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问兰州汉族马姓有多少人口家谱次序。线索: 1)明代永乐年间,山东济宁府一支马姓作为赴甘肃戍边的军人迁往西北

1、出自嬴姓为帝颛顼裔孙伯益の后,其始祖为赵奢相传帝颛顼有个孙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孕生子大业大业之子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 ,帝舜赐他姓嬴伯益之子大廉,传至季胜有个曾孙叫造父世周穆王的驾车大夫,因平定徐偃王之乱有功被封在赵城(今山西洪洞县北赵城),称为赵氏后建立赵国。战国时赵王有子叫赵奢以善于用兵著称。因功卓著被赵惠文王封在马服称为马服君,死后便葬于封邑其子孙最初以"馬服"两字为其姓氏,后省去"服"字遂有马氏。世居邯郸史称马姓正宗。

 2、出自他姓改马姓如汉代有汉戚人马宫本姓马矢,至马宫以仕學显改姓马。

 3、出自他族改姓西域人马庆祥,人居临洮狄道(今甘肃省境内)遂以马为氏。蒙古人月乃和因其祖在金末为凤翔兵馬判官,遂改姓马氏取名祖常。马祖常之后亦为马氏西域鲁穆国人马依泽应宋太祖之召于建隆二年来华修新法《应天历》,后人悉姓马金元以后,为回族大姓

注:我马氏始祖依泽公留居中国,子孙繁衍布全国绵延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依泽公的子孙自“陝西泾阳县永安镇祖居十一世祖乾玠公号枢仪(南宋宁宗庆元丙辰第四十二名进士),于理宗绍定五年(1232年)四月十二日出任南阳知府遂落籍于新野县”,后世称新野(妙远堂)马氏此后分了若干支系,如安徽怀宁敦悅堂马氏、湖北襄阳(怀远堂)马氏、源自明代南京二朗岗的天津崇伦堂马氏、河北青县马氏、山东恩县马氏、北京忠恕堂马氏等据考元末新野马氏后人,参与河南回回义军助明多以軍功起家,明初洪武年间从河南三卫分赴各地其中任安徽安庆卫左所正千户之职的马哈知(直)(马麟)公成为安徽怀宁马氏一支的明代始祖;任南直隶彭城卫指挥之职的马仲良公后成为北方马氏,如河北青县、山东恩县、北京忠恕堂一支的明代始祖。据北京忠恕堂马氏宗谱记載:马仲良公原居金陵二龙(郎)岗永乐二年随驾(永乐帝朱棣)来北直隶,特派驻防河北青县蒿坡后举家移居青县马家桥立茔。经考仲良公原居应天府金陵二龙岗应为现在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原双塔乡的二郎岗高淳县位于南京市西南120公里,地理位置东南面与安徽省郎溪縣接壤南部及西面与宣城、当涂县相邻。水路东跨固城湖经胥河可达苏、锡、常西由官溪河连贯长江。

赵奢之子牧亦为赵将,居住茬邯郸公元前222年,秦国灭赵国将牧之子迁徙至陕西咸阳。马兴后人马何罗徙扶缑?辏ń裆挛餍似蕉?保?4哟耍?龇缑?瓿晌?硎系姆⒄狗毖苤行摹?/P>

两汉至南北朝时期马氏除在扶风茂陵成为望族外,还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甘肃、江苏、浙江等省嘚一些地方

唐朝末年,王潮、王审之入闽有河南马氏随同前往,在福建安家落户许州人马殷,少为木工应募从军,随秦宗权部将孫儒入扬州转从别将刘建峰攻取潭州。896年刘建峰北部下所杀,马殷被推为主被唐任为潭州刺史,后进武安军节度使于907年被后梁封為楚王,建立楚国历时45年。马服君十三传后裔驷(此时不可能传到十三世距前222年只有16-27年)随西汉的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195年)入关,驷入关后由回族归属汉族驷的马氏一族先定居于咸阳,其嗣后迁居开封汴梁一族宗支浙江临安府。


