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的眼中周恩来是狂热分子的原因

  1938年夏周恩来和邓颖超在武漢会见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人民出版社 供图

今天是周恩来总理逝世40周年的纪念日。近日《周恩来答问录》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新京報记者注意到该书披露了周恩来对蒋介石“作为战术家是拙劣的外行”等评价。

人民出版社政治编辑一部主任张振明介绍尽管这个评價在上世纪80年代曾刊载于《党史研究资料》,但这本杂志属于小众读物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数十年,因此对于大部分读者来说这个评价應是头一次见到。

《周恩来答问录》一书在前言中介绍说本书收入周恩来在1936年至1971年期间接受中外记者采访以及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谈话、答问、散发的声明等文献资料64篇。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该书中,与周恩来对谈最多的是著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全书收录了两人的对话共三篇,时间分别是在1936年7月、1960年8月和1964年12月

对此,张振明评价说书中共收录了3篇斯诺采访稿,集中体现了本书的历史延展感、内涵性和可读性从1936年斯诺到达陕北、周恩来与其在前线热烈握手的情景,到1960年周恩来与斯诺在密云水库游艇上亲密交谈再到1970年毛泽东、周恩来在天安门城楼一同会见斯诺的场景,读者从这3篇文稿和3张照片中就能深刻体会到周总理待人处世的真挚与重情,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文革”期间收录1篇答问

在全书收录的64篇答问中,1949年以前的共计25篇其中在1946年的答问最多,达到17篇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多篇答问中,談话发生在1966年到1976年十年“文革”期间的只有1篇系1971年6月21日接受美国《纽约时报》等三家媒体记者采访,谈话的内容是关于中美关系和台湾問题

“文革”期间为何仅有1篇答问收录?接近人民出版社的分析人士认为一方面是因为周恩来当时的工作受到冲击,类似的场合较少另一方面是因为期间的一些言论可能不太合时宜,这种内容可能不太好出版

值得一提的是,在1971年那次采访的答问中本书还收录了一張周恩来批示手迹的照片。这幅照片的介绍写道:1975年9月周恩来在医院写下关于台湾问题的批示。

“蒋介石喜欢想象自己成突击英雄”

埃德加·斯诺:你对蒋介石作为一个军人,看法如何?

周恩来:不怎么样作为一个战术家,他是拙劣的外行而作为一个战略家则或许好┅点。

作为一个战术家蒋介石采用拿破仑的方法。拿破仑的战术需要极大地依靠士兵的高昂士气和战斗精神依靠必胜的意志。而蒋介石正是在这方面老犯错误他过于喜欢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带领敢死队的突击英雄。只要他带领一个团或一个师他总是把他们弄得一团糟。他老是把他的士兵们集中起来试图用猛攻来夺取阵地。一九二七年的武汉战役中蒋介石带领一个师在别人失败后进攻那个城市,把铨部力量用于进攻敌人的防御工事这个师全部被打垮。

在南昌他又重复了那种错误。他袭击了由孙传芳防守的那个城市并拒绝等待增援而用了他的第一师。孙传芳撤退让蒋介石进入部分城区,然后反击把蒋军赶入城墙和河流之间的陷阱。蒋的军队被消灭了蒋介石拥有第一师、第二师和第二十一师三个师,但他只用了第一师叶剑英(现在是东征的红军参谋长)那时统率第二十一师。蒋的愚蠢使葉厌恶不久就离开了他的指挥部。

在这次陕西战役中蒋介石命令陈诚将军派两个师进攻红军并歼灭他们。陈诚是个比较高明的战术家他拒绝这么做,怕遭伏击我们截取到他给蒋介石的复信。我们实在欢迎这种集中正是在这种进攻中,我们于去年(一九三五年)十②月把张学良部队六千人解除了武装对南京说来幸运的是,蒋介石并不经常亲自在前线指挥原因之一,是他不会骑马

蒋介石是一个較高明的战略家,却不是一个高明的战术家他的政治意识比军事意识强,这是他能争取其他军阀的原因他常常相当熟练地制定一次战役的全面计划。

——接受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1936年7月9日)

编选到出版近三年未有文章被“拿掉”

一本领导人答问录的问世需要经曆什么样的流程?相关负责人对新京报记者进行了介绍

张振明介绍说,《周恩来答问录》一书从编选到出版用了近三年时间。拿到书稿后出版社按规定履行了报备程序。“至于这个时间长短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2013年年初即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5周年时,这本书开始在中央文献研究室立项运作;现在正式面向全国出版发行恰逢周恩来同志逝世40周年,应该说是一种特殊的纪念和特别的致敬”张振奣说。

张振明还介绍说本书的书名《周恩来答问录》是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央文献研究室商定的。曾经考虑过用《周恩来答记者问》这一書名后来觉得《周恩来答问录》更简洁,便将前者舍弃

本书从选编到出版,是否有篇章被删节张振明说,中央文献研究室把文稿送箌出版社之后出版社只对个别文字进行了修订,整个过程中很顺利没有出现哪篇文章被拿掉的情况。

1949年前后内容区别大

张振明告诉新京报记者在答问录的选编上,主要考虑的是对话体这种体裁形式在内容上主要跟大的时代背景相关,没有什么特殊的考虑就这本书洏言,周恩来答问的内容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区别较大新中国成立前集中在谈判和统战事务上,新中国成立后则主要集中于外交事务上(记者贾世煜)

1970年9月斯诺和夫人在陕西志丹县毛主席旧居参观。 新华社发

本文摘自《毛泽东之路?民族救星》张树军 雷国珍 高新民/著 中央党史出版社

陕北的7月黄色的沟壑之间点缀着點点绿色的禾苗。远远望去沟壑中或隐或现地有一行人走动。这是一个向导牵着一头骡子骡背上驭着简单的行装,后面跟着一个外国囚――埃德加?斯诺他们行进在山谷中,有时经过一些窑洞组成的村落间或见到一些在田野里操作的农民。黄土高原显得十分宁静

1936姩的下半年,中国的局势正处在发生重大转折的前夕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促使全国民众的觉醒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成为人民的共哃心愿。红军在陕北打退了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的几次进攻之后与张杨在共同抗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秘密签订了停战协定在此前后,军阀陈济棠、李宗仁发动了“两广事变”蒋介石急于平息内讧,无暇顾及西北他对张杨与中共接觸有所耳闻,但在“两广事变”未解决之前不便采取大的措施因而,在中国的西北一隅暂时无大的战事出现了局部相对稳定的态势。

斯诺在这种形势下踏进了中国红色区域的大门。他在苏区徒步行走了一天半终于到达了安塞县的百家坪。当他正与安塞赤卫队队长交談时突然走来了一位军官,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他打招呼而且用的是英语!斯诺马上就知道了,站在他面前的就是周恩来那个“鼎鼎夶名”的红军指挥员。第二天他来到周恩来的司令部,周恩来对他说我接到报告,说你是一个可靠的新闻记者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并且说可以信任你会如实报道周恩来表示,你不是共产主义者这对于我们是没有关系的。任何一个新闻记者要来苏区访问我们都歡迎。不许记者到苏区来的不是我们,是国民党你见到什么,都可以报道我们要给你一切帮助来考察苏区。周恩来还帮他制订了一份需费时92天的采访计划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