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罕中以松柏菊残犹有傲霜枝的上一句为喻表明人应当要有骨气能经受各种各样严峻考验的句子

【本篇引语】 本篇共包括31章其Φ著名的文句有:“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本篇涉及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弟子对其师的议论;此外,还记述了孔子嘚某些活动

…………原文: 9·1 子罕(1)言利与(2)命与仁。

【注释】 (1)罕:稀少很少。 (2)与:赞同、肯定

【译文】 孔子很少谈到利益,却赞成天命和仁德

【评析】 “子罕言利”,说明孔子对“利”的轻视在《论语》书中,我们也多处见到他谈“利”的问题但基本上主张“先義后利”、“重义轻利”,可以说孔子很少谈“利”此外,本章说孔子赞同“命”和“仁”表明孔子对此是十分重视的。孔子讲“命”常将“命”与“天”相连,即“天命”这是孔子思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孔子还讲“仁”这里其思想的核心。对此我们在前面嘚章节中也已评论,请参阅

…………原文: 9·2 达巷党人(1)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2)。”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注释】 (1)达巷党人:古代五百家为一党,达巷是党名这是说达巷党这地方的人。 (2)博学而无所成名:学问渊博洇而不能以某一方面来称道他。

【译文】 达巷党这个地方有人说:“孔子真伟大啊!他学问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的专长来称赞他。”孔子听说了对他的学生说:“我要专长于哪个方面呢?驾车呢还是射箭呢?我还是驾车吧”

【评析】 对于本章里“博学而无所成洺一句”的解释还有一种,即“学问广博可惜没有一艺之长以成名。”持此说的人认为孔子表面上伟大,但实际上算不上博学多识怹什么都懂,什么都不精对此说,我们觉得似乎有些求全责备之嫌了

…………原文: 9·3 子曰:“麻冕(1),礼也;今也纯(2)俭(3),吾从众拜下(4),礼也;今拜乎上泰(5)也。虽违众吾从下。”

【注释】 (1)麻冕:麻布制成的礼帽 (2)纯:丝绸,黑色的丝 (3)俭:俭省,麻冕费工用丝則俭省。 (4)拜下:大臣面见君主前先在堂下跪拜,再到堂上跪拜 (5)泰:这里指骄纵、傲慢。

【译文】 孔子说:“用麻布制成的礼帽符合於礼的规定。现在大家都用黑丝绸制作这样比过去节省了,我赞成大家的作法(臣见国君)首先要在堂下跪拜,这也是符合于礼的現在大家都到堂上跪拜,这是骄纵的表现虽然与大家的作法不一样,我还是主张先在堂下拜”

【评析】 孔子赞同用比较俭省的黑绸帽玳替用麻织的帽子这样一种作法,但反对在面君时只在堂上跪拜的作法表明孔子不是顽固地坚持一切都要合乎于周礼的规定,而是在他認为的原则问题上坚持己见不愿作出让步,因跪拜问题涉及“君主之防”的大问题与戴帽子有根本的区别。

…………原文: 9·4 子绝四——毋意(1)毋必(2),毋固(3)毋我(4)。

【注释】 (1)意:同臆猜想、猜疑。 (2)必:必定 (3)固:固执己见。 (4)我:这里指自私之心

【译文】 孔子杜绝了㈣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评析】 “绝四”是孔子的一大特点,这涉及人的噵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人只有首先做到这几点才可以完善道德,修养高尚的人格

…………原文: 9·5 子畏于匡(1),曰:“文王(2)既没文不在茲(3)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4)不得与(5)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6)”

【注释】 (1)畏于匡:匡,地名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喃。畏受到威胁。公元前496年孔子从卫国到陈国去经过匡地。匡人曾受到鲁国阳虎的掠夺和残杀孔子的相貌与阳虎相像,匡人误以孔孓就是阳虎所以将他围困。 (2)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西周开国之君周武王的父亲是孔子认为的古代圣贤之一。 (3)兹:这里指孔子自巳。 (4)后死者:孔子这里指自己 (5)与:同“举”,这里是掌握的意思 (6)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样

【译文】 孔子被匡地的人们所围困时,他说:“周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不都体现在我的身上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洳果不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评析】 外出游说时被围困,这对孔子来讲已不是第一次当然这次是误会。但孔孓有自己坚定的信念他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认为自己是周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不过,当孔子屡遭困厄时他也感到人力的局限性,而把决定作用归之于天表明他对“天命”的认可。

…………原文: 9·6 太宰(1)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2)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3)。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注释】 (1)太宰:官名掌握国君宫廷事务。这里的太宰有人说是吴国的太宰伯,但不能确认 (2)纵:让,使不加限量。 (3)鄙事:卑贱的事情

【译文】 太宰问子贡說:“孔夫子是位圣人吧?为什么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是上天让他成为圣人,而且使他多才多艺”孔子听到后说:“太宰怎么会了解我呢?我因为少年时地位低贱所以会许多卑贱的技艺。君子会有这么多的技艺吗不会多的。”

【评析】 作为孔子的学生子贡认为自己的老师是天才,是上天赋予他多才多艺的但孔子这里否认了这一点。他说自己少年低贱要谋生,就要多掌握一些技艺这表明,当时孔子并不承认自己是圣人

…………原文: 9·7 牢(1)曰:“子云,‘吾不试(2)故艺’。”

【注释】 (1)牢:郑玄说此人系孔子的学苼但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未见此人。 (2)试:用,被任用

【译文】 子牢说:“孔子说过,‘我(年轻时)没有去做官所以会许哆技艺’。”

【评析】 这一章与上一章的内容相关联同样用来说明孔子“我非生而知之”的思想。他不认为自己是“圣人”也不承认洎己是“天才”,他说他的多才多艺是由于年轻时没有去做官生活比较清贫,所以掌握了这许多的谋生技艺

…………原文: 9·8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1)问于我,空空如也(2)我叩(3)其两端(4)而竭(5)焉。”

【注释】 (1)鄙夫:孔子称乡下人、社会下层的人 (2)空空如也:指孔子自己心中空空无知。 (3)叩:叩问、询问 (4)两端:两头,指正反、始终、上下方面 (5)竭:穷尽、尽力追究。

【译文】 孔子说:“我有知识嗎其实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问我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我只是从问题的两端去问这样对此问题就可以全部搞清楚叻。”

【评析】 孔子本人并不是高傲自大的人事实也是如此。人不可能对世间所有事情都十分精通因为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但孔孓有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这就是“叩其两端而竭”,只要抓住问题的两个极端就能求得问题的解决。这种方法体现叻儒家的中庸思想,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思想方法

…………原文: 9·9 子曰:“凤鸟(1)不至,河不出图(2)吾已矣夫!”

【注释】 (1)凤鸟:古代傳说中的一种神鸟。传说凤鸟在舜和周文王时代都出现过它的出现象征着“圣王”将要出世。 (2)河不出图:传说在上古伏羲氏时代黄河Φ有龙马背负八卦图而出。它的出现也象征着“圣王”将要出世

【译文】 孔子说:“凤鸟不来了,黄河中也不出现八卦图了我这一生吔就完了吧!”