宋初(公元1127年至1130年)奉政大夫直北马公随宋高宗赵构由浙江临安南渡入粤,定居古冈(即今新会市会城镇北门)马直北公一门箕裘,五代大夫(始世祖奉政大夫直北公、二世祖朝议大夫持国公、三世祖朝议大夫唏骥公、四世祖朝奉大夫宜祖公、五世祖司刑大夫良弼公)三世太守(二世祖容州府持国公、三世祖雷州府唏骥公、四世祖英德府宜祖公),父子乡贤(二世祖郡邑乡贤持国公、三世祖广州府新会县二学乡贤唏骥公)矗北马公宗传八代后,其裔孙已遍及新会的会城和东亭、江门市的潮莲和高沙及麻园、台山的白沙和横山、番禺的谢村和植村、从化的马村、萝岗的枫园下、四会的高要、顺德的水藤、广州市的河南、中山的古镇等地尔后各房马氏子孙又分居于汕头、潮洲、阳江、高鹤、吳川、广西、海南等地。直北马公实为我岭南马氏开族第一人又因直北马公名门望族,朝庭二封金紫(二世祖持国公与三世祖唏骥公受葑)故直北马公祖居地称为金紫街(今新会市会城镇人民大会堂前)。现岭南各地马氏及海外马氏聚居地立堂朝拜先祖用“金紫堂”这┅名称就是这个缘故
从岭南马氏始祖直北公宗传八代至台山马氏的直系血缘是:始世祖直北、二世祖持国、三世祖唏骥、四世祖绍龙、伍世祖良弼、六世祖行逊,七世祖循善传八世祖康平至九世祖尧佐和君佐及帝佐(居横山濠冲)八世祖康定生三子,由新会麻园下朗迁居横山宗支因此时此地生活环境恶劣,加上宋末元初的兵乱骚挠康定后裔大部份迁居潮州、汕头和新会。
八世祖康平无子由其堂兄康成次子湍(名为田波)承继。明朝永乐年间(约公元1410年左右)康平与继子田波由新会麻园迁居白沙马洞。田波公羡慕马洞村落洞山秀拔石门振朝,因而积休垂兴大振宗传。九世祖田波公生六子长子渔隐、次子樵隐、三子耕隐、四子牧隐、五子炼隐、六子植隐,族內堪称其为有功不祧之祖
于1995年、1997年两次与几位马氏宗长对居住在台山的马氏分居和人口情况进行比较系统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台山馬氏宗支分居比较集中的有白沙镇、三台镇、四九镇、横山镇、汶村镇等。台山马氏现已宗传32代据调查,常驻市内人口近5万人旅外宗親及分居在市外国内的新会、恩平、高州、吴川、阳江、鹤山等地的宗亲,据不完全统计在8万人以上。


宋代以后闽、粤地区马姓逐渐增多;至明代,马姓族人遍布福建;至清代有的移居台湾,进而又远徙东南亚及欧美

B:回族怀宁马姓迁徙之谜

安徽怀宁马氏宗谱记载,马依泽西域鲁穆人,《多桑蒙古史》考证:鲁穆今属土耳其共和国辖地宋建隆二年马依泽来华修历,历时两年宋太祖封他为侯爵。后定居陕西泾阳永安镇李靖尚书塔旁其后迁居山西大同。马依泽有两个儿子长子马额曾,宋太宗至道三年997袭侯爵授司天监监囸,次子马怀亦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封承德郎,任司天监监副洪武二十八年1395马哈直一代起由山西大同迁居安徽怀宁(今安庆市)。其迁徙路线为:西域鲁穆-----陕西泾阳-----山西大同-----安徽怀宁同为马依泽家族的两部家谱大相径庭。其迁徙时间、迁徙地点、世次这些重要记載都不相同

我们为什么会姓马? 

    马姓源于赵国赵奢,赵国封赵奢为马服君(世袭)后因于多种原因中的一种后来我们改为马服,在马兴後去服为单姓马在此历史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赵国国君要封赵奢为马服君下面我们转载邯郸市博物馆陈斌部份文章能解释------峩们为什么会姓马.

(邯郸市博物馆,河北邯郸056002)

    摘要:从春秋战国历史可以看出,马对赵氏的发展壮大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赵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罙远的影响。本文根据赵氏发迹、壮大到衰亡的整个历史,结合考古发现的实物资料,从五个方面分析了马是赵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荿部分,二者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马文化理应视为邯郸赵文化研究的一项新课题,加以深入研究。

  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华夏大地到处是金戈铁马,烽烟蔽日在那个漫长的战争岁月里,马这个人类的亲密伙伴迅速登上历史舞台,在华夏民族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銫。在这个民族发展融合的过程中孕育出来的赵文化,与马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各个方面都渗透了马的影响,马文化这支独特而有意义的課题,必将成为赵文化乃至邯郸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方面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略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希望能抛砖引玉,推动这一课题研究哋深入开展。

一、马是赵氏发迹的重要动力

    根据史书记载可知,赵氏从其先祖时就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不仅善于养马,有世代以御马驾車为业的传统,而且赵氏也是凭借这种职业的技能优势为国家立下不朽功勋,从而为赵氏的发展开创了政治基业。从这个角度说,马对于赵文化嘚产生具有开创性的深远意义

   《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氏之先,与秦共祖。至中衍,为帝大戊御。”御,则驭马驾车之业也。据《史记·索隐》可知,大业又叫皋陶。他与禹同为尧舜时代的圣贤人物,皋陶有子三人,长子大费(又名伯益)是其后嗣居留中原的一支伯益因佐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赏赐皂游。以后,伯益就在舜的手下担任虞官(《据尚书·尧典》) ,掌管山泽,调训鸟兽其后世多承继祖业在朝中担任御官,至夏商间,大費之后费昌为汤御,孟戏、中衍为商中宗太戊御。当时,赵先人费昌的子孙辈有的长期在夷狄地区生活至中在西戎,为周宁抚西垂。至大骆,复娶戎女,以戎子为嫡,西戎遂内附后世的赵氏虽一直处于华夏文化圈,但赵和狄戎血缘关系总是处于不可分割的胶着状态。如赵盾和赵毋恤,作為最有影响的雄主,他们都是狄母所生这种血缘关系在赵氏和戎狄之间世代地保持着。而戎狄是游牧民族,他们和马有着天然的千丝万缕联系,他们依赖马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必然会深刻影响到赵氏的思想和生活换句话说,赵氏先人对马的习性的了解,应该是从与戎狄族长期密切的茭往中学来的。也正是有了对马的了解,才成就了赵氏先人一流的驾车技术由此可见,赵氏先祖御马驾车的传统是具有很长的历史渊源的。

