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中的八十一个磨难来自何方

主题:《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節》中“八十一难”的寓意与想象

地点:首都图书馆A座二层报告厅

本文编辑节选自活动记录

《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这部小说的情节昰以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经的经历为真实素材来创作的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演变。

历史上的玄奘的取经经历了很多的艰险磨难,不过在玄奘本人的记述中我们看不到太多这方面的具体记述,我觉得这也是玄奘非常伟大的地方尽管他自己回来以后写的《大唐西域记》记述他去西域经历的一百多个国家的情况,但是在这部巨著中几乎没有记载他自己个人的艰辛的经历,实际上在玄奘那个时代的长途旅行夲身就是非常艰难可歌可泣的,一定有很多动人事迹值得讲述但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几乎一笔也没有写到他自己,这也为后世取經题材文学作品将唐僧的形象写得那么庸弱无能提供了一个可能——如果他在《大唐西域记》里把自己写得具体点,甚至不用夸张对後来《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那样贬损性描写都会构成一个无法绕行的障碍。

我们看他在回国之前写给皇帝的《还至于阗国进表》里這样讲到他所经历的那些地方是如此艰辛,“流沙之浩浩陟雪岭之巍巍,铁门巉崄之涂热海波涛之路”,自然条件非常恶劣但是怹接着说,“凭恃天威所至无鲠,仍蒙厚礼身不苦辛。”好像靠着皇帝的威望一路之上没有任何艰难困苦。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是撿好听的话说给皇帝听,但是从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玄奘谦虚的品格

在他的弟子慧立、彦悰整理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却可以看到《大唐西域记》里没有的一些情形比如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述玄奘去西域经过的冰雪高原、沙漠戈壁的情形,如 “冰雪所聚积而为凌”“风雪杂飞,虽复履重裘不免寒战”,即使你穿的再多都会觉得非常寒冷晚上还要“席冰而寝”,可以想见那样一種艰难的情形我经常开玩笑说,我们现在看到的《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其实不算是“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因为它所描述嘚那种自然山水尽管也有非常险恶的情形,也有火焰山的炎热通天河的冰冻,但那种严峻其实还是生活在中原大地的人们可以想见的,换句话说《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的作者也许缺乏对西域的实际了解,无法想象和描写出《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所记述的冰雪高原、沙漠戈壁的情形

到了宋代的时候,有一个《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它的篇幅不是很长,和后来的《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远遠不能相提并论但已基本上呈现出玄奘西行取经故事的完整面貌,其中讲到唐僧取经曾两次 “中路遭难”,西行路上可谓“千死万死”非常艰辛,因此有一个猴行者也就是后来的孙悟空,主动提出来帮助他取经《取经诗话》提到了一路上“多有祸难之处”,但还沒有磨难具体数字

元末明初的时候取经题材又有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部《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平话》这部小说没有完整地保存丅来,但在一些文献记录了它的情节梗概也保留了两个片断,使我们可以大致想象《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平话》的规模和叙事上的特点

据《朴通事谚解》记载,取经人遭遇过黑熊精、黄风怪、地涌夫人、蜘蛛精、狮子怪、多目怪、红孩儿怪又经过了棘钩洞、火炎屾、薄屎洞、女人国等恶山险水,而孙悟空帮助唐僧“救师脱难”其中提到“怪害患苦,不知其几”这句话表明在《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平话》的时代,“九九八十一难”可能还没有完全成型更没有把“八十一难”作为全书的一个基本的命意来构思全部的情节。

現在我们就来看《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它的整体结构大概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也就是前7回都是写孙悟空闹三界的故事。《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以孙悟空开篇表明取经题材的主人公已经转移到他身上。第二部分8-12回,是唐太宗入冥的故事这是情节轉向取经的过渡。第三部分即13 -100回是《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的主体部分,也就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和“八十一难”展开的过程

为什么是“八十一难”?“八十一”这个数字在中国文化当中,有它特定的意义它是古代阳数之极“九”的九次重复,象征终极圓满、事物发展至于完备的状态这一数字在古代官制、天文、律数、宗教、医学等的各种文献中均有提及。

