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墓志铭精选如何译成现代文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现代墓志铭例文
不羈の風000FB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冯玉祥:“平民生,平民活,不讲美,不讲阔.只求为民,只求为国.旧志不懈,守诚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尽心尽力,我写我说,咬紧牙关,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点不错.” 聂耳是我国的著名作曲家,他的墓志铭引自法国诗人可拉托的诗句:“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的精力,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后35位,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数值.在他的墓碑上就刻着:“π=3.”.“37,22,35,R.I.P”是美国影星玛丽莲·梦露的墓志铭,许多人闹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最终这个谜由梦露研究会揭开,这三个数字是梦露的胸围、腰围和臀围的英寸数,缩写字母的意思是在此长眠.死者生前最大的嗜好是爱美,她用数字将自己十分钟爱的形体永久记录了下来.英国诗人雪莱的墓志铭是莎士比亚《暴风雪》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 爱尔兰诗人叶慈的墓志铭是他去世前夕写的一首诗的最后十七个字:“对人生,对死亡,给予冷然之一瞥,骑士驰过.” 大文豪萧伯纳的墓志铭:“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还是一定会发生.” 大作家海明威的墓志铭:“恕我不起来了!” 对任何一位画家的赞美,又有什么样的语言,能胜过出现在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墓碑上的:“活着,大自然害怕他会胜过自己的工作;死了,它又害怕自己也会死亡.” 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墓志铭精炼:“米兰人亨利·贝尔安眠于此.他曾经生存、写作、恋爱.” 伏尔泰,这位《哲学通信》和史诗《亨利五世》的作者,顺理成章的在专门迎葬伟人的先贤祠里占了一“席”,并受到这样的赞美:“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他拓展了人类精神,并且使之懂得它应当是自由的.” 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墓志铭出自哲学家柏拉图之手:“美乐女神要寻找一所不朽的宫殿,终于在阿里斯托芬的灵府发现.” 古希腊大数学家刁藩都的墓志铭:“过路人,这里埋葬着刁藩都的骨灰,下面的数字可以告诉你,他的一生有多长.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愉快的童年.在他生命的十二分之一,他的面颊上长了细细的胡须.如此,又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他结了婚.婚后五年,他获得了第一个孩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命运给这个孩子在世界上的光辉灿烂的生命,只有他父亲的一半.自从儿子死后,他在深切的悲痛中活了四年,也结束了尘世的生涯.” 杰弗逊是和华盛顿、林肯齐名的美国三大伟人之一,美国的第三任总统.他的墓碑碑文是他自己写的:“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令的作者和弗吉尼亚大学之父.” 卢梭:“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 马克·吐温:“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贝多芬:“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的人.” 美国空军颁发紫心勋章给麦洛维奇,表扬他在越战中的英勇表现.后来他被发现是同性恋者,于是被解除军职.其墓志铭为:“当我在军队时,他们因我杀害两个人给我一枚勋章,却因我爱一个人解除我的职务.” 普希金:“这儿安葬着普希金和他年轻的缪斯,爱情和懒惰,共同消磨了愉快的一生;他没有做过什么善事,可在心灵上,却实实在在是个好人.” 牛顿临终前曾说:“我只不过是在大海边捡贝壳的小孩”.然而,大异其趣的是,镌刻在这位英国大科学家的墓碑上的,却是:“死去的人们应该庆贺自己,因为人类产生了这样伟大的装饰品.” 日本医学家野口英世,曾长期工作和生活在美国.为了探究肆虐在非洲的黄热病病源,声誉日隆、功成名就的他,力排众议,毅然决定亲自深入疫区,终于殉职.在纽约乌兹德伦墓地上的他的铜板墓碑上,刻的是:“生于日本猪苗代,死于非洲哥尔多克斯,献身科学,为科学而生,为科学而死.” 物理学家玻尔兹曼生前发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解释,他的墓碑上只写着他发现的公式“S=KlnΩ”.英国大诗人莎士比亚对自己遗骸、“阴宅”的珍爱,似乎并不在著名的埃及法老之下,法老库孚墓碑上,有令人恐怖的咒语:“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冀’将在他头上降临.”而莎士比亚的墓志铭,据说是他自己撰写的:“看在耶稣的份上,好朋友,切莫挖掘这黄土下的灵柩;让我安息者将得到上帝祝福,迁我尸骨者将受亡灵诅咒.” 曾经“捕捉”天上雷电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墓碑上刻的却是:“印刷工富兰克林”.他至死不忘,并引以为自豪的,正是他青少年时代担任的印刷工.有一个人,生前并不算名人,但死后,却因墓志铭而成名.名不见经传的“卑贱者”,美国人约翰·特里奥的墓碑,被他的相同国籍的作家纳撤尼尔·霍桑在“阴暗潮湿的一隅”发现.作家在看了刻在碑上的“凄凉的诗句”后,哀痛地说:“要想用更精练或者更感人的语言,来描述这个使人寒心的不幸的生死与埋葬的故事,不是容易的事”:可怜地生活,可怜地死去,可怜地掩埋,没有人哭泣.(蹊足梅子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中国古代墓志铭的源流-免费论文
欢迎来到网学网学习,获得大量论文和程序!