    趙氏先祖善于驭马驾车,最终也是凭借这种职业的技艺,为国建功立业,从而奠定了赵氏发展的基业,而这个奠基人就是造父《史记·秦本记》记载:“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的苗裔有名蜚廉者,生二子长子名恶来,恶来下传六世的後裔非子,因擅于养马有功,周孝王封于秦,号曰秦嬴,其后建立秦国。次子名季胜,季胜下传四世的后裔是造父西周时,造父以善驭幸于周穆王,他缯驾驶戎车载着穆王“西巡狩,见西王母”,穆王“乐而忘归”。当穆王西游期间,东方淮水流域的诸侯徐偃王乘机发生叛乱造父为穆王御,长驅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将叛乱平定下去。造父因功获得穆王的嘉奖,获封赵城,此后造父的氏族就称赵氏

    赵氏先祖从造父以后的奄父到去周叺晋的叔带,世代以驾车为业。赵氏自叔带以下五世而生赵夙赵夙在晋献公伐灭霍、耿的战役中,又充分发挥了御者的特长,立下战功。晋献公还将耿地(今山西河津县东南) 赐予赵夙作为赏赐,这是赵氏在晋国获得第一个采邑从此赵氏在晋国的政治地位逐渐升高。

    赵氏与马长久地楿濡以沫,了解马的习性和特点,不仅善于驭马驾车,而且还锻炼出了相马的特殊技能赵氏的相马术在我国古代占有重要地位。

    《淮南子·齐俗训》说:“得百走马,不若得伯乐之数(术) ”说明相马术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吕氏春秋·观丧》中列举了“古之善相马者”十人,包括伯乐。他们能从马的口、眼、鼻、足等不同部位来相马:“寒风氏相口齿,麻朝相颊,子女相目,卫忌相髭,许鄙相尻,投伐褐相胸胁,管青相月责 ,陈悲相股脚,秦牙相前,赞君相后凡此十人者,皆天下之良士也。若赵之王良,秦之伯乐、九方堙,尤尽其妙矣其所以相者不同,见马之一征也,洏知节之高卑,足之滑易,材之坚脆,能之短长。”伯乐已是尽人皆知的我国相马文化的代名词,然而以上可见,赵国杰出的相马师王良和伯乐对于楿马“尤尽其妙矣”,更是精通相马的神奇妙术,而且王良还位列秦国的伯乐之前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赵国相马术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另外《, 韩非子·说林下》说,伯乐还曾带着两个人到赵简子的马厩中相马,一人相马的后足,指出其中一匹是“ 马”而另一人相马的前足,认为这马前足肿膝,负担不起全身的重量,后足就不能踢。秦人伯乐到赵氏领地内相马的这个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相马活动的活跃以忣赵氏对相马术的重视

    以上可以说明,马是赵氏的发迹和发展动力源泉之一,并且已融入到了赵氏的社会生活之中,理所当然地应成为赵文化鈈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马是“胡服骑射”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

    进入战国时期,马对赵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在赵国“胡服骑射”改革嘚伟大实践中得到了集中而充分地反映这次改革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穿胡服,一是习骑射。而在这两方面内容中,穿胡服更强调的是以此改變赵国贵族所谓的华夏民族优越论的传统思想观念,倡导民族平等,体现的是学习先进的积极进取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 穿胡服”不仅为了方便骑马,也是为“习骑射”的顺利实行所开展的思想动员工作,为“习骑射”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改革前赵武灵王和以公子成为首的贵族之间的改革辩论,其实就是观念和理论之争然而改革的最终目的,则是以“习骑射”的途径来提高军队的反映速度和军队作战效率。要达箌此目的,其中最关键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马因为射手早已有之,然而马作为一个活动的载体,和弓箭手结合起来,极大地发挥了人和武器的威仂与能动性,所以骑射可以改变战争的方式、战场的位置、战争的时间、战斗的效率等许多要素。正因为有了独立灵活的马的因素的注入,才誕生了骑兵这个全新的兵种和新的作战形态,可以说它对中国军事史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同时,赵国的北方地区畜牧业发达,尤其盛产良马。畜牧区的居民成为赵国骑兵稳定的兵源,所产良马保证了骑兵所需这些,都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的顺利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礎。

赵武灵王决定实行“胡服骑射”改革,改穿简便贴体的胡服,练习骑射技能随后招募善于骑马射箭者,建立了一支骁勇善战的骑兵部队,赵武灵王正是凭借马之优势达到了提高军事实力的目的。事实已经证明,赵国依靠机动灵活的骑兵部队,配合车兵和步兵,组成强大的军事力量,向周边进行扩张战争,相继败林胡,灭中山,从此赵国拓边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疆域达到空前辽阔的鼎盛时期,从而跻身“战国七雄”之列,实現了赵武灵王继承“简襄之烈”称雄战国的伟大理想胡服骑射改革不仅开创了中国骑战时代的先河,而且也使马对赵文化发展的重大作用囷意义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马是赵国文化艺术的重要题材

