平方公里,扩展了722平方公里。

而水量从308亿立方米,扩展到现在的558亿立方米。上面右边这张图上,清晰地显示了它的面积和水量在40年内的变化增长趋势。

青藏高原的湖泊扩张也对整个气候变化带来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湖泊水面积的加大,会增加水循环和大气的含水量。

大量的湖泊存在会使大量的水汽蒸发,降低了气温,蒸发进入大气的水汽也会形成降水。

青藏高原变暖和变湿带来的积极影响

冰川、湖泊、冻土变化都会带来一系列影响,这些影响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

青藏高原年降水量距平的变化

1. 降水增加改善区域生态系统,减缓全球变暖趋势

首先,通过1960年到2018年的青藏高原的降水变化分析,发现2000年以后青藏高原的降水一直在增加的,这与2000年开始湖泊的大量扩张、强烈扩张非常吻合。

降水的增加,温度的上升影响了流出青藏高原的河流。

在整个青藏高原的西北部,虽然降水量变化不大,但由于气温增长比较厉害,冰川融化非常强烈。

尽管塔里木河的水在九十年代几乎断流,但现在流入塔里木河的水量变得非常大,对新疆的绿洲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在东部地区,流出青藏高原的河流——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等地上游的降水依然稳定,或者有略微增加,保证了流出青藏高原的江河的水资源,对下游有很好的保障。

亚洲水塔的变化,不仅影响了气候,供给了水资源,也对区域的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影响。

上图是1982年到2010年,表征植被生长条件的趋势变化图,我们叫植被规划指数,英文叫NDVI。

图中颜色变绿是代表逐渐增加的趋势,可以看到随着气候变暖变湿,青藏高原的植被一直向好的方面发展。

随着NDVI植被的生长的增加,温度是下降的,意味着我们日益变好的植被抑制了温度的上升,在某种程度上减缓了全球变暖的趋势。

2. 植被生态恢复,土壤储水量增加

植被在上升不仅对温度影响,也对它的水循环或者降水,地下水的储水过程有重要的影响。

这张图是表示在三江源地区,我们经过植被生态恢复后,气候和土壤储水量的改变。

通过生态恢复以后,地下的径流减小,表明更多的水保留在土壤中。同时一部分进入大气的蒸腾的水分又通过循环回到区域内。

三江源地区降水的略微增加,跟生态保护是密切的关系。

青藏高原变暖和变湿产生的负面影响

尽管青藏高原变暖、变湿产生很多积极的影响,但是它的消极影响或者灾害效应依然不能忽视。

1. 发生冰湖溃决和冰崩的可能性增加

下图是喜马拉雅山地区冰湖的调查结果。

喜马拉雅山地区不同溃决概率等级冰湖的数量

什么叫冰湖?就是冰川退缩以后,前面的洼地积累了冰川的融水。

这些融水积存在那里,如果前边洼地自然形成的堤坝溃决掉,冰湖的水就会溃决。溃决以后就会流到下游形成滑坡泥石流,对下游的生产生活设施进行破坏。

通过研究发现,在143个冰湖中,有“高”或“非常高”的溃决可能性的湖占到了65%,气候变化对冰湖溃决的影响起到推动的作用。

所以对冰湖的灾害影响是不能忽视的。

新型冰崩及链式灾害频发

另一方面,随着冰川退缩,冰川不稳定性增强,降水的增加使冰川表面更加不稳定。

很多冰川发生断裂后整体滑塌下来,我们将其称作“冰崩”。冰崩又引起了一系列的次生灾害。

比如2016年在西藏阿里、阿汝地区发生的冰川冰崩。这个冰崩,冰崩体运移了十多公里,淹没了数个居民点和很大片的草场,最后造成9人死亡和数百头牲畜被淹没。

2018年在西藏的林芝加拉村东普沟发生冰崩。

冰崩带来的大量碎屑物质从支沟进入到雅鲁藏布江的干流,进入干流以后,把雅鲁藏布江阻断。所幸的是由于雅鲁藏布江水流量比较大,把堰塞体冲开了,没有形成溃坝事件。

不管怎样,冰崩的灾害日益加剧,还是值得我们警惕。

2. 湖泊扩张威胁到交通安全

刚才我们谈到了冰川退缩的一些影响。那么,湖泊扩张是不是都是带来了降水增加的一个积极面?

