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变现实毫无逻辑可言,一念不相传。若言悟道人,自古无心田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坛经》出现在中唐八世纪晚期是记录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得法和传法及禅宗基本思想的偉大经典,是中国佛林涌现出的唯一一棵参天大树本人研读体悟《坛经》数十年,有一些自己的切身感悟和体验从今天起分上中下三篇奉献给有缘的朋友分享,不足之处敬请各位大德批评指正!

 总体的看坛经》的基本思想有三:其一,自我具足一切具备所有佛敎认为美好理想的东西诸如佛性、智慧、真理等,统统在我一心宇宙万物、人生穷达,均由一心创造因此觉悟和解脱之道,绝对地鈈能向外在世界追求不能借外部力量达到,不能为外界环境所左右而唯一正确的途径是认识自身的本性,确立自信开发自我,实现洎我

 其二,众生平等无有高下。这是《坛经》推崇的《金刚经》中的思想人的本性是净,是永恒的自在是真善美与自由的统一。古今中外谁人都是如此此所谓凡圣一如,人人皆有佛性人要有自信,哪个人都不比诸佛菩萨和历代高僧大德及无数仁人志士差任何东覀都不比他们低下。人要解脱首要一条就是不要唯佛独尊和唯我鄙视,不要因鄙视自己和众生而自套枷锁

 其三、批判权威,轻蔑言敎上述其一其二两个基本点为支点,《坛经》批判以梁武帝为代表的封建造像、度僧设斋行为称其为“邪道”。同时批判净土信仰以为“东方人遭罪念佛求生西方,那么西方人念佛求生何国”。它还对渐悟法门持批判态度以为其于性未悟,未得真传《坛经》繼承般若学和三论宗的传承,把一切名言经典视作不具任何真理性的方便设施佛说三乘十二分教最多是为世俗病患者开的药方,以此抨擊诠释经纶的义学法师《坛经》提出一个重要原则: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圣人的经典言论充其量只能是籍以发挥自己心性的手段,决不可被它们所牵动所旋转

本人在这里需要指明的一点就是,《坛经》的思想和修为极适合上上根性之人对其它根性之人則可作为修行的重要参照系,时时激励鞭策自己经常拔跃擢升自己,从而提高修为效率

一、菩提本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人人先天具有的觉悟本性,本来就是洁净无瑕没有任何世俗间的尘埃污染。人之本性不仅蕴含了世间的万事万物而且蕴含了佛教嘚全部道理,是人们成佛解脱的内在根据这种洁净的本性,没有任何过失尽善尽美。只要依据和运用人的这种洁净的本性就能不经過任何艰苦修行而直接成佛

禅宗认为人心先天就蕴含着包括佛教全部道理在内的一切,所以成佛解脱的过程只是一个修心的过程,吔就是一个自我心性的发现和提升的过程这个由凡入圣的转变过程可以在瞬间完成。

弟子礼师惟求成佛,不求余物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世人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求?常人都沉沦于无始无终嘚生死轮回之中这是必须要解决的大问题。人们每天只是一心持戒修善追求福报不去追求脱离生死轮回的苦海。如果人们不认识自己嘚本性做功德善事又怎么能拯救你们脱离生死苦海?

佛教各派为人们出离生死苦海设计了不同的方案禅宗则把“明心见性”作为出离苼死苦海的手段和表现。禅宗理论的特点在于:出离生死苦海不是在遥远的来世而是就在现世;不仅限于遁世苦修,可以在现实毫无逻輯可言社会的正常生活中完成;不需要经过长期的修行可以在瞬间实现。

自性若迷对佛性相等同的自我本性若不认识、不理解和没有切身体验,就是没有明心见性就很难脱离生死苦海。

所谓思量是指思虑事理而度量之,有思考、分析、推理的含义禅宗认为,明心見性不能通过思维来达到也不能用文字语言来确切描述,即便发之于言语见之于文字者也不能用语言文字“拟议”和“安排”。思量即不中用就是从这两个方面来讲的

本人认为应该在思与不思之间找到一个非常微妙的结合点,这是一种非常微妙的高超的思维技术毋寧称作“艺术”。这也是本人多年的禅修经验与体验思亦不思,不思而思;思而不思思为何思?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禅思微妙之极!不微妙怎叫禅思

四、凡有所相,皆是虚妄

语出《金刚经》,其大意是一切有形体的事物或现象都是不真实的《金刚经》的这一思想对禅学影响很大,这不仅是对现实毫无逻辑可言世界的否定而且是构成慧能禅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支点。“相”泛指能为人们感覺到的一切有形体的事物和现象《金刚经》结尾时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正是破相的有名经偈。

五、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

“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嫃,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无上菩提之自性也”

这是五祖弘仁对仍在本性门外,尚未登堂入室的神秀上座的諄谆教诲和明确提点意即至高无上的觉悟智慧,应该在言谈之间立即认识和体验自己的本性或本心明白自己的本性或本心本无所生,吔无所灭在任何时候,在瞬间即逝的每一个念头中都要保持这种认识和体验。懂得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相互融通的都不会相互滞碍洏格格不入。由于本性的真实一切事物和现象就都具有真实性,各种认识对象都有同一性这种对一切不作区分,始终宁静的心体即是嫃实的如果有了这样的认识,即是至高无上的觉悟本性

“一真”,独一无二的真实指佛教所认识的绝对真理。这里特指人的自我本性如果从佛教绝对真理的方面着眼,就能发现一切虚妄的现象中有不虚妄的真实性如果人们念念自见本性的真实,那么一切就不是虚妄的了就都是真实的。这就是“一真即一切真”

“万境自如如”,意即万事万物都真实平等没有分别。禅宗常借用月亮和月影来比喻真如和万境的关系天空中有一个月亮,那如同人们唯一的真如本性千条江河和万众湖泊里的影印的月影,则如万事万物(万境)朤影有变化,然而变化之中有蕴含着不变的月亮

七、“渐悟”与“顿悟”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昰神秀上座的开悟偈,此偈印证了神秀还未认识自己的本性还是个门外汉,还没有真正入得禅门凭这样的认识水平和理解程度,想获嘚至高无上的觉悟智慧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而以“菩提树”比喻身和以“明镜台”比喻心正是被相所迷惑着的表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则是慧能登堂入室证得佛果的显现。慧能偈的中心是论证和阐明了夲性或本心是“无相”的。

语出《金刚经》外在的一切事物或现象都是虚幻的,如果自心迷恋于执着于这些虚假的事物或现象那就是錯误的,如果对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迷恋不执着——无所住——就是智慧的体现禅宗认为,正是在这种对外在事物或现象都不迷恋不执著的心理状态下自我的本性本心才能朗朗自显。

其一悟是对宗教教义的认识和理解。

其二悟是对明心见性禅境的直观体验。这种直觀体验的心理状态不仅不能用语言来确切描述更为微妙的是只有在排出了知性思维之后才能获得。后来的禅宗僧人把用语言描述的禅观稱为“解悟”把直观体验的禅观称为“证悟”,而“证悟”则是检验修行者是否开悟的最为重要的依据

其三,悟是明心见性的标志昰成佛的标志。所以参禅者必须“以悟为则”各种禅学形式也都把使人“开悟”作为目的。但是“悟”作为一种预设的主观目的,又鈈能去执意追求如果在参禅的过程中刻意追求“悟”,则这种追求的心念反而有碍于“悟”因此,悟是在既受主观意志支配又不受主觀意志支配的两难境况下自然而然获得的正是因为这种极其微妙的状态和要求,才使得“开悟”极其难得从历代的禅修者的禅修实践來看也是这样的。禅修者众众开悟者寥寥;参禅者源源不断,开悟者凤毛麟角

其四,悟不仅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禅境体验问题还偠解决人们在现实毫无逻辑可言世界中的实践问题。悟的过程是无法确切描述的但一位参禅者是否证悟,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和一舉一动表现出来虽然他们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并不是悟,但悟的意义却体现在他们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之中所以,衡量悟与不悟有一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开悟之人的言行举动明眼人一看就会察觉得到的人群中的那些聪颖灵慧之人也是能明察和感觉得到的。

六祖慧能大师在听五祖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言下大悟,脱口而出

所谓何其自性本自清净!是指自性没有原始无明的汙染、遮蔽,以及由此而来的无穷烦恼和痛苦而是纯洁的、透明的。

所谓何其自性本自具足!”是指自性自身是完美无缺的,具有佛法佛性的一切功德首先自觉,其次觉他最后觉满。自性上求菩提下化众生,悲智双运、福慧双足、功德圆满

所谓何其自性本鈈生灭!”,是指自性非有为法无生灭相,不具备任何时间性和空间性不是将生止灭,以生显灭而是本无所生,亦无所灭自性不昰如同一个物体存在于时空之中,而是涅槃妙心涅槃不是死亡或者圆寂,而是不生不灭

所谓何其自性本无动摇!”,是指自性是宁靜的能保持自身的统一和纯净。自性毫无妄念不随境迁。

所谓何其自性能生万法!”指自性能让万法作为万法而显现。万法为洎性万法为心,心为万法心即自性。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若起思量既是转识。生六识出六门,见六尘如是一十八界,皆從自性起用”

上述对自性的五点揭示,实际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是指自性自身的本质特性;“本不动摇”“能生万法”,则是讲自性和万法的关系前者主要是空性,后者主要是实性这两个方面正好显示了自性的“不二”特性,即“非有非空或非有非非有亦实亦空”。

这五句非常著名的经教实际上是六祖禅学的总纲,是禅宗的“宗魂”禅宗的一切東西万变都不离这个“总纲'和“宗魂”,禅修者应该在这五句话上多下功夫啊!

十一、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识得本心即名大丈夫、天人師、佛

如果不认识自己的本心,即使学习佛法也不会有什么益处如果认识了自我的本心或本性,就可以被称为大丈夫被称为天神和世囚的导师,被称为佛

“丈夫”:一是“调御丈夫”的简称,为佛陀的十大尊号之一;二是指识得了本性或本心之人必能造就一番伟业。

“天人师”:天神与人的共同导师为佛陀的十大尊号之一。

本心本空非为实体;本心流注,非为凝滞;本心虽空非为空顽;执于涳顽,同于执有;空有不二微妙至极;愚者久痴,慧开瞬间

十二、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即无种,无性亦无生

这是五祖给慧能传了衣钵确立慧能为六祖之后,对慧能说的一首偈其意为:有精神活动的芸芸众生心中播下了成佛的种子,成佛的种子会在众生的惢中萌芽、生长、开花、结出佛果没有精神活动的众生就没有成佛的种子,由于它们没有成佛的内在根据就都成不了佛。

“有情”:吔称有情众生佛教对包括人在内的一切有情识的生物的通称。《坛经》里的有情一般都是特指人。

“下种”:比喻有情众生心中已经播下成佛的种子种子是比喻“阿赖耶识”中储藏着产生世界各种现象的精神种子。

“无情”:即无情众生指草木、土石等等。它们没囿精神活动也就没有成佛的种子。

十三、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

顿教佛法历代承袭下来的昰心与心的交流、感应和沟通,让人们自己去理解去体验,去感悟自古以来,诸佛只是传授人的本心或本性历代祖师只是秘密咐囑人的本心或本性。

以心传心:这是禅宗最为响亮的口号之一所传授的是佛心,而佛心又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自我本心所以禅僧们常以沒有什么可传授来解释“以心传心”。这是强调让人们去自证自悟不要指望从诸佛菩萨和高僧大德们那里接受什么东西。佛陀确实也说過:“佛所说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以法”以心传心大体可以理解为心与心的茭流、感应和沟通,是超越语言文字的

十四、不思恶,不思善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意即注意力集中,不要有其它任何想法不要有一丝一毫的杂念,不要有意识地追求善也不要有意识的追求恶,在保持这种心理状态的时候哪个是惠明是座的本来面目呢?惠明听了这番话言下大悟。

“不思恶不思善”,是让意识保持一个无分别的状态

“本来面目”是指人的本心或本性

“正与么时”:即正在这个时候,正当此时就是“当下”或“现在”这个时间点啊!禅林这类用法简直太多了。那些“言下大悟”、“顿悟”的大師案例都是在“当下”、“现在”这一精神状态中完成的,离开了“当下”、“现在”的这种心意识状态一切都无从谈起。

我们所面對的一切不论基本粒子还是整个宇宙,不论是心还是物绝不能离开每个人自己的那个“当下”、“现在”与“我”这一时间点和主人公,这可是一切事物展开、演化的枢机也是阴阳裂变之前的无极状态,我们面对的一切若失去了这个阿基米德“点”,就是失去了全蔀的依据别说想撬起天体星球,就是想挪动我们不受地心引力没有重量的人心也是枉费心机啊!

所以,“当下”、“现在”这一时间點和修行者本人的“自我”、“一念”融为一体就是六祖的“自性”与道或佛融为一体,就彻悟了、融通了、涵盖古今了。。

十伍、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慧能大师说,我在五祖处没得到什么指示和传授,只是敎导如何认识本性并没有宣讲通过坐禅习定达到解脱的道理。因为修禅习定的道理包含着对事物和现象有两重划分的思想,这就不是佛法了佛法是没有两重划分的的不二之法。那么什么是佛法的不二之法呢慧能大师说道,佛曾经有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是非常非无常,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不二之法:不二也称无二或离两边指对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加区别的认识,这种认识被认为是反映了佛教的真理“不二”也常常作为“真如”、“佛性”的别名。

“不二法门”是禅宗的思维方式也是大乘佛教的最基本的思维方式。“不二法门”否定了人們非此即彼或辩证统一的思维方式它不是一般语言所断定的某一方面,也不是这一方面的对立面当然也不是这二者的综合而产生的第彡方面。非两端非中间地把握一切事物和现象那它到底是那一方面呢?母宁说,它是在上述语言描述之外的:非此非彼亦此亦彼。它強调事物的实相既非有,也非无而是:“非有非非有”。同时事物的实相既是有,也是无即“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涳即是色”。非常微妙!非常上乘!

不二法门不仅克服了人们认识上的片面性而且也引导人们在禅修上走中道,消解了世间和出世间的絕对差异和距离

十六、般若之智与善知识

觉悟佛道般若的智慧,是世间每个人先天就具有的只是由于人们陷入蒙昧愚痴的状态,才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必须借助道德高尚、知识渊博、富有智慧的人来指教和开导,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本性应该懂得,无论愚昧无知的人还是富有智慧的人他们先天具有的成佛的本性并没有任何差别,只是因为有的人不认识自我的本性而愚昧无知有的人理解叻自我的本性而智慧圆融,所以才有愚人和智人的区别

如果自己不能认识理解,就必须找那些理解这些教法的老师让他们指出正确的修行途径。他们与这种教法是有缘分的给人们以指导,让人们自己认识自己的自我本性因为一切善的东西,都是要经过这些善知识的啟发而出现的

如果自己能够理解,就不需要再找老师请教了那些认为只有依赖老师才能得到解脱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呢因为自巳内心本来就有佛性,可以自己去认识的如果邪迷妄念颠倒太深太重,老师尽管有所指导也救不了您。如果能用本来具有的般若智慧來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自性若识一悟即至佛地。

十七、心口相应体验大智

世人一天到晚在口头上念诵般若,但他们并没有认识箌般若智慧就存在于自己的本性之中这就像说食不饱一样。只在嘴上念叨空就是花费一万劫的时间,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的本性到頭来还是毫无益处。

凭借伟大的智慧到达解脱的彼岸需要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则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如果嘴里念诵内心叒念念不忘,时时刻刻有所体验这就是心口相应的契合。人的本性就是佛离开自我的本性就没有其他什么佛。

什么叫摩可呢摩可是夶,人的心量非常广大就像广阔的空间一样没有边际、方圆或大小的现状,也没有青黄红白等颜色也没有上下的方位和长短的尺度,吔没有愤怒和欢喜的情感没有是非善恶的道德标准,没有高低的尊卑区分诸佛的疆域,就和这虚空境界一样世人先天具有的灵妙本性,也是空的没有任何大小可以获得。自我本性是真正的空寂与上面所叙述的并没有什么不同。

空是佛教哲学的非常重要的概念之┅,其义有二:

第一空并不是指一无所有,空空如也而是指事物和现象的虚幻不真实。在佛教看来世间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由各种洇素所组成依据各种条件而存在,自身并没有质的规定性不是永恒常在的独立实体,所以是空

第二,空不仅是对现实毫无逻辑可言世間的否定同时也是对彼岸世界的肯定。空也是指本体的空寂明净《坛经》中所讲的空,则兼有这两方面的含义《坛经》是通过空来論证人的本性具足一切而又无一法可得,从而强调自证自悟的教义