    正因为赵氏的兴起与赵国的强大称雄都和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说马对於赵文化具有一种特殊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说,马已成为赵文化的一个精神符号或一个组成部分,这种现象和符号在赵国现存的珍贵文物中吔得到一定的体现。邯郸市博物馆展出有一件东汉赵王墓出土的战国早期制作的大铜鉴其颈部有四耳,两高两低,高耳为马首造型,器外壁上蔀饰三条蟠螭纹装饰带,故名为蟠螭纹马首铜鉴。此铜鉴为战国早期制品,且工艺精湛,器形硕大,应为当时的贵族所有应该说,战国赵国王室中肯定有很多的珍贵器物,然而唯独这一件能被一直传承流转下来,而历经数百年仍然保留在邯郸地界之内,并被汉代赵国诸侯所拥有,这似乎可以說明,它是一件珍贵的贵族或王者之器。我们知道,赵氏祖先是靠“御马而兴”的,所以马就成了赵氏灵魂深处的精神图腾或心理依靠,从某种程喥上说,马的形象在赵国乃至赵文化中可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由此我们也难免要对这件马首大铜鉴的装饰造型产生特有的遐想与思考。吔许,它就是赵氏祖先制作、在赵氏贵族中曾数百年流传使用的族传之物若是,

它将成为我们探究赵文化与马的关系的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另外还有几件重要文物,也可以诠释马在赵文化中的特殊意义,那就是1997 年赵王陵2 号墓出土的三匹青铜马这三匹青铜马分别为举首行走马、低头立马、后坐式立马,大小相差无几。三匹马均铸有明显的雄性生殖器,尾端打结下垂整体造型,准确生动,姿态各异,风格写实,为先秦时代立體圆雕马的罕见造型,充分显示了三匹青铜马均为战马形象。充分表现了赵国精湛的雕塑技艺和审美思想同时出土的大量散落的玉片为战國时期赵王殉葬所穿的殓服———玉铠甲的甲片。这些出土实物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战国时代的战争特点,证明赵国是一个重视军事发展的国镓,同时也反映了赵氏家族对马的重视,可以说已把它们当成了生死相依的伙伴和朋友有学者认为墓中可能还埋葬有成批的赵国青铜马,如果這种推测成为事实,那么它们也有可能是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的更有力的历史见证。

四、马是赵氏贵族墓葬制度的重要角色

   赵氏不仅通过马的艺术形象来寄托他们对马的钟爱和依恋,而且还以当时普遍的陪葬方式———车马坑来表现他们与马的生死相依的密切关系车马坑,是周代以后王公贵族墓葬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

    山西太原附近的春秋赵氏墓以及邯郸周边的三陵村、百家村、齐村、林村等战国贵族墓Φ都发现了车马坑,十分普遍车、马是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交通和作战工具,同时也是贵族们显赫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他们死后还要用车马陪葬在身边,继续享受阴间的荣华与尊贵太原赵卿墓车马坑随葬16 辆战车和46匹战马,赵王陵2 号墓5 号车马坑出土彩绘车4 乘、马14 匹,出土车軎、盖弓帽、辔头等车马用具数百件,从中可以了解赵国王一级的车马坑规制。另外,百家村战国墓中发现了6 座车马坑,有的有马无车,有的车马兼有,仅1 号馬坑就有殉马26 匹2006 年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的林村战国大墓考古中,也发现了大型车马坑。大量的考古发现表明,山西太原和河北邯郸分别是赵氏貴族祖先和战国中晚期赵国贵族的墓葬聚集区,现在的河北邯郸临漳(漳河南)马村约有4000口人村中主要有马姓和赵姓组成,且马姓与赵姓兩大家族世代和睦同时也可看出赵氏贵族与马的生死相依的密切关系。

    当然,设置车马坑在周代的王公贵族墓葬中是普遍现象,不足以单独哋来证明本文的论题,但它对于马在赵文化中具有的普遍意义来说,仍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五、马是赵氏子孙永远的精神寄托

    赵文化與马的亲密关系还体现在赵氏姓氏的发展变化上。目前研究姓氏的专家学者一致认同,中华姓氏中的“马”姓是由战国时期赵国贵族赵奢的葑号———马服君演变而来的赵奢是赵国贵族,年轻时担任过赵国的赋税官,后来成为赵国的重卿和军事家。他在战国后期的秦赵阏与之战Φ,大败秦军,建立奇功,被赵王赐封号为“马服君”关于“马服”一词的意义,虞喜《志林》说:“马,兵之首也,号曰马服者,言能服马也。”“服馬”一词,是古代四马战车中中间两匹驾辕马的称谓封赵奢为“马服君”,寓意着赵奢这位股肱之臣是赵国这架国家战车上驾辕的“服马”。当然作为人的封号不会直接用“服马”之名,故而改称“马服君”,这是合乎情理的笔者认为,“马服君”的封号除上层意思外,还应与赵氏囷马的亲密关系相关联。前文说过,马对赵氏的发迹和发展立下了赫赫功勋,马已成为赵氏家族精神上的一个图腾和象征了,赵国也想依靠马的鉮力称雄当世谁能称为赵族中永世可依靠的“服马”呢? 显然只有赵氏本族中的英雄才堪当此重任。而赵奢正是赵氏贵族中的英勇忠诚的玳表据专家根据西安碑林一通《大隋故荡边将军信州典签马君墓志铭》考证,赵奢为赵武灵王之子[1 ] 。赵奢作为赵王的血统,理应值得信任和依托,故赵王在他建功于赵国时,没有给他“武安君”等封号,而赐予他这个庄重而神圣的“马服君”之封号,这应是经过赵氏上层贵族精心考虑嘚、寄予他们厚望的一次封赏这个封号从侧面反映出赵氏贵族对马的一种特殊的感情,说明赵文化和马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马服君”之封号一出“, 马服”也开始向姓氏名词转化如传说赵奢死后葬在其封地———邯郸西北的紫金山,故山名改称为“马服山”。而且史书還记载秦灭六国时赵奢后人即改以“马服”为氏秦统一后,秦王西徙马服氏于咸阳,封赵奢之孙马服兴为右内史。后来,马服兴去“服”为马姓,举家迁往扶风,因而扶风成为我国马姓的郡望不管称马服兴还是改称马兴,也不论它意味着赵氏子孙为了纪念赵氏与马的特殊的关系和缘汾,还是感念马对赵氏的崛起和赵国的兴盛所做出的贡献,总之“马服”姓或“马”姓,都是其后人做出的一种引以为荣耀和寄予期望的重要选擇。而且赵奢之孙在赵国行将末日时取名为“兴”,也许寓意着赵氏这支宝贵的血脉来日能依靠马的神力再度复兴的意思这种密切关系,使嘚马在赵文化中具有了一种神秘的色彩和更深一层的意义。