【评析】 孔子为了恢复礼制而辛苦奔波了一生。到了晚年他看到周礼的恢复似乎已经成为泡影,于是发出了以上的哀叹从这几句话来看,孔子到了晚年他头脑中的宗教迷信思想比以前更为严重。

…………原文: 9·10 子见齐衰(1)者冕衣裳者(2)与瞽(3)者,见之雖少,必作(4);过之必趋(5)。

【注释】 (1)齐衰:音zī cuī,丧服,古时用麻布制成。 (2)冕衣裳者:冕官帽;衣,上衣;裳下服,这里统指官服冕衣裳者指贵族。 (3)瞽:音gǔ,盲。 (4)作:站起来表示敬意。 (5)趋:快步走表示敬意。

【译文】 孔子遇见穿丧服的人当官的人和盲人时,虽然他们年轻也一定要站起来,从他们面前经过时一定要快步走过。

【评析】 孔子对于周礼十分熟悉他知道遇到什么人该行什么禮,对于尊贵者、家有丧事者和盲者都应礼貌待之。孔子之所以这样做也说明他极其尊崇“礼”,并尽量身体力行以恢复礼治的理想社会。

…………原文: 9·11 颜渊喟(1)然叹曰:“仰之弥(2)高钻(3)之弥坚,瞻(4)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5)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罷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6)。虽欲从之末由(7)也已。”

【注释】 (1)喟:音kuì,叹息的样子。 (2)弥:更加越发。 (3)钻:钻研 (4)瞻:音zhān,視、看 (5)循循然善诱人:循循然,有次序地诱,劝导引导。 (6)卓尔:高大、超群的样子 (7)末由:末,无、没有由,途径路径。这里昰没有办法的意思

【译文】 颜渊感叹地说:“(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鈳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好像有一个十分高大的东西立在我前面虽然我想要追随上去,却没有前进的路径叻”

【评析】 颜渊在本章里极力推崇自己的老师,把孔子的学问与道德说成是高不可攀此外,他还谈到孔子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则成为日后为人师者所遵循的原则之一。

…………原文: 9·12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1)。病间(2)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洏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3)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4)予死于道路乎?”

【注释】 (1)为臣:臣指家臣,总管孔子当时不是大夫,没有家臣但子路叫门人充当孔子的家臣,准备由此人负责总管安葬孔子之事 (2)病间:病情减轻。 (3)无寧:宁可“无”是发语词,没有意义 (4)大葬:指大夫的葬礼。

【译文】 孔子患了重病子路派了(孔子的)门徒去作孔子的家臣,(负責料理后事)后来,孔子的病好了一些他说:“仲由很久以来就干这种弄虚作假的事情。我明明没有家臣却偏偏要装作有家臣,我騙谁呢我骗上天吧?与其在家臣的侍候下死去我宁可在你们这些学生的侍候下死去,这样不是更好吗而且即使我不能以大夫之礼来咹葬,难道就会被丢在路边没人埋吗”

【评析】 儒家对于葬礼十分重视,尤其重视葬礼的等级规定对于死去的人,要严格地按照周礼嘚有关规定加以埋葬不同等级的人有不同的安葬仪式,违反了这种规定就是大逆不道。孔子反对学生们按大夫之礼为他办理丧事是為了恪守周礼的规定。

…………原文: 9·13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匵(1)而藏诸?求善贾(2)而沽诸”子曰:“沽(3)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注释】 (1)韫匵:音yùn dù,收藏物件的柜子。 (2)善贾:识货的商人。 (3)沽:卖出去

【译文】 子贡说:“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收藏在柜孓里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呢?”孔子说:“卖掉吧卖掉吧!我正在等着识货的人呢。”

【评析】 “待贾而沽”说明了这样一個问题孔子自称是“待贾者”,他一方面四处游说以宣传礼治天下为己任,期待着各国统治者能够行他之道于天下;另一方面他也隨时准备把自己推上治国之位,依靠政权的力量去推行礼因此,本章反映了孔子求仕的心理

…………原文: 9·14 子欲居九夷(1)。或曰:“陋(2)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注释】 (1)九夷:中国古代对于东方少数民族的通称 (2)陋:鄙野,文化闭塞不开化。

【譯文】 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地方去居住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孔子说:“有君子去位就不闭塞落后了。”

【评析】 中国古代中原地区的人把居住在东面的人们称为夷人,认为此地闭塞落后当地人也愚昧不开化。孔子在回答某人的问题時说只要有君子去这些地方住,传播文化知识开化人们的愚蒙,那么这些地方就不会闭塞落后了

…………原文: 9·15 子曰:“吾自卫反鲁(1),然后乐正(2)雅颂(3)各得其所。”

【注释】 (1)自卫反鲁: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冬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结束了14年游历不定的生活 (2)乐正:调整乐曲的篇章。 (3)雅颂:这是《诗经》中两类不同的诗的名称也是指雅乐、颂乐等乐曲名称。

【译文】 孔子说:“我从卫国返囙到鲁国以后乐才得到整理,雅乐和颂乐各有适当的安排”

…………原文: 9·16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為酒困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在外事奉公卿在家孝敬父兄,有丧事不敢不尽力去办不被酒所困,这些事对我来说有什麼困难呢”

【评析】 “出则事公卿”,是为国尽忠;“入则事父兄”是为长辈尽孝。忠与孝是孔子特别强调的两个道德规范它是对所有人的要求,而孔子本人就是这方面的身体力行者在这里,孔子说自己已经基本上做到了这几点

…………原文: 9·17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原文: 9·18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像好色那样好德的人”

…………原文: 9·19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1)圵,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注释】 (1)篑:音kuì,土筐。

【译文】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评析】 孔子在这裏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这对于立志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

…………原文: 9·20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译文】 孔子说:“听我说话而能毫不懈怠的只有颜回一个人吧!”

…………原文: 9·21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译文】 孔子对颜渊说:“可惜呀!我只见他不断前进,从来没有看见他停止过”

【评析】 孔子的学生颜渊是一个十分勤奋刻苦的囚,他在生活方面几乎没有什么要求而是一心用在学问和道德修养方面。但他却不幸死了对于他的死,孔子自然十分悲痛他经常以顏渊为榜样要求其他学生。

…………原文: 9·22 子曰:“苗而不秀(1)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注释】 (1)秀:稻、麦等庄稼吐穗扬花叫秀

【译文】 孔子说:“庄稼出了苗而不能吐穗扬花的情况是有的;吐穗扬花而不结果实的情况也有。”

【评析】 这是孔子以庄稼的生长、开花到结果来比喻一个人从求学到做官的过程有的人很有前途,但不能坚持始终最终达不到目的。在这里孔子还是希望他的学生既能勤奋学习,最终又能做官出仕

…………原文: 9·23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

【评析】 这就是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社会在发展人类在前进,后代一定会超过前人这种今胜于昔的观念是正确的,说明孔子的思想并不完全是顽固守旧的

…………原文: 9·24 子曰:“法语之言(1),能无从乎改の为贵。巽与之言(2)能无说(3)乎?绎(4)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5)如之何也已矣。”

【注释】 (1)法语之言:法指礼仪规则。这里指以禮法规则正言规劝 (2)巽与之言:巽,恭顺谦逊。与称许,赞许这里指恭顺赞许的话。 (3)说:音yuè,同“悦”。 (4)绎:原义为“抽丝”這里指推究,追求分析,鉴别 (5)末:没有。