中国古代墓志铭的源流
【西京学院论文栏目提醒】:网学会员,鉴于大家对西京学院论文十分关注,论文会员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中国古代墓志铭的源流 - 培训资料”一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刊再刊可见当时文士搜访之切、求索之繁。&&&&这一访碑热潮必然促进泰山本土人士对金石的重视广泛访查与深入研究也势必展开。&&&&元礻右时吕大临《考古图》所列当时古物收藏之家凡四十内中三处为宋廷官藏东平之藏家居其二一为荣氏启道一为王氏禹玉。&&&&绍兴中所纂《续考古图》称“荣氏所收藏古器最盛凡百余种。&&&&”可见东平地区金石集藏之盛。&&&&其二东平至宋代发展成京东路一处重要的都会商业发达城市经济日渐繁荣。&&&&特别是景礻右年间郓州通判王曾在郓州兴建学宫“买田聚书所成就士为多而郓学以盛”宋??尹迁《郓州州学新田记碑》成为当时著名的学府。&&&&至元礻右年间知郓州刘挚复请于朝求赐国子监书被宋廷允准挚于州学建稽古阁贮之刘挚《郓州赐书阁记》载《忠肃集》卷九。&&&&四方仕子来读秘笈研学之风益盛。&&&&著名学者宋庠、富弼、张方平、滕元发、李格非等都曾至东平任职无不“宠厉士学”。&&&&其中宋庠更是酷好金石古刻的硕学雅士。&&&&宋庠雍丘今河南杞县人与弟祁同以文学擅名天下。&&&&天圣初举进士累试皆第一。&&&&庆历二年1042至五年以资政殿学士知郓州兼京东西路安抚使。&&&&据宋人徐度《却扫篇》卷下记载:“宋丞相莒公庠镇东平日遣工就泰山摹得墨本以庆历戊子岁1047别刻新石亲作后序。&&&&”宋庠所撰《秦篆后序》为今知最早研论岱刻的专文。&&&&其文不见于今本《宋元宪集》中似已失传但《广川书跋》中尝引其论“大夫”篆文云:“夫中有大如千人书千千。&&&&”可见其于金石深有心得。&&&&各方名公巨儒群聚东原使东平学子频得风气之先作为当时显学的金石学在东平生根发芽势所必然。&&&&正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的两重因素使泰山地区在北宋之末一举成为石刻之学的重镇。&&&&参考文献〔1〕 宋欧阳修1集古录历代碑志丛书本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2〕 宋欧阳非木1集古录目丛书集成初编本1中华书局〔3〕 宋赵明诚撰金文明校正1金石录校正1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4〕 宋刘 1学易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5〕 宋董辶卣1广川书跋丛书集成初编本1中华书局〔6〕 宋洪适1隶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7〕 宋陈思1宝刻丛编丛书集成初编本1中华书局〔8〕 宋不著撰人1宝刻类编丛书集成初编本1中华书局〔作者简介〕 周郢男副研究馆员泰山学院图书馆1收稿日期:山东图书馆季刊2003年第1期李永明 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金华321004中国古代墓志铭的源流摘 要 本文从文献学的角度探讨墓志铭这一文献形态的起源及发展演变的过程并总结其在不同时代所具有之特点有些还作了力所能及的文化学阐述。&&&&关键词 墓志铭 起源与演变 文献学 校勘学 文化学 历史研究中图分类号 K852文献标识码 A挽歌始于田横墓志创于傅奕。&&&&――幼学琼林??卷三楔 子《幼学琼林》所说“墓志创于傅奕”现在看来显然是错了。&&&&傅奕是唐代人而墓志和墓碑至迟在东汉就已经有了不可能创于傅奕。&&&&《旧唐书》有傅奕传:傅奕又尝醉卧蹶然起曰:“吾其死矣”因自为墓志曰:“傅奕青山白云人也.