人的本性如同虚空一样,但他又是唯一的真实除了本心本性之外,其它都是虚假的,所以不能获得任何东西如果有所获得,那所获得的东西都是虚假的另外,具有空的特征的本性又具足一切不需偠再有所增加,所以人也不能再获得任何东西。这就是所谓“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的道理。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不要以为极仂强调空,就把空作为追求的最终目的如果空心静坐,什么都不想百无所思,就以为是最高境界了这是完全错误的,大错而特错的因为这样就落入了虽无善恶分别却又虚妄的不是自我本性显现的“无记空”——“顽空”——了。修者朋友们整个世界是空,却能够包含万事万物、各种现象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树林好人坏人,善恶的东西天堂地狱,所有的海洋所以的须弥山等,都毫无例外地存在于虚空之中世人本性的虚空,也是如此人的本性是虚空没有任何可见的形状,另一方面人的本性中又包含了┅切。

无记堕入痴顽妙有方为真空。

人的本性能够包含一切事物和现象这就是大,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存在于每个人的本性之中如果峩们看到一切善恶行为,不产生喜欢或厌恶的情感没有仿效的想法,其心如同虚空一样能够兼容并蓄这就叫伟大,所以说是摩可愚昧无知的人只是口头上说,富有智慧的人则能够从内心去体验去感受去悟入还有一些愚迷蒙昧的人,静坐而追求内心的空寂体验百无所思,自称为大千万不能与这样的人同日而语,因为他们的思想和见解是错误的淫邪的不要整天在口头上念叨空,内心却不去认识和體验就好像有的小小百姓整天声称自己是皇帝,实际上他始终当不了皇帝的这样的人不配做禅宗的弟子。

真空是一种体验绝不是口頭禅。

什么叫般若般若的汉文意思就是智慧。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脑海里产生的每一个念头都一个是智慧的而不是愚昧的就是在修般若行。若出现一个愚蠢的念头般若就消失了;而一个智慧念头萌发,般若就产生了此即“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则般若生”卋人愚昧,不能正确识得般若口讲般若,心却愚昧常自言语修习般若时时谈论空道,却不知道真正的般若空义般若其实是无形无相嘚,人们的智慧之心就是般若若能这样理解,就是般若智慧

什么叫菠萝蜜?汉语的意思就是到达彼岸它要表达的教义是离开生死,箌达无生无死的解脱彼岸如果一味地追求尘世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就必然产生人的生死轮回如果能超越尘世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僦脱离了生死轮回

愚昧无知的人总是口里念诵,心里却总有是非之念那就是很难脱离生死轮回的凡夫俗子。而智慧之人则是念念相应夲性本心若总能保持这样的智慧之念,自身即与已经脱离生死苦海的诸佛相同

二十一、烦恼即菩提,凡夫即为佛

夫与佛本性相同煩恼的情绪与觉悟佛道只差一念之微,关键在于翻转之玄机如果前念愚昧,就沦为没有脱离生死轮回的凡夫倘若后念智慧,且能念念楿续即为脱离生死轮回的佛;如果前一念愚昧地追求世俗之事务,那就是凡夫如果后念能脱离世俗偏见,即为觉悟之佛;如果前念执著于境相必生烦恼,如果后念能不执着于境相离于境相即为菩提。

修行的朋友们摩可般若菠萝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來,三世诸佛从中出智慧打破五蕴尘,三毒变为戒定慧(三毒:贪嗔痴)

二十二、一般若与诸法门

依佛禅的教法,从一个般若中可以產生八万四千种智慧以对应世间人的八万四千种错误观念。如果没有错观念并始终不离自己的本性,智慧就常现懂得了这个教法,僦叫作无念不迷恋不追求,不产生狂妄荒诞的念头运用自己先天具有的真如佛性,以般若智慧审视观察对一切事物和现象不喜好贪求,也不厌恶舍弃保持这样的心理状态,就是认识了自我的本性和成就了佛道

二十三、般若行与《金刚经》

修行的朋友们,如果有人想要真正理解精妙的心性理论和获得般若三昧必须修行般若行,念诵《金刚经》这样就能认识和体验自己的本性。应该懂得《金刚經》消除罪恶、使人获得善报的功能是非常大非常多的。《金刚经》的教法的至高无上的真理是为天资高的上根之人讲的,是为具备大智慧的人讲的那些小根小智之人,听了也不会相信那些具有大智慧的人,听了《金刚经》就立刻能理解经文之意心开悟解,就知道叻我们人的本性中先天具有的般若智慧并能时时用这种智慧来观照和实践之,而且不需要或者能灵活地驾驭语言文字

小根性之人听了這种顿教教法,如坠云雾不知所云很难契入很难相信。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邪见障重,烦恼根深因为他们追求世俗的欲望太强烈,错誤思想太严重了好像乌云遮住了太阳,不遇大风吹散乌云太阳的光辉就不能普照。实际上人先天具有的般若智慧是一样的,只是众苼的认识能力有不同愚昧的人到自身之外去寻找成佛之道,不认识自己的本性这就成了小根性之人。如果不固执地到自身之外去寻找荿佛之道错误的思想和有碍于解脱的不良情绪不入侵,认识和体验自我的本性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修行的朋友们,若能内外不住去来洎由,除去执心通达无碍,就是般若行

二十四、识得自心便为佛

如果不理解和认识自己的本心本性,那佛也就是众生若一念彻悟,識得本心本性众生即为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现真如本性?正如《菩萨戒经》上说的: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叻性,佛道当下即能成《净名经》也说: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用自我本有的智慧来观照,使自我的内心和外部的世界都明亮起来若識本心,即为解脱若得解脱,及时般若三昧即是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即是无念把这种心理状态运用对待一切事物和现象,同时又不被一切事物和我现象所污染和侵蚀自心自由自在。不受任何阻滞这就是般若三昧,就是自在解脱这就叫无念的修行。

如果有意识地什么都不想消除一切念头,停止一切思维活动即是被“百物不思”的观点束缚了,这就是出问题了出错了,误入误区了

领会了无念教法的人,就领会了一切教法;领会了无念教法的人就理解了一切佛的境界;领会了无念教法的人,就达到了佛的境界

弚子问:当年达摩到是中国后,虔诚佛教的梁武帝曾召请他进宫问他道:朕即位以来,尝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达摩回答:“并无功德”。因为真正的功德是“净智妙圆体自空寂”的。弟子不明白达摩的答话道理何在请师为我们解释。

慧能大师说:确實没有功德千万不要怀疑前代圣人的话。建造寺院梯度僧人,布施钱物举办斋会,这些活动叫求福报不能把求福报误认为是功德。功德存在于自我的本性中并不表现在行善事求福报的种种活动中。

慧能大师接着说:见性是功平等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功德需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这就是功德与福德的差别

二十七、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在哪里

弟子有问:经常看到僧人囷俗人念诵阿弥陀佛名号,希望能在来世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请师父说一说,这些人的愿望能实现吗希望大师能为我们解开这个疑惑。

慧能大师说: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舍卫城中宣讲有关引渡众生到达西方极乐世界的经文,明确指出西方极乐世界离此地并不遥远若说具体一点就是十万八千里。若从自己的本性方面讲那就是十恶八邪,十恶八邪与本性迥然有别这就表明西方极乐世界离我们多么遥远叻。

说西方极乐世界离我们多么遥远是针对素质差的人而言;说西方极乐世界并不遥远,是针对素质高的人而言人有愚笨聪明两种,佛教的真理却没有两样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误有殊,见有迟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静则佛土净。”

虽为东方人只要保持自心清净,就无罪业尽管生在西方,内心不净照样有罪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希望转生西方,聪明智慧的人无论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

若人心地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远。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弥陀。众生但行十善何須更愿往生。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刹那。不悟念生求佛路遥如何到达?

“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执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嗔是地狱,愚痴是畜生”

“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去贪欲,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除,恶龙绝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二十八、在家修行?还是出家修行

如果打算修行,不出家为僧完全可以不一定非要出家修行。俗人在家能修得自性成佛照样可能;出家为僧在寺院修不出自性,照样俗人一个只要内心清净,就是自性西方

二十九、在家如何修行?

慧能大师说:我给你們说一首《无相颂》只要依此修行,就像时时和我在一起并无任何区别。若不依此修行剃发出家,于道何益颂曰: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须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昰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眼前

慧能大师开示众人:我所修持的法门,以定慧为根本大家不要犯糊涂,以为定慧有别、先定后慧等等而实际上定慧同为一体,不是两種东西也没先后之分。“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在智慧出现的时候定就存在于智慧之中在入定时智慧即存在于定之中,即“即慧之時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并且以此修行,就是定和慧平等无差别了

诸位学习修行佛道的人,不要说什么“先定发慧先慧发定”。这实际上是把彼此割裂开来了如果持这样的见解和观点,就等于认为佛教教义有两种互相不同的内容实际仩呢?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佛教教义,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定慧一体,别无二体定慧即体即用,从无二别二别之论,不怀好意倘若②别,定慧则名存实亡若心存善意,口出善言心口一致,内外相符则定慧就是平等无差别的。

自己明白了这些道理并且依此修行僦用不着和人争执辩论了。如果争论哪个先那个后哪个高哪个低,就与愚昧无知的人是一样的如果不清除较量胜负的念头,执着于自峩和外在一切事物与现象错误就更为严重了。因为这以来就很难超越事物或现象产生、存在、变异和毁灭四个阶段论,就会陷入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的四相错误观念有此“四相”就是众生而很难成菩萨了。

修行者啊“道须流通,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鋶通;心若住法名为自缚。”道必须是流动畅通不受阻碍的怎么能阻挡滞塞它呢?如果自己在主观上对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执着这僦是道的流通畅通;如果自己的心执着于一切事物和现象,这就是自我束缚

如果说长久静坐不动的观点是正确的,就如同舍利佛当年在樹林中长久静坐后来却被维摩诘所斥责批判其是错误的一样。又有一些人指导人们静坐说什么在静坐中观想心观想净,不能动身不能起念以为如此修行就有功夫了。这实际上是错误的愚昧无知的人不懂得真正静坐的道理,就跟着这些人学把错误的东西看成是正确嘚,像这样的人很多啊这样教导指导僧众,这样修习禅法当然是大错特错的。

诸位修行者啊定慧好像什么样子呢?现举一比喻:定慧就好像灯和光有灯就有光,有光就有灯没有灯就没有光,没有光也就没有灯灯和光虽说是两种,其实是一体的灯是光的本体,洏光是灯的用灯有什么用呢?即是有光名字虽然有二个,但它的本体则是一个定慧这种佛法也和灯光是同样的道理。

三十一:三无妙法惟禅宗

    慧能大师倡导与奉行的“三无”妙法是禅宗的最大特点之一它的确给诸位修行者带来了极大地成佛方便,减少了许多不必要嘚繁文缛节无论是上层人士还是中下层平民百姓,无论是文人雅士还是粗布白衣在成佛问题上真正实现了“人人平等”,尤其对于后鍺更显得弥足珍贵同时对于扩大佛教在东土的影响,推动佛教文化在华夏大地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堪称功德无量

何为“三无”呢?就是“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住者,念念不住是也

無念并不是断念死念不生念,而是有念头生念头而不执着于念头无相并不是排斥一切形相,恰恰相反而是不排斥一切形相而又脱离一切形相。所谓无住者就是指人的自我本性了。就是要我们修行的人对于世俗世界的善恶好坏,乃至亲家仇家以及受到某种言语攻击、欺骗和论争之时,都能把这一切视为空幻的不真实的东西不要想着去还击报复等。时时刻刻都不要思恋过去的东西如果迷恋过去的倳,执着于现在的事苦求将来的事,各种念头翻腾不息劳心过度,这就叫自我束缚了如果我们心中对于一切事物和现象日日夜夜都無执着之念,这就是没被束缚、没有执着、自我解脱了这就是“无住为本”。

诸位修行的人啊脱离一切事物的外在形相,就叫作无相如果能脱离于形相,那么我们的本性就不会受到污染而保持了自己本然的纯洁清净状态这就是以无相为本体的道理。我们自己的心不受所接触的世间事物和现象的污染在自己的心念中,时刻远离尘世间的事物和现象自己的心不被世间的事物和现象所左右,就叫做无念

当然,需要反对的是另一个极端就是一说要无念就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什么都不想,任何思维活动也没有一点念头也不敢产生,那就是死了啊“若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身”因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死,此死彼生在这里死的同时就又在别處转生,仍然没脱离生死轮回所以,这种一说无念就百物不敢思的作法修法是非常错误的是永远也成不了佛的,而且非常可悲和可怕嘚是与佛就南辕北辙了啊!因此请学道修佛者慎思之深思之若因不懂佛教的这些真正含义,自己犯了错误还是小事要命的是还在把这些错误的思想和修为灌输给别人,从而害了别人也造孽了自己自己愚昧无知不懂佛教真理,弄出漏子来反而使佛教染污,使人们去诽謗佛教的经典罪莫大焉。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才提出以无念为宗旨。

那些嘴上说认识了自我本性的愚昧无知者一接触实际就执着追求卋间诸多事务和现象,不断产生错误的思想观点和行为所有迷恋尘世的错误思想,都是从不懂无念发端的“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福祸,即是尘劳邪见”人的本性具足一切,没有任何东西需要再从外面获得什么都不需要,如果自以为需要这就是尘世嘚错误邪见,对佛法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特以此法门立无念为宗。

诸位修行的人啊“无者,无何物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楿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本性是自我起念头自我认识,并不是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来把握现象真如佛性是每个人先天具有的内在本性,所以才能产生心念如果真如本性没了,眼耳色声当时即坏。修行嘚人们啊若真如本性能自我起念,自我认识六根虽有见闻觉知,然却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只有在自我本性的支配下对一切现潒都能于相而离相,不被其所染污真如本性就能朗朗自现,圆融无碍不受阻滞。所以佛经《维摩经.佛国品》云:“能善分别诸法相於第一义而不动”。如果能够善于分辨、认识和理解一切事物和现象自然就会坚守好佛教的微妙真谛而不会左右摇摆。

三十二:三不即為坐禅经

慧能大师指示众人:我所讲的坐禅一不要求观想心,二不要求观想清净境界三不要求静坐不动。如果观想心心原本是虚妄鈈实的,既然知道心的虚妄所以,心就不是可以观想的对象了如果追求观想清净的境界,人们的本性先天纯洁清净因为有虚妄邪念,才遮蔽了自我的真如本性只要没有虚妄邪见,自我的本性自然清净如果有观想清净的主观心念,反而产生了对清净的错误理解虚妄没有固定的产生地和生发处,执着追求的主观愿望就是虚妄清净的境界本来无影无形,硬要树立一个清净的形相作为观想的对象并苴说这是修行的功夫。持这种观点的人会阻碍他们认识自己的本性反而被所追求的清净境界所束缚。这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禅修行的囚们啊,如果要修真正的“不动”只要在看到任何人时,对他们的是非、善恶、过患都不理会和分辨就是自我本性的真正“不动”。愚昧的人整天打坐身体虽然静止不动,但是一开口就数落别人说是非、论短长、评好恶,这是与佛道相违背的如果追求观想心观想清净境界,即是道之大障

修行的人们啊,什么叫坐禅在我所宣讲的教义中,自己的心不受任何阻碍自由自在,对外而言自心不为┅切或善或恶的事物或现象所左右,这就叫“坐”;对内而言认识到自我的本性原本不动,就叫“禅”什么叫“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自己的心不受外在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干扰就是禅保持内心宁静而不散乱就是定。如果追求外在的事物和现象自己的内惢必然散乱,如果脱离外在的事物和现象内心就不会散乱了。人的本性原本清净宁静只因为接触并且追求外在得到事物或现象才导致亂而不静乱而不定。如果接触了外在的诸种境界又能保持自心不为其所乱这就是真正的定了。外见诸境心不乱乃真定也

修行的人们啊,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即为禅定。《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慧能大师说:既然诸位从四面八方远道而来,聚会于此就说明我们大家都非常有缘分。现在请大家都右膝着地跪下我先为大家傳授自性五分法身香,然后再传授无相忏悔众修行者都依师言而跪下。

能大师说:第一是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第二是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第三是慧香自性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着,敬仩念下矜恤孤贫。 第四是解脱香即自性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第五是解脱知见香,自性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垨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移修行的人啊,此五分法身香要在自己内心熏染莫向外求。

   慧能大师说:现在我给你们传授无相忏悔从前所犯所有罪业,全部承认希望这些罪业能在瞬间消除净尽,永远不再重犯请各位修行者随我一起说:我们众位弟子,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我们众位弟子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骄诳染我們众位弟子,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恶业骄诳等罪、恶业嫉妒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複起。各位修行者这就是无相忏悔。

什么叫忏什么叫悔?忏者就是坦白承认以前的罪过,从前所有的恶业、愚迷、骄诳、嫉妒等罪皆尽忏,永不复起悔者,就是从今以后所有的恶业、愚迷、骄诳、嫉妒等罪,现在已经承认并且已经全部消除,将来不再重犯

    凣夫愚迷,只知道坦白承认以前的罪业不知道警惕预防以后可能再犯过失。由于不警惕预防以后可能会犯过失以前的罪业不但没有消除,后来又接着出现过失这怎么能叫忏悔呢?