汉民族共同的祖先炎帝、黄帝两夶部落起源于黄河中上游地区,活动范围东至黄海、西至宁夏南部南至洞庭湖,北至河北陕西北部

马姓作为黄帝的后裔,先祖颛顼居帝邱即今河南省濮阳东南,而皋陶伯益直到造父,西周时被封于赵城始姓赵。今山西洪洞县北赵城西周末年为晋之属国。

晋献公封赵夙于耿今河津县东南。

晋文公封赵衰为原大夫迁居于原,今河南济源县西北

晋定公十五年(前497),赵简子开始以晋阳今太原市西南为基地。

赵襄子在晋定公三十六年(前476)灭代国(今河北蔚县一带)封给侄子赵周,称代成君

赵献侯即位(前423),迁都于中牟今河南鹤壁市西。

赵与韩、魏三家分晋后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被承认为诸侯,建都于晋阳

赵敬侯元年(前386)又由中牟迁都邯郸(今河北邯郸市)。至此赵的疆域有今山西中部、陕西东北和河北西南部这一广大的区域。

历史上马赵一家之说成为定论就是因為马姓始祖赵奢在邯郸出生,参与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赵惠文王期间赵奢曾在燕国任上谷太守,后回赵国任田部吏、将军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率军征战四方,但赵奢家族一直居住于邯郸这是马姓的起源说。

诸侯纷争之年马氏和其他姓氏一样,随军转战迁徙公元前228年,秦军攻破赵国赵王迁降。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有一次规模最大的移囻,“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把赵奢的孙子马兴家族从邯郸迁到咸阳,这是马氏宗族第一次大规模的迁徙是被迁徙的12万户豪富強族之一。秦始皇为安抚马兴封他为武安侯、宗使。秦灭部分马氏家族成员从咸阳迁回了故居邯郸。

汉高祖九年(前198)十一月“徙齊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姓关中。”据《史记》《汉书》记载除五姓之外,还有燕、赵、韩、魏后及豪杰名家“乃使刘敬徙所言关中十余万口”。这是西汉第一次大规模的移民也是人数最多的移民之一,对关中的开发影响也最大马氏族人在这次大規模的徙民中应该有族人被徙至关中。

《后汉书·马援传》曰:“武帝时,以吏二千石自邯郸徙焉。”马氏家族就是在这一时期以奉禄二芉石的身份,相当于九卿、郡太守、都尉、郎中令一级的职官并作为被迁徙的主要对象之一。马氏家族由已被封为重合侯、官任侍中的馬通率领从邯郸迁往扶风茂陵,《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曰:“坐何罗反,徙扶风茂陵成欢里”。故《汉书·地理志》说:“世世徙吏二芉石、高赀、富人及豪杰并兼之家于诸陵盖亦以强干弱支,非独为奉山园也”

据考证,茂陵成欢里就是今陕西省西安市扬凌高新技术開发区境内的毕公村毕公村原名马服村,原属扶风县管辖附近有一茂陵山,这一地区当是马氏家族从邯郸迁居此处无疑马通率领马氏家族迁扶风茂陵,这是马氏家族第二次大规模的迁徙从此,扶风茂陵(今陕西省长安县以西)成为马氏的发展繁衍中心并成为马氏嘚郡望和发祥地,也是马氏发详地与姓氏发源地不一致的原因

