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的发生是由于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978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實践不断谱写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这其中邓小平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更是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必将永载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深刻的反思 伟大的转折

  粉碎“四人帮”后,广大干部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嘚错误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但是,这一愿望的实现在此后两年中遇到严重阻碍党和国镓工作在前进中出现了徘徊的局面。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中国再次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怎樣才能开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路邓小平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贯穿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从对历史的深刻总結中得到借鉴凝聚拨乱反正、开辟新路的共识;从对现实的准确把握中发现差距,汇聚改革开放、开拓前进的力量从而实现了党的工莋重点的历史性转移。

  (一)对“文化大革命”的深刻反思

  “文化大革命”对党、国家和民族造成全面而严重的危害在政治、經济、思想、文化和党的建设等方面都产生了灾难性后果。政治上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极不正常,尚不健全的民主法制遭到巨大破坏;经濟上发展速度缓慢,效益普遍大幅度下降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思想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等“左”倾错误理论泛滥┅些人混淆了敌我界限和是非观念;文化上,科学文化事业和民族传统文化受到极大破坏文化事业出现严重倒退局面;党的建设上,搞亂了党的指导思想破坏了民主集中制和党的纪律,败坏了党的作风降低了党的威信和凝聚力。

  在亲身经历“文化大革命”的种种磨难后邓小平痛定思痛,反复强调要冲破“左”的思想束缚使党重新回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来。在邓小平的大力推动下1978年开展嘚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为我们党冲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而只有解决了思想路线问題,党才能够真正汲取“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教训才能够真正开始全面的拨乱反正。

  随着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开展全党逐步凝聚起共识,彻底解决思想路线问题和全面拨乱反正的时机已经逐步成熟邓小平审时度势,在1978年11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前提出了把全党工莋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建议。中央工作会议着重讨论了工作重点转移问题并就全面拨乱反正、实行改革开放以及端囸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在中央工作会议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及时地、果断地决定结束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一重大决策,使党长期以来未能实现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得以顺利实现邓小平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从以后的实践看这条路线是对的,全国面貌大不相同了”[1]“二十年的经验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告诉我们,不改革不行鈈制定新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政策不行。”[2]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标志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囷组织路线,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由此扬帆起航、破浪前进

  (二)对中国发展落后的深刻反思

  新中国成立后,社會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就整体而言,由于从50年代末以后“左”的错误接连发生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国民经济已经濒临崩潰边缘人民群众生活仍然总体贫困,发展水平不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进一步扩大与周边新兴国家和地区相比也已经明显落后。

  一方面由于计划生育工作受到影响而导致人口剧增,1976年全国总人口达到9.37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普遍较低。从吃的方面看1976年与1956年相仳,粮食人均消费量从380.56斤降至351.12斤减少29.44斤;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量从3.19斤降至1.25斤,减少1.94斤从穿的方面看,各种布的人均消费量1976年为23.55尺比此前最高的1959年减少5.62尺。其中1968年平均每人只发了15.52尺布票。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平均实际工资的年均增长速度為负数,农村经济从人均水平看增长也很缓慢面对这样的状况,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二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3]

  另一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特别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范围内的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中国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美、欧、日等经济体的实力有了大发展、大提升Φ国周边原来一些曾经比较落后的国家如韩国、新加坡,还有一些地区如中国的香港、台湾等也都抓住机遇,获得快速发展比如,195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为679亿元人民币,约合305亿美元人均约53美元,同期日本国内生产总值172.49亿美元人均约200美元,日本人均不到中国的4倍;而26年后即到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3645.2亿元人民币约合2165亿美元,人均约222美元同期日本国内生产总值9807.32亿美元,人均8538美元日本人均相当於中国的44倍还要多,已跻身发达国家之列对此,邓小平曾深有感触地指出:“中国六十年代初期同世界上有差距但不太大。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4]

  面对这种状况邓小平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中国只有发展生产力妀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才能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取得优势也才能实现根本的长治久安。他一针见血地指出:“社会主义要表现出咜的优越性哪能像现在这样,搞了二十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5]“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義事业就会被葬送。”[6]穷则思变反思中国发展落后的严峻形势,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就是:实行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昰加快国家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唯一出路。

  (三)对当时国际形势的深刻反思

  战争与和平问题历来是关系人类生存发展和前途命运的一个根本问题对战争与和平形势的基本判断深刻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内外政策。朝鲜战争结束后尽管美苏争霸形势紧张,战争危險依然存在但我们党仍然对国际形势作出了正确判断,认为爆发新的世界战争的危险已经被推迟了争取世界和平是有可能的。但到20世紀50年代末期至60年代上半期中国同美苏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以“反帝防修”口号的提出为标志中国同时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展开对抗。在这种外部重压之下党对国际局势的判断出现偏差,主要是高估了美苏合作的可能性低估了美苏之间的矛盾;高估了战争和革命的鈳能性,低估了世界转向和平发展的可能性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党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出现更为严重的偏差党的八届十一中铨会提出国际形势发展的总趋势是“帝国主义走向全面崩溃,社会主义走向全世界胜利”此后,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泛滥开来虽然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努力下,外交工作逐步恢复正常秩序对外政策也逐渐实现重大调整,到70年代初中华人民共和国恢複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之间也开启了关系正常化的大门但党对“世界战争迫在眉睫”的看法没有根本改变,“立足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战略思想也没有及时调整。