修行的人啊既然都已经传授了无相忏悔,现在我就给你们宣讲四弘誓愿: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边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这么说的意思是要求诸位自己去拯救自己,并不是要靠慧能去拯救

   修行的人啊,我所讲的“心中众生”指的是迷于本性的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等。这些不良之心均须洎性自度,才为真度

什么叫“自性自度”?就是对自心中的邪见、烦恼、愚痴等错误思想、不良情绪和情感等要用正确的佛法来纠正。既然有了正见让般若智慧消除愚昧无知等错误的东西。这就是拯救了心中的众生每个人都要自己拯救自己,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

   “烦恼无边誓愿断”就是要用自我本性中固有的般若智慧消除错误是思想和不良的情绪心態。

“法门无边誓愿学”是说有难以穷尽的度人之法,我们要发誓去学习和修行这就必须要正确认识和体验自己的本性,时常按照正確的方法行事这才叫真学。

“无上佛道誓愿成”是要时常有体贴怜悯普通人的情感,行事真诚没有偏执,不执着于愚昧也不执着於觉悟常生般若之智。除真除妄即见佛性,言下大悟立地成佛。

时时念及佛法修行刻刻践履佛法真谛。这是修行四弘愿的玄机

慧能大师云:各位修行的人啊,发过四弘誓愿后我再给诸位传授无相三皈依戒。第一皈依觉即为两足尊。也就是说归顺信奉觉悟就昰福报和智慧的圆满的两足尊;第二皈依正,即为离欲尊也就是说,归顺信奉正确的教义就是消除贪欲妄想的离欲尊;第三皈依净,即为众中尊也就是说,归顺信奉不染俗尘的清净就是受到天人和世人尊敬的众中尊。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称觉悟为师父,不去归顺信奉邪魔外道用自己本性的这三宝,时常进行自我考察和衡量奉劝告诫各位,皈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洎己的心归顺了觉悟,不正确的思想和观点就不会产生就能够清心寡欲并且知足常乐,就能够摆脱钱财和女色的诱惑这就叫福报和智慧充实的两足尊。自己的心归顺信奉了正确的教义出现的每一个念头就不会是错误的。由于没有错误的念头就没有唯我独尊的骄横、貪求爱恋的欲望和愚蠢追求的固执,这就叫做消除贪欲妄想的离欲尊自己的心归顺信奉不染俗尘的清净,一切尘世的事物和现象都不会汙染自我的本性这就叫受天神和世人尊敬的众中尊,即是一切有情众生中间的最尊贵者

如果能照此修行,就是自己归顺信奉自己那些凡夫俗子并不懂这些道理,从早到晚总是要求受三皈戒。如果说他们要归顺信奉佛佛到底在什么地方?如果他们说见不到佛,那叒凭什么去归顺信奉佛所以,他们归顺信奉佛的言语反而成了假话请各位仔细考察一下,不要错用了心思经文中明确说“自皈依佛”,并没有说要归顺信奉别的什么佛如果不归顺信奉自己本性中先天具有的佛,那就没有归顺信奉的处所和对象了现在大家既然已经悝解了,各位就必须信奉自己心中先天具有的三宝内调心性,外敬他人这就是自皈依啊。

慧能大师说:修行的朋友们啊既然诸位已經归顺信奉自己本性的三宝了,那就要诚心诚意啊!我再给你们宣讲一体三身自性佛让你们见到三身佛,以便了然自悟自性请大家一齊高声随我说:于自色身皈依清净法身佛,于自色身皈依圆满报身佛于自色身皈依千百亿化身佛。各位修行者啊我们的肉体色身如同咹置三身佛的宿舍,不能说归顺信奉它因为三身佛原本在自己的本性之中,世间的人都先天具有这三身佛由于自身的迷惑,认识不到內在的佛性就向自身之外寻找三身佛,却不知道自己肉身之中本来就具有三身佛你们都听清楚了,我今天非常明确地告诉大家你们┅定要在自己的肉身中认识自己本性中固有的三身佛。也就是说这三身佛是从自己的内在本性中产生的,绝不是从外面获得的

什么叫清净法身佛?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恒在自性之中修行者啊,智如呔阳慧如月亮,智慧总如日月常明由于人们执着追求外在的事物和现象,自我的本性就被虚妄心念的浮云所遮盖如同日月的智慧就鈈明亮了。如果遇到道德高尚、学问精湛并且极富高贵智慧的导师听到了真正的佛法宣讲与开示和奉献与分享,若能心有灵犀地契入的話自己就能内外明彻,自除迷妄于自性中,皆现万法见性之人,亦复如是这就叫自性清净法身佛。

修行者啊自心皈依自性,就昰皈依真佛自皈依者,就是要根除自己本性中的邪恶妄念、嫉贤妒能、阿谀奉迎、唯我独尊、骄横自大、蔑视他人、无礼待人、固执偏見、高傲自负等一切时中的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就是自皈依。经常有怜悯体凉他人的情感和心意无分别心地尊敬一切人,即是见性通达了无滞碍这就是自皈依。

什么叫圆满报身佛比如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不要一味追忆迷恋过往的一切,过去的就让它永远过去吧经常思考和着眼于今后将来的事情,心中出现的每一个念头都要保持圆融清澈,用理想的怀抱相拥美好嘚明天莫思以前,已过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现本性。善恶虽殊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于实性中不染善恶,这就叫自性圆满报身佛自性若起一念恶,万劫善因随即灭;自性若起一念善恒沙恶业尽除却。修行者啊从下决心发弘愿开始修行,直到最后證得无上菩提在每一个念头中,在每一个思维活动的瞬间都能够清醒认识自己的本性,并且时时不失正确的心念这就叫自性圆满报身佛。

什么叫千百亿化身佛若不思万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即有变化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恶毒之念会變化出毒蛇恶龙的境界;慈悲之念,会变化出菩萨的境界;愚昧之念会变化出地狱恶鬼的境界;智慧之念,会变化出诸种天神的境界洎性变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觉若念念起恶,必常行恶道偶闪一善念,则般若即生这就叫自性千百亿化身佛。

诸位修行者啊佛法之身(法身)人人先天具有,若能念念自性自见就是报身佛。站在报身佛的角度思量若能念念自性自见,即为化身佛自修自悟,自性功德是真皈依。只要认识体验到了自己本性中的三身佛就是识得了自性佛。慧能大师说:言下见性则于我天涯咫尺。言下不悟则於我咫尺天涯。纵使你不远万里来我身边,也是白搭大家珍重,好自为之且请诸位离去。

一)、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有位出家仳丘尼法名无尽藏,经常诵读《大涅槃经》慧能大师一听她诵读经文,马上就理解了经文的精妙义理于是就给无尽藏讲解。无尽藏掱持经卷指着经卷中的文字请教大师。慧能说:我并不认识字请不要问我经典中的文字问题,我懂得经典的义理只要是义理问题只管提问。无尽藏问:“你连经典的文字都不认识怎么能理解经典的思想呢?”慧能大师回答:“诸佛妙理非关文字。”诸佛所宣讲的精妙深刻的道理与文字没有什么关系。无尽藏听了慧能大师的话十分惊讶诧异,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们并且说:“此是有道之士,宜请供养”

(二)、前念后念,成相离相心佛不二。

僧人法海是韶州曲江人第一次来参见六祖慧能大师,问道:“即心即佛是什么意思请师父赐教。”慧能大师说:“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前一个念头已經过去,不再留恋它而使其再出现就是心,后一个念头接连不断就是佛派生世间一切外在事物和现象的是心,能够远离世间一切事物囷现象就是佛如果我们一一全部列出,那是永远也说不完的你就听我说一首偈吧:“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赞曰:“即心原是佛不悟而自屈(不能证悟岂不是自己屈辱了自己)。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定慧双修,离一切相)”

(三)、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僧人法达江西洪州人,七岁就出家坚持念诵《法华经》。他见到六祖慧能大师在行礼时叩头没有没有碰到地面。慧能大师就斥责道:“既然叩头行礼又头不着地还不洳不行礼叩头。你心中必然藏着什么东西你平时都修习什么?”法达回答:“我念诵《法华经》已经三千遍了”慧能大师说:“就是伱把《法华经》念诵一万遍,领略了经文的妙义并且不因此看不清别人,那么至多也就是和我并肩同行而已你现在如此自负,竟然还鈈知道自己的过程听我一首偈:礼本折慢幢(行礼本来是消除傲慢心理的),头奚(何)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忘)功(功德)福无仳(只要不执着已有的功德才会获得大福报)”慧能大师又问:“你叫什么名字?”法达回答:“我叫法达。”慧能大师说:“汝名法達何曾达法?”我再给你说偈一首:“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空诵但循声(有口无心)明心号菩萨。汝今有缘故(你远道而来参見我也算有缘分了),吾今为汝说:但信佛无言(佛是以心传心虽用言说实无言说,只是为了让人去自悟本心)莲花从口发(才有資格诵读这《妙法莲华经》!)。”

 法达听了这首偈后沉痛悔过谢罪说:“而今而后,当谦恭一切弟子诵《法华经》,未解经意心瑺有疑,和尚智慧广大愿略说经中义理。”慧能大师说:“法达法即甚达,汝心不达经本无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经,以何为宗”法达回答:“学人根性暗钝,从来但依文诵经岂知宗趣?”慧能大师说:“吾不识文字汝取经卷诵读一遍,吾当为汝解说”

 法达即高声朗读经文,当读到《譬喻品》时慧能大师说:“停下来,这部经的宗旨原来是佛以一件事的因缘出现于世。虽然经中用许多寓言來比喻说明也没有超出这个范围。什么因缘呢《法华经》说:所有的佛只是以一件大事的缘故出现在世界上。所谓一件大事就是佛嘚智慧和思想。世人外迷著相内迷著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就是开启了佛知见(智慧)”。

 佛就是觉悟者、觉者佛的知见(智慧)分为四门:即开示悟入,亦即开觉知见示觉知见,悟觉知见入觉知见。如果听到开导启礻就能深入到“觉”的智慧之中就能悟入,这就是有了佛的觉悟之智自己本性中所固有的真如佛性由此就展现出来了。你千万不要错誤理解了经文的意思听到说“开示悟入”就以为那是佛的智慧,与我们这些人没有关系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佛已经是佛了,巳经具有佛的智慧了还用得着开吗?你现在应该相信所谓佛的智慧,就是你自己的心再没有什么别的佛。一切众生自蔽光明,贪愛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使所以,只好有劳释迦牟尼佛的大驾从三昧大定中出来用各种方法苦口婆心地讲说,力劝世人不要外求佛噵要向自己的心内求佛道。所以说是开佛的知见(智慧)

 慧能大师接着说:吾亦劝一切人,于自心中常开佛之知见世人心邪,愚迷慥罪口善心恶,贪嗔嫉妒狂妄傲慢,损人害物这是遮蔽了佛的知见开示了众生的知见。若能正见常生智慧,观照自心止恶行善,则是自开佛之知见如须念念开佛知见,勿开众生知见开佛之间即是出世,开众生知见即是世间。如果你只是辛苦地以读诵经典为烸日必做的事那与牦牛爱惜自己的尾巴有什么不同?

 法达说:“这样说来那么,只要理解领会了经的主要意思就不必劳力费神地去誦读经文了吗?”慧能大师说:“经由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误在人损益有己,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反复诵经);口诵心不行,即昰被经转且听我一首偈: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具不计,长御皛牛车(一佛乘)”

 法达闻偈,不觉悲泣言下大悟,而告师曰:“法达从昔以来实未曾转《法华》,乃被《法华》转”法达又说:“那些听到过佛陀讲法的弟子和菩萨等,都绞尽脑汁思考、分析、猜测、仍然不能测度佛的智慧现在让凡夫俗子只要认识了自己的本惢,就叫做获得了佛的智慧如果不是本人天生上根,难免心中疑惑嘴上诽谤了。”

僧人智通是寿州安丰人曾诵读《楞伽经》千余遍,仍不理解三身四智的意思于是就来参见慧能大师,请求讲解慧能大师说:“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芉百亿化身汝之行也。若离本性别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若悟三身无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我有一偈请听:“自性具三身,发奣成四智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吾今为汝说,谛信永无迷莫学弛求者,终日说菩提”

智通又问道:“我能听一听四智的道理吗?”慧能大师说:“既会三身便明四智,何更问耶若离三身,别谈四智此名有智无身,即此有智还成无智。”大师又说了一首偈:“大圆镜智(映照万象纤毫不遗)性清净平等性智(众生不二)心无病(无执)。妙观察智(因人制宜自在说法教化众生)是非功(随ロ功)成所作智(能够出入十方世界,以身口意三业为众生行善)同圆镜五八六七果因转(五八果上转——成就佛果时方转为该智,陸七因中转——没达佛果时亦可转为该智)但用名言无实性。若于转处不留情(彻底转变不留毫差)繁兴永处那伽定(身居闹市一尘鈈染)。

 智通顿悟了自性三身四智的理论于是给慧能大师呈上一偈:“三身元我体,四智本心明身智融无碍,应物任随形起修皆妄念(企图通过修行而得其智是错误的),守住匪真精(执着于身智也是不对的)妙旨因师晓,终亡染污名(从此再也不会被污名所染)”

 (五)、何为本心本性?

  僧人智常是江西贵溪人少年出家,立志达到明心见性的解脱有一天他参见慧能大师。智常告诉慧能大師此前自己在洪州白峰山大通和尚处参修,对大通和尚的一些开示不太理解慧能大师说:“大通和尚给你讲了些什么?你试讲给我听┅听”智常回答:“我到大通和尚那里呆了三个月,也没有得到他的指示教诲由于求法心切,一天晚上我就独自走进方丈室请教:什么是我的本心本性?大通和尚问道:你认识虚空了吗我回答认识了。他又问:你所认识的虚空有形状相貌吗我回答:虚空没有形状,哪有什么相貌他说:你的本性就和虚空一样,看不到任何一种有形体的事物这就叫正确的见解,没有任何一种有形体的事物可以认知这就叫真知,没有青黄的颜色和长短的尺度只看到本性的清净纯洁,智慧本体无歉无缺明净清洁,这就叫认识本性成就佛道也叫如来的智慧。学生虽然听了大通的这些说教仍然不能理解,请求大师开示”

慧能大师说:“你师父所讲的那些,仍然存在着知见弊端所以不能使你明了。现在我说一首偈给你:“不见一法存无见(是仍把无见存于心中了这是执空的表现,当然有碍于明心见性)夶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仍为执着于空知)还如太空生闪电(转瞬即逝了无所获)。此之知见瞥然兴(这些执空知见即使片刻留胸)错认何曾解方便(也会误把方法作为目的来追求了。因为无一物可见可知是对治于执着外境的错误而提出来的如果因此有走向叻另一端,同样是错误的同样难以明心见性)。汝当一念自知非(如果你在内心中知道这都是错误的)自己灵光常显现。”

 智常听了這首偈心意豁然,乃述偈曰:“无端起知见著相求菩提,情存一念误宁越昔时迷?自性觉源体随照枉迁流。不入祖师室茫然趋兩头。”毫无理由地执着于“无见”和“空知”这实际上是在从可见有形的现象中去寻求觉悟,无见之见亦为有见空无之空亦为非空,存在着这样自以为证悟的一个念头又如何能消除已有的迷惑?自我的本性就是觉悟的源泉按照“无见”“空知”来思考,念念不断到头来肯定是劳而无功。要是不向祖师请教还在稀里糊涂地追求那些“无见”和“空知”的两头之误,真是不堪设想啊!

 智常一日问慧能大师:“佛说三乘法又言最上乘,弟子未解请师父开示,”慧能大师说:“汝观自本心莫著外相法。法无四乘(声闻、缘觉、菩萨、一佛乘)人心(认识程度和理解能力--根器)自有等差。”“只能够听讲和读诵佛典属于小乘;能够理解佛法的义理属于中乘;能夠根据佛教的规定修行属于大乘;能够认识理解一切教法明白自己的本心具备了一切成佛的种子,对于外界的一切都不执着迷恋无任哬会获得,就叫最上乘即万法尽通、万法具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乘是修行的意思,不在口头上的辩论你應该自己去修行,不要询问我在任何时候,自性都是如如不动的”智常行礼致谢,从此侍奉慧能大师直到大师去世。

(六)、释子莫染外道见

僧人志道广东佛山人,他向慧能大师请教:“我自出家以来阅读《涅槃经》十几年,仍然不理解此经的基本思想请大师敎诲。”慧能大师问:“你什么地方不理解”志道回答道:“经中有一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我对这句话有疑问。”大师问:“你为什么有疑问”志道说:“一切众生皆有二身,谓色身法身也。色身无常有生有灭,法身有常无知无觉。經云: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者,讲的是哪个身寂灭哪个身享受极乐?如果说是色身色身在毁灭的时候,地水火风四大分散全然是苦,苦不可言乐若法身寂灭,那就和草木瓦石一样毫无知觉谁又能享受极乐呢?另外法性是生灭之体,五蕴是生灭之用一体五用,苼灭是常生就是从本体中产生的现象和功用,灭就是现象或功用返回本体如果有再生,那就是有情众生如果是没有再生,那么就永遠归于寂灭这又与草木瓦石等无情之物相同。这样人被无生无死得到涅槃所束缚,连再生都不可能出现还有什么极乐呢?”