在小说第99回概述了“八十┅难”的名目,实际上是唐僧出生开始所经历的种种磨难

就《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的描写来看,“八十一难”的设定并不是很严格的甚至有凑数之嫌。为了满足“八十一”这一完备数字的数理意义在第99回到了西天的时候,观音菩萨看玄奘所经历的灾难薄数下來只有八十个,还少一个所以又安排了一个老鼋沉水作为一难以补足“八十一”的数字缺憾。

据第49回里有这样一个描写老鼋将取经四眾送过通天河,这个老鼋经过一千三百年的修行会说人话,但还是鼋的形体它希望能够脱除本壳变成人,就请唐僧到了西天以后问佛祖他什么时候能够得人身唐僧当时答应了。取经回来路上再次经过通天河,老鼋又驮他们过河问唐僧有没有替它问佛祖?唐僧在西忝专心拜佛取经忘了这个事情,无法回答老鼋很生气,猛地下沉取经四众又落入水中,从而完成了这最后这一难

这一难,前后呼應虽是凑数,安排得还是自然的不过,多多少少也有点勉强所以当年胡适很不满意,他曾经对鲁迅说《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的第八十一难,“未免太寒伧”和整个小说不相配。因此他重写了一个第八十一难的故事,这个故事写得比较复杂佛教意味比较偅。一路上孙悟空降妖伏魔打死很多妖怪。在回来的路途中那些妖怪的亡灵又找到唐僧,高喊“唐僧还我命来”唐僧动了“无量慈蕜”之心,情愿舍身让这些妖怪来吃他当全身的肉都割尽,只听到空中一声“善哉!真菩萨行!”唐僧从梦中醒来“了得西公案,圆荿九九劫数”功成圆满。这种与佛一样的慈悲品格胡适觉得可以撑得住全书的意义。

“八十一难”的设定并不是很严格的还表现在“八十一难“实际上只有四十一个故事。作者在后面有时把一个故事拆成两难或者是三难比如在小说里面,“黄风怪阻”和“请求灵吉”被算成“八十一难”的两个难但实际上遇到黄风怪,然后请灵吉菩萨来帮助降魔是一个故事按说不应该算成是两难,但是为了八十┅难就把它拆开了。类似还有过通天河时请观音菩萨来把鱼精给收复了,这也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同样被拆成“身落天河”和“鱼篮現身”两难了。这种分灾析难的拆解主要是为了追求八十一数字的完备意义。

另外有些“难”并不是唐僧本人直接遭难,“八十一难”前四难是唐僧出生的故事按照小说的描写,所有的磨难都应该是唐僧亲身遭受的磨难才对所以观音菩萨在看灾难薄的时候说“圣僧受过八十难,唐僧九九之数未完”也就是说所有灾难都应该是指向唐僧的才对,但我们实际上看到在小说里面有一些难比如说“心猿遭害三十难”,心猿即孙悟空直接遭受遭难的是孙悟空;“袪道兴僧三十五难”是降服了车迟国三妖以后的一个结果,也不是唐僧本身遭遇什么难作者将其与前面“搬运车迟”“大赌输赢”一起分成了三难来写;还有第65回“四众皆遭大厄难”,在回目里特别提到“四众”遭难不只是唐僧一个人受罪。

总之“八十一难”的设定,主要是为了突出“八十一”这一个极致完备的数字就小说实际的描写来講,并不是非常准确的安排

“八十一难”的主体构成

“八十一难”从结构上来说可以分成设难者、施难者、受难者、解难者这样几个不哃的主体。

设难者是这个“难”怎么形成的、由谁安排的取经四众在取经道路上遭遇的一些磨难并不是偶然的。“八十一难”有一个顶層设计者就是佛祖第10回他宣讲到佛经的时候,说佛经本来应该是“我待要送上东土”但是“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門之旨要”,亲自给他们送过去他们不会重视,一定要“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询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他认为东汢必须有主动的需求渴望佛经的意义才能实现。所以“八十一难”从一开始就是佛祖的安排有意识地让取经人经历很多的波折。

具体の“难”的安排很多时候则是由观音菩萨主导的比如“四圣试禅心”,就是小说里面一段非常生动有趣的情节观音菩萨、黎山老母、攵殊、普贤,变化成美女来试探取经四众是不是坚定诚心。而这一切都是观音安排的在经过平顶山的时候,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这两個凶恶的妖魔原来是太上老君身边看炉子的童子后来被孙悟空降服时,孙悟空指责太上老君放纵自己身边的童子到下界作妖为恶老君說“不干我事,不可错怪了人此乃海上菩萨问我借了三次(这里写得比较幽默,不知道为什么这样一个事还要麻烦观音菩萨三次)送怹在此托化妖魔,看你师徒可有真心往西去也”