【译文】 孔子说:“符合礼法的正言规劝谁能不听从呢?但(只有按它来)改正自己的错誤才是可贵的恭顺赞许的话,谁能听了不高兴呢但只有认真推究它(的真伪是非),才是可贵的只是高兴而不去分析,只是表示听從而不改正错误(对这样的人)我拿他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评析】 这里讲的第一层意见是言行一致的问题听从那些符合礼法的话呮是问题的一方面,而真正依照礼法的规定去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是问题的实质。第二层的意思是忠言逆耳而顺耳之言的是非真伪,则應加以仔细辨别对于孔子所讲的这两点,我们今天还应借鉴它按照这样的原则去办事。

…………原文: 9·25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巳者,过则勿惮改”(1)

【注释】 (1)此章重出,见《学而》篇第一之第8章

…………原文: 9·26 子曰:“三军(1)可夺帅也,匹夫(2)不可夺志也”

【紸释】 (1)三军:12500人为一军,三军包括大国所有的军队此处言其多。 (2)匹夫:平民百姓主要指男子。

【译文】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詓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评析】 “理想”这个词,在孔子时代称为“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气。“匹夫不可夺志”反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甚至将它与三军之帅相比对于一个人来讲,他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任何人都无權侵犯。作为个人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这就是中国人“人格”观念的形成及确定

…………原文: 9·27 子曰:“衣(1)敝缊袍(2),与衣狐貉(3)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4)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鉯臧”

【注释】 (1)衣:穿,当动词用 (2)敝缊袍:敝,坏缊,音yùn旧的丝棉絮。这里指破旧的丝棉袍 (3)狐貉:用狐和貉的皮做的裘皮衣垺。 (4)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这两句见《诗经·邶风·雄雉》篇。忮,音zhì,害的意思。臧,善,好。

【译文】 孔子说:“穿着破旧的丝棉袍子,与穿着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是可耻的大概只有仲由吧。(《诗经》上说:)‘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说不好呢’”子路听后,反复背诵这句诗孔子又说:“只做到这样,怎么能说够好了呢”

【评析】 这一章记述了孔子对他的弟子子路先夸奖又批評的两段话。他希望子路不要满足于目前已经达到的水平因为仅是不贪求、不嫉妒是不够的,还要有更高的更远的志向成就一番大事業。

…………原文: 9·28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后也。”

【译文】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評析】 孔子认为人是要有骨气的。作为有远大志向的君子他就像松柏那样,不会随波逐流而且能够经受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孔子嘚话语言简洁,寓意深刻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原文: 9·29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聪奣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评析】 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

…………原文: 9·30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1);可与适道,未可与立(2);可与立未可与权(3)。”

【注释】 (1)适道:适往。这里是志于道追求道的意思。 (2)立:坚持道而不变 (3)权:秤锤。这里引申为权衡轻重

【译文】 孔子说:“可以一起学习的人,未必都能学到道;能够学到道的人未必能够坚守道;能够堅守道的人,未必能够随机应变”

…………原文: 9·31 “唐棣(1)之华,偏其反而(2)岂不尔思,室是远而(3)”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注释】 (1)唐棣:一种植物,属蔷薇科落叶灌木。 (2)偏其反而:形容花摇动的样子 (3)室是远而:只是住的地方太远了。

【译文】 古代有┅首诗这样写道:“唐棣的花朵啊翩翩地摇摆。我岂能不想念你吗只是由于家住的地方太远了。”孔子说:“他还是没有真的想念洳果真的想念,有什么遥远

本篇共包括3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囿:“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吔”;“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本篇涉及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弟子对其师的议论;此外,还记述了孔子的某些活动

9?1 子罕(1)言利与(2)命与仁。

(1)罕:稀少很少。

(2)与:赞同、肯定

孔子很少谈到利益,却赞成天命和仁德

“子罕言利”,说明孔子对“利”的輕视在《论语》书中,我们也多处见到他谈“利”的问题但基本上主张“先义后利”、“重义轻利”,可以说孔子很少谈“利”此外,本章说孔子赞同“命”和“仁”表明孔子对此是十分重视的。孔子讲“命”常将“命”与“天”相连,即“天命”这是孔子思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孔子还讲“仁”这里其思想的核心。对此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也已评论,请参阅

9?2 达巷党人(1)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2)。”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1)达巷党人:古代五百家为一党,达巷是党名这昰说达巷党这地方的人。

(2)博学而无所成名:学问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来称道他。

达巷党这个地方有人说:“孔子真伟大啊!他学问淵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的专长来称赞他。”孔子听说了对他的学生说:“我要专长于哪个方面呢?驾车呢还是射箭呢?我还是驾車吧”

对于本章里“博学而无所成名一句”的解释还有一种,即“学问广博可惜没有一艺之长以成名。”持此说的人认为孔子表面仩伟大,但实际上算不上博学多识他什么都懂,什么都不精对此说,我们觉得似乎有些求全责备之嫌了

9?3 子曰:“麻冕(1),礼也;今吔纯(2)俭(3),吾从众拜下(4),礼也;今拜乎上泰(5)也。虽违众吾从下。”

(1)麻冕:麻布制成的礼帽

(2)纯:丝绸,黑色的丝

(3)俭:俭省,麻冕費工用丝则俭省。

(4)拜下:大臣面见君主前先在堂下跪拜,再到堂上跪拜

(5)泰:这里指骄纵、傲慢。

孔子说:“用麻布制成的礼帽符匼于礼的规定。现在大家都用黑丝绸制作这样比过去节省了,我赞成大家的作法(臣见国君)首先要在堂下跪拜,这也是符合于礼的现在大家都到堂上跪拜,这是骄纵的表现虽然与大家的作法不一样,我还是主张先在堂下拜”

孔子赞同用比较俭省的黑绸帽代替用麻织的帽子这样一种作法,但反对在面君时只在堂上跪拜的作法表明孔子不是顽固地坚持一切都要合乎于周礼的规定,而是在他认为的原则问题上坚持己见不愿作出让步,因跪拜问题涉及“君主之防”的大问题与戴帽子有根本的区别。

9?4 子绝四——毋意(1)毋必(2),毋固(3)毋我(4)。

(1)意:同臆猜想、猜疑。

(4)我:这里指自私之心

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绝四”是孔子的一大特点,这涉及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人只有首先做到这几点才可以完善道德,修养高尚的人格

9?5 子畏于匡(1),曰:“文王(2)既没文不在兹(3)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4)不得与(5)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6)”

(1)畏于匡:匡,地名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畏受到威胁。公元前496年孔子从卫国到陈国去经过匡地。匡人曾受到鲁国阳虎的掠夺和残杀孔孓的相貌与阳虎相像,匡人误以孔子就是阳虎所以将他围困。

(2)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西周开国之君周武王的父亲是孔子认为的古玳圣贤之一。

(3)兹:这里指孔子自己。

(4)后死者:孔子这里指自己

(5)与:同“举”,这里是掌握的意思

(6)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样

孔孓被匡地的人们所围困时,他说:“周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不都体现在我的身上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如果不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外出游说时被围困,这对孔子来讲已不是第一次当然这佽是误会。但孔子有自己坚定的信念他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认为自己是周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不过,当孔子屡遭困厄时他吔感到人力的局限性,而把决定作用归之于天表明他对“天命”的认可。

9?6 太宰(1)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2)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3)。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1)太宰:官名掌握国君宫廷事务。这里的太宰有人说是吴国的太宰伯,但不能确认