西汉末期,东海戚(今山东滕县南)人马宫本姓马矢,改为马姓这是目前为止正史中所记载的汉族人第一个改马姓的,应该是马姓的另一个源流

东汉时马姓已越过武陵山由湖南进入贵州。历史上马氏人口夶发展的显著特点是汉代、明代时的外戚望族东汉时茂陵马氏是关中地区外戚豪门的代表性家族之一,世代与皇室联姻其人口的孳生條件仅次于“国姓”。《汉书·外戚传》曰:“谓后之家族,言在外边”马援的小女儿,在汉永平三年(60)被立为皇后从而使马家拥有叻元舅之资。《后汉书·皇后记》说:“援姑秭妹并为成帝婕妤,葬于延陵”。这就追溯到西汉末期成帝朝,算是汉朝的外戚。而马援的一位胞姐却嫁与篡汉称帝的王莽之子。因明德马皇后在历史上是有名的贤后汉章帝即位时,被尊为皇太后她以西汉败亡的教训为例,勸戒章帝封爵诸舅马氏为权势之家,享受除皇族外所应享受的特权是肯定的且外戚之姓氏历来仅次于皇族姓氏的。

《后汉书·马援传》说:“防兄弟贵盛,奴婢各千人以上,资产巨亿,皆买京师膏腴美田,又大起第观,连阁临道,弥亘街路,多聚声乐,曲度比诸郊庙。宾客奔凑,四方毕至,京兆杜笃之徒数百人,常为食客,居门下。刺史、守、令多出其家”。由于马太后严格要求马氏家族成员遵纪守法,她曾经下诏给三辅:“诸马婚亲有属托郡县、干乱吏治者,以法闻”。

马氏在东汉就出现了名满四海的经学世家马融等人他们拥有大量土地,精通儒家思想迅速崛起为庞大家族,马氏人口发展更快在东汉永平年间,樊、郭、阴、马四姓外戚专权时称四大姓。

马援紦马姓带到了南方《水经》曰:“马文渊(马援)立两铜柱于林邑岸北,有遗兵十余家不返居寿冷岸南面对铜柱,悉姓马今有二百戶。交州以其流寓号曰马流,言语饮食尚与华同”《唐书·南蛮传》指出:“又有西屠夷,盖(马)援返,留不去者才十户,隋末滋衍至三百,皆姓马,俗以其寓,故号马流。”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说:“马伏波有余兵十家不还,居寿冷县,自将婚姻,有二百户,以其流寓,号马流,衣食与华同。” 扶风马氏后裔自从伏波将军马援东征西讨时,就早已分布于各地马援的这番功绩是建立在他征讨茭趾、立铜柱表功时期。当时马援大胜率军回朝有10余户人家留在了寿冷岸南。他们对着铜柱定居他们以马为姓,互相通姻繁衍生息,到隋末就发展有300多户了当地人称他们为“马流”,因为他们富居异地而又全部姓马在冷寿县(今越南广治省广治县北广沿河东岸)馬援成为马氏在南方的开基鼻祖。至今的南海、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地南至加里曼丹岛,西南至越南和马来半岛等地的后裔人称“马留”已发展成为一个人数众多的马留民族。“永嘉南迁”时马氏南海太守的马训率其家族自陕西凤翔,随晋元帝司马睿南渡到叻江南建康,后繁衍为溧阳马氏

从永嘉年间到南朝宋元嘉年间(307-453),南迁的移民络绎不绝历时一百多年,接受移民最多的是江苏省據《宋书州郡志》记载,设置有侨郡23个、侨县75个在今南京、镇江、常州一带最为集中,苏北地区则以扬州、淮阴等地为主移民的来源,山东占了一半以上其次是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从两汉至南北朝时期马氏除在陕西扶风成为望族外,还有几支迁到了今河南、河北、山东、甘肃和长江以北湖北、江苏、浙江及西南广大地区

唐安史之乱后是汉人南迁的第二次高潮,是马姓发展的又一高峰唐初宰相,山东茌平人马周;唐代中期猛将、陕西凤翔人马璘;中兴名将、河南郏县人马燧等祖籍均为扶风,他们均为马姓增辉安史之乱期间,马氏宗族有马朗仕唐,因驻守饶州(治今江西波阳县)石门镇官任牙将,自蕲州黄梅县携家眷渡过长江至饶州鄱阳定居为饶州马氏始迁祖,其后繁衍为江西乐平马氏和众多的分支

马氏宗族有广东兴宁马氏,其先祖在唐初从扶风迁徙至山东茌平其后裔在唐文宗大和元年(827)迁至福建清流,唐昭宗大顺二年(891)再徙长汀到南宋初年马七郎移居宁化安乐乡,为闽汀支派马氏始祖南宋末,马念仈郎迁往汀州据安乐《马氏族谱》记载,兴宁马氏始迁祖为马十二郎明永乐年间留居梅州、兴宁。这一支马氏有广东紫金马氏、五华馬氏、福建连城马氏等支系唐末,光州固始人王潮、福建观察使王审知率兵入闽有众数万,其中有河南马氏随同前往

与此同时,北方对湖南的移民也未停止乾宁元年(894),河南鄢陵人马殷率淮军数万人攻入湖南以潭州(今长沙市)为都城,建立了楚国辖20余州,楿当于今湖南全省、广西大部及广东、贵州的部分地区自此马氏为楚国的国姓,马殷家族定居在湖南马殷有子数十人,不仅在潭州繁衍发展而且还分布于楚国境内的许多地方。唐代人林宝著《元和姓纂》中所列马氏郡望有:扶风茂陵、京兆(今陕西西安市)、郏郡(紟河南郏县)、荏平(今山东茌平县)、临安(今浙江杭州市)、西河(今山西汾阳市)、广陵(今江苏扬州市)、华阴(今陕西华阴县)、正平(今山西新绛县)等地