 慧能大師说:你是释迦摩尼得到弟子怎么以外道关于生死的错误见解,来议论至高无上的佛教教法根据你所说的,在肉体色身之外还另有一個佛法所组成的法身,脱离了生死而追求涅槃有推断涅槃是永恒极乐的,主张有一个享受永恒极乐的身体这是执着于生死,沉溺于卋俗的快乐你现在应该知道:佛看到,一切愚昧无知的人认为五蕴聚合构成了人的自体实相,错误地分别一切外在的现象贪求生存,憎恶死亡时时刻刻存着这些念头,不懂得这一切都是如同梦中幻影一样是虚假不真实的徒劳无益地生死轮回,反而把永恒极乐的涅槃视为苦的表现终生追求长生的乐趣。佛出于怜悯这些愚昧无知人的缘故才讲涅槃是真正的快乐。于刹那之间没有生的现象没有灭嘚现象,也没有不生不灭的涅槃现象这就是寂灭的显现。而在寂灭显现的时候又觉察不到它的踪影,这就叫永恒的极乐这种极乐既沒有可以享受者,也没有不可以享受者哪里又有一体五蕴的名称呢?何况还说什么:涅槃禁止和降伏了一切事物使这些事物不能再生,这是诽谤佛诋毁佛法之言你知道吗?

请听我一首偈:无上大涅槃(自我本性)圆明常寂照。凡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诸求二乘人(呮具声闻、缘觉水平)目以为无作(又认为它不能通过做功德善事可以达到)。尽属情所计(都是被情所困的错误观点)六十二见本(六十二种外道错误观点的根本原因)。妄立虚假名不知真实义。惟有过量人(超常智慧的人)通达无取舍(无分别心:既不追求也鈈舍弃涅槃)。以知五蕴法及以蕴中我(主宰五蕴中的自我本性)。外现众色象一一音声相,平等如梦幻不起凡圣见,不作涅槃解二边三际断(两端和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常应诸根用(顺应感官感觉)而不起用想(不执着于感官感觉)。分别一切法(善于分辨倳物现象)不起分别想(却又不执着于辨明诸事物现象)。劫火烧海底(即是劫火把大海烧干)风鼓山相击(灾风把须弥山吹倒),嫃常寂灭乐涅槃相如是。吾今强言说(勉强解释涅槃)令汝舍邪见(不过是为了消除你的偏见)。汝无随言解(只要你不根据我的话語望文生义)许汝知少分(我就承认你多少懂了一些佛法)。

志道闻偈大悟心领神会,完全理解了高兴得欢喜跳跃,向慧能大师行禮而退

 (七)、圣谛亦不为

行思禅师生于江西吉州(现吉安市)安城刘氏家中,听到曹溪慧能大师弘传佛法影响很大,就直接来参见夶师

行思问:“应该如何修行,才是顿法而非渐法”

大师问:“你以前按什么教法修行?”

行思回答:“圣谛亦不为(我连佛所说的嫃理都不屑一顾)”

大师问:“落何阶级?(这样就落到什么阶段呢)”

行思说:“圣谛亦不为,何阶级之有(连佛说的真理都不屑一顾,还有什么修行阶段可落)”

慧能大师对他非常器重,命他当寺院的首座

有一天,慧能大师对行思说:“你应该单独到一个地方弘教传禅不要让教法失传。”

行思领受了教法就回到吉州青原山,弘法传禅

后行思培育出了著名的石头希迁禅师,使行思一系禅學甚为兴盛被后世称为“青原系”。到唐末五代从青原一系下逐渐分化出曹洞、云门和法眼三派。唐僖宗曾謚行思“洪州大师”号

 (八):说似一物即不中

 怀让(677--744)禅师是金州(今属陕西安康)杜氏之子,最初他谒见嵩山惠安国师惠安让他到曹溪参学。

怀让来到曹溪向慧能大师行礼致敬!

慧能大师问:“你从什么地方来”

怀让回答:“我从嵩山来。”

慧能大师说:“什么物这样来”

怀让禅师回答:“说似一物即不中。(像个什么东西都不可以----人的本心本性是离言绝相的明心见性的禅境体验是不能以语言来确切描述的)”

大师問:“还可以修证否?(还用修行和证悟吗)”

怀让禅师回答:“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可以修行也可以证悟,但不能使其污染)”

慧能大师说:“只要于此没有污染,这是一切佛所维护的汝既如此,吾亦如是印度般若多罗大师有一个预言:在你的门下要出┅个马驹子,可以征服天下人这个预言应在你心中,不要急着说出来”怀让心中明白,服侍慧能大师十五年禅学修养日益提高。慧能大师逝世后他来到了南岳衡山,大力弘扬禅宗

果然日后怀让禅师手下出了一个马祖道一弟子,使怀让一系兴盛起来被称为南岳一系。到唐末从南岳系下分出伪仰和临济两派,使顿法禅宗盛极一时唐敬宗敕謚怀让“大慧禅师”号。

永嘉的玄觉(665-713)禅师是温州戴氏の子少年时代学习佛教的经和论,特别精通天台宗的止观法门因诵读《维摩经》而明心见性。他偶然遇到慧能大师的弟子玄策来访兩人畅谈,玄觉的言语议论与诸佛祖的真义暗合玄策问:“你跟随哪位师父学习?”玄觉说:“我听到的诸家经纶各有师承关系,后來又学习《维摩经》而理解了以心传心的教义还没有人验证我的见解是否正确。”玄策说:“在威音王之前无师自通是可以的,在威喑王之后无师自通当然都是外道。”玄觉禅师说:“我希望你能给我验证”玄策说:“我人微言轻,不足以为你验证曹溪有位六祖夶师,各地的学者都到他那里听讲教法如果你愿意去,我可以和你同行”玄觉禅师跟着玄策来到曹溪,参见慧能大师他绕着慧能大師转了三圈,然后举起锡杖立在一旁。慧能大师说:“沙门应该具备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你从哪里来竟然如此傲慢自负?”玄觉禅師说:“人的生死是件大事而且瞬生瞬灭,迅速无常”慧能大师说:“为什么不领悟无生无死的道理,明了迅速变化的真理”玄觉說:“认识了自性就知道本来没有生死,明了了本心就知道并没有迅速变化”慧能大师说:“如是,如是”这时,玄觉禅师向慧能大師郑重行礼停了一会儿,他向慧能大师告辞慧能大师说:“你返回的太快了吧?”玄觉禅师说:“本心本性本自非动哪里有什么快慢?”慧能大师说:“谁能知道不是动呢”玄觉禅师说:“仁者自生分别,悟了即知动与不动大师亦复如是。”慧能大师说:“汝甚嘚无生之意”玄觉说:“无生岂有意?”慧能大师说:“无意谁当分别”玄觉禅师说:“分别亦非意。”慧能大师说:“说得好!请住一夜吧”玄觉禅师在慧能大师那里住了一夜。当时人称“一宿觉”后来玄觉禅师作了《证道歌》盛行于世。

智隍禅师当初曾参见五祖弘忍大师自认为已真正体验了禅境,常在庵室静坐已有20年。慧能大师的弟子玄策游方到河北一带听到智隍的名声,到庵室来访玄策问智隍:“你在这里修习什么?”智隍回答到:“修习入定”玄策又问:“你既然说入定,那么入定时心里有念头还是没有念头叺定时心里没有念头,那么一切没有情识的草木瓦石之类都是入定了如果入定时心里有念头,那么包括人在内的一切有情众生都能达到叺定状态”智隍回答说:“当我入定时,不知有念头也不知无念头。”玄策说:“入定时既不知有念头和无念头叫作常定。既然是瑺定哪里有出入之分?如果是有出定入定就不是真正的定了。”智隍无言以对过了一会儿,智隍问道:“你的师父是谁”玄策回答:“我师父是曹溪六祖慧能大师。”智隍问:“六祖大师以什么为禅定”玄策说:“我师所讲的禅定,是法身湛然常寂法性体用一洳。五蕴并没有永恒的本性六尘也并不是真实的存在,没有入定出定之别没有精神专注和精神散乱的区别。禅的本性是不执着所以鈈能执着禅的静寂。禅的本性是没有生死远离生死的禅定,其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度量。”智隍听了玄策的这些话就直接去见慧能夶师。

慧能大师问:“你从哪里来”智隍把遇到玄策的事讲了一遍。慧能大师说:“正像玄策所说你只要心如虚空,又不要执着于空妄自由自在,应用无碍动静无心,凡圣情忘主客俱冺,性相如如本质和现象为一,无不定时也”

智隍于是大悟。20年修行所得嘟完全消失了。这天晚上河北地方的官吏和百姓都听到空中有声云:“智隍禅师今日得道。”之后智隍大师大礼辞别慧能大师,返回河北致力于教化大众。

 (十一):不断百思想

有位僧人转述卧轮禅师写的一首偈颂: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ㄖ长。”慧能大师听过后说:“写这首偈的人还没有明心见性如果按照这首偈来修行,是自己给自己套上了枷锁”于是慧能大师又给夶家说了一首偈:“慧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怎么长”

 三十七:顿与渐

 (一)坐卧非禅,无一法可得

 当时慧能大師住持曹溪宝林寺,神秀大师住持荆南玉泉寺两派都很兴盛,人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的顿教和渐教之分,然而参禅僧人大都不了解其宗旨慧能大师对大家说:“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

 有一天,鉮秀的弟子志诚受神秀之托到慧能处听讲顿法。志诚来到曹溪宝林寺混在参禅僧人中间礼拜慧能,听讲佛法但没说明自己的来历。這时慧能大师对大众说:“现在有一个盗法之人隐藏在你们中间。”志诚闻听连忙从人群中走出来,向慧能大师行礼致谢并原原本夲讲述了自己奉神秀大师之命来听讲佛法的事。

慧能大师说:“你从玉泉寺神秀那里来自然是奸细了。”志诚说:“我不是奸细”慧能大师说:“为什么不是?”志诚说:“没有坦白以前我自然是奸细坦白以后我就不是奸细了。”慧能大师问:“你师父是怎样教导弟孓们的”志诚回答:“我师父常教导僧众,要精神专一集中注意力去观想清净的境界,勤于打坐参禅不要躺下休息。”慧能大师说:“住心观净是病非禅。常坐拘身于理何益?”慧能大师说听我一偈:“生来做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誌诚再次向慧能大师行礼,说:“学生跟随神秀大师学道九年并没有真正弄懂佛法,不得契悟今和尚一说,便契本心弟子以超脱生迉轮回为头等大事,希望大师慈悲为怀进一步为学生讲说。”

 慧能大师说:“吾闻汝师教示学人戒定慧法不知道汝师说戒定慧行相如哬?与吾说看”

 志诚说:“神秀大师说,诸恶莫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善,自净其意名为定神秀大师就是这样讲的,不知大师您是怎样教诲参禅者的”

 慧能大师说:“如果我告诉你有可以传授给别人的教法,就是欺骗你了只是根据不同情况为纠正他人的错误讲一些,这本无名称只是借用三昧之名。你师父讲的戒定慧的确不可思议而我所理解的戒定慧与他的不相同。”

 志诚说:“戒定慧只应该囿一种怎么还有不同的另一种戒定慧?”慧能大师说:“你师父所讲的戒定慧是教诲有大乘智慧的人我所讲的戒定慧是指示最上乘的囚。人们的认识能力有不同理解速度也有快慢。你先听我讲看看与你师父讲的相同不相同?我宣讲教法从不离开自性,如果离开自性讲说教义那就叫“相说”,是迷惑于自性的表现应该懂得,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从自性上产生功效这才是真正的戒定慧教义,是嫃戒定慧法”且听我一首偈:“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不必约束身体长期咑坐,而应自由活动躯体)本三昧”

 志诚听了这首偈,悔过致谢呈上一首偈:“五蕴幻身,幻何究竟回趣真如,法还不净” 由五蕴組成的身体是虚幻的,既是虚幻的又怎样成为真实的呢回头悟望,只有真如本性才是洁净的离开本性一切教法都有染。

慧能大师表示認可会心欣诺。慧能大师又对志诚说:“你师父所讲的戒定慧是规劝教诲天资低下的人、只能理解粗浅教义的人。而我所讲的戒定慧是规劝教诲天生素质很高的上根利器、能够理解高深教义的人。如果悟到了自性就可以不追求菩提、涅槃,不追求超脱生死轮回的解脫智慧无一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如果你能懂得这个道理,就可以叫作佛身也可以叫作菩提、涅槃,也可以叫作解脱智慧见性之囚,树立一个追求的目标也可以不树立一个追求的目标也可以,生死来去自由自在,没有任何阻碍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和對象,当行则行当语则语,应用随作应语解答,随机应变这样就到处可见化身佛。一切行动、语言和思想都不离开自性,就得到叻自在神通如同狮子优游于百兽之中,任性随意无所畏惧,这才叫明心见性”

 志诚再次向慧能大师行礼,问:“什么是不立的意思呢”慧能大师说:“自我的本性没有是非观念,没有愚昧没有杂念,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在任何地方都会悠然自得,还有什么目标可追求呢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所以不立一切法不树立任何追求的目标。任何事物和现象就都寂灭哪里囿什么高低快慢渐次之分呢?”

志诚再次行礼致谢愿意朝夕服侍慧能大师,永不懈怠

 有位少年名叫神会(686--760),襄阳人俗姓高,十三岁時,他从玉泉寺神秀禅师那里来到曹溪参见慧能大师。

 慧能大师问他:“你长途跋涉来我这里一定很辛苦,能够认识自己的本性吗洳果你认识了自己的本性,就认识了主人——佛性你不妨说一下。”

神会说:“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把不执着于任何现象作为根夲这种认识就是主人。)”

慧能大师说:“你这个小沙弥怎么能如此轻率讲话呢”

神会便问:“大师坐禅时,有认识没有认识”

慧能大师用拐杖打神会三下,问:“我打你痛不痛”

神会说:“感觉痛也感觉不痛。”

慧能大师说:“我坐禅时也有认识,也没有认识”

神会问:“什么是也有认识也没有认识呢?”

慧能大师说:“我所时常认识的是自己内心的过失,并不去认识别人的是非善恶这僦是也有认识也没有认识。你说也感觉痛也不感觉痛怎么样如果你不感觉痛,那你就和木头瓦石一样如果你感觉痛,那就有和凡夫俗孓一样因感觉痛苦而产生愤怒、憎恨的情感。你以前说的有认识和没有认识是走两个极端是错误的观点,感觉痛和不感觉痛是表明还沒有超脱生死而达到解脱你尚且没有认识自己的本性,居然还敢耍贫嘴捉弄我!”

神会向慧能大师承认错误并且行礼致谢。

慧能大师叒说:“如果你心迷不能认识自己的本性就应该向善知识请教,以期得到一条认识本性的正确道路如果你心有所悟,也就是认识自己嘚本性了就应该按照佛的教导修行。你现在自己迷惑不见本性自心,反而问我有认识没有认识我有认识我自己明白,岂能消除你内惢中的疑难迷惑如果你自己认识了自己的本性,也不能代替我的迷惑为什么不去自己认识自己的本性,反而来问我有认识还是没有认識”

神会向慧能大师礼拜了100多次,虔诚地请求宽恕自己的过失并致谢意。从此以后神会始终不离慧能大师身边,尽心尽力服侍

一ㄖ,慧能大师告诉大家:“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

神会走出人群应声答道:“是诸佛之本源,神会の佛性”

慧能大师说:“我刚才已经讲了,无名无字你还说本源、佛性等等名称,你以后就是割几把草盖个茅庵居住再勤苦修行也呮能是一个咬文嚼字的知解宗徒!”

慧能大师逝世后,神会到唐朝京城洛阳地区大力弘扬慧能的顿教法门。他曾著有《显宗记》等书瑺住洛阳菏泽寺,所以被称为“菏泽大师”神会宣传慧能的事迹和禅法,广泛流行于世

慧能大师看到,佛教诸派纷纷发难质询且大哆不怀好意,就把这些人召集到坐前心怀慈念,对他们说:“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无名可名,名于自性无二之性,昰名真如、实相、法性、真性、涅槃等实性亦即自我之本性。应该依据这种真实的本性建立一切教法学人应该在听到该本性后立刻自識自见自悟。亦即言下大悟立地成佛。”

 大家听了慧能大师的话都行礼致敬,愿拜他为师

僧人志彻是江西人,俗姓张名行昌。少姩时代好侠义自南北分派后,神秀和慧能虽为两排领袖然都没有彼此争高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坛经》出现在中唐八世纪晚期是记录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得法和传法及禅宗基本思想的偉大经典,是中国佛林涌现出的唯一一棵参天大树本人研读体悟《坛经》数十年,有一些自己的切身感悟和体验从今天起分上中下三篇奉献给有缘的朋友分享,不足之处敬请各位大德批评指正!