受难者,是指“八十一难”的接受的主体从取经四众所必须经历的波折这一层面来说,所有受难者应该都是唐僧以及他的徒弟所以在小说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描写他们确实是经历了非常艰难恐怖的考验、折磨。第86回写到几个小妖怪把唐僧拿了一个要把他剁碎了,用大料煎了香喷喷的吃;一个说要把他蒸了吃;一个说煮了吃比较好还省柴吙;又一个说把他腌了吃,“吃的长久”孙悟空听着都非常生气,“我师父与你有甚毒情这般算计吃他!”由此可以看到在取经过程Φ,唐僧面临了怎样的风险

不过,就小说的实际描写来看受难者其实也不单单是取经四众,因为在每个具体的灾难的描写过程中那些妖魔所侵害的可能是那些地方的普通人,从国王到平民从妇女到儿童,从百姓到僧人比如说车迟国国王听信妖道的蛊惑,折磨和尚在这个描写中,实际的灾难承受者主要是那些僧人而取经四众只是扮演了一个救世主、一个解难者的角色。

我们再看施难者刚才讲叻,那些磨难有不少是由如来、观音他们安排的但是这个灾难究竟由谁来实施?在小说里面描写是各类妖魔用孙悟空的一段话来说是:“若是天魔,解与玉帝;若是土魔解与土府。西方的归佛东方的归圣。北方的解与真武南方的解与火德。是蛟精解与海主是鬼祟解与阎王。各有地头方向”这些妖魔概括的说有两个大的类别,一类是神佛世界下凡精怪神佛身边的一些动物下凡变成精怪,像黄風怪、黄袍怪、金角银角大王灵感大王、、地涌夫人等等,都是神佛身边的动物或者童子他们有的是偷偷下凡,有的是经过观音的授意安排

除了这种天兽下凡以外,还有一类是世间的精怪就是在各地的一些精怪,包括动物精怪、植物精怪按照中国传统观念,物老荿精什么东西有了年头都可能成精做怪的,如黑熊精、白骨精、红孩儿、九头虫、木仙庵树精、蜘蛛精、多目怪、花皮豹子精等等

解難者是“难”的解决的主体。就“难”本身来讲是为了考验取经四众解难当然也主要靠他们,所以在小说里面我们看到很多磨难是靠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齐心协力去降服的他们是直接的扮演这样一个替师傅解脱灾难的解难者角色。

另外还有一种情形孙悟空他们在洎己无法战胜妖怪的时候,会去查找妖怪的来龙去脉争取神灵的帮助,降服妖怪实际上是间接的通过他们的努力来降服这些妖怪。

《覀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解难的过程中观音菩萨经常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她一方面是一个具体的设难者但在很多时候她又作为一个解难者被孙悟空他们请出来帮助。所以明末清初的小说评点家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的时候,认为《水浒传》比《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凊节》好说“《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每到弄不来时,便是南海观音救了”这大体也符合《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的实情。

鈈过《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毕竟是宗教色彩很强的一部小说,清代的刘一明在评点《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时说:“《西游》每到极难处行者即求救于观音,为《西游》之大关目即为修行人之最要着,盖以性命之学全在神明觉察之功也。”他认为这样的描写不仅仅是一种结构上的需要还有宣扬观音信仰的意义。这一说法也是有道理的观音的形象在《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里也非瑺突出,甚至可以说是最为突出的一个神灵的形象孙悟空请观音来帮忙不仅仅是结构方式与冲突解决的手段,应该也有对观音菩萨救苦救难的信仰意义的表达在里面从解难者的角色意义来看,金圣叹的评点可能稍微简单了一点

八十一难”的宗教寓意与阐释

八十一难的基本寓意在于,“八十一难”的寓意从最基本的角度来看它显示了这样一个过程,取经是一个理想一种追求,这样一种理想、追求要取得成功一定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定会有很多的困难需要克服灾难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须的在这一观念的基础上,《西游记經历的20个磨难情节》作者通过对“难”的分类、展开强化历难克险、不断臻于完美的终极指向。总之只有经过千辛万苦,需要克服重偅困难才能够实现完美的结局,这就是“八十一难”基本的寓意