因酒醉死呜呼哀哉”其纵达皆此类〔1〕。&&&&而多种《幼学琼林》注本皆援引《旧唐书》这段文字之意却说“汉人傅奕”。&&&&〔2〕只需翻检一下《旧唐书》即可订正此误注者不察遂至以讹传讹。&&&&一、发源期中国古代的墓志铭当源于刻石墓碑而石刻墓碑又是碑刻的一种。&&&&碑刻即将文字刻在石碑上并藉以长久流传的文化产品。&&&&碑刻不仅是文字的重要载体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墓碑、墓志用石刻也是希望长久流传的意思。&&&&碑刻萌芽于甲骨泯灭钟鼎衰微的秦汉之际的摩崖刻石如秦之《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罘山刻石》等西汉之刻石不限于摩崖已有独立形态之刻石如《汉鲁孝王刻石》又名《五凤刻石》〔3〕。&&&&至东汉碑刻的形式已完全确立其完整形式包括碑阳、碑阴、碑侧、碑额以及唐以后出现的碑趺。&&&&碑刻按形制与文字性质分主要有碑、墓志、石经、刻帖等品类。&&&&现存最早的墓碑是藏于河南省博物馆的东汉《袁安墓碑》。&&&&袁安??501??碑东汉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刻立碑上下皆残现存碑高139厘米宽73厘米厚21厘米中间有穿。&&&&碑文为小篆10行行15字。&&&&字体结构宽博流畅笔画较瘦。&&&&碑侧有明万历二十六年题字。&&&&汉《尉氏令郑季宣碑》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四月辛酉立。&&&&这也是一通较早的墓碑鲁迅先生曾对此墓碑进行过考订。&&&&墓志属碑刻之一种其内容多为歌颂墓主之功德、记述墓主之行迹以彰显墓主的一生。&&&&当然墓志之作往往溢美。&&&&墓志与墓碑的区别在于:墓志埋于墓中墓碑立于墓前二者在内容上是一样的只是由于墓志要埋于墓中故志文较为简练。&&&&现存最早的墓志据考古发现是东汉马姜墓志。&&&&《贾仲武妻马姜墓志》于1929年在洛阳出土刻于东汉延平元年公元106年九月被誉为中国墓志之鼻祖。&&&&该志石长46厘米宽58厘米。&&&&志文隶书15行每行1319字书法刚劲有力。&&&&该墓志出土后曾归金石学家罗振玉收藏现已毁有拓本流传于世。&&&&墓志由墓碑发展而来自然墓志的起源也就不会早于东汉。&&&&就墓志的主体形态和现有出土材料而言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宋人洪适《隶释隶续》云:“东都自路都尉始见墓阙盖表阡铭圹之滥觞也。&&&&有文而传于今则自景君始。&&&&”〔4〕。&&&&“景君”指《谒者景君墓表》东汉元初元年立。&&&&可见宋人已知墓志始于东汉。&&&&但若据文献记载墓志的起源甚至可上溯到先秦时期。&&&&“秦代已有瓦文刑徒墓志”〔5〕。&&&&《庄子》云:“夫灵公也死卜葬于故墓不吉卜葬于沙丘而吉。&&&&掘之数仞得石木郭焉洗而视之有铭焉曰‘不冯其子灵公夺而里之。&&&&’”〔6〕。&&&&《集古录》跋云:“昔季札葬孔子题其墓曰:呜呼延陵季子之墓。&&&&”〔7〕。&&&&文献记载固然须实物印证才可作坚实之立论但亦不可轻视文献记载所透露之消息。&&&&东汉既已有墓碑墓志之作则其滥觞必可上推或秦汉或先秦。&&&&二、发展期墓志的渊源虽可上溯秦汉但当时尚无统一的形制和行文准则。&&&&从三国两晋开始到隋朝之前是墓志的形态和行文准则逐渐趋于一致的发展期。&&&&三国两晋时禁止立碑于是墓碑由大缩小以便埋入墓圹也有因担心墓碑日久损毁而另于墓中置石记以志久远者。&&&&《徐夫人菅洛墓碑》和《吕他墓表》正是由墓碑向墓志过渡时期的产物。&&&&1晋徐夫人菅洛墓碑。&&&&此碑高25厘米两面均刻文字正面11行行16字阴面7行行10字。&&&&碑头为圆首形上刻三条弧形晕线边晕下端刻有简单的螭首形状当系由汉碑形制蜕变而来。