上图是可可西里地区的卓乃湖。

它的湖面上升,最后溢出河流的堤坝,进入下边的河流,造成灾害。河流形成以后,会不断地向源头侵蚀,最后把整个的堤坝侵蚀冲垮掉。

最终流出整整200多平方公里的水,三分之一的湖水都已经泄出。这些泄出的水沿着一段串珠性湖泊,先到了库赛湖,图中像鞋子形状的湖。而后途径中间的一个洼地,叫海丁诺尔湖。最终到达靠近青藏铁路公路的盐湖。

目前这个盐湖由过去的40多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的235平方公里。湖泊水面的边界距青藏公路已经不足7公里,相对的水位高差已经不足1.5米。

通过水文模型分析发现,如果该地方降水依然维持在2019年的强度,今年夏天,湖水就会漫出分水岭淹没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

面对这种情况,建议采取临时的措施,开挖一条沟道把一部分水放出来。

但是把水全部放光会影响其生态环境,目前依然没有长期性的措施,需要进一步加大研究。

2019年秋冬可可西里湖泊考察路线

为此,2019年秋冬,对可可西里地区的7个湖泊进行了详细的水量水质调查。

为什么选择在秋冬季节进行考察?

因为考察需要带领船、和钻井平台等大型设备,而它们需要卡车来运输。

这个地区是多年冻土的核心所在。夏天是一片沼泽,根本不适合通行。到了深冬季节,尽管土地已经冻上了,可以行车,但是湖泊冻上了,不能进行湖泊的探测。

所以只能选择秋冬这个时间窗口,也就是土地已经冻上,可以行车,但湖泊没有冻上的季节来进行探测。

这是到达的第一个考察营地,我们在那里举行了誓师出发仪式。

在这张图片上可以看到,整个的考察过程中,我们的车基本都是在根本没有道路的河滩高原面上面行走,最主要的困难是我们时常遇到陷车。

整个35天里我们遇到了大小陷车一百多次,其中严重的陷车就有十多次。

这是其中最严重的一次陷车,我们的一辆卡车已经陷入水坑,经过两辆卡车用了一个多小时反复地拖扎也没有救援成功。

海拔5200米,零下15度,五级大风的条件下,我们的队员把六吨多的东西,从满载车上全部卸下来,然后把空车拽出来,而后将货物又装上。

这是一个十分艰苦的人力劳动。不管怎么样,我们克服了这个困难,前后折腾了接近7个小时,夜里三点钟才到达我们的考察营地。

在考察过程中顶风冒雪地赶路,或者我们遇到了野生动物绕行等等是家常便饭。特别是我们的考察营地建好以后,经常会有野生动物熊、狼来骚扰。

这时我们不得不开车,把它们驱离更远的地方来保证我们考察队员的营地的生命生活安全。

在深秋里开展作业,气候已经非常寒冷,湖浪打在身上瞬间就形成了厚厚的铠甲。

由于在湖泊考察我们需要相对平静的天气,白天有时候一连几天风高浪大,不适宜我们考察的时候,我们只能在夜间来考察。

这是夜间准备出发时,在星空中我们的考察团出航的一个画面,所幸这35天的艰苦的考察,我们还是收获满满。

我们进行了2300多平方公里,7个湖泊的测量,获得了4个湖芯的样品。整个考察过程中考察队员也非常和谐欢乐,甚至有队员在海拔5200多米的地方踢球来自娱自乐。

气候变化仍然在继续。巴黎气候大会定义:本世纪末全球升温限制在2℃之内。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青藏高原的温度增加量会到4℃。