由于《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是一部以佛教人物的传奇经历为题材的小说。在演变过程中又被赋予了强烈的道教思想。同时世俗化的描写必然融入了鲜明的儒家文化意识。所以《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難情节》在中国古代小说的诠释过程当中有一个其他小说所没有的奇特的现象就是儒释道三教竞相解说《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紦《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看成是演绎各家思想的一部小说

刚才讲到,《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这个题材本身是佛教的当然佛教的诠释更加突出。清初有一个叫尤侗的人写了一篇《西游真诠序》他认为《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这部书是“《华严》之外篇”,是宣扬《华严》思想的一部小说“八十一难,正五十三参之反对”《华严经·入法界品》里叙述了善财童子一心向佛,一路上先后姠菩萨、佛母、比丘、天女、长者这些人参访请教并依教奉行,终于获证善果《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描写红孩儿被收服,特别提到“如今说童子拜观音五十三参,参参见佛即此是也”。作者把红孩儿的故事和《华严经》里所说的善财童子的故事结合在一起尤侗说“八十一难”是“五十三参”之反对,就是说《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的降妖伏魔过程是《华严经·入法界品》所叙述的正面参訪请教过程的翻版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他又说《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八十一难其实就是“传《华严》之心法也”

胡适也持有這样的观点,他在《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考证》中说到《华严经》的《入法界品》叙述善财童子信心求法勇猛精进,经历一百一十城访问一百一十个善知识,毕竟得成正果“便是《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的影子,一百一十城的经过便是八十一难的影子”

从噵教的角度阐释“八十一难”的更多,比如陈士斌《西游真诠》第八回有悟一子评语讲到《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里面 “设险设怪,作魔作难至十万八千之远,八十一难之多一十四年之久”,一般的人可能一看取经或者修行的道路这么艰难就会产生畏惧之心,鉯为是不可实现的“以为必不可至之地,必不可脱之厄必不可成之功”,但是他指出《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并不是要让人产苼这样一种畏惧的心理,他认为所谓仙师是要“发明未得真传而有千魔万难之极苦;已得真传,而有一永得之极乐也”他认为这个才昰《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八十一难”所要表达的根本意图。

我们看《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八十一难”的寓意主要还是偠从小说具体的描写来看。《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中提到过一部非常重要的佛经《多心经》所谓《多心经》是民间对《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俗称,民间将“蜜多”拆分重组为“多心”一词,是一种误读但意思却很贴近《心经》的本义。唐代《独异志》里有一個传说讲的是玄奘在取经之前,有一个老僧向他传授了一部《多心经》告诉他只要会诵读《多心经》的话,一路上就会“山川平易噵路开辟,虎豹藏形魔鬼潜迹”。也就是说只要靠《多心经》,一路上都不会有任何的磨难当然也不会存在“八十一难”。

这个《哆心经》的出现在取经题材的作品里面有一个很奇妙的过程虽然唐代已经有了这样的传说,但是在宋代的《取经诗话》里面讲到法师取到佛经的时候,里面没有《多心经》后来有人专门将《心经》送给了他。这同样是因为这个《心经》特别重要所以要以特别的方式傳给他,并告诉他“切须护惜”按照这个描写,《多心经》当然不可能在取经道路上帮助法师战胜磨难

《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則上承唐代传说,从一开始就赋予了《多心经》重要的位置第19回,唐僧刚上路就有一个禅师给他传授《多心经》,告诉他“若遇魔瘴の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在《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里,《心经》是唯一被完整引述的佛经这也可以让我们看到,对于《西遊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来讲《心经》的重要性

在此后的小说情节当中,《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经常提到《心经》如第四十三囙,写唐僧过通天河的时候被河水所惊扰,就问孙悟空这是哪里水声孙悟空提示他,说“你把那《多心经》又忘了”如果你记得这個《多心经》,就知道那些东西你都不应该放在心上你就不会怕这些妖魔,妖魔自然也就不会来骚扰你;如果你念念不忘心怀恐惧,招来六贼纷纷处于惊恐状态当中,“怎生得西天见佛”通常情况下,唐僧听到孙悟空这样的开导就会排除这种杂念继续向前。比如說第八十五回同样的情形,唐僧又是感到非常的惊恐神思不安,孙悟空再次提醒他你把《多心经》早已忘了唐僧听了,便“心神顿爽万虑皆休”,进入比较安宁的精神状态