&&&&书为隶书因当时严禁立碑但悼念死者习俗深入人心故制作小型墓碑埋于墓中后逐渐演变为墓志形式故此碑是碑碣与墓志中间的过渡式样为研究墓志的演变提供了参考资料。&&&&2吕他墓表。&&&&后秦弘始四年公元402年高58厘米宽33厘米。&&&&70年代咸阳市窑店镇发现。&&&&碑文较短字体粗朴颇开魏碑之先河。&&&&碑文曰:“弘始四年十二月囗未朔廿七日辛酉秦故幽州刺使略阳吕他葬于常安北陵去城廿里。&&&&”南北朝时墓志始从碑的一类独立出来有了墓志之称。&&&&南北朝墓志以北朝墓志为发达其中北魏墓志堪称代表。&&&&北魏墓志数量增多形制大多呈正方形。&&&&志文书体开隋唐楷书之先河在中国书法史上被称为魏碑体。&&&&书法笔力凝重劲拔朴拙。&&&&北魏墓志大多不带墓志盖。&&&&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回廊墙壁上嵌有大量北魏墓志笔者清点计45通。&&&&下列两通可作代表:一是北魏《元晖墓志》石呈正方形高宽各69厘米31行行31字志文为楷书书法极为秀劲。&&&&志侧刻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并刻有与四神相呼应的神采各异的云纹。&&&&墓志图案布局手法巧妙有音乐感和运动感。&&&&一是北魏《文贵墓志》正方形高宽各57厘米。&&&&此墓志特别之处在于志文为隶书有别于其他北魏墓志的魏碑体。&&&&大概由于此墓志刻成于北周大成元年的缘故。&&&&北魏墓志的形制大体呈正方形形制已渐趋统一但墓志的大小不定、差别很大。&&&&《魏故元氏薛夫人墓志》高宽仅为39厘米而《魏故始平王元子正墓志》高宽达80厘米《魏元恭墓志》高宽也有72厘米。&&&&前者与后者相差将近一倍。&&&&南朝墓志较北朝则少许多致使南朝人对墓志有许多错误观念。&&&&如南朝梁萧统《文选》中墓志下的注文云:“吴均《齐春秋》王俭曰:石志不出礼典起宋元嘉颜延之为王琳石志”〔8〕即认为墓志始于南朝宋元嘉年间。&&&&洪适《隶释隶续》对此有所评论:“岂碑碣多在北方南人未之见乎……今汉人墓刻犹存数十百碑。&&&&其云始于晋宋非也。&&&&”〔9〕。&&&&北魏的时间跨度相当于南方的东晋中期至梁中期与北魏墓志的洋洋大观相比南朝墓志真是微不足道了:1齐《吕超墓志》。&&&&鲁迅先生考证说“唯据郡名及岁名考之疑是南齐永明中刻也”〔10〕2陈徐陵撰《裴使君墓志》裴之横。&&&&尽管如此梁昭明太子萧统在编选《文选》时将墓志列为一类文体并收录了一篇任彦曰升撰写的《刘先生夫人墓志》。&&&&这对墓志文体的发展是有利的。&&&&三、成熟和鼎盛期隋唐时期的墓志直接继承潘北朝墓志主要是北魏墓志的发展趋势墓志数量更趋众多尤其唐代墓志大为增多形制上基本确立了墓志正方形的主体形态。&&&&这一时期的墓志行文和志石形态都成为中国古代墓志铭的主体形态。&&&&隋朝年代虽短墓志却不少。&&&&墓志形制增大大小也渐趋固定。&&&&西安碑林博物馆回廊墙壁上嵌有24通隋代墓志。&&&&有趣的是“宫人”墓志尤多竟达11通。&&&&如:《宫人五品司仗程氏墓志》、《宫人陈氏墓志》、《宫人典采六品朱氏墓志》、《宫人典玺??601??山东图书馆季刊2003年第1期李氏墓志》、《宫人司囗丁氏墓志》、《宫人采女田氏墓志》、《宫人司乐刘氏墓志》、《宫人司金陈氏墓志》、《宫人司灯李氏墓志》、《宫人司馈六品贾氏墓志》、《宫人典乐姜氏墓志》。&&&&这11通宫人墓志除前两通较大外形制均小于其他墓志且无墓志盖。&&&&对研究隋代的宫人制度是不可或缺的史料。&&&&隋代墓志的特点大约有下列几端:一、墓志形制较大二、墓志皆成正方形三、大多数墓志都有墓志盖。&&&&唐代墓志异彩纷呈蔚为大观是中国古代墓志铭发展的鼎盛阶段。&&&&唐代墓志铭有几个重要特点:一、墓志数量巨大仅在洛阳新安县的铁门镇就藏有唐人墓志石一千二百余块号称“千唐志斋”。&&&&仅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回廊墙壁上就嵌有17通唐代墓志。