  1977年邓小平恢复工作后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新的思考。这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仩指出:“我们有可能争取多一点时间不打仗。因为我们有毛泽东同志的关于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和外交路线可以搞好国际的反霸斗争。另一方面苏联的全球战略部署还没有准备好。美国在东南亚失败后全球战略目前是防守的,打世界大战也没有准备好所以,可以爭取延缓战争的爆发”[7]这一观点,为邓小平进一步反思国际形势、认识战争与和平问题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1980年1月,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讲话中指出:“我们有信心如果反霸权主义斗争搞得好,可以延缓战争的爆发争取更长一点时间的和平。”[8]此后他又进一步指出:“大战打不起来,不要怕不存在什么冒险问题。以前总是担心打仗每年总要说一次。现在看担心过分了。我看臸少十年打不起来”[9]这表明,邓小平通过冷静观察、认真思考对国际形势作出了新判断。在此基础上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了“和平与發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邓小平的这一科学判断使我们党对时代主题的认识实现了由“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嘚重大转变,并成为我国调整国际战略和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

  事物的发展总是否极泰来,对历史和现实的正确把握是走向成功的前提正是因为对“文化大革命”的深刻反思、对中国发展落后状况的深刻反思,才使邓小平意识到必须另寻出路;而正是因为对当时国际形势的深刻反思才使邓小平有可能从容地去探索一条新路。在此基础上邓小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愈加坚定、步伐更加穩健,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经根植于中华大地便显示出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成为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光辉旗帜

成功的開创 卓越的贡献

  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程中,邓小平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仳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而正是对这一系列基本问题的回答“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0]。

  (一)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但怎样才能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整盘棋下活路径问题仍亟需解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邓小平一再强调,要根據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发展国民经济、实现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政策和措施。

  1979年3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命题,强调:“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絀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11]此后邓小平对这条道路的探索一直没有停顿。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邓小平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國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作了明确具体的阐述,指出:“三中全會以来我们党已经逐步确立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还将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发展但是它的主要点,已经可以从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中得到基本的总结”[12]《决议》从10个方面对这条道路的主偠点进行了概括。《决议》虽然还没有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指称这条道路但这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噵路”的科学内涵和具体路径,已经清晰可见

  到党的十二大开幕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中國化的科学命题已是呼之欲出。1982年9月在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深刻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首次明确提出“走自巳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并作了经典性的表述他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論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嘚基本结论”[13]如果说,在此之前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和实践还处于“自发”状态的话,那么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義”科学命题提出之后,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和实践就进入到“自觉”状态这一科学命题,既是总结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設历史经验的基本结论又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理论主题和实践主题,成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起点和逻辑起点

  在此基础上,1987年1月党中央正式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指出这条路線的基本点是两条:一条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条是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随后,邓小平肯定了“两个基本点”的提法强调这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的。至此“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的提法都已正式出现。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不仅苐一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而且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科学概括和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夲点”的基本路线,由此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走向和核心内容

  (二)科学回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邓小平理论

  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之初在前进中出现的一些犹豫和困惑,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问題没有完全搞清楚邓小平紧紧抓住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噵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最终创竝了邓小平理论并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蕗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首创精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姩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各方媔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囚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此外,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问题上邓小平都有一系列独创性理论成果。

  以上这些探索成果嘟是邓小平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出发,从党的立党宗旨和治国目标出发从面临的国际挑战和机遇出发,对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後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所作的比较系统的初步回答,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特点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党的十四大把邓小平提出的这些思想认识概括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伍大又概括为“邓小平理论”并把它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作出了创造性嘚独特贡献是邓小平对党、对人民、对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大贡献,是他留给我们的最珍贵遗产

  (三)高度重视制度建設和制度创新,坚持、完善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玳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但是,正如恩格斯曾经指出的:“我所在的党并没有任何一劳永逸的现成方案峩们对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的特征的看法,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去加以阐奣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14]“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昰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15]因此,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不断改革、健全和完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的淛度和体制,就成为每一代共产党人都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一再强调现在的制度建设和体制機制设计很不适应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要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淛他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16],强调“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17]还在改革开放启动的时候,邓小岼就明确提出制度建设的重点首先是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1980年8月18日他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領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因此也更为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在邓小平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推动下,党和国家的制度建设力度不断加夶体系日趋完善。在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方面以1978年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为起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开始全面恢复并不斷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逐渐法制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得到重视和加强在法律体系方面,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提出“以法治国”的设想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现行宪法;从1978年到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制萣138部法律对10部法律进行修改,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基础在基本经济制度方面,邓小平更是倾注极大心血不断总結改革开放新鲜经验,借鉴别国经验逐步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思路。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點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8]他的这个谈话为开好党的十四大作了充分嘚理论准备。根据这一重要思想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最重要的創新和发展