而青藏高原的人类活动还在缓慢地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组成亚洲水塔的各个单元——冰川、湖泊、生态系统、冻土等等,依然在发生强烈的变化。

我们需要开展更多的这种考察工作了解冰川的过去,把握它的现在,理解它的未来。

我们需要不断加大湖泊基础数据的考察与数据获取力度——了解湖泊的水量赋存到底是多是少,未来如何变化,究竟如何影响气候。

我们需要做生态系统的各种各样的调查,了解它的生物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做各种各样的控制实验,看各种气候条件下它的反馈程度如何。

我们需要利用卫星、遥感飞机和自动化地面监测系统来进行从空中到天空,到地面的一个立体性的考察。

我们也希望部署一个密集化的野外站监测系统。通过我们长期的,持续的数据监测来更好地理解亚洲水塔未来如何变化,如何影响我们人类活动。

亚洲水塔非常重要,是我们这个星球最重要的水塔。在气候变化的条件下,组成亚洲水塔的各个要素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也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

进一步来开展研究,深入了解它的变化,合理利用来发挥它的功能,作为科学家的我们责无旁贷。

文 | 朱立平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

导语:据最新预报显示,预计未来三天广西云南等有明显降雨,尤其局部地区还可能出现暴雨或大暴雨,大家这个周末出行要注意防范,谨防次生灾害。此外,西藏青海部分地区仍有雨雪天气,对交通出行不利,行车小心,及时了解路况。北方部分地区大风明显,尤其新疆南疆盆地大风可达7级,或导致沙尘出现,注意防护。广西云南等有明显降...

  据最新预报显示,预计未来三天广西云南等有明显降雨,尤其局部地区还可能出现暴雨或大暴雨,大家这个周末出行要注意防范,谨防次生灾害。此外,西藏青海部分地区仍有雨雪天气,对交通出行不利,行车小心,及时了解路况。北方部分地区大风明显,尤其新疆南疆盆地大风可达7级,或导致沙尘出现,注意防护。

  广西云南等有明显降雨 西藏青海部分地区仍有雨雪

  昨日(19日)08时至今日06时,西藏东北部、四川西北部、云南西南部、贵州西南部、浙江西北部、海南岛中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中到大雨,浙江杭州和海南儋州、保亭、五指山等局地暴雨或大暴雨(100~116毫米),上述地区最大小时降雨量30~67毫米;新疆西北部、吉林东部、辽宁北部等地出现小到中雨,局地大雨。

  1、云南广西等地有明显降水

  未来三天,西南地区、江南、华南等地有小到中雨,云南东部和南部、贵州、湖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其中云南南部、广西西部和北部等地局地暴雨或大暴雨。

  2、青藏高原地区多降水

  未来三天,川西高原、青海、西藏等地多降水天气,其中西藏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西藏北部、青海南部高海拔地区有雨夹雪或小到中雪。

  二、未来三天具体预报

  5月20日08时至21日08时,西藏北部、青海南部的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云南中东部和南部、四川南部、广西西部和中部、福建东部、海南岛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雨,局地大雨(25~45毫米)。新疆南疆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有4~6级风。)

  5月21日08时至22日08时,西藏东南部、云南中东部和南部、四川南部、贵州西南部、湖南南部、江西南部、广西中北部和南部沿海、广东中北部、福建南部、海南岛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云南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50~90毫米)。黑龙江东北部、新疆南疆盆地等地部分地区有4~6级风,其中,新疆南疆盆地部分地区有6~7级风。

  5月22日08时至23日08时,新疆伊犁河谷、四川南部、云南南部、贵州南部、湖南中南部、江西大部、浙江南部、广西大部、广东中北部、福建大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云南东南部、广西西北部和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或大暴雨(100~110毫米)。新疆南疆盆地和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4~6级风。

  1、未来十天南方多降雨天气,关注局地强降雨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及对疫情防控、交通运输、农业生产等的不利影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南哪些地方属于高原地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