&&&&唐墓志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分布广泛远至西域的交河就有60多个坟茔有墓志。&&&&墓主大部是六、七世纪交河的望族大户。&&&&二、形制完备样式灵活颇多创新1唐墓志大多有墓志盖主要是覆斗形但《李寿墓志铭》的盖却是龟形。&&&&2志石多呈正方形但《大唐荷恩寺故大德法津禅师塔铭并序》却呈横长方形。&&&&3志石大小渐趋一致一般介于40至60厘米之间不象北魏墓志那样大小差别很大但也有例外。&&&&如《裴氏小娘子墓志铭》志与盖形制都很小。&&&&4墓志种类也有增加出现了塔铭如《大唐荷恩寺故大德法津禅师塔铭并序》唐元和二年、《大唐龙兴大德香积寺净业法师灵塔铭并序》唐开元十二年。&&&&5墓志材质不限于石出现了其他材质的墓志。&&&&如1砖武周垂拱二年公元684年《前万州县令王氏墓志》条砖2罐唐会昌二年公元842年《越窑徐府君墓志罐》三、精品颇多风格多元一有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手书或撰写的墓志。&&&&如:1颜真卿撰文并书写的《郭虚己墓志》。&&&&这是当前我国发现的颜真卿最早的书法作品。&&&&墓志为青石质志盖顶有篆书“唐故工部尚书赠太子太师郭公墓志铭”16字志文35行满行34字共1150字。&&&&墓志保存完好字体清晰点划分明对中国书法史和颜真卿书法的研究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柳宗元亲自撰写的一通墓志《亡友故秘书省校书郎独孤君墓碣》见《全唐文》。&&&&现墓志已出土为青石质志题《故秘书省校书郎独孤君墓志》志文21行满行22字楷书志石四侧刻团花图案。&&&&与出土墓志对照两文基本相同。&&&&〔11〕3有唐一代韩愈撰写的墓志铭是最多的也是最好的。&&&&“韩退之作墓志最多各有体制未尝相袭。&&&&”〔12〕二有形制奇特的墓志。&&&&如:唐会昌二年公元842年《越窑徐府君墓志罐》通高30.9厘米直径14.5厘米。&&&&1980年余姚市城北胜归山出土余姚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墓志由盖与筒形罐组成志文刻于筒形罐上盖平中钮突起沿外侈并作四缺全器施青黄釉志文21行290字。&&&&是研究越窑墓志的标准器。&&&&最为珍贵的是《李寿墓志》。&&&&此墓志形制特别为龟首、龟身、四足趴伏于长方形座上。&&&&从出土残存颜色看全身彩绘贴金现已全部脱落。&&&&高64厘米长166厘米31行行37字。&&&&盖篆书志文楷书。&&&&龟形墓志罕见解放前洛阳曾出土一台已流落国外现国内仅存这一台故特别珍贵。&&&&唐王朝有一特殊时期即武周时期。&&&&武周时期的墓志也有特别之处:其墓志文中“日”与“月”的写法殊为特别。&&&&“日”写作“??”“月”写作“”。&&&&从武周天授元年公元690年至长安四年公元704年的墓志皆如此。&&&&长安四年公元704年是武周最后一年次年唐中宗李显复唐国号是为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从唐神龙元年开始日、月的写法又恢复为常规之写法。&&&&这是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从唐代墓志的风格可以看出唐代文化多元的格局和文化开放的胸襟。&&&&四、衰微期唐以后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逐渐南移墓志繁盛的中心也移至南方。&&&&由于墓志至唐代已是体制大备特别是韩愈所撰墓志铭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价值所以此后的墓志尽管在数量上未必减少但毕竟已开始走下坡路了。