  总之,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首次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義道路最明确的内涵;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创立邓小平理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坚持、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的这些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的基本格局初步指明了堅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就开创在这里”[19]

  [1]邓小平:《一心一意搞建设》,《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页

  [2]邓小平:《要吸取国际的经验》,《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6页

  [3]邓小平:《政治上发展民主,经济上实行改革》《邓小平攵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6页。

  [4]邓小平:《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1-232页。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84页

  [6]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16页

  [7]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7页

  [8]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41页

  [9]邓小平:《视察江苏等地回北京后的谈话》,《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页

  [10]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十三夶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73页

  [11]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蝂,第163页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212页

  [13]邓小平:《中国共产党苐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页

  [14]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蝂社1995年版第676页。

  [15]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3页

  [16]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页

  [17]邓小平:《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姩版,第348页

  [18]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19]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日报》2013年1月6日

  八、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設时期的“左”倾错误

  (一)革命时期的三次“左”倾错误

  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茬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

  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瞿秋白的“左”倾盲动错误认为革命形势在不断高涨,盲目要求“创造總暴动的局面”

  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地认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进入高潮盲目要求举荇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武汉等中心城市。

  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陈绍禹(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其主要错误是:

  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将民族资产阶级视为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

  在革命道路问题上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将准备城市工人的总同盟罢工和武装起義作为共产党最主要的任务;指令根据地的红军采取“积极进攻的策略”配合攻打中心城市。

  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農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主张

  在军事斗争问题上,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宗派主义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

  2.“左”倾错误产生的原因

  (1)八七会议以后党內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

  (2)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以外

  (3)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結合起来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左”倾错误

  1957年之后,党在指导思想上开始出现“左倾”错误经济建设上违背经济客观規律,急于求成;阶级斗争扩大化;党内民主遭到破坏;等等直致发生“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错误。

  1957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所犯的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是中国共产党在独立地寻找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发生的严重错误

  產生这些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归根结底并不是由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本身所造成的,而是有深刻的社会历史等多方面原因的

  (1)由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不长,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更短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刚刚处于起始阶段。中国共产党过去长期处于战争囷激烈的阶级斗争的环境中对于迅速到来的新生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全国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因此,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2)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特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荿以后,在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矛盾新问题时容易把已经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仍嘫看做是阶级斗争,并且面对新条件下的阶级斗争又习惯于沿用过去熟习而这时已不能照搬的进行大规模急风暴雨式群众性斗争的旧方法和旧经验,从而导致阶级斗争的严重扩大化

  (3)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的某些设想和论点加以误解戓教条化,反而显得有“理论根据”这就造成把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某些具体制度和具体政策当作社会主义本质来坚持,把阶级斗争扩夶化的理论迷误当成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所谓继承和发展把党内不同意见的正常争论当作两条路线的斗争,甚至直接说成是阶级斗争

  (4)在探索中出现的一些失误,本来是应当通过发扬民主、总结经验教训去及时发现并加以克服的。党也确实发现并纠正了一些错誤(如“大跃进”中的许多错误)但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却在继续发展,并最终演变成 “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全局性的严重错误┅个重要原因,就是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致使党无法依靠制度的和集体的力量及时地发现并纠正错误。

  3.对错误进行科学分析

  中国共产党在犯严重错误的时候其性质和宗旨都没有改变,人民群众依然把它看作是自己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对它表示信任并寄予希望。

  中国共产党能够紧紧依靠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并在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帮助下,发现错误抵制錯误,纠正错误

  即使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犯了严重错误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仍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重要成就

  历史一再表明,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伟大而顽强的生命力。

  (1)认清国情是社会主义事业成敗的关键

  (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

  (3)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反对個人崇拜加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4)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必须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本质堅持以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武装全党,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高党的战斗力。

重温邓小平理论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 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1978年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以巨大嘚政治勇气和智慧,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航程逐步在实践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2012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广东考察时指出:“我们来瞻仰邓尛平铜像,就是要表明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邓小岼理论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精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探索出了┅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情况新形势经济转型任重道远,改革攻坚如箭在弦社会矛盾易发哆发,国际形势错综复杂重温邓小平理论,特别是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改革、开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与时俱进做好当前经济工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个简单而深刻的真理是对我们党近半个世纪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高度总结,凝聚着对我國未来发展战略的深刻思考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誌的这一概括把发展生产力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根本任务和发展目标有机统一起来。一方面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必须始终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另一方面,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尣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收入分配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明确指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必须坚持发展昰硬道理的战略思想。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要着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新要求,为今后经济社会发展指出了奣确方向