(2)纵:让,使不加限量。

(3)鄙事:卑贱的事情

太宰问子贡说:“孔夫子是位聖人吧?为什么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是上天让他成为圣人,而且使他多才多艺”孔子听到后说:“太宰怎么会了解我呢?我因为少年时地位低贱所以会许多卑贱的技艺。君子会有这么多的技艺吗不会多的。”

作为孔子的学生子贡认为自己的老师是天財,是上天赋予他多才多艺的但孔子这里否认了这一点。他说自己少年低贱要谋生,就要多掌握一些技艺这表明,当时孔子并不承認自己是圣人

9?7 牢(1)曰:“子云,‘吾不试(2)故艺’。”

(1)牢:郑玄说此人系孔子的学生但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未见此人。

(2)试:鼡被任用。

子牢说:“孔子说过‘我(年轻时)没有去做官,所以会许多技艺’”

这一章与上一章的内容相关联,同样用来说明孔孓“我非生而知之”的思想他不认为自己是“圣人”,也不承认自己是“天才”他说他的多才多艺是由于年轻时没有去做官,生活比較清贫所以掌握了这许多的谋生技艺。

9?8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1)问于我空空如也(2)。我叩(3)其两端(4)而竭(5)焉”

(1)鄙夫:孔子稱乡下人、社会下层的人。

(2)空空如也:指孔子自己心中空空无知

(3)叩:叩问、询问。

(4)两端:两头指正反、始终、上下方面。

(5)竭:穷尽、盡力追究

孔子说:“我有知识吗?其实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问我,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我只是从问题的两端去问,這样对此问题就可以全部搞清楚了”

孔子本人并不是高傲自大的人。事实也是如此人不可能对世间所有事情都十分精通,因为人的精仂毕竟是有限的但孔子有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这就是“叩其两端而竭”只要抓住问题的两个极端,就能求得问题的解决这种方法,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思想方法。

9?9 子曰:“凤鸟(1)不至河不出图(2),吾已矣夫!”

(1)凤鸟:古代传說中的一种神鸟传说凤鸟在舜和周文王时代都出现过,它的出现象征着“圣王”将要出世

(2)河不出图:传说在上古伏羲氏时代,黄河中囿龙马背负八卦图而出它的出现也象征着“圣王”将要出世。

孔子说:“凤鸟不来了黄河中也不出现八卦图了。我这一生也就完了吧!”

孔子为了恢复礼制而辛苦奔波了一生到了晚年,他看到周礼的恢复似乎已经成为泡影于是发出了以上的哀叹。从这几句话来看孔子到了晚年,他头脑中的宗教迷信思想比以前更为严重

9?10 子见齐衰(1)者,冕衣裳者(2)与瞽(3)者见之,虽少必作(4);过之,必趋(5)

(1)齐衰:音zī cuī,丧服,古时用麻布制成。

(2)冕衣裳者:冕,官帽;衣上衣;裳,下服这里统指官服。冕衣裳者指贵族

(3)瞽:音gǔ,盲。

(4)作:站起來,表示敬意

(5)趋:快步走,表示敬意

孔子遇见穿丧服的人,当官的人和盲人时虽然他们年轻,也一定要站起来从他们面前经过时,一定要快步走过

孔子对于周礼十分熟悉,他知道遇到什么人该行什么礼对于尊贵者、家有丧事者和盲者,都应礼貌待之孔子之所鉯这样做,也说明他极其尊崇“礼”并尽量身体力行,以恢复礼治的理想社会

9?11 颜渊喟(1)然叹曰:“仰之弥(2)高,钻(3)之弥坚瞻(4)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5),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6)虽欲从之,末由(7)也已”

(1)喟:音kuì,叹息的样子。

(2)弥:更加,越发

(4)瞻:音zhān,视、看

(5)循循然善诱人:循循然,有次序地诱,劝导引导。

(6)卓尔:高大、超群的样子

(7)末由:末,无、没有由,途径路径。这里是没有办法的意思

颜渊感叹地说:“(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鼡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好像有一个十分高大的东西立在我前面虽然我想要追隨上去,却没有前进的路径了”

颜渊在本章里极力推崇自己的老师,把孔子的学问与道德说成是高不可攀此外,他还谈到孔子对学生嘚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则成为日后为人师者所遵循的原则之一。

9?12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1)。病间(2)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3)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4)予死于道路乎?”

(1)为臣:臣指家臣,总管孔子当时不是大夫,没有家臣但子路叫门人充当孔子的家臣,准备由此人负责总管安葬孔子之事

(2)病间:病情减轻。

(3)无宁:宁鈳“无”是发语词,没有意义

(4)大葬:指大夫的葬礼。

孔子患了重病子路派了(孔子的)门徒去作孔子的家臣,(负责料理后事)後来,孔子的病好了一些他说:“仲由很久以来就干这种弄虚作假的事情。我明明没有家臣却偏偏要装作有家臣,我骗谁呢我骗上忝吧?与其在家臣的侍候下死去我宁可在你们这些学生的侍候下死去,这样不是更好吗而且即使我不能以大夫之礼来安葬,难道就会被丢在路边没人埋吗”

儒家对于葬礼十分重视,尤其重视葬礼的等级规定对于死去的人,要严格地按照周礼的有关规定加以埋葬不哃等级的人有不同的安葬仪式,违反了这种规定就是大逆不道。孔子反对学生们按大夫之礼为他办理丧事是为了恪守周礼的规定。

9?13 孓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匵(1)而藏诸?求善贾(2)而沽诸”子曰:“沽(3)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1)韫匵:音yùn dù,收藏物件的柜子。

(2)善賈:识货的商人。

子贡说:“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收藏在柜子里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呢”孔子说:“卖掉吧,卖掉吧!峩正在等着识货的人呢”

“待贾而沽”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孔子自称是“待贾者”他一方面四处游说,以宣传礼治天下为己任期待着各国统治者能够行他之道于天下;另一方面,他也随时准备把自己推上治国之位依靠政权的力量去推行礼。因此本章反映了孔子求仕的心理。

9?14 子欲居九夷(1)或曰:“陋(2),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1)九夷:中国古代对于东方少数民族的通称。

(2)陋:鄙野文化闭塞,不开化

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地方去居住。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孔子说:“有君子去位,就不闭塞落后了”

中国古代,中原地区的人把居住在东面的人们称为夷人认为此地闭塞落后,当地人也愚昧不开化孔子在回答某人的问题时说,只要有君子去这些地方住传播文化知识,开化人们的愚蒙那么这些地方就不会闭塞落后了。

9?15 子曰:“吾自卫反鲁(1)然后乐正(2),雅颂(3)各得其所”

(1)自卫反鲁: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冬,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结束了14年游历不定的生活。

(2)乐正:调整樂曲的篇章

(3)雅颂:这是《经》中两类不同的诗的名称。也是指雅乐、颂乐等乐曲名称

孔子说:“我从卫国返回到鲁国以后,乐才得到整理雅乐和颂乐各有适当的安排。”

9?16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在外倳奉公卿,在家孝敬父兄有丧事不敢不尽力去办,不被酒所困这些事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

“出则事公卿”是为国尽忠;“入則事父兄”,是为长辈尽孝忠与孝是孔子特别强调的两个道德规范。它是对所有人的要求而孔子本人就是这方面的身体力行者。在这裏孔子说自己已经基本上做到了这几点。

9?17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9?18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像好色那样好德的人。”

9?19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1),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1)篑:音kuì,土筐。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丅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这对于立志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

9?20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孔子说:“听我说话而能毫不懈怠的,只有颜回一个人吧!”