&&&&唐前墓志见诸文献者颇多宋人已有着意如欧阳修《集古录》、欧阳非木《集古录目》、赵明诚《金石录》、洪适《隶释隶续》等专事收录汉魏碑碣其中也收录有大量的唐前墓志。&&&&周绍良先生编《唐代墓志汇编》上下两编收录唐代墓志至富。&&&&而唐后墓志少有专事收录之书惟《清代碑传合集》收录有清一代墓志颇称完备因此唐后墓志的研究也同唐后墓志的发展一样变得式微。&&&&值得一提的是宋代是金石学的高潮时期上述欧阳修《集古录》、欧阳非木《集古录目》、赵明诚《金石录》、洪适《隶释隶续》等专事收录汉魏碑碣的著作反映了宋代金石学的成就。&&&&这些著作中也保存了大量的墓志铭的原始资料。&&&&最近出土的几通南宋墓志是很好的历史和社会史材料如《赵汝适墓志》、《贾涉墓志》、《史希道墓志铭》。&&&&尤其《赵汝适墓志》《诸蕃志》的作者的发现为我们研究和了解赵汝适的生平及《诸蕃志》成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元代墓志一般不在墓室或墓道的地上而是镶嵌在墓门上方这是元墓的一个特征。&&&&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有一通: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耶律世昌墓志铭》及盖。&&&&明代墓志的名作是《七姬墓志》元末明初张士诚的女婿??701??李永明:中国古代墓志铭的源流潘元绍被徐达打败怕他的七个妾被夺即逼令她们一齐自缢七人死后合葬于苏州明代张羽为作墓志称为《七姬权厝志》。&&&&最近出土的明嘉靖三十霹年《汪欲湖妻陈氏墓志》是很好的明代社会经济史料。&&&&该墓志为砖质墨书。&&&&据墓志记载墓主陈氏其夫汪欲湖字文贵世为安平商人不幸于嘉靖五年扶洋覆舟“葬身苍波”其妻于嘉靖三十六年去世家人以汪欲湖神主与其妻棺木合葬前面二空圹则为其长子、长媳预备。&&&&该墓葬的清理可印证古籍记载的“安平之俗好行贾……浮大海趋利十家而九”。&&&&“安海人多久居于外妻常欹髻流泪”的历史。&&&&〔13〕清代的墓志一般志文较长也显示出自唐以后墓志形制和内容上的分化特点内容变长志石不拘一石形状不拘正方。&&&&如清《顾夔墓志铭》此志为长方形三石均高31厘米宽91厘米65行行12字志文为楷书盖为篆书。&&&&志文记述顾夔的身世、官职、学识、经历、人品和事迹。&&&&志文不仅情文并茂而且书法尤佳体势遒劲流动为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所书。&&&&尽管唐以后墓志缺少唐前墓志的辉煌但其文化内涵亦很丰富亟待深入研究。&&&&如明嘉靖三十六年《汪欲湖妻陈氏墓志》就有多维的研究取向可以藉之进行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学、经济史的研究。&&&&小结墓志铭的研究在学术之林中显得较为冷寂但它所关涉的方面如中国古代之文化名物之考证人物之生卒年叙事文学之发展无一不是荤荤大者。&&&&鲁迅先生曾进行过墓志的研究考证工作恐怕原因正在于此。&&&&徐公持先生在谈到文学作品的辑佚时说:“尤其是地下出土的东西碑铭之类散见于各地不少收集起来会对我们的研究很有用就如30年代出土的《左芬木墓铭》之类。&&&&”〔14〕唐诗辑佚专家陈尚君先生也非常重视墓志铭在文学研究中的作用他说:“本世纪新出唐代文献的数量非常多:第一是敦煌文献第二是石刻墓志铭尤为大宗第三为域外汉籍日本保存尤多。&&&&”〔15〕。&&&&张国刚先生的《墓志所见唐代妇女生活探微》一文就是利用墓志铭材料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探讨这不啻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这些都证明了墓志铭在学术研究中的价值。