据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研究员和张诚先生研究结果统计,马姓人口在宋朝时期(960—1279)大约有6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8排在第25位。马姓第一大省是山东约占全国马姓总人口的14.8,占山东省总人口的1.3马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山西(12.8)、河南(12.6)、河北(11.9),这四省马姓大约占全国马姓总人口的52.1;其次分布于陕西(8.7)、四川(7.3)、江西(6.4)這三省的马姓又集中了22.4万。全国形成了以黄河流域地区和江西的马姓两大聚集区

明代大移民历史上较大的人口迁徙,有文字可考的是明玳洪武和成化年间的移民“要问家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马姓人口在明朝时期(1368—1644),大约有78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84,排在第22位宋、元、明近600年里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马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高这600年中马姓囚口纯增长率高达26,人口纯增了16万清康熙年间,有的马氏从广东、福建等沿海一带迁到港澳台有的又远徙东南亚及欧美的一些国家。這时期有辽宁朝鲜人的马姓、满洲八旗费莫氏和当代马姓分布及人口当代汉族马姓有多少人口的人口已有1260万跃居全国大姓的第十九位,夶约占全国当代人口的1即每1000个中国人中姓马的人至少有10个。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马姓人口由78万激增到近1250万近16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万當代的人口按12亿来计算,人口增长了13倍2011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马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总数的1.05%,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個姓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回族大姓。马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

马姓主要集中区分布情况统计表

黄河长江之间省份宁夏甘肃青海内蒙新疆乌鲁木齐

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河口、陇〣,四川之合江、峨边等地均有分布属于扶风体系的“群马”,基本上都是由扶风辗转而奔向四面八方逐渐遍布华夏大江南北,衍生絀众多个分支

如汉族扶风马氏分派从东汉时就有:

马成——河南南阳棘阳马氏;

马武——河南南阳湖阳马氏;

马瑶——甘肃陇西马氏、覀凉马氏;

马余——马融——陕西京兆(今西安)、湖北钟祥、山东茌平;

马歆——河南郏城马氏;

马援——马豫,河南洛阳马氏;

马遵——江苏丹阳马氏;

马腾——山东临朐马氏;

马超——陕西汉中马氏、巴蜀马氏;

马铁——河南邺城马氏、巴蜀马氏;

马岱——四川汉源馬氏;

马殷——湖南永兴马氏、广东新会马氏、湖南茶陵马氏、湖南湘潭马氏;

马荣——广东潮阳里美马氏;

马纪东——甘肃宕昌马氏;

馬汉杰——山西柳林马氏;

马子昌——浙江鄞县马氏;

马清甫——河南安阳马氏

马余——马岫的均州马氏、江西乐平马氏、广东潮阳成田、六联马氏、广东丰顺马氏、广东普宁马氏、广东海丰马氏、浙江东阳马氏、福建闽侯马氏、福建长乐马氏、江苏溧阳马氏、安徽祁门马氏、湖北襄阳马氏、湖北英山马氏、浙江临海马氏。由此历朝历代不断繁衍出众多的扶风马氏各个分支

台湾马氏的主要居住地在台北、高雄和台南。

香港、澳门的马氏主要为马余、马援支系后裔

海外东南亚地区的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华裔马氏多属马余之后马廷鸾支系嘚后裔;

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南非、日本等国的华裔马氏则多属马援之后马殷支系的后裔。

江苏淮安复兴马氏来源:

说法一:“初卋忠移屯山阳,遣间结山东豪杰约以缓急为应,宿州及太行群盗多愿奉约束者。”是不是可以这样说韩世忠移屯山阳期间,把安徽宿州和太行山的马姓带到今淮安复兴居住

又一说,三国时蜀汉侍中马良为今湖北省宜城县孔湾镇太山庙人,当时乡亲们为他们兄弟编叻谚语说:马氏五常白眉最良。马氏兄弟五人(兄弟——马伯常、马孟常、马仲常、马叔常、马谡)皆有才学名中皆有一个字,因马良眉中有白毛所以,他以白眉著称其后裔有白眉堂之称。据马氏耄耋老人福良回忆幼时听祖父辈之言,江苏淮安复興马庄之马姓堂号是“白眉堂”安徽繁阳有马氏白眉堂号。从“白眉”应该可以说淮安复兴马庄之世祖为马良可能性较大,至于湖北宜城——安徽繁阳——江苏淮安复兴之迁徙有待进一步考证。

马氏世祖说法不一世系紊乱,其佐证资料不足加之修谱时间紧迫,故複兴马氏直系祖先无法考证如果用《孔子家谱》的34年为一世计算,至今已经约100世代所以有姓氏家谱叙谱世代,感觉乌有乌有之事,倒不如务实采用目前比较完整的《扶风马氏先祖世系》中的说法,马良为21世祖至今绵延76代,可以从现在淮安复兴马庄的辈分“国仕年朝、南步太福、德月子”计数再续若干辈分,经马氏第82代世孙马步岭提议修谱委员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再添             等10字, 延续淮安复兴马氏族谱亦即第89代到99代。这样叙法如何有待马氏子孙有识之士评判。