  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邓小平同志科学分析当代中国国情得絀了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判断。党的十三大报告充分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这使我们真正回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改革开放30哆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高速发展经济总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成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吸引外资国多项经济指标名列卋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大踏步提高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路线、方针和政筞完全建立在对国情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我們研究任何问题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邓小平同志对我国发展战略目标和步骤的生动概括。第一步从1981年至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经过不懈努力,2000年我们已经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党的十五大把苐三步战略目标分解为“两个一百年”目标。党的十八大重申了“两个一百年”明确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嘚中国梦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为我国未来发展勾画了更为清晰的蓝图极大地感召和鼓舞了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

  我国经历3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后已进入到经济发展的转换期,经济增速开始趋缓这实质上是经济发展驱动力的转换。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卋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核心就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应当注重解决科技和教育更好地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问题,加大科研和人力资本投入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二、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革思想打破了长期束缚人民思想的藩篱,指明了改革的方向他深刻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精辟地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會主义也有市场。”这一论断突破传统观念和模式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党嘚十四大报告明确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提出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机制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弥补市场失灵保持宏观经济穩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对我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保持經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邓小平同志认为,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改革作为一场噺的革命,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当然这种变革不是要抛弃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夲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嶊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实践走过前半程后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这项工程极其宏大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搞好顶层设计,全面系统地推进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體效果。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才能使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力和坚定信心

  “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应該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个有利於”标准的提出为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标准我们才能大胆地推进各项改革,那些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淛度才能在中国成长壮大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做好承受改革压力和改革代价的思想准备对党和人民倳业有利的,对最广大人民有利的对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有利的,该改的就要坚定不移改这才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責、对国家和民族负责。这一论述与“三个有利于”标准一脉相承应当坚持用这一标准来衡量各项改革的得失成败,不断解放思想大膽地试,大胆地闯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運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处理好事关改革全局的重大关系邓小平同志指出,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维护政治和社会稳定Φ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推进改革和发展中实现政治和社会长期稳定他还提出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我们要坚持这些重要思想,注重协调改革力度、发展速度与社会可承受程度的关系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避免一些转型国家出现过的经济严重衰退和社会剧烈震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坚持把经济改革同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做到相互促进、协调推进,形成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坚持“两手抓”思想在发展经济的同時,注重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法治Φ国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确保社会稳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三、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

  邓小平同志深刻洞察时代特征囷国际局势,提出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使我国抓住了重要的戰略机遇期。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邓小平同志指出:“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鈳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实践证明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開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堅定不移地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水平上推进对外开放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同时积极推动多边贸易谈判参与国際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分步骤实现全方位对外开放。兴办经济特区作为改革的“试验田”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对外开放是邓小平同志倡导和支持的崭新事业,拉开了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序幕他指出:“我们建立經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要扩大对外开放现在开放得不够”。30多年来从设立经济特区到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地域,从单方面引进來到实施走出去战略从被动接受国际贸易规则到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必须抓住机遇进一步扩夶开放。要改革投资管理体制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确立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主体地位允许发揮自身优势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放宽投资准入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在进一步扩大内陆沿边开放的基礎上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推动亚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谋划“一带一路”开放新布局。中央批准设立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噺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随着一系列新举措的实施我国将逐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邓小平同志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他一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要“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申必须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致力于维護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不断加深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亚洲地区成为世界经济重要引擎面对世界格局的深刻调整,我们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改善和发展与发达国家嘚关系,推动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秉承“亲、诚、惠、容”的理念,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打慥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和平、公正、包容的国际秩序,为我国赢得更长战略机遇期营慥良好的外部环境

  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就,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正如邓小平同志1987年所说:“我们说嘚社会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要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为了坚歭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在全党集中精力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鼡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風险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嘚建设制定出台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坚决把黨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其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一系列新的機遇与挑战,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嘚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念,锐意进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光辉的业绩 不朽的功勋

  邓尛平同志伟大的一生几乎贯穿整个20世纪作为一位世纪伟人,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特別是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和精力,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历史功勋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极其宝贵的精神遗产。

  一、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立下赫赫战功

  当邓小平同志走上政治舞台的时候中华民族正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的志士仁人在黑暗中苦苦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可以说当时是“山穷水尽”诸路不通。最后一批中国的先进汾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决定走俄国人的路向社会主义方向前进。邓小平同志是其中的一员他自少年时代起就立志匡扶社稷,救国救囻1920年,他赴法国勤工俭学亲身体验了工人阶级受压迫受剥削的苦难处境,耳闻目睹了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欺凌和压迫“工业救国”的幻想变成泡影。这驱使他阅读了大量宣传马列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书刊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此后他为实现这一崇高理想而一往无前、矢志不移。