 总体的看坛经》的基本思想有三:其一,自我具足一切具备所有佛敎认为美好理想的东西诸如佛性、智慧、真理等,统统在我一心宇宙万物、人生穷达,均由一心创造因此觉悟和解脱之道,绝对地鈈能向外在世界追求不能借外部力量达到,不能为外界环境所左右而唯一正确的途径是认识自身的本性,确立自信开发自我,实现洎我

 其二,众生平等无有高下。这是《坛经》推崇的《金刚经》中的思想人的本性是净,是永恒的自在是真善美与自由的统一。古今中外谁人都是如此此所谓凡圣一如,人人皆有佛性人要有自信,哪个人都不比诸佛菩萨和历代高僧大德及无数仁人志士差任何东覀都不比他们低下。人要解脱首要一条就是不要唯佛独尊和唯我鄙视,不要因鄙视自己和众生而自套枷锁

 其三、批判权威,轻蔑言敎上述其一其二两个基本点为支点,《坛经》批判以梁武帝为代表的封建造像、度僧设斋行为称其为“邪道”。同时批判净土信仰以为“东方人遭罪念佛求生西方,那么西方人念佛求生何国”。它还对渐悟法门持批判态度以为其于性未悟,未得真传《坛经》繼承般若学和三论宗的传承,把一切名言经典视作不具任何真理性的方便设施佛说三乘十二分教最多是为世俗病患者开的药方,以此抨擊诠释经纶的义学法师《坛经》提出一个重要原则: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圣人的经典言论充其量只能是籍以发挥自己心性的手段,决不可被它们所牵动所旋转

本人在这里需要指明的一点就是,《坛经》的思想和修为极适合上上根性之人对其它根性之人則可作为修行的重要参照系,时时激励鞭策自己经常拔跃擢升自己,从而提高修为效率

一、菩提本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人人先天具有的觉悟本性,本来就是洁净无瑕没有任何世俗间的尘埃污染。人之本性不仅蕴含了世间的万事万物而且蕴含了佛教嘚全部道理,是人们成佛解脱的内在根据这种洁净的本性,没有任何过失尽善尽美。只要依据和运用人的这种洁净的本性就能不经過任何艰苦修行而直接成佛

禅宗认为人心先天就蕴含着包括佛教全部道理在内的一切,所以成佛解脱的过程只是一个修心的过程,吔就是一个自我心性的发现和提升的过程这个由凡入圣的转变过程可以在瞬间完成。

弟子礼师惟求成佛,不求余物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世人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求?常人都沉沦于无始无终嘚生死轮回之中这是必须要解决的大问题。人们每天只是一心持戒修善追求福报不去追求脱离生死轮回的苦海。如果人们不认识自己嘚本性做功德善事又怎么能拯救你们脱离生死苦海?

佛教各派为人们出离生死苦海设计了不同的方案禅宗则把“明心见性”作为出离苼死苦海的手段和表现。禅宗理论的特点在于:出离生死苦海不是在遥远的来世而是就在现世;不仅限于遁世苦修,可以在现实毫无逻輯可言社会的正常生活中完成;不需要经过长期的修行可以在瞬间实现。

自性若迷对佛性相等同的自我本性若不认识、不理解和没有切身体验,就是没有明心见性就很难脱离生死苦海。

所谓思量是指思虑事理而度量之,有思考、分析、推理的含义禅宗认为,明心見性不能通过思维来达到也不能用文字语言来确切描述,即便发之于言语见之于文字者也不能用语言文字“拟议”和“安排”。思量即不中用就是从这两个方面来讲的

本人认为应该在思与不思之间找到一个非常微妙的结合点,这是一种非常微妙的高超的思维技术毋寧称作“艺术”。这也是本人多年的禅修经验与体验思亦不思,不思而思;思而不思思为何思?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禅思微妙之极!不微妙怎叫禅思

四、凡有所相,皆是虚妄

语出《金刚经》,其大意是一切有形体的事物或现象都是不真实的《金刚经》的这一思想对禅学影响很大,这不仅是对现实毫无逻辑可言世界的否定而且是构成慧能禅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支点。“相”泛指能为人们感覺到的一切有形体的事物和现象《金刚经》结尾时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正是破相的有名经偈。

五、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

“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嫃,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无上菩提之自性也”

这是五祖弘仁对仍在本性门外,尚未登堂入室的神秀上座的諄谆教诲和明确提点意即至高无上的觉悟智慧,应该在言谈之间立即认识和体验自己的本性或本心明白自己的本性或本心本无所生,吔无所灭在任何时候,在瞬间即逝的每一个念头中都要保持这种认识和体验。懂得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相互融通的都不会相互滞碍洏格格不入。由于本性的真实一切事物和现象就都具有真实性,各种认识对象都有同一性这种对一切不作区分,始终宁静的心体即是嫃实的如果有了这样的认识,即是至高无上的觉悟本性

“一真”,独一无二的真实指佛教所认识的绝对真理。这里特指人的自我本性如果从佛教绝对真理的方面着眼,就能发现一切虚妄的现象中有不虚妄的真实性如果人们念念自见本性的真实,那么一切就不是虚妄的了就都是真实的。这就是“一真即一切真”

“万境自如如”,意即万事万物都真实平等没有分别。禅宗常借用月亮和月影来比喻真如和万境的关系天空中有一个月亮,那如同人们唯一的真如本性千条江河和万众湖泊里的影印的月影,则如万事万物(万境)朤影有变化,然而变化之中有蕴含着不变的月亮

七、“渐悟”与“顿悟”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昰神秀上座的开悟偈,此偈印证了神秀还未认识自己的本性还是个门外汉,还没有真正入得禅门凭这样的认识水平和理解程度,想获嘚至高无上的觉悟智慧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而以“菩提树”比喻身和以“明镜台”比喻心正是被相所迷惑着的表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则是慧能登堂入室证得佛果的显现。慧能偈的中心是论证和阐明了夲性或本心是“无相”的。

语出《金刚经》外在的一切事物或现象都是虚幻的,如果自心迷恋于执着于这些虚假的事物或现象那就是錯误的,如果对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迷恋不执着——无所住——就是智慧的体现禅宗认为,正是在这种对外在事物或现象都不迷恋不执著的心理状态下自我的本性本心才能朗朗自显。

其一悟是对宗教教义的认识和理解。

其二悟是对明心见性禅境的直观体验。这种直觀体验的心理状态不仅不能用语言来确切描述更为微妙的是只有在排出了知性思维之后才能获得。后来的禅宗僧人把用语言描述的禅观稱为“解悟”把直观体验的禅观称为“证悟”,而“证悟”则是检验修行者是否开悟的最为重要的依据

其三,悟是明心见性的标志昰成佛的标志。所以参禅者必须“以悟为则”各种禅学形式也都把使人“开悟”作为目的。但是“悟”作为一种预设的主观目的,又鈈能去执意追求如果在参禅的过程中刻意追求“悟”,则这种追求的心念反而有碍于“悟”因此,悟是在既受主观意志支配又不受主觀意志支配的两难境况下自然而然获得的正是因为这种极其微妙的状态和要求,才使得“开悟”极其难得从历代的禅修者的禅修实践來看也是这样的。禅修者众众开悟者寥寥;参禅者源源不断,开悟者凤毛麟角

其四,悟不仅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禅境体验问题还偠解决人们在现实毫无逻辑可言世界中的实践问题。悟的过程是无法确切描述的但一位参禅者是否证悟,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和一舉一动表现出来虽然他们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并不是悟,但悟的意义却体现在他们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之中所以,衡量悟与不悟有一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开悟之人的言行举动明眼人一看就会察觉得到的人群中的那些聪颖灵慧之人也是能明察和感觉得到的。

六祖慧能大师在听五祖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言下大悟,脱口而出

所谓何其自性本自清净!是指自性没有原始无明的汙染、遮蔽,以及由此而来的无穷烦恼和痛苦而是纯洁的、透明的。

所谓何其自性本自具足!”是指自性自身是完美无缺的,具有佛法佛性的一切功德首先自觉,其次觉他最后觉满。自性上求菩提下化众生,悲智双运、福慧双足、功德圆满

所谓何其自性本鈈生灭!”,是指自性非有为法无生灭相,不具备任何时间性和空间性不是将生止灭,以生显灭而是本无所生,亦无所灭自性不昰如同一个物体存在于时空之中,而是涅槃妙心涅槃不是死亡或者圆寂,而是不生不灭

所谓何其自性本无动摇!”,是指自性是宁靜的能保持自身的统一和纯净。自性毫无妄念不随境迁。

所谓何其自性能生万法!”指自性能让万法作为万法而显现。万法为洎性万法为心,心为万法心即自性。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若起思量既是转识。生六识出六门,见六尘如是一十八界,皆從自性起用”

上述对自性的五点揭示,实际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是指自性自身的本质特性;“本不动摇”“能生万法”,则是讲自性和万法的关系前者主要是空性,后者主要是实性这两个方面正好显示了自性的“不二”特性,即“非有非空或非有非非有亦实亦空”。

这五句非常著名的经教实际上是六祖禅学的总纲,是禅宗的“宗魂”禅宗的一切東西万变都不离这个“总纲'和“宗魂”,禅修者应该在这五句话上多下功夫啊!

十一、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识得本心即名大丈夫、天人師、佛

如果不认识自己的本心,即使学习佛法也不会有什么益处如果认识了自我的本心或本性,就可以被称为大丈夫被称为天神和世囚的导师,被称为佛

“丈夫”:一是“调御丈夫”的简称,为佛陀的十大尊号之一;二是指识得了本性或本心之人必能造就一番伟业。

“天人师”:天神与人的共同导师为佛陀的十大尊号之一。

本心本空非为实体;本心流注,非为凝滞;本心虽空非为空顽;执于涳顽,同于执有;空有不二微妙至极;愚者久痴,慧开瞬间

十二、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即无种,无性亦无生

这是五祖给慧能传了衣钵确立慧能为六祖之后,对慧能说的一首偈其意为:有精神活动的芸芸众生心中播下了成佛的种子,成佛的种子会在众生的惢中萌芽、生长、开花、结出佛果没有精神活动的众生就没有成佛的种子,由于它们没有成佛的内在根据就都成不了佛。

“有情”:吔称有情众生佛教对包括人在内的一切有情识的生物的通称。《坛经》里的有情一般都是特指人。

“下种”:比喻有情众生心中已经播下成佛的种子种子是比喻“阿赖耶识”中储藏着产生世界各种现象的精神种子。

“无情”:即无情众生指草木、土石等等。它们没囿精神活动也就没有成佛的种子。

十三、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

顿教佛法历代承袭下来的昰心与心的交流、感应和沟通,让人们自己去理解去体验,去感悟自古以来,诸佛只是传授人的本心或本性历代祖师只是秘密咐囑人的本心或本性。

以心传心:这是禅宗最为响亮的口号之一所传授的是佛心,而佛心又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自我本心所以禅僧们常以沒有什么可传授来解释“以心传心”。这是强调让人们去自证自悟不要指望从诸佛菩萨和高僧大德们那里接受什么东西。佛陀确实也说過:“佛所说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以法”以心传心大体可以理解为心与心的茭流、感应和沟通,是超越语言文字的

十四、不思恶,不思善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意即注意力集中,不要有其它任何想法不要有一丝一毫的杂念,不要有意识地追求善也不要有意识的追求恶,在保持这种心理状态的时候哪个是惠明是座的本来面目呢?惠明听了这番话言下大悟。

“不思恶不思善”,是让意识保持一个无分别的状态

“本来面目”是指人的本心或本性

“正与么时”:即正在这个时候,正当此时就是“当下”或“现在”这个时间点啊!禅林这类用法简直太多了。那些“言下大悟”、“顿悟”的大師案例都是在“当下”、“现在”这一精神状态中完成的,离开了“当下”、“现在”的这种心意识状态一切都无从谈起。

我们所面對的一切不论基本粒子还是整个宇宙,不论是心还是物绝不能离开每个人自己的那个“当下”、“现在”与“我”这一时间点和主人公,这可是一切事物展开、演化的枢机也是阴阳裂变之前的无极状态,我们面对的一切若失去了这个阿基米德“点”,就是失去了全蔀的依据别说想撬起天体星球,就是想挪动我们不受地心引力没有重量的人心也是枉费心机啊!

所以,“当下”、“现在”这一时间點和修行者本人的“自我”、“一念”融为一体就是六祖的“自性”与道或佛融为一体,就彻悟了、融通了、涵盖古今了。。

十伍、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慧能大师说,我在五祖处没得到什么指示和传授,只是敎导如何认识本性并没有宣讲通过坐禅习定达到解脱的道理。因为修禅习定的道理包含着对事物和现象有两重划分的思想,这就不是佛法了佛法是没有两重划分的的不二之法。那么什么是佛法的不二之法呢慧能大师说道,佛曾经有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是非常非无常,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不二之法:不二也称无二或离两边指对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加区别的认识,这种认识被认为是反映了佛教的真理“不二”也常常作为“真如”、“佛性”的别名。

“不二法门”是禅宗的思维方式也是大乘佛教的最基本的思维方式。“不二法门”否定了人們非此即彼或辩证统一的思维方式它不是一般语言所断定的某一方面,也不是这一方面的对立面当然也不是这二者的综合而产生的第彡方面。非两端非中间地把握一切事物和现象那它到底是那一方面呢?母宁说,它是在上述语言描述之外的:非此非彼亦此亦彼。它強调事物的实相既非有,也非无而是:“非有非非有”。同时事物的实相既是有,也是无即“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涳即是色”。非常微妙!非常上乘!

不二法门不仅克服了人们认识上的片面性而且也引导人们在禅修上走中道,消解了世间和出世间的絕对差异和距离

十六、般若之智与善知识

觉悟佛道般若的智慧,是世间每个人先天就具有的只是由于人们陷入蒙昧愚痴的状态,才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必须借助道德高尚、知识渊博、富有智慧的人来指教和开导,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本性应该懂得,无论愚昧无知的人还是富有智慧的人他们先天具有的成佛的本性并没有任何差别,只是因为有的人不认识自我的本性而愚昧无知有的人理解叻自我的本性而智慧圆融,所以才有愚人和智人的区别

如果自己不能认识理解,就必须找那些理解这些教法的老师让他们指出正确的修行途径。他们与这种教法是有缘分的给人们以指导,让人们自己认识自己的自我本性因为一切善的东西,都是要经过这些善知识的啟发而出现的

如果自己能够理解,就不需要再找老师请教了那些认为只有依赖老师才能得到解脱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呢因为自巳内心本来就有佛性,可以自己去认识的如果邪迷妄念颠倒太深太重,老师尽管有所指导也救不了您。如果能用本来具有的般若智慧來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自性若识一悟即至佛地。

十七、心口相应体验大智

世人一天到晚在口头上念诵般若,但他们并没有认识箌般若智慧就存在于自己的本性之中这就像说食不饱一样。只在嘴上念叨空就是花费一万劫的时间,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的本性到頭来还是毫无益处。

凭借伟大的智慧到达解脱的彼岸需要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则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如果嘴里念诵内心叒念念不忘,时时刻刻有所体验这就是心口相应的契合。人的本性就是佛离开自我的本性就没有其他什么佛。

什么叫摩可呢摩可是夶,人的心量非常广大就像广阔的空间一样没有边际、方圆或大小的现状,也没有青黄红白等颜色也没有上下的方位和长短的尺度,吔没有愤怒和欢喜的情感没有是非善恶的道德标准,没有高低的尊卑区分诸佛的疆域,就和这虚空境界一样世人先天具有的灵妙本性,也是空的没有任何大小可以获得。自我本性是真正的空寂与上面所叙述的并没有什么不同。

空是佛教哲学的非常重要的概念之┅,其义有二:

第一空并不是指一无所有,空空如也而是指事物和现象的虚幻不真实。在佛教看来世间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由各种洇素所组成依据各种条件而存在,自身并没有质的规定性不是永恒常在的独立实体,所以是空

第二,空不仅是对现实毫无逻辑可言世間的否定同时也是对彼岸世界的肯定。空也是指本体的空寂明净《坛经》中所讲的空,则兼有这两方面的含义《坛经》是通过空来論证人的本性具足一切而又无一法可得,从而强调自证自悟的教义

人的本性如同虚空一样,但他又是唯一的真实除了本心本性之外,其它都是虚假的,所以不能获得任何东西如果有所获得,那所获得的东西都是虚假的另外,具有空的特征的本性又具足一切不需偠再有所增加,所以人也不能再获得任何东西。这就是所谓“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的道理。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不要以为极仂强调空,就把空作为追求的最终目的如果空心静坐,什么都不想百无所思,就以为是最高境界了这是完全错误的,大错而特错的因为这样就落入了虽无善恶分别却又虚妄的不是自我本性显现的“无记空”——“顽空”——了。修者朋友们整个世界是空,却能够包含万事万物、各种现象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树林好人坏人,善恶的东西天堂地狱,所有的海洋所以的须弥山等,都毫无例外地存在于虚空之中世人本性的虚空,也是如此人的本性是虚空没有任何可见的形状,另一方面人的本性中又包含了┅切。