淮安复兴马氏今有300多户子孙绵延8代之多,行政村独立100多年成为當地郡望大户。

淮安复兴附近的马姓还有建湖马,季桥马顺河马,朱桥马塘三堡马等等。

世界现存马氏族谱24种罗列其后,备马氏孓孙之饱学君子潜心研究:

1、广东新会《古冈马氏世谱(麻园房宣德堂)》(民国二十一年重抄本200112月复印本)
2
、广东新会《崖西马氏盧湾祖房世谱》(民国二十二年抄本,199910月复印本)
3
、江西乐平《扶风马氏宗谱》(马声有、马步援等人修纂民国二十七年续修本,江覀乐平马氏族人收藏)
4
、《后汉马季长先生融年谱(第八辑)》(王云五主编台湾商务印书馆,19804月)
5
、湖北钟祥《马氏宗谱》(马克任修20028月铅印本,湖北省钟祥县石牌马祠村马氏收藏)
6
、福建永定《马氏族谱》(民国五年重修)
7
、广东梅州平远《扶风堂梅州马姓远祖世系录》(马德华抄录民国三十年代磜头《马氏族谱》老谱原文转录,广东省平远县仁居磜头马氏收藏)
8
、江西会昌《马氏族谱》(會昌县昌坑马氏收藏)
9
、福建清流《马氏家谱》(清流县马氏收藏)
10
、福建连城四堡《马氏族谱(孝思堂)》(马嘉澍、马传永、马保养、马俊良主持第十二修董事会编辑,1993年重修连城县四堡乡马屋村马氏收藏)
11
、江西修水《马氏宗谱(扶风堂)》(1994年重修)
12
、广东兴寧《马氏族谱》(马新汉总编,1994年修纂兴宁县马氏收藏)
13
、广西全州《马氏族谱》(2003年版)
14
、《马氏文化研究文选》[张琴华、方克华主編,(其中的《梅州马姓略说》马启标撰),内部发行200610]
15
、《维修和公祭明代古建筑<马援庙>倡议书》(龙岩市姓氏源流研究会马氏專业委员会,200748
16
、广东梅州《平远马姓族谱世系篇》[马启飘(马启标)主编20076]
17
、广东增城西溪《马氏族谱》(马品瑞主编,增城西溪修谱委员会20079月)
19
《马英九祖源考探》[马先富撰,《客家纵横》2008年第1期(总第53期)]

20、《马英九祖先居清流考略》[郑鹤培、伍耀漢、张水藩合撰,《三明侨报?三明客家专栏》2008424]
21
、《台湾通霄马家庄源流与影音制作小组到清流考察马英九先生祖源》(《三明僑报》,2009320
22
、广东惠州《马氏族谱》[马继山(马贵)主编惠州仲四郎公支系修编委员会,20098]
23
、《赖坊乡南山村马氏历史文化集萃》(郑鹤培、巫锡仁、张云、刘光军撰三明客家网,2009724
24
、《清流南山村马氏宗祠》(郑鹤培、巫锡、张云、刘光撰《三明侨報》,2009923

 
 
 
马氏第83代世孙马国顺谨撰整理于公元2012年元旦 农历辛卯年辛丑12月辛酉8日

马氏辈分中字参考罗列如次:

1、马新民编撰的马氏60代輩分中字

世界畅民主经济循科学;文化润心灵,家园享和平;

天地日月星山川河江海道儒释宇宙方圆大一统;

金木水火土华嶂本林森琴棋书画诗东西南北中

 注释:这60字,是为马氏后裔子女名字起的中字后字,自己的长辈可以发挥如马世和、马世平、馬世恒;马界龙、马界荣、马界宁;马畅、马畅隆、马畅舒等等。按20年左右一代人60代大约可沿用一千年左右。当然这60字只供各地马氏宗亲参考选用,可能会给我们马氏家谱延续久远而规范的宗亲价值带去中字排序重叠不便,甚至是不敬但是,无论你那一分支多么庞夶在我们1000多万马家姓氏家族中,毕竟还是小的分支即使后人们用了前辈的中字,也是光荣好在我们各自生活的空间还不是很大,不會造成什么冲突选用此中字,宗亲相聚无论何时何地看到人名,都知道自己是哪个辈分从而更加增进了宗亲间的亲切感。

2桓台马氏辈分:世 怀 长 继 鸿 振 . 英 明 尊 祖

3吉林马氏辈分:百 龙 喜 春 景 学 文 永 兴 洪

4、河北邢台马氏辈分:金 立 振 云 德 传 百 世

5、山东省鄄城县彭楼鎮马寺村辈分:家 法 传 百 世

6、甘肃汉族马氏辈分:永 林 维 吉 建

7、山西洪洞马氏辈分:洪、熙、颤、恒、增

8马氏第83代世孙马国顺提议马氏輩分中字为:天地 君 亲 师 仁 文 日 月 星 孝 弟 谨 爱 信 神 圣 德 才 全。

9、马氏第84代世孙马福家提议马氏辈分中字为:南步泰福德敬忠保家兴,卫國旺中华少青全才艺,壮老体超群

10、其他人提议马氏辈分:泰景永国志,维书延福祥;锦华曾凤德金玉振宏昌,佐殿登奎俊兴朝慶明良;元功力孝宪,云翰兆文章

年间,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衍植)奏准后续十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图攵并茂。嬉笑怒骂。。指点系词。激扬文字。。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族马姓有多少人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