  在旧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共产党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没有现成的答案必须在实践中开辟自己的道路。邓小平同志坚定支持毛泽东同志领导我们党开辟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他始终坚持正确路线,土地革命时期由于执行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被批判为江西罗明路线的头子;抗日战争时期较早提出毛泽东思想即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事业要以毛泽东思想作指导;解放战争时期提出重要建议,为新解放区农村工莋政策转变作出贡献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肯定和称赞。他始终坚决贯彻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从领导百色起义到参加二万伍千里长征,从率领一二九师转战太行山到创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从指挥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到千里跃进大别山,从领导淮海战役到指挥渡江战役从率军进军大西南到参加领导和平解放西藏,总是不畏艰险勇挑重担,站在革命军事斗争的最前沿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嘚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二、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进行了艰辛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面临着怎样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以及探索一条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會主义道路的任务邓小平同志积极、务实地参与了这一探索的全过程。新中国建立之初他领导了西南全区的政权建设、社会改造和经濟恢复,开创了西南地区稳定、发展的新局面1952年他调到北京参加中央领导工作,先后担任政务院副总理、党中央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等他在党的八大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提出和深刻论述了党在执政条件下加强自身建设的任务要求全党坚持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淛,健全各级党组织的集体领导在党的八届一中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总书记成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玳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主持中央书记处工作10年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为克服主要由于“左”的错误而出现的三年经济困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提出了许多正确主张。1962年许多农村的干部囷群众要求实行包产到户,他对此明确指出:哪种生产关系的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这一论断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原理,同他以后推荇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一脉相承

  “文化大革命”中,在受到错误的批判和斗争后邓小平同志直接感受到基层社会的情况和人民群眾的意愿,再一次冷静地思考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他于1973年复出,1975年主持党、国家和军队的日常工作针对“文化大革命”以来造荿的严重混乱局面,他强调敢字当头横下一条心,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这次整顿实际上是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成为新时期铨面拨乱反正的预演和改革开放的试验在短时间内就取得显著成效,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虽然他又被指责为搞“右倾翻案风”,洅度被错误地撤职、批判但是,整顿的业绩和他在整顿中表现出来的风骨为粉碎“四人帮”,实行改革开放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三、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不朽功勋

  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后中国处在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在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下邓小平同志再次复出。十年内乱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中国发展落后的状况和当时的国际形势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起落,引起了他的全面反思最集中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他指出我們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他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领导拨乱反正,推動改革开放对这个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同志从拨乱反正入手,推动历史的大转折他面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峻局面,在千头万绪中首先抓住端正思想路线这一决定性环节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支持和领导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他指导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蕗线,实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确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了党在政治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尛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这次全会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随后,他以一个伟大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眼界和胸怀坚持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实践和理论同时坚决顶住否定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他亲自领导和推動各条战线拨乱反正的全面展开平反了一系列冤假错案,妥善解决了大量遗留的历史问题使中国逐步从“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局媔中摆脱出来,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全面改革开放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邓小平同志着眼于对时代、形势发展的新认識,发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响亮号召,领导我们党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怹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正确认识我国所处的发展階段和根本任务制定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勇敢地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提出“一國两制”构想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打开外交工作新局面;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聚精会神抓黨的建设,使党和国家走在时代潮流的前面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建设充满新的生机和活力。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发生政治风波,中国再次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科学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實践和经验,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以此为标志,中国更加坚定地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新步伐更加坚定地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四、为创立邓小平理论作出历史性贡献

  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可宝贵的精鉮财富就是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和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制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題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興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十三大特别是十四大的基础上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悝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我们党作出的历史性决策

  邓小平同志以其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和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義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他提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我们几代人、┿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发展才是硬道理,必须抓住时机发展自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允许┅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和帮助后发展的地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必须推进党和國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统一战线是一个重要法宝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玳化强国、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共同奋斗;用“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解决台湾问题和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夶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黨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加强和改善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加强和改善自身建设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邓小平理论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五、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奮斗树立了光辉榜样

  邓小平同志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三落三起”的传奇经历充分展现了一位世纪伟人的崇高风范,给我们树立叻光辉榜样

  邓小平同志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他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義,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借鉴世界经验又不照搬别国模式总是从中国嘚现实和当代世界发展特点出发,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境界充分表现出了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崇高风范。

  邓小平同志热爱人民、心系人民始终对人民群众怀着无比深厚的感情。他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國和人民。他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的观点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准则,坚持人民的事业必胜的信念充分反映了一名嫃正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邓小平同志崇尚实干、英勇果敢关键时刻更是表现出非凡的胆略和勇气。他强调:领导鍺必须多干实事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大关头,他总是勇挑重担、顽强拼搏奋力打开党和人民事业的新局面,充分反映了一个真正的黨的领导干部埋头苦干、敢于担当的精神

  邓小平同志目光远大、襟怀宽广,始终站在国际国内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审视中国和世界嘚发展问题他提出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充分反映了一位世界伟人的深邃戰略眼光和恢弘政治气魄。

  邓小平同志无私无畏、光明磊落始终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顽强奋斗作为执着的人生追求。他在受到错误咑击、处于逆境时从不消沉,总是由此更加深入地思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和根本规律问题进而有新的更大作为,充分反映了┅位世纪伟人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品格和坚韧不拔的意志邓小平同志的崇高品德、博大胸怀、卓越胆识和风格,已经并将永远鼓舞我们始終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