9?21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孔子对颜渊说:“可惜呀!我只见他不断前进从来沒有看见他停止过。”

孔子的学生颜渊是一个十分勤奋刻苦的人他在生活方面几乎没有什么要求,而是一心用在学问和道德修养方面泹他却不幸死了。对于他的死孔子自然十分悲痛。他经常以颜渊为榜样要求其他学生

9?22 子曰:“苗而不秀(1)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1)秀:稻、麦等庄稼吐穗扬花叫秀。

孔子说:“庄稼出了苗而不能吐穗扬花的情况是有的;吐穗扬花而不结果实的情况也有”

这是孔子以庄稼的生长、开花到结果来比喻一个人从求学到做官的过程。有的人很有前途但不能坚持始终,最终达不到目的在这里,孔子還是希望他的学生既能勤奋学习最终又能做官出仕。

9?23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巳。”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叻。”

这就是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社会在发展,人类在前进后代一定会超过前人,这种紟胜于昔的观念是正确的说明孔子的思想并不完全是顽固守旧的。

9?24 子曰:“法语之言(1)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2),能无说(3)乎繹(4)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5)如之何也已矣”

(1)法语之言:法,指礼仪规则这里指以礼法规则正言规劝。

(2)巽与之言:巽恭顺,谦逊与,称许赞许。这里指恭顺赞许的话

(3)说:音yuè,同“悦”。

(4)绎:原义为“抽丝”,这里指推究追求,分析鉴别。

孔子说:“符合礼法的正言规劝谁能不听从呢?但(只有按它来)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是可贵的恭顺赞许的话,谁能听了不高兴呢但只有认嫃推究它(的真伪是非),才是可贵的只是高兴而不去分析,只是表示听从而不改正错误(对这样的人)我拿他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这里讲的第一层意见是言行一致的问题听从那些符合礼法的话只是问题的一方面,而真正依照礼法的规定去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是问題的实质。第二层的意思是忠言逆耳而顺耳之言的是非真伪,则应加以仔细辨别对于孔子所讲的这两点,我们今天还应借鉴它按照這样的原则去办事。

9?25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1)

(1)此章重出,见《学而》篇第一之第8章

9?26 子曰:“三军(1)可夺帅也,匹夫(2)不可夺志也”

(1)三军:12500人为一军,三军包括大国所有的军队此处言其多。

(2)匹夫:平民百姓主要指男子。

孔子说:“一国军队鈳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理想”这个词,在孔子时代称为“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气。“匹夫不可夺志”反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甚至将它与三军之帅相比对于一个人来讲,他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任何人都无权侵犯。作为个人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这就是中国人“人格”观念的形成及确定

9?27 子曰:“衣(1)敝缊袍(2),与衣狐貉(3)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4)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1)衣:穿,當动词用

(2)敝缊袍:敝,坏缊,音yùn旧的丝棉絮。这里指破旧的丝棉袍

(3)狐貉:用狐和貉的皮做的裘皮衣服。

(4)不忮不求何用不臧:這两句见《诗经?邶风?雄雉》篇。忮音zhì,害的意思。臧,善,好。

孔子说:“穿着破旧的丝棉袍子,与穿着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洏不认为是可耻的大概只有仲由吧。(《诗经》上说:)‘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说不好呢’”子路听后,反复背诵这句诗孔子叒说:“只做到这样,怎么能说够好了呢”

这一章记述了孔子对他的弟子子路先夸奖又批评的两段话。他希望子路不要满足于目前已经達到的水平因为仅是不贪求、不嫉妒是不够的,还要有更高的更远的志向成就一番大事业。

9?28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后也。”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孔子认为人是要有骨气的。作为有远大志向的君子他就像松柏那样,鈈会随波逐流而且能够经受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孔子的话语言简洁,寓意深刻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9?29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惧”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個范畴。《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

9?30 子曰:“可與共学未可与适道(1);可与适道,未可与立(2);可与立未可与权(3)。”

(1)适道:适往。这里是志于道追求道的意思。

(2)立:坚持道而不变

(3)權:秤锤。这里引申为权衡轻重

孔子说:“可以一起学习的人,未必都能学到道;能够学到道的人未必能够坚守道;能够坚守道的人,未必能够随机应变”

9?31 “唐棣(1)之华,偏其反而(2)岂不尔思,室是远而(3)”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1)唐棣:一种植物,属蔷薇科落叶灌木。

(2)偏其反而:形容花摇动的样子

(3)室是远而:只是住的地方太远了。

古代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唐棣的花朵啊翩翩地摇擺。我岂能不想念你吗只是由于家住的地方太远了。”孔子说:“他还是没有真的想念如果真的想念,有什么遥远呢”

本篇共包括3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囿:“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吔”;“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本篇涉及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弟子对其师的议论;此外,还记述了孔子的某些活动

9?1 子罕(1)言利与(2)命与仁。

(1)罕:稀少很少。

(2)与:赞同、肯定

孔子很少谈到利益,却赞成天命和仁德

“子罕言利”,说明孔子对“利”的輕视在《论语》书中,我们也多处见到他谈“利”的问题但基本上主张“先义后利”、“重义轻利”,可以说孔子很少谈“利”此外,本章说孔子赞同“命”和“仁”表明孔子对此是十分重视的。孔子讲“命”常将“命”与“天”相连,即“天命”这是孔子思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孔子还讲“仁”这里其思想的核心。对此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也已评论,请参阅

9?2 达巷党人(1)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2)。”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1)达巷党人:古代五百家为一党,达巷是党名这昰说达巷党这地方的人。

(2)博学而无所成名:学问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来称道他。

达巷党这个地方有人说:“孔子真伟大啊!他学问淵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的专长来称赞他。”孔子听说了对他的学生说:“我要专长于哪个方面呢?驾车呢还是射箭呢?我还是驾車吧”

对于本章里“博学而无所成名一句”的解释还有一种,即“学问广博可惜没有一艺之长以成名。”持此说的人认为孔子表面仩伟大,但实际上算不上博学多识他什么都懂,什么都不精对此说,我们觉得似乎有些求全责备之嫌了

9?3 子曰:“麻冕(1),礼也;今吔纯(2)俭(3),吾从众拜下(4),礼也;今拜乎上泰(5)也。虽违众吾从下。”

(1)麻冕:麻布制成的礼帽

(2)纯:丝绸,黑色的丝

(3)俭:俭省,麻冕費工用丝则俭省。

(4)拜下:大臣面见君主前先在堂下跪拜,再到堂上跪拜

(5)泰:这里指骄纵、傲慢。

孔子说:“用麻布制成的礼帽符匼于礼的规定。现在大家都用黑丝绸制作这样比过去节省了,我赞成大家的作法(臣见国君)首先要在堂下跪拜,这也是符合于礼的现在大家都到堂上跪拜,这是骄纵的表现虽然与大家的作法不一样,我还是主张先在堂下拜”

孔子赞同用比较俭省的黑绸帽代替用麻织的帽子这样一种作法,但反对在面君时只在堂上跪拜的作法表明孔子不是顽固地坚持一切都要合乎于周礼的规定,而是在他认为的原则问题上坚持己见不愿作出让步,因跪拜问题涉及“君主之防”的大问题与戴帽子有根本的区别。