&&&&因之我们应当充分重视对墓志铭这一文献形态的研究厘清其起源和发展脉络使墓志铭这一文献形态在古籍校勘和历史文化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的目的正在于对墓志铭这一文献形态作“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工作这是文献学的最高追求。&&&&笔者自知学力不逮然“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可矣。&&&&注  释①后晋刘日句1旧唐书1北京:中华书局1975②笔者比较了下列五种《幼学琼林》的版本:《幼学琼林新编》北京燕山出版社91年版、《幼学故事琼林》复旦大学出版社98年版、《白话幼学琼林》三秦出版社90年版、《幼学琼林新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92年版、《白话句解幼学故事琼林》天津古籍书店1985年影印。&&&&除三秦出版社的《白话幼学琼林》未说明傅奕是何时人其他各本皆把傅奕误当作汉代人。&&&&③启功《论书绝句》有《五凤刻石》图版字迹可辨与张彦生《善本碑帖录》对照可知其文为:“五凤二年鲁卅四年六月四日成”。&&&&启功先生评论了该石的书法特点:“西京隶势自堂堂点画纷披态万方。&&&&何必残砖搜五凤漆书天汉接元康。&&&&”④⑨宋洪适.隶释隶续.北京:中华书局1985⑤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省洛阳地区文管处编1千唐志斋藏志1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⑥清王先谦1庄子集解1北京:中华书局1987⑦β??宋祝穆.古今事文类聚四库类书丛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⑧南朝梁萧统1昭明文选1郑州:中洲古籍出版社1990βκ刘运峰1鲁迅佚文全集上1北京:群言出版社2001βλ孟西安1西安发现柳宗元撰文墓志1人民日报日第六版βν王建新李立兴1晋江发现一明代古墓1泉州晚报海外版日βοβπ《文学遗产》编辑部1世纪之交的对话――古典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参考文献〔1〕 宋洪适1隶释隶续1北京:中华书局1985〔2〕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省洛阳地区文管处编1千唐志斋藏志1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3〕 张彦生1善本碑帖录考古学专刊乙种第十九号1北京:中华书局1984〔4〕 启功1论书绝句1北京:三联书店1997〔5〕 周绍良1唐代墓志汇编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6〕 钱仪吉等编1清代碑传合集1上海:上海书店1988〔7〕 施蛰存1水经注碑录1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作者简介〕 李永明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研究生已发表学术论文多篇1收稿日期:??801??山东图书馆季刊2003年第1期
【】【】【】【】【】实用资料栏目柳子厚墓志铭翻译练习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柳子厚墓志铭翻译练习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墓志铭碑文精选 的文章

 

随机推荐