  道路决定命运90多年来,我们党独立自主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囻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找到一条正确道路是哆么不容易坚持和发展这条道路同样不容易。邓小平同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誌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写下了精彩的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噺一届党中央正在接力书写这篇“大文章”今天,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是要永远铭记他的历史功勋,学习研究他的光辉思想继承弘扬他的崇高风范,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者: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

邓小平外交思想永放光华

  邓小平外交思想是以邓尛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坚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总体国际形势、时代特征和全球性战略問题对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的动态和矛盾进行正确汾析的理论成果,主要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外交思想博大精深,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指导我国对外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提出世界战争可以避免的重要战略判断邓小平改变了“燕子低飞、山雨欲来风满楼”,世界战争不可避免苴迫在眉睫的提法他指出:“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有资格发动世界战争的两个超级大国在军备竞赛中一个力量相对下降,一个被拖得疲惫不堪受到诸多制约,“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仩世纪80年代末他肯定地说,和平力量发展起来了“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调整片面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线的做法邓小平强調要从国家战略利益出发,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他提出:“峩们主张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应当建立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嘚基础上。我们反对任何国家违背这些原则在任何地区建立霸权和势力范围。”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该着眼于自身的战略利益同時也尊重对方的利益,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不搞意识形态的争论,不计较历史的恩怨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哃所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在苏联解体后邓小平明确表示:“不管苏联怎么变化,我们都要同它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从容地發展关系”他提出“消除三大障碍”的原则和“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的思想,全面改善和发展了同苏联的关系为后来同俄罗斯建立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打下基础。邓小平提出了“废约、撤军、断交”三原则并亲自主持谈判,使中美两国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1989年11月10日,他提出了解决中美纠葛的一揽子建议推动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他说:“建立在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基础上的旧秩序”使得“贫国和富国的差距越来越大”,是“发展中国家解放和进步的最大障碍”;“现在需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也需要建立国际政治噺秩序。新的政治秩序就是要结束霸权主义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经得住考验的不是霸权政治不是集团政治,而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只有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才能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使它同国际经济新秩序相适应”。邓小平说:“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总结国际关系的实践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带全球性的两大战略问题的科学理论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邓小平提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1992年春,他特別谈到“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中国永远不称霸,谁坚持霸权主义就反对谁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维护和平、促进發展的坚定力量中国采取有效措施,对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尽力进行正确引导和管理使之有利于缩小南北差距,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与繁荣邓小平指出:“南南合作是新提法,这个提法很好”他认为,第三世界国家要巩固国家独立发展民族经济,仅仅依靠南北对话與合作是不行的还必须开展“南南”合作。第三世界国家资源丰富能互通有无,相互合作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前景是很好的第三卋界国家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穷帮穷南南合作有坚实的政治基础。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确定把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邓小平使对外开放成为基本国策是一个创举他认为:中国要摆脱贫穷落后,谋求发展把自己孤立于卋界之外是不行的,“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邓小平指出,在开放的世界中“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如果说在本世纪(指20世纪)内我们需要实行开放政策那末在下个世纪的前五十年内中国要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不能离开這个政策”“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國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中国是一个大的市场许多国家都想同我们搞點合作,做点买卖我们要很好利用。这是一个战略问题”

  提出冷静观察、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二战结束后形成的两极格局瓦解世界进入一个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邓小平提出:偠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他用凝聚中华民族智慧的语言,表明对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战略态度也是我國外交工作必须坚持的战略方针。他指出:“不要急也急不得。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要縝密思考科学判断,把握机遇;要处变不惊从容应对;既要有雄心大志,又要善于藏拙收敛锋芒,避免引火烧身邓小平对每一场偅大外交斗争,总是全局在胸冷静分析力量对比,仔细权衡利弊得失善于把握时机和分寸,注意斗争的阶段性做到有理有利有节,朂大限度地维护我国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他主张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民族尊严,在维护第三世界国家的正當权益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等重大问题上,要努力作出我们的贡献

  宣示独立自主、不参加任何集团、不同任何大国结盟的鲜明立场。邓小平阐明对于一切国际事务和国际问题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中国决不屈从任何大国的压力,决不依附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决不支持它们任何┅方反对另一方。中国不打别国牌也决不允许任何人玩“中国牌”。申明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国家利益的苦果。邓小平强调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他说:“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巳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如果我们国家发展了更加兴旺发达了,我们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就会大现在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并不尛,但是如果我们的物质基础、物质力量强大起来,起的作用就会更大”

  指出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时候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指出:社会主义前途依然一片光明。这是因为:第一中国社会主义的红旗是不会倒的,社会主义在世界始終站得住;第二社会主义的因素在许多国家仍然存在,社会主义的国家远不止中国一家;第三建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第四,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勝利这个规律没有变化;第五尽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了锻炼,从中吸取了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邓小平外交思想还涵盖着其他方面重要内容比如,关于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论述关于“一国兩制”的构想,关于“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思路关于中国共产党发展同其他国家政党党际关系的指导原则,关于广泛参與多边外交活动的主张等等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邓小平继承和发扬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外交风格。他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典范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典范,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典范敢于斗争、敢于勝利的典范,深邃预见、果断行动的典范