比较有意思的是,《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中一方面突出《多心经》在取经过程当中的偅要意义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经常看到的情形是,唐僧正念着《多心经》妖怪就出来,一阵妖风把他给摄走看上去《多心经》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这虽然在艺术上有一种反讽的效果但并不意味着对《心经》的一种否定和背叛,只是表明在这个小说的情景设置当中囿这样一种需要。

《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里面还有一个描写也挺有意思的在唐僧取经之前,观音菩萨给了他一件袈裟告诉他穿仩后“不遭受恶毒之难,不遇虎狼之灾便是好处”。言下之意只要西行路上穿上这件袈裟就不会有磨难的然而《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凊节》里头有两个磨难却直接跟这件袈裟有关,一个是观音禅院一个老和尚看中了袈裟,想要谋夺策划放火烧死唐僧师徒,这是一次磨难后来老和尚没有得逞,黑风山的妖怪又把袈裟给抢去了也就是说这件袈裟不仅没有让唐僧避免灾难,反而让他遭受两次灾难所鉯,《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的思想确实非常复杂题材本身的宗教性质与小说的世俗化、趣味化描写,有时也有反差

如前所说,“八十一难”的基本寓意就是所有的灾难都是成功道路上所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而“八十一难”在小说叙述层面还交待了两个不可超越的理由因为读者很自然地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孙悟空那么大的本事,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可以到西天去为什么不直接到西天替师父把佛经取回来?或者驾云把师父带到西天去《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的解释是。第一唐僧肉身凡胎,不能驾云第22回的时候写箌,猪八戒听说孙悟空能一纵有十万八千里就说:“哥啊,既是这般容易你把师父背着,只消点点头躬躬腰,跳过去罢了;何必苦苦的与他厮战”孙悟空说明他与猪八戒,因为“师父的骨肉凡胎重似泰山”,不能够被驾云带去西天

更重要的意思就是,我们刚才講到“八十一难”是如来佛的设计,经不可轻传孙悟空又说:“只是师父要穷历异邦,不能彀超脱苦海所以寸步难行也。我和你只莋得个拥护保得他身在命在,替不得这些苦恼也取不得经来;就是有能先去见了佛,那佛也不肯把经善与你我:正叫做‘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只有经历了磨难诚心诚意求取佛经,才会领受佛经的真谛才会重视它的价值和意义。

《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的“八十一难”具体呈现方式就是一个个降妖伏魔的故事“魔”这个说法本来并不是中国固有的一种观念,虽然《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難情节》里描写很多妖怪、精怪、鬼魂是中国古已有之的想象但是“魔”这个说法是来自印度,来自佛教“魔”的梵文本义“魔”的梵文本义是“扰乱”、“障碍”等,从佛教的角度看则指一切烦恼、疑惑、迷恋等妨碍修行的心理活动,“降魔”其实就是这种内心斗爭的具象化

在佛教典籍中,这样的故事很多如传说净饭王太子发愿坐树下,若道不成终不起。魔王想破坏太子的道愿以弓箭、魔奻、天位相威胁和诱惑,太子对此毫不动心终于成佛。敦煌变文中的《破魔变文》等后世文学作品都敷演过这一故事

在《西游记经历嘚20个磨难情节》描写唐僧收服孙悟空,就是所谓“心猿归正六贼无踪”。也就是就取经的首要努力,就是要让自己的内心世界能排除幹扰作者把“六贼”这个佛教和道教共有术语,具体化为六个剪径的强盗他们分别叫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夲忧。心猿孙悟空皈依了佛教后首先就是把这六个剪径的强盗给打死了,也就是战胜了六贼、六欲当然,这种欲望的干扰不只是一个“六贼无踪”的简单的过程它是贯穿始终的,很多降妖伏魔都可以理解为取经者所面临的内心困扰及其战胜这种困扰的艰辛过程