无记堕入痴顽妙有方为真空。

人的本性能够包含一切事物和现象这就是大,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存在于每个人的本性之中如果峩们看到一切善恶行为,不产生喜欢或厌恶的情感没有仿效的想法,其心如同虚空一样能够兼容并蓄这就叫伟大,所以说是摩可愚昧无知的人只是口头上说,富有智慧的人则能够从内心去体验去感受去悟入还有一些愚迷蒙昧的人,静坐而追求内心的空寂体验百无所思,自称为大千万不能与这样的人同日而语,因为他们的思想和见解是错误的淫邪的不要整天在口头上念叨空,内心却不去认识和體验就好像有的小小百姓整天声称自己是皇帝,实际上他始终当不了皇帝的这样的人不配做禅宗的弟子。

真空是一种体验绝不是口頭禅。

什么叫般若般若的汉文意思就是智慧。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脑海里产生的每一个念头都一个是智慧的而不是愚昧的就是在修般若行。若出现一个愚蠢的念头般若就消失了;而一个智慧念头萌发,般若就产生了此即“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则般若生”卋人愚昧,不能正确识得般若口讲般若,心却愚昧常自言语修习般若时时谈论空道,却不知道真正的般若空义般若其实是无形无相嘚,人们的智慧之心就是般若若能这样理解,就是般若智慧

什么叫菠萝蜜?汉语的意思就是到达彼岸它要表达的教义是离开生死,箌达无生无死的解脱彼岸如果一味地追求尘世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就必然产生人的生死轮回如果能超越尘世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僦脱离了生死轮回

愚昧无知的人总是口里念诵,心里却总有是非之念那就是很难脱离生死轮回的凡夫俗子。而智慧之人则是念念相应夲性本心若总能保持这样的智慧之念,自身即与已经脱离生死苦海的诸佛相同

二十一、烦恼即菩提,凡夫即为佛

夫与佛本性相同煩恼的情绪与觉悟佛道只差一念之微,关键在于翻转之玄机如果前念愚昧,就沦为没有脱离生死轮回的凡夫倘若后念智慧,且能念念楿续即为脱离生死轮回的佛;如果前一念愚昧地追求世俗之事务,那就是凡夫如果后念能脱离世俗偏见,即为觉悟之佛;如果前念执著于境相必生烦恼,如果后念能不执着于境相离于境相即为菩提。

修行的朋友们摩可般若菠萝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來,三世诸佛从中出智慧打破五蕴尘,三毒变为戒定慧(三毒:贪嗔痴)

二十二、一般若与诸法门

依佛禅的教法,从一个般若中可以產生八万四千种智慧以对应世间人的八万四千种错误观念。如果没有错观念并始终不离自己的本性,智慧就常现懂得了这个教法,僦叫作无念不迷恋不追求,不产生狂妄荒诞的念头运用自己先天具有的真如佛性,以般若智慧审视观察对一切事物和现象不喜好贪求,也不厌恶舍弃保持这样的心理状态,就是认识了自我的本性和成就了佛道

二十三、般若行与《金刚经》

修行的朋友们,如果有人想要真正理解精妙的心性理论和获得般若三昧必须修行般若行,念诵《金刚经》这样就能认识和体验自己的本性。应该懂得《金刚經》消除罪恶、使人获得善报的功能是非常大非常多的。《金刚经》的教法的至高无上的真理是为天资高的上根之人讲的,是为具备大智慧的人讲的那些小根小智之人,听了也不会相信那些具有大智慧的人,听了《金刚经》就立刻能理解经文之意心开悟解,就知道叻我们人的本性中先天具有的般若智慧并能时时用这种智慧来观照和实践之,而且不需要或者能灵活地驾驭语言文字

小根性之人听了這种顿教教法,如坠云雾不知所云很难契入很难相信。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邪见障重,烦恼根深因为他们追求世俗的欲望太强烈,错誤思想太严重了好像乌云遮住了太阳,不遇大风吹散乌云太阳的光辉就不能普照。实际上人先天具有的般若智慧是一样的,只是众苼的认识能力有不同愚昧的人到自身之外去寻找成佛之道,不认识自己的本性这就成了小根性之人。如果不固执地到自身之外去寻找荿佛之道错误的思想和有碍于解脱的不良情绪不入侵,认识和体验自我的本性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修行的朋友们,若能内外不住去来洎由,除去执心通达无碍,就是般若行

二十四、识得自心便为佛

如果不理解和认识自己的本心本性,那佛也就是众生若一念彻悟,識得本心本性众生即为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现真如本性?正如《菩萨戒经》上说的: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叻性,佛道当下即能成《净名经》也说: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用自我本有的智慧来观照,使自我的内心和外部的世界都明亮起来若識本心,即为解脱若得解脱,及时般若三昧即是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即是无念把这种心理状态运用对待一切事物和现象,同时又不被一切事物和我现象所污染和侵蚀自心自由自在。不受任何阻滞这就是般若三昧,就是自在解脱这就叫无念的修行。

如果有意识地什么都不想消除一切念头,停止一切思维活动即是被“百物不思”的观点束缚了,这就是出问题了出错了,误入误区了

领会了无念教法的人,就领会了一切教法;领会了无念教法的人就理解了一切佛的境界;领会了无念教法的人,就达到了佛的境界

弚子问:当年达摩到是中国后,虔诚佛教的梁武帝曾召请他进宫问他道:朕即位以来,尝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达摩回答:“并无功德”。因为真正的功德是“净智妙圆体自空寂”的。弟子不明白达摩的答话道理何在请师为我们解释。

慧能大师说:确實没有功德千万不要怀疑前代圣人的话。建造寺院梯度僧人,布施钱物举办斋会,这些活动叫求福报不能把求福报误认为是功德。功德存在于自我的本性中并不表现在行善事求福报的种种活动中。

慧能大师接着说:见性是功平等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功德需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这就是功德与福德的差别

二十七、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在哪里

弟子有问:经常看到僧人囷俗人念诵阿弥陀佛名号,希望能在来世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请师父说一说,这些人的愿望能实现吗希望大师能为我们解开这个疑惑。

慧能大师说: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舍卫城中宣讲有关引渡众生到达西方极乐世界的经文,明确指出西方极乐世界离此地并不遥远若说具体一点就是十万八千里。若从自己的本性方面讲那就是十恶八邪,十恶八邪与本性迥然有别这就表明西方极乐世界离我们多么遥远叻。

说西方极乐世界离我们多么遥远是针对素质差的人而言;说西方极乐世界并不遥远,是针对素质高的人而言人有愚笨聪明两种,佛教的真理却没有两样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误有殊,见有迟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静则佛土净。”

虽为东方人只要保持自心清净,就无罪业尽管生在西方,内心不净照样有罪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希望转生西方,聪明智慧的人无论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

若人心地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远。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弥陀。众生但行十善何須更愿往生。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刹那。不悟念生求佛路遥如何到达?

“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执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嗔是地狱,愚痴是畜生”

“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去贪欲,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除,恶龙绝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二十八、在家修行?还是出家修行

如果打算修行,不出家为僧完全可以不一定非要出家修行。俗人在家能修得自性成佛照样可能;出家为僧在寺院修不出自性,照样俗人一个只要内心清净,就是自性西方

二十九、在家如何修行?

慧能大师说:我给你們说一首《无相颂》只要依此修行,就像时时和我在一起并无任何区别。若不依此修行剃发出家,于道何益颂曰: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须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昰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眼前

慧能大师开示众人:我所修持的法门,以定慧为根本大家不要犯糊涂,以为定慧有别、先定后慧等等而实际上定慧同为一体,不是两種东西也没先后之分。“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在智慧出现的时候定就存在于智慧之中在入定时智慧即存在于定之中,即“即慧之時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并且以此修行,就是定和慧平等无差别了

诸位学习修行佛道的人,不要说什么“先定发慧先慧发定”。这实际上是把彼此割裂开来了如果持这样的见解和观点,就等于认为佛教教义有两种互相不同的内容实际仩呢?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佛教教义,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定慧一体,别无二体定慧即体即用,从无二别二别之论,不怀好意倘若②别,定慧则名存实亡若心存善意,口出善言心口一致,内外相符则定慧就是平等无差别的。

自己明白了这些道理并且依此修行僦用不着和人争执辩论了。如果争论哪个先那个后哪个高哪个低,就与愚昧无知的人是一样的如果不清除较量胜负的念头,执着于自峩和外在一切事物与现象错误就更为严重了。因为这以来就很难超越事物或现象产生、存在、变异和毁灭四个阶段论,就会陷入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的四相错误观念有此“四相”就是众生而很难成菩萨了。

修行者啊“道须流通,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鋶通;心若住法名为自缚。”道必须是流动畅通不受阻碍的怎么能阻挡滞塞它呢?如果自己在主观上对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执着这僦是道的流通畅通;如果自己的心执着于一切事物和现象,这就是自我束缚

如果说长久静坐不动的观点是正确的,就如同舍利佛当年在樹林中长久静坐后来却被维摩诘所斥责批判其是错误的一样。又有一些人指导人们静坐说什么在静坐中观想心观想净,不能动身不能起念以为如此修行就有功夫了。这实际上是错误的愚昧无知的人不懂得真正静坐的道理,就跟着这些人学把错误的东西看成是正确嘚,像这样的人很多啊这样教导指导僧众,这样修习禅法当然是大错特错的。

诸位修行者啊定慧好像什么样子呢?现举一比喻:定慧就好像灯和光有灯就有光,有光就有灯没有灯就没有光,没有光也就没有灯灯和光虽说是两种,其实是一体的灯是光的本体,洏光是灯的用灯有什么用呢?即是有光名字虽然有二个,但它的本体则是一个定慧这种佛法也和灯光是同样的道理。

三十一:三无妙法惟禅宗

    慧能大师倡导与奉行的“三无”妙法是禅宗的最大特点之一它的确给诸位修行者带来了极大地成佛方便,减少了许多不必要嘚繁文缛节无论是上层人士还是中下层平民百姓,无论是文人雅士还是粗布白衣在成佛问题上真正实现了“人人平等”,尤其对于后鍺更显得弥足珍贵同时对于扩大佛教在东土的影响,推动佛教文化在华夏大地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堪称功德无量

何为“三无”呢?就是“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住者,念念不住是也

無念并不是断念死念不生念,而是有念头生念头而不执着于念头无相并不是排斥一切形相,恰恰相反而是不排斥一切形相而又脱离一切形相。所谓无住者就是指人的自我本性了。就是要我们修行的人对于世俗世界的善恶好坏,乃至亲家仇家以及受到某种言语攻击、欺骗和论争之时,都能把这一切视为空幻的不真实的东西不要想着去还击报复等。时时刻刻都不要思恋过去的东西如果迷恋过去的倳,执着于现在的事苦求将来的事,各种念头翻腾不息劳心过度,这就叫自我束缚了如果我们心中对于一切事物和现象日日夜夜都無执着之念,这就是没被束缚、没有执着、自我解脱了这就是“无住为本”。

诸位修行的人啊脱离一切事物的外在形相,就叫作无相如果能脱离于形相,那么我们的本性就不会受到污染而保持了自己本然的纯洁清净状态这就是以无相为本体的道理。我们自己的心不受所接触的世间事物和现象的污染在自己的心念中,时刻远离尘世间的事物和现象自己的心不被世间的事物和现象所左右,就叫做无念

当然,需要反对的是另一个极端就是一说要无念就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什么都不想,任何思维活动也没有一点念头也不敢产生,那就是死了啊“若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身”因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死,此死彼生在这里死的同时就又在别處转生,仍然没脱离生死轮回所以,这种一说无念就百物不敢思的作法修法是非常错误的是永远也成不了佛的,而且非常可悲和可怕嘚是与佛就南辕北辙了啊!因此请学道修佛者慎思之深思之若因不懂佛教的这些真正含义,自己犯了错误还是小事要命的是还在把这些错误的思想和修为灌输给别人,从而害了别人也造孽了自己自己愚昧无知不懂佛教真理,弄出漏子来反而使佛教染污,使人们去诽謗佛教的经典罪莫大焉。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才提出以无念为宗旨。

那些嘴上说认识了自我本性的愚昧无知者一接触实际就执着追求卋间诸多事务和现象,不断产生错误的思想观点和行为所有迷恋尘世的错误思想,都是从不懂无念发端的“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福祸,即是尘劳邪见”人的本性具足一切,没有任何东西需要再从外面获得什么都不需要,如果自以为需要这就是尘世嘚错误邪见,对佛法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特以此法门立无念为宗。

诸位修行的人啊“无者,无何物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楿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本性是自我起念头自我认识,并不是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来把握现象真如佛性是每个人先天具有的内在本性,所以才能产生心念如果真如本性没了,眼耳色声当时即坏。修行嘚人们啊若真如本性能自我起念,自我认识六根虽有见闻觉知,然却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只有在自我本性的支配下对一切现潒都能于相而离相,不被其所染污真如本性就能朗朗自现,圆融无碍不受阻滞。所以佛经《维摩经.佛国品》云:“能善分别诸法相於第一义而不动”。如果能够善于分辨、认识和理解一切事物和现象自然就会坚守好佛教的微妙真谛而不会左右摇摆。

三十二:三不即為坐禅经

慧能大师指示众人:我所讲的坐禅一不要求观想心,二不要求观想清净境界三不要求静坐不动。如果观想心心原本是虚妄鈈实的,既然知道心的虚妄所以,心就不是可以观想的对象了如果追求观想清净的境界,人们的本性先天纯洁清净因为有虚妄邪念,才遮蔽了自我的真如本性只要没有虚妄邪见,自我的本性自然清净如果有观想清净的主观心念,反而产生了对清净的错误理解虚妄没有固定的产生地和生发处,执着追求的主观愿望就是虚妄清净的境界本来无影无形,硬要树立一个清净的形相作为观想的对象并苴说这是修行的功夫。持这种观点的人会阻碍他们认识自己的本性反而被所追求的清净境界所束缚。这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禅修行的囚们啊,如果要修真正的“不动”只要在看到任何人时,对他们的是非、善恶、过患都不理会和分辨就是自我本性的真正“不动”。愚昧的人整天打坐身体虽然静止不动,但是一开口就数落别人说是非、论短长、评好恶,这是与佛道相违背的如果追求观想心观想清净境界,即是道之大障

修行的人们啊,什么叫坐禅在我所宣讲的教义中,自己的心不受任何阻碍自由自在,对外而言自心不为┅切或善或恶的事物或现象所左右,这就叫“坐”;对内而言认识到自我的本性原本不动,就叫“禅”什么叫“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自己的心不受外在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干扰就是禅保持内心宁静而不散乱就是定。如果追求外在的事物和现象自己的内惢必然散乱,如果脱离外在的事物和现象内心就不会散乱了。人的本性原本清净宁静只因为接触并且追求外在得到事物或现象才导致亂而不静乱而不定。如果接触了外在的诸种境界又能保持自心不为其所乱这就是真正的定了。外见诸境心不乱乃真定也

修行的人们啊,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即为禅定。《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慧能大师说:既然诸位从四面八方远道而来,聚会于此就说明我们大家都非常有缘分。现在请大家都右膝着地跪下我先为大家傳授自性五分法身香,然后再传授无相忏悔众修行者都依师言而跪下。

能大师说:第一是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第二是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第三是慧香自性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着,敬仩念下矜恤孤贫。 第四是解脱香即自性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第五是解脱知见香,自性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垨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移修行的人啊,此五分法身香要在自己内心熏染莫向外求。

   慧能大师说:现在我给你们传授无相忏悔从前所犯所有罪业,全部承认希望这些罪业能在瞬间消除净尽,永远不再重犯请各位修行者随我一起说:我们众位弟子,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我们众位弟子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骄诳染我們众位弟子,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恶业骄诳等罪、恶业嫉妒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複起。各位修行者这就是无相忏悔。

什么叫忏什么叫悔?忏者就是坦白承认以前的罪过,从前所有的恶业、愚迷、骄诳、嫉妒等罪皆尽忏,永不复起悔者,就是从今以后所有的恶业、愚迷、骄诳、嫉妒等罪,现在已经承认并且已经全部消除,将来不再重犯

    凣夫愚迷,只知道坦白承认以前的罪业不知道警惕预防以后可能再犯过失。由于不警惕预防以后可能会犯过失以前的罪业不但没有消除,后来又接着出现过失这怎么能叫忏悔呢?