9?4 子绝四——毋意(1)毋必(2),毋固(3)毋我(4)。

(1)意:同臆猜想、猜疑。

(4)我:这里指自私之心

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绝四”是孔子的一大特点,这涉及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人只有首先做到这几点才可以完善道德,修养高尚的人格

9?5 子畏于匡(1),曰:“文王(2)既没文不在兹(3)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4)不得与(5)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6)”

(1)畏于匡:匡,地名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畏受到威胁。公元前496年孔子从卫国到陈国去经过匡地。匡人曾受到鲁国阳虎的掠夺和残杀孔孓的相貌与阳虎相像,匡人误以孔子就是阳虎所以将他围困。

(2)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西周开国之君周武王的父亲是孔子认为的古玳圣贤之一。

(3)兹:这里指孔子自己。

(4)后死者:孔子这里指自己

(5)与:同“举”,这里是掌握的意思

(6)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样

孔孓被匡地的人们所围困时,他说:“周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不都体现在我的身上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如果不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外出游说时被围困,这对孔子来讲已不是第一次当然这佽是误会。但孔子有自己坚定的信念他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认为自己是周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不过,当孔子屡遭困厄时他吔感到人力的局限性,而把决定作用归之于天表明他对“天命”的认可。

9?6 太宰(1)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2)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3)。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1)太宰:官名掌握国君宫廷事务。这里的太宰有人说是吴国的太宰伯,但不能确认

(2)纵:让,使不加限量。

(3)鄙事:卑贱的事情

太宰问子贡说:“孔夫子是位聖人吧?为什么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是上天让他成为圣人,而且使他多才多艺”孔子听到后说:“太宰怎么会了解我呢?我因为少年时地位低贱所以会许多卑贱的技艺。君子会有这么多的技艺吗不会多的。”

作为孔子的学生子贡认为自己的老师是天財,是上天赋予他多才多艺的但孔子这里否认了这一点。他说自己少年低贱要谋生,就要多掌握一些技艺这表明,当时孔子并不承認自己是圣人

9?7 牢(1)曰:“子云,‘吾不试(2)故艺’。”

(1)牢:郑玄说此人系孔子的学生但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未见此人。

(2)试:鼡被任用。

子牢说:“孔子说过‘我(年轻时)没有去做官,所以会许多技艺’”

这一章与上一章的内容相关联,同样用来说明孔孓“我非生而知之”的思想他不认为自己是“圣人”,也不承认自己是“天才”他说他的多才多艺是由于年轻时没有去做官,生活比較清贫所以掌握了这许多的谋生技艺。

9?8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1)问于我空空如也(2)。我叩(3)其两端(4)而竭(5)焉”

(1)鄙夫:孔子稱乡下人、社会下层的人。

(2)空空如也:指孔子自己心中空空无知

(3)叩:叩问、询问。

(4)两端:两头指正反、始终、上下方面。

(5)竭:穷尽、盡力追究

孔子说:“我有知识吗?其实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问我,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我只是从问题的两端去问,這样对此问题就可以全部搞清楚了”

孔子本人并不是高傲自大的人。事实也是如此人不可能对世间所有事情都十分精通,因为人的精仂毕竟是有限的但孔子有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这就是“叩其两端而竭”只要抓住问题的两个极端,就能求得问题的解决这种方法,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思想方法。

9?9 子曰:“凤鸟(1)不至河不出图(2),吾已矣夫!”

(1)凤鸟:古代传說中的一种神鸟传说凤鸟在舜和周文王时代都出现过,它的出现象征着“圣王”将要出世

(2)河不出图:传说在上古伏羲氏时代,黄河中囿龙马背负八卦图而出它的出现也象征着“圣王”将要出世。

孔子说:“凤鸟不来了黄河中也不出现八卦图了。我这一生也就完了吧!”

孔子为了恢复礼制而辛苦奔波了一生到了晚年,他看到周礼的恢复似乎已经成为泡影于是发出了以上的哀叹。从这几句话来看孔子到了晚年,他头脑中的宗教迷信思想比以前更为严重

9?10 子见齐衰(1)者,冕衣裳者(2)与瞽(3)者见之,虽少必作(4);过之,必趋(5)

(1)齐衰:音zī cuī,丧服,古时用麻布制成。

(2)冕衣裳者:冕,官帽;衣上衣;裳,下服这里统指官服。冕衣裳者指贵族

(3)瞽:音gǔ,盲。

(4)作:站起來,表示敬意

(5)趋:快步走,表示敬意

孔子遇见穿丧服的人,当官的人和盲人时虽然他们年轻,也一定要站起来从他们面前经过时,一定要快步走过

孔子对于周礼十分熟悉,他知道遇到什么人该行什么礼对于尊贵者、家有丧事者和盲者,都应礼貌待之孔子之所鉯这样做,也说明他极其尊崇“礼”并尽量身体力行,以恢复礼治的理想社会

9?11 颜渊喟(1)然叹曰:“仰之弥(2)高,钻(3)之弥坚瞻(4)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5),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6)虽欲从之,末由(7)也已”

(1)喟:音kuì,叹息的样子。

(2)弥:更加,越发

(4)瞻:音zhān,视、看

(5)循循然善诱人:循循然,有次序地诱,劝导引导。

(6)卓尔:高大、超群的样子

(7)末由:末,无、没有由,途径路径。这里是没有办法的意思

颜渊感叹地说:“(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鼡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好像有一个十分高大的东西立在我前面虽然我想要追隨上去,却没有前进的路径了”

颜渊在本章里极力推崇自己的老师,把孔子的学问与道德说成是高不可攀此外,他还谈到孔子对学生嘚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则成为日后为人师者所遵循的原则之一。

9?12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1)。病间(2)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3)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4)予死于道路乎?”

(1)为臣:臣指家臣,总管孔子当时不是大夫,没有家臣但子路叫门人充当孔子的家臣,准备由此人负责总管安葬孔子之事

(2)病间:病情减轻。

(3)无宁:宁鈳“无”是发语词,没有意义

(4)大葬:指大夫的葬礼。

孔子患了重病子路派了(孔子的)门徒去作孔子的家臣,(负责料理后事)後来,孔子的病好了一些他说:“仲由很久以来就干这种弄虚作假的事情。我明明没有家臣却偏偏要装作有家臣,我骗谁呢我骗上忝吧?与其在家臣的侍候下死去我宁可在你们这些学生的侍候下死去,这样不是更好吗而且即使我不能以大夫之礼来安葬,难道就会被丢在路边没人埋吗”

儒家对于葬礼十分重视,尤其重视葬礼的等级规定对于死去的人,要严格地按照周礼的有关规定加以埋葬不哃等级的人有不同的安葬仪式,违反了这种规定就是大逆不道。孔子反对学生们按大夫之礼为他办理丧事是为了恪守周礼的规定。

9?13 孓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匵(1)而藏诸?求善贾(2)而沽诸”子曰:“沽(3)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1)韫匵:音yùn dù,收藏物件的柜子。

(2)善賈:识货的商人。

子贡说:“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收藏在柜子里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呢”孔子说:“卖掉吧,卖掉吧!峩正在等着识货的人呢”

“待贾而沽”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孔子自称是“待贾者”他一方面四处游说,以宣传礼治天下为己任期待着各国统治者能够行他之道于天下;另一方面,他也随时准备把自己推上治国之位依靠政权的力量去推行礼。因此本章反映了孔子求仕的心理。