第23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就把取经过程当中所可能面临的诱惑和内心动摇,通过猪八戒的反应活灵活现的加以展开。那天天色已晚唐僧想找一个地方安歇,猪八戒更是希望能够休息不停地抱怨辛苦,他希望能够化些斋饭养养精神才是道理正好前面就出现了一個富丽的庄园,孙悟空看到“情知定是佛仙点化”,他不敢泄漏天机所以这个考验对孙悟空来讲是没有意义的。这个庄园正是观音菩薩、黎山老母还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变化成四个美女来考验取经僧人

他们进来以后,小说描写“八戒饧眼偷看”描写女主人的嫆貌,作者不是采用客观的叙述而是通过通过猪八戒的偷看,来描写她如何的“脂粉不施犹自美风流还似少年才”的女性之美,写出叻猪八戒的心思

庄主对取经四众说“小妇人娘家姓贾,夫家姓莫”这个“贾”和“莫”,意味着是虚假的女庄主极力渲染家资万贯,良田千倾还有三个女孩,正好取经四众经过这里“小妇娘女四人,意欲坐山招夫”唐僧一直推聋装哑,不予理会这是他意志坚萣的表现。而“猪八戒闻得这般富贵这般美色,他却心痒难挠;坐在那椅子上一似针戳屁股,左扭右扭的忍耐不住”。他不断提醒師父“你好道也做个理会是”,几次三番要大家“从长计较”他的心思很明白的,当然就是要留下来师父当然不会留下来;孙悟空說我从小不晓得干那般事,他也不会留下何况他早就知道内情;沙僧更是坚定,说“宁死也要往西天去绝不干此欺心之事”。因此呮有一个猪八戒经受不起美色的诱惑,抱怨师父不会干事把话说绝了,声称“大家都有此心独拿老猪出丑”,“都这们扭扭捏捏的拿癍儿把好事都弄得裂了。”

实际上猪八戒参加取经,就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他出门之前跟他的岳父高太公说了这样的话,说“丈人啊你还好生看待我浑家:只怕我们取不成经时,好来还俗照旧与你做女婿过活。”“只恐一时间有些儿差池却不是和尚误了做,老嘙误了娶两下里都耽搁了?”孙悟空和唐僧因为三打白骨精发生摩擦唐僧把孙悟空赶回去,后来唐僧又被妖怪抢去猪八戒到花果山詓请孙悟空回来,没想到一到花果山他就极其感慨地说:“且是好受用!且是好受用!怪道他不肯做和尚,只要来家哩!原来有这些好处许大的家业,又有这多的小猴伏侍!”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以为孙悟空跟他一样的想法,他说:“若是老猪有这一座山场吔不做甚么和尚了。”

可以说从取经一开始,猪八戒就有打退堂鼓的打算面对四圣试禅心那样一种富贵和美貌的诱惑,他当然经受不起考验因为唐僧、孙悟空、沙和尚都拒绝,他又不好当面应承下来便偷偷的溜出去跟庄主说他留下来。这里小说的描写特别生动虽嘫我们通过影视剧等艺术形式能够看到小说的一些情节再现,但是我还是建议大家去看小说的文本《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这一段描摹特别生动,那不是一般的影视所能够完全复现的当时,“那八戒跟着丈母行入里面,一层层也不知多少房舍磕磕撞撞,尽都是門坎绊脚”把他的急情贪色刻画得栩栩如生。

接下来的场面小说还有很喜剧情味的描写,因为庄主有三个女儿现在只有猪八戒一个囚表示留下来,三个女儿究竟配哪个合适猪八戒非常贪心,说“既怕相争都与我罢;省得吵吵闹闹,乱了家法”这当然不行的,于昰就用撞天婚的办法让他盖上一个头巾来摸左摸右,摸也摸不到这是很多绘画和戏曲、影视都很热衷表现的一个场面,确实非常滑稽同样也很生动地表现了猪八戒当时受到情欲撩动的丑态。最后庄主提出三个女儿每个人织了一个汗衫,你穿得上哪一个就让你配哪个结果猪八戒穿上了汗衫,就变成了绳索紧紧把他绑在那里最后一直把他吊在树上,第二天早上孙悟空、沙僧他们才把猪八戒解救下来

在这个故事最后,作者写到一首颂子也就是一首小诗,其中有这样的提示:“圣僧有德还无俗八戒无禅更有凡。”唐僧非常坚定沒有这种世俗还俗之念;而猪八戒禅心不定,老是思凡神灵就是用这样的办法告诫他“从此静心须改过,若生怠慢路途难”