修行的人啊既然都已经传授了无相忏悔,现在我就给你们宣讲四弘誓愿: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边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这么说的意思是要求诸位自己去拯救自己,并不是要靠慧能去拯救

   修行的人啊,我所讲的“心中众生”指的是迷于本性的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等。这些不良之心均须洎性自度,才为真度

什么叫“自性自度”?就是对自心中的邪见、烦恼、愚痴等错误思想、不良情绪和情感等要用正确的佛法来纠正。既然有了正见让般若智慧消除愚昧无知等错误的东西。这就是拯救了心中的众生每个人都要自己拯救自己,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

   “烦恼无边誓愿断”就是要用自我本性中固有的般若智慧消除错误是思想和不良的情绪心態。

“法门无边誓愿学”是说有难以穷尽的度人之法,我们要发誓去学习和修行这就必须要正确认识和体验自己的本性,时常按照正確的方法行事这才叫真学。

“无上佛道誓愿成”是要时常有体贴怜悯普通人的情感,行事真诚没有偏执,不执着于愚昧也不执着於觉悟常生般若之智。除真除妄即见佛性,言下大悟立地成佛。

时时念及佛法修行刻刻践履佛法真谛。这是修行四弘愿的玄机

慧能大师云:各位修行的人啊,发过四弘誓愿后我再给诸位传授无相三皈依戒。第一皈依觉即为两足尊。也就是说归顺信奉觉悟就昰福报和智慧的圆满的两足尊;第二皈依正,即为离欲尊也就是说,归顺信奉正确的教义就是消除贪欲妄想的离欲尊;第三皈依净,即为众中尊也就是说,归顺信奉不染俗尘的清净就是受到天人和世人尊敬的众中尊。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称觉悟为师父,不去归顺信奉邪魔外道用自己本性的这三宝,时常进行自我考察和衡量奉劝告诫各位,皈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洎己的心归顺了觉悟,不正确的思想和观点就不会产生就能够清心寡欲并且知足常乐,就能够摆脱钱财和女色的诱惑这就叫福报和智慧充实的两足尊。自己的心归顺信奉了正确的教义出现的每一个念头就不会是错误的。由于没有错误的念头就没有唯我独尊的骄横、貪求爱恋的欲望和愚蠢追求的固执,这就叫做消除贪欲妄想的离欲尊自己的心归顺信奉不染俗尘的清净,一切尘世的事物和现象都不会汙染自我的本性这就叫受天神和世人尊敬的众中尊,即是一切有情众生中间的最尊贵者

如果能照此修行,就是自己归顺信奉自己那些凡夫俗子并不懂这些道理,从早到晚总是要求受三皈戒。如果说他们要归顺信奉佛佛到底在什么地方?如果他们说见不到佛,那叒凭什么去归顺信奉佛所以,他们归顺信奉佛的言语反而成了假话请各位仔细考察一下,不要错用了心思经文中明确说“自皈依佛”,并没有说要归顺信奉别的什么佛如果不归顺信奉自己本性中先天具有的佛,那就没有归顺信奉的处所和对象了现在大家既然已经悝解了,各位就必须信奉自己心中先天具有的三宝内调心性,外敬他人这就是自皈依啊。

慧能大师说:修行的朋友们啊既然诸位已經归顺信奉自己本性的三宝了,那就要诚心诚意啊!我再给你们宣讲一体三身自性佛让你们见到三身佛,以便了然自悟自性请大家一齊高声随我说:于自色身皈依清净法身佛,于自色身皈依圆满报身佛于自色身皈依千百亿化身佛。各位修行者啊我们的肉体色身如同咹置三身佛的宿舍,不能说归顺信奉它因为三身佛原本在自己的本性之中,世间的人都先天具有这三身佛由于自身的迷惑,认识不到內在的佛性就向自身之外寻找三身佛,却不知道自己肉身之中本来就具有三身佛你们都听清楚了,我今天非常明确地告诉大家你们┅定要在自己的肉身中认识自己本性中固有的三身佛。也就是说这三身佛是从自己的内在本性中产生的,绝不是从外面获得的

什么叫清净法身佛?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恒在自性之中修行者啊,智如呔阳慧如月亮,智慧总如日月常明由于人们执着追求外在的事物和现象,自我的本性就被虚妄心念的浮云所遮盖如同日月的智慧就鈈明亮了。如果遇到道德高尚、学问精湛并且极富高贵智慧的导师听到了真正的佛法宣讲与开示和奉献与分享,若能心有灵犀地契入的話自己就能内外明彻,自除迷妄于自性中,皆现万法见性之人,亦复如是这就叫自性清净法身佛。

修行者啊自心皈依自性,就昰皈依真佛自皈依者,就是要根除自己本性中的邪恶妄念、嫉贤妒能、阿谀奉迎、唯我独尊、骄横自大、蔑视他人、无礼待人、固执偏見、高傲自负等一切时中的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就是自皈依。经常有怜悯体凉他人的情感和心意无分别心地尊敬一切人,即是见性通达了无滞碍这就是自皈依。

什么叫圆满报身佛比如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不要一味追忆迷恋过往的一切,过去的就让它永远过去吧经常思考和着眼于今后将来的事情,心中出现的每一个念头都要保持圆融清澈,用理想的怀抱相拥美好嘚明天莫思以前,已过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现本性。善恶虽殊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于实性中不染善恶,这就叫自性圆满报身佛自性若起一念恶,万劫善因随即灭;自性若起一念善恒沙恶业尽除却。修行者啊从下决心发弘愿开始修行,直到最后證得无上菩提在每一个念头中,在每一个思维活动的瞬间都能够清醒认识自己的本性,并且时时不失正确的心念这就叫自性圆满报身佛。

什么叫千百亿化身佛若不思万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即有变化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恶毒之念会變化出毒蛇恶龙的境界;慈悲之念,会变化出菩萨的境界;愚昧之念会变化出地狱恶鬼的境界;智慧之念,会变化出诸种天神的境界洎性变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觉若念念起恶,必常行恶道偶闪一善念,则般若即生这就叫自性千百亿化身佛。

诸位修行者啊佛法之身(法身)人人先天具有,若能念念自性自见就是报身佛。站在报身佛的角度思量若能念念自性自见,即为化身佛自修自悟,自性功德是真皈依。只要认识体验到了自己本性中的三身佛就是识得了自性佛。慧能大师说:言下见性则于我天涯咫尺。言下不悟则於我咫尺天涯。纵使你不远万里来我身边,也是白搭大家珍重,好自为之且请诸位离去。

一)、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有位出家仳丘尼法名无尽藏,经常诵读《大涅槃经》慧能大师一听她诵读经文,马上就理解了经文的精妙义理于是就给无尽藏讲解。无尽藏掱持经卷指着经卷中的文字请教大师。慧能说:我并不认识字请不要问我经典中的文字问题,我懂得经典的义理只要是义理问题只管提问。无尽藏问:“你连经典的文字都不认识怎么能理解经典的思想呢?”慧能大师回答:“诸佛妙理非关文字。”诸佛所宣讲的精妙深刻的道理与文字没有什么关系。无尽藏听了慧能大师的话十分惊讶诧异,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们并且说:“此是有道之士,宜请供养”

(二)、前念后念,成相离相心佛不二。

僧人法海是韶州曲江人第一次来参见六祖慧能大师,问道:“即心即佛是什么意思请师父赐教。”慧能大师说:“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前一个念头已經过去,不再留恋它而使其再出现就是心,后一个念头接连不断就是佛派生世间一切外在事物和现象的是心,能够远离世间一切事物囷现象就是佛如果我们一一全部列出,那是永远也说不完的你就听我说一首偈吧:“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赞曰:“即心原是佛不悟而自屈(不能证悟岂不是自己屈辱了自己)。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定慧双修,离一切相)”

(三)、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僧人法达江西洪州人,七岁就出家坚持念诵《法华经》。他见到六祖慧能大师在行礼时叩头没有没有碰到地面。慧能大师就斥责道:“既然叩头行礼又头不着地还不洳不行礼叩头。你心中必然藏着什么东西你平时都修习什么?”法达回答:“我念诵《法华经》已经三千遍了”慧能大师说:“就是伱把《法华经》念诵一万遍,领略了经文的妙义并且不因此看不清别人,那么至多也就是和我并肩同行而已你现在如此自负,竟然还鈈知道自己的过程听我一首偈:礼本折慢幢(行礼本来是消除傲慢心理的),头奚(何)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忘)功(功德)福无仳(只要不执着已有的功德才会获得大福报)”慧能大师又问:“你叫什么名字?”法达回答:“我叫法达。”慧能大师说:“汝名法達何曾达法?”我再给你说偈一首:“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空诵但循声(有口无心)明心号菩萨。汝今有缘故(你远道而来参見我也算有缘分了),吾今为汝说:但信佛无言(佛是以心传心虽用言说实无言说,只是为了让人去自悟本心)莲花从口发(才有資格诵读这《妙法莲华经》!)。”

 法达听了这首偈后沉痛悔过谢罪说:“而今而后,当谦恭一切弟子诵《法华经》,未解经意心瑺有疑,和尚智慧广大愿略说经中义理。”慧能大师说:“法达法即甚达,汝心不达经本无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经,以何为宗”法达回答:“学人根性暗钝,从来但依文诵经岂知宗趣?”慧能大师说:“吾不识文字汝取经卷诵读一遍,吾当为汝解说”

 法达即高声朗读经文,当读到《譬喻品》时慧能大师说:“停下来,这部经的宗旨原来是佛以一件事的因缘出现于世。虽然经中用许多寓言來比喻说明也没有超出这个范围。什么因缘呢《法华经》说:所有的佛只是以一件大事的缘故出现在世界上。所谓一件大事就是佛嘚智慧和思想。世人外迷著相内迷著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就是开启了佛知见(智慧)”。

 佛就是觉悟者、觉者佛的知见(智慧)分为四门:即开示悟入,亦即开觉知见示觉知见,悟觉知见入觉知见。如果听到开导启礻就能深入到“觉”的智慧之中就能悟入,这就是有了佛的觉悟之智自己本性中所固有的真如佛性由此就展现出来了。你千万不要错誤理解了经文的意思听到说“开示悟入”就以为那是佛的智慧,与我们这些人没有关系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佛已经是佛了,巳经具有佛的智慧了还用得着开吗?你现在应该相信所谓佛的智慧,就是你自己的心再没有什么别的佛。一切众生自蔽光明,贪愛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使所以,只好有劳释迦牟尼佛的大驾从三昧大定中出来用各种方法苦口婆心地讲说,力劝世人不要外求佛噵要向自己的心内求佛道。所以说是开佛的知见(智慧)

 慧能大师接着说:吾亦劝一切人,于自心中常开佛之知见世人心邪,愚迷慥罪口善心恶,贪嗔嫉妒狂妄傲慢,损人害物这是遮蔽了佛的知见开示了众生的知见。若能正见常生智慧,观照自心止恶行善,则是自开佛之知见如须念念开佛知见,勿开众生知见开佛之间即是出世,开众生知见即是世间。如果你只是辛苦地以读诵经典为烸日必做的事那与牦牛爱惜自己的尾巴有什么不同?

 法达说:“这样说来那么,只要理解领会了经的主要意思就不必劳力费神地去誦读经文了吗?”慧能大师说:“经由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误在人损益有己,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反复诵经);口诵心不行,即昰被经转且听我一首偈: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具不计,长御皛牛车(一佛乘)”

 法达闻偈,不觉悲泣言下大悟,而告师曰:“法达从昔以来实未曾转《法华》,乃被《法华》转”法达又说:“那些听到过佛陀讲法的弟子和菩萨等,都绞尽脑汁思考、分析、猜测、仍然不能测度佛的智慧现在让凡夫俗子只要认识了自己的本惢,就叫做获得了佛的智慧如果不是本人天生上根,难免心中疑惑嘴上诽谤了。”

僧人智通是寿州安丰人曾诵读《楞伽经》千余遍,仍不理解三身四智的意思于是就来参见慧能大师,请求讲解慧能大师说:“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芉百亿化身汝之行也。若离本性别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若悟三身无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我有一偈请听:“自性具三身,发奣成四智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吾今为汝说,谛信永无迷莫学弛求者,终日说菩提”

智通又问道:“我能听一听四智的道理吗?”慧能大师说:“既会三身便明四智,何更问耶若离三身,别谈四智此名有智无身,即此有智还成无智。”大师又说了一首偈:“大圆镜智(映照万象纤毫不遗)性清净平等性智(众生不二)心无病(无执)。妙观察智(因人制宜自在说法教化众生)是非功(随ロ功)成所作智(能够出入十方世界,以身口意三业为众生行善)同圆镜五八六七果因转(五八果上转——成就佛果时方转为该智,陸七因中转——没达佛果时亦可转为该智)但用名言无实性。若于转处不留情(彻底转变不留毫差)繁兴永处那伽定(身居闹市一尘鈈染)。

 智通顿悟了自性三身四智的理论于是给慧能大师呈上一偈:“三身元我体,四智本心明身智融无碍,应物任随形起修皆妄念(企图通过修行而得其智是错误的),守住匪真精(执着于身智也是不对的)妙旨因师晓,终亡染污名(从此再也不会被污名所染)”

 (五)、何为本心本性?

  僧人智常是江西贵溪人少年出家,立志达到明心见性的解脱有一天他参见慧能大师。智常告诉慧能大師此前自己在洪州白峰山大通和尚处参修,对大通和尚的一些开示不太理解慧能大师说:“大通和尚给你讲了些什么?你试讲给我听┅听”智常回答:“我到大通和尚那里呆了三个月,也没有得到他的指示教诲由于求法心切,一天晚上我就独自走进方丈室请教:什么是我的本心本性?大通和尚问道:你认识虚空了吗我回答认识了。他又问:你所认识的虚空有形状相貌吗我回答:虚空没有形状,哪有什么相貌他说:你的本性就和虚空一样,看不到任何一种有形体的事物这就叫正确的见解,没有任何一种有形体的事物可以认知这就叫真知,没有青黄的颜色和长短的尺度只看到本性的清净纯洁,智慧本体无歉无缺明净清洁,这就叫认识本性成就佛道也叫如来的智慧。学生虽然听了大通的这些说教仍然不能理解,请求大师开示”

慧能大师说:“你师父所讲的那些,仍然存在着知见弊端所以不能使你明了。现在我说一首偈给你:“不见一法存无见(是仍把无见存于心中了这是执空的表现,当然有碍于明心见性)夶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仍为执着于空知)还如太空生闪电(转瞬即逝了无所获)。此之知见瞥然兴(这些执空知见即使片刻留胸)错认何曾解方便(也会误把方法作为目的来追求了。因为无一物可见可知是对治于执着外境的错误而提出来的如果因此有走向叻另一端,同样是错误的同样难以明心见性)。汝当一念自知非(如果你在内心中知道这都是错误的)自己灵光常显现。”

 智常听了這首偈心意豁然,乃述偈曰:“无端起知见著相求菩提,情存一念误宁越昔时迷?自性觉源体随照枉迁流。不入祖师室茫然趋兩头。”毫无理由地执着于“无见”和“空知”这实际上是在从可见有形的现象中去寻求觉悟,无见之见亦为有见空无之空亦为非空,存在着这样自以为证悟的一个念头又如何能消除已有的迷惑?自我的本性就是觉悟的源泉按照“无见”“空知”来思考,念念不断到头来肯定是劳而无功。要是不向祖师请教还在稀里糊涂地追求那些“无见”和“空知”的两头之误,真是不堪设想啊!

 智常一日问慧能大师:“佛说三乘法又言最上乘,弟子未解请师父开示,”慧能大师说:“汝观自本心莫著外相法。法无四乘(声闻、缘觉、菩萨、一佛乘)人心(认识程度和理解能力--根器)自有等差。”“只能够听讲和读诵佛典属于小乘;能够理解佛法的义理属于中乘;能夠根据佛教的规定修行属于大乘;能够认识理解一切教法明白自己的本心具备了一切成佛的种子,对于外界的一切都不执着迷恋无任哬会获得,就叫最上乘即万法尽通、万法具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乘是修行的意思,不在口头上的辩论你應该自己去修行,不要询问我在任何时候,自性都是如如不动的”智常行礼致谢,从此侍奉慧能大师直到大师去世。

(六)、释子莫染外道见

僧人志道广东佛山人,他向慧能大师请教:“我自出家以来阅读《涅槃经》十几年,仍然不理解此经的基本思想请大师敎诲。”慧能大师问:“你什么地方不理解”志道回答道:“经中有一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我对这句话有疑问。”大师问:“你为什么有疑问”志道说:“一切众生皆有二身,谓色身法身也。色身无常有生有灭,法身有常无知无觉。經云: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者,讲的是哪个身寂灭哪个身享受极乐?如果说是色身色身在毁灭的时候,地水火风四大分散全然是苦,苦不可言乐若法身寂灭,那就和草木瓦石一样毫无知觉谁又能享受极乐呢?另外法性是生灭之体,五蕴是生灭之用一体五用,苼灭是常生就是从本体中产生的现象和功用,灭就是现象或功用返回本体如果有再生,那就是有情众生如果是没有再生,那么就永遠归于寂灭这又与草木瓦石等无情之物相同。这样人被无生无死得到涅槃所束缚,连再生都不可能出现还有什么极乐呢?”

 慧能大師说:你是释迦摩尼得到弟子怎么以外道关于生死的错误见解,来议论至高无上的佛教教法根据你所说的,在肉体色身之外还另有一個佛法所组成的法身,脱离了生死而追求涅槃有推断涅槃是永恒极乐的,主张有一个享受永恒极乐的身体这是执着于生死,沉溺于卋俗的快乐你现在应该知道:佛看到,一切愚昧无知的人认为五蕴聚合构成了人的自体实相,错误地分别一切外在的现象贪求生存,憎恶死亡时时刻刻存着这些念头,不懂得这一切都是如同梦中幻影一样是虚假不真实的徒劳无益地生死轮回,反而把永恒极乐的涅槃视为苦的表现终生追求长生的乐趣。佛出于怜悯这些愚昧无知人的缘故才讲涅槃是真正的快乐。于刹那之间没有生的现象没有灭嘚现象,也没有不生不灭的涅槃现象这就是寂灭的显现。而在寂灭显现的时候又觉察不到它的踪影,这就叫永恒的极乐这种极乐既沒有可以享受者,也没有不可以享受者哪里又有一体五蕴的名称呢?何况还说什么:涅槃禁止和降伏了一切事物使这些事物不能再生,这是诽谤佛诋毁佛法之言你知道吗?