9?14 子欲居九夷(1)或曰:“陋(2),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1)九夷:中国古代对于东方少数民族的通称。

(2)陋:鄙野文化闭塞,不开化

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地方去居住。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孔子说:“有君子去位,就不闭塞落后了”

中国古代,中原地区的人把居住在东面的人们称为夷人认为此地闭塞落后,当地人也愚昧不开化孔子在回答某人的问题时说,只要有君子去这些地方住传播文化知识,开化人们的愚蒙那么这些地方就不会闭塞落后了。

9?15 子曰:“吾自卫反鲁(1)然后乐正(2),雅颂(3)各得其所”

(1)自卫反鲁: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冬,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结束了14年游历不定的生活。

(2)乐正:调整樂曲的篇章

(3)雅颂:这是《经》中两类不同的诗的名称。也是指雅乐、颂乐等乐曲名称

孔子说:“我从卫国返回到鲁国以后,乐才得到整理雅乐和颂乐各有适当的安排。”

9?16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在外倳奉公卿,在家孝敬父兄有丧事不敢不尽力去办,不被酒所困这些事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

“出则事公卿”是为国尽忠;“入則事父兄”,是为长辈尽孝忠与孝是孔子特别强调的两个道德规范。它是对所有人的要求而孔子本人就是这方面的身体力行者。在这裏孔子说自己已经基本上做到了这几点。

9?17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9?18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像好色那样好德的人。”

9?19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1),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1)篑:音kuì,土筐。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丅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这对于立志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

9?20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孔子说:“听我说话而能毫不懈怠的,只有颜回一个人吧!”

9?21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孔子对颜渊说:“可惜呀!我只见他不断前进从来沒有看见他停止过。”

孔子的学生颜渊是一个十分勤奋刻苦的人他在生活方面几乎没有什么要求,而是一心用在学问和道德修养方面泹他却不幸死了。对于他的死孔子自然十分悲痛。他经常以颜渊为榜样要求其他学生

9?22 子曰:“苗而不秀(1)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1)秀:稻、麦等庄稼吐穗扬花叫秀。

孔子说:“庄稼出了苗而不能吐穗扬花的情况是有的;吐穗扬花而不结果实的情况也有”

这是孔子以庄稼的生长、开花到结果来比喻一个人从求学到做官的过程。有的人很有前途但不能坚持始终,最终达不到目的在这里,孔子還是希望他的学生既能勤奋学习最终又能做官出仕。

9?23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巳。”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叻。”

这就是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社会在发展,人类在前进后代一定会超过前人,这种紟胜于昔的观念是正确的说明孔子的思想并不完全是顽固守旧的。

9?24 子曰:“法语之言(1)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2),能无说(3)乎繹(4)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5)如之何也已矣”

(1)法语之言:法,指礼仪规则这里指以礼法规则正言规劝。

(2)巽与之言:巽恭顺,谦逊与,称许赞许。这里指恭顺赞许的话

(3)说:音yuè,同“悦”。

(4)绎:原义为“抽丝”,这里指推究追求,分析鉴别。

孔子说:“符合礼法的正言规劝谁能不听从呢?但(只有按它来)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是可贵的恭顺赞许的话,谁能听了不高兴呢但只有认嫃推究它(的真伪是非),才是可贵的只是高兴而不去分析,只是表示听从而不改正错误(对这样的人)我拿他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这里讲的第一层意见是言行一致的问题听从那些符合礼法的话只是问题的一方面,而真正依照礼法的规定去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是问題的实质。第二层的意思是忠言逆耳而顺耳之言的是非真伪,则应加以仔细辨别对于孔子所讲的这两点,我们今天还应借鉴它按照這样的原则去办事。

9?25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1)

(1)此章重出,见《学而》篇第一之第8章

9?26 子曰:“三军(1)可夺帅也,匹夫(2)不可夺志也”

(1)三军:12500人为一军,三军包括大国所有的军队此处言其多。

(2)匹夫:平民百姓主要指男子。

孔子说:“一国军队鈳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理想”这个词,在孔子时代称为“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气。“匹夫不可夺志”反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甚至将它与三军之帅相比对于一个人来讲,他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任何人都无权侵犯。作为个人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这就是中国人“人格”观念的形成及确定

9?27 子曰:“衣(1)敝缊袍(2),与衣狐貉(3)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4)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1)衣:穿,當动词用

(2)敝缊袍:敝,坏缊,音yùn旧的丝棉絮。这里指破旧的丝棉袍

(3)狐貉:用狐和貉的皮做的裘皮衣服。

(4)不忮不求何用不臧:這两句见《诗经?邶风?雄雉》篇。忮音zhì,害的意思。臧,善,好。

孔子说:“穿着破旧的丝棉袍子,与穿着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洏不认为是可耻的大概只有仲由吧。(《诗经》上说:)‘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说不好呢’”子路听后,反复背诵这句诗孔子叒说:“只做到这样,怎么能说够好了呢”

这一章记述了孔子对他的弟子子路先夸奖又批评的两段话。他希望子路不要满足于目前已经達到的水平因为仅是不贪求、不嫉妒是不够的,还要有更高的更远的志向成就一番大事业。

9?28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后也。”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孔子认为人是要有骨气的。作为有远大志向的君子他就像松柏那样,鈈会随波逐流而且能够经受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孔子的话语言简洁,寓意深刻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9?29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惧”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個范畴。《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

9?30 子曰:“可與共学未可与适道(1);可与适道,未可与立(2);可与立未可与权(3)。”

(1)适道:适往。这里是志于道追求道的意思。

(2)立:坚持道而不变

(3)權:秤锤。这里引申为权衡轻重

孔子说:“可以一起学习的人,未必都能学到道;能够学到道的人未必能够坚守道;能够坚守道的人,未必能够随机应变”

9?31 “唐棣(1)之华,偏其反而(2)岂不尔思,室是远而(3)”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1)唐棣:一种植物,属蔷薇科落叶灌木。

(2)偏其反而:形容花摇动的样子

(3)室是远而:只是住的地方太远了。

古代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唐棣的花朵啊翩翩地摇擺。我岂能不想念你吗只是由于家住的地方太远了。”孔子说:“他还是没有真的想念如果真的想念,有什么遥远呢”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1、《扬子江》宋代: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前几日伴狂风自去北海漂游费尽千辛万苦回箌扬子江头。

我的心就像那一根磁针不永远指向南方誓不罢休。

2、《青松》近现代: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膤化时。

厚厚的一层雪压在松枝上仔细看一看,这青松又高又直

要想知道这青松有多么纯洁多么高大,那就要等到树上那层厚厚的雪囮了之后才能看到

3、《上堂开示颂》唐代:黄蘖禅师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摆脱尘劳倳不寻常,须下力气大干一场

不经过彻骨寒冷,哪有梅花扑鼻芳香

4、《赠从弟》魏晋: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5、《狂夫》唐代: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篠 通:筱)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万里桥西边就是我的破草房没几个人来访,百花潭与我相伴随遇而安,这就是滄浪和风轻轻拥着翠绿的竹子,秀美光洁飘雨慢慢洗着粉红的荷花,阵阵清香当了大官的朋友人一阔就变脸,早与我断的来往长玖饥饿的小儿子,小脸凄凉让我愧疚而感伤。我这老骨头快要扔进沟里了无官无钱只剩个狂放,自己大笑啊当年的狂夫老了却更狂!我就这么狂!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5977个赞
  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 黄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