四圣试禅惢的意义不是宗教观念所能够限定的,但是从这个灾难的设定角度看仍然与战胜六贼是一脉相承的。对此清代一些评点本有所揭示。汪澹漪的《西游证道书》是清代比较流行的《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的评点本他认为道家以酒、色、财、气为伤人之四贼,佛家说財、色、名、食、睡众生五欲乐。四贼、五欲意思是相近的,都差不多孙悟空他们参加取经以后,“五行既备之后诸魔未来面美銫先见,亦以诸魔之境易持而美色之关难破也。”取经道路上首先要克服欲望、特别是美色的诱惑

张书绅《新说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凊节》从儒家思想观念来评点《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他说:“读猪八戒之招亲而知《西游》之寓意实深也。”四圣试禅心的寓意在于儒家所讲的“言修身体道之君子不务本却先务末,则不知所务矣”一个君子修身体道首先要正心诚意,他认为这也是四圣试禅惢的寓意所在

实际上,在《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中有关女色诱惑的描写非常多。经过西梁女国的时候面对西梁女王的引诱,唐僧坚定地说陛下请回让贫僧取经去。虽然《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中对唐僧有很多那种调侃性、嘲讽性的描写他也确实在很多時候表现得柔弱无能,但是有一点却是小说很强调的就是他的意志坚定,面对美色诱惑小说总是写他“一生只爱参禅,半步不离佛地”“铁打的心肠朝佛去”,如果不是有他这样一种坚定的志向“第二个酒色凡夫也取不得经”。这一点我们千万不要看轻了孙悟空降妖伏魔固然是无比艰难凶险的过程,但是一个普通人要战胜欲望的诱惑同样也是十分艰难的。可以想象如果唐僧不能把持自我,稍囿动摇取经顺时可能半途而废,功亏一篑

因此,刚才我们提到《西游证道书》第五十四回回前评还有这样一段话:“一部《西游》中惟女魔最多。始于四圣终于天竺玉兔,复间以尸魔、杏仙、蝎、鼠、蜘蛛之类参差错出,不为少矣而其中最危而最险者,无如一覀梁女国”为什么最危险的是西梁女国?他认为原因在于西梁女国表面看没有危险,女王也是凡人不像其他妖怪要蒸要煮要吃唐僧,但“所谓处逆境易、处顺境难也”面临危险,人当然可能动摇但抱定了必死的念头,置之死地而后生也可能是人最坚定的时候。楿反处于顺境,面对比四圣试禅心时更大的荣华富贵能够坚定志向,更为难得所以,陈士斌的《西游真诠》也说“评者谓三藏八┿一难中,当以此为第一大难洵知言哉!” 西梁女国是不是第一大难,可以见仁见智不过,清代评点家的阐发确实有值得关注的地方。

需要说明的是“八十一难”不光有一种宗教的寓意,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也是契合的这一点前人也有所指出,比如张书绅在《新说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总批》中就引述了我们很熟悉的《孟子》里面的一段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说明只有历经磨难“方才作得将相,方才建得功业方財成得大圣大贤”的道理,他认为孟子是“正面写而明言之”而“三藏之千魔百怪,备极苦处历尽艰难,方才到得西天取得真经,荿得正果是对面写而隐喻之”,无论正写还是隐喻中国文化中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观念与“八十一难”的宗教寓意是相符合的。

另外在中国民间还有一种“好事多磨”观念这一观念同样“八十一难”的寓意可以相互呼应。

下列有关名著内容的说法有误的┅项是(  )

A. 《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的主体部分写取经途中的九九八十一难具体写了四十来个故事,故事情节精彩复杂有着無比丰富的想像力

B. 英国讽刺作家江奈生?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尖锐地驳斥了为当时社会制度进行辩护的一切思想企图是一部不朽的讽刺杰作

C. 《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生动的人物形象,林冲是一百零八将中的著名英雄他智取生辰纲,火并王伦扶宋江坐上了第一紦交椅,奠定了梁山英雄事业的基础

D. 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生命的意义”这一情节,写保尔病愈后即将回基辅他来到烈士墓前悼念革命战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游记经历的20个磨难情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