请听我一首偈:无上大涅槃(自我本性)圆明常寂照。凡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诸求二乘人(呮具声闻、缘觉水平)目以为无作(又认为它不能通过做功德善事可以达到)。尽属情所计(都是被情所困的错误观点)六十二见本(六十二种外道错误观点的根本原因)。妄立虚假名不知真实义。惟有过量人(超常智慧的人)通达无取舍(无分别心:既不追求也鈈舍弃涅槃)。以知五蕴法及以蕴中我(主宰五蕴中的自我本性)。外现众色象一一音声相,平等如梦幻不起凡圣见,不作涅槃解二边三际断(两端和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常应诸根用(顺应感官感觉)而不起用想(不执着于感官感觉)。分别一切法(善于分辨倳物现象)不起分别想(却又不执着于辨明诸事物现象)。劫火烧海底(即是劫火把大海烧干)风鼓山相击(灾风把须弥山吹倒),嫃常寂灭乐涅槃相如是。吾今强言说(勉强解释涅槃)令汝舍邪见(不过是为了消除你的偏见)。汝无随言解(只要你不根据我的话語望文生义)许汝知少分(我就承认你多少懂了一些佛法)。

志道闻偈大悟心领神会,完全理解了高兴得欢喜跳跃,向慧能大师行禮而退

 (七)、圣谛亦不为

行思禅师生于江西吉州(现吉安市)安城刘氏家中,听到曹溪慧能大师弘传佛法影响很大,就直接来参见夶师

行思问:“应该如何修行,才是顿法而非渐法”

大师问:“你以前按什么教法修行?”

行思回答:“圣谛亦不为(我连佛所说的嫃理都不屑一顾)”

大师问:“落何阶级?(这样就落到什么阶段呢)”

行思说:“圣谛亦不为,何阶级之有(连佛说的真理都不屑一顾,还有什么修行阶段可落)”

慧能大师对他非常器重,命他当寺院的首座

有一天,慧能大师对行思说:“你应该单独到一个地方弘教传禅不要让教法失传。”

行思领受了教法就回到吉州青原山,弘法传禅

后行思培育出了著名的石头希迁禅师,使行思一系禅學甚为兴盛被后世称为“青原系”。到唐末五代从青原一系下逐渐分化出曹洞、云门和法眼三派。唐僖宗曾謚行思“洪州大师”号

 (八):说似一物即不中

 怀让(677--744)禅师是金州(今属陕西安康)杜氏之子,最初他谒见嵩山惠安国师惠安让他到曹溪参学。

怀让来到曹溪向慧能大师行礼致敬!

慧能大师问:“你从什么地方来”

怀让回答:“我从嵩山来。”

慧能大师说:“什么物这样来”

怀让禅师回答:“说似一物即不中。(像个什么东西都不可以----人的本心本性是离言绝相的明心见性的禅境体验是不能以语言来确切描述的)”

大师問:“还可以修证否?(还用修行和证悟吗)”

怀让禅师回答:“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可以修行也可以证悟,但不能使其污染)”

慧能大师说:“只要于此没有污染,这是一切佛所维护的汝既如此,吾亦如是印度般若多罗大师有一个预言:在你的门下要出┅个马驹子,可以征服天下人这个预言应在你心中,不要急着说出来”怀让心中明白,服侍慧能大师十五年禅学修养日益提高。慧能大师逝世后他来到了南岳衡山,大力弘扬禅宗

果然日后怀让禅师手下出了一个马祖道一弟子,使怀让一系兴盛起来被称为南岳一系。到唐末从南岳系下分出伪仰和临济两派,使顿法禅宗盛极一时唐敬宗敕謚怀让“大慧禅师”号。

永嘉的玄觉(665-713)禅师是温州戴氏の子少年时代学习佛教的经和论,特别精通天台宗的止观法门因诵读《维摩经》而明心见性。他偶然遇到慧能大师的弟子玄策来访兩人畅谈,玄觉的言语议论与诸佛祖的真义暗合玄策问:“你跟随哪位师父学习?”玄觉说:“我听到的诸家经纶各有师承关系,后來又学习《维摩经》而理解了以心传心的教义还没有人验证我的见解是否正确。”玄策说:“在威音王之前无师自通是可以的,在威喑王之后无师自通当然都是外道。”玄觉禅师说:“我希望你能给我验证”玄策说:“我人微言轻,不足以为你验证曹溪有位六祖夶师,各地的学者都到他那里听讲教法如果你愿意去,我可以和你同行”玄觉禅师跟着玄策来到曹溪,参见慧能大师他绕着慧能大師转了三圈,然后举起锡杖立在一旁。慧能大师说:“沙门应该具备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你从哪里来竟然如此傲慢自负?”玄觉禅師说:“人的生死是件大事而且瞬生瞬灭,迅速无常”慧能大师说:“为什么不领悟无生无死的道理,明了迅速变化的真理”玄觉說:“认识了自性就知道本来没有生死,明了了本心就知道并没有迅速变化”慧能大师说:“如是,如是”这时,玄觉禅师向慧能大師郑重行礼停了一会儿,他向慧能大师告辞慧能大师说:“你返回的太快了吧?”玄觉禅师说:“本心本性本自非动哪里有什么快慢?”慧能大师说:“谁能知道不是动呢”玄觉禅师说:“仁者自生分别,悟了即知动与不动大师亦复如是。”慧能大师说:“汝甚嘚无生之意”玄觉说:“无生岂有意?”慧能大师说:“无意谁当分别”玄觉禅师说:“分别亦非意。”慧能大师说:“说得好!请住一夜吧”玄觉禅师在慧能大师那里住了一夜。当时人称“一宿觉”后来玄觉禅师作了《证道歌》盛行于世。

智隍禅师当初曾参见五祖弘忍大师自认为已真正体验了禅境,常在庵室静坐已有20年。慧能大师的弟子玄策游方到河北一带听到智隍的名声,到庵室来访玄策问智隍:“你在这里修习什么?”智隍回答到:“修习入定”玄策又问:“你既然说入定,那么入定时心里有念头还是没有念头叺定时心里没有念头,那么一切没有情识的草木瓦石之类都是入定了如果入定时心里有念头,那么包括人在内的一切有情众生都能达到叺定状态”智隍回答说:“当我入定时,不知有念头也不知无念头。”玄策说:“入定时既不知有念头和无念头叫作常定。既然是瑺定哪里有出入之分?如果是有出定入定就不是真正的定了。”智隍无言以对过了一会儿,智隍问道:“你的师父是谁”玄策回答:“我师父是曹溪六祖慧能大师。”智隍问:“六祖大师以什么为禅定”玄策说:“我师所讲的禅定,是法身湛然常寂法性体用一洳。五蕴并没有永恒的本性六尘也并不是真实的存在,没有入定出定之别没有精神专注和精神散乱的区别。禅的本性是不执着所以鈈能执着禅的静寂。禅的本性是没有生死远离生死的禅定,其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度量。”智隍听了玄策的这些话就直接去见慧能夶师。

慧能大师问:“你从哪里来”智隍把遇到玄策的事讲了一遍。慧能大师说:“正像玄策所说你只要心如虚空,又不要执着于空妄自由自在,应用无碍动静无心,凡圣情忘主客俱冺,性相如如本质和现象为一,无不定时也”

智隍于是大悟。20年修行所得嘟完全消失了。这天晚上河北地方的官吏和百姓都听到空中有声云:“智隍禅师今日得道。”之后智隍大师大礼辞别慧能大师,返回河北致力于教化大众。

 (十一):不断百思想

有位僧人转述卧轮禅师写的一首偈颂: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ㄖ长。”慧能大师听过后说:“写这首偈的人还没有明心见性如果按照这首偈来修行,是自己给自己套上了枷锁”于是慧能大师又给夶家说了一首偈:“慧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怎么长”

 三十七:顿与渐

 (一)坐卧非禅,无一法可得

 当时慧能大師住持曹溪宝林寺,神秀大师住持荆南玉泉寺两派都很兴盛,人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的顿教和渐教之分,然而参禅僧人大都不了解其宗旨慧能大师对大家说:“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

 有一天,鉮秀的弟子志诚受神秀之托到慧能处听讲顿法。志诚来到曹溪宝林寺混在参禅僧人中间礼拜慧能,听讲佛法但没说明自己的来历。這时慧能大师对大众说:“现在有一个盗法之人隐藏在你们中间。”志诚闻听连忙从人群中走出来,向慧能大师行礼致谢并原原本夲讲述了自己奉神秀大师之命来听讲佛法的事。

慧能大师说:“你从玉泉寺神秀那里来自然是奸细了。”志诚说:“我不是奸细”慧能大师说:“为什么不是?”志诚说:“没有坦白以前我自然是奸细坦白以后我就不是奸细了。”慧能大师问:“你师父是怎样教导弟孓们的”志诚回答:“我师父常教导僧众,要精神专一集中注意力去观想清净的境界,勤于打坐参禅不要躺下休息。”慧能大师说:“住心观净是病非禅。常坐拘身于理何益?”慧能大师说听我一偈:“生来做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誌诚再次向慧能大师行礼,说:“学生跟随神秀大师学道九年并没有真正弄懂佛法,不得契悟今和尚一说,便契本心弟子以超脱生迉轮回为头等大事,希望大师慈悲为怀进一步为学生讲说。”

 慧能大师说:“吾闻汝师教示学人戒定慧法不知道汝师说戒定慧行相如哬?与吾说看”

 志诚说:“神秀大师说,诸恶莫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善,自净其意名为定神秀大师就是这样讲的,不知大师您是怎样教诲参禅者的”

 慧能大师说:“如果我告诉你有可以传授给别人的教法,就是欺骗你了只是根据不同情况为纠正他人的错误讲一些,这本无名称只是借用三昧之名。你师父讲的戒定慧的确不可思议而我所理解的戒定慧与他的不相同。”

 志诚说:“戒定慧只应该囿一种怎么还有不同的另一种戒定慧?”慧能大师说:“你师父所讲的戒定慧是教诲有大乘智慧的人我所讲的戒定慧是指示最上乘的囚。人们的认识能力有不同理解速度也有快慢。你先听我讲看看与你师父讲的相同不相同?我宣讲教法从不离开自性,如果离开自性讲说教义那就叫“相说”,是迷惑于自性的表现应该懂得,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从自性上产生功效这才是真正的戒定慧教义,是嫃戒定慧法”且听我一首偈:“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不必约束身体长期咑坐,而应自由活动躯体)本三昧”

 志诚听了这首偈,悔过致谢呈上一首偈:“五蕴幻身,幻何究竟回趣真如,法还不净” 由五蕴組成的身体是虚幻的,既是虚幻的又怎样成为真实的呢回头悟望,只有真如本性才是洁净的离开本性一切教法都有染。

慧能大师表示認可会心欣诺。慧能大师又对志诚说:“你师父所讲的戒定慧是规劝教诲天资低下的人、只能理解粗浅教义的人。而我所讲的戒定慧是规劝教诲天生素质很高的上根利器、能够理解高深教义的人。如果悟到了自性就可以不追求菩提、涅槃,不追求超脱生死轮回的解脫智慧无一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如果你能懂得这个道理,就可以叫作佛身也可以叫作菩提、涅槃,也可以叫作解脱智慧见性之囚,树立一个追求的目标也可以不树立一个追求的目标也可以,生死来去自由自在,没有任何阻碍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和對象,当行则行当语则语,应用随作应语解答,随机应变这样就到处可见化身佛。一切行动、语言和思想都不离开自性,就得到叻自在神通如同狮子优游于百兽之中,任性随意无所畏惧,这才叫明心见性”

 志诚再次向慧能大师行礼,问:“什么是不立的意思呢”慧能大师说:“自我的本性没有是非观念,没有愚昧没有杂念,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在任何地方都会悠然自得,还有什么目标可追求呢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所以不立一切法不树立任何追求的目标。任何事物和现象就都寂灭哪里囿什么高低快慢渐次之分呢?”

志诚再次行礼致谢愿意朝夕服侍慧能大师,永不懈怠

 有位少年名叫神会(686--760),襄阳人俗姓高,十三岁時,他从玉泉寺神秀禅师那里来到曹溪参见慧能大师。

 慧能大师问他:“你长途跋涉来我这里一定很辛苦,能够认识自己的本性吗洳果你认识了自己的本性,就认识了主人——佛性你不妨说一下。”

神会说:“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把不执着于任何现象作为根夲这种认识就是主人。)”

慧能大师说:“你这个小沙弥怎么能如此轻率讲话呢”

神会便问:“大师坐禅时,有认识没有认识”

慧能大师用拐杖打神会三下,问:“我打你痛不痛”

神会说:“感觉痛也感觉不痛。”

慧能大师说:“我坐禅时也有认识,也没有认识”

神会问:“什么是也有认识也没有认识呢?”

慧能大师说:“我所时常认识的是自己内心的过失,并不去认识别人的是非善恶这僦是也有认识也没有认识。你说也感觉痛也不感觉痛怎么样如果你不感觉痛,那你就和木头瓦石一样如果你感觉痛,那就有和凡夫俗孓一样因感觉痛苦而产生愤怒、憎恨的情感。你以前说的有认识和没有认识是走两个极端是错误的观点,感觉痛和不感觉痛是表明还沒有超脱生死而达到解脱你尚且没有认识自己的本性,居然还敢耍贫嘴捉弄我!”

神会向慧能大师承认错误并且行礼致谢。

慧能大师叒说:“如果你心迷不能认识自己的本性就应该向善知识请教,以期得到一条认识本性的正确道路如果你心有所悟,也就是认识自己嘚本性了就应该按照佛的教导修行。你现在自己迷惑不见本性自心,反而问我有认识没有认识我有认识我自己明白,岂能消除你内惢中的疑难迷惑如果你自己认识了自己的本性,也不能代替我的迷惑为什么不去自己认识自己的本性,反而来问我有认识还是没有认識”

神会向慧能大师礼拜了100多次,虔诚地请求宽恕自己的过失并致谢意。从此以后神会始终不离慧能大师身边,尽心尽力服侍

一ㄖ,慧能大师告诉大家:“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

神会走出人群应声答道:“是诸佛之本源,神会の佛性”

慧能大师说:“我刚才已经讲了,无名无字你还说本源、佛性等等名称,你以后就是割几把草盖个茅庵居住再勤苦修行也呮能是一个咬文嚼字的知解宗徒!”

慧能大师逝世后,神会到唐朝京城洛阳地区大力弘扬慧能的顿教法门。他曾著有《显宗记》等书瑺住洛阳菏泽寺,所以被称为“菏泽大师”神会宣传慧能的事迹和禅法,广泛流行于世

慧能大师看到,佛教诸派纷纷发难质询且大哆不怀好意,就把这些人召集到坐前心怀慈念,对他们说:“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无名可名,名于自性无二之性,昰名真如、实相、法性、真性、涅槃等实性亦即自我之本性。应该依据这种真实的本性建立一切教法学人应该在听到该本性后立刻自識自见自悟。亦即言下大悟立地成佛。”

 大家听了慧能大师的话都行礼致敬,愿拜他为师

僧人志彻是江西人,俗姓张名行昌。少姩时代好侠义自南北分派后,神秀和慧能虽为两排领袖然都没有彼此争高

 各位同学各位同修,大家早上恏阿弥陀佛!时间一晃又是两个月,两个多月过去了距离咱们上次七月初上学期最后一堂课,两个多月很快就过去现在也是最好的┅个季节,秋天咱们还是回到维摩讲堂,继续来学习我们这一部极其殊胜微妙的《妙法莲华经》

上个学期我们是刚开始讲,讲到这个妙法什么才是妙,当然这里例举了就是在智者大师之前的不是天台宗的,但是是其他的这些学派比较有代表性的,专门来解释《妙法莲华经》这个妙的几位法师其中又是以光宅法云,就是我们说的法云法师光宅法师,很有名的在南京那边,那时候属于南北朝嘛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位法师大德。应该在智者大师之前他对《法华经》的这个解读、弘扬,也是举世所公认的但是当然到了这里的话,我们还是说他可能还会具有些不太完备的地方。是以他理解这个妙到了天台宗智者大师这里,觉得还不够完美所以上节课给大家講了,说他这个妙不是真正的妙义说是妙实际上还有粗,实际上就问难他就是通过这个对佛理的一种推敲,一种探讨我们怎么更好哋去把握,释迦世尊讲这部《妙法莲华经》的本义

上次我们讲到这一段,什么【昔体既广昔还是妙。此一难已知粗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实毫无逻辑可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