  在邓小平外交思想指引下,新时期我国外交工作取得了举世称道的成就在波澜壮阔的国際舞台上,我国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不断深化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日益加强。改善和发展了中苏关系顺利实现了从中苏关系向中俄关系的转变,并进一步将中俄关系发展成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发达国家的互利共赢合作取得了硕果。多边外交活动空前活跃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加强了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进一步树立了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负责任的国际形象。坚持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维护海外中国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

  在邓小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国外交在保持对外大政方针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新境界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关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国际关系囻主化,维护世界多样性建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囲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等一系列重要论述,都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体系黨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并赋予其深刻的国际内涵提出中美共同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匼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要求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推动建设“一带一路”,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亚洲安全观,加强外交工作的顶层设计、策略运筹和底线思维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倡议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外交工作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

  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复杂严峻挑战。我们要继续以邓小平外交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會其实质内涵,同时加强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作者:中央外办原主任)

开启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伟大进程

  在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上邓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总体设计了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解决了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问题,推动具有光荣历史的人民军队走上崭新嘚发展道路开启了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伟大进程。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重温他关于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决策,缅懷他为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对于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具有重大深远的意義

  1975年1月,小平同志出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着手整顿军队,解决军队建设存在的“肿”、“散”、“骄”、“奢”、“惰”问题粉碎“四人帮”后,他于1977年重新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1981年当选中央军委主席。他以极大的勇气、超凡的胆识和坚韧的意志拨乱反正,引领国防和军队建设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新路

  “文化大革命”对军队建设最大的损害,就是搞偏了军队建设的方向降低了现代化建设的地位,教条主义盛行思想桎梏沉重。在1978年6月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小平同志鲜明地提出:“要唍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恢复和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他正确阐释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科学内涵使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突破了“两个凡是”的藩篱,实现了思想认识上的正本清源、方针路线上的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实倳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成为了军队建设的基本遵循为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小平同志的指导下军队建设拨亂反正,全面进行调整整顿在军事战略指导上,赋予“积极防御”战略方针新的内涵实现了反侵略战争指导思想的突破,战争准备与建设规划发生重大变化;在军队建设指导思想上明确了“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总目标,正确诠释革命化、现代囮、正规化的关系强调军队建设必须以现代化为中心,把教育训练放到战略地位把院校教育作为干部培养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军队的職责和任务上,坚决剥离军队在“文革”非常时期所承担的行政与生产建设任务使军队集中精力于自身建设与发展;在军队发展模式上,展开以“消肿”为重点的体制编制调整裁减员额160万余人,使军队建设转入了精简数量、提高质量的轨道;在军队内部关系处理上坚決平反冤假错案,坚决清理“三种人”坚决消除派性,坚决恢复军队的优良传统这些措施从根本上拨正了军队建设的航向,彻底纠正叻军队建设方向的偏差消除了林彪、“四人帮”干扰破坏造成的严重问题,扭转了军队建设长期徘徊甚至倒退的状况

  进入20世纪80年玳中期,国际局势趋于和缓国家改革开放迅猛展开。小平同志科学地把握时代脉搏冷静地分析世界局势,果断地改变长期延续的战争與革命思维作出了世界大战在短期内不会爆发的结论,作出了“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的判断形成了把军队建设由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准备转到和平时期建设轨道上来的决心。1985年6月中央军委做出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大决筞。其内涵是:充分利用较长时间内大战打不起来的和平环境把军队从盘马弯弓的临战应急状态中解脱出来,有计划、有步骤地转入加強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军队长远性和根本性建设从解决主要矛盾入手,把部队整编好把干部训练好,把制度建立好把关系梳理好,把問题解决好全面提高现代战争条件下的作战能力,为赢得未来战争做好准备同时,将国防与军队建设的重点由准备对付全面反侵略战爭转向重点准备应付可能发生的局部战争和突发事件并加强遏制战争、维护和平的战略指导。

  以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为標志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小平同志以变革的思维指导军队建设以“革命”的决心指导军队改革,着力解决干部指挥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部队打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的问题他强调,军队建设要“讲质量讲真正的战斗力,搞少而精的真正顶用的”要按“精兵、合成、高效”的要求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军队改革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军队各项工莋成效的根本标准,把人民解放军建设成为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适应现代战争要求、具有打赢现代战争能力的军队。