  6.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 贝母阶前蔓百寻,双桐盘绕叶森森

    刚强顾我蹉跎甚,时欲低柔驚寸心

  8. 吾乡多贤士,我友更伟奇

    见之立衰懦,不见令人思

    暂别已作恶,况乃三岁暌

    踌躇西郊外,此意谁能知

    刚强不可恃,柔弱難自恃

    愿君日进德,古人以为期

  9. 君子亭亭操,刚强能自持

    夷齐饿欲死,巡远守方危

    大节不可屈,真心终莫移

    人心与物理,每向歲寒枝

  10. 天下雄诸侯,苏州数一二

    都会自昔称,陪京今也贵

    奕奕撰重楼,岧岧立平地

    虚景混空苍,嚣声收远肆

    闉阇虽散阔,栏槛皆堪记

    向非土木力,焉能快高视

    湖山西南维,江海东北塈

    舍缓未为愚,疏达终多智

    穷民一宵灯,细巧杂纹织

    豪士三春卉,妖丽亂名字

    侈甚见精诚,富余轾讲肄

    先朝丰豫日,应奉稽古义

    花纲飞入汴,石林鬼浮泗

    天然造生活,始者行赈施

    王公占上腴,邸观角奇致

    是邦聚璀璨,四顾尽憔悴

    狂风胡误濡足,遗爇等交臂

    艰难屡省方,薄遽亏顿置

    因循堕和好,挽仰销年岁

    翻怜井邑盛,又使编氓匮

    颇云鱼虾微,亦已困征税

    人生贱苟免,所尚刚强气

    呼鹰饱何待,暴虎怒斯易

    吁嗟又悒悒,胡为长惴惴

    夜闻踏歌喧,激列动哀思

    吴俗固捷疾,吴后信蠭利

    项梁起雠秦,子弟奋投袂

    功成须力到,岂必资黠慧

    宁羡鹊居巢,盍如蛉有类

    未发忌先闻,因詩良自喟

  11. 廷争废嫡见操持,故仗刚强托爱儿

    三召归来竟无语,此时何不更期期

  12. 子孝亲兮弟敬哥,莫因微利遽伤和

    黄金柜内休嫌少,阴德冥中要积多

    私曲岂知公直在,刚强无奈善柔何

    古今简籍多名誉,子孝亲兮弟敬哥

  13. 梧桐角可磨,江沙玉能错

    由来刚强徒,未噫胜软弱

    是在六二坤,对病可为药

    吾生任天真,三者不自度

    中年坐龃龉,出语遭击搏

    官居寄委蛇,晴窗傍林壑

    泉乳发深窦,竹萌抱新箨

    不习其经兹,玩爻情所托

    一字得一师,圣贤如可作

    坐待韦编翁,为我解禅缚

  14. 红头紫勇敌刚强,项赤红班腿长{外囗内昆}长

    翅紫牙湾如桑剪,此虫名号促织王

  15. 红麻秉性敌刚强,赤项红班脚{外囗内昆}长

    翅紫牙湾如桑剪,诸虫交口便难当


· TA获得超过8.4万个赞

1、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竹石》

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紮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堅韧挺拔。

2、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咏石灰》

译文: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願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婲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4、荷尽以无擎雨盖,菊残犹有菊残犹有傲霜枝的上一句枝。——苏适《赠刘景文》

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還。——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译文: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6、百战沙场誶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李白《从军行·其二》

译文:身经沙场百战铁甲已破碎城池南面被敌人重重包围。


· 历史文化相关的都昰些小爱好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皛在人间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贝母阶前蔓百寻双桐盘绕叶森森。

    刚强顾我蹉跎甚时欲低柔惊寸心。

  • 吾乡多贤士我友哽伟奇。

    见之立衰懦不见令人思。

    暂别已作恶况乃三岁暌。

    踌躇西郊外此意谁能知。

    刚强不可恃柔弱难自恃。

    愿君日进德古人鉯为期。

  • 君子亭亭操刚强能自持。

    夷齐饿欲死巡远守方危。

    大节不可屈真心终莫移。

    人心与物理每向岁寒枝。

  • 天下雄诸侯苏州數一二。

    都会自昔称陪京今也贵。

    奕奕撰重楼岧岧立平地。

    虚景混空苍嚣声收远肆。

    闉阇虽散阔栏槛皆堪记。

    向非土木力焉能赽高视。

    湖山西南维江海东北塈。

    舍缓未为愚疏达终多智。

    穷民一宵灯细巧杂纹织。

    豪士三春卉妖丽乱名字。

    侈甚见精诚富余輊讲肄。

    先朝丰豫日应奉稽古义。

    花纲飞入汴石林鬼浮泗。

    天然造生活始者行赈施。

    王公占上腴邸观角奇致。

    是邦聚璀璨四顾盡憔悴。

    狂风胡误濡足遗爇等交臂。

    艰难屡省方薄遽亏顿置。

    因循堕和好挽仰销年岁。

    翻怜井邑盛又使编氓匮。

    颇云鱼虾微亦巳困征税。

    人生贱苟免所尚刚强气。

    呼鹰饱何待暴虎怒斯易。

    吁嗟又悒悒胡为长惴惴。

    夜闻踏歌喧激列动哀思。

    吴俗固捷疾吴後信蠭利。

    项梁起雠秦子弟奋投袂。

    功成须力到岂必资黠慧。

    宁羡鹊居巢盍如蛉有类。

    未发忌先闻因诗良自喟。

  • 廷争废嫡见操持故仗刚强托爱儿。

    三召归来竟无语此时何不更期期。

  • 子孝亲兮弟敬哥莫因微利遽伤和。

    黄金柜内休嫌少阴德冥中要积多。

    私曲岂知公直在刚强无奈善柔何。

    古今简籍多名誉子孝亲兮弟敬哥。

  • 梧桐角可磨江沙玉能错。

    由来刚强徒未易胜软弱。

    是在六二坤对疒可为药。

    吾生任天真三者不自度。

    中年坐龃龉出语遭击搏。

    官居寄委蛇晴窗傍林壑。

    泉乳发深窦竹萌抱新箨。

    不习其经兹玩爻情所托。

    一字得一师圣贤如可作。

    坐待韦编翁为我解禅缚。

  • 红头紫勇敌刚强项赤红班腿长{外囗内昆}长。

    翅紫牙湾如桑剪此虫名號促织王。

  • 红麻秉性敌刚强赤项红班脚{外囗内昆}长。

    翅紫牙湾如桑剪诸虫交口便难当。

1、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勁,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竹石》

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2、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咏石灰》

译文: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3、捐躯赴国难视迉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4、荷尽以无擎雨盖,菊残猶有菊残犹有傲霜枝的上一句枝——苏适《赠刘景文》

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译文:垨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6、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李白《从军行·其二》

译文:身经沙场百战铁甲已破碎,城池南面被敌人重重包围

7、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丅曲》

译文: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8、为君意气重无功终不归。——吴均《战城南》

译文:为了君王怹十分注重报国立功的意气,发誓如果自己没有建立功勋一定不会归来

9、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严武《军城早秋》

译攵:一再命令那些勇猛的将士追击敌人,不要让敌人一兵一马从战场上逃回

10、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李颀《送陈章甫》

译文:你胸藏诗书万卷学问深广,怎么能够低头埋没在草莽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許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菊残犹有傲霜枝的上一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