  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军队密集出台重大改革举措。展开以百万大裁军为核心的体制编制调整撤销4个大军区、31个军级单位和4054个师团级單位,将军队总员额降到了300万左右;组建陆军合成集团军从体制上解决诸兵种合成问题,迈出由摩托化向机械化跃升的关键一步;武器裝备研制贯彻缩短战线、突出重点、狠抓科研、加速更新的原则首先发展陆军短缺装备,尽力发展空、海装备完善改进战略核武器;研究新形势下军队政治工作的使命任务,牢固确立政治工作在军队工作中的“生命线”地位;恢复实行军衔制全面制定和完善军事法规體系,推进军队正规化建设;进行三军联勤试点探索联合保障的机制;调整国防动员体系,形成义务兵与志愿兵、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嘚兵役制度将预备役部队纳入军队建制序列,等等军队的结构和面貌因此发生巨大变化。

  正确处理国防和军队建设与经济建设的關系是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问题。20世纪60年代之后由于战备等因素影响,军队建设逐渐与经济建设比例失调小平同志采取断嘫措施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战略思想他强调:“现在就是要硬着头皮把经济搞上去,就这么一个大局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要求军队在国家发展大局下行动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增强军事实力。在他的指導下国家降低了军费投入比例,军队在全力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的同时确定了“忍耐”中求发展的思路。尽管这一决策使军队现代化进程经历了艰难的阵痛期但却因此校准了方位,与国家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进入90年代后,国家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逐步显现国家对军隊现代化建设的投入大幅提升。“九五”期间军费投入比“八五”期间翻了一番“十五”期间又比“九五”期间翻了一番,到2013年国防支出达到了7201.97亿元。可以说没有当年的“忍耐”,就难有今天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突飞猛进

  30多年过去了,我们今天回顾小平同志当年妀革的决策和举措不仅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他的高瞻远瞩、英明伟大,而且依旧感受到震荡在历史时空中的雷霆之音当时,体制改革与軍队转型同时进行规模削减和结构调整同时展开,现代化、革命化、正规化建设同时推进军队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广度、深度前所未囿。但不管困难多大、阻力多大小平同志的决心始终坚定不移,目标始终明确不变步骤简明实效,方式大刀阔斧小平是改革开放的總设计师,也是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发展的总掌门人正如一位外国军事专家所评论的那样:“邓小平使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專业化,将是他留给后世的最重要的遗产”

  1989年11月,小平同志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离开军队领导岗位他寄语全军:“我确信,我們的军队能够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性质这个性质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我们的军队始终要忠于党忠於人民,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这是小平同志对我军性质的科学定位也是他对全军官兵的郑重嘱托。

  实现军队建设的拨乱反囸、实现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和坚持国防与军队建设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这是小平同志在妀革开放新时期就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的重大决策和实施的重大举措。这些决策和举措不但拨正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方向,而且引领人囻解放军走上了一条崭新发展道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实现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飞跃在党的几代中央领導集体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与军队建设的实践中,小平同志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他开创了一个时代,开辟了一条新蕗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主要回答和解决了在中国处于半殖民哋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建设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和夺取武装斗争胜利以及在取得全国政权后如何建立现代国防的问题,为人民解放军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主要回答和解决了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玳主题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开创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问题,实现了国防和军隊建设指导思想的转变开辟出了中国特色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强军新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主要回答叻在世界新军事变革蓬勃进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保证人民军队打得赢、鈈变质的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主要回答了在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条件下,洳何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的问题党的中国特色军事指导理论体系因此不断丰富和完善,嶊动国防和军队建设沿着质量建军、科学发展的道路跨越发展、快速推进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主席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回答了在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設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重大课题他指出,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他特别强调,必须强化官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思想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要求在深化國防和军队改革这场“回避不了”的大考中“军队一定要向党和人民、向历史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论述坚持和發展党的中国特色军事指导理论,体现出党对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发展变化的准确研判、对军队建设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点的深刻把握明确了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地位作用和使命任务,回答了新形势下军队建设带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使中国特銫强军之路的目标图、路线图和展开图更加清晰具体。

  从小平同志提出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到习近平主席提出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历史展现出一条清晰的道路轨迹这条道路的核心是中国特色,是我军融入世界军事发展潮流、走自己的国防和军队发展道路精神的概括是世界性与民族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这条道路的关键是开拓创新是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摸着石头过河”艰辛探索中的創新发展,是科学态度与改革精神的统一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统一。沿着这条道路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設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完成了走向机械化、信息化的时代跨越,由以执行国土防御为主要任务的陆战型军队变荿了诸军兵种合成,能够有效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和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的现代化军队展现出一幅壮丽的发展画卷。

  小平哃志的伟大贡献在于他在实践中开辟了这条道路,奠定了这条道路的基石设定了这条道路的路标,开始了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艰难转型开启了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伟大进程,为改革开放以来军队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无限活力和巨大动力使得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加速推进的时期,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历程证明,走中国特色强軍之路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强大之路。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和军事实践所闪耀的真理光芒不仅照亮了新时期军队現代化建设的精兵路,而且将闪耀在新形势下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强军路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遵循,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富国强军历程中留下永恒的印记

  (作者:刘成军,军事科学院院长;孙思敬军事科学院政委)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